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 当今做父母的大多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我们都想做一个好家长,想养出一个独立自主懂事的好孩子的。但往往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越来越无理取闹,成为别人眼中的“熊孩子”。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无条件的,但是爱得过度了,那也会“淹没”孩子的。 被溺爱大的孩子,在幼儿园无法合群 孩子在家是小皇帝,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非常溺爱,导致小孩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第一次步入集体生活,但却不尊重老师和长辈、不关心同学,不爱劳动,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集体等。 小孩犯错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不先检查自己,尤其是个别的家长还更多的护着孩子,以致孩子很难教育。 都是因为家长给的过度的爱,让他们变成了一个自私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歇斯底里,情绪很容易失控,你知道吗?这种坏情绪很容易影响孩子,也请别把你的情绪嫁祸给孩子! 生气:都是孩子惹的祸? 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你不那么淘气,我就不会这么生气。”或者:“你惹我生气。”“你让我伤心。”仿佛我们的烦恼都是因为孩子的错。 可是,父母生孩子的气必定是因为孩子不好吗?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父母面对相同的情形或同一种孩子的行为,却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比如:孩子蹦蹦跳跳,有时候父母看着觉得是活泼可爱,但有时候却觉得烦人、讨厌;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并且对父母表示厌烦,有些父母会生气,指责孩子,而 有些父母则会感到内疚、自责。看来,对这个问题不能想当然。 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认为孩子不必什么事情都禀告父母,还会为孩子拒绝与我们沟通而生气吗?可见,我们内心的观点对我们的情绪起着很大的作用。
- 01 - “熊孩子”曾经是个亲昵的称呼,用来形容孩子调皮不懂事的,想想咱们小时候长辈要是说一句“这熊孩子”,多半是表情带笑,半是嗔怪半是疼爱。但是近些年这个词每次出现 ,发生的事常常伴随着批评、揪心和无奈。 在电影院看电影,前面的几个孩子一直热热闹闹叽叽喳喳的探讨剧情,中途出去又回来还互相大声询问。 楼上那家的两个孩子,高兴的时候在屋里来回疯跑,不高兴的时候乒乒乓乓摔东西,不管在午休还是在半夜。 贵阳一个10岁男孩在家看动画片,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一气之下竟然用小刀割断了施工工人的安全绳。万幸的是绳子有两根,工人在半空中悬空,直到被赶来的消防大队救下。 “110吗?我被人追杀了!快来救救我!”浙江一个孩子打了报警电话,接线人员问在哪儿被追杀时,孩子回答:“我在‘王者荣耀’里被
关于“陪伴”这个问题,家长们总是众说纷坛。 记得曾有一篇关于“陪伴孩子”的文章,转发到群里以后,收到这样的评论: “你们总说要陪伴孩子,可我不上班赚钱,那有钱养孩子!” “我天天陪着孩子,可孩子还是一样难管。” 还有家长调笑:“抱着孩子,就没法搬砖了!” 看完评论,我哭笑不得。 想起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的一句话:中国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尽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却没有传递内在心理支持的正能量。 01 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有发现,几乎所有令父母头疼的儿童问题,如暴力、高需求粘人、沉溺游戏等等,最终都能找到一个相同的源头:父母陪伴的缺失。 No,是因为陪着的质量不高! 有调查表明有的孩子平均一天只能从父亲那得到7分钟的陪伴,从母亲那得到11分钟的陪伴,而被调
从小学一年级入学开始,到高考结束,中国的孩子要寒窗苦读整整12年,在这个漫长的时间段里,辛苦的不只是孩子,家长们也一样。并且,家长不只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帮助孩子寻求优秀的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方法,并且,还要担心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众多教育问题。 那在孩子长达12年的学生生活中,小学、初中、高中之间的学习有必然的联系吗?或者说小学成绩的好坏影响初中吗?初中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对高中有哪些影响呢?如果小学的时候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不好,那这个孩子的成绩初/高中也不会变好吗? 相信这是大部分家长心中的疑问,很多家长都不太了解学习阶段这个问题,导致孩子在应该努力的时段松懈,在应该放松的时段紧张,从而得不偿失。其实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阶段都有一个转折点,只要抓住这个转折点,即使你上一个阶段成绩并不理想,此时努力也可以实现超越、逆袭。
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可以”来表达、允许,用“不可以”表达拒绝和否定。两个词虽然简单,却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年轻父母如何对孩子说不?把握好度,孩子有压抑感不一定是坏事 多数宝妈不忍心用“不可以”来拒绝宝宝,有时候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孩子拿着一个小镙丝去捅插座时,家长大惊失色,立马喝止“不可以……!”宝宝也着实吓了一跳,把小手停在那里或受到惊吓迅速收回小手,一脸不解,显得有些害怕。家长慢慢恢复了神智,看到孩子害怕的呆立在那里,似乎有些心疼。妈妈暗下决心,以后不能再用这样的语气对待孩子了。 这样的心理大多家长都想过,不再能对孩子大喊大叫了,避免孩子在言语上受到刺激,需要注意的是,事情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不一定是好事了。一直对孩子悄声细语,也不一定是好事。 亲子交流时,小家伙可以用多种方式去理解家长传达的意图,语言只是一个方面。还有许多
因为,我们真的生如蚁。万恶的考试制度 却让寒门终于能出贵子 最早的拼爹是古时的“世卿世禄”了,特别讲究投胎技术,直到隋朝建立了科举考试制度,布衣草民才有了绫罗加身的可能。所以,诗人孟郊四十六岁及第登科,曾作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喜极!而比孟郊更痴的是范进,疯了! 莫笑古人,如果还有另一条羊肠小道可以安身立命,谁会这般痴?我不想讴歌考试,我只是从多个角度窥见了它的某种公平。没错!考试,就是最后一次不看脸的竞争了。 君曾记否?还有另外一种世袭现象——接班制度,直到80年代中期才废止。何为接班,就是不管你痴呆聋哑,都能名正言顺地顶替父辈公职端上铁饭碗。这为多少寒门关上了登堂之门,又为多少二代架起了通天之梯啊!那些年,如果你出身微寒朝中无人,别不承认,恢复高考让你获得了唯一的选拔公平! 也不要迷恋什么逆
每个人都很喜欢小宝贝,皮肤嫩嫩的、粉嘟嘟的,让人都忍不住去抱抱、摸一摸。但是一旦宝宝长大之后,就不再那么讨人喜爱。尤其是一遇到什么事不满意就哭、还会打人等等。 有人说,孩子成长的头三年是最重要的。因为宝宝的免疫系统的完善、人格的健全、全面发展情商与智商都在这个时间里完善发展。 注意3岁前的敏感期 遵循孩子的天性 不知道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斥责孩子,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隐患。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 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 口腔敏感期
什么能彻底改变一个女人?毫无疑问当然是孩子。 有孩子前,也许你是被爸妈宠上云端娇滴滴的公主,有孩子后,你便心甘情愿被孩子折磨的异常憔悴;有孩子前,也许你最拿手的就是煮方便面,有孩子后,你却精通各样的宝宝辅食;有孩子前,也许你是火爆脾气急性子,有孩子后,脾气被磨平,耐性也增长了不少...... 当妈后,全世界的女人还有一个同样的改变,就是变得“矫情”,如果有人敢逗弄自己的孩子,那么就会分分钟当场炸毛。 1. 把食物放嘴里嘬过再喂孩子 由于住的是单位分的房子,所以街坊邻居都比较熟悉。有一位大娘喜欢每天做完饭后,端着碗坐在小区内的路边吃饭。据婆婆讲每次带着小宝从她身边经过,她都要拉着孩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嘴嘬一口食物,再塞进小宝嘴里。 婆婆与她年纪相仿,碍于面子不好直说。之后,我带娃经过那位大娘在她想喂孩子饭时,便
我怀孕开始到最后分娩,每一次孕检都没有落下,次次按照要求去做检查,而且医生一直告诉我胎儿发育良好,没有任何不对的情况出现。直到宝宝出生,问题才被发现。宝宝的胳膊不一样长,左臂明显短很多,这是先天发育不良,医生说无药可医,这个事实,一度让我很难过。只是对她的爱,不曾减少分毫。 可是孩子爸爸就不一样了,他开始变得早出晚归,甚至彻夜不归,后来渐渐的抓不到人影,我知道我们之间因为孩子出问题了。我看别人家都是因为宝宝的出生而增进了夫妻感情,一家人更亲近了,可是就因为我的宝宝和别的宝宝不一样,他就表现出如此冷漠如此嫌弃的样子,我伤透了心,也不想做任何努力去挽回,与其这样,不如来个痛快的。 带着宝宝离开他的那一刻,我没有任何犹豫,怪自己没看清,可是宝宝是我身上掉下的肉,无论因为什么,她已然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没有权利
过年,免不了亲戚朋友聚会,有的父母还要带着孩子回老家。虽说这些,都是让人开心的事,但有时我们却容易忽视了这些变化对于孩子情绪的冲击。变化了居住环境,打乱了原本的生活作息,见到很多很多陌生的人来表达热情,这些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可能不是感到开心,也许会觉得扑面而来的不适应。 避免情感忽视,透支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就好比一个银行账户,当他们感到爱、感到被理解时,就是在往里面存钱。安全感满满的孩子,情绪会更加稳定,会更容易配合。一直很喜欢小D幼儿园的园长说的一句话,“孩子乱发脾气,其实是他们在和我们沟通自己没得到爱或者自己某方面技能不行”。 春节走亲访友,看似父母一直陪伴着孩子。但常常行程很满,父母容易出现顾此失彼。也许就是打乱了她的生活作息;也许就是出门时间来不及了,你强行打断她正在玩的积木;也许就是其他亲戚随口“评论”了她一句,常常都是这些我们认为“这么小的孩
一直以为儿子死了20年,结果一家团聚,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但是在此时,养父母却索要30万元,那么事件将会如何发展呢? “如果孩子能回到我们身边,我们还是一家人。”法庭上,尚尚的养父母表示。 20年前,出生仅一天的儿子因“残疾”被表嫂丢到野地里;20年后的今天,亲生儿子相认,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母子相认的喜悦,张彩虹就接到了法院的传票:孩子的养父母起诉她和儿子,索要30万元抚养费。9月 25日下午,江苏沛县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包括河南老乡赫先生在内的“寻子之家”20多名成员也赶到沛县,通过广场活动的方式“声援”张彩虹。 拐卖还是收养,孩子是怎样和养父母结缘的?30万元的抚养费会不会得到法律支持?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 起因:“被死亡”20
负面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孩子情绪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对从负面情绪的体验和处理过程中,孩子得到了成长。 很多朋友跟我聊天时说道,孩子平时活泼、可爱,像天使一样!但是当他有情绪,发脾气的时候,就像个小恶魔,让人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跟他好好讲道理没用,态度强硬也压不住他,遇到这种情况真是非常头疼! 养孩子的时候,我们自己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无可避免的。我们既会享受到和宝宝在一起的开心时刻,但也必须学会接纳孩子的不高兴,愤怒或沮丧的情绪表达。而后者似乎对于父母来说,很难。关于负面情绪(negative emotions),有些事情我们是必须要知道的。 负面情绪是情绪的表达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之所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甚至会引爆自己的负面情绪,是因为家长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区,赋予了它太多的特殊意味。
阅读提示:说到给孩子吃药,很多家长都有一堆苦水。医生开的一些药只能服半片,甚至是1/4,家长只好用手掰,用刀切,最终还不知道距离标准剂量有多远。5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这次意见出台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推进儿童用药的剂量改变。除了儿童用药市场存在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等客观原因外,家长在主观上总把孩子当做“缩小版”的成人,在用药上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1 预防性用药 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个别家长过于相信广告和药品价格优惠的诱导,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以作预防。郑州市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陈海燕介绍,比如目前最常见的,就是把板蓝根作为预防感冒的保健品使用,长期使用这种药物,对孩子身体并没有好处。 误区2 凭经验用药 俗话说,久病成医。一些孩子经常感冒发烧
很多家长都会花时间陪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习,那么你知道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吗?你在陪孩子的时候能做到这3点吗?很多家长都做不到! 年轻的宝爸宝妈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在忙于工作的闲暇时刻,只有少部分时间投入到孩子身上。在有限的陪孩子时间里,他们对如何陪伴孩子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只要机械般的陪伴孩子,把自己的私人时间用到孩子身上,就算是度过一天中的亲子时光了。 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能让孩子牵着鼻子走,毕竟孩子的认知能力还不足以支配家长,在亲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耐心陪伴孩子,也要充分扮演好在亲子关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做好这三件事,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 别总顾着玩手机 为了工作需要,家长需要回复信息或者接打电话。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尽量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
有些父母对于孩子有求必应,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好,你知道吗?父母总被孩子“要挟”,是因为没做到这一点! 过年走亲戚,对于家长们来说,就是孩子的秀场。 养儿育女一整年,结果怎么样,带着走走亲戚就知道了。 我家亲戚多,孩子也多,来来往往的孩子们,各有所长。但是,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 几乎每一个孩子手里,手里都掌握着一个控制家长的锦囊。 不管自己有什么要求,如果家长不同意,只需要当着众人的面躺在地上,一边哭一边喊“我就要嘛”,家长九成以上会妥协,“好好好答应你。” 毕竟,当着众人的面打骂孩子,家长脸上也挂不住。 看到家长们被孩子“要挟”时脸上的表情,我常常觉得想笑,那表情里,有爱,有不忍,更多的是束手无策。 记得有一次,正和儿子逛玩具店时,进来了一家三口,小女儿不到四岁的样子。
孩子太过骄纵,虽然年岁不大,但他们却总是一副“我最优秀”的小表情。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该怎么教育呢? 小编想说,孩子养成这样的性格,与家长平时的管教方式不无关系。如果想要让孩子变成一个谦卑、自信、有正确是非观的好孩子,你就必须掌握管教孩子的正确方式。 该表扬时就得表扬 说孩子骄纵,梦老师认为,那一定是家长没能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制止TA的骄傲情绪。 生活中和学习中,孩子一定会或多或少的取得成绩,比如学会了自己吃饭,比如学会了自己穿衣,再比如学会了拼音和数字。 这些时候,因为外人的夸赞,孩子们总会产生一种高昂的骄傲情绪。此时,家长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地表扬和赞美,而是用新的目标和动力去激励他们继续前行,继续努力。 即使你的宝宝已经做得非常完满,但也应该让他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过分
你想要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吗?那么在生活中有没有给孩子做一个这样的示范呢?如果你的孩子身上有这些特征,那一定父母很恩爱! 芬兰曾经拍过一则经典的公益短片,叫做《孤儿院》。短片讲述了一对姐弟拥有了选择父母的权利,在四个“展柜”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父母供他们选择,他们有的和蔼慈祥,有的争吵不断。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有太多的选择等着我们做决定,然而出身和父母却是无法选择的。孩子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父母却可以选择孩子是否出生,既然选择了成为父母,就应该对孩子负责,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和睦的家庭环境总能使孩子拥有阳光般的性格,尤其是这些特点,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自信 一个家庭无所谓贫穷或是富有,只要父母能做好榜样,努力的生活下去,孩子就会有自信。父母能够告诉孩子的信息是,我们都是靠自己劳动吃饭的,不依靠任何人,我们都很优秀,包括你
关于依恋,宝宝8个月大,请了阿姨来帮忙,白天可以,晚上就是不行,该怎么让宝宝适应呢?怎么才能让宝宝晚上和阿姨一起睡,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吗 我家孩子8个月,我想找个阿姨帮我带,但孩子现在特别认生,白天阿姨带着还可以,晚上就是不行,非要跟我睡觉。请问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完全适应呢? 8个月正是孩子认生以及开始与妈妈建立依恋关系的时期。孩子与谁产生依恋关系,就会在晚上和谁睡。孩子晚上不愿意和阿姨睡觉,说明孩子并没有和阿姨建立起依恋关系。所以如果妈妈不上班,最好妈妈晚上和宝宝睡,阿姨在白天帮着带就可以。但如果妈妈要上班,需要晚上宝宝和阿姨睡,那就要慢慢让孩子对阿姨建立起依恋关系才行,这个需要一段时间。 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可试试这个方法:妈妈哄宝宝入睡,反复给宝宝表达出来妈妈是爱宝宝的,不要让宝宝认为妈妈不和他睡是因为不
富养孩子,一件重要的事是: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去富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可以富养孩子的品行,让孩子内心世界充实而丰富。 富养的第一层次,富养孩子的生活,富养孩子的需求 商场里,8岁的小浩站在柜台前面,又指着一个价格不菲的变形跑车玩具,不停的喊着“我要”。 在短短的二十分钟里,这已经是他购物车里的第三件玩具了,可是小浩的妈妈依然笑嘻嘻的,觉得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没什么问题。 一直以来,小浩吸收的就是这种生活方式。 他看中的东西,只要自己觉得喜欢,用手指指,再稍微撇几下嘴,妈妈就会毫不犹豫的走上前,把东西如他所愿地搬进购物车。 可以想象一下,他的小卧室,客厅,书房,到处都是七八成新的玩具,妈妈丢也不是,留也不是。 小浩年纪不大,“懂的”东西却很多。比如:周边哪家的肉串最香,哪家的蛋糕最美味,哪家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