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个故事,看得我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又觉得五味杂陈—— 这个故事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Haim Ginott 举办的一次“家长指导小组活动”中,一位爸爸讲给大家听的。 这位爸爸,有两个岁数老大不小的哥哥,我们暂且把这俩哥哥称为“见面就掐两兄弟”好了。 “见面就掐”两兄弟,一个43岁,一个47岁。他们就像前世的冤家一样,每次碰到一起,就要不停地“互相伤害”:他们互相较劲,互相攀比,互相嘲讽,互相刺激…… 比到后来,两个人都身患重病,需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他们比无可比,居然,开始比起了自己的肾病! 谁更虚弱一点,谁更严重一点,谁需要更多的治疗,谁的治疗方式更好……一方面,作为成年人,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有多么无聊,另一方面,他们却根本停不下来。 其实,兄弟姐妹互相竞争、互相伤害的情形,一直都在多子女家
父母的责任不是塑造孩子,而是引导孩子,而引导的基础在于建立良好的沟通。 很多家长会发现,随着孩子的成长,开始不断面临和孩子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我们常常会把这些问题归咎于孩子大了不听话,却忽略了不听话背后的真正原因。 缺乏认真的倾听 大部分的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他们的想法或表达方式都会有对有错,但是家长如果想要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就应该给孩子说的自由。 大部分家庭的沟通中,往往都是家长在说孩子在听,我们要求孩子听话、要求孩子认错、要求孩子说下次再也不会这样做了,却很少会给孩子一个真正的“说”的机会,而这样恰恰是给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设下了障碍。 家长只有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达,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发现他们所处的困境或面临的问题,寻找到其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真正诱因。 如果
在家里,你的孩子怕你吗?还是跟你是朋友一样的相处呢?其实如今很多父母的脾气,都被孩子惯坏了,你的脾气被孩子惯坏了吗? 世界上有两类人能忍受你的臭脾气,第一类是爱你的人,第二类是怕你的人。 如果把这两类人相结合,TA的名字就叫孩子。 孩子从婴儿开始,与家长之间有种不同于寻常亲子关系的心理,叫做“安全型依恋”,而且这种心理将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社交、工作、择偶。 有一个妈妈发朋友圈,吐槽自己今早又没忍住对孩子发脾气了,但是自己实在没有忍住,一整天忐忑孩子会不会因此恨自己。当她下班接孩子回家时,孩子依旧高高兴兴的,甚至把幼儿园发的小蛋糕喂给她吃。最后这位妈妈思前想后得出一个结论:自己的脾气被孩子惯坏了。 又有多少父母的脾气被孩子惯坏了呢?孩子稍微有点不顺心就开始骂,到最后还反问孩子一句:这孩子今天怎么和我不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祖宗把道理讲的那么透彻,当父母的应该认真领会。今天要聊一聊父母对孩子到底该如何去爱? 朋友的孩子一直是朋友的妈妈在照顾,前一阵子,朋友妈妈有事回老家了一趟。照顾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朋友身上。 她于是不再能每天气定神闲的收拾好自己,然后美美的出门上班了。她每天手忙脚乱的收拾完自己,还得手忙脚乱收拾孩子。 这天早晨,她替孩子穿好衣服,催促孩子自己穿袜子,她好赶紧给自己梳洗。 这时,孩子抱怨道:“妈妈,你一点都不爱我,姥姥都是连袜子也帮我穿好的。” 朋友没想到,这么小孩子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时有些不知道如何反应。因为怕孩子觉得妈妈不爱他,赶紧替他把袜子穿上了。 朋友后来缓过劲来,来找我聊,说:“我是不是被道德绑架了?” 我说:“还真有点。不过,你的觉悟算高的了。”
再过2个月左右,又要有一批小宝宝迈着小步子进入幼儿园了。 操碎了心的妈妈们难免会担心: 孩子不会吃饭怎么办? 孩子尿裤子了怎么办? 孩子睡不好怎么办? 与其到时候再来担心,不如现在就开始做好准备。提前培养孩子这6种能力,ta将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1、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很多妈妈都认为,孩子一入园就哭,肯定是因为想家了。其实,想家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因素,更多孩子是因为他们体验到非常大的挫败感: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上厕所、不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如果孩子连基本自理能力都没有,他们想要逃离的心理就会越演越烈。 因此,在孩子还没有进入幼儿园之前,妈妈们就要着手开始培养宝贝的生活自理能力了。 比如,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喝水
周末去图书馆,在馆外看到这样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在追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蝴蝶越飞越远,他也越跑越远......周围柳树成荫,小草疯长,天真无邪的小孩与轻盈美丽的蝴蝶,相映成趣,诗意又充满生机。 可就在我还意犹未尽沉浸在这美好画面中时,一个衣着光鲜的妈妈,怒气冲冲的对着小男孩叫嚷道:“你快给我回来,还有心思玩,赶紧回家写作业.....” 于是,在妈妈的威严训导下,他拖着弱小的身体,不情不愿的走了,还时不时小心回头张望,真可惜,世界上又少了一份童真童趣。 我们大人总是念叨着童年有多好,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做着大煞风景的事情。孩子的世界应该五彩斑斓,学习功课固然重要,认知世界,体验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张一弛,劳逸结合,才能弹奏出和谐优美的生命乐章。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时
看到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同样一条新闻,《父亲借债20万买宝马,只为儿子在同学面前不“丢脸”》新闻中的夫妻两人月收入大概都是5000左右,丈夫是县里的机关干部,妻子是中学英语老师,孩子现在上幼儿园。 本来一家人的生活,是很幸福美满的。 因为想到“儿子至少会从一个县城人开始起步,所以让他上最贵的私立幼儿园,因为接触到的圈子不一样”,夫妻俩把孩子送到了当地每学期近万元的高档幼儿园。 有段时间孩子不怎么想去上学,然后又提出想要一双“毛毛虫”鞋子。夫妻俩一查,才知道这种鞋子售价在400左右,本来觉得孩子脚长得快,不打算给孩子买。 但是在接送孩子放学时,妻子发现“儿子班上有10来个小朋友都穿着这种鞋,其中几个小朋友出幼儿园后,伸出脚围成一个圈互相说再见,但没有小朋友给儿子打招呼”。 看到这些,妈妈马上带儿子去买了那双鞋子。在父母看来,“和花钱相比,让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宝宝“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在宝宝一岁半左右迎来了细小事物的敏感期。这时候宝宝刚学会走路不久,但是他的小脚已经可以带着他去想去的地方了。而且他开始有很大的收获,地上的小石子,小纸片,小线头,甚至小垃圾,宝宝都喜欢捡起来玩耍,甚至当成宝贝装进口袋带回家收藏起来。看书的时候总能发现图画里细小的东西,而且感觉非常的惊喜和满足。到大自然中玩的时候,喜欢看小花小草,观察蚂蚁,看蜜蜂采蜜,蝴蝶飞舞,玩土玩沙。甚至睡觉的时候手里都要攥个小东西。 这时候,妈妈要知道,宝宝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来了,这个敏感期会持续到宝宝4岁左右,宝宝会用极大的耐心去观察细微的事物,了解事物的形态,特征和规律,并且进行内化, 这个过程他会感觉到非常的满足和愉悦! 妈妈如何帮助: 1:不要打扰宝宝观察 当宝宝正在聚精会
内裤上的血迹 ABC外语培训学校 上课回答不出问题,5岁女童竟被女老师一脚踢倒在地,外阴破裂。这是3月30日发生在哈尔滨ABC外语培训学校的一幕。4月5日,记者进行采访时遭到校方拒绝,负责人只是称正在与女童家长协商解决此事,而施暴老师则被行政拘留15日。 被踢伤的5岁女童名叫瑶瑶,见到记者时眼神中有一丝恐惧,直到听父亲说不是老师时才敢开口。瑶瑶说,那天头午最后一节课上,管老师提问她一道关于红和白的问题,她没答上,穿着皮鞋的管老师一脚踢在了她小肚子上,她一下倒在地上,当时疼哭了。后来老师让她自己爬起来,到门外面罚站。中午的时候,老师也没让她跟其他同学一起吃饭,其他人吃完后她才吃上饭。事情虽然过去了好几天,瑶瑶称“现在还疼”,老师以前也打过人,“用手打脸”。 瑶瑶家在五常市,跟着打工的父母来到哈尔滨市。
在前两天刚结束的高考中,我们又看到这样的新闻: 南京一名考生因计算错时间,结果导致前往考点迟到,尽管南京交警五大队民警以最快时间将其送达考场,女孩还是因听力考试已经开始而无缘进入考场。 6月8日下午3点,江苏高考英语开考,根据规定,所有考生须在2点45分进场,一名考生因2点46分赶到考场,被依规禁止进场。 “孩子被拒之门外后,当时就哭了,好像不敢回家,一直在学校周边转悠,边走边哭。” 这样的新闻,每年高考都会发生。面对人生中这次重大的考验,因为迟到的这一两分钟,而致使全部努力付之一炬,多么的可惜!就算复读,对孩子的心里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对于心理不强大的孩子来说,很有可能产生更消极的想法。 你看到迟到的危害了吗?如果孩子从小就爱迟到,你还要忽略、找借口到什么时候?! 首先,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树立时间的重要性
欢欢是一个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读中班,脾气极差,情绪非常不稳定,而且毫无克制能力,在幼儿园受了一点点委屈,转眼就在家里撒泼。哭滚打闹,弄得欢欢的爹妈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一次,欢欢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争一包糖果,其实本来是欢欢无理,要去抢,老师决定把糖果给另外一个小朋友。 欢欢当即哇哇大哭,躺在地上打滚,甚至恶意谩骂那个拿了糖果的小朋友: “小气鬼!你就是个小气鬼!再也不和你玩了!” 回到家之后,各种打闹,吃饭也耍小性子,一气之下把汤碗都打翻,哇哇大哭起来。 欢欢的父母手足无措,打吧,这小的孩子不忍心,说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听得进去,好吧,那就骂,就算是骂,也不敢骂得太狠。 “欢欢,你不能这样!” “欢欢,你这样是不对的!” “欢欢,你再这样,妈妈要打你了!” 没用,欢
01 我昨天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听见婆婆教小优唱儿歌:“大尾巴狼,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媳妇放到炕头上。烙火烧,包饺子,媳妇媳妇你先尝……” 我吓了一跳,以为婆婆跟我们住得不顺心,故意表达不满呢,忙问婆婆怎么了。结果婆婆尴尬地笑着说:“瞧你这孩子,我跟你们有啥不顺心的。就是下午跟你大姨打了个电话,心里一直不是滋味。” 原来,家住农村的大姨一家,今年过得很不舒心。 已经62岁的大姨夫,跑到千里外的城市里打工去了;留下58岁的大姨,独自在家照顾着3亩地、一座荒山,以及家里的鸡鸭鹅狗……这一切,只为了给他们今年刚结婚的儿子还房贷。 这个儿子,是大姨两口子的独生子,从小就是一家人的宝贝疙瘩。家里什么农活、杂活都不让儿子干,好好读书就行;家里什么好吃、好喝的,都给儿子留着,只图将来有出息。 但
都说孩子是一种白纸,父母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父母善解人意的教导,会将孩子教导成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如果说智商决定了一个人的方向,那么情商就决定了这个人能在这个方向走多远。 很多家长们也意识到: 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 而拥有较高的情商的话 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以后到了社会上,才能应对 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高负荷的工作 到底怎样才算是情商高呢? 其实很多家长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能说会道”“嘴皮子溜”“吃得开”就算是情商高。 但实际上,情商没有这么片面,它最常用的全名是“情绪商数”,更倾向于衡量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也可以理解为: 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并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它包括独立性、同理心、责任心、自信心、自律等好多方面。
专用校车安全新国标5月起实施,校车须装行驶记录仪、车内车外监控系统。 昨日发布的校车新国标共包括两项:《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专用校车学生坐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国家标准委有关人士称,这两项新国标是综合了去年年底公开征求意见时的四项标准内容,主要适用于幼儿园阶段3周岁以上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的群体所乘坐的专用校车。其中,《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提到的全部技术内容均为强制性,它将代替2009年版本的国标《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双层客车不能当校车 新国标将校车分为轻型和大中型两种,轻型校车车长大于5米且小于等于6米,大中型校车车长大于6米且小于等于12米。专用校车都要安装前、后保险杠,以提供最大的保护。校车车高不得大于3.7米,不得设置车外行李架,铰接客车和双层客车都不能作为专用校车使用。 幼儿校车限乘45人 新标准增加了校
都说男人在外挣钱养家没有时间照看孩子,但孩子对爸爸的那种特殊感情是跟妈妈没有的,爸爸在孩子的心目中一直以一个高大的形象出现。所以如果爸爸很优秀,那么孩子长大以后也不会差,那么妈妈们怎么能判断孩子以后会不会优秀呢?那不妨看看孩子的爸爸有没有这几个特质吧! 1.脚踏实地,工作认真 在这个充满名利诱惑的社会,如果孩子的爸爸工作认真,做事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那在受爸爸影响下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很正直。爸爸一直是孩子心目中的一个榜样,爸爸是什么样的人,孩子也会像爸爸学习,努力成为像他那样的人,甚至超过自己的爸爸。这样孩子在未来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当中都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进步,脚踏实地,避免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 2.尊重自己的妻子 因为妈妈几乎把自己所有时间都奉献给了家庭,如果爸爸懂得心疼自己的妻子,疼爱她,尊重她,那这个家庭一定是
不少父母爱炫耀孩子的优势,爱与人比较,这是禁忌,也是最伤害孩子的行为之一。但是深懂教育的父母,不炫耀孩子,也不因为自己的孩子无从炫耀,而陷入焦虑。他们既能看到别人孩子的优劣,更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依据孩子的天性,帮他找到适合的成长路线。小六会考刚结束,现在是许多中学生、高中和大专生面对考季的日子。多数父母总是为孩子的成绩忧心忡忡,考不好怎么办?你脸上没面子,孩子的头也无法抬起。若考得好,你必定雀跃万分,是否会有“俯瞰天下”之姿?孩子考到状元,或是在运动场、竞技场、才艺比赛等表现优异,获奖肯定,你心里巴不得全天下都分享你的喜悦。多少父母能按捺住这份兴奋之情,把它埋在心底?在人前炫耀孩子 朋友聚会,当父母的,没聊几句,话题自然转到孩子身上。一个妈妈说,她的孩子三个月就会爬了;另一个说,她的孩子两岁会背唐诗;一个为自己女儿考到小学全级华文第一而沾沾自喜;一个说儿子被外国某个顶尖音
都说‘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可在我眼里,‘有孩子疼的妈妈才是宝’。 如果您的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有这6种表现,那恭喜您,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很疼妈妈,且是个体贴懂事的好孩子! 01 毫不掩饰对妈妈的爱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是他们的偶像,是他们的模仿的对象。 当妈妈做好一份香喷喷的饼干,或是一顿美味的饭菜,孩子们就会马上送上一个香吻,说一句“妈妈你好棒啊”、“我最爱你了”、“妈妈你辛苦了”…… 这些都是孩子向我们表示爱意的体现,如果家长能够及时給予孩子回应,例如说声“宝贝,妈妈也爱你”,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是很有帮助的哦。 02 妈妈生病,立马变贴心小棉袄 别以为孩子只会在大人面前撒娇,不懂得心疼大人。当妈妈发烧生病,孩子比谁都着急。如果你说一句“想喝水”,孩子会立马
很多父母无法把握爱的度,常常用关爱掩饰自己的溺爱行为。殊不知溺爱是一种主观行为,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能接受,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利,空有满腔热血,却慢慢地将孩子毁于无形之中。 溺爱和关爱的真正区别 溺爱:事无巨细的为孩子包办一切,孩子是被动接受。关爱: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孩子能掌握主动权。二者本质的区别就是家长是否能真正尊重孩子,给孩子成长锻炼的机会。 父母溺爱孩子的表现 1.凡事以孩子为中心 全家围绕着孩子转以孩子为中心,事事为先,好吃的东西第一口永远是孩子先吃,饭桌上孩子总是先动筷子,只要和孩子有关的事都可以毫无原则的退让。 家长凡事以孩子为中心,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特殊,当孩子步入校园、社会,失去焦点那一刻,心理就会承受很大的落差,让孩子失去自信,
孩子难免会犯错,但是你知道犯错了该如何教育孩子吗?就算批评孩子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掌握这5点让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 终点当然是存在的,只是和最初的想象不一样而已。 很多孩子因为年龄小,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缺乏知觉,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犯了错如果不能及时知错,下次同样的错还会再犯。 所以,父母及时而有效地批评孩子,对纠正孩子错误行为十分重要,也是做父母应尽的责任。 孩子犯了错,怎样批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 区分不同场合 在公共场合当着他人的面批评孩子是不合适的,要注意孩子的感受,换一种场合批评会更好。孩子再小也是爱面子的,批评孩子,首先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自尊心的孩子,才会努力地改正错误。 在家里,孩子犯了错被父母批评一般是乐意接受的,不存在丢面子的事。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许多熟识
沟通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哈佛大学做了一项实验,从上小学跟踪观察小孩,从小就能跟校长沟通的小孩,长大后成功的几率很大,所以现在的美国小学积极鼓励小孩子跟校长沟通,解决问题,从小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只要我们身处社会,无论是学习、生活、工作还是社交,都离不开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沟通。是否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不仅对孩子性格养成至关重要,更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与成就。 1 网上有一则这样的小故事,一个中国小男孩和一个美国小男孩,当他们都是因为踢球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两个孩子会怎么做?中国孩子立即抱起球跑回家找妈妈,被妈妈批评一顿后,再由妈妈陪着一起去找邻居,进行道歉及赔偿。美国孩子面对犯错,不仅没有害怕,反而是想办法如何解决问题。男孩独自找来工人,帮邻居换上新的玻璃,并主动向邻居道歉获取原谅,维修玻璃的费用,是男孩向妈妈打了欠条借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