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最适宜宝宝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最适宜宝宝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笔者近日走访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的李妲娜会长。她有多年从事音乐教育的经验,有音乐家的从容和煦的风度,又有幼儿教育者的童心和热情。李老师介绍说:幼小的儿童是不可以“学习”音乐的。因为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坐不住。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 说:“乖乖,我们开始 音乐课吧”,然后看着表开始弹琴,不到1小时不让起来,孩子的反应会是什么样?久而久之,他们听到上课就会头疼的。可如果你敲出了悦目的声音,孩子自然向你转过头来。这时你说:“好听吗?”孩子被奇妙的乐声吸引,已经进入了音乐的环境,要让他们和音乐一起玩,而不是与孩子为敌。3岁以前的孩子什么也学不了,但他们能与音乐一起成长!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原本性的音乐教育。l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l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

  •                               爱+快乐:高桥艺术教学法
    爱+快乐:高桥艺术教学法

      在学琴之前,家长会存在困惑,往往担心学琴会造成家庭关系的紧张,迟迟下不了决心;的确,不当的教学方法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乐器学习望而生畏,北京高桥文化艺术中心推出爱加快乐学习新概念,将枯燥乏味的基本训练融入启发诱导的方式中,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桥艺术教学法,是爱的教育法,是师生都快乐的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人类各种突出的成就,都在良好心态的调节和支配下实现的,所以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高桥艺术教学法主要概括几点:1.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法,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激发孩子的潜在的素质和能力的发挥。2.平行教学法,教师发自内心去爱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加深师生感情,友善的了解孩子的愿望,掌握“鼓励”的作用。总用大人命令的口气要求学生(孩子),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孩子会当耳边风,经常责备会让孩子永远处在失败的环境中学习,从

  •                               婴儿交际欲望的表现与指导
    婴儿交际欲望的表现与指导

      朋友以自己的小孩为例,说过这样一句俏皮话:“小屁孩儿,见到熟人也不会叫,除了吃喝拉撒睡摇抱,没啥交往能力和需要。”婴儿从出生到三个月前,从喉咙会发出“咯”、“呀”的单音节响声。这个时候外界任何一处的响声都会吸引他,你对他任何形式的轻柔细语或浅吟低唱,都会使他表现出宁静、温柔或面露微笑。我们在哄宝宝安静或入睡时,常常去低声给他说童谣或唱催眠曲,他不懂得你与他交流的意思,却会以安静或熟睡回报你,这也就是他与大人达成了一种交际往来。而长到六个月的婴儿,当大人们同他说话时,他会看着你的脸注意你说话。你的声音会带动他发出“咿呀”的回应。饥饿、生理或心理感觉不舒服时,孩子就会发出与平时不太一样的哭声。平常的他也会用跺脚、拍打发出声响,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伴着“咿咿呀呀”他想有话好好说,但是困于无法语言表达。此外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在看到你和家人或者感觉很好的面孔时,会露出友

  •                               灵灵和她的安慰者绒毛熊
    灵灵和她的安慰者绒毛熊

      甄女士和我见面实际上是一次预备性咨询。四岁的女儿灵灵胆子特小,很孤独,怕见生人,总是离不开妈妈。上幼儿园十分困难,哭闹不止不说,还不吃饭,因此生病是常事,上幼儿园之事也只能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了。    猛听起来,甄女士谈到的问题,好像是很多孩子的通病。解决的办法无非是告诉父母,让孩子逐渐适应就可以了。但是,甄女士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四岁的灵灵喜欢绒毛玩具,她将一只小熊常带在身边。我问甄女士:“灵灵抱着小熊玩时,和小熊说话么?你感觉在孩子眼里,小熊是玩具,还是更像她的小伙伴呢?”甄女士的回答是,灵灵喜欢小熊,形影不离,有时也和小熊说话,还把小熊当孩子,自己扮演它的妈妈。    但从她那略显迟疑的态度中,我还是感觉到了什么。甄女士解释说,自己的女儿很胆小,她有些担心,

  •                               “是它挡住了我看嫦娥”
    “是它挡住了我看嫦娥”

      了解孩子,对于家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了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前提。有些家长自以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些家长认为:我天天生活在孩子的身边,而且自己也是从儿童时代过来的,自然就十分了解孩子。其实,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一个五岁的孩子,有一天,竟将家中一台珍贵的望远镜的镜片全部打碎了。听到这个消息,父亲气得要狠狠地打他,严惩这个顽皮的孩子。而母亲比较冷静,心想这个孩子平时是一个细心又爱惜东西的孩子,这个“事件”恐怕是另有原因,就把孩子找来细细地交谈,结果发现,差一点就冤枉了孩子。    孩子是这样说的:“我们幼儿园老师对我们说,在月亮上面有嫦娥,有小白兔,我特别想见见美丽的嫦娥和可爱的小白兔。我又听你们说

  •                               一百多天成为真正懂你的人
    一百多天成为真正懂你的人

      宝宝只有三个多月,所有的要求和情感只有通过哭、叫、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妈妈是和她是亲近的人,通过一百多天的朝夕相处,我逐渐掌握了她的规律,成为真正懂得她的人。你首先说她的哭。    1、饥饿的哭:这种哭发生得很突然,刚才还好好的,像是突然间想起来自己原来是饿着肚子的,于是放声大哭,哭声由嗓子眼儿发出,愈哭愈烈,并且十分伤心,还伴有眼泪,像是在向全世界“控诉”爸爸妈妈不给她饭吃。    2、闹觉:这种哭是循序渐进的。玩儿得手舞足蹈的她,会试探性地发出一两声哭叫,哭声是从嗓子眼儿通过鼻子出来的,所以带着鼻音,哼哼叽叽,但感情色彩不浓厚,干巴巴的,一听就是假哭。见你不理她,她会加入一些抽鼻子的声音,像是告诉你她真的挺伤心的。随后,哭声的间隔也越来越短。最后,“啊,啊”的哭声连成一片,而

  •                               当孩子欺负别人或被人欺负
    当孩子欺负别人或被人欺负

      对那些在体力或情感上较自己弱小的人表示敌意或进攻性的行为,就是欺负人。其结果会导致受害者痛苦和忧愁。国外将欺负人的行为概括为以下五种形式。    1.肉体上的欺负:主要表现有踢、打、掐、咬、揪头发和威胁。例如,“将东西交出来,否则,将会受到痛打”等。    2.语言上的欺负:常常与肉体上的欺负同时出现。包括骂人、散布谣言、嘲弄等。    3.情感上的欺负:将受欺负的孩子与小朋友们隔离,不让小朋友跟他玩。    4.种族歧视:如种族蔑视、漫画侮辱、模仿受害者的文化传统、做一些挑衅性的姿势等。    5.性欺负。    为什

  •                               爱应是教育孩子时的主旋律
    爱应是教育孩子时的主旋律

      “退潮后很多小鱼被困在沙滩上苦苦挣扎,一个孩子不停地跑来跑去把它们一条条放回海里,一个大人问他:‘这么多小鱼你救得过来吗?’孩子看着茫茫海滩说:‘我肯定来不及。’大人说:‘反正你不能拯救它们全部,你的努力又有谁会在乎呢?’孩子想想,仍然不停努力地把鱼放回大海,他说:‘这条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这个故事,不知您有没有听过。您听过以后,会有什么感想呢?那么,我再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北京一个军队大院里。今年4月,北京遭受了“非典”的肆虐。当医学工作者在究其根源的时候,“动物”一词高频率地出现在众多医学报告中。一时间,人们对动物产生了恐慌感。我讲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的。那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人们都在讨论关于宠物是否携带“非典”病毒的问题。当这个问题得到不完全科学、准确的证实时,北京开始上演一幕幕可怕的悲剧。

  •                               对孩子说完整话
    对孩子说完整话

     如果我们想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做个精明强干和思维清晰的思想家从开始我们就要对他们思考敏锐和留心说话。   你知道你对你孩子说话的方式会影响他/她学习思维和说话的方式吗?的确如此孩子们学说话是通过模仿他们所听到的话。而孩子们学习思维则是通过模仿听到其他人表达的思想。对幼儿的父母而言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如何对我们的孩子说话?首先我们可以尽量用完整或完成的句子向孩子说话。例如说“把它捡起来”为什么不说“约翰把这本书捡起来”。过去“饿吗?”可以变成新句子“凯仁你饿吗?”还有“完了?”最好说成“卡尔你吃完了吗?”你的孩子听到更多的单词他/她将会重复它们并学着正确地使用它们。   可是人们总习惯于使用单词或短语来替代句子向孩子说话孩子也就模仿其父母重复着同样的语言这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激活受到限制。他们老是认为对孩子说长句子或完整的句子孩

  •                               拥抱,最能表达情感的方式
    拥抱,最能表达情感的方式

      与孩子交流,最能表达情感的方式当首推“拥抱”。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   拥抱及其他的方式如握手、头顶头、搂肩膀,拍头或后背,用力握他的双肩,轻捋他的头发等“体态语”,所表达的情感是相当丰富:   你真的长进了,干得不赖!   我相信你,我为你骄傲!   我很关心你,你对我比什么都重要!   生活不是很美好吗?祝贺你!   我不会让你一个人对付困难,你不会感到孤独!   这些不愉快的事会很快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没关系,从头再来。我爱你!   你我在一起会很安全,没有人可以伤害你!   它们有比言辞更明确的含义,比言辞更动人心魄的力量。讲话也要改变以往训斥的语气。试行诚恳的耳语,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

  •                               父亲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桥梁
    父亲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桥梁

    母亲能跟孩子同频交流与发展,孩子一岁的时候,母亲能用一岁的眼光看孩子,孩子五岁的时候,她能用五岁孩子的心理与孩子一起玩。父亲的心理是“凝固”的,只能用一种眼光看孩子。不管孩子是一岁还是五岁,他认为应该怎样就是怎样,也就是说,父亲在孩子七八岁以后才介入教育。比如,两岁的孩子在哭,爸爸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妈妈就不一样了,能弄明白孩子是饿了还是冷了。       一方面父亲要在家里、家外创造一个包括物质、精神两方面的环境,给母亲一个安心育儿的心情。家庭中男女分工协作,如果女性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过多地考虑经济的原因、外在的原因,就会失去自己正常的心理。    另一方面,孩子越小母亲的作用越大,孩子慢慢长大到五六岁的时候,父亲的作用就显现出越来越重要。母亲更多地代表自然、生理、心理。父亲代表的是外在的秩序的世界,他懂得社会上的竞争规则与价值标准。对社会的分工、变化,父亲

  •                               专家谈父亲参与家教
    专家谈父亲参与家教

      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硕士生导师,赵忠心教授:夫妻搭档育子女    如果孩子的培养教育完全由母亲“把持”的局面不改变,肯定是不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展的。不仅会使男孩“女性化”,女孩的性格也会更加的柔弱。    当然,不是说男人都是“完美无缺”的“完人”,他们有的感情粗糙,态度粗暴;有的粗心大意。所以,如果只是由父亲单独培养教育子女,同样也是不利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男人还是有他们的长处和优势的。由于当今社会还基本上是男性的社会,给男人提供的实践机会要比给女人的多得多。因此,男人一般具有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长处,这对教育子女是一种优势。父亲在孩子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    总之,夫妻“搭档”共同教育子女,要比母亲“单枪匹马”好得多。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陆震副研究员: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                               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有多大
    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有多大

    美国心理学家对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他们认为,对孩子来说,没有人们认为的那么重要,传统的婚姻也不比其他形式的家庭更优越。因为大凡男人,都以事业为重,走上仕途的人处在政治旋涡中身不由己,事业有成的科学家那也是牺牲了自己的家庭、自由甚至是人性为代价才取得成功。这些人对家庭很难谈上什么责任,或者说这些人压根就不能要孩子。    人们或许说这两种人是成功男人中的极端例子,不足以代表所有父亲,但是普通的男人就可以花很多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吗?也未必,男人的本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对家庭花费太多的时间,且不说工作的紧张和繁重,还有经济上的负担使他们每个人都处在人人自危的状态中,稍不小心就可能丢饭碗,谁又能洒脱到为了照顾家庭而丢了工作的地步?即使是不为饭碗发愁的人,有空也要与三五个好友在外乐一乐,对男人来说这比与老婆孩子在一起要快乐得多。    许多心理

  •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从教育子女的角度看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有三种主要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父亲的作用是惩戒,让孩子怕,这样孩子才能把社会道德规范铭记在心,学会做人。他们认为,孩子怕父亲才能模仿父亲,有了这种模仿,社会上有重要价值的东西才能一代一代传下来。     另一些学者认为,孩子模仿父母,特别是男孩模仿父亲,女孩模仿母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男孩不是因为怕父亲才模仿他,而是因为学习男性行为方便。对女儿来说,父亲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男性的品质,这样她在今后的生活中就有了一个参照。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父亲的作用不在家庭内部,而在家庭与社会之间。父亲似乎是家庭中的社会,又似乎是社会中的家庭,他的责任是带领着孩子从家庭的小天地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究竟哪一种看法正确,短时期内恐怕难有定论。因为人类开始深入地研究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不过是近百年来的事情。   

  •                               母亲的期望
    母亲的期望

      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塞浦路斯,有一位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一帧少女像产生了爱恋之情。他那真挚的情感打动了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心。于是,阿佛洛狄忒施展神力,赋予雕像以生命。象牙少女变成了美丽的姑娘,皮格马利翁如愿以偿和她结成了夫妇。    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把期望引发的积极心理反应称之为“皮柯马利翁效应”。心理学认为,当父母对孩子寄予某种希望时,父母,尤其是母亲就会以女性特有的耐心更加有意识、更加细致地教育、培养孩子,并会形成自己的孩子是出色的孩子这种积极的意识,并时时给孩子以肯定和鼓励。这种来自母亲的美好意愿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又直接作用于孩子,引发孩子积极、健康的情绪,进而努力实现母亲期望的目标。这就促使母子在情感上产生双向的良性交往,并形成一种自然的默契,产生某种微妙的效应。    那么,这种期望的作用是否能产生心想

  •                               有一种伤害源自母爱
    有一种伤害源自母爱

      金雄熔是1963年出生在韩国的一名神童,由于其母的精心施教,他出生后3个月就开口说话,8个月开始正式读书。他3岁时即潜心学习英语和德语,对三角函数、几何、微积分习题已运算自如。当他4岁进入韩国的汉阳大学旁听就读时,举世震惊。就在那一年他去日本电视台表演,只用3分钟就顺利解开了大学入学考试试题中的一道不定积分的难题,让日本的观众叹为观止。    这位神童8岁时曾再次去过日本,再后来就听不到他的消息了。据说他17岁参加大学考试时,平均成绩只有65分,在2763名被录取的学生中,位列2420名。    由神童到普通人,这样的例子在我国也不鲜见,从古人方仲永到今日的少年大学生,无数超常儿童的才能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无情地流失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可以预测,今后必会涌现越来越多的超常儿童。在现代教育尚未找到帮助神童正常发展的方法之际,父母的责任便

  •                               凭啥不让孩子说“嘟嘟”
    凭啥不让孩子说“嘟嘟”

    “凭什么不让说‘嘟嘟’?”我猜两岁的皮皮心里肯定这么想。   前几天又看到一篇关于“别让正学说话的孩子说重叠词”的文章,育儿专家说了,很多家长喜欢用“吃饭饭、穿袜袜”这样的儿化语言对孩子说话,其实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育。   《健康时报》也登过类似的文章,这样的观点也早已深入人心,所以,今天我一不小心又对皮皮说了一句“吃饭饭喽!”马上遭到老公的“抗议”——“要对他说‘吃饭’,别说‘吃饭饭’!”   嘴上应着,心里却不大服气。   和一位资深的育儿版编辑聊起了这个问题,她说:“其实这种儿化的语言,最初的来源正是孩子自己。”的确如此,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皮皮也是一夜之间突然会说了很多话,大人们除了曾经颇有耐心地夸张着口型给他教过“爸爸、妈妈”,其他的很多语言都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我都不记得曾经专门教过他,他就会了。他会把鸡蛋叫做“蛋蛋”,不管我是跟他一样

  •                               当宝宝来到我们中间
    当宝宝来到我们中间

      从原本自由自在,一人饱全家饱的日子,走到婚姻的世界中,经过“相爱容易相处难”的磨练,总算找到一套和平的相处方式,可是当“第三者”——宝宝加入你们的世界之后,一切就变了。孩子的降临会给家庭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家庭从此围着孩子转,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还能找得出时间来与配偶相处吗?要维护你的婚姻,你必须“拨”出时间来。    说说容易做到难。首先,夫妻俩必须达成的一个共识是,你们的生活确实因为有了小宝宝而发生了改变,小宝贝的需要排第一,你们之间的关系排在第二位,这是意料当中的事儿。有时候,作为新妈妈的妻子由于忙于照顾宝宝而对丈夫有所忽略,其实也无可厚非。一段时间后,当生活稍稍安定下来,你们之间就会比较容易找到新的方式来表达彼此的爱慕和眷恋了。   规划你的新生活    孩子加入是事实,从今天起,做什么事都要想到小宝宝,最初要不要有小孩,父母

  •                               妈妈们无需“过度焦虑”
    妈妈们无需“过度焦虑”

      说起事不关己的事情,我们都能有根有据、有理论、有分寸,可一旦面对自己的宝宝,我们就跃跃欲试、手忙脚乱、爱心一发而不可收拾。其实,过犹不及!   我们就此咨询了一些儿童教育专家,他们提出了一些案例、观点,说明妈妈的哪些担心是合情合理的,而哪些是多此一举、自寻烦恼。   “冷面巡捕”妈咪   有的冷面巡捕是非典时期培养出来的,有的则与生(宝宝的出生)俱来。妈妈定期进行巡逻杀菌,疏而不漏,堵截任何可能的病源,彻底消灭任何使孩子感冒或者发病的微生物。如果这样的妈妈在你身边,你总得提心吊胆,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千万别打喷嚏或者咳嗽,恐惧细菌的妈妈会立刻露出紧张的神情——“别传染给我的孩子。”   分析   事实上,每个孩子平均每年感冒6次,这样算来,幼儿园里大约总有5%~10%的小朋友可能把感冒传染给别人。而且你也无法确定散播细菌的罪魁祸首在哪里,因为感冒从症

  •                               放手做个“懒”妈妈
    放手做个“懒”妈妈

      我是个自以为是的“勤快”妈妈。   儿子还未出生,我就开始了我的育儿计划:搞音乐胎教,每日对着肚子放音乐;每天坚持啃一个大苹果,牛奶喝得都要吐了还不肯放弃。儿子出生后,我严格地按照书上的喂奶计划,只要到了规定时间,不惜在儿子最想吃的时候狠心把奶头拔出来。可结果呢?因为实在没有音乐细胞,儿子至今唱歌五音不全;因为摆脱不了遗传基因,儿子并没有因为我吃苹果喝牛奶而变白一点;由于我太刻板地遵行喂奶时间,儿子变得没有安全感,直到最后不吃我的奶。   可是这一切丝毫不影响我的计划。哈佛女孩、卡尔·威特的打造方案被我在夜深人静时一遍遍地细读,划上了条条杠杠。书上说多对孩子讲话有好处,我就在抱儿子散步时,一遍一遍地对他说这是鸟儿,这是花儿,那是天空,即使他的眼睛望着别的地方;深知在幼年时培养读书习惯的重要性,我每天强迫他坐在桌前想尽各种方法来引导,但却总是无比烦恼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