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这三件事,宝爸从一开始就想错了!
    这三件事,宝爸从一开始就想错了!

    1最担心的事:孩子们不要我 老婆时不时唠叨,生孩子这件事,你干了啥?你啥都没干(其实还是努力做了点事的),就白得两个娃,多划算啊!老婆越是这么说,我就越是觉得这件事真的和我没什么关系,进而担心宝宝们不需要我。 想想看,喂奶需要我吗?换尿布我会吗?衣服洗得干净吗?会做辅食吗?真的,这些事一开始我一件都不会,也没去想。其实,完全没必要这样想,孩子生下来后,每件事我都乐意去做,而且上手很快,孩子们也和我挺亲近。这样,我才觉得自己像一个爸爸。 2比较担心的事: 我带孩子帮倒忙 坦白说,孩子生下来后,我连抱都不敢,更别说帮上别的忙了。想起当初冲奶粉都忘了洗手,真是觉得自己完全不是一个助手,而是一个捣乱的。我想,很多新手爸爸都会担心自己没有经验,会越帮越忙,但这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心理负担。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是从零开始,从头学起。只

    标签:育儿经验
  • 家有一个小弟弟,爸妈是心满意足了,可我的心酸谁人知?
    家有一个小弟弟,爸妈是心满意足了,可我的心酸谁人知?

    收到一位粉丝的留言:我今天22,马上大学毕业,我妈45,今年又给我生了小弟弟。自从小弟弟出生后,每次回家爸妈都春风满面,说终于儿女双全了,人生无憾了,但爸妈全心全意扑在弟弟身上,我回到家就像一个外人一样,突然觉得家里已经没有容身之地了。说句实话,我真的一点都不喜欢我的弟弟。 看到这位粉丝的留言,心里挺心酸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能都接受突然而来的弟弟或妹妹。我家小区的刘阿姨,我印象中好像快五十了吧,有一个儿子事业有成,马上就要谈婚论嫁了。可是刘阿姨却突然生了二胎,此消息一出,刘阿姨大儿子的女朋友闹分手,大儿子一气之下再也不回家,本来是好事,没想到却弄得家里乌烟瘴气。 @小不点:我是个女生,我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老妈又生了一个妹妹。可是,以前的同学还有街坊邻居都在私下指指点点,说我妹妹其实是我生的,我真是平

  • 没有被抱坏的孩子,只有“不会抱”的父母
    没有被抱坏的孩子,只有“不会抱”的父母

    上周末陪娃上早教课,看到一个3岁多的小女孩惊恐地拽着妈妈的衣服,哭着求着不愿意独立进教室上课。虽然在这个年龄这种情况很常见,但哭得如此撕心裂肺又惊心动魄的宝宝,还真是头一次见到。 于是这位妈妈只得抱着孩子在课堂外面安抚她的情绪,试图让孩子安静下来。待女儿情绪稍微缓和一些,这位妈妈一脸懊悔地跟我说:“唉,都怪我,孩子太缺安全感了,与我以前的做法有很大关系!” 她说:女儿大概三四个月的时候放下就哭,抱起来就好。老公嫌她惯着孩子,这样下去大人受不了。后来她就听信了一种说法“孩子多抱才会坏”,就开始刻意训练孩子。 每当女儿哭了就任她哭,当妈的硬挺着看着表,等10分钟之后再抱,有的时候,不到十分钟孩子就哭累了睡过去了,就感觉这个方法有效。 就这样慢慢的,孩子不用抱不用哄自己能入睡了,但是新的问题也来了——孩子越来越没自信、没安全感。

  • 做为父母,这件事比挣钱更重要!
    做为父母,这件事比挣钱更重要!

    做父母,有一件事,比挣钱更重要,那就是陪伴孩子。能陪着孩子成长的父母,是天下最成功的父母,有父母相伴的孩子,是天下最幸福的孩子。 近日,一段女儿哭诉爸爸根本不爱她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女儿哭着对爸爸说: “哼,你休息时间都不陪我,就工作,每天只晓得工作。” “休息时间,出都出来了,还管工作,烦得很,我不想要你做爸爸。” “你喜欢工作,工作才是你的亲生女儿,烦得很。” “你凭什么下班了,都还在那儿(单位)?” “我肚子痛的时候,我生病的时候,我不舒服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管我。” “我发高烧的时候,你也不下来。” “别人家宝宝生病的时候,你却忙得很(去帮忙)了。” “你爱的都是别人家宝宝,爱工作。” “你很忙,工作重要还是我重要嘛?” “你不管我,我

  • 不靠谱的爸妈,孩子能活下来真是命大!
    不靠谱的爸妈,孩子能活下来真是命大!

    有些爸妈在孩子的生活中总是那么心大,导致孩子很多时候都成为大人的乐子,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不靠谱的爸妈,孩子能活下来真是命大! 昨天,一位新妈妈给管家留言说: 哄宝宝睡觉的时候在玩手机,没有拿稳手机掉落在宝宝的脸上,把宝宝的眉骨砸红了,宝宝吓得哇哇哭,最近两天夜里也会突然哭,怎么办啊? 这样的事,我了想有不少粑麻都干过吧!那一瞬间,是不是特别想去剁手!可是,没过半天,就原谅自己了,然后抱娃的时候手机又玩上了! 不走心不靠谱的爸妈,真不少呢,坑娃也是花样百出! 遇到这些个不靠谱的爸妈,孩子能活下来真是命大! 好好的花朵,被摧残了! 真是看不下去了,所以今天管家要这些个不走心的爸妈几点建议: 1:不要逗宝宝喝酒抽烟 尤其是对于男宝宝,家里有聚会的时候,大人们为了开心,怂恿宝宝喝酒抽烟,

  • 2014年广州中考三大政策变化
    2014年广州中考三大政策变化

      对于2014年广州的中考生来说,不变的是竞争态势,变的是三大政策变化:“异地中考”实行、择校生取消、独立批扩军。前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配套措施。第三个变化即独立批招生则为广大中考生群体提供了更多报考选择,而随之而来的也有些许疑惑。   在距离中考还有1个月,距离填报志愿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本报中考特刊为考生和家长解析这三大政策变化,为您的中考助力。   关键词:   异地中考、择校生取消   非政策照顾性借读生不可填报外区公办高中   2014年至2016年为广州“异地中考”政策的过渡期,过渡期里,具有广州市初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但不具备政策性照顾借读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学生(以下称“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可报考省、市属公办普通高中和毕业学校所在区属公办普通高中。2014年开始,公办普通高中停止招收择校

  • 父母怎么给予孩子情绪上的支持?
    父母怎么给予孩子情绪上的支持?

    根据研究调查发现父母要想更好地支持和满足孩子的情绪需求,就必须找到合适的方法,以此来正确评估他们的情绪状态。那么父母如何给予孩子情绪上的支持? 建议1.问更多问题 虽然我们都愿意相信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了如指掌,但其实很多孩子在表现上都有故意讨好大人的倾向。他们知道自己的快乐对父母来说十分重要,于是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就会以此为依据作出回答。 多问孩子几个问题。不要只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就算了,可以再追问几个细节。“今天发生什么好事了吗?”或者“今天学校发生什么坏事了吗?”通过提问,给孩子一个机会停下来思考他们一天所经历的情绪变化。你也可以说“跟我说说,今天有什么让你高兴的事”(或者让你不高兴的事),这样可以让孩子与你开展一段有意义的谈话,而不是只是过一遍今天的流水账。 建议2.抽一些时间 很多父母都认为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是和孩

  • 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家长快收藏好!
    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家长快收藏好!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与其它孩子的小打小闹。当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家长应该怎么正确处理呢? 1、当孩子因争抢公共玩具而发生冲突时 在公共活动区域,孩子经常会因为都想玩同一个玩具而互相争抢,此时家长不仅要阻拦这种行为的发生,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孩子的秩序意识。告诉孩子,这是公共场所,大家都必须遵守公共规则,先到先得,后到者就应该排队等待。 2、当孩子因争抢别人的私有物品而发生冲突时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视所有的物品为己有,当发现一个别的小朋友手里好玩的玩具时,他就会不打招呼的、本能的去拿,即使遭到阻拦也要通过抢夺以达到目的。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在妥善处理矛盾的同时,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引导孩子: 1、礼貌询问 告诉孩子,谁的东西谁做主,若想玩别人的玩具,就需要通过礼貌询问的方式征得别人的同意。

  • 河南高考有组织替考内幕曝光:7万买通监考环节
    河南高考有组织替考内幕曝光:7万买通监考环节

      【央视曝光:河南高考有人组织替考 称监考被买通】组织替考者自称,他们花钱可监考各个环节获得通融,打点一个考场起步7万元。一名组织替考者还自称是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暗访视频中,监考老师发现破绽竟也没有阻拦,枪手们顺利完成了替考,记者已向警方报案。 河南高考有组织替考内幕曝光:7万买通监考环节

  •  你家孩子很内向?恭喜你,他将大有出息!
    你家孩子很内向?恭喜你,他将大有出息!

    1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我带小诺在小区玩,她最近迷恋滑板车,在空地上一圈又一圈地转着,我在旁边坐着看她。 没多会儿,晨晨奶奶带着晨晨来了,晨晨三岁多一点,跟我们还算熟悉。 晨晨奶奶牵着他走了过来,说:“叫阿姨好!”晨晨不叫,有点害羞地往奶奶身后躲。 我怕孩子尴尬,想打个岔过去算了,可是晨晨奶奶却想把孩子从身后拽出来:“你怎么不打招呼呀?” 我赶紧说:“可能是不太熟悉吧,晨晨去和小姐姐一起玩吧?” 晨晨奶奶却说:“经常见面的呢,怎么不熟悉?这孩子就是这样,胆子小得很,没有礼貌,也不会主动和小朋友一起玩,下学期要上幼儿园了,到时候真不知道怎么办......” 奶奶说话的时候,晨晨越发低着头。为了阻止奶奶继续说下去,我只好站起来大声招呼小诺:“到这边儿来滑,那边儿有太阳,一会儿要晒伤了。” 我问晨

  • 孩子变得不打招呼,主要错在爸爸?
    孩子变得不打招呼,主要错在爸爸?

    美国耶鲁大学一项连续进行了12年的研究表明,与爸爸相处时间越长的孩子智商更高、精力更旺盛、更擅长交际、学习成绩更好。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时期,家长们会发现:在家活泼热情、雀跃开朗的孩子,一到外面就变得内向、害羞,无论是遇上熟人还是见面较少的朋友都不打招呼了;或者是之前都蛮热情的一个孩子,最近面对外人不是把头扭过去,就是藏在大人的身后,时不时的用眼睛瞄着,就是不说话。 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正常情况,家长无需焦虑但是要进行适当的疏导,特别是爸爸,因为爸爸是孩子的社交引领者! 1.这三种行为家长不能有 孩子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害羞 、怕生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包括性格内向、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成长心理变化等等。所以,如果发现孩子不爱打招呼,家长首先不能犯以下三种错: 1、数落孩子: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 如何培养出色的孩子,家长这样做
    如何培养出色的孩子,家长这样做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孩子怎样才能够足够优秀,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养育了孩子,但在抚养的过程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家长只有用得当的教育方式,不一味地溺爱孩子,也不能过分放任, 现在的父母,舍得在孩子身上“下血本”,高昂的学区房、精英辅导班...... 殊不知,这些只是外在形式的“舍得”,对孩子成长的益处甚微, 还可能铸就一个动不动对父母吹胡子瞪眼,在学习上意志不坚强,容易退缩的孩子。 1、舍得,孩子独立做事 培养孩子独立面对事物的能力,告诉他们,总有一天要独立面对一些事情, 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成长,但不能陪伴一辈子。 适当的独立能够提高孩子为人处世的能力,让孩子学做的家务, 以后在社会上

  • 大数据养娃热成家庭新观念风向标
    大数据养娃热成家庭新观念风向标

      家庭观念一直都是时代发展的标志,而对于育儿的理解与方法则更加是凸显不同年代人的特性,所以育儿问题也是往往成为家庭两代人矛盾的导火线,是两代人矛盾显现的高发地,在这个80、90年青一代新爸妈当道的年代,家庭观点也在起着质的变化。   近日火热的“大数据养娃”在网络上风行,就像给年青一代父母与老一辈父母做了一个分水岭,大数据养娃这个具有天然吸引力的话题让笔者想起了曾经风行一时的谷歌大数据分析预测流感,而这次主角换成了百度与某外资奶粉品牌联手,焦点由“流感分析”变成了“育儿喂养”,趣味与眼球吸引程度都不相伯仲。   大数据养娃这个报告呈现的首先是个有趣的问题,当你的小宝宝哭闹或十分烦躁时你是怎么处理?有的父母觉得小孩顽皮难带,有的父母会觉得是肚子饿了,有的会觉得是上火了,有的是因为是受到惊吓了…&h

  • 中国式悲剧:家长一心当猪,却要望子成龙
    中国式悲剧:家长一心当猪,却要望子成龙

    1. 不止一次听到年轻人的抱怨,抱怨他们父母极端自私。 也不止一次听到父母们的抱怨,抱怨现在的孩子没有感恩心,太自私。 到底谁是谁非,谁更自私呢? 讲个故事先。 2. 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岸,有一片荒凉的地方。 说这里荒凉,不是说此地没有人烟。恰恰相反,在这里散布着许多被文明世界遗忘的村落,有几百个家庭,仍然处于传统的手工业阶段。但没有公路,也没有电,物资短缺,仿佛停滞于中古世纪。 1967年,一个叫苏托罗的美国女孩来到这地方,立即被荒凉的风景迷住了。 苏托罗决定,她将花费一生时间,观察这些神奇的小村落,并完成她的学术研究。 她要完成的课题的是——挑战传统观念,弄清楚穷人为什么贫困。 通常情况,人们坚信穷人和富人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美国,这个观念

  • 父母该不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父母该不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01 最近,有个同事跟我聊起她的烦恼。 她的儿子很聪明,但是,这孩子的成绩,总是不好不坏,这让她很头疼。 于是,她决定用“悬赏”的方式,给孩子以激励。 有一天,她把儿子叫到面前,郑重其事地向他承诺:“如果你摸底考试能进班级前十,妈妈就给你买一部手机。” 孩子一听,两眼发光,就开始一股劲儿地努力。那次考试,他的排名果然冲进前十,回家跟妈妈报喜。 做妈妈的开心极了,觉得这个办法真有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于是,她履行了诺言,买回一部新款手机送给孩子。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样子,她心里暗喜,便跟孩子保证:“要是你能继续维持好成绩,妈妈就继续给你买好东西。” 孩子果然不负期待,在成绩上有不错的表现。她喜笑颜开,陆陆续续给他买了kindle,小型数码相机和计算机…… 然而,最近她却发现,

  • 溺爱并不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爱”,反而扼杀了她!
    溺爱并不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爱”,反而扼杀了她!

    孩子出生以后,父母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但是孩子会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并且会索取更多,父母的关爱要做到适可而止! 人们经常用“前世的情人”来形容亲密的父女关系。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父亲自己可能都不太清楚。他对女儿的人格塑造起了多大的作用。可能一不小心“情人”就成了“仇人”! 女儿出国留学, 父亲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却被女儿骗光 这位时年60的单亲父亲在文章中泣不成声,痛斥自己18岁的女儿将自己为她存的300万积蓄(包括学费)和男朋友在加拿大挥霍无度,还把自己和全家人拉黑。 几天后,这位父亲再一次更新了微博。这一次,他说,“关于孩子的事,追根溯源,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女儿太溺爱。” “等你们做父母了才会知道,绝望到什么程度才会将自己宝贝的劣迹发到网上去。劝各位父母以我为戒,不要重蹈覆辙,我是个失败的父亲...

  • 理解孩子,就是理解人性
    理解孩子,就是理解人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性格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教育孩子首先得从先理解孩子开始。 一、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孩子在BABY时期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反应,并不是无意识的,它其实是孩子通过对自身的体验和与周围人的互动,中学习到的基于明确的行为计划,采取的自发的、有目的的行动。举例来说,当他发现只要他哭泣就会引起大人的注意,他就会在有需要的时候哭泣,如肚子饿的时候。 二、遗传因素在性格塑造上并不起决定因素。遗传因素只是控制了身高、体型、头发眼睛颜色等等外在的生理特征,但是在心理素质、性格特质等方面,遗传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起决定因素。性格和后天的训练、管教、孩子自身的计划、所作所为有更密切的关联。 三、很多孩子追求的目标是希望吸引注意力并让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们很多我们认为不可思议的转变,其

  • 这种孩子千万不能娇惯,不然老了你都找不到地儿哭......
    这种孩子千万不能娇惯,不然老了你都找不到地儿哭......

    坐公交时听见一男孩给爸妈打电话,应该是还在上学的大学生,开口第一句话:妈,让我爸给我打点钱,前几天去北京玩了一趟钱花完了,现在天冷了我要买厚衣服。说了没两句就挂了,应该是钱要到手了。 他朋友还打趣:你妈这就给了?没问你之前那么多钱怎么就花完了?他得意洋洋的回:我爸妈就我一个孩子,不给我给谁? 而且我妈说了钱不够再要,在外面千万别委屈自己,我大学都不想上是我爸说得混个毕业证我才来的,将来反正继承我爸的饭店,当个甩手掌柜! 公交车上听见的直摇头,不知是不苟同男孩家长的教育还是看不上男孩的不思进取。职业原因,我思考了一个问题: 如果家庭突然发生变故,比如他爸或妈生病了,他爸饭店垮了,已经成年的他能支撑起这个家吗?我想并不能。 这就是身为独生子女,家长还娇惯他长大的悲哀,丝毫没有能力和志向去掌控自己的人生,一点风雨就会

  • 当孩子说:妈妈,我害怕!
    当孩子说:妈妈,我害怕!

    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都曾潜伏着一个可怕的怪兽。这个怪兽,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就是夜里胡同口,那个昏暗的公共厕所。 后来厕所的那个接触不良的灯泡,被修好了,没有了黑暗的,我看不到的角落,也就再也不会壮着胆子上完厕所之后,再逃似的跑走了。 孩子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是需要那个明亮的灯泡去驱逐的。而这个“灯”的最佳人选,就是备受信任的爸爸妈妈。 不要觉得孩子说害怕是“孩子气”,给他一束光,驱散那些影子,伴他变勇敢。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 每个孩子都会出现害怕的情绪, 有时早到连“害怕”这个词语都还不会说的时候, 他们就已经开始害怕了。 这真的很普遍,今天并不想贴标签,说孩子是胆小鬼。 我想用两个来自小D的亲身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为什么会害怕。 希望大家在基于理解的基础上,

  • 把吃糖的“管理权”还给孩子
    把吃糖的“管理权”还给孩子

    家长由监督者和控制者角色中退出,把信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而这种权力的下放,必然会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就像一勺糖放进一杯纯净的清水中必然会使水变甜一样。 像一个医生在晚期癌症患者面前束手无策一样,我在她的痛苦面前也同样感到无可奈何。教育中,有太多这样的蝴蝶效应,本来小事一桩,家长完全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态度来解决,甚至不需要去解决,问题也会自行消失。但由于家长用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但无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还会给孩子留下经久难愈的心理创伤,严重的甚至可以毁灭孩子一生。 我非常喜欢一位家长讲给我的这件事,也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这个故事。 她的孩子大约三四岁,很爱吃糖。妈妈害怕孩子吃糖太多会有龋齿,也担心会发胖,就严格控制数量,规定孩子每天只能吃两块。孩子经常是一醒来就迫不及待地要妈妈拿糖给他,而且经常在吃完当天限额的两块后,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