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为何想不开和出现“人来疯”
    孩子为何想不开和出现“人来疯”

    儿童问题之一:小小少年为何想不开 儿童抑郁是指儿童对紧张事件长时间的感到悲哀、烦恼和痛苦,且严重地妨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病例 淇淇才10岁,聪明伶俐,是学校广播台的“小喇叭”主持人。可谁也没料到小小年纪,她竟用两团棉花塞住鼻孔,采用憋气的方法来“自尽”。母亲发现之后还以为她在做游戏,谁知道她竟冒出一句:“活着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的好!”,着实让妈妈吓了一大跳。原来她偶然听到妈妈和爸爸要离婚的消息,爸爸不要她了,妈妈又要再婚,而她将面临被送往一个亲戚家里寄养的命运。从此,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老气横秋,整日惶恐不安,没有一丁点儿灵气。 诱因分析 很明显,淇淇是无辜的,也是不幸的,一夜之间,昔日疼她、爱她的父母竟然都要弃她而去。小小年纪如何经受得起这么大的打击!像这样遭父母抛弃,再好

  • 怎样改变孩子内向胆小的性格
    怎样改变孩子内向胆小的性格

    原标题: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娃会内向、胆小,3种补救方法要牢记 很多家长都非常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有非常高的情商。但是也非常无奈自己的孩子非常的沉默寡言。有的孩子天生内向,但是有的孩子性格却是十分的外向。 很多家长都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这么内向。但是什么造就了自己家的孩子内向的,作为家长是否清楚呢?现在家长的压力都非常的大,而在自己心中郁积的情绪总是会在不自觉地发泄出来。而发泄的对象正是自己“淘气的”孩子。 而孩子在家长的呵斥或者是责骂中在心理上就会默默的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常常使孩子变得比较沉默寡言。其实这样的教育是非常错误的,不管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或者是心理的发展有很大的缺陷。 那么很多家长就表示自己既然做了有没有办法来弥补孩子在爸妈“责骂”中长大的危害呢? 家长应该怎么弥补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呢?

  • 给点幽默就快乐
    给点幽默就快乐

            摆在一岁宝宝面前的是日益丰富的情感,不断添加的技能。在不断地“充电”过程中,千万别忘了,“幽默”和由此带来的快乐,也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重要内容。提问:什么能让你和孩子更亲密? 回答:第一,是拥抱;第二,是一起开心地笑。        专门研究孩子行为的专家Paul McChee博士在他的新书里认为:笑是把父母和孩子拉近的最强有力的方式。一起做些让人捧腹大笑的事,可以让你们在彼此心中的地位加强,笑犹如一种魔力把大家紧密地聚在一起。        所以,当你和宝宝都沉浸在学走路,学说话,学习各种技能和认识这个世界的忙碌中时,千万别

  • 了解“人际智能”
    了解“人际智能”

      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的特殊教育、几乎是盲人的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开始承担起教育既聋又盲的7岁女孩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的艰巨任务。由于海伦对外部世界感情上的对抗,安妮试图和海伦交流的努力很难奏效。以下是她们第一次一起进餐的情景:  安妮不允许海伦将手伸进自己的盘子里去取她想要的食物,而海伦和她的家人在一起时,已经习惯了这样做。因此与安妮的第一次进餐成了意志的较量:海伦的手一伸进盘子里,就被安妮坚决地推开。海伦的家人为此很不高兴,离开了餐厅。安妮把房门锁上,继续用餐。海伦干脆在地板上又踢又闹,推拉安妮的椅子。半小时以后,海伦绕着桌子找她的父母,却发现没有人在那儿,这使她感到迷惑。最后,她只好坐下来开始吃早餐,但却用手。安妮给她一把勺子,却被哗啦一声扔到地上,于是意志的较量又重新开

  • 英国性调查显示:男孩+性-教育=危险!
    英国性调查显示:男孩+性-教育=危险!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英国人总是古板而保守的,英国曾一度被称作是欧洲性压抑最严重的地方。但是现在,人们要换个眼光看英国了。刚刚结束的全国性调查显示:在现在的英国,性变得越来越泛滥,越来越频繁,性伴侣也如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在很多英国人的眼中,一夜情完全可以理解,连同性恋他们都想尝尝呢!   英国《观察家》12月2日报道,上个星期,英国公布了1999到2001年度国民性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调查,这不是简单地在酒吧里找几个年轻人问一问,而是在过去的两年中,对1.1万名英国人进行严肃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在家里通过电脑填写答卷,可信度较高。    调查结果令很多人吃惊:当今英国人平均初夜的年龄为16岁,而30%的男孩子和26%的女孩子与第一个性伴侣的关系都不长久。在英国,每年有9万多名10多岁的女孩怀孕。去年,在这些少女妈妈中,有7700名不到

  • 家庭冷暴力引发孩子心理问题
    家庭冷暴力引发孩子心理问题

        昨天,东莞庄先生带着孩子来到医院,他的孩子上课时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叫,品行怪异,经心理医生诊断,孩子患有品行障碍,而罪魁祸首正是“冷暴力”。   “冷暴力”对孩子潜在的危害,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据统计,今年以来,多位孩子家长到医院求诊,他们的孩子遭遇“冷暴力”,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医生表示,到医院接受治疗的,都受到较严重的“冷暴力”伤害,“现在体罚孩子的行为确实少了,但在教育过程中,一些老师和家长却采取不理睬、疏远、隔离等‘冷暴力’对待方式,给孩子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主角:11岁学生   行为:上课乱叫   昨天,庄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过去一直很正常,但是最近,老师却告诉家长,孩子经常在上课时“哦、哇!”乱叫,导致学校课堂无法正常教学。   庄先生回忆

  • 宝贝的“最爱”和“次爱”
    宝贝的“最爱”和“次爱”

           上星期孩子还跟你玩儿不够呢,现在他就只想整天腻着爸爸。你有些尴尬,有些莫名其妙。究竟发生什么了?      “今天一下午,我和我的2岁的齐齐玩儿得很开心。我们讲故事、搭积木。可是当他爸爸下班进门之后,我就好像成了上个星期的剩面包——齐齐嚷着、追着爸爸,让他喂饭、让他抱、只跟爸爸玩儿,我呢,就瞬间被‘出局’了!”    “晚上我总希望能有一次机会哄桃桃睡觉,可几乎每个晚上,他都会跳出我的怀抱,奔向他妈妈,嘴里还喊着‘我要妈妈!’从吃饭到洗澡,几乎什么都是只有妈妈能接近他!我简直要疯了!我努力让自己平静,可他是我儿子,我觉得每次都特别没有面子!”     也许你也曾经或者正

  • 可爱的嫉妒
    可爱的嫉妒

            2、3岁的小孩儿也会嫉妒?那当然!这些宝宝的父母们可是深有感触。如果妈妈递给别的孩子一个苹果,他都会扑上去把苹果夺过来,因为那是他妈妈的苹果,而妈妈是“他自己的”!会吃醋的宝宝的“自我”与“蛮横”里掺和着聪慧与可爱,往往让父母们自豪之余又难免困惑甚或尴尬。这些小不点儿为什么会嫉妒,而父母们又该如何招架他们的嫉妒呢?        君君的妈妈就有着这样的困扰。每当家人或者朋友很高兴地和君君4个月的小妹妹逗乐玩耍时,3岁的君君就会特别生气,伸手要去打小妹妹。妈妈耐心地告诉他:“那是你的小妹妹,你怎么可以打她呢?你不知道你有多幸运能有个妹妹。”但是,怎么跟他说都没有效果。  &nbs

  • “冷漠”是一种传染病
    “冷漠”是一种传染病

    苦难,是检验道德的最佳标准。这句话暂时还不是名人名言,而是我的脑海刚刚冒出的一个看法。这一看法来自眼下四川的这次地震。这场巨大的苦难面前,多数人或忧心如焚,或义施援手,但也不乏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之辈。   如果一些小朋友对地震漠不关心,算不算冷漠呢?多数人估计会选择否定,但有些孩子家长却不这么看。这不,广州有位家长就率先对其孩子不关心地震的行为表达了严重不满。《南方都市报》5月15日的报道说,祈福新村有位业主在社区论坛发帖,称他每天都在报纸和电视上关注四川灾情,可他儿子却不关心这些事,坚持要看动画片,老爸做思想工作也不行。他担心儿子太“冷漠”,在论坛求助,希望业主们合作为孩子们搞点公益活动。很快,他的帖子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共鸣。   我认为,家长们的担忧正逢其时,过早发现儿童的冷漠,是远比智力早教还重要的事儿。现在,什么都讲究从娃娃抓起,学英语、练钢琴

  • 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
    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

    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生活的愿望 特别是劳动和学习活动的需要。同时,随着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增长,父母也会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儿童独立地担负某些简单的职责,如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等。开始要求儿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活动。但是,学龄前儿童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其知识经验还非常缺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而游戏活动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也就推动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 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他们一般不能给事物下抽象的定义,而只能下功用性的定义,例如:花是好看的,水果是好吃的,椅子是可以坐的东西等等。

  • 给孩子挫折也是一门艺术
    给孩子挫折也是一门艺术

      当挫折出现的时候,有人会说:“算了吧,下次再说!”也有人说:“来吧,困难,我一定把你搞定!”如果我们能成功地让孩子倾向于第二种态度,那么这也算是我们在孩子的人生路上送给他一个不可多得的礼物。  小BABY是不懂得什么是忍受的,他们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尿布一湿,他就哇哇大哭;想走路偏又站不稳,于是就哭喊着抗议;努力想把拼插玩具弄到一起,但是手指却没有足够的力气,他们就把玩具摔到地上来”泄愤”。  孩子们也有需要、有愿望、并且总在尝试,然而却到处碰壁,到处都有阻碍,让他们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哪怕一个小小的愿望,因而他们感到无助,甚至有片刻的“绝望”。  父母不可避免地就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此时需要我们的帮助吗?如果回答“是”的话,那么我们应当在什么时候,如何提供帮助,并且帮到什么程度为止?或许从一开始他们就应该完全

  • 宝宝也需要安排“交友会”
    宝宝也需要安排“交友会”

          1岁以后,会坐会爬的宝宝,活动能力加强,他的“领地”从家里向外扩张。这时,他们像大人那样,开始寻找与自己有相似之处的人交朋友。一个12个月大的宝宝,如果想和另一个拿着玩具小车和红皮球的宝宝交朋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也拿一个玩具小车和一只红皮球。这是这个年龄宝宝的表达方式——“我喜欢你,我们有很多相同之处呢。”   当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用模仿别人的方式来交朋友。有的宝宝会爬向其他宝宝,盯着他,碰碰他,发出怪声,甚至打他一巴掌。这是宝宝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注意我!我对你很感兴趣哦。”   当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时,宝宝的眼睛会放光,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大孩子会用嘴巴说,而小宝宝则是用整个身体传达自己的兴奋。他们扭动着身子,伸出手臂,手舞足蹈,再也不肯安静下来。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的

  • 新解几种儿童行为
    新解几种儿童行为

    笑   说到笑,不少父母仅仅看成是孩子活泼、健康的表现。科学家却独具慧眼,看到了笑的更深层意义,那就是与智力发育的关系。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专家新近报告,爱笑的孩子多较聪明,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发笑年龄比一般儿童更早,次数也更多。由此启示人们:早期开发儿童智力又有新招,即让孩子多笑。   从宝宝的发育进程看,一般生后2——3个月便可在父母逗引下发出微笑,称为天真快乐反应。这是婴儿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在心理发育上是一次飞跃,对大脑发育是一种促进,被誉为“一缕智慧的阳光”。年轻的父母应及时抓住这“一缕曙光”,作为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契机与方式。   具体做法是,多向宝宝微笑,或给以新奇的玩具、画片等激发其“天真快乐反应”,让宝宝早笑、多笑、长大后智商会更高。   不过,有些婴儿笑得少,每小时仅笑1——2次,小脸严肃,表情呆板,乃是体内缺铁所造成。若能在1

  • 怎样对待幼儿的提问
    怎样对待幼儿的提问

    问:我的孩子很爱提问题,有时他提的问题大人都想不到,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不理他吧,孩子非要知道,讲给他又讲不清楚。孩子爱提问好吗?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提问呢?  答:孩子在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疑问,正是通过对这些疑问的解答,孩子才逐步熟悉了这个世界,适应了这个世界。父母几乎每天都要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回答错了,不但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知识经验,还会影响父母的教育威信。所以,回答孩子的问题,一定要严谨、慎重,切不可信口开河。  一个婴儿降生到这个大千世界,世界上的一切,对他们来讲都是陌生的、新奇的,所以,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奇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的一种求知欲,好奇心能促使孩子的大脑对刺激物产生兴奋中心,产生一种发现与探索的欲望。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是成才的必备因素。每一个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好奇心,特别是在童年时期

  • 如何教宝宝认识陌生人
    如何教宝宝认识陌生人

    ●6个月的宝宝并不记得“老朋友”,而且会产生分离焦虑。   ●宝宝第一次接触陌生人要特别注意,不可用陌生人来吓唬他。   ●嘴甜的孩子人见人爱,反过来,也会促使宝宝喜欢和陌生人交往。   出生三四个月的孩子,是不认生的。任何一个陌生人去和他玩,他都不会拒绝,可以玩得很高兴。当然,他只要见了妈妈,或是听见了妈妈的声音,他也会转头去找妈妈,而放弃陌生人。   到了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害怕生人了。原来和他玩过的同一位客人,自以为已经是“老朋友”了,一进门就很亲热地去抱起宝宝,还面带笑容地问他:“还认得我吗?”客人没有料到,宝宝先是凝神用眼睛盯住客人,过了一会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看来,宝宝并不记得这位“老朋友”,他的记忆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宝宝开始认生了。   孩子怕生,是6个月左右开始的带规律性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年龄特点。但是,自此以后,有的孩子

  • 多动症儿童可能是喂出来的
    多动症儿童可能是喂出来的

    顽皮的孩子显得可爱,顽劣的孩子令人头疼,不知疲倦的孩子却让家长束手无策,如果你有一个多动的孩子,千万别以为这都是孩子的过错……   据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最新报告,儿童多动症影响3%-5%的儿童。在美国,约二百万名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   “平均在每个美国教室里,至少有一个多动症学生需要帮助。”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称,“多动症通常会跟人进入成年期,并造成终生情感伤害。”   调整孩子的不良饮食结构   多动症患者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情,所以,他们总有大量实现不了的梦想,这令他们失望、沮丧,同时也会在无意中伤害身边的亲朋好友。   很多家长注意到,孩子吃了某些食品之后会变得特别亢奋、难以入睡,尤其是摄入巧克力、苏打(碳酸水、“可乐”类饮品)或其他甜食后,会显得精力充沛、情绪高昂、跳来蹦去,显得极度活跃。多数儿科医生相信,糖和食品

  •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吃点亏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吃点亏

    “妈妈,表妹看到我的玩具很漂亮,非要抢我的玩具……”这样的话语,在过年的时候经常听到。   过年总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难得一见的表兄妹们,总是会玩得特别开心,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经常会为了一个玩具吵闹、争执,而现在家家都是一个宝贝,全家人都是捧在手心里,生怕孩子受委屈了,孩子一有委屈就只有向父母求助,变成朋友眼中的“告状王”,时间长了兄弟姐妹们都不愿意与他交往。    很多孩子受到欺负的时候,大致会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由大人来解决;二是以牙还牙,不能吃亏。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显然无法使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标准。如果纵容孩子这样,很可能会让孩子建立起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喜欢告状的孩子,过分依赖大人来帮忙解决问题。这样手足、朋友的关系肯定会受到影响,容易被朋友孤立。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难得体会手足之情

  • 家教必须从实际出发
    家教必须从实际出发

      有一位名人说过: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这是说,大自然天天都有变化,每天的日出日落千姿百态,各不相同。那么人呢?孩子呢?北方有句民间俗语:不见孩子子,只见衣服小。今天与昨天相比,孩子是“新”的,他的生理、心理、智能、品格天天都在发展变化。每过几个月,家长都会感觉到孩子的个子长高了。然而,父母们在教育培养孩子时,往往又忘记了孩子的其他变化,说的是几年不变的内容,采用的是几年不变的方式。孩子已经听得厌烦了,父母还是天天喋喋不休的老一套。这样,教育效果会好吗?还有句民间俗语: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长不大。这是父母的一种心理定势,须知,家长的心理定势,是不利于教育孩子的。   我们来分析两个例子。   例一:一位做奶奶的打电话给笔者,说她的小孙女上了小学,两周以后变得浮躁、不踏实了。原来,孙女从 4岁学钢琴,每天固定时间练习,进步很快,而且每天还有认字、学

  • 为何宝宝见人就哭
    为何宝宝见人就哭

    宝宝生下来就会哭,而在认人阶段时,容易出现无理取闹的行为。当宝宝开始有哭闹的情绪反应时,爸妈应该及时安慰,适时搂抱或是分散他的注意力。只要父母足够的技巧与耐心,小宝宝就能安然度过见人就怕的宝宝认人期。   案例   妈妈带着刚满9个月的琪琪,到门诊注射疫苗,刚进门,琪琪就制盯着医师看,不一会儿琪琪的面部表情就开始僵硬,眉头紧缩,接着就放声大哭。这一哭便一发不可收拾,任谁也无法安抚,直到琪琪被抱离门诊,哭声才停下来。最近发展到一见陌生人就哭,而且很黏人,妈妈一走开就哭。医师说这就是典型的认人时期的正常反应,不必担心。   找出宝宝哭啼的原因   刚出生的小宝宝,对于任何周围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刺激,或是身体不适,都是用哭来表达。所以刚出生一两个月小宝宝的哭泣,一般不是因为认生。那时宝宝的哭泣多是肚子饿了、尿布湿了、惊吓或是周围环境让他感到不舒服等

  • 父亲如何给孩子以积极影响
    父亲如何给孩子以积极影响

      在美国1998年6月的《parents》杂志中,父亲被认为对孩子的一生有下列影响——   1.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2.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   3.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   4.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5.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   6.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7.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8.父亲支持妻子;   9.父亲更会帮助孩子发挥潜能。   那么父亲是如何在生活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呢?   1 父亲是孩子游戏的重要伙伴   在家庭交往中,相对于把更多时间花费在照料孩子生活上的母亲,父亲更多的是与孩子一起游戏。父亲用触觉、肢体运动的游戏把孩子举得高高的,来回悠,或往下扔。这些大动作、激烈的身体游戏使孩子快乐地咯咯大笑。   孩子在头3年内与父母形成不同的关系类

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