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任--可防止孩子说谎
    信任--可防止孩子说谎

      德国的教育专家多罗特.克雷奇默说,如果父母能采用一种平静、镇定、理解的方式对待子女的说谎,那么从一开始就能避免许多谎话和不必要的争论。孩子有时说谎是因为他们担心受到斥责,或是由于怕羞,不想辜负父母对他们的期望。父母不应不顾一切地逼迫孩子坦白,否则孩子会编更多的瞎话来自圆其说,那情况就更糟。        克雷奇默认为说谎是出于不信任。因此,父母应经常向子女说明并以行动表明,如果孩子做错了什么事,他们是会给孩子以帮助的,以此能杜绝说谎的发生。父母应准备原谅孩子,并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即使是孩子伤了父母的心或惹父母生气时也应如此。

  • 从宝宝的睡姿不但可以看出性格,还能看出智商!
    从宝宝的睡姿不但可以看出性格,还能看出智商!

    每个人睡觉都有不同的睡姿和方式。有人睡觉比较老实,一动不动,有人就像小编一样,一晚上能翻身二十多次,睡觉总是不踏实。可是你知道吗,宝宝的睡姿中也隐藏了很多秘密,不但可以看出宝宝的智商,还能看出宝宝的性格! 1.蜷着睡 喜欢蜷着身子睡觉的,无论是宝宝还是大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的姿势最像宝宝还在胎儿时期的样子。是一种封闭式的自我保护的睡姿方式。这样的宝宝同样都是比较敏感和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在性格上也会比较内向。但心思都会比较细腻。这样的宝宝在学习上可能会偏向文科,更喜欢语文类的学科。 2.趴着睡 喜欢趴着睡的宝宝性格也是比较内向的,可以说是相当内向了。这类的宝宝虽然胆子可能比较大,但是会比较怕生。相对于蜷着睡的宝宝来说,趴着睡觉的宝宝自尊心更强一些。但事实上并不是很推荐趴着睡觉。 3.大字睡 大字

  • 性教育从宝宝零岁开始
    性教育从宝宝零岁开始

        从宝贝一出生,我们的一些行为就可能会妨碍宝贝正常的性心理发育,甚至给宝贝的一生都带来难以弥补的不良影响。因此,性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而并非像我们固有的观念里认为的那样,非要在孩子青春期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恶补。   恒河猴实验引发的思考   著名心理学家哈洛在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关于恒河猴的着名实验: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母猴分离,用两个模拟的猴妈妈,即用铁丝网制成的“铁丝妈妈”和以布片绑在木头上制成的“布片妈妈”来代替真正的猴妈妈喂养小猴。哈洛为小猴提供的“铁丝妈妈”身上绑有奶瓶,可以给小猴喂奶,“布片妈妈”身上则没有奶瓶。实验结果发现,小猴除了吃奶时会寻找“铁丝妈妈”之外,大多数时间都会黏在“布片妈妈”的身上。小猴子在模拟猴妈妈的“照顾”下长大了,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哈洛随后的观察发现,这些被模拟妈妈养大

  • 幼儿也有“相思之苦”
    幼儿也有“相思之苦”

    为何婴幼儿也有“相思”之苦呢?其实婴幼儿相思,不同于成人的爱慕与思念,它是古人对婴幼儿心理疾病的一种特定称呼,是指婴幼儿在离开了熟悉的亲人,改变了熟悉的环境以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退化和动作异常,如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昏睡不醒或啼哭不止、睡眠不宁等等。当这些东西重新得到以后,患儿便会恢复如初。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对母亲会产生一种依恋行为。到4-5个月时,能认识母亲,并表示出对母亲的依恋,当看不见母亲时,会立即哭叫。爬行以后,母亲一走开,会爬着追随;见到母亲出现,会伸出双手要母亲抱,或举双手快活地拍掌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熟悉了周围的人和物,有了进一步的心理依恋,如亲密的小伙伴,可爱的玩具等。当这些环境一有改变,陌生的场面会令他无所适从,他就会变得孤单、沉默,出现“相思病”,而一回到熟悉的人和环境中,婴幼儿就兴奋不已。&

  • 婴儿期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阶段
    婴儿期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阶段

    第一阶段: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阶段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这个阶段个体人格的主要发展任务就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因为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软弱,非常需要成人的照顾,对成人依赖最大。如果父母等养育者(主要是母亲)能够爱抚婴儿,并且有规律地照料婴儿,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理需要,就能使婴儿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感到周围世界和人都是可靠的,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相反,如果婴儿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得到的是不一贯、无规律的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婴儿从生理需要混乱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不适,产生最初的不安全感。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品质,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乐观、信任、活跃、安祥等积极的人格特

  • 孩子问“性”这样问答
    孩子问“性”这样问答

      实用亲子性问答一          (1)孩子指着父母的生殖器官问:"那是什么"时,该怎么说?    答:这样的问题往往令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在回答与不回答之间发生一场严肃的心理战争。但请你无论如何都别忘了,孩子此刻仍用期待的眼神,等候着你的答案。若你的小孩只是个学龄前的小朋友,你只要简单易懂地告诉他:"那叫’阴茎’即可。爸爸的尿会从那个地方流出来。"    (2)可不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    答:当然可以,和学龄前的小孩一起洗澡,也是一种性教育,因为通过亲子共浴,你可以教给孩子很多有关人体的知识。孩子长大到他不想和你一起洗澡,或者开始有些低触时,就是停止亲子共浴的时候了。   (3)我该将裸女画拿下来吗?   答:如果你把那一幅画当成是一种艺术

  • 6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6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期。因为这个时期是儿童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的时期。6岁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并能运用他同周围的人正常交流,但这种交流也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为此,有必要让孩子接受系统文化的熏陶。   上学学习是这一阶段孩子的一种心理需要。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上学的条件:能料理自己,有独立的活动能力。从生理发展上,他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已经发展完善,注意力增强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在他们心目中的上学,还带有些"游戏"中的味道,只是觉得和自己游戏中的上学是一样的,不知道上学有很多具体要求。因此,家长要从多方面引导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 如何对待胆小的孩子
    如何对待胆小的孩子

    问:女儿一岁半了,每周我都会带她出去玩或是参加早教课程,可我发现她胆子还是很小。比如我带她去做客,不熟悉的环境,不认识的人,她就更黏我,就要我抱她。她这样胆小,需不需要锻炼一下,我该怎么办?   答: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胆小的问题。喜欢一个人玩、害怕和陌生人接触、依赖他人的照顾、容易受到挫折、会做噩梦等,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父母不妨在家让孩子适应一些生活中出现的声音,如吸尘器声、水龙头流水声、飞机声等,鼓励孩子辨认,并为孩子解释这些声音的来源;还可以模拟一些拜访陌生人的情景,对于克服孩子胆小是有好处的。   此外,还要多给孩子安全感,父母和孩子可多做些身体上的接触,从而帮助孩子克服对陌生环境的不安。 

  • 孩子迟迟不会说话怎么办?
    孩子迟迟不会说话怎么办?

    小男孩均均,瘦瘦的,一双圆圆的眼睛骨碌碌地转,挺机灵。虽然是第一次来我这里,却一点儿不胆怯,这里看看,那里转转,敏捷而机灵。但他就是不讲话。我逗他说话,他看着我,表情有变化,却不开口。   他爸爸是医学博士,对儿子3岁了还不会讲话很头疼,说:“我要带他去看病了,他是自闭症。”   听了这位父亲的话,我很吃惊,第一感觉这个孩子不像自闭症。均均相当活泼,与环境、与成人也有交流,尽管他不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详细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我发现了孩子不会讲话的原因。   均均的父母都是博士,孩子出生前后的那几年,他们正处于工作、学习的双重压力之下,所以,孩子一直是由南通老家的奶奶和姑姑照看的。奶奶没文化,平时在家里带孩子,讲的是南通方言,奶奶不会讲、也听不懂普通话,平时也极少带孩子出门。姑姑也习惯讲南通方言。3岁的均均只会讲两句南通话“不”、“走”。   均

  • 儿科博士:简单处理性问题
    儿科博士:简单处理性问题

      当你看见儿子在人前玩“小鸡鸡”,你会恼羞成怒吗?从什么时候开始你需要在孩子面前有所遮掩?夫妻间的亲密举动如果正好被孩子撞上……面对这些尴尬万分的性问题,美国加洲大学儿科博士Dr. Richardson,教你正确的处理方法和从容面对的态度    Q:孩子触摸生殖器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他总是当众触摸生殖器或者触摸次数太频繁时,我应该怎么做呢?    Dr. Richardson:尽量用别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对于两岁以内的,可以给他一个玩具或者把他抱到另一个房间。有些孩子会在神经紧张的时候下意识地触摸生殖器,因为他们需要做一些事情帮助自己平静和放松,你可以给他一个环境。如果孩子已经两岁了,他可能会觉得触摸生殖器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不要说出

  • 亲子依恋的不同类型
    亲子依恋的不同类型

          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开始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    亲子依恋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安全型:这类儿童跟母亲在一起时,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和不安;当母亲回来时,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继而能平静地离开,只要母亲在视野内,就能安心地游戏。    回避型: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并无忧虑表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是短暂。这种儿童实际上并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 

  • 孩子性格太内向怎么办
    孩子性格太内向怎么办

          问:我儿子10岁了,性格很内向,过于依赖他的母亲。有时,吵他一句他就哭,而且哭起来没完。他是不是太脆弱了?我们该怎么办?郑州 孙先生   答:“妈妈的溺爱与父爱的缺位会造成孩子的内向与脆弱。在孩子的教育上,爸爸要更多地介入。”11月17日,记者带着孙先生和他的孩子一起咨询了北京翔平心理教育培训学校郑州分校的陈老师。       建立好沟通平台    父母应建立与孩子沟通的良好平台,成为孩子倾诉的第一对象。陈老师建议,孙先生可以每天抽出20分钟和孩子一起散步,聊孩子的朋友、聊有趣的事,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一定要做到孩子多说,家长多听。“此时不建立沟通平台,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沟通将变得更难。”陈

  • 解决执拗的“五周计划”
    解决执拗的“五周计划”

      首先,我们要知道,从小反抗力越强的孩子越有判断力。德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追踪调查了100名2~5岁具强烈反抗意识和毫无反抗意识的两组儿童。至青年期,发现反抗力强的孩子有85%成长为意志坚强、深具判断力的年轻人;而没有抬杠意识的孩子发展成为意志力强的只有24%,大多数则为无判断力而依赖他人生存的青年人。   其次,我们也要认识到,大人的行为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孩子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是有原因的——大人说讲话太唠叨。当小孩能听懂大人的话,开始懂得一点事时,大人就变得唠叨。孩子只好捂上耳朵不听,自我防卫。   如小孩打翻了杯子,大人开始责怪。逃避冲突的一种方法:孩子只好不吭声,似没有打翻杯子,避开与大人的冲突。不听就不烦心,也就不会有冲突。   用拒听观察父母的愤怒反应,是检验父母的权威与孩子自主权范围的一种方法。如,大人说,

  • 孩子浮躁,该怎么纠正
    孩子浮躁,该怎么纠正

          浮躁心理是当前一些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 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经理神气,又想当企业家、经 理,但又不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       浮躁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长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在进行着大调

  •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孕期失误 1、先兆流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造成孩子发育迟缓。 2、怀孕期间妊娠反应严重,造成孕妇营养吸收能力差,进而造成胎儿营养不良或早产。 3、怀孕期间孕妇吸烟,被动吸烟,大量饮酒,饮浓茶、咖啡,会造成脐带的毛细血管萎缩,使孩子出生后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 4、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 哺育不当 1、母亲看护不当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2、孩子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孩子静坐比较多,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 3、过分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哭,造成孩子心肺功能减弱,口腔肌肉缺乏锻炼 4、不注重孩子适龄基本能力的训练,缺乏运动、缺乏游戏 5、缺少伙伴,群体生活不足,造成语言发育迟缓 教育方法有误

  • 孩子需要“逆向关怀”
    孩子需要“逆向关怀”

      美国阿拉斯加国家动物园的鹿苑里,鹿群因既不必为觅食而发愁,也不必为逃避敌害而穷于奔跑,因而很快就繁殖起来。然而在一度兴旺之后,病弱残疾者与日俱增,最后竟出现濒临绝种的危机,虽然政府曾不惜斥巨资予以抢救,可惜一概无效。后来一位聪明的管理人员建议把几只凶残的恶狼引进鹿苑,许多病弱的鹿被捕杀了。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为逃避狼害而重新拼命奔跑。从而使得留下来的鹿群体质日益健壮。后来,人们把这种奇特的动物“保护”方式称为“逆向关怀”。   对于孩子,我们也应提倡这种“逆向关怀”。   亲子之爱,人皆有之。望子成龙,将来在社会有所作为,也是人之常情。但许多家长不顾客观实际,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处处溺爱,使孩子成了养尊处优的“小皇帝”。这种方式极易造成孩子脆弱、依赖、攀比、消极、懒惰等不良心理,无益于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家庭教育必须补上重要的一课——适当

  • 尴尬!当孩子问你男女之别时......
    尴尬!当孩子问你男女之别时......

          对今年才上小学二年级的小军来说,很多“为什么”萦绕在他的脑海,特别是一些男女性别问题,他总想弄个明白。前天,他的妈妈为了彻底解答儿子的问题,在自己洗澡时,把儿子叫进浴室,看着妈妈的身体,对儿子进行“现身”说法。为此,孩子的爸爸王先生感到不可思议,夫妻俩还吵了一架。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很聪明。平时,总喜欢问一些奇怪的问题。他认为,8岁的孩子了解生理方面的问题,实在早了点。即使要教,应该由他这个父亲负责。可是,因为自己经常出差,教育孩子的事情,大都落在了搞教育而且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妻子身上。儿子在学校听高年级的同学说,四年级的女生有人发育了,他就来问什么叫发育?而且追问,男女生发育有什么区别?     平时喜欢“启发式教育”的

  • 独生子女身上的7大通病
    独生子女身上的7大通病

      随着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在父母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他们。但是在养育孩子的路上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独生子女的环境容易使孩子产生哪些“通病”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独我”行为   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里的一切都理所当然是我的,好像从来没有感受到别人的需要。我的小床、我的电子琴、我的玩具、我的食品,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我的。一个第一次随爸爸出远门的孩子看到火车茶桌上别人的食品拿起来就吃,就是一种典型的“独我”行为。   2、窝囊好哭   整天只与父母打交道,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失去了动手能力,也没有与小同伴竞争玩耍的机会,变得胆小窝囊、害怕困难,一遇到挫折、痛苦就会哭。这是由过度的保护形成的过分懦弱。   3、心理早熟   早

  • 解析胆小孩子内在心理
    解析胆小孩子内在心理

    不少妈妈反映宝宝胆子太小,怕这怕那的,其中女孩比男孩多。再深问宝宝具体怕什么时,妈妈的答案却千奇百怪。其实,不能肯定说宝宝就是胆小,只能说妈妈眼里的胆小是宝宝某个年龄阶段特有的现象,而有的胆小还是大人造成的。    宝宝怕什么   怕跟妈妈分开,怕陌生人     飞飞的妈妈说儿子胆子特别小,怕陌生人,不敢和妈妈的同事说话,不敢跟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说上幼儿园就非常难过,总是问一个相同的问题:妈妈,你晚上肯定来接我吗?你不会不要我了吧?妈妈,老师不喜欢我,小朋友总打我。但妈妈了解后才知道,根本没有这样的事。飞飞上幼儿园特别晚,都4岁了,奶奶才很不情愿地让妈妈把宝贝孙子送进幼儿园。   背景分析:像飞飞这样的情况就属于特定阶段里出现的分离焦虑。刚刚上幼儿园的宝宝,十个就有十个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分离焦虑,也就是害怕和妈

  • 孩子怕大声响怎么办
    孩子怕大声响怎么办

    孩子害怕大的声响是儿童诸多恐怖症之一,其原因是:    1、心理生理因素。(1)有些孩子生性胆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2)孩子,特别是婴幼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健全,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还非常稚嫩,因而承受不了外界的大的特别是突如其来的刺激,如巨大的雷鸣声等。    2、生活环境因素。有些孩子生活在经常会突然发出巨大声响的环境中,外界的刺激常使孩子产生心悸、恐怖。有的家长本身就惧怕某些巨大声响,如巨雷轰鸣时吓得脸变色、夜晚不敢睡觉,这就让孩子更感到像打雷这一类巨大声响是可怕的。    3.不良教育因素。当孩子不听话、不守纪律或犯某种错误时,一些家长和教师不能循循善诱地教育孩子,在孩子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动辄大声训斥孩子,或以迷信来吓唬孩子。

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