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其实是一种相互的事情,不仅是家长教育了孩子,有时候还是孩子教育了家长。当然最好的结果还是家长孩子一起共同进步。 最近我发现,家里有一种新的对话模式。 “你这样总是发脾气不好,得学会管理你的脾气。”我们认真跟儿子说。 “你也要管好你的脾气。” “不要总是想着多看会电视就好,注意保护眼睛。” “你也不要总是盯着手机,保护好眼睛。” “早点睡,早睡早起身体好。” “你也要早点睡。” 遇到这样的对话,只能“好好好,我也会”。 然后败下阵来。 朋友听说后说,“这都是你平时说尊重他,给惯出的毛病。我们家,我一句话下去,他不听直接开打,每次都服服帖帖。” 朋友说这句话的时候,很满意的样子。 再反观我家,这样的对话,更需要时间和耐心。 因
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贴标签,不管是别人家的孩子还是自己家的孩子,可是家长们要注意了,不要再给孩子贴“胆小爱哭”的标签了! 前几天,一位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在外边遇到亲戚朋友不叫人。 然后大人就逗他:“怎么这么胆小啊!” 还很认真地扭头跟她说:“男孩子要胆子大点,不要总是管着,你看我家的。” 她感到很不解。 挺正常的孩子,为什么就被定义为胆小呢? 还这么肯定地当着孩子的面给他贴一个胆小的标签。 可是碍于面子,她也只能憋着这一肚子火。 逢年过节,总是会见到很多大人要求小家伙们跟很久没见面的亲人打招呼。 “快点叫阿姨!不能没有礼貌啊!” “我教过你多少遍了,快叫人!” “赶快叫叔叔,否则我打你了!” 有时,孩子会顺从着,从嘴巴里挤出几个字。
孩子该不该打,这似乎是一个永远都争论了不完的话题。对于孩子该不该打,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呢? 1、孩子能不能打? 有的专家会跟你说,要赏识孩子,不能打孩子啊! 但是有人会转达古人的话给你:棍棒底下出孝子啊。 前几天收到一位妈妈的来信:鱼爸,你好,我的儿子三岁,脾气很大,在家里只要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发脾气。 甚至对奶奶拳打脚踢,我们跟他说,根本就不听。 谁说就打谁。 我有时忍无可忍就动手打了他,结果他还是屡教不改,而且我打他之后,心里也非常后悔,因为很多人说不要打孩子,我不是一个好妈妈,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到底能不能打孩子? 2、我知道很多80后的父母是被父母打过的。 因为我自己小时候就挨过无数的打。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说打的好,因为有些经历让我想起来就心痛。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父母和家人就给予了无限希望。 于是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 然后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开始走路了,开始说话了。 开始入学了,孩子第一次参加考试,自己紧张地不得了。 映入眼帘的分数,要么让你激动地猛亲孩子。 或者怒火中烧,想打他一顿。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首先想到的是老师教得不好,至于家长,最多是监督不力,甚至有些家长还会不问青红皂白地去指责老师,而不是去仔细地发现问题所在。 没有考虑自己有没有给孩子支持和引导呢? 作家六神磊磊说,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自家的书房。 他说,从小就喜欢看书,玩的是书,家里到处是书,过节的礼物也是书,父母也带头看书,这样长大的孩子,会差到哪里去呢? 反过来,你自己不学习,不读书,天天
一味的纵容孩子的错误,自我安慰孩子长大了就懂事了,这些虽然说你是爱孩子的,但是在无形当中却伤害了孩子,为孩子设定规则,是每个父母应该做到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却屡屡占据新闻头条,因为无视规则,不懂规则,一些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我们要跟孩子谈规则吗?答案是肯定的。 如何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希望这文章中的技巧和方法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网友抱怨,自己乘车遇见了“熊孩子”,一路上大喊大叫,魔音不断,家长却一点也没有制止的意思,有乘客站出来说了两句,孩子的家长立刻反驳:你一个大人,跟小孩计较什么。 用“尊老爱幼”的口号来绑架别人,实在欠妥。 有些人会说,孩子就是偶尔调皮,又没有恶意,随他去也不会怎么样。 可如果的顽皮总是被纵容,今天不管,明天又不管,久而久之就会模糊
寒假到了,孩子们终于从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中暂时抽离出来,有大把的玩耍时间,就开始放飞自我。但是家长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让孩子养成这4个坏习惯。 1、作息无规律 平时上学期间有时间的约束,孩子养成很规律的生物钟,早睡早起,否则精神状态不足以应对白天的学习。 所以一到了假期,很多孩子内心潜台词就是:“终于可以打破常规了”,开始“任性”起来,晚上玩到很晚才睡,白天睡到中午才起。 孩子应该利用寒假修整、放松和减压,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规律地生活。 因为一旦好好的作息时间被打乱,该睡的时候不睡,该起床吃早饭不起来,只会让孩子精神状态比平时还累,根本没有达到休整的目的,还可能有损孩子身体健康。 上学期间,孩子规律的生活靠的是学校的时间表。所以到了假期,家长也必须和孩子做好约定,从一开始就和孩子商量着制定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钱,需要用钱买各种物品,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正确金钱观,4个年龄段4个不同方法!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培养孩子金钱观,既不是培养孩子唯利是图,也不是培养孩子是金钱如粪土。我们要让孩子知道钱是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钱,才能让生活变得更轻松。 如何给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孩子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来普及金钱的概念。根据孩子发育时期,我把金钱观教育也分为了几个阶段。 1、3岁到5岁的孩子,概念培养 这么大的孩子对钱的概念是模糊的雏形。他们会认为爸爸妈妈就像魔术师或者超人,可以满足他们想要的一切玩具。所以这时候是给孩子介绍金钱价值的好时机。 这时候通过虚拟的游戏让孩子明白钱的价值是很有效的
语言是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鼓舞,同时也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阴影。那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要用哪些话来说,避免伤害到孩子? 天真可爱的孩子,每天都要跟我们说很多很多话,分享他们的快乐。作为父母的我们,每天也会跟孩子说很多话,有安慰安抚,有讲道理,也有发脾气! 说过的话太多了,反复说也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记得,父母每天说过的这些话,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 有些话要少说,比如“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有些话要多说,比如以下的这6句话,孩子听得多了,会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带给我们惊喜的变化。 1、我爱你 妈妈爱你!爸爸爱你!奶奶爱你!爷爷爱你!真正有爱的家庭,从不吝啬表达爱。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爱得深沉,也有太多的家长碍于面子,又或者是没有这个习惯,从不会主动对孩子说“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任性,撒泼打滚的情况,而且这个时候孩子还不听劝,越劝越厉害,这有什么办法呢? 2岁左右的孩子比较任性,不顺心就大哭,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词:terrible two,直译过来就是“糟糕的两岁”。 什么是“糟糕的两岁”? 蒙特利梭说:“当孩子能够独立行动后,儿童和成人的冲突就开始了,即使一个大人再爱自己的孩子,他的内心仍然产生一种强有力的防御本能,孩子身上那些与成人环境不相协调的行为不可避免地被制止。这是一种爱的冲突。” 宝宝在某一个时期(一般两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增强,逐渐专注于自我的世界,在希望获取关注的同时,又想要寻求独立和自主。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还无法很好的表达自己这方面的意愿,于是就会出现撒泼、无理取闹、大哭大叫等极端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情绪。 有妈妈说,“小孩子不都这样的吗”,确实如此。
不管工作有多忙,也应该留下一小部分的时间给孩子和家人,幸福的家庭生活是需要营造的,不要错失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我有个词叫做“精力管理”,也就是说:一定要把最有效的时间做最有效的事情。我认为精力管理是意识层面的事情。 你注定要忙工作、照顾家庭和孩子,一堆事情等着你处理。如果你在工作时总想着家里,或者说你在陪伴孩子总是牵挂工作,那你就没办法集中思想,更没办法高效利用这段时间。缺乏这个意识的话,你就会在精力管理上有很多消耗。 基本上,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下班(6点到6点半之间)尽量准时回家。 一旦回到家里后,你要注意管理你的精力,因为这个时候也会有人打电话给你,也会有人给你微信。 但群里的事情我不看的,回到家我就专注陪孩子,尽可能和他们在一起。 我什么时候可以分心呢?基本是晚上9点半以后,他们要洗澡、睡觉了,那这时
孩子变笨了,家长也是有责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生活中,家长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孩子,让孩子渐渐的偏离原来的轨道。 朋友说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之前是优秀的,做事儿也特别讨喜,怎么看都比人家的孩子聪明,可是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以后,自己就觉得小孩子是一年比一年笨了,有时候一道数学题本来三四分钟的事儿,他就要算半天,气的自己就想打他一顿,明明人家的孩子以前还没有他聪明,现在是人家超过了他,真是不敢想。其实我一直想说是不是你的原因,孩子才变成这样的,有时候不要忽视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 1. 喜欢动手而不是讲道理 孩子犯错的时候,没有达到自己目的的时候,你是习惯用打还是去了解孩子,如果你选择了暴力解决,孩子可能会有逆反心理和自闭心理,他不愿意按照你的意旨来行事儿,也怕你的打骂心里会紧张,这样的话,孩子不能集中自己的精力去完成自己的事儿,会越来越笨。
最好的亲子教育和最差的亲子教育,得出来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文章当中用电影中的故事来阐述两者之间的差别,从而表达出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最近的一部印度电影把我给看哭了,我觉得在女性地位卑微的社会里,女人的境遇会让人愤怒,为什么自己付出的远远得不到认可,还要接受丈夫的谩骂侮辱,为什么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女人还是忍着丈夫不离婚呢? 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的文化习俗,家庭的教育有关,“打就打吧,骂就骂吧”这样的思想会让孩子更懦弱。如果在这个社会中母亲支持自己的女儿也许一切的境遇就会不同。反之,所有自己经历过的会在自己女儿身上再演绎一遍吧。 1. 支持鼓励孩子 影片中的女主母亲。知道自己的女儿喜欢唱歌,就变卖自己一部分的嫁妆,帮孩子买吉他,被丈夫发现后,把所有的错都引到自己的身上保护自己的女儿,类似的事情母亲做了很多,从没有怨言的支持
年底了,很多商家都在做活动,宝妈们就会开始囤积货物了,给宝宝添置各种装备,其实很多东西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底商场、购物网站上各种打折满减买赠活动,足够让购物狂们热血沸腾。尤其是那些有了孩子的妈妈们,过年时免不了一场买买买。不过,宝妈们不要慌,任凭套路花样繁多,下面这些儿童“专用”,却是赤裸裸的圈钱陷阱,而且有些还对儿童健康发育有害无利。 1. 儿童牛奶 看似是儿童专用的牛奶,却赢在了包装和宣传上。不仅价格远高于普通的纯牛奶,最关键的是,除了好喝之外,在营养价值方面没有任何优势,而且还有很多添加剂,如糖,香精,对孩子娇弱的肠胃并不友好,还会导致孩子营养不均衡,糖摄入过量。 2. 学步车 孩子的坐、爬、站、走等运动发育,都是水到渠成的,不需要人为干涉和训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和部位的协调
孩子长大以后孝不孝顺父母,可以从这五点上发现。养儿防老,但是等自己老了,其实不需要依靠孩子多少,只要有时间多回来看看也就好了。 表姐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妇女,以丈夫孩子为天,侄女欣欣出生后表姐把她宠成了小公主,从小什么都没让女儿干过。现在女儿已经18岁了,上了大学,自己的内衣内裤都是表姐洗的,才刚上大一,就买了很多衣服化妆品,一回家就只会饭来张口,从来都没有帮表姐干过家务。 周末一起吃饭,欣欣一直玩手机,表姐生怕欣欣被饿着,所以就给她的碗里夹了很多菜,结果她不感谢表姐,反而责备的说:“我能吃那么多吗,都凉了不吃了”,表姐看着满碗的食物,表姐开始要吃,我说都凉了就别吃了,结果欣欣说:“小姨,你别管,我妈就爱吃剩的”,听到这里,我真觉得很寒心,表姐省吃俭用,居然养出了一个“白眼狼”,以后真不敢指望会孝顺表姐。 孩子是否会孝顺,从小时候这5点就看的一清
过年了,带着孩子走访亲戚,作为家长需要注意到很多方面,孩子的礼貌用语和餐桌上的文明礼仪等等。做一个受欢迎的好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这几天,我去表姐家玩,看到表姐已经开始给家里的孩子们准备过年红包了,她在准备的时候向我抱怨说,“这城里的孩子和老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去年我给孩子们发红包,城里亲戚的孩子接过红包后,都会非常有礼貌的说一句谢谢,而那些农村亲戚家的孩子则是一下子抢过红包,头也不回的跑了,真是没礼貌。” 说起过年带孩子走亲访友,还真有很多事情要注意,所以在今年新年来临之前,希望家长可以提前教给孩子这3句话,可以让你家孩子走到哪都受欢迎: 1. 教给孩子收到红包时说谢谢或者是祝福长辈的话 相信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收红包了,看着一张张毛爷爷进入自己的口袋,瞬间觉得自己变成了有钱人,还可以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但是家长也
家长们觉得,让宝宝多锻炼,可以让宝宝增强抵抗力,做个健健康康的乖孩子,但是有些运动并不适合某些年龄阶段的孩子,这些爸爸妈妈们都知道吗? 对于爸妈们而言,最希望的就是看到宝宝能够健健康康,顺顺利利的长大。现在很多孩子由于缺乏运动锻炼而渐渐影响了健康,所以爸妈们对孩子的运动也慢慢的开始重视起来,即使孩子不是特别聪明,不是特别优秀,没有完美的体魄,但是希望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 爸妈们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宝宝一些简单的运动,虽然爸妈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爸妈们有时却忽视了,由于宝宝年纪的不同,有些运动却并不适合宝宝。尤其是这几种运动,宝宝不宜接触的过早,否则会影响宝宝的健康,还会阻碍宝宝的正常发育。 一、倒立(不适合3岁以下的孩子) 很多妈妈希望自己的宝宝长大后成为舞者,所以就想着从小开始锻炼宝宝,既可以增强宝宝的身体素质,又能达到具备舞者的
很多生了男宝宝的妈妈们,会让小男孩穿上漂亮的花裙子,样子是很可爱的,但是在孩子意识当中没有男女之分,只要穿着好看就好,等孩子长大了,知道了就尴尬了! 现在的小孩子颜值都是不得了,因为小小年纪的时候,已经开始好看到犯规了。当然了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好看的男孩子,但是偏偏有一个喜欢女孩的妈妈,成天是想着把他打扮成女孩子,什么扎辫子,涂口红,涂指甲油,完事之后还开心的不得了,觉得好像是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其他的小事也就算了,有时候丧心病狂的妈妈们,还会给男孩子穿一件衣服——花裙子。你说是小女孩的裙子,为什么要给男孩子穿上呢,你可是要知道那样的衣服穿多了,很有可能就出这样的问题了: 孩子性别意识扭曲 男孩子和女孩子本身就是负责不同的分工,当然了也是各有各的特点,女孩子就应该是温柔,聪明,美丽,男孩子就是应该是英勇,有责任,有担当,有血性。
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往往喜欢追着去喂,或者在这个时间段训斥孩子,强迫孩子吃饭,一边吃一边玩。其实这些都是坏习惯,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很多宝妈都反应,有孩子后每次家里吃饭都是一场鸡飞狗跳,要和孩子斗智斗勇,为了让宝宝多吃一口饭,得追着孩子绕客厅跑好几圈,吃完一顿饭大人累的心力交瘁。哎每次吃饭都是让家长最头疼的事.可是为了让孩子多吃两口,身体棒棒,家长能怎么办呢? 虽说现在家长都有条件给孩子做各种营养美味的食物了,但是孩子吃饭时的这些坏习惯真的很伤孩子健康,就算妈妈做的饭再有营养也无济于事,家长不要视而不见。 1、追着喂饭 有多少家庭吃饭的时候没有上演过追逐大战,孩子在前面跑,奶奶,妈妈在后面端着碗追,追上了趁着孩子不注意,往孩子嘴里塞一口饭。只能说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饭,老人也得好好锻炼,不然追不上孩子啊。
新年的脚步渐渐走近,回家过年喜悦的心情难以掩盖,带孩子回家过年是肯定的,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很多的。 “过了腊八就是年”喝过腊八粥,新年的钟声是越来越近。走南闯北在外奔波的游子们也开始将回家过年提上日程,大人们可以拎着行李就投身在拥挤的春运中,但如果“扛”着孩子回老家,事情就不再简单,家长要做好准备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免得狼狈不堪。 带孩子回老家过年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 远路途跋涉的劳累 不管是短途还是长途选择自驾的家长,一定要在车内安装质量合格的儿童安全座椅,春节前后人流量车流量较大,安全不容马虎,如果是选择公共交通设施回家的家长,有些更远的甚至需要汽车,火车,飞机相互换乘,所以大人们一定要规划好时间,如果是小宝宝的话还要准备好宝宝必需物品:保温杯、奶瓶、纸尿裤湿纸巾、婴幼儿常规药物等,给大宝贝带一个喜欢的玩具或者零食,劳累闹人时可以
跟身体营养一样,孩子在年龄不同的阶段,他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他没有得到心理营养的满足会怎么办呢,那么他这一生,大概会要寻寻觅觅,直到他能够寻满那个缺失的心理营养为止。 从0岁一直到4岁,一个孩子需要什么。那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16岁了还需要听吗?那如果这个孩子在0-6岁时他这个部分没有被填满的话,他一生寻寻觅觅的时候,他会出现很多状况和问题。 我只会哭,但要你无条件接纳我 0-3个月,孩子出生,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无条件地接纳。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需要他的父母亲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孩子他什么都知道,只不过他不会讲话,他有很多需要,但他只会用哭来表达。需要他的父母亲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他。你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孝顺,你也看不出来我到底好不好看,你不知道我乖不乖。但是,你没有条件地来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