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单亲家庭的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的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的教育策略:“对症下药” 做法: 调查分析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和现状,“对症下药”,寻找这类学生的需求点。 详细做法: 1、了解情况 我们首先从了解情况入手,根据不同变故,分析孩子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使他们具有健全的心态,正确面对现实。 2、找准问题 家庭变故会让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或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鉴于此,我对这类孩子的品行进行长期观察,及时引导,端正不良行为习惯,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说服家长对子女多关心,不放任,少粗暴,教育他们不与社会上品行不端的人交往,避免外在的“感染”。 3、找准需求 单亲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的需求点无外乎有:需求家庭的温暖,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同情等。教育者要适时抓住

  • 精细动作和大运动的区别详解
    精细动作和大运动的区别详解

    精细动作是指宝宝手部、脚部、口腔及舌部等细小动作,例如手部拇指和食指的捏合能力、脚趾头的活动能力、使用吸管杯的能力等等。 大运动主要是指身体大肌肉群及四肢的活动,包括俯卧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大动作。 宝宝的精细动作和大运动的发展是有联系的,大运动先发展,然后带动精细动作的发展。当宝宝能够抬起手臂时(大运动),他才能将小手举到自己眼前,然后转动手部或玩自己的手指(精细动作)。同 样的,当宝宝能够舒展四肢并活动时(大运动),小手才能扶着小脚丫,将脚趾头送进嘴里尝一尝(精细动作)。 爸爸妈妈可以通过玩具和游戏来帮助宝 宝提高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的能力。在跟宝宝一起玩时,爸爸妈妈无需刻意去考虑这个玩具是锻炼精细动作的,那个游戏能提高大运动,只需将全部身心投入与宝宝 的游戏之中,陪宝宝一起玩得开心就好,宝宝在游戏

    标签:运动
  • 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进入幼儿园是他们经历的第一个过渡期。家长们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与幼儿园老师一道帮助孩子融入到集体中。那么当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做呢?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做 1、面对孩子被欺负,家长一定要保持对孩子的理解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回来哭诉自己被欺负了,会先从孩子自身找原因,认为是自己的孩子做错什么了。 但是这样是不对的,家长不问孩子事情经过和原因就按照自己想法去认为,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相信自己,孩子会感到失望,愈发没有安全感和自信心。 以后遇到什么事情憋在心里也不愿意说出来,因为说出来受批评的也是自己,家长并没有站在自己这边。 因此,孩子被欺负时,家长要去听孩子讲述事情的经过,对孩子要表示理解与包容,而不要一味地去责怪他们,不要认为是他们的过错,要给予孩子们信心

  • 如何引导宝宝学好正确的坐姿!
    如何引导宝宝学好正确的坐姿!

        宝宝学坐是要一步一步来的,为此父母不能操之过急。父母要根据宝宝自身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 引导宝宝学坐。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宝宝在在不同阶段时,父母如何该如何引导宝宝学做。   宝宝在学坐的不同阶段   * 在宝宝5个月大时,宝宝几经可以用两手支撑在地上撑起上半身,身体稍向前倾,背部弯曲,可是又不能较长   时间坐,不稳定,只要手一松就会倒地。   ·当宝宝7个月的时候,背部已可伸直,并保持平衡。逐渐可以大胆放开手,不支撑着也可以"稳坐泰山"。   ·当宝宝9个月的时候,坐稳后可以用两手拿东西。若前方有玩具,就会坐起去取,但是转动身体时仍会倒下。   ·当宝宝10个月的时候,父母在背后叫他的名字,宝宝即使坐着也会转身不倒地。有的宝宝还会将两腿盘起。   父母应该怎么样引导宝宝学坐   &mi

  • 如何判断孩子说没说谎?
    如何判断孩子说没说谎?

        孩子真的在说谎吗?在判断孩子是否说谎的时候,家长需特别谨慎。对于2-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有时会说与事实不符的话。家长可能会担心地想,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开始说谎,非要好好教训他一下不可。但家长的训斥,很可能招来孩子委屈的眼泪。别一招不慎,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一般说来,孩子在3岁前是不会说谎的。他们说的话与事实不符,往往有其原因。比如:   一、 概念模糊:   3岁前的宝宝,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他可能将以前发生的事情统称为“昨天”,或把昨天发生的事挪到了今天。当邻居小朋友的妈妈问:“你去过动物园吗?”孩子可能回答:“我昨天去了。”而他昨天并没去,他是指自己曾经去过。并不是在有意说谎。   一件东西搞坏了,家长问:&ldq

  • 如何让宝宝与爸爸更亲近?
    如何让宝宝与爸爸更亲近?

      很多宝宝都是跟妈妈比较亲,爸爸长期在外应酬,与孩子的接触较少,造成宝宝与宝宝不太亲近。如何让宝宝和爸爸更加亲密呢?   孩子与爸爸不亲的原因   自古以来,对妈妈的赞美似乎多于爸爸,更好似有不成文的规定,在家带孩子多数是妈妈。只要孩子有需要,许多妈妈可以牺牲自己的事业,做起“全职师奶”。然而,可能叫爸爸做出这样的牺牲就很难。因此,通常孩子和妈妈比较亲近。   如果你是一位爸爸,你和你的孩子足够亲近吗?如果不亲近,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呢?   1、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   最近,父子亲情节目《爸爸去哪儿》掀起收视高潮,该节目也让人们意识到爸爸参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5位明星爸爸也坦言,平时因为工作原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孩子一觉醒来,睁开眼睛最害怕的是看不到爸爸。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带孩子主要是妈妈的责任,爸爸只要赚钱养家就行了。所以,很多时候,爸

  •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对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纵容一次,哪怕可能以后就很难纠正了,例如吃饭不专心,总是东想西望,这些小毛病要及时纠正。 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提出明确的要求 家长必须对孩子日常行为习惯提出明确的要求,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例如,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不能嘲笑他人,自己的被子要自己叠好,上完厕所一定要洗手。 不断鼓励夸奖孩子 当孩子的一个错误的行为习惯得到了纠正,家长就要夸奖孩子,给予适当鼓励,那么日后,孩子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以身作则 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强的,比如说吃饭之前大人没有洗手的习惯,那么孩子也不会养成这个好习惯父母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通过游戏来培养良好的行

  • 孩子喜欢说反话怎么办
    孩子喜欢说反话怎么办

    宝宝叛逆不听话?别急,这种情况不用管!宝宝出现打人骂人的行为?是不是模仿了别的不好的行为?孩子对污言秽语特别敏感怎么办? 宝宝总是不听话,凡事爱说“不”,家长可以试着这样做: 减少家长说"不"的次数 宝爸妈试着回想,有没有习惯性地把“不”字放在嘴边? 不要小瞧娃的模仿能力,大人怎么做,在娃那里就会得到映射。 如果无关紧要,宝爸妈可以试着减少说否定词的次数。 当娃不吃饭、贪玩时,“不许玩了”换成“我们先吃饭,吃完饭妈妈陪你玩。” 当娃喊叫,吵到邻居时,“不许吵了”换成“嘘,小点声。” 当娃在外面乱跑时,“不能乱跑”换成“来,到妈妈这里来。” 减少娃说"不"的机会 如果娃的默认回答就是“不”字,不要再试着问下去了,因为娃已经开启了自动屏蔽模式。

  •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随着孩子慢慢成长,孩子的问题也变得多了起来。这是孩子好奇心的体现,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一起来看看吧。 前两天早晨醒来,推开潼潼的房间,只见她正安静地坐在书柜的小椅子旁,认真翻着一本英语单词书,旁边的地板上还散落着几本别的绘本。看见站在门口的我,潼潼抬起头问了我一个问题: “妈妈,水为什么没有颜色?” 这个脑洞大开的提问,开启了我和潼潼新的一天。 我的日常,其实早就充满了潼潼各种各样的“为什么”。自从这个妞开始学会说整句话开始,“为什么”就成了她最常使用的词语。 小娃们的“十万个为什么”,还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时而无厘头、时而异想天开、时而严肃认真、时而将视角引向我们不曾思考过的角落。 但不管是怎样的“为什么”,我都乐意随着她的邀请,走进她的奇妙世界。 因为,这看似普通的三个字,其实隐藏着

  • 宝宝老说要打人  家长该怎么教育
    宝宝老说要打人 家长该怎么教育

      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在家老是打人,孩子打人的原因还不清楚,使家长气愤,往往以暴制暴。怎么样才能调教出一个温顺乖巧的孩子呢?家长要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咯。   宝宝打人,你会怎么做?跟他讲讲道理,但是他不听;以暴制暴,收不到效果,反而又伤害了孩子心灵。怎样做到坚持原则,又不伤害到孩子?教育讲求方法,爱与规矩并不冲突,一起来看看今期的成长说吧!   宝宝是男宝,最近段时间很喜欢说我打死你 我要打爷爷 我要打爸爸 等等,稍有不顺他意就扬手打人,教育好多次都没用,老师也说在幼儿园也打同学,平时家里不怎么打他的,基本都以教育为主,所以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屡教不改,真想不出要用什么方法了。   宝宝1岁8个月,可能因为家长平时脾气也较暴躁,宝宝很喜欢打人。稍不顺从就会哭闹,打人。经常是在以暴制暴的情况下结束。我知道这样很不好,但苦于没有好的育儿方法,求分享经验!谢谢!   Q网友来信:

  • 孩子13岁前应学会的家务清单
    孩子13岁前应学会的家务清单

    我们先来看一下德国关于孩子劳动的一则法律: 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玩耍,不必做家务; 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 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 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18岁,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 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要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再来看看一项关于孩子参与家务的研究: 哈佛大学的专家曾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或许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不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让孩子做家务,不仅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重视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让孩子

    标签:生活习惯
  • 幼儿时期该养成哪几个好习惯
    幼儿时期该养成哪几个好习惯

    好的习惯养成非一日之成,要从小养成,幼儿时期该养成哪几个好习惯?所有的孩子都像白纸一样干净纯粹,正因为如此,幼儿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好习惯才能给孩子好的人生。具体来说,孩子应该从小培养哪些好习惯呢? 1.规律生活 起床、吃饭、看书、睡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对身体成长有好处,对他们长大以后做事的规划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规律生活的孩子,做事之前都会自发地制定计划,并且比较有耐力。 爸爸妈妈如何做? 调整好全家人的生活作息,以身作则,不熬夜不赖床,尽量让吃饭睡觉的时间固定在合适的时间段。另外,还要让孩子养成午睡的好习惯,这对于他们长大之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很有益处。 2学会独立 独立是孩子走向人生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能力。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说过一句话:“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 男孩子娘娘腔怎样改变
    男孩子娘娘腔怎样改变

    娘娘腔,通常是指那些说话细声细气,做事扭扭捏捏,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女性阴柔气质的男生。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改变男孩子娘娘腔的行为呢?一起来看看吧! 男孩子娘娘腔怎样改变 1、切勿大惊小怪 要知道,家长表现出的“大惊小怪”,只会加深孩子对自己的“异样感”,并进而发展为自卑感、内疚感,时间久了就更难克服。 2、注意表示“期待”的言辞 有些家长特别是母亲,常常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诸如“我真想有个女儿”或“我但愿他是个女孩”等表示自己的“期待”或“希望”的话。殊不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长此下去男孩便可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牲有意向女孩“靠拢”。更糟的是,还有的家长出于对女孩的偏爱(或其它种种原因),竟然将自己家的男孩“装扮”成女孩模样。家长的这类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孩子的“娘娘腔”倾向。

  • 培养孩子安全感的六件小事
    培养孩子安全感的六件小事

    孩子都需要培养安全感吗?怎么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更多细节,父母忽视这些细节,即便充足陪伴、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也可能造成孩子安全感的不稳定,让孩子对上幼儿园等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离开家、离开爸妈的事感到焦虑和恐惧。所以有了今天这个小清单。 第一个细节:这次可以做的事情,以后仍然可以做 今天玩儿沙子,下次想玩沙子的时候还可以玩;今天吃了糖果,下次想吃糖果的时候还可以吃;今天看了动画片,下次想看动画片时还可以看…… 这些生活中的小规则如果保持稳定,孩子会感到放松和安全。但是在不少家庭中,都不是这样。 今天允许孩子玩了泥沙,但又觉得孩子弄脏了衣服不好,下次就不让玩了;今天拗不过孩子的央求,给吃了一颗糖,下次又想,不行,再吃就吃坏牙了,于是就不管孩子怎么要求都不给吃了;今天给看了动画片,明天又想到总看动画片会不会看坏眼睛?于是不给看了

  • 让宝宝爱不释手的12种非专业玩具
    让宝宝爱不释手的12种非专业玩具

      爸爸妈妈都知道,玩具店里的玩具大多数都贵得吓人,而且那些专业玩具和电动玩具到了宝宝手里一转眼就拆得七零八落,全家上下齐心疼。玩具非得到商店里买吗?宝宝非得玩“专业玩具”吗?不一定。   对2岁宝宝而言,玩具是否专业他无所谓,好玩最重要。专家说,只要是宝宝喜欢的,安全的,能启发他动手动脑的,都是好玩具。这里,推荐12个适合2岁宝宝的“非专业”玩具,它们既省钱,还能让宝宝玩得开心。   - 冰块   1.把冰块放在温水里,观察冰块在温水里是怎样慢慢融化的。宝宝用手把玩、拨弄冰块,很快就会知道什么是“冰冷”,什么是“温暖”,能很具体地理解两者的差异。   2.做冰块前在冰格里滴几点蓝墨水,制成蓝色的冰块。蓝冰块在水里融化时能看到蓝墨水慢慢化开,变幻飘浮,奇妙诱人。做冰块前在水里加入多种水

    标签:玩具
  • 该如何给孩子讲规矩?
    该如何给孩子讲规矩?

    前几篇我们讲了管控行为的困难, 那么问题就来了:还要不要管教? 不教规矩,担心孩子无法无天, 教规矩产生冲突,也担心适得其反。 这一篇和下一篇是“行为”的总结, 我们会让父母放心:教育是必须的, 但不是靠我们强制, 而是靠孩子成长的力量自我超越。 【经典说】 《光有爱还不够》 孩子对于约束总持有一种双重态度。他拒绝约束,他又在无意识中寻找和等待约束,因为他模糊地感觉到缺少约束将阻碍了自己生命的前行,从而使自己失去幸福。 确实,发育“迟缓”的儿童从来就不是快乐的孩子,他们只有在做到超越自己的迟缓时才会变得开心快乐。 母亲不会让孩子无偿放弃他所迷恋的快乐。她要求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让他发现新的、

    标签:行为习惯
  • 宝宝一个人睡会冷吗
    宝宝一个人睡会冷吗

      宝宝一个人睡会冷吗,这相信是不少妈妈对于让宝宝一个人睡的顾虑。那么宝宝一个人睡真的会冷吗?以下这位妈妈的疑问得到了有经验妈妈的回答。   我家2个多月就能睡的很好,连夜奶也基本没有。可是不知怎么会事快6个月的时候回娘家住了几天(在娘家时是跟我睡在一起的)现在每晚都哭醒2次以上,搞得我都快崩溃了。不知是不是跟我们睡了几天习惯了还是怎么的,有碰到过这种情况的姐妹吗?现在好希望宝宝能跟以前一样 一觉睡到大天亮啊!老公的奶奶就数落我让宝宝一个人睡,说一个人睡觉比较冷,是这样的吗?我试过让宝宝跟我们睡还是会哭呢,怎么办?   妈妈支招   xinyu202   买个睡袋给宝宝哦   蝴蝶不会跳舞   你可以给放个热水袋   viebio   首先看家里的环境,如果很冷,那就还是不要让他自己睡,如果有暖气,温度也比较恒定,可以自己睡。但是这个自己睡也是要和大人在一个屋里,但是可以自

  • 如何帮宝宝改掉吃手的坏习惯
    如何帮宝宝改掉吃手的坏习惯

      很多宝宝都喜欢吃手,有些宝宝到了六七岁时仍然喜欢吃手指,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家长应该从小就帮助其改掉这个坏毛病。宝宝为什么喜欢吃手呢?主要原因是宝宝出生后,嘴唇只要接触到乳头便会自发的吸奶嘴,当宝宝在大一些,当吃不到奶时,便会把手指放在嘴里吸吮。这时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 对于没有出月龄的宝宝来说,经常吃手指、吮拇指,应该是正常的事情,家长不必急着纠正。有些几个月的宝宝在吃手指时,家长就会给拿出来,其实这些动作都是徒劳的,因为这时宝宝吃手指是宝宝的天性。但是此时要注意宝宝的卫生,经常给宝宝洗手。可以经常给他一些干净卫生的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   到了一岁以后,宝宝如果还是喜欢吃手指,尤其是有些宝宝喜欢裹着手指睡觉的,家长应该开始重视, 多陪陪宝宝,给宝宝一些新奇的玩,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不能操之过急,引起宝宝的反感,反而更加喜欢吃手指。   如果是 1~3岁的宝

    标签:幼儿教育
  • 别总对孩子说“我生气了”,你这是在深深的伤害孩子!
    别总对孩子说“我生气了”,你这是在深深的伤害孩子!

    “宝宝越来越调皮了,以前不听话,只要一句‘再不听话妈妈就生气了’,他就会乖乖的,可是昨天宝宝拿我的口红乱涂乱抹,我让宝宝放下,完全无视我,于是使出了杀手锏,假装生气的对宝宝说“快放下,你要是不放下妈妈就生气了”,宝宝反抗几次最后乖乖的放下了,用失落恐慌的眼神怯怯的看着我,当时好心疼宝宝,真希望他还是惹妈妈生气的孩子,而不是怯怯的怕妈妈,宝宝是被我吓到了吗?” 中国家长爱用“我生气了”来制服孩子,“再不回家妈妈生气了”,“再不听话妈妈生气了”等等,几乎每个家长都说过,大人们似乎认为,只要让孩子意识到家长生气了就会乖乖地听话,事实上,家长总是对孩子说“我生气了”,就是企图在用自己的情绪操控孩子,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让孩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养成诸多坏习惯。 用生气来硬碰硬会形成反作用 家长如果直接对孩子生气,这样很有可能

  • 如何让孩子不磨蹭
    如何让孩子不磨蹭

    如何让孩子不磨蹭 据说曾有个有趣的调查,问妈妈每天早上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答应是“快点,快点。”而我们也看到N位爸妈一幅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真是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吃饭慢,做事慢,反应慢,连玩玩具都比人家慢半拍。 ”谁都知道,现在是快节奏,抢速度的时代,每天都有铺天盖地的工作要完成,看看自家宝宝慢吞吞的样子,这不是被时代抛弃,就要被时代吞没了。 “我们家聘婷是个典型的慢郎中,做什么事情都慢,而我呢又是个急性子,女儿的慢动作我要是忍受五分钟以上,跟电影里慢动作似的,我这个急呀,就不停的催。谁知我这边是催得厉害,她那边是我行我素,要么全当没听见,要么干脆无理在先,发一通脾气。唉,催到最后想想还是我帮着做事算了。现在我是大包大揽,明知道不对,但实在是受不了她的慢劲。 ” 聘婷妈妈(上海,记者,女儿三岁半) 相信聘婷妈妈可以成为家长代表,许多妈妈都说,除了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