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如何管教的问题可谓是操碎了心,有的小孩并不听话,而且成绩也不是很好,那么怎么办呢?别对孩子大吼大叫了,这几招简单有效! 浩浩是一名7岁的孩子,也是爸妈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经常上课不专心听讲、课下一做作业什么也不会,遇到期末考试,做的小测试经常只有四五十分……为此,班主任经常不是微信提醒家长,就是课下找家长谈话。 浩浩爸妈也很苦恼,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就是没什么效果。一边是繁忙的工作,一边是注意力不集中,老出状况的孩子,浩浩爸妈因此患上严重的焦虑症。 像浩浩的情况并非个例,作为一名孩子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想必也有过这样的苦恼。 家长苦恼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时不好好做游戏,学唱歌时不好好唱歌,坐不住,乱跑乱跳!” “我的儿子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一会儿动这个,一会儿玩那个,一点作业都要做
孩子考试有心理负担,怎么解?不用想象的结果吓自己:有的人在考试之前会想象着自己的结果会怎么糟糕,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想到有这样的结果后,亲人、同学、朋友会怎么样看待自己,那样的眼神会让自己的面子过不去。其实,这大可不必,一般地考试的结果就是自己平时学习的正常反应可以在心里对自己说: “我不完美,也没有人完美,我的结果和我平时的学习状况是一样的”。 考前需要放松: 考试前要学会放松自己,或许你在考试前的好长一段时间都处在紧张的学习或复习当中,考试的前一两天,就要从这种紧张的环境走出来,放松下自己,调整一下紧张的心情。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复习,考试前一两天对考试的帮助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而且,人越是在紧张的环境种,人的各种机能往往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大脑。经研究,人的大脑越是在轻松愉快的状态,越能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和知识的提取力与组织力。考试前可以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温柔而坚定,可是琐碎生活中,难免有失控的时候,有没有从没吼过孩子的妈妈,快让我膜拜一下。 普天之下妈妈们都希望自己是好妈妈,温柔不发怒,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妈妈并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保持着温柔可亲的模样,一声吼还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有时吼 是因为太累了 某天早晨孩子不到六点就起来,见我熟睡,于是就淘气的迈开双腿,一屁股坐在我腰上。腰部传来剧烈的疼痛,瞬间唤醒了我。 换做以前我会翻身抱住他,然后挠痒痒,逗得他哈哈大笑。但是那天实在是太累了,而且一下压倒痛的那根神经,于是忍不住厉声对他吼了一声:“XXX(他的名字)” 瞬间他也被我震慑到了,小身躯惊颤了一下,然后怯生生的退回到床边,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知道他肯定在想:为什么上一次妈妈会陪我玩,而这次却要大声的吼我呢? 抱歉孩子,是妈
这位妈妈,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近日网上发布了一封她写给3岁女儿的信,让不少网友感动,也产生了共鸣。 她的网名是“离开人间”,真名叫张玲莉,北仑人,今年32岁,是一个3岁女儿的妈妈。同时,她也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今年10月22日,张玲莉在东方论坛上发布了14篇日记,是写给中风住院的父亲,10月29日,她又发布了一封写给3岁女儿的信。两个帖子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共鸣。 以为是小毛病,检查出来已是癌症晚期 昨天,记者联系到了张玲莉。“我得的是腮腺部位的横纹肌肉瘤,是恶性肿瘤晚期。”张玲莉说,从今年4月底到现在,她做过一次大手术和三次化疗。目前只是在家吃些中成药。“化疗实在是太痛苦了,比死了还难受,但是为了孩子,我要努力活着。”她告诉记者。 张玲莉平时很少生病,得了这个病,医生也找不到原因。
这个社会没什么工作比全职妈妈更辛苦,这种付出还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没薪酬没激励机制, 自闭症,这三个字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全球每20分钟就有人被诊断为自闭症,自闭症儿童会出现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等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根治的办法。 市面上流传的中医针灸、按摩、高压氧等方式治愈自闭症并不科学,对于自闭症儿童,家长们应该及时发现并进行早期训练,科学的训练下,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的融入环境。 如果孩子出现下面几个征兆,要记得及时就医检查,如果确诊尽快进行训练才能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孩子。 一、 孩子看着父母或者其他照顾他的人,不会感到高兴 二、 五个月大的时候,没办法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三、 不跟别人进行眼神的交流
你家的孩子优秀吗?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呢?我相信这是很多父母会问的话题,10岁之前培养好这4种能力,孩子的优秀会让你想象不到! 每个孩子出生以后差别都不是很大,之所以有的孩子聪明有的孩子显得有点迟钝,这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孩子之所以会显得有点迟钝,是因为父母给孩子太多的束缚,给宝宝设置了太多的目标,让孩子觉得能够做到父母设定的目标,就已经够好了,但是往往还不能达到父母设定的目标,这样就会让孩子变得缺乏自信。 从而束缚自己的想象力,其实在孩子10岁之前,培养孩子的能力比培养孩子的学识更为重要,尤其是以下4种能力。 1、培养孩子探索力 有探索力的孩子不仅求知欲比较强,而且善于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索力强的孩子还会有主动研究的心理倾向,这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孩子会主动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犯错误的。当孩子犯错误以后,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弥补错误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尽管很多父母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会看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并从中学习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但一遇到实际情况,还是会回到老路上去警告、挖苦、责骂。 美国儿童教育家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所以说,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应做的是引导而不是惩罚,即运用同理心与孩子进行沟通,教会孩子弥补错误的办法。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只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有时候,虽然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却由于某种原因并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时,父母不妨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母考,
据媒体报道,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主持人杨锐的一条微博引来巨大争议。他在上周三通过其在微博的实名账户写道,公安局要清扫洋垃圾,斩首洋蛇头,识别洋间谍,赶走洋泼妇,让妖魔化中国的闭嘴滚蛋。一名在华美国人随后也在微博发帖,要求央视开除杨锐。少数在华外国人及《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支持这一要求。 仅凭一条微博,仅仅是因为说了一些偏激的话,就将杨锐从中央电视台开除,显然是不大现实的。少数在华外国人和西方媒体提出这样的要求,也只是为了施加一些压力,体现他们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 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倒觉得,杨锐的行为,确实非常欠妥,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要知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无数外国人来到中国,虽然也带来了一些不太好的、负面的东西,甚至不乏一些不怀好意者,但是,从总体上讲,外国人对中国的贡献还是远远大于问题的。少数人的行为,掩盖不了大多数人的贡献
之前总有专家告诉你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来说就是安全感,但是实践证明全职妈妈的孩子并不比职场妈妈的孩子安全感强烈。换句话说:安全感、归属感与陪伴时长不成正比。 虽然父母本能地希望孩子远离疾病、伤害、压力和各种不安全因素,但内心应该非常清楚,要让孩子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父母必须要抑制自己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并在平时生活中通过一些事例让孩子拥有一颗强大的心灵。 1、告诉孩子:总有方法解决问题 要想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乐观、自信的种子,父母要善于从小就给孩子机会,让他决定一些事情,独立解决一些难题。譬如当孩子因为积木总是搭不高就倒下来而沮丧哭泣,或是独立吃饭时小勺子总是放不到自己的嘴里而不高兴时,父母不要过去替他搭个完美的城堡哄他开心,也不要急忙去喂他吃饭,而应轻轻地告诉他,遇到问题并不可怕,总有解决问题的方
周末时候,我带着孩子在外面小广场上玩耍,碰到一个妈妈也同样带着孩子玩,因为年龄相仿,所以两个孩子就凑在一起踢球,就在这个踢球的过程里面,这个妈妈跟我说不了两句话就询问孩子喝不喝水,但是每次孩子不耐烦的回复不喝,妈妈好像不太死心,就自己拿着水杯过去送到这孩子嘴上,我都很明显的能看出来那个孩子很憋屈。为什么?因为孩子很专注的在玩,何况孩子已经大了,渴了肯定会自己找水的,而不是硬逼着喝水,看着这个架势,平时在家肯定也是被逼着吃喝的那种。 我相信很多的家庭里面都有这样的例子,当然可能不是喝水,可能变成吃某样食物,或者是玩某个游戏,比如会因为传说某个食物好,不管孩子爱吃不爱吃,那就是强逼着吃下去,或者说孩子明明想玩另一个游戏,但是爸爸妈妈偏偏硬逼着孩子接受自认为的好的游戏,这样的例子应该枚不胜举。 爸爸妈妈们不是一直嘴里说着给予孩子自由,给予
讲述男人与孩子间的亲子趣事 引发老爸亲子热潮 都说老爸是这个世界上最帅的男人,不但体贴温柔,还可靠坚毅。金牛老爸顾家,巨蟹老爸温柔,水瓶老爸是好玩伴......但现实中真的是这样吗?近日,由美国补钙专家迪巧品牌倾情打造的《迪巧·星座老爸》系列微电影强势登陆各大线上媒体平台。该片由曾执导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新锐导演戴津进行编导,讲述以12个不同星座的老爸为主角,与孩子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家庭趣事,展现了男人与孩子间妙趣横生的亲子之情。 亲子&星座相结合 十二星座老爸大不同 一直以来关于亲子话题,人们的关注点大多投向母亲方面,但其实老爸们同样有着其温柔、伟大、具有责任感的一面。特别是最近随着《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热播,全社会把关注点集中在父亲与孩子的亲子话题中。迪巧正是抓住这一社会热点,拍摄了此部关于老爸与孩子的微电影,以轻松搞笑的手法,来体现父亲对孩子的
记得汪涵说过这么一句话:“父母的双手是用来拥抱孩子的,而不是用来打孩子的。” 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甚至会对孩子动手。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以下3个阶段的孩子千万不能打骂。 3岁以内的孩子不能打 3岁以前是孩子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 3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这一阶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自主性与羞怯、疑虑之间摇摆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打骂,不仅没有警示作用,还会让孩子对自身的行为感到疑惑,进而感到羞耻。 长此以往,就会养成胆小的性格,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最重要的是,3岁都不到的孩子怎么能经受住成年人的“巴掌”呢?娇嫩的皮肤,即使下手很轻,也很容易造
“父母好像永远不懂,有些话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平时做什么事情都很聪明,手机不用教,玩得比我大人还熟练;买回家的拼图,十分钟就拼好了;可为什么就唯独学习成绩始终上不去呢? 虽说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如果成绩不好,就等于断了这条路,以后对人生的选择权利就会变少。所以很多父母情急之下,甚至会用一些极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比如打骂,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反而会让他越来越差。 可以说,孩子成绩不好,多半原因是家庭教育和引导不正确,下面3句最伤害孩子的话,父母千万别再说了,后悔都来不及。 1 “小孩子一个,你懂什么” 小月看着电视里有关一位作家的专访,小小的脑瓜里突然显出一个有关写作的梦想。他计划自己慢慢做到最好,像那个作家所说的,“慢慢来,比较快。” 父亲从厨房里端着一
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是很多家长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其实家长想要知道孩子的智力情况,除了看孩子语言使用能力外,最直观的就是观察孩子这两个技能运用的如何。 1.粗大运动技能 孩子到了3岁时,已经能够控制肌肉和身体平衡了,这阶段的孩子可以在没有大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攀爬楼梯,也能够单脚蹦跳。 2.精细运动技能 精细运动技能涉及的是更加灵敏的、小范围内的运动,比如能够使用训练筷,能够自己穿脱衣服,能够用笔画出圆形和方形等。 如果孩子3岁前,粗大运动技能和精细运动技能还没有掌握,那就说明孩子的肌肉发育、神经系统发育、以及大脑发育有可能出现迟缓了,家长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脑部发育是否有问题,比如大脑区域神经元髓鞘形成不良。 家长怎样做才能促进孩子运动技能的发展? 无论是粗大运动技能还是精细运动技能,都需
您家里吃饭的时候,第一筷子菜是夹给谁的呢?这件小事,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有没有影响呢? 1 第一筷子菜给了孩子 小优幼儿园马上开学了,帮忙照看了一暑假孩子的爷爷奶奶也要回老家休息一段时间了。 昨天晚上,我跟优爸做了一桌菜,算是给老两口践行。当最后一道清蒸鱼端上桌的时候,我特意把鱼肚子肉夹下来,放到了爷爷奶奶碗里:“爸,妈,这一个月您俩又是看孩子又是给我们做饭,挺忙活的,多吃点!” 当两块鱼肚子都“飞到”爷爷奶奶碗里的时候,我瞧见小优明显不高兴了,她皱着眉头一脸着急地说:“哎呀我也想吃那块!”那语气,分明是在责备我把本该属于她的肉夹到了别人碗里。 爷爷见状,一边起身要把肉拨给小优,一边对我说:“你也真是的,先给孩子吃呀!” 我连忙阻止了爷爷,然后给小优重新夹了一块,对爷爷说“爸,您吃您的就行,不用老想着孩子,又饿不着她。您整天忙忙活活的,吃点
洗衣机死亡女童案一直引起社会关注,但是一再质疑死因的同时,我们也该冷静下来思考事件,而死亡女童的家属亦开始反思称有责任。 根据独家获取的资料,大河报记者调查发现,死亡女童母亲的QQ空间相册显示并无重男轻女迹象。 截至昨晚8时30分,事发已超一周,但警方仍未公布尸检结果,让这起罕见的洗衣机致死事件,依然扑朔迷离。 资料追忆 | 亡童母亲QQ空间照片显示无重男轻女迹象 9月27日晚上7时,接受大河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死亡女童的叔叔涂建松独家提供了他的嫂嫂周婷的QQ号,并加了记者为好友。 这个号码为516949xxx的QQ空间里,没有原创的日志和说说,但有两个相册。 其中,《宝贝女儿》相册共有233张,最早上传于2010年3月9日。里面有一家人抱着孩子在家逗玩、涂建文搂着女儿做亲昵状、去婴儿游泳馆游泳、在景区游览、乘坐旋转木马等照片场景。 与此相比,《
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就是那只描绘白纸的笔,因此家长们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好榜样。 有个二胎妈妈对我说:生活简直不能再丧了。 老大的课外班刚交完钱,老二的幼儿园又通知学费涨价,这边微信群里的消息叮咚叮咚响,家长们正在组织买新的净化器,那边老公打电话说全家出游的计划暂缓,因为婆婆生病住院了…… 她说:“每天面对孩子都没个好脸,原来觉得那些怨天尤人的主妇简直不可理喻,而现在发现自己越来越成为她们中的一员!” 有很多父母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一种“箭在弦上”的高压紧绷状态,而且,把原因归结为没钱。 诚然,有钱是个好事情,但也未必都能让生活变得轻松。 网上有个帖子,说有人去支教,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外出工作的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在孩子身上注入了大量的经济投入。 他们拼了命的挣钱,给孩子买最先进的电子设备,给
总能发现身边近几年出生的小宝宝都是长得很漂亮,做事说话也机灵,情商智商好像普遍都比我们小时候同年龄阶段时高太多!好多时候都会纳闷,这些小孩子难道是因为妈妈怀孕时吃了太多好东西才会有这么优秀的表现? 虽然羡慕是羡慕,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家长们在照顾宝宝的时候比从小爸妈照顾我们要更用心,更周到了。 在日常生活中能舍得这四种东西的家长,才能培养出更聪明的宝宝哦! 1、舍得时间 很多家长都是工作越来越忙,日常生活中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照顾宝宝。 但孩子在成长期间还是很需要家长的陪伴的,虽然爷爷奶奶可以在衣食住行上照顾宝宝,但缺少父母的照顾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出现性格内向、自闭、自卑的心理异常率会高出许多。 2、舍得钱 家长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不要总是在宝
前几天,我们村子里出了一件大事,未满16岁的东东留下一封遗书自杀了! 遗书里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以后我这种没出息的孩子不会再丢你们脸了,再生一个要好好教,别让弟弟妹妹像我…… 那天晚上,这句话在我脑海里盘旋好久。 孩子没有出息,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父母最大的焦虑。 东东原本和其他孩子一样,是个普通的高中生,唯一不同的是她有着要求颇高的父母。 她的父母数落孩子时,从不避讳外人,哪怕是家庭聚会的时候,只要聊起学习,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得出来,甚至会把自己停滞不前的事业也归咎在东东身上。 久而久之,孩子的状态越来越糟糕,没精神又憔悴,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开家长会那天,老师问及情况,父母一开口就是“没出息的东西,让我们来学校丢脸了”。 当天晚上,她的父母又为了学习的事情狠狠责骂了成绩严重下滑的东东,闹得全村人尽皆
过了个周末,发现我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两个字是“不要”。 “不要动烟灰缸!” “不要把沙发靠垫搬下来。” “不要光脚在地上跑来跑去。” 这个发现把我自己吓了一跳,我怎么一天到晚都在否定孩子的行为呢?而在这之前,我原以为自己是个颇有耐心的妈妈。难怪人家说,刚生下孩子时,读的是《西尔斯育儿宝典》、《孩子慢慢来》,孩子再大一点儿,就改读《莫生气》、《心经》、《金刚经》了。 回放一下昨天的经历吧。 张小又洗脚的时候,把两张他小时候的照片塞进洗脚盆里“洗”了一遍,洗完还挺开心地告诉我:“妈妈,快来看,我把照片洗干净了。” 正在厨房的我,预感“大事不妙”,果真,看到张小又得意洋洋地举着那两张“干净”的相纸,我瞬间觉得自己要气炸,我又开启“吼”的模式:“这是你周岁时候的照片,你洗掉了,将来还怎么看?” 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