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孩子耍赖,转移注意力、讲道理都无效?这招百试不爽!
    孩子耍赖,转移注意力、讲道理都无效?这招百试不爽!

    想必每个妈妈都遇到过类似的场景:孩子经过玩具店就走不动,哭着要买;瞄见路边游乐设施,闹着要玩;看别人有什么,就吵着也要。 妈妈们,包括我,一般有两大法宝: 1,简单的转移注意力:“宝宝,你看那边有什么”、“哎呀!什么声音,你听。“然后立马趁他一脸蒙圈时,抱离现场。 2,我来给你讲道理:“宝宝,你看,这个我们家已经有了,再买就是浪费”、“宝宝,吃饭的时间要到了,咱们该回家了,下次再来玩吧!我们要有时间概念啊。" 前者在孩子2岁之前,简直是万能招数,只要一转移,孩子那呆萌的小眼神就被吸引走了。可是大点的孩子可不那么好忽悠了,转移了半天,他还是嚎啕大哭、无法平息;后者,成功率参半吧,哦不,遇到叛逆期的小朋友,还可能是他坚持要做一件事的催化剂! 为什么这“两大法宝”时常无效呢? 原因就在于,幼儿与成人不同,

  • 亲子沟通的该与不该
    亲子沟通的该与不该

    “今天的功课做完没?你应该开始写了吧?”“你这种成绩将来怎么能找到工作哦!”“你怎么懒成这样?”“你怎么可以这样和我讲话?”这些话是不是不可思议的熟悉?当时,你是不是也希望孩子回答些什么?但一如以往,孩子冷着一张脸,仿佛没有听到一个字。 父母总是在讲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其实孩子的“眼睛”很灵的,他一看到你的表情就已经知道你要讲什么,但他们一点都不想听,就用“放空”敷衍,把你的话当空气,而且常常好意却种出恶果。 很多父母犯的错误是,以为青少年能像成年人一样沟通得又快又清楚,事实上青少年需要一点时间消化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讲清楚、说明白。 父母该做或该了解的12件事: 1、孩子在晚上比较爱讲话,是因为他们的生理时钟比成年人延后。 2、并肩坐着取代面对面。当孩子不觉得你在盯着他们时,比较容易打开心房。 3、在活动空当和他

  • 孩子一生必须具备的六大精神软件
    孩子一生必须具备的六大精神软件

    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软件是“自尊心” 当孩子开始尊重自己,把自己当作和别人一样平等的人来尊重的时候,孩子的主体人格就建立起来了。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会在意别人怎样看他,他不懂如何去看别人的眼神,他不会用心去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则,他也就不会寻求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由此也就没有了上进心。这时通过批评来教育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不在乎你的看法,你的批评对他不起作用。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不会主动参与群体活动,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没有在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欲望。应该说,自尊心是孩子的生命之火,是孩子成长的原点。自尊心没有建立起来,就等于孩子的生命之火没有点燃,因此,他不会有成长的动力。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时候,他开始尊重自己,进而他会尊重别人。这样他的“人化”过程才能启动。

  • 小心,别让您的孩子变笨!
    小心,别让您的孩子变笨!

    【孩子变笨的三大原因】 1、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 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的知识传授 一些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父母,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那些学业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3、大量的负面暗示 有一个充满寓意的童话故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从小就被一位巫婆关在一座高

  • 父母必知:孩子的七个“底线”不能碰
    父母必知:孩子的七个“底线”不能碰

    老话常说:骂人不揭短。在行事风格上,成年人早已熟悉这样的一套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不要触碰他人的底线和短处。其实,何止成年人有底线,孩子同样也有自己的“底线”!做个合格父母,就请别进雷区! 底线一:某些丢人的毛病 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线二: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线三:曾经的过失 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

  •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家长们都知道吗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家长们都知道吗

    有不少家长,与孩子分明日日相处,身体上的距离最近,心灵之间的距离却很远,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这样,即使你花最多的钱财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花最多的精力去给孩子“开小灶”,都是无济于事的。 几年前,北京发生了一幕家庭惨剧。夫妻俩都是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家庭条件优越,但是,他们16岁的孩子却因为忍受不了家庭的压迫以及父母对他交往女朋友事情的强加干预,用菜刀残忍地把父母杀害了。后来法官在法庭上问他真正的杀人动机,他说了一句话:“是因为我的父母亲到死之前,仍然不知道我究竟需要什么。”这句话,我想是他对所有教育者说的。 无数事实证明,只要让孩子感应到你真的在乎他,他就不会让你太失望。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猿猴变成人需要几千年的时间,人变成动物只是一夜之间。”现在地球变暖了,人心却变冷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情况,这也给当下的教育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根本性问题

  • 好好爱你的孩子,别让他未来做父母的路,像你一样坎坷
    好好爱你的孩子,别让他未来做父母的路,像你一样坎坷

    01一年多之前的某个周末,我打车出门,在路口堵了将近十分钟。我望向车窗外,无意间看到路边的人行道上,一位妈妈正在大声训斥女儿。 小女孩十岁左右,一直在哭。妈妈语速很快,疾言厉色,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听了一分钟,我大致明白了整件事情的原委:小女孩想洗手,妈妈便让她倒一点水壶里的水简单搓洗几下。水壶保温,估计温度略高,小女孩哗地一下倒多了,觉得烫,哭了起来。 妈妈全然不顾孩子的委屈,一直痛斥:“让你少倒一点搓一搓,谁让你一下倒那么多的?笨死了!倒点水都不会!” 小女孩一直抽泣,眼泪不停地往下流。 妈妈又喝斥:“哭什么?自己笨还有脸哭,不许哭,给我憋回去!” 小女孩惊恐地看着她,紧抿嘴唇,拼命点头。 妈妈接着训,翻来覆去不外乎还是那几句: “我让你少倒一点,你能听懂吗?什么叫少?” “你不会倒出两

  • 发人深省:讲尽亲子关系的九幅漫画,为人父母一定要看!
    发人深省:讲尽亲子关系的九幅漫画,为人父母一定要看!

    这里有九张家庭漫画,道尽亲子关系的种种样态,影子父亲、牢笼般的安排、“独自”长大的小孩……每一幅都直击人心,发人深省…… 即使工作再忙, 也别让自己成为一个 影子父亲。 别让自己只能在孩子的成长中, 留下一个倒影。 无论你说了什么话, 母亲永远都是那个最包容你的人。 但还是别说让母亲伤心的话, 因为孩子也在看着你呢。 父母就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和容器。 今天你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造就了他今后会成为怎样的人。

  • 老班主任心声:将来有出息的孩子,大都不是班里的前十名
    老班主任心声:将来有出息的孩子,大都不是班里的前十名

    我们经常这样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肯定有出息!这样的说法看似没什么问题,可学习好就真的会有好的将来吗?最近和一位老班主任的聊天算是刷新了我的三观。 邻居吴老师,是教龄二十年以上的老班主任了,周末最爱到楼下和我们这群妈妈们聊天。前些天经常看见有年轻人拎着袋子、盒子的去看他,把吴老师开心得不行。我们还打趣地问:是不是尖子生们都出息啦,回来孝敬您啊? 小老太太说:不,来看我的都是当年的调皮学生。她还告诉我们,当年的尖子生几乎都不来看望她,反倒是平时吊儿郎当不求上进的学生们,一个个是混得风生水起。其实啊,将来有出息的孩子,大都不是班里的前十名。 我们听完一阵唏嘘,为什么从前班里的尖子生,现在却从不来看望老师呢?(这想象和现实差距很大啊~) “尖子生”在学校学的是什么? 吴老师说,虽然老师是在教书育人,但是在大社会

  • 宝宝的视力、色彩感知发育有规律,你家娃达标了吗?
    宝宝的视力、色彩感知发育有规律,你家娃达标了吗?

    宝宝眼睛发育的各阶段,你必须做的事,都做了吗?每次看着宝宝亮晶晶的眼睛骨碌碌地转着,清澈透亮,小编心里除了感叹宝宝的纯真通透,更想带宝宝领略不一样的世界! 从认识颜色到熟悉家人,从认识自己到熟悉小动物,从出行工具到中国的每个角落······让宝宝体会生活的精彩! 但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要清楚宝宝一开始视力、聚焦和色彩分辨能力都很弱!所以,想要眼睛好,必须要会看! 看到这里,可能你开始慌了: 放任不管,宝宝以后就是近视眼吗? 刚出生时,宝宝看不到我吗? 听说不少孩子色弱,我该怎样帮助宝宝从“黑白视觉期”过渡到“彩色视觉期”? 宝宝眼屎多是哪里出问题了吗? ······ 别慌!视力发育、色觉感知、眼睛常见问题,各阶段有不同,看完这篇就懂了! 1 0-1个月,你在宝宝眼里是啥样?

  • [学前]妈妈,我真的没撒谎!育儿时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学前]妈妈,我真的没撒谎!育儿时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当孩子在幼儿园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又或者被老师批评或体罚时,父母可能急于知道在幼儿园发生的事,但很多时候,父母发现孩子描述的事实,与老师或其他小朋友的描述并不一定,难道他在撒谎吗? 自传体记忆 自传体记忆,即自己生活中特定事件的记忆,直到3岁以后才比较准确。接下来记忆的准确性在整个学前阶段逐渐缓慢提高。 但很多时候,学龄前儿童对事件的回忆并不都是准确的,尤其是一些不经常发生的事,如与小朋友偶尔的冲突,或老师的批评。 学龄前儿童对于熟悉的事,常常以脚本方式记忆,即按照事件及其发生顺序记忆。 比如,他们可能记得去餐厅就餐时,与服务员交谈,得到食物,然后开吃。 描述困难 不仅学龄前儿童记忆会存在偏差,他们在描述某些有复杂因果关系的事时,可能将记忆过分简单化。 比如,他们根本无法描述为什么

  • 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在你身上会学到什么
    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在你身上会学到什么

    我一位朋友,做了十多年幼师,每年新生一来,她就能看出这些孩子的父母是些怎样的人。我问为什么,她说:“模仿的人不一样,表现就不一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谁都懂,所以家长才想着通过自己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去学习,但,孩子除了直接学习我们给的那些东西,他们更擅长于模仿,模仿我们的言行举止,模仿我们的情绪脾气……更甚至,模仿一些你根本都察觉不到的东西。 在品行上成为值得让孩子模仿的父母 身边很多当了妈的朋友,为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网购了不少绘本。我的朋友小艾就是。那些绘本买了一箱又一箱,一本比一本有趣,可她儿子看了半天就腻了,不久,他盯上了他妈的手机。 是手机比较有趣吗?还是因为手机会发声发光?好像都不见得,小艾自己在带孩子时,总掏出手机来玩。孩子快一岁半了,每天看着她拿着那东西在捣鼓,自然也有了兴趣。再后来,孩子好像喜欢了所有人

  • 想让孩子更合群,你必须知道这件事
    想让孩子更合群,你必须知道这件事

    有一次,我和几个孩子妈妈策划了一场派对。孩子们玩着,我们几个妈妈吃甜品聊天,顺便八卦班里哪个孩子最受欢迎。把孩子们回家说的话拼凑起来,我们一致认为一个叫小H的男孩不仅老师喜欢,孩子们也喜欢。甚至有的小女孩,还幻想出白天和小H说话了,和小H一起玩的情节。说过话就傲娇啦,我的天! 我见过几次小H,他的理解力、表达力很好。家长开放日的活动,老师都会第一个点名让他回答问题。从没听说他打过架、称过霸,还聚拢了一帮小兄弟、小迷妹在身边。 这大概就是一个合群的孩子的人格魅力吧,许多大人都不及。 合群的孩子,会交到更多朋友,即使不是八面玲珑,也能获得别人的好感,获得别人的合作和配合。一旦他陷入困难,他受到的不会是冷眼,而是八方支援。 这样合群的孩子,谁不希望有。 可是在我们妈宝帮帮帮的后台,经常有妈妈给我留言:“我的孩子怕生,不喜欢和别的小

  • 孩子一去超市就要这要那,比起一顿打骂聪明妈是这样做的!
    孩子一去超市就要这要那,比起一顿打骂聪明妈是这样做的!

    在逛超市的时候,经常会看见有的爸妈打骂孩子,究竟是孩子太任性还是爸妈脾气太差?张女士有一个4岁的女儿,据她讲一开始去超市都会带着孩子,想要啥就给孩子买,后来发现,孩子总提一些过分要求,比如说平时不让孩子吃糖果但是孩子非要买很多糖果。 不给她买她就哭,超市人也多让别人看着孩子哭不好,想着就买吧,一来二去,孩子摸着了窍门,一去超市各种买买买,不给就大哭,张女士讲有时候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就会在超市教育孩子。 相信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其实我们不妨利用逛超市的机会让孩子在“玩中学”。 1、【宝宝变身小管家】 逛超市前,和宝宝讨论今天逛街需要买什么,然后让宝宝通过自己的方式,画画或者用符号记录清单,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 2、【宝宝变身搜索达人】 让宝宝按清单上列举的物品,

  • 铸就高智商宝宝,很多家长从一开始就做错了
    铸就高智商宝宝,很多家长从一开始就做错了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现在的家长们喊得最响亮的一句口号,所以现在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要在父母的推动下开始奔跑,为了让孩子成为10岁进入清华北大,5岁成为舞蹈天才的高智商宝宝,做各种早教功课,报各种名牌辅导班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宝宝智商高,肯定是每个家长喜闻乐见的事情,有少数宝宝因为天赋或选择的原因早早成名,但相信更多的宝妈都知道拔苗助长的后果会让宝宝的童年及早的夭折,该怎样潜移默化的训练宝宝的智商是每个家长都想要知道的事情,宝宝的高智商也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怎样锻炼才能让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优秀呢?家长需要这样做。 尊重宝宝的兴趣 只有在喜欢的东西上,人的潜力才会得到更大更多的发掘,家长不要盲目随从别人的喜好,别人家报舞蹈班自己孩子也要报舞蹈班,别人学钢琴,自己孩子也必须学钢琴,这会让自己和孩子的兴趣站在对立面上,孩子的情绪不佳、心

  • 不要在孩子面前碎嘴,你说的话很可能会被宝宝传给婆婆
    不要在孩子面前碎嘴,你说的话很可能会被宝宝传给婆婆

    小七对婆婆不断的干预自己的私事非常不满,但碍于面子,小七又不可能当面说婆婆的不是,于是每当婆婆不在的时候,小七都会教孩子不要跟奶奶好,要跟妈妈好,也会在老公面前抱怨婆婆的不是,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些坏话全部一字不落的进入了婆婆的耳朵里,还因此引发了一场家庭战争。 结婚后本来是和婆婆分开住的,有段时间小七不允许孩子到自己奶奶家里玩,后来被婆婆问及孩子,孩子告诉说奶奶说妈妈很讨厌婆婆,不让自己来玩,这一下可是把孩子奶奶气的不行,拉着孩子爷爷到小七家里寻说法,孩子奶奶走后,小七把孩子大打了一顿,把所有的情绪全部迁怒到了孩子传话身上,这让孩子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再理自己的妈妈。 婚后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家庭之中,尤其是隔代的代沟往往会造成很多观念的冲突,但是在孩子的眼里,无论是自己的妈妈还是奶奶,都是自己的亲人,小孩眼里的亲情非常纯粹,不会掺杂那么多的情绪,

  • 孩子爱哭闹就是坏脾气?其实,你不懂孩子真正的需求
    孩子爱哭闹就是坏脾气?其实,你不懂孩子真正的需求

    很多朋友跟我聊天时都抱怨过孩子爱哭闹:孩子平时活泼可爱,可当发脾气时,简直像个小恶魔,毫无办法—— 跟他好好讲道理吧,人家不听;我态度强硬,也压不住他,真是头疼;特别是,如果孩子在公众场合闹起来了,就更加尴尬了,怕自己的孩子被冠上一个熊孩子的帽子,可是越着急孩子越不配合,结果常常是一拍两散,把自己的心情也搞得很恶劣。 这样的抱怨,最后往往落到一句:这孩子真是个坏脾气。 真的吗?孩子爱哭闹就是坏脾气? 其实,是你不懂孩子。 孩子哭闹,父母常常看不到哭闹的原因 想象一下,你要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出门,你给他穿上鞋子,突然他哭闹起来,不依不饶。 这个时候,你怎么办?你必须要找到原因,才能解决问题,对吧? 你觉得,刚才明明好好的,现在突然大哭,毫无道理,心里特别烦。 作为一个儿童心理研究

  • 为什么美国早教不让老师说「分享」?
    为什么美国早教不让老师说「分享」?

    小编说:前几天,在小区看见邻居刚 3 岁的齐齐在楼下和妈妈一起玩陀螺,另一个小孩子好像从来没见过,很好奇冲过去要试一把。齐齐连忙收起来,紧紧抱住。另一个小孩子也不罢休,哇哇哭起来,齐齐妈见状,蹲下来对齐齐说,「你要学会分享」。齐齐却抱得更紧了。 你也许也碰到过类似情况,小孩子爱抢玩具,无数次说过学会分享却无济于事。这是为什么呢?来听下美国早教老师薇薇安怎么说吧。 我们通常认为「分享」是一种美德,可是,发展心理学有理论说孩子在四岁前心智理论还没发展成熟,所以「分享」是一个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行为。 对于「分享」,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先介绍一个研究,探讨的是大人引导孩子分享的方式对孩子分享行为的影响: 参与这个研究的孩子是三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假设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心智理论已经发展成熟了)。他们被邀请来到实验室,实验室里有一个飞镖

  • 父母的这辈子,请不要瞎忙!
    父母的这辈子,请不要瞎忙!

    人的这一辈子都很忙。有的人忙着挣钱,有的人忙着干事业,有的人忙着应酬,有的人忙着吃喝玩乐,有的人忙着升官发财。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忙的事情太多了,有些忙碌是有意义的,有些忙碌则是在浪费光阴。而除了忙工作,忙事业,忙吃喝拉撒,人一旦成家生子,还多了一样忙碌,那就是忙着养育孩子。 自从有了孩子,大多数家长都在围绕着孩子进行各种忙碌。他们为了孩子的生长、教育在忙碌,为孩子的将来进行物质储备和财产积累而忙碌。但是有些人忙碌得有结果,有些人则是瞎忙。大家可能不一定认同这种说法,认为只要自己把孩子养大就没有白忙,怎么能是瞎忙呢?然而,瞎忙的人确实很多,比如诸葛亮。 诸葛亮为蜀国忙了一辈子,但却没忙出名堂来。以诸葛亮近乎妖神的智慧,不但没有带领蜀国走向辉煌,蜀国却是最早走向灭亡的。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诸葛亮过于忙碌,事必躬亲,疏乎了对接班人的培养与历练,才导致“蜀中无大将,

  • 爱与溺爱到底有多少距离?
    爱与溺爱到底有多少距离?

    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无私到了什么程度呢?汶川地震中母亲用身体护住襁褓中婴儿的画面,以及湖北省嘉鱼县的梁冬华在面对洪灾时用生命织成的网救下了1岁女儿的故事都非常令人难忘。 一位母亲双手扶地支撑身体,她的身下护着一个毫发无损的婴儿,婴儿的襁褓里有一个手机,手机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一位父亲,面对无法抗拒的洪灾,在精疲力竭之时,用身上的衣裤在树上结成了一个非常安全的网,将女儿的浴盆网得结结实实,使女儿得以安然无恙。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母之爱呀!因此,我们用无私来形容父母之爱是毫不为过的。因为在孩子遇到危难时,父母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孩子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这种爱,即使在动物界亦是如此。这一点,屠格涅夫在《麻雀》中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 虽然父母之爱是无私的,但是爱却不能是无原则的。为了孩子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