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问题不同于成人,他们缺乏表达和发泄的方式,所以他们有心理问题的表现方式是比较怪异的。父母应该如何发掘宝宝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呢? 其次,儿童心理问题的临床症状也不见得与成人相合,例如:忧郁症;成人可能会有自杀倾向,而儿童却无此种倾向;同样地,成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可能是幻觉、妄想、幻听等,不过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却是退缩。 另外,由于儿童正逢利用周遭环境建立自我概念的阶段,如果能及早治疗,较具成效、且对孩子的伤害会减少许多,但是若拖延处理时效,就得多费一番周折。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我们将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类。一般性的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特殊性的问题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也许你会说,你所碰到的问题不只这些。的确;孩子的问题并不只以上所提及的。然而我们列举这些常见的心
每个人都会渴望成功,包括宝宝在内。那么如何让宝宝体验成功呢?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呢,一起来试试吧! 渴望成功是人的天性,年幼的孩子同样如此。自信心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自信心容易获得成功,而获得成功,又可增强自信心。古人云“失败是成功之母”,对孩子“成功是成功之母”。只有先体验成功,孩子才容易增强自信心。 陈胜杰是班里的后进生,他各门功课成绩都很差,每天上课时要么不到校,要么趴在桌上睡觉,要么就是自个在纸上胡写乱画,从不认真听讲。经班主任了解发现,原来他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成绩就一直很糟糕,常常受到父母的责骂和老师的训斥。渐渐地,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自己也觉得考大学是天方夜谭,只想读完五年级,算是完成父母交给他的任务。 老师找到陈胜杰的爸爸,希望他在陈胜杰身上找到闪光点,然后给予赞扬。后来,陈胜杰的爸爸终于发现儿
有些宝宝,从小就喜欢哭。很多家长似乎都不太喜欢爱哭的孩子,认为不哭不闹才是乖宝宝。但是你知道吗?宝宝爱哭也是一件好事情哦! 日本教育专业网站“育儿指导”近日撰文指出,有时候,孩子爱哭也是件好事,家长不要粗鲁压制他们的情感。 会哭的孩子善于表达感情。哭属于“喜怒哀乐”感情之一。有的孩子很少哭,表情严肃,显得老成懂事,家长会加以夸奖。其实这样的孩子内心容易压抑,对感情的宣泄顾虑过多,可能会形成交际障碍,严重时会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感情爆发(如暴力行为)。专家指出,孩子哭的时候,其实是在宣泄负面情绪,事后会心里轻松。会哭的孩子说明其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感情,家长不宜横加干涉。 会哭的孩子更容易快乐。有的孩子“会哭”,而有的孩子“不会哭”。会哭的孩子哭得痛快,负面心情宣泄也快,事后很快
孩子霸道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呢?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什么事都让着孩子,导致孩子养成霸道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喔。 前几天和同事聊天,有个同事说起自己带孩子去肯德基的事。 我们这里不是个大城市,肯德基是最近几年才有的,还算是个新鲜事物。同事说:“别看我带孩子去过好多次,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肯德基里的东西是什么味儿。光看着孩子吃了!” 别的同事问她:“你这当妈的,自己就一口也舍不得吃?”她说:“我家那孩子每吃到个新鲜花样就说‘妈妈你吃一口’,这孩子倒知道疼我呢!” 我当时对她说:“孩子让你吃你就吃嘛。人家想着妈妈呢。”她说:“唉,他要我吃,我就假装往嘴边放一下。这东西不便宜的,几十块钱花出去,才那么少的一点点
有些孩子受父母严肃的影响,不懂开玩笑,变得十分呆板。很多家长只顾着培养孩子的才能,忽略了幽默性格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孩子的幽默感是需要父母精心培养的。 宝贝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最真实的镜子,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许多特点在宝贝身上都得到再现。所以,家长在培养幽默感时,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宝贝,同时也要关注到自身的修炼。 与幽默感发展有关的因素 1、父母的关怀和爱是至关重要的:在3岁前得到父母疼爱与照顾的宝贝,经常会表现出比较好的幽默感。因此,要使宝贝成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父母应多给予宝贝爱与关怀。 2、拥有愉快的成长环境:在宝贝成长过程中,若总是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会使宝贝体验到快乐,并促使他以快乐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有利于幽默感的形成。 培养宝贝幽默感的家庭游戏 1、可笑的衣物箱 材料:一个装有
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影响儿童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据研究发现,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有可能影响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喔。一起看看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研究的对象是8243名英国同龄男女,他们在1958年3月的同一周内出生,并拥有较完整的心理健康记录。研究人员发现,年幼时表现出过度悲伤、焦虑和畏惧情绪的儿童日后更有可能在工作中“不堪重负”。当研究对象步入不惑之年,巨大工作压力可使他们比其他人更加沮丧和焦虑。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内向性行为”和“外向性行为”两种问题。前者除抑郁与焦虑外,还包含自卑、害羞、冷漠、过度敏感和注意力难以集中,后者则常常表现为暴躁和破坏等暴力倾向。 有“内向性行为”问题的儿童在学校里常常被忽视,因为他们对他人和集体的影响微乎其微,不像有&ld
幼儿之所以有自卑感,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卑感呢?培养孩子自信独立的能力,看看以下的做法可可行吗? 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对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画了一匹马,那么你最好不要过多地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应对孩子的每一成功之处予以发现并做出由衷的赞赏:“看,那马尾巴画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风中飘舞一样!”或者“你为马涂的颜色真漂亮!我敢说这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马儿!” 需要强调的是,你应该让孩子觉得:你对孩子的赞赏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更不应该是虚伪的,做作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你须在思想方法上做出调整,在表述上讲究艺术。 其实,让自卑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即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
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比较,总觉得人家的孩子特别乖巧,非常羡慕。其实乖巧的宝宝是要培养出来的,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好脾气呢? 1、两口子互相吹捧 家庭温馨和睦其实对宝宝的脾气的影响很大,让宝宝充满爱和安全感,宝宝时刻感到欢乐满足,想发脾气都很难。相反,如果父母之间经常闹情绪,关系紧张,宝宝容易缺乏安全感,这种挫败的感受又不能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因而只能用哭叫、发脾气的方式来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安慰。 如果你想要家庭变得更有爱,并让宝宝强烈感受得到,可以在和宝宝单独相处的时候,妈妈夸爸爸,爸爸夸妈妈。别怕夸张,宝宝不会在日后算账,嫌你们“彼此吹捧,夸大其词”,在这样的“亲子互动”中,其实能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为爸妈感到自豪的孩子有幸福感,幸福的孩子不发脾气。 2、宝宝1岁前多跟他说儿语 1岁以前宝宝
有些宝宝特别害羞,看见陌生人就会躲在大人的怀里。那么妈妈如何改善宝宝的害羞呢。父母改善宝宝害羞要做好6件事。 害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先天的因素外,还有以下原因: 1.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怕别人不尊重自己,对自己不友好; 2.自我评价低,怕别人说自己能力差,尽量躲避; 3.有陌生人焦虑。一般来说,五六个月到一岁半的孩子这个现象比较重,但有的孩子会推迟出现或延续长久,到两岁以后还有表现; 4.可能有“预见”,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时,受到过欺侮,不愿和他们玩,表现出退缩等。 家长做好以下6件事就能改善宝宝害羞的心理。 1.不要批评,不要吓唬,不要硬要他叫人,硬要他去和小朋友一块玩,放松一些,要接受他这种性格或宽容他这一个阶段的这种表现。 2.不要把害羞当作错误行为,对这种行为表示不满,甚至暗示他因为有这种行为,所以不喜欢他
可能越来越多的人都觉得现在的男生越来越娘娘腔了,这是为什么呢?有可能是因为妈妈在儿子面前太强势。因此亲亲宝贝小编建议,妈妈要在儿子面前多示弱,这样孩子才能变男子汉。 为什么男孩越来越“奶油” 幼儿园的小操场上,孩子们在玩耍。男孩正和同伴们玩滑板车,平衡一下没掌握好,踉跄了下,便不敢再上车,一脸很想玩又不敢的表情。妈妈似乎被惹恼了,眉头一皱。这时,一旁家长嘀咕了一句“我家女儿,整天爬上窜下,像个假小子,真拿她没办法。”这句话就像一根导火线,把她蹭蹭蹭地点燃了。这位妈妈上前厉声斥责儿子:“你怎么缩手缩脚的,一点不像男子汉!” 这样的场景,实在太常见了。不少男孩家长发现,在介绍自家儿子时,用“细心、文静、温和、善解人意”等词语的频率越来越高,而这些形容词,原本是女孩子的专属。男
3岁前的宝宝是最需要父母的陪伴的,因为孩子在3岁前各方面的形成对日后来说十分重要,亲亲宝贝小编建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父母应该花大量的时间来陪伴宝宝,不要让老人、保姆全权照顾,或将孩子放到幼儿园。 1、3岁前最好把孩子留在身边 白天家长工作繁忙,将孩子托给幼儿园或者家里老人照顾也是无可奈何之举。但是3岁前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家长角色的缺失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消极影响。 在孩子的眼睛里,爸爸如山一般雄伟,妈妈似海一般温暖,爸爸妈妈是无可替代的。3岁前孩子需要感知到父母的爱,获得安全感。即使工作再忙,爸妈每天也应该保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和宝宝呆在一起,聊聊天、做做游戏,参与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不错过与孩子快乐的每个时刻,这你和孩子最最珍贵的财富。 2、妈妈篇:宝宝两三个月能认出妈妈 宝宝在两三个月时,就能感知到
孩子从两岁起,可能就会开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开始向父母撒谎,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撒谎呢?家长又如何纠正孩子撒谎呢?下面听心理专家跟你分析吧! “外面出太阳了!”、“弟弟把牛奶泼到地毯上了。”……孩子撒谎令很多家长头疼,甚至大动肝火。美国《赫芬顿邮报》最新载文,刊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佩吉·德莱克斯勒博士对孩子撒谎问题的深度解读。 2岁起,孩子开始会撒谎 加拿大研究人员李康博士(音译)完成的多项研究发现,孩子撒谎完全正常。从很小的时候(有时会早到2岁)开始,孩子就会“试验性”撒谎,到12岁的时候,撒谎达到峰值。 但孩子的谎言可能是“健康谎言”——幻想或想象。比如,4岁孩子说:“玩具熊宝宝告诉我一个秘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会在不知不觉间触碰到孩子某些心理底线,给孩子造成不少的心理压力。那么孩子的底线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底线一:某些丢人的毛病 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线二: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线三:曾经的过失 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
要开学了,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了解到,有些孩子由于不适应从假期模式到上学模式的切换,患上了开学恐惧症,甚至有些家长也跟着焦虑起来。 头痛胸闷、吃不下睡不着、上课肚子痛各种雷人开学恐惧症家住在沙坪坝区的李静(化)有个上初中二年级的女儿,自从上个星期女儿开学以后,她就一直忧心忡忡,“她去学校了,白天吃不下饭,晚上也睡不好觉。” 据李静介绍,女儿是住读,开学后第二天就打电话回来哭,说自己不想上学,不想在学校吃饭和睡觉。“我就安慰她,说过几天适应了就好了,谁知后来我和老公去学校看她的时候,看着她顶着2个大大的黑眼圈。”询问之下才知道,自从开学以后,女儿基本上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每天晚上睡觉时都躲在床上偷偷哭,常常到了凌晨都睡不着。 “我和老公很着急,也找老师沟通了,都没有效果。”李静说,自从女儿
开学在即,同学们变得焦躁起来,甚至茶饭不思,不想上学,这就是所谓的“开学恐惧症”,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专家称:开学恐惧症不是病,提前收心是关键。那么如何做到提前收心? 眼看就要开学了,可下学期将升初中的刘谭同学却感到焦躁不安,他告诉记者:“我对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心理上还没准备好。这几天我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近日,有不少家长向记者反映,开学前孩子出现了情绪低落、焦虑、犯困等现象,甚至表现出头晕等症状。 家长们心里纳闷:孩子这是怎么啦?医院专家认为,这是“开学综合征”的一些具体表现,需要提前做好心理调节。离新学期开学只有几天时间了,专家建议学生们,提前“收收心”,远离“开学恐惧症”。 据专家介绍,每当新学期开学前,就有不少中小学生会出现焦躁、
临近开学,不少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刚入园的小朋友哭哭啼啼不想离家,小学生不愿早起,中学生情绪低落。难道开学就意味着失去自由?本篇从深层次剖析孩子“开学恐惧症”,一起来看看。 透视“开学恐惧症” 凌晨6时,陆麟又一次从梦中惊醒。最近,陆麟总是做噩梦。 这次梦里的情景是陆麟一动不动地站在老师面前,就像以往听老师训话一样,“你都高三了,怎么还不抓紧时间?是想当社会的渣滓吧!”老师尖利刻薄的批评在陆麟耳边反复回响,一次比一次响,巨石狠狠地压在陆麟的心口。他在急速地喘息中猛然惊醒。 离那个梦醒时分已经有10多个小时了,可是陆麟仍然清晰地记得梦中的细节,“比梦更可怕的是高三真的来了”,陆麟告诉记者,最近两天他为了躲避开学的烦恼,总在玩一种最&ldqu
宝宝上幼儿园哭了,妈妈看着泪人儿一步一回头的慢慢离开,她们心里在想:宝宝上幼儿园会哭一整天吗?育儿专家称,看到宝宝在幼儿园哭,家长应尽快离开,详情请见下文。 一位幼儿园创办人说:作为妈咪,当别人告诉我,分离时哭得泪人一样的儿子在我离开他的视野之后,很快就又开心地玩了起来时,也很不能理解。 但是,自从我自己创办幼儿园之后,我确实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所以后来我和家长们开玩笑说,你要是不相信我可以给你录下来。我们过去听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老师 “赶”妈咪走,说“别磨蹭了,越磨蹭越哭得厉害”时,心里有些反感。可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那些面露不忍,一步三回头,甚至抱了宝贝离开的妈咪,她们的宝贝往往哭闹的时间更长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宝贝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直接看到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发现,哦,我一哭,妈咪就能多和我呆
父母很多时候带宝宝外出,宝宝总是闹脾气导致父母无法完全放心就餐。父母是否了解宝宝的心理变化,如何让宝宝在公共场合也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呢?看看小编提供的妙招吧。 你带着宝宝到饭店参加同事聚会,因为有人还没到,所以大家只好聊天等待,而宝宝已经饿了,他要吃已经上桌的饭菜,你不允许,要求宝宝再等一会儿。这时,你的宝宝可能是什么反应? ①他生气地拍桌子或者踢椅子。 ②他反问妈妈:“我饿了,为什么不让我吃?” ③他乖乖地坐在那里,什么事情也不做,什么话也不说。 ④他开始翻妈妈的手提包,看看里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 ⑤他盯着桌上的饭菜,禁不住吸吮手指。 ⑥“妈妈说如果今天听话,明天就带我去游乐场。”他想了想,就自己出去玩了。 ⑦他问妈妈要钱,自己到外面买了一个冰淇淋吃起来。 或许,宝宝还有其他表现,
不要以为年纪小小的宝宝没有叛逆心理,其实宝宝也是有叛逆期的。逆反是每个宝宝的必经阶段,父母如何轻松应付叛逆宝宝呢? 1、来点小幽默,让气氛不再那么紧张严肃。 比如你想要宝宝进澡盆洗澡,但他就是不肯去。这时,不妨给宝宝来点小幽默:“洗澡水倒好了,看看谁的小腿跑得快,快告诉你的小屁股,让他坐进澡盆。”这样与平时不同的语言会带给宝宝一种新鲜感,因此他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2、让宝宝放松警惕。 如果宝宝对什么事情都说不,不妨给他一些特别可笑的选择,一直引导他不停地说“不”,这时候,他就会放松警惕,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笑的问题上,于是,你就可以顺势找到机会把他拽到你要他去的地方,或者让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3、把任务变成有趣的游戏。 宝宝都喜欢游戏,如果将任务变成游戏,相信他会比较乐于接受。比如,他总是不想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对外面的万千世界充满了好奇,有些宝宝胆子大用于冒险,有些宝宝则缺乏自信,对父母依赖强。如何才能塑造独立自我的宝宝呢? 表现1:害羞 让妈妈头疼的是每次家里有生人来,女儿点点总是显现出六神无主的样子;那么小的人儿,显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好静不好动,每次到朋友家里串门,她会一路吵着“不去”,即便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钉在地上一样就是不进人家的家门。 儿童心理分析: 由于孩子的天生气质决定的。例如像妞妞就属于内向型的孩子,比较不爱动,胆小害羞,而且适应性差,对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经常采取拒绝的方式,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比较容易显示不愉快的心情。 由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问题。一些父母的性子急、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对孩子指责、约束过多等。有的家庭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他们总是陪伴孩子玩,为了安全起见,不让孩子与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