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欢乐颂2》刷爆屏了,当然,小编也是这部剧的粉丝,把我迷得不要不要的,从第一部追到第二部。欢乐颂的五美是本剧的主要看点,五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女孩子,集合到22楼这个大家庭,独特的个性在一起的交织形成了欢乐颂的主要故事的构成,五个性格不同的女生都潜藏着父母以及家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人不得不思考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引发里一轮又一轮的争议,全与育儿套路有关,人呐,真的是脱不开家庭! 一、热心又虚荣的樊胜美 你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东西把樊大姐变得如此虚荣?你会感觉她的世界里除了钱再无其他,钱钱钱,把金钱看得无比重要,拜金而又恨嫁。但真的又很同情那个热心有虚荣的樊大姐,仿佛真的可以原谅她的“作”,因为她的家庭真的太糟糕了! 看过这部剧的都知道:樊胜美的家庭是一个无底洞,重男轻女,为了不争气的儿子,恨不得将樊胜美榨干,正是这
我非常赞成女儿要富养的观点。精神,物质,二者缺一不可。很久以前,读到关于杨澜的一篇文章。印象极为深刻。 她回忆说,舅舅经常带着还是小女孩的她去高级西餐厅吃饭。每次都郑重其事,仿佛她是一个淑女,一个公主,一个尊贵的人。 家人阻止,说舅舅太惯着她,带小女孩去这样的地方太浪费钱了。 舅舅却回答说,女儿就是要富养,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了,什么华贵的场面都见过了,什么大人物都接触过了……长大后,对这些浮华的引诱反而能保持自觉的抵抗力,不会被坏男人拿根棒棒糖就骗走了。 想说,她舅舅真的太好了。 而杨澜果然记住了这些细节。 因为特别,更容易记住。 此后,她吃过更高级的西餐,去过更华贵的地方,接触了更大的大人物,然而她不会怯,更不会轻易被引诱。 这里还有一个反面教材。 有个女人来自贫穷的山村,
家长普遍希望自家宝宝在学习技能时比别人家的宝宝快一点,再快一点,似乎只要各方面都超前发展,那么宝宝就更聪明,对将来就更有利。 其实,这是一个大误区! 有些事情真的不能让宝宝过早学习,尤其是以下的这6件事,学早了反而不利于发育。 一、过早学走路 婴儿大动作的发育可大致概括为:二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周会走(婴儿有个体差异,但也不会早太多)。 然而,就算是现在,也依旧有不少家长想要揠苗助长。还坐不稳,就让宝宝学站;站都不利索,就让宝宝学走路。 关于这一点,儿科医生说过很多次了: 太早要求孩子行走,下肢负重大,腰背部的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无法有效支撑身体重量,会影响下肢骨骼发育,严重的会导致“O形腿”,影响形体发育。 还有研究表示,不满周岁的婴儿,学爬比学走更合适:
01 “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的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 你是否曾有过那样的经验,轻轻握着孩子柔软得好像没有骨骼的小手,你的心一阵软软的酸酸的,甚至还有点怯怯的,Ta这么弱这么小,我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陪Ta长大呢? 那种一种从内心流淌出来的对生命的敬畏,那是一种因珍视而不得不自然产生的小心谨慎。 这个小生命啊,Ta就像春天破土而出的小嫩芽。而你就像它的园丁,呵护着它的娇弱,又渴盼着它能长得茁壮。可你又有点慌乱,我要一直守着它吗?除了照料这株小树苗,我还能不能做别的事情了呢? 那么,我们就一起翻开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进入那个妈妈与孩子间的美好的慢生活的世界,去把握那在女性与妈妈间跳动的角色的脉搏吧。 02 事业还是家庭,就像跷跷板? 龙应台说,谁能告诉我“做母亲”
妈妈一直帮弟弟和弟妹看孩子,小侄儿已经是幼儿园中班了,我好几次让她来帮我一下,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实在是吃力,可她总说弟弟他们忙,管不了孩子,再忙两个人还看不了一个孩子?面对我的反问,妈妈只说没空。 这两天,气候变化快,体质差的我,就被一场感冒打败了,接送不了大宝,也无力照顾小宝,跟弟弟商量了一下,把妈妈“借”给我用几天。 妈妈来了,我顿时从看娃和家务中解脱了出来。每天下午四点一到,老妈准时拿出电话,千叮万嘱让弟弟不要忘记接孩子。看见这一幕,我纳闷道:“小宝妈不是在幼儿园上班吗?” “那有怎么样?她根本不管你小宝。” 好吧,我服了,妈妈在幼儿园上班,儿子在幼儿园里上学,还专门得一个人接送孩子。晚饭做好了,妈妈又拿起了电话,问弟弟:“晚上吃的什么?小宝有没有好好吃饭?” 我安慰我妈说:“他们都是当父母的人了,自己的孩子还能照
“我们家孩子比较怕生”,这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讲的一句话。可如果孩子长大了还像小时候一样怯懦,家长们就着急了!其实“怕生”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家长们可不能以孩子小、怕生正常为借口忽略了这一点啊~ 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如何判别孩子是不是缺乏安全感呢?我来为家长们总结一下: 1 有胆小、害怕的情绪 比如,孩子们在刚上学的时候会特别不愿意去学校,害怕上学、害怕老师。有些孩子甚至不敢看老师、不敢和老师对话,这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由于对老师没有安全感,孩子在老师面前就会表现的特别不自信,怕自己做错了什么遭到责罚。 2 家长在和不在时判若两人 我小的时候就属于离了妈妈不能过的状态。妈妈在身边的时候,大人们总是夸我自理能力特别强,懂事有礼貌,什么都会做,可一离开妈妈就完全
如果说车子、房子是新中产的典型标签,我觉得至少有一样还需要补充进来,那就是孩子。 你的孩子上了哪所学校,报了哪些兴趣班,参加过哪些活动,获得过哪些奖项,随便拉一项出来,都会造成碾压一片的伤势。 现在的教育成本,已经大大超出普通大众承受范围。随便报个班,一节课都是二三百,一周至少四节课,掐指一算,能舍得为孩子报上三个以上兴趣班的家长,称不上土豪,起码也算得上半个中产。 这是中产阶级的优越感,也是中产阶级的焦虑。中产阶级游离在财富幸福感之下,又脱离了原始的财务贫困。对金钱恐慌,怕自己有一天突然就被踢出局,财务断档,阶层跌落;对教育恐慌,怕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怕子女输在起跑线上,无法晋级更高阶层。 所以,我们总能发现身边有些父母,挤破头也要把孩子塞进国际学校,拼了命也要买套学区房。他们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培养孩子更开阔的思维,具备更全
有些宝爸就是天生的女儿奴命,女儿奴的终极模样是什么呢?估计就是:自从有了女儿后,我看哪个男人都不像好人吧! 之前在网上有个很火的视频,一眼看得出来女儿和儿子在父亲心中的地位。视频中父亲带着儿子女儿在睡觉,女儿在身边,儿子在遥远的床那边,半夜里父亲醒来,为女儿盖被子,女儿一直踢,父亲一直盖,最后是盖的严严实实的,而至于床那头的儿子,父亲则是拿起一个毯子,照准了一扔给盖上了,然后接着睡觉去了。 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这辈子父亲才会化为女儿奴,守在女儿身旁,万事听候着命令。 动画片宝爸 以前嘴里哼的唱的全是流行歌,如今我唱的全是儿歌,30多岁的大老爷们了,对动画片的人物是了如指掌,关键是之前很恶心的幼稚东西,怀疑人生呀。 抽烟宝爸 老公一直爱抽烟,我为此生气了多少次,没用,可结果,女儿
某一天,我真担心女儿会拿个“鸭蛋”回家。 果真如此,比鸭蛋还好点,终于给我拿回家一个“D”,而且还是隐瞒了2天的D,我暴跳如雷。那一刻,我终于体验了一把心脏的承受能力。 拿过考试卷子,我再一次提醒了她,如果这次单元测验再不提高的话,只能整个暑假都要在补习班里渡过了。女儿用哭来抗议,不再理我。 第二日依旧不理,我没招,给她一次机会,如果这次能考的稍微好点的话,假期可以不去。于是,这几天她一直在胆颤兢兢,其实我也在胆颤兢兢,不亚于小时候我不及格的心惊胆颤。 没招,谁让咱是父母呢?千万不能和她透漏小时候既逃学又打架的事,只能把自己夸得比天才还天才,几乎每个年级都是前3名,借此希望她能有点学习动力。 女儿为此伤心了好几天,也算是接受了不认真学习的惩罚。 好了,为了减轻她的压力,周末带她回妈妈家住一天。
夫妇齐心协力育儿 现代社会中能够加入育儿的人已经非常少,彼此的人际关系也很淡漠,夫妇两人如果不能互相支持帮助的话,育儿会是很辛苦的一件事。这种情况下如果父亲完全不参与育儿,母亲的压力会相当大。母亲的压力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神经质地经常啼哭的话,更加重母亲的焦躁情绪。两个人共同育儿也是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这应该是育儿的根本姿态,需要达成共识。 父亲应该在早期就加入进来 父亲加入育儿的时期越早越好,如果可能的话在妊娠期间就可以开始谈论育儿方面的事情。孩子出生后,丈夫可以帮助妻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下班回家途中买买东西,孩子夜里哭闹的时候替妻子哄哄他,休息日的时候自己带会儿孩子,让妻子歇歇,等等。加班、应酬什么的可能也挺重要的,不过要知道夫妻两人共同努力抚养孩子,这只是漫长人生中很短暂的一段时期;丈夫跟自己一起育儿,对妻子来说身心都会感到莫
现实生活中的妈妈们总有两派,有一种妈妈是今天在朋友圈转这个“致癌xxxx食物”,明天转那个“养生……”,把什么都信以为真,自己没啥主见。 而另一种是从孩子为出生,各种育儿书籍就囤起来,一切都照本宣读,好像不知道蒙特梭利、希尔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对孩子上心。 那到底什么才是科学育儿?为什么要坚持科学育儿? 谣言 一、科学育儿就是照书养啊! 二、你们小时候都是这样过来的,不也好好的,你的孩子就怎么这么矫情! 真相 不管照书养还是照猪养,前提是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科学喂养知识,知道去伪存真,能辨别哪些原则需要遵守,哪些可以保持一定的弹性。 1 科学育儿就是照书养?! 现在凡事都讲科学,育儿当然也不例外,“坚持科学育儿”几乎成了我们80和90后爹妈的口头禅,也成了我们对抗老一
很多小学成绩不错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成绩后退,有的性格变得暴躁不合群,有的甚至厌学了。家长们总是把原因归结为“不适应初中生活”“初中压力太大”“青春期叛逆”。 可是,很少有家长能注意到,孩子在初中阶段的这些大问题,其实都是小学阶段小问题的累积和爆发。 01 上周回了趟老家,顺便去拜访多年未见的表姐。表姐很高兴,一边让座,一边嘱咐儿子小猛(化名)去倒水沏茶。这个十五六岁的大男孩给我递茶水时,露出了手上斑斑点点的小疤痕。 我以为孩子患了什么皮肤病,便问:“姐,小猛手上咋弄的呀?” 表姐看看儿子,尴尬地笑了笑,说:“嗨,学电焊烫的呗。” “不上学了呀?”我还不大相信。 “早就不上了,两年多的事儿了!”表姐一脸无奈。 说实话,我并不鄙视这孩子去学电焊,因为好的焊工比大学生
不止一次听到家长们跟我抱怨:“现在的老师,有点不负责任,整天跟大爷似的,什么任务都推到家长身上。作业得家长检查,手工活儿家长陪着做,人品得家长培养……我就不明白了,这些工作我们都做了,那老师还能做些什么呢?” 但是我跟几位教师朋友凑一块的时候,他们也开始抱怨:“现在的孩子和家长,太难伺候!作业多了嫌孩子累,作业少了嫌老师不负责;孩子打闹有个磕磕碰碰也要找到学校来,整天威胁着要投诉;希望老师提高孩子成绩,希望老师培养孩子兴趣,希望老师引导孩子读书……我的天,孩子难道不是你自己的吗?干嘛啥活都推到老师身上?” 这样的互相抱怨,几乎每个班级、每个家庭都有。 今天优妈不想替老师说话,只想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跟大家一起静心思考一下:“孩子的成长,是老师的责任还是家长的责任?” 其实,凭心而论,我更觉得家长才是教育孩子的主力。孩子毕竟是我们的,跟孩子
我们这辈人小时候,一般都经历过家长的粗暴教育,只要犯了错,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还经常动手。后来当我们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们比父辈思想上更开明,读了更多育儿的文章,开始推崇“快乐教育”“跟孩子做朋友”“凡事征求孩子意见”。可是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很多妈妈发现,我们既没有跟孩子做好朋友,也没有给孩子立好规矩,两头都耽误了…… 01 朋友姜大娟一直想要个二胎,因为她两口子都特别喜欢孩子,觉得人多了热闹,而且家里经济条件、看孩子的人手都还凑活。 但她9岁的女儿对此却很敏感,一听大人提起这件事就耍脾气,赌气不吃饭,哭哭闹闹还威胁妈妈:“不行,不能要!要了我就揍他(她)!” 姜大娟也很发愁,不太敢要了,真怕女儿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做什么傻事。而且之前还有则新闻,一名女孩以自杀相威胁,逼母亲放弃生二胎,最终,已经怀孕13周的母亲含着
最近看到一些后台的留言: “我家孩子胆子越来越小了,还没有教育他,就看到孩子在瑟瑟发抖。” “学校里要表演节目,老师选中了他,谁知道孩子说自己不敢,然后没有答应老师的要求。” “在幼儿园,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也不反抗,回家也不跟爸爸妈妈说,有时候感觉他特别怂...” 孩子变得自卑、胆小,让很多的父母发愁,觉得自己的孩子没出息,凡事不敢出头。 我们不想让孩子成为熊孩子,但也不能让孩子成为怂孩子啊! -01- 自卑心理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可小觑。 孩子本该有个幸福的童年,无忧快乐的成长。而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孩子常常会无缘无故的郁郁寡欢,情绪低落,不敢和别人打交道。 他们感觉自己不够好,不配跟其他的孩子做朋友,自闭、内敛,躲在角落羡慕别人。 在孩子的心中
昨天上午11点,黄磊孙莉被曝喜得麟儿。就在当天上午,黄磊还在微博示爱娇妻孙莉,不少网友猜测是因为“527”是爱妻节(527谐音我爱妻),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夫妻俩在庆祝第三胎出生。 啧啧啧,黄磊终于也儿女双全,走上人生巅峰啦! 2004年黄磊和妻子孙莉登记结婚,婚后育有多多和妹妹两个女儿,两个闺女颜值都炒鸡高,年仅11岁的多多拥有一双大大大长腿。 二女儿妹妹才3岁,一脸天然萌。 今年2月,黄磊一家出行,孙莉被曝怀上三胎。 自从孙莉再度怀孕,黄磊就对爱妻照顾有加,临产时更是在香港私立医院豪掷巨款包下VIP产房。 对比抠门天王郭富城,简直不知道多重视这个孩子的降临。 其实不止对儿子,黄磊对于自己的孩子一直都倾注很多心血,看如今多多和妹妹乖巧又懂事,就知道黄磊
1 一日放学,Tony很兴奋的告诉我,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小大使”的活动,他非常想去试试。 这是非常少见的积极。 大概是看着小朋友们都有各种才艺,美术、舞蹈、钢琴、绘画。嘴上不说,内心是羡慕的。 完成了初试,等来了参加海淀区复赛的机会。 有时候,我们真的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了解孩子。 在我印象里,Tony是一个对所有竞技类活动都持有“玩玩”想法的小孩。 我常跟阿铁说,他这么随意,真的好么? 所以这次我也认为,他只是心血来潮想去玩玩而已,尽管我每天上学路上都听他反复念叨“草船借箭”的故事太长了,可能大家没有耐心听完。 老实说,我心里还暗暗嘲笑了他一下。 2 比赛是5月20日,我自己再三确认的时间。 可是我却把周六记成了周日。
此前,我看到这样一个视频,这个视频的情况几乎天天都在发生,莲子小时候也经常遇到过。 某餐厅儿童游乐区的滑梯上,一4岁孩子推了前面2岁男童一把,使其向前扑倒、头朝下滑了下去。这个孩子的爸爸当场情绪失控,直接上去拉推人的孩子,在工作人员的再三阻拦下,还是对着那个孩子踢了两脚! 被推的是2岁的孩子,大多数的孩子在2岁之前,还没有独立的意识,他认为自己和爸爸妈妈是一体的,自己高兴,爸爸妈妈就高兴,自己害怕,爸爸妈妈也害怕。所以,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妈妈或爸爸在自己身边暴跳如雷,是比宝宝受欺负更“恐怖”的事情! 从孩子的角度看,妈妈/ 爸爸不再是平时的妈妈/ 爸爸,那个人发飙的样子让孩子感到陌生,那种混乱失控的感觉,让孩子即使在爸爸妈妈怀里也没有安全感。 两岁的孩子对事件还没有足够成熟的判断力,他们还有可能误解“爸爸/ 妈妈那样生气,
都说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可见,手机对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多么得触目惊心。 优妈看了很多关于手机害处的文章,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四大类: 01 影响孩子的身高 很多妈妈抱怨,孩子晚上因为玩手机而耽误了睡觉的时间。本来规定9点睡觉,往往会拖到10点多。 我们都知道,生长激素主要在晚上进行分泌,分泌得越多,越有助于生长。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两个时段,分别是21:00—1:00,5:00—7:00。然而,并不是一到晚上9点,生长激素就开始按时大量分泌,它的大量分泌必须有个前提:只有在深度睡眠时才会发生。而人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所以,如果9点的时候,孩子还没上床,或者已经上床但还在玩手机,那么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身高。 02 影响孩子的视力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链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