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挑剔。社会对人才的关注已经不只是高深的学识和精湛的技术,它还严格的把控着一个人的眼界、情商、能力和智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在严酷的社会竞争中站立的稳,父母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性情和品格,给孩子的未来先存一笔“巨款”。 相信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找对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你找到正确的方法时,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已经是事半功倍了…… 1、开阔孩子的眼界 眼界决定境界,一个人的眼界也基本上就决定了这个人的一生会交什么样的朋友,会做什么样的工作。一个没有见过大海的孩子,不会梦想成为一个航海家。 见多才能识广,中国就是因为闭关锁国三百年,所以才会在外国列强入侵的时候任人宰割。世界这么大,带孩子多出去看看
不知道你是否想要把孩子教育的很好,那么你知道些什么方法呢?用这7种方法,你可以把宝宝教养得很好! 现在,社会普遍对父母的要求很高。而身为人父人母的我们,也常常对自己不满意。但这世上哪有什么完美,大家不必太过苛求。其实,一般能做到以下这几点,已经说明你将孩子教养得很不错了,给自己点个赞吧。 1孩子有问题首先找你 不少父母认为孩子有事情肯定会首先找到自己,其实未必。一般来说,孩子先会自己衡量父母知道此事后的反应,推测事情走向,而这些判断都给予孩子过去和父母相处的经验。只有孩子觉得找到你可以得到帮助,才会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找你。如果过去有不愉快的经历,孩子很可能宁愿自己默默忍受,也不向父母求助。 2孩子在你面前表露各种情绪 也许相当多的父母对于孩子在自己面前“发脾气”相当头疼,事实上这个表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倒是好事。
不知道你家的孩子安全感是否足,其实安全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但是对于人来说非常重要,缺了这个环节,培养孩子安全感就是白搭! 这几年,关于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积木育儿”写了不少科普文章,也录制了不少育儿视频。 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关注孩子的安全感。这是很好的现象。但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妈妈在为孩子建构安全感的过程中,走入了一些误区。 比如,有位妈妈抱怨: 自从有了女儿之后,我每天都陪在她身边。我也学了很多的育儿知识,努力去满足她的各种需要。去哪里也会带上她。说实话,两岁以前,我和女儿几乎没分开过。可是现在好像遇到一些问题。她现在完全不能离开我。我短暂地上个厕所,她都会哭。 再过半年,她就要上幼儿园了,可她这样,怎么可能自己一个人呆在幼儿园呢? 我一直都很注意培养她的安全感。可是现在看来,她好像还是很
关于运动发展,宝宝五个月了,还不会主动伸手去够物,这正常吗?现在可以学坐了吗?宝宝乱抓东西妈妈忧,不去抓东西妈妈也忧,这是怎么回事? 我家宝宝四个半月了,现在还不会主动去抓东西这正常吗?还有,现在可以开始教宝宝练习短时间坐了吗? 手部精细动作发展好的宝宝三个月时就能够自己主动伸手去抓握东西,并且有时能够抓到东西。四个月时宝宝会主动伸手抓物,五个月的宝宝还没有主动伸手去抓东西的意识,那父母要用有趣的东西和玩具先吸引宝宝注意到眼前的东西,然后拉着他的小手去抓够。慢慢地宝宝就自己主动伸手想去够了。第一步宝宝要主动伸手去够,第二步才是要手眼协调把东西抓到手。 宝宝五个月左右时,如果俯卧时能用双手撑起整个上半身,或者妈妈拉着仰卧宝宝的双手把他拉起坐好,这个过程中宝宝的头能伸直,不会前后摇晃,说明宝宝的颈部真的是硬朗了,这时就可以教宝宝学习靠着东西坐了。如
你家的孩子听话吗?有没有一些时候他很调皮,那么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教育他呢?这5种无效的批评方式,家长越早认识越好! 近来有很多家长在后台咨询,孩子不听话,越批评他越叛逆。我想大概是他们批评的方式出了错。 我们都倡导要尊重孩子、多鼓励孩子,采用正面管教。可是在孩子犯一些原则性错误或是做出危险性行为时,该说还是得说。 教育孩子,往往需要恩威并施。 赏识和批评,两者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需的教育和沟通方式。 有分寸的批评不该缺位。它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批评也是一种积极引导。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常常误解了批评的意义,做出很多错误的示范,损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孩子自我放弃或是更加叛逆、难以管教。 下面的五种无效批评,家长费半天劲,结果反而对孩子有害无益。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即使父母在忙也要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见证,但是你知道,有多少父母在假装陪伴? 最近,《妈妈是超人》在网络上热播,黄圣依和儿子安迪上了热搜,然而这对母子的关系,和其他家庭不同,透露着淡淡的疏离。 节目组给妈妈和儿子做了默契考试,黄圣依只得了 28 分。看的出来,黄圣依平常对安迪的陪伴比较少,对孩子的了解也不够。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导演问安迪:“平日爸爸妈妈工作忙不能陪你,你会感到孤单吗?” 年仅6岁的安迪回答:“不孤单,因为习惯了。” 陪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成了这个社会的稀缺品。 中国的大多数家庭,父母不能陪伴的原因也很多,生活步调匆忙,工作繁忙、养家糊口,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曾经有位年轻的妈妈对我说:“我和孩子他爸都在工作,有几天,早上出门,孩子
年纪轻轻就当爹当妈,让人羡慕吗?最近看到关于央视曝早孕网红的新闻,小小年纪就成了2个孩子的妈妈,真的是让大吃一惊! 19岁的亲妈“罢工”了,南苑派出所收到一个嗷嗷大哭的幼儿,“警察同志,这孩子没人管了,我们没办法才抱过来的。”抱来孩子的两名女士这样解释。 原来,小夫妻吵架,一气之下,亲妈不肯再管小孩,于是叫两位好友将孩子直接送到派出所! 还有这种操作?当妈还能“辞职”? 孩子说不要就不要了?真把派出所当托儿所了。 民警详细询问之后得知,这亲妈才19岁,怪不得啊,一有事情就想撂挑子。 年纪轻轻就当爹当妈,让人羡慕吗? 或许在旁人看来确实是件好事,年轻就做了妈妈,真好,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确实有了孩子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连自己的将来都还没有规划,一个突如其来的小生命就这
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骂脏话,这是怎么回事呢?面对这种状况,家长们应该如何处理!孩子喜欢骂人、说脏话,是学坏了吗?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小孩子都特别喜欢屎尿屁这样的字眼。 我一个朋友为此很是苦恼。她4岁的儿子,最近就常常会把“臭妈妈”、“屁老师”挂在嘴边,自己说完还哈哈大笑。 “这孩子怎么学会骂人了呢?我们家每个人都是文明用语标兵,他是不是在外面学坏了?”朋友有些担忧,看得出来,也不是太高兴。 也难怪,在大家眼里,说脏话、骂人的孩子,都是整天走街串胡同、没什么人管的那种。 自己明明家教严明,猛然听到自己孩子说这些上不得台面的话,简直是又羞又恼又窘,百般滋味上心头。 这似乎不是个别现象。据(一个朋友正在上小学的孩子)说,想要逗乐全班同学特别简单,每句话里都加上屎尿屁就行。 还有说得更狠的。有个妈妈就曾
为什么中国的爸妈会活得那么累,从结婚到生孩子后,过程是非常的艰辛的,特别是育儿这方面,可是耗尽了父母的耐心和精力,中国式父母,一边担心孩子学习累,一边给孩子报班,你也是这样的吗? 中国的父母挺累的,其实孩子也没少跟着吃苦。 昨天婆婆跟十年不见的闺蜜视频电话,从家长里短到儿子儿孙,两人足足聊了2小时。说到孙子,婆婆闺蜜感叹:“现在的孩子真可怜,每天做作业到十一二点。” 不能理解的婆婆质疑问:“孩子放学挺早啊,为什么要做到那么晚。” “你不知道,我孙子放学还有补习班,回家吃完饭才得空写作业,现在十点半,还和她妈妈在客厅写呢。” 看得出婆婆闺蜜对孙子负荷量的学习有很大的触动,提起这个话题她就滔滔不绝。 她说:“周末也有补习班。孙子英语不行,她妈妈给报了班,还有两个兴趣班,绘画和跆拳道。” 婆婆打趣的说:“怪
今天,刷朋友圈时看到一位妈妈发了这样一条状态: “豆芽16个月了,各方面能力都飞速发展,学会自己走路,学会自己吃饭……每天都给我新的惊喜。一路走来,最大的感触是,那些阶段性的“养育目标”,宝宝们自然而然就会了,不用白操心。” 看完这段话我深有体会,从为人父母的那一天起,爸爸妈妈就开始了与各种焦虑为伴的生活。 “我家孩子2个月没长高怎么办?” “我的孩子1岁半了还不会走路怎么办?” “我的孩子2岁了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我的孩子算术总是学不会怎么办?” …… 各种各样的焦虑充斥着父母们的生活,等过了那段时间再回头看看,才会发现“顺其自然”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每个孩子需要时间去成长、学习,有他自己的节奏,不以你的期望而加速。 带着这样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出现的各种“
你有没有对你家孩子进行过细致观察呢?你家孩子有没有下面九种表现呢?如果有的话可能智商极高,要好好培养哦! 有些宝宝天生就有高智商,从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来,但是由于父母的疏忽导致了宝宝后天并没有很聪明,所以父母要留意宝宝高智商的表现,对于高智商的宝宝进行针对性的早教教育,不要埋没了宝宝的聪明才智,那么宝宝智商高的表现有哪些呢? 01爱 笑 孩子笑得越早,聪明的可能性就越大。很早就开始笑的婴儿常常会成为聪明活泼的儿童。 笑代表他能区分什么是让他感到愉快的,这就是心理活动的开始,一个感觉敏锐、反应迅速的婴儿常常很聪明,婴儿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满足。 02学语言很快 学龄前的孩子,差不多认识所有的字母,也会发字母的大部分音,认识颜色,知道数字,还会数东西,词汇量还蛮大,有很强的逻辑和推理能力。 语言能力强的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在市场经济社会生存,只有拥有财富,我们才拥有敢与世界抗衡的勇气;只有拥有财富,我们才拥有保护心爱的人的能力。 财富就是如此重要,所以财商毫无悬念地被提升到与智商、情商并肩的高度。财商教育也顺势被推至风口浪尖上。 财商教育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做才是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一不留神就踩中的雷区该如何避免? 有参照,才能看到距离。所以,我们来看看中国家庭与犹太家庭在财商教育方面的常见差异: 1、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财商教育 传统的中国家长,普遍认为在孩子小时候应该尽可能少碰钱,花钱、挣钱都是工作以后的事。 犹太人把财商教育视为道德教育或人性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劳动伦理学、学会基本的理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该不该让孩子掌控钱 中国家长普遍担心孩子乱
青春期的孩子真的有有点难以管教,相信很多宝妈都是从青春期走过的,深有体会,但是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对决”? 对决?听起来有点争战沙场的味道。 事实上,许多家庭,面对混乱反叛的青春期孩子,“对决”的场景时不时上演一出,实在不足为奇。 当孩子出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行为—奇装异服,叫八次有七次半不搭理你,成绩下降,逃课,沉迷网络,抱怨,处处反对你,无理取闹没事找事.... 大部分父母的反应,先是态度强硬,试图让孩子“听话”。发现没有效果,继而转向对孩子和善。如果还没有效果,会跟孩子讲道理。 如果孩子听不进温和的劝说,就会求助于挖苦和指责。然后是威胁和惩罚。最后,对决以双方失败告终。 这样的结果,应该没有一个为人父母者愿意看到。 除非我们学会了理智地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或者说孩子的青春期,否则,亲子间的冲突在所难免
平时我们总说,父母不能总是拿孩子跟别人比较,“别人家的小孩”是宝宝一生的噩梦。但其实,现在的父母越来越不拿孩子比较了,有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反而是孩子们自己,要去跟别人比较。现在,争强好胜、有个性的宝宝越来越多,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你的孩子中了几条: 小A跟小朋友们一起上画画课,结果发现人家比他画得好看,结果把人家的画给撕了,边撕边说“看你还画得比我好!” 小A从幼儿园一回家,就跟爸妈赌气,原因是别的家长开着车来接孩子,他爸妈却走路来接他。 老师发奖品了,小A看到旁边小朋友拿的奖品比他多,就非要抢过来,不给他就哭个不停。 孩子在知道“你”“我”“他”概念之后,大概3岁就开始喜欢跟别人比较。有的孩子,看到别
没有人天生就能接受失败,让孩子从小就“输得起”,很难。 人的天性就是“想赢”,从猿猴进化到人类,每一步都是优胜劣汰,比别人强的人生存下来,也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孩子没有生存的压力,但是他知道,如果自己赢了,会被父母老师表扬、会得到奖品,大家只会为赢者呐喊,而忽视输掉的人。 一方面,这是人类社会残酷的规则,孩子必须逐渐适应;另一方面,孩子还不了解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拿自己弱项去比人家强项,自然会输。接着他们就会不高兴,往往是耍赖、要求重来,一定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本来是促进亲子关系的游戏,却变成了家长一味退让、孩子赢得开心的结果,双方都没有享受到游戏过程之中。 在做游戏/完成任务时,如何让孩子们专注在游戏/任务本身,而不是去一味地关心结果?本期《西风东渐》,英国超级育儿师凯瑟琳要告诉你,孩子想赢怕输背后的情绪秘密,以及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教育孩子,家长也应做到择机而教,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随时随地抓住看到的、遇到的事和物,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一切课程都是生活,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生活中,家长要初步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他们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择机而教,遇物则诲要注意以下四点: 1家长要因时施教、因地施教 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虽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但也要分时间、地点和场合,另外,也要查看孩子的情绪。 比如孩子做错事时,妈妈想讲道理让孩子明白,就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教育孩子,孩子也需要面子。吃饭的时候不要数落孩子,否则会影响消化。 带孩子出去玩时,如果有新知识需要给孩子讲,要先观察孩子的情绪是否高昂。如果孩子的情绪不好,孩子就不会对你所讲的感兴趣。此时,要立刻停止对
生活中,我们总能见到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大吼大叫,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听话,然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麻痹,家长给别人的印象也是没素养。 有个二胎妈妈哭着说,感觉自己做妈妈失败极了。 原来,二宝出生后,有段时间她很焦虑,只要二宝一哭,她就会无缘无故地冲大宝吼。 渐渐地,每次被吼,大宝都站在一边,不哭不闹,抿嘴低头,手足无措地用手指捏着衣角。 有一天,因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大宝,孩子很委屈地钻到了奶奶怀里,哭着说:“我不喜欢这个妈妈了,你带我走吧。” 孩子的话像针一样刺痛了妈妈的心! 小编表示: 吼孩子的确是可以让孩子暂时安静下来,或者变得乖巧听话,能解决掉眼前的一些小问题,但是,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很大的隐患。特别是对于那种打不哭骂不语的孩子,其心理伤害更是难以估量。 原因有以下几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6岁以后,学龄期症状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 1.如何引起儿童的注意? ——身体接触帮助言语督促。 一般儿童分心时,经成人提醒即能引起注意。但对于多动症儿童很难做到,他们常不能耐心听成人讲话。此时,父母、老师可用手轻轻抚着他的头或肩,或者拉着他的手对他讲话。讲完后,则问他讲了什么,若患儿回答不出,成人再和蔼地讲一遍,直到他真正听进去为止。事实证明,身体接触帮助言语督促对培养多动症患儿的注意力有效。 2.如何改善儿童的倔犟固执行为? ——要求儿童遵守的规则要多次重复,不简单强求。 一旦改变多动症儿童的习惯或中断他的活动,他就会心烦意乱,甚至大发雷霆。如:要他立即放下玩具去奶奶家,他会大发脾气。为了让倔犟固执儿
不知道你平时是怎么和孩子相处的,当你让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不听你的,你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呢?家长嘴边的这三个字, 比吼孩子更有杀伤力! “我数到三,把玩具捡起来,听到没有?” “数到三你还不爬起来,妈妈就生气了!” “快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一二三……” 以上的场景很熟悉吧?教育孩子时,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过“数到三”,且不止一次。 今天就说说“数到三”这种教育方式。 多数家长都说过“数到三”? 当孩子犯错不改、做事磨蹭时,家长只能拿出杀手锏“数到三”——这三个数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的无奈和教育的失败。 有些家长可能没有对孩子用过“数到三”,那亲爱的家长回忆一下,你是否对孩子说过: “你再这样妈妈就生气了!” “不听话不是乖宝宝,没人喜欢不乖的宝宝!” “
有家长提问说自己的儿子3岁半,在家里的一些生活习惯、各方面的礼仪习惯都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现在上幼儿园了,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专家解答 习惯培养是很难的事情,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在幼儿阶段要多培养一些生活习惯,小学要培养品德习惯,中学培养一种智慧型的习惯。比如说饭前便后要洗手,不洗手就不能吃饭;拿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等等。要从一个习惯培养开始,要求简单,容易做到,做到了有奖励。关于习惯的培养,我们做了10 年的研究,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总结为6 个步骤: 1. 提高认识 越被认同,养成好习惯的决心就越大,孩子会觉得我需要,我快乐,我能行,就会愿意去做。 2. 树立榜样 要有身边的榜样,偶像都可以,孩子愿意向他学。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篮球明星乔丹,他妈妈就和他一块儿看比赛,搜集了很多乔丹的故事,让他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