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教养,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会有教养呢?有教养的孩子会有哪些习惯?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孩子总是不断长大,但是一些优秀的品质和素质,常常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很多父母不想刻意培养孩子的品质,想当然地认为,“长大就好了”“大了就懂事了”“长大就会了”,这或许有一部分道理,孩子长大了,见的多了,自然也就开化了。但却也容易把孩子耽误了。 真正优秀的素质和品质,绝不会随随便便就能养成。这着实需要父母费一番苦心。 下面这6种品质,就是父母该着力培养孩子获得的“教养”,能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坚持基础。 1好学 《论语·季氏》有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可见学习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
2011年1月17日,中国校友会网与《21世纪人才报》发布最新《2011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其中,北京大学连续4年问鼎“2011中 国大学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居第二,浙江大学上升至第三,复旦大学下降一位列第四,南京大学居第五。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和华中 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居中国独立学院前三甲;北京城市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南昌理工学院列中国民办大学前三强。今年最引人关注的是,“校友捐赠”首次纳入 中国大学评价,引领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大学“造富”能力凸显,有望成为中国大学又一职能,北京大学最盛产“亿万富豪”,蝉联“2011中国造富大学 排行榜”榜首,造就79名富豪校友,继获得“院士摇篮”、“社会科学
闺蜜跟我讲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发生在她家毛毛刚3岁多点儿的时候。 那天,她家奶奶带着毛毛在小区里玩儿。在一棵树下,毛毛捡到一根树枝,上头缀满了有些枯黄的小花。 正当毛毛陶醉地欣赏自己的新收获时,一个差不多年龄的小女孩走过来,一把夺走他手里的树枝。 毛毛要咧嘴哭,奶奶立刻安慰说:没事没事,就是一根枯树叉儿,XX姐姐拿过去玩一下,大方点儿啊! 嗯,没错,闺蜜家跟小女孩家是认识的。 奶奶碍于情面,同时也是觉得一根树枝的确太微不足道,于是忙着安慰自家孙子,去地上重新又捡了一把树枝。 然而看着奶奶手里的成果,毛毛都摇头。他只想要回被夺走的那一根。毛毛的眼睛,死死盯住女孩的手。 女孩妈妈开始批评女孩:快还给弟弟,你这样不乖啊!女孩不听,不仅不听,她还一本正经地对毛毛说:你别难过了,我就玩一下,好朋友要分享啊!
孩子爱学习、成绩好,几乎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然而,现实中仍有大部分的孩子存在着不爱学习、成绩很差的状况。对此,家长们可谓是伤透了脑筋。 但其实,孩子不爱学习也许并不完全是孩子的原因,家长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涵妈看来,想要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爸爸妈妈们做到以下4点十分重要: 1及时沟通 “快去写作业!” “怎么又在玩?作业写了吗?” “你把这些题做完做对,妈妈有奖励!” 生活中,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在玩,不学习,不做作业,就着急了,生怕孩子成绩又要落后了。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地想让孩子好好学习,有时甚至采取强迫的方式逼着孩子去学。 然而,即使能强迫孩子的身体坐在那里装装样子,也终究强迫不了孩子的思想,逼着他去主动思考和求知。 毕竟,如果孩子的心都不在学习上,是怎么逼都没用的
很多宝宝的小名,从在肚子里起就有了,有时妈妈摸着肚皮就常常念叨起来了。而相对取大名时的谨慎,宝宝的小名显得随性很多,朗朗上口又表示亲昵,那它是怎么来的呢?是一时想过的念头?还是深思熟虑后的一个期望? 后来我将自己的疑问抛到了朋友圈,结果下面讨论声不断呀。但最让我感觉任性的就是这位宝妈起名字的原因了,任性到让人怀疑这是亲妈? 这位宝妈说自己女儿的小名叫BIUBIU(没错,就发这个音),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儿呢?因为还在谈恋爱的时候,某天沿着运河散步去看电影,聊着聊着说起以后小孩叫啥才不会跟人重名,结果宝妈就说不如叫BIUBIU,符合她爱速度的性格又有画面感,重点是肯定不会重,结果宝宝出生的时候,真的开始叫起这名儿,当时家人都惊诧了,没想到她居然真的管女儿叫BIUBIU,当然后来家人都习惯了。 真是一个充满画面感的名字,既欢
很多妈妈都准备生二胎,但是两个孩子,能够把爱平分给两个孩子吗?大宝和二宝会不会因为爱的不均匀而产生隔阂呢? 闺蜜最近怀着二胎,用亲身感受告诉我:妈妈都是在肚子里就开始偏心宝宝了,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的。我说:怎么的呢?她说: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啊,这是真话。你看第一胎的时候,我吃啥都百度一遍,看能不能吃,能吃多少,二胎的时候想吃啥吃啥,吃得下的就狂吃。 一胎生下来的时候一直看着他,一直亲,各种拍照。好了,二胎生完,除了饿了喂喂奶,拉了换换尿布,基本不理,连拍照都不想拍。 原来,生一胎和生二胎的区别这么大: 生一胎时:心想着男孩女孩都行,只要宝宝健健康康就心满意足了。 生二胎时:我们已经有一个男孩子了,麻烦这次生个闺女好吗?不然老娘会生气的,要是还生男孩,就不买新衣服新用品, 全用他哥哥剩下的。 生一胎
江苏省2022年中小学春季开学时间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在2022年1月11日发布的《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工作的通知》可知,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春季开学时间安排如下: 2022年江苏中小学幼儿园寒假放假时间:2022年1月22日; 2022年江苏中小学幼儿园春季开学上课时间:2022年2月14日。 注:如无特殊情况,请各地各校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执行,不得推迟放假或提前开学。 什么是学期? 学期指的是一学年中上课时间的一个单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学期制,较常见的学期制有两学期制、三学期制和四学期制。学年之春季部分或秋季部分。在中国多以两学期制为多。 中国大陆的各级学校(包含所有的中小学、高中及多数大学)皆为两学期制,第一学期从九月至隔年一月,第二学期从二月(依照农历新年
不久的将来,孩子很快就会长大,离开我们的怀抱,投入到更加广阔的世界。趁现在,能抱就多抱抱孩子,能陪就多陪陪孩子,能耐心一点就不要发脾气。 这一年:我30岁,孩子3岁 我周围有很多的朋友,还有很多的我喜欢的娱乐活动! 我有时候偶尔会觉得真是为这个小家伙操碎了心! 孩子刚刚上幼儿园,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小小的心酸。离别了一整天,孩子看到我高兴地奔跑过来,扑在我的怀里,说:“妈妈我想你了。”那一刻,抱着孩子就像抱着整个世界。而我真的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 这一年:我33岁,孩子6岁 正当年的我,工作压力很大,甚至连聚会的时间都很少! 呵呵,真的是费尽了心思在他能上好学校的问题上了,总算踏实了。 孩子终于上小学了,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上学回来的第一天,晚上要睡觉
琳姐今年三十三岁,已经有了一个女儿,也是搭上了二胎政策的末班车,在周围人的劝说下打算要二胎。 幸运的是,琳姐也顺利的怀孕了,因为一胎是女儿,二胎没什么压力,全家人都很开心,包括女儿也是。 只是怀孕之后,女儿反而更粘妈妈了,奶奶想多带带她,适应以后有二胎的生活,她也不让奶奶带。 有一天琳姐去产检,女儿非要跟着去,没有办法就带过去了,产检的时候医生说胎儿很好,让孕妈注意休息。 女儿不耐烦的说:怎么还不好呀,妈妈你起来,弟弟要是不在了就好了······ 医生惊呆了,这么小的孩子说出这种话,要是生出来二胎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叮嘱琳姐回家给孩子做做思想工作。 想起一个荒诞的短片,一个下男孩有了弟弟,他看着妈妈每天把弟弟抱在怀里很嫉妒,于是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有一天趁妈妈睡着,
保护好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不要因为脏、麻烦葬送他们的创造力 保护好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晚上我女儿和我在家,我说去卫生间,她抱起她的小马桶和我一起去,她说自己一个在卧室,有点害怕。我没有阻止。她蹲完小马桶,自己主动倒尿,这是第一次,以往都是尿完,我们大人随手就给倒了,今天可能我没顾上她,也在忙自己上洗手间的事,她就很自然的抽出小便盆,虽然直接倒进了洗手池,但我也没有阻止和批评她,因为主动做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是该鼓励和提倡的,不仅不该批评,还该表扬。 不要因为脏、麻烦葬送他们的创造力 果然,得到我的赞许,她一边说着“把小便盆用水洗洗”一边打开水龙头冲了起来,所以你看,孩子的能力真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很多,现在可以自己洗小便盆,那么器皿一类的东西,她是都可以自己洗的。三岁的小朋友,我一直在训练她自己洗脸、洗手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在书中的世界寻找答案?其实在于你的方法,孩子天性是爱看书的,只要父母别做错事!让我们一起看看孩子如何爱上看书! 去年搬了新家,每次朋友来做客,都感叹为什么两个孩子能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柜前看书。 老二还不识字,她只是爱翻书,有时可以坐在书柜前翻一个小时,一页页看,跟大人看书一样。 对于这一点,诚实地说,我也很纳闷,不知道她在看什么。说她在看图,有些没图的书,她也翻得挺带劲的。我想开卷有益,就没去管过她。 朋友们问我经验,我一时竟然说不出来,我好像没有刻意培养。我经常说孩子天性是爱看书的,只要父母别做错事。 01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有个妈妈对我说,她现在要重视孩子的阅读了,以前没重视。 我问:为何。 她说:老师说了,前十年是奥数为王的时代,接下来十年是语
前段时间,正在外地出差的我突然接到闺蜜电话。 闺蜜的声音很急促: 韵韵(她读初二的女儿)把自己关在房里哭,谁叫都不应,你一向最会讲道理的,快打电话劝劝她! 我问闺蜜发生了什么事。 闺蜜说: 今天韵韵的爸爸去开家长会,老师说韵韵的成绩全级排名第10,这样的成绩能不能进入重点高中处于边缘地带。 韵韵爸爸一直希望韵韵考重点高中,他听了老师的分析,就不满意韵韵的成绩了。 晚饭时,老公在饭桌上劈头数落韵韵,‘你这样的成绩怎么考重点高中?周一至周五将手机交给你妈保管,全心投入到学习上,周六、日把它还你。’ 正在喝汤的韵韵见爸爸这样说,马上就不高兴了。她匆匆喝完汤饭也不吃,丢下碗跑回自己房间关上门嘤嘤地哭起来,谁叫门也不开。 这可急坏了闺蜜,隔着房门百般劝解,可是韵韵毫不理会。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网络的不正确使用则会引发许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学生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青春期)。未成年的学生面对这多种转型,他们的社会道德和人格完善如何实施?如何关注学生真正的所思所想,如何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对此,同济大学一附中开展了市级科研课题《网络环境下高中学生基础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该校心理教师刁宁对学生做了一个“高中生网络道德现状的心理调查”。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共372人参加了调查,回收372份。 “网瘾”缘于逃避学习问题 调查中显示,上网的目的主要涉及了解新闻(20%)、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60%)、以及娱乐(43%)等方面,也有相当多的学生上网只是为
9月18日凌晨,伊能静在微博写下: 刚写完稿,看到这篇,忍不住哭了一脸。 想起每次去庙里祈愿,去前就想着秦先生工作顺利,越来越火,可一但闭上眼跪下时,就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了。 只剩下家人平安健康、家人平安健康、家人平安健康。 儿子那天问我,妈妈妳现在都不工作,会不会很无聊。 我说,妈妈只想做饭给你和妹妹吃,还有让外婆、爷爷、奶奶享享天伦之乐。 孩子永远第一、家永远第一、拍戏、商演都不能超越陪伴孩子,钱够用就好,而且秦先生在外努力,我是家庭安稳的中心。 昨天有人留言说妳应该要完成自我,我其实到现在才明白,完成自我也包含幸福的家庭,在米粒爱撒娇的依赖里有我,在儿子高高健壮的模样里有我,在公婆喜悦的笑容里有我,在姐妹安心的陪伴里有我。 而秦先生每个全力以赴的表演里,都有家在当后盾,人是因为有退路,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有些家长明明自己很成功,可是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却很头疼,父母应该这样教育孩子! 家庭中的每一位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但是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任父母图画,优秀的父母把孩子画成一张杰出的作品,而自私的父母则让孩子的一生受到影响。 邻居李大哥有个上高中的儿子,从小到大是被邻居夸起来的,小到逢人就称呼,大到业余时间往孤寡老人家跑,简直就成了整条街上的名人。学习成绩那是更不用说了,老师眼中的优秀生,家人眼中的好孩子。孩子怎么会如此优秀?其实李大哥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那就是言传身教! 李大哥说的没错,父母是镜子,孩子从出生到成人,学到的都是父母身上的点点滴滴,所以,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1,礼貌别说,用来做! 李大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他走亲访友,不管是邻里之间的
培养孩子情商方法一: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忍耐力是否好是体现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决定因素,而在孩子还在小的时候,家长就要懂得培养孩子的忍耐能力。如可以鼓励孩子存零花钱,等存到一定金额时家长可以另外拿出少数金额帮助其买他一直想要的物件;又或者是孩子遇到了一些小困难,如跟朋友吵架了,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如何解决和跟小朋友和好。 培养孩子情商方法二: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当孩子长大了总是要离开父母自己生活的,这个时候往往也就是体现出孩子情商高低时候。现在很多孩子离开父母了,根本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不懂得洗衣服,不懂得如何坐车等日常生活小事,这也是父母从小宠爱的后果,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适应能力。 培养孩子情商方法三:培养孩子的爱心 市面上有很多书籍会引导家长如何培养一位智力出群的孩子,但很少说要培养一个孩子的
娇妈导读:“幸福”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往往取决于当下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平衡,而在家庭教育层面,孩子的幸福与否,则是父母毕生的牵挂。我们很难决定他们的一生,但是在孩子真正独立以前,父母就是引导他们的那束光。 著名少儿心理专家陈默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接触到的案例,提出幸福的孩子需要具备的11种特质。也许我们无法给“幸福”定义标准,但是这11种特质等同于11个目标,11条建议,11条引导方向。 什么样的孩子 未来会幸福 2017高考结束,朋友慢慢说:“从考场中涌出的他们,青春洋溢,笑意阳光。” 我们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但怎样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 著名少儿心理专家陈默老师最近在“金苹果”论坛上,结合自己多年来接触到的各种案例,分析当今孩子的特点,提出: 未来,孩子要想过得好,过得快乐 需要具备
孩子五个月的时候,我第一次带他去坐飞机。全程一个小时,他都是在飞机上嚎啕大哭,怎么哄都停不下来。其中有好几段哭得实在是撕心裂肺,把空姐都吸引过来,纷纷询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当时我真是郁闷至极,心想我就成了大家眼里的“没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 回程起飞没多久,孩子毫无意外又开始哭了。周围的乘客纷纷看过来,我一脸尴尬又无奈,想着这又将是恶梦的一小时。 这个时候,坐在后排的一位乘客,透过座椅间的缝隙,细声慢语地同孩子说:“宝宝,是不是害怕?妈妈抱着你,没关系的。我们是在坐飞机……”她说话的声音很轻柔、很慢,我怀里的孩子慢慢安静了。接下来的整个航程,只要孩子一有什么负面的情绪,她就慢慢地同他说话,和他玩一些小游戏。孩子再也没有嚎啕大哭,我们很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那位乘客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师。一路上,她同我分享了很多养育孩子的经验。比如当孩子
“贫穷观猛于虎。” 人生有很多无奈,让人无奈的,可能是贫富差距。但最让人无奈的,应该是出身差不多,能力差不多,别人越过越富裕,自己却越过越贫穷。 媒体经常会报道一些品行不良的富二代,或出生贫苦却出类拔萃的人才,但普遍情况是,富二代没有变得贫穷,而多数穷人的孩子依旧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这是因为原始财富积累不同。但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两个从同一条起跑线出发的人,最终一个稳步地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而另外一个的生活质量逐年下降呢? 有人把这种无奈,最终归因为“宿命”,逢人就说自己的命不好。他觉得自己的智商并没有比别人低,但机会总是轮不到他的头上,所以,别人能够升官发财,是因为别人的机会好。 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我们在培养A君,还是B君? 举个我在天涯论坛上看到的例子,主角是A君和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它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那是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地方。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它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以上小诗,出自纪伯伦的《论孩子》。纪伯伦用最浅显刺人的语言,讲出父母与孩子关系的真谛。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私有物,孩子是独立的,是与父母平等的个体,父母只能给孩子爱,却不能代替他们的思想,不能代替他们的未来。 子女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