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0-14岁孩子使用说明书。
    0-14岁孩子使用说明书。

    要教育孩子,先要懂孩子,而事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 好巧的是,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 也没有附带说明书。 为什么不如以前听话了? 为什么不如以前活泼了? 为什么开始说谎话了? 为什么学习成绩变差了?…… 这些孩子成长中的“为什么”,我们经常搞不懂…… 今天,明明给各位家长整理了这篇节选自路易丝·埃姆斯等的著作《你的N岁孩子》,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孩子们40多年,研究1-14岁儿童行为的变化与发展。相信这些成果能够帮助咱们做爸妈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 1岁半到2岁半:反复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 大约在1岁半到2岁半,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这些周期也相对

  • 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习惯?别为某些习惯和孩子较劲!
    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习惯?别为某些习惯和孩子较劲!

    爸爸妈妈们对孩子的期许大多是希望他/她能够健康成长,对生命充满感恩和热爱,对社会有所帮助。 但是这些美好愿望的实现,首先考验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自己。因为我们很容易在不经意之间,就将自己不好的习惯,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投射到孩子身上,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01、孩子的习惯从哪里来?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成长和学习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模仿。 模仿谁?一定是每天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 孩子身上大部分的习惯,都是从大人不经意的言传身教中学会的,孩子最初看到的世界,来自于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02、影响孩子一生的20个父母坏习惯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媒介,也是学习的标榜。我们常常忽略了家庭的精神环境,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毒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

  • 父母的态度,孩子的高度
    父母的态度,孩子的高度

    总是在批评孩子叛逆、乱扔东西、不自觉写作业……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家长的态度决定的。 “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 —— 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1、爱与自由,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分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 “11岁女孩负气出走4天,爷爷痛哭寻孙女。”从视频的内容来看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女孩的床上都是吃的和玩的,地上扔的都是垃圾,父亲说了她两句,让她打扫。她生气了,于是拿了袋子装了衣服就离家出走了。 究竟父亲说了孩子什么,因为没有更多的详情,无从得知。今天借用这个视频我们想去探讨关于“自由和规则”。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有的家长认为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的家长又认为应该立

  • 你以为你在教育,其实你在图自己舒服
    你以为你在教育,其实你在图自己舒服

    1、我在书房里整理资料,隐隐约约听到对话—— “半天了你就写了一行?”“订正好了?这么慢的!”“你坐正了——坐也坐不好。”“这条都不会你上课怎么听的! ”“笔抓好了,怎么老是歪的?”“你怎么又出来了!快去写作业!”“你再这样我真要发火了!”…… 各种批评指责否定直到大爆炸。这是我丈夫。 各种磨磨蹭蹭、期期艾艾、别别扭扭、狡辩和抗辩,委屈消极以至痛哭流涕收场——我儿子。 父子俩经常上演的戏码之一是“一言不合、不欢而散”。 一会儿,儿子忽然抱着一堆书推门进来:“妈妈,我想在你这儿写作业。” “怎么了?” “爸爸他老说我,他每次进房间都要说我,我不想听他再说我了。” 儿子上小学之后,因为我工作忙,他的学习基本都是丈夫管。说真的,丈夫陪孩子,时间精力上两倍于我,但效果很不稳定。他性格简单粗率,要么疏于管理,

  • 1岁前请自己带孩子,6岁前要对孩子说不,12岁前重视...
    1岁前请自己带孩子,6岁前要对孩子说不,12岁前重视...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无助、甚至绝望的父母,他们面临自己养大的孩子却突然地发现孩子的陌生与可怕,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凶狠,父母发现感觉对爱子的失控,爱已过,恨不行,说不听,骂无用…… 当他(她)们无奈地说起孩子的问题时,有时候往往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句话“为时已晚”,为什么?因为他们错过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时点。 1岁前请自己带孩子,6岁前要对孩子说不,12岁前重视心理抚养,育儿这些关键时点你知道吗? 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方式 我经常从新闻渠道听到或看到种种令父母心碎、令父母痛苦的报道:仅因母亲对儿子上网的责骂,年仅12岁的儿子喝农药自杀;仅因为老师批评几句,学习成绩优秀的女孩居然跳楼自杀,因迷上网络游戏写了大量网络日记的孩子怕父亲责骂而跳楼自杀,这些痛不欲生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的行为与他们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如同

  • 父母存在的意义
    父母存在的意义

    在机场安检处,母亲随身的包里有一瓶洗发水被查出来,扣留了。我们在护栏外看得分明。弟弟不耐烦地说:“你说她坐过多少次飞机了,还不知道随身带的液体不能超过100毫升?洗发水也往上带!” 母亲好像听到了,抬头看看我们,又低头收拾好东西,转身往登机口走去。走了几步,她又回头朝我们挥挥手。手伸得很不舒展,好像很多话留在没伸开的那一部分里。 母亲的背影越来越小了。原来,她已经这么瘦弱,脚步也不再轻快。平日并未察觉,莫非人只在离别时才懂珍惜? 是母亲自己执意要回老家的。其实老家没什么亲戚,她仅有的两个孩子——我和弟弟都在深圳工作、生活。而我们的父亲,她的老伴儿,已于两年前去世。 她为什么一定要回去?我知道答案。就因为知道答案,内心才更纠结。 从机场回市区的路上,我沉默不语。弟弟开着车,说:“妈回去也好,各有各的生活吧,省得她在这儿,大家累,她也累。” 但是,母亲回去后,还能重新拥有自己

  • 父母的修养,便是孩子的教养
    父母的修养,便是孩子的教养

    前几天,又发生了一起乘客机场发飙事件。张丹(化名)博士一家三口来武汉天河机场值机。她说她要出国参加重要会议,一定要乘坐这趟航班。在多次沟通无果后,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张丹博士突然冲进柜台,朝着值机员的脸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值机员下意识的捂住一边的脸躲避,但是张丹博士并未停手,朝着值机员的正脸部又打了一巴掌。 视频截图 最后她承认错误,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 重要的会议根本参加不了了,而且被加入法航黑名单,名誉受损。 观看了现场的视频后,我们会发现,一个目测差不多八九岁的男孩一直在她的身后看着。 我想,这件事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一定要大于损失这次会议。 视频截图,小男孩一直站在后面看着呢 一个本来应该让自己值得骄傲的妈妈。 却在机场对着一个值机的女孩大打出

  • 孩子阅读路上的四个误区,也许你正在犯错
    孩子阅读路上的四个误区,也许你正在犯错

    今天和大家谈谈亲子阅读。很多妈妈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也有妈妈说不知道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但是,关乎孩子的事,还是得从了解孩子开始。 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阅读层次,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同样一个5岁的孩子,阅读水平高的孩子也许能完整地讲故事,能够很熟稔地把握住字与图的关系。 而从未接触阅读的孩子,对书本的感觉则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有的孩子扭头不去读,说自己不喜欢阅读。 而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又能爱上阅读。 只是起点会比较低,要先从启蒙类的绘本开始,逐步进阶。 在亲子阅读的世界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空间。 而现实是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犯的错,错过了这样的机会。 下面是四个常见的误区,每个父母都要小心。 误区一:我的孩子不喜欢阅读 我

  • 跟孩子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是爱还是害?
    跟孩子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是爱还是害?

    1 我们常常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遇到问题,不要急,好好说。“ “说出来,我听着” 可有时候孩子就是不说。 结果父母就焦急上火,按照自己的方式给办了。 其实,他们也许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而已。 小小的孩子无法用语言熟练而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呢? 是不是能跟孩子好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很多父母是不说的。 一种是靠忍,一定要忍住,就算自己憋出内伤也不说。 还有一种是靠喷火,感受全部变成了怒火,要么把孩子臭骂一顿,要么就直接动手。 然后又心里后悔,为什么不好好说,为什么又发脾气了。 不说,问题并不会自动消失。 有时还变得严重了。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案例: 一个

  • 实用!孩子无理取闹,三招轻松解决
    实用!孩子无理取闹,三招轻松解决

    孩子两三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经常无缘无故乱发脾气,故意捣乱,无理取闹。 比如睡觉前吵着要吃糖、逛商场吵着要买这个那个玩具、在公众场合大哭大闹、不肯上学等等。这时候,无论是给他讲道理,还是哄一般是没有用的,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 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三招解决办法: 第一招:及时回应,适当共情 有时候,孩子明明知道自己不对,却无理取闹,其实是情绪的宣泄和表达,认清楚这一点后,我们就没必要在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跟着生气,只需要及时回应,肯定孩子的感受,并给予适当共情就好了。 暑假后开学的第一天,鲁尼赖在床上不肯起床,说:“妈妈,我不想上学!” 我正想跟他讲道理,转眼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他在表达感受,其实他很清楚今天必须上学,因为早在前几天我就已经告诉过他了。于是我首先肯定了他的感受:“嗯,妈妈明

  • 别抱怨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可以这样培养的
    别抱怨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可以这样培养的

    独立思考能力,别说对于中国孩子,哪怕是对于成人,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这既与我们的文化习惯和思维定势有关,也与传统的教育方法有关。 这篇文章涉及此方面的中西教育对比,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孩子在独立思考能力上的差距,更给出了一些方法。 1一个发人深省的笑话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这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的确发人深省。 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当孩子遇上困难时,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帮孩子把困难解决了。慢慢地,当孩子再遇上困难时,

  • 每天和孩子说这9句话,孩子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每天和孩子说这9句话,孩子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孩子成长的力量,很多时候来自爸妈说了什么。 最近,刷爆了外网的这9张图,简单到只有9句话,却告诉了我们如何与孩子沟通,沟通些什么。 很有价值,一起看看吧~ 01我相信你 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而爸妈的一句“我相信你”,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勇气,更加自信。 02你很强大,不要放弃 不怕困难的孩子,就是这样炼成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咱们要做的就是给ta加油打气,告诉ta足够的强大,不要放弃。让孩子在困难中磨练自己,跨过一个个障碍。 03你今天过的怎么样? 朋友式亲子关系从这句话开始。 像朋友一样,问问娃今天过的怎么样。让ta对你打开心扉,一起

  • 告诉孩子,今生有三件事儿不能俭省!
    告诉孩子,今生有三件事儿不能俭省!

    学习是需要费用的,就算圣人孔子,答疑解惑也要收干肉为礼。学习费用支出的时候,和买卖其他货物略有不同。你不知道究竟能得到多少知识,这不单决定于老师的水平,也决定于你自己的状态。 小宝最近很爱玩,经常玩到很晚才回家,原本白色的裙子回来之后都沾上了不少泥土,起初的时候我也有些受不了,甚至凶过她,但宝爸却说:孩子在外头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哪有不弄脏的,不然就是玩得不够开心,让她自己多注意点就好!之后小宝也确实好了很多。 在玩儿这件事上,我和宝爸抱的想法是一致的:让孩子开心玩,等到以后长大了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是美好而不是压抑!直到前几天,小宝问我:妈妈,人为什么要上小学呢?小朋友们都说学习很累,不好玩! 我一愣,没想到她对“学习”产生了这样的印象,于是告诉她:人生就像一个闯关游戏,你想要一直继续玩下去的话,就必须完成很多任务,而其中有三件事情是需要一直坚持的…

  • 妈妈这样说话,我保证,孩子肯定会更有出息!
    妈妈这样说话,我保证,孩子肯定会更有出息!

    事实证明,孩子在13岁以前,可塑性往往是极强的。如果这个时候,给他的大脑中输入乐观、坚强、有礼貌、宽容、爱学习等关键词,那么这些优良的品质与思想,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令其受益终身; 而如果此时,将狭隘、自私、懒惰、暴力等关键词输入孩子的大脑,那么这些不良的品质与思想,也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令其受害终身! 世界上别人有而你没有的事物很多,值得羡慕和渴望的事物也很多。但是唯有“母亲”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无论你高低贵贱,无论你残全美丑,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是你生命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领路人,她无法取代的地位也在另一个层面上证明母亲对于孩子的培养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母亲的形象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母亲说话的口气,态度和方式也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01-当孩子弄坏东西的时候 儿童天性

  • 现在你不管教孩子,十年后谁都救不了他!
    现在你不管教孩子,十年后谁都救不了他!

    最近有个较热的视频:发生在餐馆,一位女大学生因受不了坐在后面桌的小女孩太吵闹,突然放下餐具,在猝不及防中,跑到小女孩子跟前踢了几脚。小女孩妈妈看到,也立马冲出来,与女大学生撕打起来…… 网上对此事件热评如潮。 关于此事,娇妈的看法很中立,不认为孩子是弱者就该肆无忌惮,不认为孩子妈妈因愤怒就该撒泼大闹,更不认为女大学生被打扰就可以胡作非为。 有位网友的评论,较能代表娇妈的观点: 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这个事件:这是三位缺家庭教育的人的一场闹剧。 事后,有记者采访小女孩妈妈,这位妈妈张口闭口:“我女儿只是个孩子。” 娇妈很想跟这位妈妈说:“就是你没好好管教孩子,所以有人替你狠狠管教她了。你应该庆幸,在孩子还小时,有人给了你这么痛的领悟,要不然,等孩子长大了,一切来不及,管教来不及,后悔来不及,补救来不及……

  • 10条黄金教育法则,家长们都知道吗?
    10条黄金教育法则,家长们都知道吗?

    10条黄金教育法则,家长们注意啦! 1.>>>鱼缸法则<<< 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一家公司里,几条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好几年了,竟然还是那么小,于是人们认为,这鱼就是这种小个头。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于是,就把他们养在院子的池子里。没想这些鱼竟然疯了似的长得很大。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等,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没有选择,没有思考。所以,他没有创新思维,也不会有太多尝试。你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你却无法让他举一反三,也无法让他有更好的想像力。 2.>>>罗森塔尔效应<<< 对孩子进行积极期望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的心理学家,皮格马翁是

  • 你发火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自己的心太累了……
    你发火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自己的心太累了……

    起初,我以为所有母亲都天赋异秉,不必修习便会成为爱的高手。迂回曲折之后,我终于明白,在岁月的练习簿上,纵使每页都绘着心心相印的底纹,我们仍需千万遍练习,才能瞥见爱的真相。 我用开花惊醒你 刚才,我又对儿子发脾气了,无非是些琐碎小事,可我却大动肝火,呵斥连连。儿子像突遇台风,含着满满一嘴饭菜,动也不动,眼里全是惶恐。暴风骤雨之后,无限懊恼,都上心头,我捧住头,恨不得痛打自己一顿。 很多时候,我们友好相处—— 满桌饭粒菜汁,我来细细揩抹;满地玩具狼藉,你去慢慢收拾。我帮你在磕伤的膝盖上涂紫药水,你替我在手腕上画个指向3点整的手表。我的额头上粘着可爱的米老鼠贴纸,你的碗里盛着温度刚好的粥汤。这样的光阴,如蓝印花布,素朴绵密,不动声色,却寸寸花开。 但我常常失去耐心,怒火如飞溅的墨汁,淋淋漓漓,白底蓝花的日子,忽然间变得一片狼藉。在电话里

  • 你是否属于支配型父母?
    你是否属于支配型父母?

    支配类型的父母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培育出最为消极的特点。这种类型的父母通常有着很高的标准和期望,但是他们很少提供温暖的关怀和支持,而他们对于他们严格的规矩很少做出解释。 由于他们坚强的信念,他们在于让他们的孩子远离某些活动上会显得很坚决,但是由于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活动是有害的,他们可能会偷偷地去参加这些活动。这里的原则是如果你总是说不行,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就会变成是可以,好。这里的悲剧在于一些信奉宗教的父母是支配型的父母。他们和全能的上帝有一个合伙的关系,但是父母们认为他们是他们的高级合作伙伴。 以下支配型的父母的很典型的话语: “规矩就是规矩,你迟到了,你没吃晚饭就上床睡觉了。” “我决不能容忍回嘴,马上道歉,否则我就要打你了。” “你不需要知道原因,就按照我说的去做。” 但是其实孩子们需要知道

  • 宝宝究竟听不懂还是明知故犯?教你通过微表情掌握与宝宝的沟通技巧
    宝宝究竟听不懂还是明知故犯?教你通过微表情掌握与宝宝的沟通技巧

    情绪语言宝宝看得懂 孩子在不同阶段会随着生理、心理发展与环境刺激,逐渐展现不同的行为表现,也因为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说都是第一次,所以他们并不懂得当下的行为会造成什么结果,因此,照顾者所展现的反应,攸关是否能建立孩子对的行为。 就儿童发展来说,研究显示3个月大的婴儿,能透过「视觉」对特定的脸孔产生喜好;6个月大,开始能够辨识简单、明确的情绪表情;18~24个月大可以理解他人脸部表情所反应出的情绪状态,而且能够从不同的经验中,了解情绪背后所要传达的意义。 当宝宝开始能理解情绪其实是跟一个人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有关联,学会借由表达情绪得到预期中的目的。因此,就算宝宝对语言仍一知半解,但还是能从情绪理解他人。 语言理解与沟通过程 虽然不满1岁大的宝宝,可能无法懂得成人话语中的语意,但他们能从说话者的脸部

  • 带孩子做客是个技术活,无关教养!
    带孩子做客是个技术活,无关教养!

    一日,超市里遇到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看到我突然问,你是Tony的妈妈吧,你家孩子真是太懂事了。他经常在我家玩,是我见过最有分寸的小孩了。 作为经常被投诉“淘气鬼”的妈妈,暗爽很久。 这件事情上,我对这个淘气包还是有信心的。 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对号入座,我不针对任何一个孩子,只希望分享一下我的体会,和“小白鼠Tony”的成长。 ★ 哦漏,熊孩子 ★ 前几日,跟一姐们儿聊天,说她儿子又闯祸了,去别人家做客用彩笔把人家白色的家具画成了抽象派的“花家具”。 这已经是继,掰断小伙伴的娃娃,把薯片倒在被子里之后,第三次弄得灰头土脸,不欢而散了。 先不说赔偿,两家的情分算是画上了一道不可弥合的裂痕。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 因为我也还记得,她儿子来我家,一个不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