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加特位于德国南部,属于巴登符腾堡州,是德国的工业重镇。德国享誉全球的豪华汽车品牌奔驰和保时捷的总部都位于斯图加特市。斯图加特气候宜人,由于属于丘陵地带,加上德国政府本身对环境保护得力,出门见森林是常事。在这样一个天然大氧吧里,孩子的身心都被这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熏陶得格外健康。 德国社区里的专业持证保姆让妈妈更省心 Ruth经常带孩子去家附近的动物园 虽然我在德国不用全职工作,但是每天做家务,带布丁玩儿,熟悉环境,上德语课,偶尔还处理些工作的事情,也忙得不亦乐乎。布丁刚到德国时1岁半,这个年龄正是特别粘妈妈的时候,而且她好奇心还很强,什么都想尝试,所以我必须一刻也不得分心的陪伴她,加上那段时间她是每天到午夜必哭一个小时,我一个人24小时待命简直身心俱疲。 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大救星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和我一样,在难得的假期里第一个想到的事情就是“和孩子怎么玩”,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事物都在借由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灵来到我们面前,会让你的认知有所不同,而最重要的是和他们一起出发去看,去感受,对父母来说,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经历和成长。 “在日本生活久了哪里都会觉得不方便” 在介绍这个儿童中心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聊聊关于“日本的儿童设施”。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不关注这些,后来有了两个孩子后,便会对日本儿童设施的完善有了更多的认知。坦白地说,单纯从育儿方面讲,在日本生活非常便利,整体大的环境也舒适很多,首先政府给予的支持,孩子可以玩儿的地方很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免费;其次是不需要过多附加的担心,你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陪孩子玩儿,而无需左顾右盼;再次,配套都很齐全,比如小小的街边公园都会配有母婴室和洗手间,有可以直接饮用的水,大一点的儿
常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区地址 常州外国语学校地址:常州市辽河路55号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校现有初、高中部58个班级,约2800名师生员工,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有市五级阶梯荣誉称号优秀教师52人,学科带头人8人,骨干教师11人,教学能手19人,教坛新秀11人。自创办以来,常外教师在常州市各级各类评优课和基本功竞赛中有近百人次获奖,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次,省级一等奖10人次。 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身体异常情况 “493名学生被检出身体异常” “到现在还有家长给孩子送午饭、带水喝,不让他们接触学校的水和食物。”常州外国语学校(下称“常外”)一位七年级学生的家长告诉北青报记者。 常外是江苏省当地一所知名学校,其新北校区从2015年9月才开始正式投入使用,然而当年年底,就不断有学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肚子疼
故事会上图书管理员通过有趣的道具和夸张的表情、语气带领孩子进入有趣的故事世界 图书馆的图书和故事会按孩子的年龄划分 Richard上学以后,我处处感受到北美对孩子阅读的重视。从图书馆到学校,不仅提供了大量免费的影视、音频和图书,而且还提供各种帮助孩子爱上阅读的故事会,阅读沙龙等活动。 图书馆的分级读物,是从孩子出生开始来划分的,父母通过图书分级,可以很容易为自己的孩子挑选合适的书籍;同时,图书馆还定期举办按年龄阶段划分的故事会,最小从0岁开始。故事会往往是由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图书管理员担当,通过有趣的道具和夸张的表情语气,带领孩子进入故事世界,父母也可以学习到如何在家里给孩子讲故事。 幼儿初级阅读区的图书从孩子出生开始划分 暑期阅读沙龙鼓励孩子持续阅读 为了鼓励孩子持续阅读
亲爱的袋鼠妈咪们,洋洋妈又来喽,今天给大家分享些轻松愉悦的段子~~~ 话说洋洋刚过百天 对手机的热爱就初露端倪 ▼ 半岁一过 小家伙对手机的喜爱升级为主动掠夺 仿佛其他玩具都入不了法眼 只有手机才是”真爱”! ▼ 之后洋洋细心观察、不断探索 终于初步掌握手机的操作要领 ▼ 由于资历尚浅 洋洋还无法参透解锁的奥秘 时常因多次按错密码 导致偶的爱疯停用…… ▼ 关于误拨电话的段子就更多鸟~~~ ▼ 再一日 为娘沐浴
出差两周,时尚娃变身乡土风 出差两星期回来,进门看到儿子脸上红扑扑的高原红,立刻惊觉:孩子不是我的了,这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奶奶带的孩子。从他穿得过多的衣服,稍微皲裂的脸蛋,和一口地道的乡下口音就看得出来。虽然没心没肺的笑声,和结实有力的腿脚,让人稍微安了安心,可这根本不是我的小孩啊。 找来我妈当面对质,问,为什么要给他穿这么多的衣服,为什么新买的外套没穿,为什么脸上没及时擦乳液?……引来我妈的白眼:帮你带孩子,你居然没有一点感激之情! 儿子拿着我新买的玩具,直接扑到我妈怀里:奶奶,帮我装一下。我更加崩溃,仿佛主权得到侵犯,这孩子竟然第一反应不是找我。我可是辛辛苦苦带了他两年,为什么仅仅半个月没在身边,已经转投别人的怀抱?小孩果然是世界上最势力的生物,有奶便是娘,有关怀就是爱,你把我这个亲妈放在哪边? 跟奶奶展开
1、买保险的原因 让我们以上的几幅图开始: 大家可以看到,红色线代表收入,绿色线代表支出,我相信群里的大部分爸爸妈妈应该都和我一样是在成长期的这个阶段,此时收入是高过支出的。那多出来的这部分钱怎么来花,每个人的答案就不一样了。 大家可以自行去google或者百度一下理财金字塔,会出来很多不同的版本,这里简化来说,最底部的这一层里面,首先要做到的是管理风险。家庭首先第一步应该风控的是工作收入减少的风险。 1-为支持家里亲戚或者好朋友,不好意思之下的人情。 2-朋友圈里风靡的热销产品,收益好投入也少,好产品就值得买! 以上的这两种情况其实都是不可取的,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算是家庭理财的基础,主要功能在于分散和降
小编提前给各位科普一下,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于1956年为纪念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而设,每两年颁发一次。 最初只授予在世的作家,从1965年起,也授予优秀的插图画家。获奖者限于长期从事青少年读物的创作并作出卓越贡献者。 获奖者一生只能获得一次,表彰的是作者一生的文学造诣和建树。此前曾有多位中国作家及插画家提名该奖,但从未有人最终得奖。 孩子需要悲剧性的儿童文学作品 曹文轩今年62岁,比“国际安徒生奖”还年长2岁。他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如今已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曾说自己的创作来自童年生活深刻的记忆。 “我的家乡苏北,是以穷而出名。我的家一直是在物质的窘迫中一日一日地度过的。贫穷的记忆极深刻。 我吃过
健康规则一:每天都要洗澡 打破理由:洗澡是为了把孩子头发里的沙土、腋窝下的脏泥全都清洗干净,但是,如果宝宝还很小,身上很干净,就没有必要每天都洗澡,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频繁洗澡反而会洗掉孩子自身分泌的油脂,而这些油脂的作用就是让皮肤保持湿润。如果晚上时间紧,或是宝宝不愿意洗澡,可以让他洗洗脸、泡泡脚、擦擦脖子、腋窝和大腿根这些容易脏的地方,然后再给他洗洗屁股就行了。不过,在夏天,孩子出汗多,就需要天天都洗澡了哦。 健康规则二:午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打破理由:某个中午,你的孩子非常任性,怎么也不肯睡午觉,你没有任何办法让他安静地躺下来。与其僵持下去,双方不悦,还不如干脆放弃午觉呢。通常,多数孩子在3~4岁的时候中午就不愿意睡觉了,也有一些孩子年龄还很小就完全不睡午觉了。但是,如果孩子白天消耗了很多的精力,过于劳累的话,那么
手足影响你的体重 我们都知道肥胖与基因有关,但研究指出,兄弟姊妹对你的体重影响也很大。美国史丹佛大学与杜克大学2014年的联合研究指出,在父母身材相当的前提下,长子长女肥胖的家庭,弟弟妹妹肥胖的机率会增加五倍。研究员认为,这是因为弟弟妹妹会模仿哥哥姊姊的饮食及运动习惯的缘故。手足间年龄差距越大,这个影响就越显着。 手足决定你的人格 很多人相信出生顺序会影响性格,例如长子长女是天生领导者、夹在中间的孩子容易被忽视而产生自卑感等,但研究指出,这些都是迷思,没有科学证据支持。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近日研究则指出,兄弟姊妹对人格发展真正的影响,是在于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手足间,会为了突显自己在家裡的存在感,而致力发展出与对方不同的人格。例如姊姊是运动健将,妹妹会加倍用功读书。 手足是你最初的人际老师 兄弟姊妹教你最初的社交技巧。美国蒙特克莱尔大学家庭与子女研究
当了妈以后,总是对孩子的各类生长发育指标特别关注,虽说都知道要尊重每个孩子自己的发育规律,但总是会不由自主纵向横向3d立体全方位比较一下孩子是不是在正常水準。 以前外出带孩子散步的时候,如果遇到孩子年纪相仿,家长之间就难免会有“你家的孩子会说话了吗”“你家什么时候会走的啊?”之类的寻找参照物的对话。 而自从有了"朋友圈"之后,PO图“晒娃”更成了妈妈们乐此不彼的事,看看朋友圈里别人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的孩子,一边给人家点赞的同时,一边也开始焦虑,为啥我家孩子跟别人就是不一样呢? 你是否也曾经这样纠结过呢?来看看小布麻家的故事吧!
扎克伯格最近在facebook贴出的动态,是一张他给女儿喂奶的图片。他配文写:“这是我一天中最重要的会议。”照片中他满脸笑容,和女儿四目相对,整个画面都飘着浓浓的父爱。 去年底,小扎的女儿出生以后,他的facebook就开启了“晒娃狂魔”节奏,各种父女温馨合照。深情对视什么的一直是家常便饭。 为女儿换尿布也是轻车熟路 带女儿打疫苗很负责 陪女儿学游泳也一副认真的模样 如果这些照片的男主角换做是国内的男明星,会不会被人说是作秀?但是放在小扎身上,我宁愿相信这个大部分时间都穿灰色T恤的低调爸爸,是在享受这样的时刻。 当然,孩子的烦人屎尿屁和停
每一个职业妇女应该都曾在保母家前和幼儿园门口,上演过「我是坏妈妈」的罪恶感大崩溃内心戏。纽约时报报导,根据佩尤研究中心调查,41%觉得愈来愈多的职业父母对下一代是负面影响,只有22%正向看待这样的趋势。 但是新的研究也看到其实职业妇女对孩子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是有正面影响。这并不是说全职妈妈就不对,而是因为当我们选择把时间做不同的分配时,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哈佛商学院最新研究指出,职业妇女的女儿们成年后全职工作、在职场位居高位的比例较高,平均收入也较家庭主妇的女儿们高。本研究同时发现,职业妇女的儿子们更顾家、愿意花更多时间分摊家事及育儿责任。 哈佛大学针对全球24国、3万1478名成人进行大型研究,发现职业妇女的女儿们,成年后全职工作的比例,较家庭主妇的女儿们高4.5%。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但统计显着值高达99%,意即女儿就业率的确受
学生的不自由我们都可以理解,大龄未婚的不自由也喜闻乐见,如果按平时,我一定会缴文一篇对“逼婚”父母一阵讨伐,不过我发现表面的声讨惹人称快,可内在的问题确是实实在在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我们往往忽略了本质只抓表象,只说故事不讲道理。事情中这个女孩26岁,学历高长得还漂亮,我喜欢这类女孩.但是她结束自己的方式不那么被我认同,有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在这和谐时代,大好时光,因为被逼婚,选择结束生命,这丹心留的轻于鸿毛了点。 孩子遇到问题的心理为何如此脆弱,处理问题的方式只会选择“结束生命”吗? 选择跳楼的不只是这位26岁美丽的女孩,诸如此类的新闻数不胜数,不一一列举了,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是,这些自我结束的孩子们普遍都是学校或是社会的佼佼者。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以应试为主旨,其他一切影响上学考试的因素都会被父母摆平,可是上学的时间
扎克伯格说,他希望能教给女儿一种好奇心,因为世界上很多东西都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希望她能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在被问到给刚出生的女儿读量子力学的绘本时,扎克伯格说,虽然女儿可能没看懂,但只要她知道可以通过学习来逐渐了解她不知道的东西就可以了。我希望她无论做什么,都能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世界大部分的变化变革是一直有人在问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我觉得这种价值观对她是有益的。 而同为马云的女人,亲们不得不关心他希望自己的女儿做什么,关于这点,我们的大佬说:“事实上我不在乎我女儿做什么,我希望她能去解决一些问题。我们努力工作,就是想让下一代生活得更好。” ▼ 培养孩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西两位大家心目中的“人生赢家”,原来最看重的一点是培养孩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确,身为父母,我们在孩子幼年时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起居饮食
3岁前,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究竟多大的孩子适合“延迟满足”,通常来说,3岁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延迟满足,并不等于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不及时满足,否则不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和安全感的形成。从另一个角度说,孩子很小的时候还不具备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父母对于孩子的及时回应和陪伴能帮助孩子学会自控。 生理需求要满足。孩子口渴想喝水,马上给予满足。孩子想上厕所,也是不能等待的。孩子想让妈妈抱,想出去玩,这些生理需求和合理需求,应该尽快满足。 让孩子学习等待。对于一两岁的孩子,父母比较多的应该是让孩子学习等待。同时,少主动给孩子提供各种物质满足。这么大的孩子,很多东西父母不买,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去要。 孩子的不合理需求给予替换选择。对于两三岁的孩子,可以讲道理,可以训练孩子对未来几天的事情做计划,对
最近,一同学从英国回来探亲,顺便带着她的洋老公和洋婆婆到中国旅游。同学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都是由她自己当全职妈妈养育着。 同学的婆婆相当潇洒,自从退休后,单身一个人每隔半年到一个新的地方居住、写书,对人生有相当深刻的感悟。刚到中国时,她对中国的老人负责带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 在英国,一般都是妈妈生完孩子后就会离职,在家里当全职妈妈,直到孩子10-12岁再重新工作。因为没有了依赖,有了责任,所以无论多苦多累,她们全身心投入。而他们的老人也很识趣,不轻易打搅年轻人的生活。对于年轻人的育儿,他们一般也只充当参谋提供建议,不轻易干涉年轻人的行为和方法。 为啥他们坚持要让母亲亲自带孩子?这位外国老太太给幼儿说小编列了三个原因: 1、孩子由母亲自己带,更利于成长 妈妈亲自养育孩子长
憨爸是理工男,最爱用数据说话。 1. 从作息表里面看,在平时工作日,晚上8点到9点是1小时的英语培训时间,紧接着9点到11点是2小时的家庭作业时间,总共3小时孩子没有休息,考虑到主人公是位9岁的儿童,连续3小时高强度的学习,他能否承受得起,我表示怀疑。 2. 孩子每天只有6小时的睡眠时间,考虑到娃正在生长发育阶段,这么短的时间会不会太少? 3. 以我给憨憨辅导数学的经验来看,他平均做一道大题目(有多个小题目组成)估计用时会6分钟左右,平均一道小题目估计用时1分钟左右。所以,如果折算成2小时,那么能做120道数学小题目,20道大题目。孩子每天需要做这么多题目吗?显然不需要,而如果花了2小时却没有做到这么多题目,那么很有可能是学习效率出了问题。 憨爸没有质疑别人的意思
本文为编译,有部分删节。 作者:Valerie Strauss 来源:washingtonpost.com 我们听说过好多孩子“必学”的东西。Steve Neumann是一名作家和哲学家,他说就像科学记者会为科学所做的那样,他也决定为哲学做一些事——“把这门神秘的学科转化为大众可以消化的东西。”他的文章曾被发表在《纽约时报》、《每日野兽》、《今日哲学》和一些其他媒体上。他撰文提出,孩子们应该在学校里学习哲学。 以下为Steve Neumann的文章: “学校里的孩子应该成为哲学家”,这样的想法恐怕会被学校董事会、老师们、家长们,甚至哲学家自己们嘲笑一番。哲学家们会质疑,孩子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哲学,而老师和家长们,即使他们对哲学有那么一丁点了解,也会很容易得出“孩子学习哲学是无用的”这样的结论。
刚在脸书上看到一个“我爱家”网页制作的影片《不是电池生活,而是真实生活》,里面,有一个去看孩子足球比赛的父亲,因拿手机拼命讲电话,而错失了孩子得分的机会;一个陪孩子在屋子外头玩耍的妈妈,因低头拼命滑手机,而在学骑脚踏车的小女儿挫败放弃时,没能及时上前,去给予鼓励和支持;一个坐在厨房盯着笔记本上网的妈妈,疏忽了打扮美丽要去参加毕业舞会的女儿正要出门,失去给她一个祝福的拥抱,和赞美的机会。 这个短片在脸书上狂传,去按分享键的多半不是儿女,而是网络新世代父母。 但我看了几遍后在想,也许,那个拿手机猛讲电话的父亲,是为了赶快解决一个工作上的困难,让自己等一下能陪妻儿去庆祝比赛结束,而不需要回公司加班?也许,那个拼命滑手机的妈妈,是在搜索学骑脚踏车的教学视频,好让女儿能够事半功倍地学?也许,那个盯着笔记本的妈妈,正在帮女儿选她梦想了好久的毕业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