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怎样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家长必读!
    怎样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家长必读!

    “在学校里一定要好好学习,上课要认真听,不懂的要问老师。” “你要努力学习,要听老师的话,只有学习好了,老师才会喜欢你。” “赶紧走,要迟到了,你怎么就知道玩,学习有这么用心就好了,那你肯定就可以考高分了。” 这是每天走在上学的路上,经常听见家长对自己孩子说的话。 放学的路上,经常听见的是: “今天学了什么?语文课学了第几课?数学课学了什么内容?” “今天的作业是什么?你都会做吗?” “今天考试了吗?你考得怎么样。” “今天发了试卷吧,你考了多少分?在班上第几名?”每天陪着豆豆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无意中听到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感觉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主要都集中在学习上,除了学习好象就没有更多的内容可以谈了。虽然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说,学习是其第一任务,可除了学习,是否还应该关注一下孩子

  • 想培养个内心强大的小孩?那要看家长你是怎么做的!
    想培养个内心强大的小孩?那要看家长你是怎么做的!

    先看两个事例: 1.昨天早上起床他自己搭乐高的飞机,机翼部分他安装不了,他一边哭一边搭,持续大概10多分钟的样子还是没有安上,最后他拿过来要我帮他,我当时很火大,觉得他哭的很烦,就给他收了,事后又后悔了,然后趁他上兴趣班的时候偷偷给他弄好了,请问罗老师,我这么处理是不是有问题? 2.儿子8岁二年级,做不好事情就哭。比如写作业,写字写不好就生气,纸都擦破了,一直哭。我过去想抱抱他,安抚他,说“没关系,写不好就不写了”,没想到他更生气了,把我推开。后来我也生气了,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他狠狠地看我的眼神让我心惊…… 类似的小事,或许每天都在发生。这时,我们怎样做,可以给孩子力量,可以帮助孩子变得有抗挫力、更加强大起来? 平时我们注意哪些,可以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品质呢? 允许孩子脆弱、有负面情绪、有倒退的表现

  • “中国式逗小孩”,就是这样毁掉一个孩子的......
    “中国式逗小孩”,就是这样毁掉一个孩子的......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都想要和宝宝有些互动,以达到增进感情的作用。但是很多时候,都会选择逗宝宝玩,却会忽略掉一些逗玩动作存在的危害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什么方式逗宝宝最危险,爸爸妈妈要注意了! 1.抛接孩子—易颈椎脱位 初为人父的爸爸们,很自然地就激起了小时候被自己的爸爸抛着玩的美好回忆。 印象中,这种逗宝宝玩的方式很常见,甚至还有可以锻炼宝宝胆量的说法。 首先,这种说法并不科学。把宝宝高高地向上抛起,再等他下落后用双手接住。 父亲们都觉得宝宝会感到很刺激好玩,就像在玩云霄飞车一样。 其实,宝宝心智还不成熟,有些宝宝不但不会感到好玩,甚至会害怕。 如果抛得过高,宝宝虽然体重比较轻,但是由于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落到接住点的时候,力量还是不小的 在匆忙之间,大人再想接住宝宝时,

  • 如何不唠叨,孩子更乖巧???
    如何不唠叨,孩子更乖巧???

    看过电影《大话西游》的人,都对唐僧这个角色印象深刻,其喋喋不休的杀伤力堪比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 虽说这只是为了艺术表现而夸张表演,但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就生活在这样的唠叨下: “宝贝该起床了,赶紧穿好衣服,刷牙洗脸……” “现在该写作业了,别拖拉,记得预习复习……” “你这坐姿要端正,不然容易驼背……” “看看张阿姨家小孩,次次都考第一名,再看看你……” “怎么又忘记拿书本,和你说了多少次……” 父母唠叨范围遍及孩子的衣食住行,自认为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觉得总是老一套,天天说有啥意思;家长认为好心当成驴肝肺,自己养了一白眼狼。 亲子冲突就此发生。 关键是,这种费口舌却不讨好的教养方式有用吗? 爱唠叨的家长都清楚:唠叨一百句

  • 妈妈放开手,爸爸才能更好地养育孩子!!!
    妈妈放开手,爸爸才能更好地养育孩子!!!

    世界上有一种爱叫父爱 前段时间,跟小龙小伙伴轩轩一起去吃饭。在吃饭时,轩轩妈妈一口喂自己,一口喂轩轩,而轩轩爸爸则坐在轩轩面前玩着手机。 这一幕实在让我看不下去了,我忍不住说:“你不能让他爸爸喂他吗?” 让我没想到的是,轩轩爸爸立即答话:“我刚开始就说我喂孩子,她不让我喂!” 他一番话呛得我无言,只好默默地低下头吃饭。过了一会儿,小龙吃完饭后说:“妈妈,我吃完饭了!” 他这句话一出,轩轩爸爸妈妈同时抬头望向他。轩轩妈妈随即说:“轩轩,你看看哥哥都自己吃完饭了,你以后也吃吧!”话虽如此,她依然一口一口地喂着轩轩,而轩轩似乎也习惯被妈妈喂的感觉。 看到这一幕,我终于明白轩轩妈妈为什么总是羡慕我拥有一个好老公,既体贴,又懂得照顾孩子,而轩轩爸爸根本就不管孩子,整天玩游戏。孩子一惹着他,他还发脾气,有时候甚至还打轩轩。

  • 家长因孩子成绩差发短信道歉,班主任竟这样回复……家长必看!
    家长因孩子成绩差发短信道歉,班主任竟这样回复……家长必看!

    自己孩子自己清楚,成绩上不去,拖班级和您的后腿,实在抱歉! ——一位家长的短信 为了家长25个字的短信,一位班主任老师回复了一封长长的信: 1任何着急都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 看到您的短信,我想说,感同身受。 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当我的孩子成绩也不好之际,在我逐步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成长过程的区别之后,我懂得了如何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 无数个日子,为了孩子的成绩我心急如焚,但现在我能够心如止水。不是不再关心自己的孩子,而是我明白了,任何着急都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 每个孩子最原始的内心都是有着向上欲望的,只是,或没被激发或者被埋没了。除了伸出自己的手想想办法,我们还能怎么做?毕竟,那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唯一的孩子。 正是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这个中午,我和一个同事谈什么样的老

  • 面对孩子的糟糕行为,不说“妈妈不喜欢你”而要说……
    面对孩子的糟糕行为,不说“妈妈不喜欢你”而要说……

    “我不喜欢你这种行为” 那天晚上,刚回到家,就听见爷爷在训斥小龙说:“你一天玩到没得玩的,把鞋子朝屋顶上扔。快过来,不许再扔了。” 听到爷爷的训斥,我还没作出反应,小龙就跑来我面前问道:“妈妈,你讨厌我这样的行为吗?” 我为之一愣,随即说:“不讨厌啊!你只是觉得自己能用脚把鞋子踢向屋顶很有趣,没想到你的脚有那么大的力气,对吧!” “妈妈,是的!我再玩几次就不玩了。”说完,小龙又一脚朝上踢去,拖鞋跟屋顶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随着又旋转着掉了下来。看到这一幕,小龙乐得哈哈大笑。 听着他的笑声,看着他调皮的模样,我没想到国庆节对他说的话产生了作用,更没有想到他竟然这么在意我喜不喜欢他,即便是某种行为。 国庆节期间,在舅舅家毫无节制地看动画片,回到家继续看,我很严肃地对他说:“妈妈非常不喜欢你一直一直看动画片的行为。”

  • 想让孩子乐观自信,你一定要掌握这个方法!
    想让孩子乐观自信,你一定要掌握这个方法!

    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其实,每个小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一个“密码”,他只不过是通过这种行为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只要我们用心去破解掉这个密码,那么孩子就会身心健康地成长。 想要孩子自信乐观,一定要掌握“鼓励”这个法宝。 那么表扬和鼓励有什么区别呢? 当孩子画完一幅画儿,兴高采烈地举到你面前叫你看时,如果你说:“嗯,画的真棒,很不错,你是最了不起的画家!”这些空洞的赞美之词就是表扬。这句话适合说给此情此景下的任何人。 而如果你说:“嗯,让妈妈好好看看,你画的是什么呢?噢,这个想法很好,继续努力,妈妈相信你会画的更好!”这是对具体行为的赞美和鼓励,并且让孩子意识到你是用心的去探究他的画作,用心去重视他的这个行为。 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过程中,父母的鼓励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 学霸的4个特征,看看你家孩子有几个?
    学霸的4个特征,看看你家孩子有几个?

    放学时,总能听见接送学生的家长评价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你看人家一看就是学习的料,再转头说自家孩子不够聪明或者不够努力。但是学习好的学生并不都是学霸,学霸一般占据着班级第一名,却经常和你家孩子一样上课学习下课玩耍,看着没有特别努力,可一到考试就是稳坐第一。学霸的特征有四个,赶紧来看看你家孩子占了几个吧! 一、独立性强 个性独立的孩子,总是会让家长省心。该学习了不用你说就自动去学,该写作业了也不用你去催甚至看着就自己写完了,平常自己的事情基本都会处理的很好,不用家长费心安排。这样的孩子学习自主性强,学习更有责任感。 而有的孩子写个作业家长在旁监督还不算,一会笔没水了,一会练习册找不到了,穿衣服要问,袜子找不到也要问,究竟什么时候能长大呢? 二、懂得坚持 懂得坚持,并坚持的去做一件事,很难。而学习恰好就是

  • 这些熊孩子在公共场合说的尴尬话,有时真的想“钻进地洞”.......
    这些熊孩子在公共场合说的尴尬话,有时真的想“钻进地洞”.......

    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担心是不是个哑巴,都一岁多了还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但是真的当孩子开始说话的时候,估计家长们会有一种想要疯的感觉,这小家伙怎么嘴就没停过,关键是还老说一些不着调的话,不信你看看。 @好言好语:儿子两岁半,有次我要上厕所,就带着他一块进去了,没想到,儿子大声说:“哦,妈妈,你便便了”。我没理他,等到冲水的时候,儿子又大声的说:“哦哦哦,妈妈,大大的便便。”问题是当时很多女性在上厕所,我确定每一个人都听到了,捂脸哭会。 @难过到不难过:我老公和儿子在商场的卫生间小便。儿子突然问爸爸:“爸爸,为什么你的铅笔比我的长?而且还有那么多毛?”里面的几个男士听到直接笑喷了,我老公脸红的跟煮熟的大虾一样。 @都是泪:有次我从浴室洗完澡出来,儿子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没有铅笔?”我说:“妈妈的铅笔和爸爸的不一样。”当天晚

  • 宝宝几个月会认人?别看孩子小,除了妈妈他谁都不认!
    宝宝几个月会认人?别看孩子小,除了妈妈他谁都不认!

    前几天去小侄女家玩,刚到她家就听见她在哭闹,爸爸和奶奶在一边使劲浑身解数的哄着,可宝宝丝毫没有想要停止的意思。我看着着急,也加入了哄孩子的队伍,小宝宝是真的傲娇啊,谁的面子都不给该哭还是哭。最后妈妈终于回来了,放下东西晃两下宝宝竟然就不哭了。奶奶在一边说,还是跟妈妈亲啊,这才几个月大,就会认人了。 一.小宝宝几个月开始认人? 关于孩子几个月会认人的答案不一,通常孩子能认出妈妈脸的时间都是三个月左右。宝宝刚出生脑袋里没有图像知觉,分不清自己眼前的人是谁。2,3个月以后由于妈妈的样子总是反反复复地出现在他的眼前,宝宝的大脑里就会留下妈妈的记忆,经过反射,孩子就能认出妈妈了。 二.孩子认人的表现? 1.不喜欢被除了妈妈以外的人抱 宝宝和妈妈经过了十月怀胎的合体,在加上出生这几个月寸步不离的照顾,宝宝对妈

  • 你知道吗?你给孩子什么样的标签,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
    你知道吗?你给孩子什么样的标签,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

    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经常会看到这样子的留言。 “我家孩子特比好动,一刻都坐不住怎么办呀” “我家孩子胆小,在小区看见认识的人也不打招呼,这么内向怎么办呢?” 不可否认,在养孩子的时候可能会碰上各种各样的问题,那家长在碰上这些问题的时候 是否也要反思一下自己呢? 你是否在日常生活中会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呢? 不知道大家有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有名的实验,叫做“伤痕实验”。 简单来说就是用特殊的化妆技术在志愿者脸上画上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疤,然后再借口说补妆将伤痕去掉。 但是志愿者们根本就不知道已经把妆卸掉了。然后带着毫不知情的志愿者到各医院的候诊室 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的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他们感觉人们对他们粗鲁无理、不友好,主要的就是他们总是盯着自己的脸看! 可实际上他

  • 为什么孩子会那么害怕洋娃娃和小丑?
    为什么孩子会那么害怕洋娃娃和小丑?

    孩子年纪小,胆子似乎也很小,会怕黑、怕比如爆竹之类的响声,怕“怪物”……这些很正常对不对? 妈妈却发现,有些大人觉得很正常的事物,甚至不过是专门逗孩子玩、逗人发笑的东西,孩子竟然也会害怕! 这是怎么回事? 一起来看看今天讲到的几样东西,你家宝宝看到了会不会害怕。 1怕洋娃娃 两岁半的欣欣很喜欢玩具,不管是毛绒玩具还是塑料的、木质的,可是偏偏害怕洋娃娃,不管妈妈怎么说“洋娃娃是好朋友”“她可以陪宝宝一起玩”都不行。 有一次,妈妈的一位朋友从国外给欣欣带回来一个金发大眼的洋娃娃,眼睛还会动的那种,可爱极了,没想到欣欣一看到就崩溃了,哭得停不下来!这让欣妈尴尬极了。 小姑娘不是都喜欢洋娃娃吗?为何孩子一看到洋娃娃就跟见了鬼似的,吓到崩溃? 在心理学上,这种恐惧被称之为“娃娃恐惧症”

  • 当孩子的友谊遭遇了“劈腿”,你是怎么做的?
    当孩子的友谊遭遇了“劈腿”,你是怎么做的?

    “小逸是我的好朋友。”小七和小逸的友谊最近开始进入“蜜月期”。 放了学两人隔着围栏大喊对方名字,一群小伙伴里两人黏在一起盖印章,周六一见面就抱在一起,好像已经“思念”了一个世纪…… 谁知昨天两人的友谊却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劈腿”! “小逸,我能和你一起玩吗?”看到小逸和橙子在一起扔球,小七放下跳绳走了过去。 “不行!”小逸竟然拒绝了!而且马上把球扔给橙子,两人发出哈哈的大笑声。 小七嘴角往下挑,眼圈马上就要变红了。我蹲下来抱住她,她靠在我身上,眼睛却死死盯住正在玩球的两个人。 “小七,也许小逸误会了你的意思,以为你只想和她一起玩,你要不要试试和她说清楚,你其实是想三个人一起玩,小逸把球传给橙子,橙子传给你,你再传给小逸……”小七直勾勾地看着玩球的两人,不知道有没有听见我说话。 看着她的眼

  •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更不是父母的复制!家长必看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更不是父母的复制!家长必看

    当我们承认孩子有属于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精神世界,甚至有自己的成长体验,自己要走的路,我们与孩子之间就会多些愉悦与理解,少些控制与斗争。 ①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也不是父母的复制 孩子就是孩子 朋友家的女儿读二年级,从一年级起老师就反应她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磨蹭慢。到了二年级有所好转,但尚未达到期望的水准。 朋友很忧愁很焦虑,她无奈地说,我这么利索能干的一个人,怎么生了一个拖拉磨蹭慢的孩子?关键还不能说,一说就哭,要么就把你要说的话堵在你的肚子里,让你腹胀无语干瞪眼。 她举了两个例子。有一次女儿在卫生间大便,她让女儿快点出来写作业。女儿坐在马桶上,当时就哭了。边哭边说,这才上一年级,什么时候是个头? 朋友说,早着呢,义务教育是九年,如果你再读高中上大学,至少

  • 再苦再难,这段时间也要陪孩子一起度过!!!
    再苦再难,这段时间也要陪孩子一起度过!!!

    作为父母,要多陪伴孩子,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也知道陪伴两个字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是生活的琐碎,谋生的无奈等等各种现实,让陪伴成了奢侈品。 当父母对陪伴这件事儿变得懈怠时,其实孩子正在以爸妈追不上的速度成长,不知不觉就错失了陪伴的黄金期。 父母的陪伴像食物一样,也是有有效期的,当你浪费了这些宝贵的时光,回头再想弥补,孩子那时已不再需要,后悔也来不及。 曾看过这样一个新闻,某大型公益活动,选了57名留守儿童去杭州、上海和爸妈团聚。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的爸妈竟然说了这样一句话:“可以让她奶奶一起过来不?娃儿认不到我。” 原来女儿出生没多久就交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夫妻俩继续在杭州务工,因为各种原因,居然六年没能回来与女儿团聚。后来,航空公司了解了情况后,愿意免费为小女孩的奶奶多提供一张往返机票陪同女孩前往。 当我听到小女孩的爸妈说,自

  • 这3类孩子很聪明,但长大后最容易没出息!家长必看!
    这3类孩子很聪明,但长大后最容易没出息!家长必看!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作为家长最希望实现的愿望,可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当发现孩子抖一些小机灵,父母的忽视反而容易把小聪明灌溉成大跟头。咱们小时候都学过一篇文言文叫《伤仲永》,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一个小时候是天才长大却变成了庸碌无为的人。下面这3类孩子亦是如此,小时候或许很聪明,长大后却容易没出息。家长们都看一看吧。 1被动的“乖巧” 有的孩子向来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很少越雷池半步,只要父母说了不能做,就绝对不会去做,父母的要求也会尽量去做。所以,在旁人看来这类孩子特别“乖巧”、很听话。 6岁的小琪就是如此,小琪从小相貌非常出众,妈妈立志将其培养成知书达理的小淑女。每次出门见到人就让孩子叫叔叔叫阿姨“琪琪,快叫伯伯”;“琪琪,快叫阿姨”...后来,妈妈渐渐意识到,小琪虽然每次都会听自己的话,可是声音太小,扭扭捏捏的,于是,回家就是一通数落臭

  • 成长的妈妈背后,都要有个能独立玩耍的娃......
    成长的妈妈背后,都要有个能独立玩耍的娃......

    经常有妈妈和我说,感觉生了娃以后,自我成长就停滞不前了,下班后分分钟被娃黏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分钟都没有。 陪娃之所以累,其实对很多人而言,在于连续不断高强度陪伴的累。如果陪娃1-2小时的中途,能停下来休息10-15分钟再继续,父母的情绪更放松,陪伴的质量也能大幅度提高。这10-15分钟其实就是孩子独处的时间。 回想我自己,做全职妈妈转眼两年多了,苏宝从分分钟不让妈妈离开视线,到现在能独立看书、玩玩具半小时以上,没用的弯路、有用的套路,都在今天的文章里分享给大家。 小婴儿不能独立玩是种误解 记得我的大女儿苏宝刚出生的时候,我整个宇宙的中心都放到她身上了。她哼唧一声,我就立刻去抱她,看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一天来来回回数次,很快就累趴了。和身边的妈妈沟通了下,发现这个情况还挺普遍的。 后来有次带苏宝去儿医那里体检的时

  • 为什么爸爸一定要多陪孩子?这些只能是爸爸教......
    为什么爸爸一定要多陪孩子?这些只能是爸爸教......

    昨天晚上孩子睡下后,媳妇抱着手机看的哧哧傻笑,我问她笑什么,她让我一起看。 原来媳妇在看班级家长群,说是家长群,但清一色都是妈妈。里面正对“周末了准备怎么陪孩子玩”讨论的热火朝天。 有的说要监督孩子做作业,有的要带孩子去辅导功课,有的要去游乐园,还有的要去图书馆……大家讨论的很热闹。 可是忽然有人说了一句,“好像都是我们当妈的陪孩子,爸爸去哪儿了?”群里顿时安静下来。 过了一会有人发了两个字,“死了”,外加一个愤怒的表情。 有人开了头,马上就热闹起来,接下来就是妈妈们对爸爸不陪孩子的各种声讨: 有的说爸爸天天就知道忙工作,一点都不管孩子; 有的说天天就是各种应酬,一天到晚不着家; 还有的说就算爸爸不忙了也懒得陪孩子,就知道自己休息或者玩游戏…… 反正就是妈妈一个人陪孩子,真就是

  • 爸妈别再争了,这几点会告诉你:宝宝究竟像谁???
    爸妈别再争了,这几点会告诉你:宝宝究竟像谁???

    朋友最近喜获一儿子,办满月时很多朋友都夸你们俩真会生,遗传给你家儿子的都是你们的优点哎。本来是夸孩子长得帅,没想到朋友较真起来,硬要我们说出孩子哪里像她,哪里像他老公,虽然她家孩子不像别人孩子皱皱的,但关键是孩子那么小还睡着了,哪里看的出来。 尤其她老公还在旁边,我们一脸尴尬,怎么回答都不好啊。朋友解释了我们才知道从孩子出生,他们两个人就在争孩子像谁多一点?都有哪里像?至今还没个结果。我们都笑说:你们两个都有孩子了,怎么还像小孩子一样幼稚啊? 有孩子之后,作为爸爸妈妈就时时刻刻观察着孩子的长相像谁多一点,尤其当听到别人夸孩子遗传了她的优点时,会特别开心呢。孩子的长相通常由爸爸妈妈遗传的基因决定的,而遗传并不是杂乱无章,是由规律的,下面这几项通常会告诉爸爸妈妈孩子长相像谁多一些: 第一,孩子身高基因遗传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