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带宝宝旅行注意事项
    带宝宝旅行注意事项

    带宝宝外出旅行要注意什么? 提醒: 儿科医生说: 带宝宝外出旅行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出行前要有计划,带宝宝出游要提前想好行程,行程越简单越好,时间也要尽量短,提前了解目的地的气候情况及有无流行疾病; 2.选择交通工具,是自驾、动车还是飞机,如果是自驾一定要有安全座椅,这个在前几天儿科医生写过关于安全座椅重要性的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点文章下面的链接就可以直接转到文章)。动车或飞机的空调较凉,小宝宝要注意不要着凉; 3.意外的处理措施,晕车是最常见的,5岁下的小宝宝可能表现步态不稳,而5岁以上的宝宝表现与成人相似,恶心、头痛、呕吐、腹部不适等,饮食保持清淡有预防作用,不要在乘车时阅读、玩手机,必要时可以应用药物。飞机起飞时宝宝可能会有耳痛,可以给小宝宝喂奶、大宝宝咀嚼口香糖等可以缓解耳痛;

    标签:旅游安全
  • 孩子要开学啦!孙俪说出了妈妈们的心声,21万人点赞~
    孩子要开学啦!孙俪说出了妈妈们的心声,21万人点赞~

    离开学还有一周 娘娘就高兴成这样子了 等等花花到底是有多调皮! 要是他们知道 妈妈这么不待见自己 估计得哭晕在厕所了 给宝妈们看看大图感受一下娘娘内心难以抑制的兴奋▼ 别忘了兴奋地手舞足蹈的父母旁边 还有几位愁眉苦脸的熊孩子 看他们幽怨的小眼神 就知道她们有多不想去上学啦! 妈队在想 要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玩微博 他们肯定会评论: 天啦,我不想去上学啊! 开学就要早起了,怎么办,起不来啊! 我想天天在家玩游戏! 我不想做作业! ........

    标签:幼儿入园
  • 警惕!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如“宝马”般坍塌!
    警惕!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如“宝马”般坍塌!

    王宝强的XX剧情大家都已经看过了,他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承担起子女的抚养责任,我很欣赏!但是,我想说的是,在马蓉和他的教育下,王宝强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是塑造得很好。和离婚比起来,重新在子女心中打造父亲的形象一样很重要! 早在“爸爸去哪儿”的时候,王宝强的女儿娜娜对她爸爸的态度,我就觉得很有问题! 记得有一次,王宝强正准备哄女儿午睡,没想到,女儿突然发飙踢她爸爸,要他“不许睡!不许闭眼睛!”,而且“罚站去!” 等宝强被女儿拉到墙角后,他还被要求“给我站到这,晚上也不许动!” 宝强委屈地蹲在地上,女儿惬意地一边在床上摆着腿,一边吆喝爸爸,“不想睡觉就到外面凉快去……” 这是一个女儿对爸爸该有的态度吗?爸爸在子女心中的形象应该是高大的,可是从他们父女这番对话里,我没听出来女儿对爸爸的崇拜和关爱,相反却流露出一点点的看不起,要知道宝强的女儿仅仅3岁多,一个这么小

  • 考文垂一日游——无法忘却的残缺美
    考文垂一日游——无法忘却的残缺美

    本着让孩子们先尽兴的想法,下车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这里的交通博物馆。这真是我最明智的选择,我们足足在里面待了几个小时,而且还免费,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并且可以甩伦敦交通博物馆好几里地。我们去的时候这里正在搞一个孩子们的活动,就是各种拖拉机展览,而且孩子们可以亲自去体验。 这里的车实在太多太新奇,连我这个不爱车的人都想去看看,尤其喜欢看这里各式各样的老爷车。随着在英国的时间越来越长,我的口味也变了,开始喜爱上古老的东西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自行车。古老的自行车随着岁月的流淌,时代的变迁,他们的设计也在慢慢改变着。这里就有每个时期自行车的介绍,我更喜欢从前的设计。而且很多车的设计是很摩登的,有几个人一起骑的自行车,还有几个人一起骑的双轮车。 这里收藏的各式展品让我们大开眼界。博物馆还特地制作了与车的时

    标签:旅游
  • 有一种喜悦叫:熊孩子终于开学了!
    有一种喜悦叫:熊孩子终于开学了!

    听说上图是所有经历过暑假的家长的内心独白 暑假那么长 所有嫡亲的老娘都有了后妈的形象 终于开学了, 简直太好! 一名来自美国阿拉巴马的妈妈在网上晒了几张照片 画风是这样的 ▼ (老娘终于解放了!哈哈哈) 于是这位妈妈火了 跟她有同样心情的家长开始争相模仿 ▼ 相比于老妈的自嗨型 当爸爸的就更狠了! 付出行动表达自己的迫不及待~ ▼ 但凡地球吸引力小一点, 这些爹妈都能嗨到宇宙去 ▼ 不过相比于家

    标签:妈妈日记
  • 如何面对大宝的“妈妈不爱我了”
    如何面对大宝的“妈妈不爱我了”

    生两个孩子,绝对是当妈的一大考验,特别是当你手忙脚乱正在照顾老二而老大又凑上前来问这问那时,稍有所怠慢,她就抱怨“妈妈不爱我了!”那些话语句句戳在心口窝上,烦躁、愤怒、愧疚、无助,各种情绪让人欲哭无泪,我曾经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其实在老大三岁前,我对养育孩子还是很有信心的,我读过小巫、李跃儿、孙瑞雪的相关育儿书籍,也读了龙应台写给儿子的书,从一开始,我就选择让孩子以人类最自然的方式诞生,然后母乳到她两岁,老大的安全感建立的很稳固,爱与自由让她的语言表达和情绪感知能力优于同龄孩子,这一度让我很骄傲,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妥当,然后到她三岁多的时候,我觉得,是时候给她添一个伙伴了。我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她也很乐意妈妈给她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 很顺利的,我怀上了老二,我不是全职妈妈,每天朝九晚五,怀老二期间工作压力也比较大,经常加班,但我依旧在下班后和休息日全身心

  • 开学季,读到这封爸爸写给女儿的信,好有感
    开学季,读到这封爸爸写给女儿的信,好有感

    前几天,读到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上刊载的一位美国爸爸写给女儿的信,突然有一番触动心底的感动。信的标题叫《About How Fast She’s Walking Away》(女儿,你离开得究竟有多快),这位心思细腻的美国爸爸记录了女儿成长中的一些片段, “一个月前,你还需要我在游泳池里保护你,现在你已经能自己游来游去,完全不需要帮助,you’re swimming away(没有我,你也能游向远方)… 三个月前,你还缠着要我讲睡前故事,而现在你可以自己捧着书读得津津有味, you’re reading away(离开我,你也能读懂世界)… 一年前,你还需要我们帮你准备午餐,现在你每天都在厨房操作台上自己捣鼓三明治,you’re creating away(靠自己,你开启了独立的生活)…” 每天送女儿

  • 惩罚孩子的三种境界,你在哪一层?
    惩罚孩子的三种境界,你在哪一层?

    在家长的提问中,有不少问题是咨询如何惩罚孩子不良行为的。孩子不吃饭、不上学、不按时起床、不好好做作业、顶嘴等等,怎么办? 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出现这些不良行为的时候,是采取了传统的打骂方法,认为打能长记性;有些家长讲爱与自由、尊重与和谐;还有一些讲一手是爱一手是规则。我概括起来称之为:惩罚派、姑息派、稀泥派这样三种。可往往效果又有些令人不太满意,他们有时担心自己太过严厉是否对孩子身心不利,有时又担心让孩子自然下去,会不会对孩子后患无穷,那一手爱一手规则这个度怎么掌握?孩子出现不恰当的行为需要不需要惩罚,如何惩罚?这些都让家长们一筹莫展有的几乎崩溃。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惩罚”的定义。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塞玛尔女士在《魔法岁月》一书指出:惩罚是"给予教训"或"纠正行为",但“不应该是教育者对孩子的报复或反击”。所以当你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坏心情时,请不要惩

    标签:坏习惯
  • 骂完孩子之后很后悔,试着用这些方法去挽回孩子的心!
    骂完孩子之后很后悔,试着用这些方法去挽回孩子的心!

    很多时候在生活中我们的父母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成绩下滑要打要骂、孩子有一点事情不如父母的心意要打要骂,可是每次打骂完之后父母内心又会非常的后悔,希望自己是个冷静的爸爸妈妈,可是很多父母就是不知悔改,明知道对孩子打骂并不是和孩子沟通的最好的方式,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今天我们不想说要如何控制自己情绪的话题,我们今天来讨论的是当我们打骂孩子之后、当我们伤了孩子的心之后要如何挽回的严肃的问题。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也只有和孩子的心保持同一频率的共振,才会获得最好的管教效果。 1.打骂孩子冷静之后,让孩子说出描述他们的感受。当父母和孩子都冷静之后,当父母意识到要去改变自己的管教方式时,当你感到后悔的时候,尝试让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哪怕只有一两个词,也能帮助你更好的了解他们,当我们了解孩子细微的情感波动之后,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

    标签:情绪控制
  • 家长做到下面五件事,恭喜你,已经把孩子毁掉了!
    家长做到下面五件事,恭喜你,已经把孩子毁掉了!

    一、孩子整天宅在家里 孩子一天到晚待在家里,不出门玩耍,身体会因为缺乏锻炼,降低免疫力,户外活动量少,没有接触充足的阳光,不利于促进钙的吸收。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社交及探索能力应从小开始锻炼,整天宅在家里,会养成懦弱胆小的性格,社交能力也差,长大往往会不合群。 二、盲目护着孩子 “他还是个孩子,又不是故意的.....”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熊孩子弄脏别人的房间、偷拿东西,甚至做更过分的事情,家长不仅不惩罚他,反而还会批评当事人,认为与小孩子计较太小气。这种做法会让会让孩子更加嚣张没规矩,长大后更难管教。 三、孩子一哭就给零食 孩子哭闹是很多家长大为头疼的事,为了尽快得到情景,家长会拿好处来诱惑会孩子。孩子一哭闹就说“别哭了,一会儿给你买好吃的”、“你不是想买那个玩具么?只要你不哭妈妈就带

  • 拒绝陌生人的食物不如让孩子明白这些事
    拒绝陌生人的食物不如让孩子明白这些事

    1 和一个妈妈聊天,谈到孩子马上正式入园,如何教他们远离陌生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时,她和我分享了一件事。 她女儿嘻嘻3岁1个月,半年前进入园缓适班学习,和同班3岁9个月的女孩儿妙妙是好朋友。 放学后看到家人,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家长们多半选择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游戏区撒会儿欢。玩累了,小朋友会找家长喝水或吃小零食。两三岁的孩子,对别人的食物总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熟悉的小朋友之间,经常相互分享食物。 嘻嘻刚去海边玩回来那天,给妙妙带回来一个海螺,趁放学时送给她。当时,嘻嘻吃着奶片,也分享给妙妙一袋。 没过几分钟,原本因为拿到礼物开心着、跳跃着找妈妈去的妙妙哭着回来了,手里拿着那个海螺和奶片,她一边哭得很伤心,一边说:“我妈妈说,不能要别人的东西,还给你们……” 这个妈妈当时很尴尬。她平时也在告诉孩子不

  • 幼儿园视频全靠摆拍,家长择园要记住这五点!
    幼儿园视频全靠摆拍,家长择园要记住这五点!

    小红家的儿子已经3岁了,准备过了这个暑假就将儿子送到幼儿园,可是去哪个幼儿园让小红愁眉不展。这天小红向姐姐咨询意见,可是姐姐的话让小红更犯愁了。姐姐说她前两天在新闻上看到幼儿园老师给家长发的视频都是摆拍的,而且是拍好之后这些食物都被老师收走了,放着下次在使用,或者他们洗洗自己吃。幼儿园是孩子开始接受教育的第一步,不管是对孩子还是于家长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那么如何选择一所即适合自己条件,又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学校? 1、路程 选择幼儿园的首要条件就是距离家近,而且是越近越好。这样可以节省接送时间,尤其在恶劣的天气下,离家近的幼儿园会省去不少的麻烦,而且家长不要忘了,现在接送孩子的大部分都是家中的老人,这样还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 2、教师素质 现在频频曝光的幼儿园事件中,不少施使者都是素质低下的人。而且入院后孩子

  • 别傻了,培训机构给不了孩子素质教育
    别傻了,培训机构给不了孩子素质教育

    为什么? 1、因为我们误会素质教育了 素质教育是什么? 素质教育不是一技之长,不是花一年的时间送孩子到培训机构学弹一曲《小城故事》的古筝,再考一次级。不是唱一首字正腔圆的美声,或明白下棋的规则。 这些都是知识点,是小技能。 素质教育的含义,远不止于此。 先来看看度娘的解释吧: 度娘说: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所以素质教育,真的不是会画两笔画,会唱一首歌,会几下击剑那么简单哦。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核心是孩子身心健康,并且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增加孩子学习的主动

  • 要想孩子聪明,你得学会和孩子这样聊天!
    要想孩子聪明,你得学会和孩子这样聊天!

    作者|雨霏 美国有一项研究,在所有家庭中,父母在防止孩子发生危险或麻烦方面付出的努力,是相似或相近的,但在与孩子耐心地交谈、细致地回答孩子提问及互相沟通方面,知识分子家庭与普通职工家庭有所不同。 他们曾对42户家庭的儿童做过长达两年半的调查,发现白领家庭中家长比较健谈,与孩子谈话的频率,比一般蓝领家庭高两倍,比靠救济的家庭高4倍。这就是为什么在不同家庭成长的孩子上学以后,呈现出智商及学习成绩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 别认为与孩子交谈是件简单的事,还需要抓住孩子的一些特点,才能让孩子把你的话听进去进而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下面这几个例子就非常清晰地展现了同样的情境不同的话语,在孩子心理引起的不同反应。 1.当孩子不想上床睡觉 ? 这样说:还有10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先洗漱还是先讲个故事? ——给出事实、选择

    标签:亲子沟通
  • 开学了!宝宝入园焦虑这样解决
    开学了!宝宝入园焦虑这样解决

    你最揪心的:分离焦虑 我们要理清的关键问题,分离焦虑从哪儿来? 你能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吗?把你一个人扔在一个极其陌生的环境里,你不知道饿了到哪儿去找吃的,上厕所和睡觉的模式和之前的经历完全不一样,你不知道身边的人对你是不是友好……对于孩子来说,上幼儿园的感觉可能比这段假设的情景还要糟糕。所以,分离焦虑,一方面来自孩子不确定能在新环境中掌控好自己,也就是不确定自己的吃喝拉撒能够像在家里一样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来自情感层面的失落—我信任和亲近的人都不在这里,他们是不喜欢我了,还是不要我了? 父母要做的: ● 确定孩子的“自我掌控感” 经多位幼儿园老师反复验证的一条“真理”是:那些在家里自理能力强、父母包办比较少的孩子适应幼儿园更快,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掌控感更强。所以,缓

  • 孩子啥时会变熊?在要“漫长”等待时!列列能救急的小游戏
    孩子啥时会变熊?在要“漫长”等待时!列列能救急的小游戏

    需要他们耐心等待的时候! 尤其以下馆子等上菜,看病等医生,在路上奔波,这些时间最难熬了。 坐不住的小盆友如果无聊了,那可是各种作各种脾气,爹妈此时没有好办法娱乐安抚他们的话,美好的一天给毁了都是有可能的。 那,最简单粗暴的对策就是塞给孩子一个手机,于是,这个世界清静了。。。 手机是神器没错,我也喜欢用,但仔细一想,这些时刻其实也是孩子和我们单独在一起,没有其他事来干扰的时刻。 本来可以是我们和孩子沟通连联接的大好机会,白白浪费了的话,很可惜...... 这篇来抛砖引玉列举一下我们在各种无聊等待时可以玩的游戏 “小人涂鸦”:可以在医生诊室等医生的时候,可以让小朋友躺在就诊台的垫纸上,用一支圆珠笔绕着她的身体画出一个小人的轮廓,接下来,让孩子自己在里面填上眼睛鼻子,衣服,头发那些“配件”。“传递硬币”:在饭店里的时

  • 中国式谦虚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这样的话你说过吗
    中国式谦虚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这样的话你说过吗

    简简单单一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妈妈推着还在婴儿车里的小宝儿漫步在满是春光的院子里,远远望去小草绿了一片,树儿也争先恐后的吐出新芽。妈妈推着小宝走了没多久,就碰见了晓晓和她的姥姥,晓晓的妈妈在外地工作,所以照看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姥姥的身上了。孩子比小宝儿大几岁,是个懂事的姑娘,看他们拿着画板,应该是要去上美术课。 妈妈笑眯眯的问:给小宝儿看看晓晓姐姐的作品好吗? 姥姥将画纸递过来。 “呦,真有趣!”妈妈毫不吝啬的赞美着。 晓晓画了一座粉红色的房子,门外有三个咧着嘴巴笑的天天的人。 妈妈对瞪着亮闪闪大眼睛的晓晓说:“晓晓是不是想爸爸妈妈啦?这幅画颜色搭配的真漂亮,晓晓你是一个小画家哟~ ” 一旁的姥姥听见了匆匆摇头,“还行吧还行吧,孩子还小,画着玩玩……”听见这话,本来昂着头一脸兴奋的晓晓

  • 父母皆祸害?放开你的原生家庭,如何?
    父母皆祸害?放开你的原生家庭,如何?

    世界上唯一不能选择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更何况在当时,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孩子有何影响。父母已老,他们仍是那个会唠叨你记得按时吃饭、不要熬夜的人。我们如果老是沉溺于这种伤害中,难道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也是在为今天的不如意找借口吗? 我们只能选择原谅,原谅他们不经意的伤害,也原谅自己的不美好,并给自己机会去作出改变。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只有行动,当下的、立即的行动才能改变现状。 抱怨只会让你作茧自缚,让你在旧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当你在泥潭里挣扎时,真正心疼你的还是你的父母。 以下这篇文章写出了我的心声,愿大家都能破茧重生。 文:小小苏妈妈。 今天不聊娃,聊聊我们自己。 正文: 苏宝出生后,为防产后抑郁,我找到一个心理咨询师,叫Rebecca,美国人,仨娃妈,真诚直白、不拘

    标签:家庭教育
  • 不是孩子不听话,是你不懂他
    不是孩子不听话,是你不懂他

    小男孩推开那个饭盒,并且不停的重复着一句话:“我不要带,我不想吃!”。 但是,老人家不停的重复着饭盒里的点心有多好吃,小朋友一直在重复着他不要…… 悄悄围观了一下之后,祖孙俩依然在拉锯战,我默默的走掉了,最后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妥协了。 作为旁观者,面对这个场景,我感到十分怪异,为啥孩子说了那么多遍的“我不想吃”,用尽全身力量去挣扎,奶奶却充耳不闻,一直在自说自话,完全忽略孩子的要求呢? 这家长是有多以自我为中心啊?! 不过我发现不能随便批评别人,因为没过多久,自己就被打脸。 02 起因是全家要出门,需要毛头去换衣服。等他从房间出来,我发现他换了一条膝盖已经磨破洞的裤子,于是让他去再换一条,再出来,又是一条已经很小很短的旧裤子。 我很郁闷,不是有好多又新又干净的裤子吗? 去他房间一

  • 孩子大了,父母就能变轻松了?!你说呢!
    孩子大了,父母就能变轻松了?!你说呢!

    好吧,想着等孩子大了一点了,以为可以变轻松,谁知,随之而来的是一大堆小毛病、坏习惯。 玩具扔的到处都是,墙上留下各种颜色笔的痕迹,经常变得脏兮兮的小脸和手,这些唠叨不停的事情,几乎每天都重演,本来已经够头疼了,这不,两个月的暑假,看电视的问题又弄得头大了! 小家伙最爱看电视 小家伙最喜欢的动画片就是电视播的都喜欢,什么巴拉拉小魔仙、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熊出没等等,总之电视有的他就会看。 这两个月的暑假时光,更是变本加厉,每天一大早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洗脸不梳头不换衣服,就坐在电视机前,拿着遥控器,这边的动画结束了,立马转到另一个台,每天就是这样几个动画片重复看,连我都认识每个动画片的人物以及剧情。 每天不断重演的还有小家伙和他奶奶的对话: “吃饭了!” “等等。” “快下来吃

    标签:教育反思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