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钱、没权、没地位,死之前完全不知道该给女儿留下什么…想了想,我只能教会做饭、做家务,让她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即使自己一个人也能好好地活下去… —2008年离世的妈妈千惠 2008年,日本一名四五岁就会做饭的小女孩感动了无数人,原因不只是小小年纪就会做饭做家务,而是这背后的故事让人陷入沉思… 2001年,刚刚结束乳腺癌治疗的千惠嫁给了交往多年的男朋友安武信吾,2002年6月,千惠奇迹般怀孕了,但是医生却劝她拿掉孩子,因为怀孕很有可能让乳腺癌复发… 第一次当妈妈,第一次摸着腹中的没有受到影响的胎儿,千惠怎么舍得打掉,不顾家人的劝阻,决心要把孩子生下来… 2003年2月,阿花小天使来到了安武家。 “能和阿花相遇,证明我在这个世上活过,这个比自己还重要的孩子,是我的人生至宝。” —千惠
但是心理学又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如何能够轻松高效的在家庭教育中使用心理学?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初衷,如果对家长朋友们有收获,后期我会继续分享系列的理论结合自己实践心理学的教子心法。在这期文章里我主要先给各位家长分享两个我经常用的营造幸福亲子关系的秘密武器的其中一个“洛萨达比例”。 洛萨达比例是来源于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芭芭拉和她的同事洛萨达做的一项研究,于是这个神奇的研究成果就以“比例”的发现者之一洛萨达的名字命名。 这项研究的经过是:“她们录下了60家公司开会时所有的对话,其中1/3的公司生意红火,1/3的公司运转得还不错,而剩下的1/3正面临破产。她们将每个句子根据积极或消极的词语进行编码,然后直接算出积极与消极的比例,发现其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当积极与消极的比例大于2.
相信很多家庭见到这样的场景都不会陌生。一声稚嫩的爸爸妈妈,会让我们心底融化;一声庄重的爸爸妈妈,会让他们聊表欣慰,我们曾经在大树下无忧生长,但大树日渐衰老,因此,当我们成为一棵强壮的树时,不要忘记,浓密的树荫一半庇护着孩子,一半还要庇护着爸妈。 有爸妈的地方就有家,我们的家里,我们是爸妈,我们也是孩子。
为什么没有统一教材 原因很简单,英国教育工作者认为,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之间都是有差异的。统一编写的教材不一定适用每一个班级。其次,英国是一个很多元化的国家,有来自世界各地背景各异的移民。在学校里,尤其是大城市的学校,有很多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同时,英国学校也是很包容的,他们允许一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Children who have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进入普通公立学校学习。因此一个班里,学生之间的水平会相差很大。比如我去年带的一个二年级的班里就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的母语不是英语和一个有自闭症的孩子。一个水平高的学生一节课可以写满满一页A4纸的作文。一个水平低的学生连26个字母都不会写。对于这样的一个班级,如果使用统一教材,就会有很多孩子看不懂教材或学得很吃力。虽然没有教材,但英国还是有教学大纲的,老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材料进行教学。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机会就是一切,关系就是一切,如果自己都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P名,孩子怎么可能有机会跻身顶级社交圈呢? 既然这样,那不如现实一点吧!我只希望孩子幸福而已。 可是,什么样的人生活更幸福呢? 美国医学博士亨利马西用30年时间,跟踪了数百位孩子后,他的结论是那些最幸福的人并不是成名或富有,而是积极、工作有成就,婚姻幸福的人. 这些人具有的普遍性格特点是:自信、乐观、人际关系良好、关心社会和他人、有抱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外表富有吸引力、举止优雅得体、正派、思想成熟、关心自己、能够客观而批评的反思自己、在生活的某一领域富有创造力 亨利从孩子出生开始追踪记录,发现具有这些特点的不是名人,生活的富有程度也不能与那些顶尖人士相比,但他们过的很充实,对生活的满意度很高,最最值得称赞的,是他们遇到问题时,有独立
对比出真相——我们精选24张图片如下(蓝色代表德国,红色代表中国)。这种对比并非为了说明孰优孰劣,而是通过从细节中显现出来的文化和性格差异,来拓宽对事物的认识以及自我认知。 1、生活方式:德国人习惯单独生活,相对而言中国人则是偏爱群体生活。 2、周末的街头:中国周末的街上人满为患,然而德国周末则不太出门。 3、派对上:与习惯群体活动形式的国人不同,德国人民更喜欢根据自身喜好进行的小圈子派对交流。 4、旅行时:德国人会用眼睛纪录旅途上的人事物,而中国则喜欢用相机拍照,忘了用眼睛去看。 5、交通工具:德国以前是开车,现在改骑脚踏车爱护地球,反之中国则倒过来。 6、对于准时的定义:对于德国人来说,约12点就是要你12点到,没有说12点左右到的。
技能幼师读心术提高篇 说到素质教育,说到培养孩子的品格,老师的心里首先出现了哪些词汇呢?学会分享、培养想象力、乐观、宽容、自信、独立……? 是的,这些都是我们常常放在嘴上说希望孩子能够具有的品质,也确确实实在努力地培养他们,但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些,而是可能被我们忽略的另一部分。 “选择”的权利,你真的给孩子了吗? 强迫孩子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只会浇灭她的热情。 “ 从前英国商人霍布森只允许顾客在马圈出口处的小门选择马匹,体型大的马根本出不去,因此顾客只能挑到瘦小的马,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显然这是一种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后来被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在这种别无选择的“伪选择”中,给人的思维和选择的空间都很小,一旦陷入思考的僵化状态,就会扼杀创新的机会,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大二班阅读角里教师投放了
文丨龙应台 选自《目送》,原标题《回家》 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摆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 红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大多是背着背包、拎着皮包、推着带滚轮的庞大行李箱、扶老携幼的,准备搭九广铁路北上。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我不认得这里,”她说:“我要回家。” 我在一旁小声提醒哥哥,“快走,火车要开了,而且还要过海关。” 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师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就差身上没穿白袍,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
据了解,这位“儿童总裁”已经年销售额达千万美元了,妥妥的人生赢家出厂设置有没有? 按下米凯拉人生开挂按钮的,是两只蜜蜂。在米凯拉5岁的时候,她居然一周内被蜜蜂蜇到两次,但是她的爸爸妈妈并没有警告她不许再靠近蜜蜂,而是鼓励她好好研究一下蜜蜂,让她去寻找蜜蜂爱蜇人的原因,由此开启了她对蜜蜂的兴趣。 在她研究过程中,她了解到,原来全球正面临蜜蜂急剧减少,严重威胁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科学家预测,如果蜜蜂继续减少,有一天彻底灭绝,人类只能再活4年。虽然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太扯了,但是蜜蜂的确是人类重要粮食作物的主要传粉者,仅美国蜜蜂传粉的农作物产值就高达150亿美刀,更不要说蜂蜜产品了。 米凯拉为此很想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蜜蜂面临的困境,但是保护蜜蜂的钱从哪里来?米凯拉灵机一动,想到曾祖母做给她喝的独特味道的柠檬水,她想如果能够以柠檬水为产品批量生产,
要听婆婆的话 也要用自己的方法 婆婆在亲戚的推荐下,给宝宝买了份保险。后来宝宝感冒去了次医院,就花了几百元,婆婆说留单报销。本来几百元连社保都不愿意报销的我,又多了一个事,等处理完,再看看理赔过程中所花费的费用,以及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加起来感觉不值。后来找婆婆把保单拿出来一看,发现价格还不便宜,不知道要跑多少趟这种小门诊处理多少次报销才能把保费赚回来,真是感觉受了一万点伤害,关键是还不能说,怕打消老人家带娃的积极性。 然后跟闺蜜吐槽这个事,闺蜜建议我干脆把全家保险都给买了,省的老人家以后好心办错事。后来我想想也是,婆婆买保险这个事情本身是对的,我们夫妻收入不错,抗风险能力比较强,以前忽略保险没有问题。宝宝出身后,开始理解婆婆对安全感的忧虑和准备。和婆婆一起生活这么多年,有些小矛盾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仔细回想婆婆带娃的方式,其实她的很多
01 前几天和老公、儿子一起下馆子,以奖励儿子考了班级第一名。坐下点好菜,恰好看到隔壁一家人,看起来应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孩子。当最后一菜,清蒸鲈鱼上桌的时候,爸爸赶紧夹了两大块鱼肚,放在了老人的碗里:“爸妈,多吃点,这几个月来我和媳妇一直加班,你们过来帮忙带孩子,辛苦了!” 看到盘子里,两块鱼肚都没了,坐在一边的孩子明显有点不开心,他拉了拉妈妈的袖子,焦急的喊道:“我想吃鱼肚子,以前不都是先给我吃的吗?”听着这语气,责怪之意满满。爷爷奶奶发现小孙子不开心了,赶紧将鱼肉夹到孩子碗里,责怪道:“干嘛给我们啊,小孩子长身体呢,先给他吃啊!” 爸爸有点尴尬,赶紧从旁边夹了鸡腿放在二老碗里,对他们说道:“爸、妈,你们也吃,桌上这么多吃的,不会饿着他的。你们这几个月这么辛苦,还不能吃两块肉了?”然而我发现,不久后爷爷奶奶还是将鸡腿留给了孩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英国小学数学到底教些什么,老师们都用哪些教学方法,家长在家如何更有效地辅导孩子数学。 英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英国英格兰地区的小学的数学教学大纲对小学的数学课程起着指导作用,它所覆盖的学习内容可以归为以下几类:数与计算,几何初步知识,测量,统计 和代数(六年级)。每个学生每年都会学习到这几类的数学知识,随着年级的增高,难度逐渐增大。例如数与计算中的加减法,一年级的学生(5-6岁)要求至少掌握20以内的加减,二年级学生(6-7岁)要求至少掌握100以内的加减,三年级学生(7到8岁)要求至少掌握1000以内的加减法。与中国大陆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英国英格兰地区的教学大纲的最大特点是知识面广但难度相对较低。从一年级开始,在数与计算方面,就引入乘除法以及分数的概念, 在测量方面,除了测量长度,学生还要学习测量容量,温度和时间。在统计方
1 最近,公司的女性茶话会主题当然是朱莉和皮特离婚,谁叫三分二的女人都是瑞秋粉呢。刚听到这消息,我表示不屑,离婚就离婚嘛,在诱惑不断的娱乐圈里,离婚还不跟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一样平常啊,那什么王宝强马蓉,张纪中樊馨蔓不都在闹离婚嘛,原因不外乎就是小三二奶私生子。 但知道朱莉和皮特离婚原因后,我还是忍不住吃了一惊。这两口子也太作了吧,竟然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离婚,不愧是活在云端的家庭啊,连离婚原因都这么高大上,让我等普通百姓只能望其项背。要知道,我小时候听得最多的话就是:孩子,要不是为了你,我早跟你爸离了!孩子,不一直都是我们宁为瓦全的理由吗?怎么到了朱莉这儿,就变了样? 我不由得想起另一个国内女星,王菲。王菲离婚,在贵圈各种乌烟瘴气的离婚战中,可谓一股清流。一句云淡风轻的表白: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还好,你也保重。之后,两人便和平分手。
我家果汁爷爷,就是今天这个悲催故事的男主角,他的一生,熬过了文革,没斗过房价~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迷你版的中国地产发展史~ 60、70年代的时候,我公公小学没毕业就出来闯荡社会,13、4岁开始打工养家。因为要强肯吃苦,人到中年,自己白手起家,打拼出一个小厂子 在村儿里也算富甲一方了,80年代末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千万富翁了吧),超生果汁爸,交了1万块的罚款,1万块啥概念?我爸妈当时的工资,也就一个月30,50块钱 到了90年代,生意伙伴欠他工程款,还不起,只能给他用北京二环的3套房子抵债 他还100个不乐意,赶紧卖了,当时只有十多万一套的二环房子,他半价给甩卖了,生怕砸在自己手里 爸呀!儿媳妇我真想穿越过去拯救你啊!当时不卖,现在都值好
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如果你有这样的愿望,13个顶级艺术馆App奉上。 果酱为你的孩子感到幸运,你的视野将会决定孩子的高度。 乌菲齐画廊,佛罗伦萨Uffizi Gallery 乌菲齐画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展出了覆盖面非常广的佛罗伦萨、意大利、日尔曼的绘画艺术作品, 另外还有许多重要作家的自画像及雕塑品。参观乌菲齐画廊,不仅意味着沉浸在文艺复兴的氛围中,还能欣赏到艺术史上17到18世纪的其他众多优秀作品。仅举几个艺术家的名字就足以理解其分量之重: 乔托、马萨乔、达芬奇、拉斐尔。 下一个乌菲齐画廊App,它可以带你进行一场虚拟游览,直接感受世界的名作。如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达芬奇的《天使报喜》、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还有拉斐尔的一些重要作品。除此之外,通过这个app,你还可以获得所有展品的介绍和大多数展品的照片,其中针对TOP100的作品,还
1 中秋前夕,照例和妞爸去探望我的奶奶,妞妞问,这个老奶奶很陌生,但是为什么要去看她呢?我告诉妞妞,虽然和这个老奶奶不经常往来,但是,她是你姥爷的妈妈,姥爷去世了,妈妈就要代替去世的姥爷去看望他的妈妈。妞妞说,妈妈,你做得对! 爸在世的时候,每逢中秋、过年这类代表团圆的日子,爸爸总是带着我和妈妈去奶奶家。照例,妈妈和两个婶婶在厨房忙碌,爸爸和两个叔叔陪奶奶聊天,我和两个堂妹玩耍。等到桌子上摆满了饭菜,全家人围在桌前,共同向奶奶敬酒。 日子很长,但欢乐很短,爸去世的这三年,我再也没有在奶奶家吃过一次饭,每次坐在爸经常坐的那个位置,仿佛大家敬酒的场景仍在眼前,憋着眼泪吃饭,我自诩没那么坚强。 敲开门,两个叔叔及婶婶都在,小姑也在,我疑问还没到节日,怎么大家都来了?原来,小叔叔中秋不放假,大家赶着周末就提前把节日过了。我轻轻地在
这个让人意外惊喜的地方坐落在西雅图西部的普罗维登斯山圣文森特的一家养老院里,这里住着400多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当然,这里还有一座幼儿园,住着可爱活泼的小宝贝们。 这里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代际学习中心”。说白了,就是让不同辈分的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学习成长”。 更奇趣的是,这家“代际学习中心”是面向所有儿童开放的,只要在每周的周一至周五,自己安排时间,可以在那里呆上半天,一天,再或者两三天,都没问题,只要你的孩子喜欢。就可以和这些年龄比较大的“宝宝”们一起嗨皮了。 唱歌,跳舞,画画,做饭,讲故事,如果你只是好奇去看看也没有问题,随时欢迎你的光临。 自由的活动,没有约束,没有争抢,没有吵闹,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真是幸福感爆棚了。 看到这里,大家就奇怪了,为什么会把
文|文儿 刘女士放假回家看望爸妈顺便和堂叔一家吃饭,他们家有个20岁的男孩,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让人心里发颤,就是堂婶一直都在管我这个弟弟叫宝贝,听得心里颤颤的,男孩自己听到也不想不应,脸都红了,摔门出去,饭都不吃了。这么大的小伙子还宝贝宝贝的,听得却是很别扭,而且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叫,如果换做是我也会选择暴走的。其实有很多家长在孩子长大后还会喊宝贝,特别是妈妈居多,有的是喊习惯了长大了还在喊,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对孩子是非常不利的。 名字是孩子身份的象征,一般情况下孩子4个月听到家长叫自己的名字就会有反应,到3岁的以后自我意识也会慢慢的提升,开始丛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他们开始从相貌、性格、人际关系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这时家长一定要喊他的学名,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是帮助孩子成长。 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称
辛普森一家(图片来源:https://www.google.com)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赖安(Ryan)用贝氏婴儿成长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Ⅱ)研究得出,在2岁时,儿童得到父母的参与和支持越多,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会发展得更好。 当然,妈妈在我们的童年中扮演的角色固然重要,我们第一次叫人,发出的音是“mama”,我们在婴儿期很多事都离不开妈妈;但是,爸爸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有很多事是妈妈办不到的。比如,”爸,我妈呢?“ 爸爸特有的作用 美国西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蒂奇曼?杰(Teachman Jay)在研究中发现,有父亲参与教养的儿童,他们的阅读和数学成绩比那些没有父亲在身边抚养的儿童更好。 在另外一个研究中,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心理学家娜塔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