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骑车女子倒在地上,“奔驰大叔”先拍照取证再扶人 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引发全国热议,台词“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成为金句。昨天中午,泰兴街头的一起车祸,“扶不扶”折射出两种人心。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当时,一名男子骑电动车时撞倒一名女子,下车准备扶时听女子说“头疼”,扔下她骑着电动车溜之大吉。这时,路过的奔驰车上下来一位60岁的大叔,将女子扶到路边,直到女子表示没有大碍后才离开。电动车男撞倒女子后,跑了。 "奔驰大叔"先拍照取证再扶人 上演真人版“扶不扶” 昨天中午11点多钟,泰兴市民小沈开车经过济川南路市三高南侧时,他习惯性地看了一眼后视镜,正巧看到车后50多米的地方两辆电动车撞在一起,倒在地上。 小沈
安全感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的生命,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是一个对人很重要的东西,尤其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不能缺了安全感! 当大人们每天乐此不疲给孩子贴标签时,有没有想过孩子们也很擅长贴标签? 长期的人类进化赋予了人类判断环境,增强生存几率的本能,这是天生的。 所以孩子在初次接触人、物品、环境时,会自动给他们贴上情绪的标签。 当再次看到那些贴了“温暖、安全、有爱”标签的人或场景时,孩子就会自发地笑。 而当再次与那些贴了“可怕、冷漠”等标签的人或场景相遇时,孩子就会不听解释地哭。 你很熟悉的朋友,对孩子来说却是陌生人。你知道这个环境很安全,可孩子却给它贴上了害怕的标签。 所以当孩子下次再哭闹时,你不要觉得尴尬、没面子,也不要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很厌烦,而是理解他们保护自我的本能! 小婴儿也是有
一味指责孩子,不去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容易造成孩子抵触情绪,遇到问题,家长先不要去关注结果,多分析下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身为家长我们总是害怕孩子变成熊孩子,所以急着插手去指责孩子的错误,反而错过了让孩子自我认知的最佳时机。在此想提醒各位家长,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先问这8个问题。 1发生什么事情了? 让孩子有机会说话。不要习惯性的先给问题定性,更不要上来先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先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说辞,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2你的感觉如何? 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先不要急着教育孩子。孩子心里受到的冲击是主观的感受,没有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科学研
最近有不少家长吐槽陪孩子写作业到底有多崩溃,其中有很多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写作业真的是太磨蹭了,那么解决孩子写作业磨蹭的终极之道是什么? 有家长问:“我家孩子平时九点钟睡,但是因为写作业磨磨蹭蹭,到九点钟了孩子已经困了,但作业还没写完,我是应该让他继续写作业,还是让他去睡觉?” 对于这个问题,有的人认为应该继续写完,也有的家长认为必须坚持作息时间,到点了就该睡觉。 对此,请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首先,家长不要着急对孩子发脾气,内心要坚持一个想法:这只是件小事,并不是件“错事”,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是必须要经历的一堂课,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改正,而不是教训孩子甚至是揍一顿,那样孩子从中学不到任何东西。 爸爸妈妈这时候可以对孩子说:“你如果愿意今天写完,就晚一点睡觉;要是想明天早上写,爸爸妈妈明天早一个小时叫你起床;
这么多年和青少年接触的过程中,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咨询干预解决,以及跟家人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投入几乎是全世界最多的。 从古到今,孩子应该读书这件事,它是有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的。读书对于中国的小孩讲和对中国的家庭来讲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远远超出了知识本身的含义,我经常听很多的孩子说:“如果这次考试考不好,我都不知道我妈妈怎么出去上班”。 由此可见,小孩的压力很大。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的厌学问题,一定是有原因的。 厌学只是其他问题的表象 有些小孩儿他不是厌学,他只是不喜欢在学校学习或者不喜欢在家里学习。 例如说有些小孩的同桌是一个调皮的男生,每次去都欺负他,或者班上的同学老是叫他的外号取笑他,他不愿意去那个学校,不代表这个孩子不爱学
一直以来,为了孩子,父母们都在不断努力,想尽可能把最好的送给孩子。然而,养育孩子的道路是何其艰辛,不知不觉中不少爸妈就可能犯了这7种“糊涂”。 让人担心的是,这不仅有可能会影响亲子关系,也会让父母自己过得太累。因而,涵妈想说,何不试着给孩子松松绑,给自己减减负呢? 1、想太多 在孩子小的时候,担心他吃不好睡不好;孩子上学了,担心考不上重点;孩子青春期了,又担心孩子早恋;好不容易等到孩子毕业了,又担心孩子找不到好工作,交不到女朋友...... 其实涵妈也是这样。作为父母,免不了总是为儿女想太多,操心这个,担心那个。虽说是人之常情,但操心太过,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当你处处为孩子操心时,你便会时刻处于神经高度紧绷之中,时间久了,对孩子的焦虑会越来越严重。况且,你操心的越多,孩子该有的体验就可能越少,对自己的事情就可能越不上心。
长辈都很宠小朋友,什么事情都舍不得让小孩子做,那么这种教育真的好吗?孩子再小,这3件事必须从小教会他!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法国教育家卢梭 孩子还小! 我们小区里有位奶奶,非常宠孩子。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小区里玩,他鞋带开了,就马上大喊:“奶奶,我鞋带开了。” 当时,奶奶手里还帮他拿着各种零食和玩具,没空帮他系鞋带。 于是,他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不停地喊,还抱怨:“其他小朋友都跑远了,快点啊。” 当时,惊讶地我小心脏一震:都快6岁了,还不会系鞋带?! 实在忍不住,就跟奶奶说:“您对孩子可真好,系鞋带就不用帮他做了吧?” 奶奶有些得意地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现在能帮一下就帮一下。”
爸妈们除了要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在学习上更是对他们不松懈,为什么有的孩子成绩不好,你知道原因吗?这7个拉低成绩的致命坏习惯,竟然有那么多孩子改不掉! 学习不好的孩子,都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想提高成绩,就要先改掉这些坏习惯。 很多妈妈都跟米蓝反映,孩子总会这样抱怨:“ 学习太难了!”“ 我怎么学习都考不好!”“ 我就是讨厌学习!”…… 其实,孩子的厌学情绪本不可怕,怕的就是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别说孩子自己放弃自己,作为家长的我们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确实比较笨…… 那米蓝想提醒一下各位家长,倘若孩子一直在学,成绩却提不上去,很大可能是由于后天的学习习惯不对。这7个容易导致孩子成绩不好的坏习惯,看看你家孩子中枪了吗? 1听课不认真,可不是小事 孩子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课堂学习效率低,势必影响成绩。而孩子又处在
自从《爸爸去哪》火了之后,现在亲子类的节目真的是遍地都是。大人的真人秀无论是有没有剧本,被不被吐糟都无伤大雅,毕竟是吃这碗饭的。但让几岁的孩子们登上综艺,暴露的就不仅仅是“有没有剧本”的问题了。 即使是这样,小编觉得如果带着自己的孩子上节目,虽然会有“带娃炒作”之嫌,却大多能够通过节目增强亲子互动、认识教育方面的不足,也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我们在育儿方面的一些通病。 然而,让明星来带别人的孩子,给别人家的小孩“当爸爸”的点又在哪里呢?是在宣扬小鲜肉的爱心Max,还是在突出孩子的萌萌哒? 董力和阿拉蕾的有爱互动成功圈粉一大波吃瓜群众,却被节目组的剪辑、宣传坑了一把——被网友炮轰“炒CP”是支持儿童性骚扰。 如果说董力&阿拉蕾只是被媒体“炒坏了”,那么新一期的《放开我北鼻》里面明星与孩子们的互动真的是让人忍不住吐槽: 这个节目难道是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一席退休年龄应延至65岁的发言,引发舆论讨伐。然而实际上,人社部对延迟退休的研究虽然由来已久,但从未具体到某一年龄。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置于阶梯式退休方面,“65岁退休只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何平亲口所讲出来的话,怎么变成了媒体的误读与炒作?莫非人社部竟然成了媒体部门的牵线木偶?而人社部的级别之高,又岂是小民百姓酒后所言,能任意理解的?按照人社部的意思,估计不是怪媒体的误解与炒作,而是责怪媒体没有配合人社部唱响延长退休之必要的主旋律吧。而这种类似的讲话,依稀与某些权力部门指责媒体加剧了食品安全危机一样,其逻辑之混乱令人错愕不已,也反映了部分职能部门已丧失了基本的人伦常识。 人社部对阶梯式退休进行了解释,指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性质和个人对工作的意愿不同,设定不同的
孩子的教养跟父母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你知道吗?有些孩子身上的一些行为让人很不舒服,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爱孩子,要讲究分寸,该立的规矩要有。别把孩子养成了令人讨厌的样子还不自知。孩子的这7种行为,很让人反感,对比下你家有吗?中了的不要不当回事,继续纵容对孩子是害,不是爱。 1、说脏话 孩子模仿能力强,不过是非对错的观念还没有建立完善。在模仿学习中,很容易“学偏”,比如一些孩子学会了说脏话,作为孩子的家长要尽早的制止并纠正孩子这种行为。 一个爱说脏话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别等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再后悔。 2、破坏公共设施 在一些公共场合,总能看到孩子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弄脏弄坏公共设施,是对周围环境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破坏公共设施行为下,往往体现出的是一个人缺失的爱心和责任心。
温莎的宝宝现在三岁,已经上了幼儿园,平时去学校接孩子幼儿园放学的时候,经常会听老师夸孩子很聪明,温莎觉得这是老师的客套话,应该对哪个家长都是这么说的。但是观察了几次之后,温莎发现老师夸自家宝宝的次数最多,而且身边的亲戚朋友也经常夸孩子聪明。 大家都问是怎么培养的孩子,温莎开玩笑说全靠遗传呀,温莎觉得自己并没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智力,如果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可能是在“玩”的方面,对宝宝很大方。 温莎认识很多有小孩子的家庭,发现大多数的家庭都很少给孩子买玩具,温莎很不理解,问为什么不给孩子买呢?朋友们都说孩子这么小根本就不会玩,都是三天半新鲜,玩几次就丢掉,所以很浪费,索性就不给买了。 但是温莎觉得玩具对孩子还是很重要的,只不过家长们都没有选择对玩具,一提起玩具,大多数家长就会想到电动汽车、手枪、洋娃娃这类的,但是玩具并不包括这些,你真的
日前,一段遵化女子带狗逛商场,因宠物狗被驱赶而暴打老妇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不到两天时间,该视频的点击量就达42.9万次。记者观看视频发现,宠物狗在商场内猛追老妇幼孙致其重重摔倒,之后老妇驱赶宠物狗导致冲突,带狗女子将老妇打倒在地后,众目睽睽之下扬长而去。视频中带狗女子的行为遭到众多网友谴责,更有网友人肉搜出了其几乎所有的相关信息。 7月11日,记者试图联系视频中发生冲突的双方当事人未果,事发时目睹了整件事情经过的目击者则向记者还原了现场。 视频显示:老妇商场遭带狗女狂殴 7月11日下午3时许,记者再次从网上浏览了名为“狗咬小孩,老人劝阻惨遭暴打,河北遵化金缘购物悲催一幕”的视频,至此时止,该视频从上传起两日内的点击量已达42.9万次。 视频显示,7月8日上午10时42分38秒,一条没有拴狗链的白色宠物狗在商场内狂追一名小男孩,小男孩急跑出10余
孔融让梨我不让,是对是错? 问:“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答:“我不会让梨。”看到这个回答,您一定在想,孔融让梨不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的吗,为什么不让梨呢?别急,这个回答其实出自上海一名小朋友的语文考卷。这两天,这份考卷在微博上火了。 然而,这个回答虽然反映了孩子真实甚至有点“萌”的想法,却“萌”不倒改卷老师:一个大大的红叉落在了考卷上。“这道题也没固定答案啊,凭什么说真话就错了呢?”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一怒之下”把考题晒上微博,请网友们评评理。这条微博被网友争相转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网友说被这位可爱的小朋友“萌”倒了,但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答题不好,谦让是一种美德,还是不能丢的。您觉
有消费者日前向《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反映,根据其在全国多间门店的消费经历,哈根达斯单球或者双球冰淇淋大量出现低于其标重的情况,作为一家跨国品牌,这种行为明显属于不诚信。 有“冰淇淋中的劳斯莱斯”之称的哈根达斯,居然也会出现“短斤缺两”。 而记者在哈根达斯上海、北京部分门店的调查显示,上述消费者反映的短斤缺两问题确实存在,冰淇淋产品重量控制基本靠手,随意性较大。其中上海浦东的一家店,记者点的一份抹茶加香草的双球冰淇淋,标重为155克,而用该店提供的电子秤,除去杯子和塑料勺的重量,最终净重仅为137克,相差达18克。按一份59元的价格计算,如果吃这样一份双球冰淇淋,消费者将多花费6.85元。 对此,食品营销业人士告诉记者,哈根达斯被指短斤缺两背后涉及到成本控制问题。像哈根达斯这类冰淇淋店,一盆冰淇淋能舀多少勺都有效益核
2013年11月19日,宁夏一幼儿园发生劫持儿童事件。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介绍,上午9时20分,银川市一男子因家庭琐事持刀进入平吉堡小神童幼儿园,挟持2名儿童至平吉堡农贸市场旁。11时15分,2名儿童被成功解救,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经初步了解,事发前犯罪嫌疑人和妻子曾产生矛盾。 宁夏成功处置一起劫持幼儿园儿童事件 平安宁夏微博截图
孩子应该怎样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呢?这是很多父母所要考虑到的,为了不让孩子少走弯路,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 坚韧,面对困难时依然前进 - 坚韧,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百折不饶。 一般来说困难有两种困难,一种困难是客观的苦难,一种困难是主观的困难。 在家庭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教育条件大大改善的今天,对于孩子勇敢、坚韧能力的培养,被大大忽视了。优越的条件、顺利的环境,越来越让更多的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了一点儿点儿委屈和挫折,更不要说失败的打击了。可以说这是严重的教育缺失。 这方面的弥补,既可以通过设置挫折课程来改善,比如多米诺骨牌活动,比如足球比赛,这些都能让孩子体会失败,体会真正实现一个目标的艰辛。 还有一些事情本身就是挫折,比如孩子在院子里玩被蚊子咬了一身包,有的家长就会领着孩子来幼儿园兴
我曾经的董事长是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教育家。这位已经年过七十岁的老太太现在已经退休养老,和已成为科学家的儿子定居美国。 这次回国探亲时,当地县政府特意邀请老太太给当地数千名师生、家长进行一场免费的教育报告会。 被亲切称呼刘妈妈的她,十五年前就是“中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在育儿的方法上有很多成功经验。加上近些年来在国外定居,她受先进育儿思想洗礼和不断学习,很多育儿观更加鲜明。 会上,她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很多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大忌,她呼吁千万家长和教育界朋友们,一定要克制这个问题,不要将这个问题再一代代的复制给下一代。 她说:这世上有一种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就是发脾气,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01 为什么不要发脾气? 1)一分脾气七分害
前几天在商场里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娃娃机面前抓娃娃,结果就是抓不到,然后发脾气,大哭,怎么也不肯走。 抓娃娃本来就是个技术活,而且是个概率事件。 妈妈只好承诺,去楼下超市给他买个一样的。 3岁多的孩子,很明白事理了,也明白什么是真假,所以他依然大哭:没有,楼下超市根本没有。 妈妈只好上第二个大招——转移注意力,那妈妈给你买个小汽车怎么样? 小汽车的诱惑看来足够大,孩子不闹了,跟着妈妈离开了。 如果说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得到的尊重太少了,那么我们下一辈这代人,得到的“尊重”可以说是过多了。 我们宁愿转移注意力、做虚假承诺、粉饰太平,也不肯让孩子直面并经历痛苦——是的,你今天确实得不到那个娃娃了。 所以,今后每次遇到抓不到娃娃的情况,孩子还是只能靠大哭发泄,最后靠父母解救。
基本上,人一生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另一个是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我们将第一个称之为每个人的“原生家庭”。 对于自己成长的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遭遇。无论是爱或痛,“家”是我们一生中关系最密切的地方。童年从原生家庭受到的影响,影响人格成长、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的能力,延续到日后所经营的新家庭和塑造出的下一代。 都市剧《欢乐颂2》正在热播,随着各家父母入场,每个人的家庭状况彻底一目了然,人物形象也随之更加立体。 来自破碎家庭的安迪,重组富豪家庭的曲筱绡,中产阶级家庭的关关,普通工人家庭的邱莹莹,还有重男轻女家庭的樊胜美。这几种典型家庭下的主角命运,正验证了剧中的经典台词“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智力超群、人设完美的安迪受原生家庭影响,有着严重的社交障碍,排斥亲密接触,甚至无法面对感情。 看似无忧无虑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