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孩子会挑食了?应该恭喜他才对啊!这是他第一次自己做决定
    孩子会挑食了?应该恭喜他才对啊!这是他第一次自己做决定

    我的孩子毛豆在快1岁的时候开始挑食了。原来把辅食打成泥的时候,他什么都肯吃。但当他可以自己选择食物时,他开始挑食了。南瓜吃、红薯不肯吃,绿色菜吃、胡萝卜不肯吃。我很是着急,奶奶则则很揪心,干脆拿着勺子伸去嘴去喂,得到的当然是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毛豆用舌尖硬生生的顶出来,拒绝宠幸任何他不要的东西。 “唉,这个孩子,挑食可怎么办!”那个月,毛豆爸的以色列同事来北京出差,在请他们夫妻俩吃饭时,我无意间抱怨了一句。 没想到,这对以色列父母却说:“孩子会挑食了,恭喜你们啊!” 我心想:“哪有这么恭喜人的!” 那位以色列妈妈说:“发展出自己的饮食喜好是重要的,这是发展自我的一部份。“ 她顿了顿,说出了让我很醍醐灌顶的话:“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吃饭,这是让孩子做自己、认识自己的一环啊!” 她们对我说:“之前你喂他吃辅食泥,他即使不

  • 孩子应考父母为何愁?父母的12个烦恼
    孩子应考父母为何愁?父母的12个烦恼

    从孩子上小学那一天,无论你是宣称“考试不重要”的豁达父母,或是“认真看待每一次大小考”的认真爸妈,你都跟“考试”结下了不解之缘。 想想亲子对话中提及考试的频率有多高?数数孩子每天花在念书、考试、检讨考卷、因考试难过或高兴的时间有多少?你就可以知道家庭生活与亲子关系受考试影响有多深。高雄市学生辅导咨商中心心辅员、常为老师父母办亲职讲座的高雄市庄敬小学教师陈玟如分析,过度重视考试分数,几乎是亲子冲突的最大肇因。 但你也不可能为了避免冲突,就完全不理会考试。陈玟如认为,父母还是要在乎考试,态度应该是,考试很重要,但是不可怕。 考试的积极目的是,孩子可以透过考试知道我真的会了吗?我在同侪间的位置在哪里?可以如何调整学习?更现实的是,目前重视考试分数的学习氛围中,考试的表现会形塑孩子的自我形象。 你的在乎会影响孩子,让他在乎学习,在乎生命中许多检核和关卡,

  • 从哑巴英语到小话痨,和孩子这么说话就对了!
    从哑巴英语到小话痨,和孩子这么说话就对了!

    日常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启蒙方式,重要性不输于用绘本儿歌给孩子启蒙。之所以被很多家长忽略,很大的原因可能是中国的家长对自己的英语没有信心,不是特别敢张嘴和孩子说话,希望通过我的“鼓动”,大家可以树立信心,其实和孩子说英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为什么说日常对话比唱儿歌、读绘本更重要,或者说至少同等重要呢? 我觉得通过唱儿歌、读绘本,看动画启蒙,如果说这是一个有机整体,对话则是穿起了这个整体每一部分。通过和孩子日常对话,让孩子很清楚,语言用来交流的,而不只是用来朗读,看书和考试、升学的。语言的交流意义在对话中体现得最明显,还有一点,日常对话不受时间、地址、工具限定,随时都可以进行。 当我们说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在有情境的情况下,英文对话输入是最有意义的。 让孩子能像学母语那样,结合语境,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实用的英语,这样学出来的英语才是“活”的英语

  • 这位妈妈写给叛逆儿子的信(有孩子的请给孩子读一遍)
    这位妈妈写给叛逆儿子的信(有孩子的请给孩子读一遍)

    写这信给你,基于三个原因: 1、你正站在人生节点上:回首,是悄然溜走的童年时光,向前,青春的帷幕徐徐向你开启。 2、有些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3、彼此约定:我们好好工作,你好好读书,谁也不让谁操心。 1.关于目标 人可以没有伟大理想,但不能失去目标。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下,不管你平时多么努力、多么用功、多么厉害,只要考砸了,就会被淘汰!你应该明白,作业多、书包重、没日没夜去学习,不是大人无情,而是现实残酷! 2.关于定位 在家里,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但在学校,皇帝太多,没人会把你当回事!除非你的成绩更优秀、你的才艺更出众、你的表现更出色,老师还当你是块宝。社会也一样,以后,你要成为富人还是穷光蛋,要住平房还是别墅,要别人瞧不起还是尊重,都靠自己负责。 3.关于学习

  • 对孩子时男人总比女人笨,初为人父时你有没有很逊?
    对孩子时男人总比女人笨,初为人父时你有没有很逊?

    看过一个电视剧《请回答1988》,这部电视剧中,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在女主角18岁生日的时候,原本她满心期待的生日,结果最后还是要和姐姐并到一天过。 女主角很伤心,他爸爸发现后,给女儿买了个只属于她的生日蛋糕,为女儿补过了生日。 他语重心长的对女儿讲述自己当爸爸的为难,家中三个小孩,很多时候,不是父母真的偏心谁,而是真的顾不过来,他请求主角的体谅,并告诉女主角,爸爸是爱她的,在爸爸心里二女儿同样是很优秀的。 这个片段,有一句话,很打动我,是这位爸爸,对女主角说“我也不是生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是啊,当一个新的生命降临到一个家庭时,这个家庭成员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 对于养育一个小孩,都没有经验,这是一个甜蜜的“负担”,不仅仅宝宝在慢慢长大,对这个全新的世界建立认知,对于大人,对

  • 老师告状女儿在学校打了人,妈妈却把校方痛骂了一顿,霸气!
    老师告状女儿在学校打了人,妈妈却把校方痛骂了一顿,霸气!

    前几天杭州万达商场里一个男孩的妈妈因为孩子被打愤怒咆哮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萌妈也发起过一个投票讨论,引起了宝妈们的热烈回应——儿子被踩,母亲失控咆哮要求道歉!网友吵翻了,你怎么看? 最近萌妈又在boredpanda上看到了一个英国学校的故事,对这位妈妈的做法大为称赞。 故事讲的是一位在急症室工作的妈妈,偶然有一天接到了学校的电话: 学校老师:“您女儿在学校出事了,您赶紧过来一趟。” 妈妈:“她受伤了吗?能不能等我下班再过去,两个小时就行。” 学校老师:“您女儿打了另外一个同学。我们已经给您打了很久的电话,一直联系不上您。事情真的非常严重。” 于是这位妈妈匆匆忙忙赶到学校,在校长的办公室里。她看到里面有她的女儿,他们年级的教导主任,校长,一个男老师,还有一个鼻子周围都是鲜血,满脸通红的男生,以及男生的父母。 校长

  • 学心理学的人养孩子有什么不同?
    学心理学的人养孩子有什么不同?

    不少心理学流派,都认为孩子的成长和父母关系极大,并且似乎总是在质疑传统的教养方法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那么,既然他们这么了解,那么如果是他们自己来养孩子,会有什么不同吗? 如果非要说学心理学的人养孩子有什么不同,那不过就是多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知识;同时,重要的是眼睛不会总是盯着孩子,总在纠缠孩子的问题,而是不断的通过孩子来了解自己,疗愈自己曾经成长过程中所受的伤害。 1. 不盲从,不容易被骗,不会被任何育儿经唬住,能够更加理智、淡定地育儿,而不是火急火燎病急乱投医,把孩子当试验品。 心理学工作者在育儿方面最大的优势,可能就在于“不会被任何育儿经唬住”。因为我们很清楚那些东西是怎么写出来的,也知道它们距离真正的科学结论还有多远。这份淡定会使我们教养孩子更自由,更轻松,不焦虑,也不会把太多的焦虑传递给孩子,让自己的焦虑污染了孩子的心境。 2. 了解孩子在

  • 这样带孩子就是在毁孩子,父母快学习啊!
    这样带孩子就是在毁孩子,父母快学习啊!

    痛心,接触到很多由于不懂而把孩子养坏了的家长。他们把孩子死死抱在怀里,在孩子走路时,不断提醒孩子:“不要走边边”;在孩子理发时提醒:“不要歪着头”;在孩子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兴奋向前时,提醒:“慢慢跑,小心摔倒”;在孩子发呆时询问:“宝贝你在想什么?”;他们把孩子打扮成各种模样去拍照,完全看不到孩子那双痛苦的眼睛。 最后他们的孩子胆小,不会保护自己,不爱学习,不爱父母,对什么都没兴趣,上课不专注,不愿意完成作业,出现反社会行为,不会工作,不能正常沟通,重复别人语言,不能坐下来上课,不专注听讲…… 他们问:“有什么办法能治好我的孩子?” 然后他们开始不能很好地爱自己的孩子,有时恨孩子,烦孩子,后悔生了这个孩子。 他们以为得到某位专家的1、2、3条提示,就能解决问题。其实父母必须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状况,创造出解决策略才能帮助到孩子。父母懂得孩子,而且学习

  •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孩子是你的镜子,千万别在他面前这样做!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孩子是你的镜子,千万别在他面前这样做!

    有一种养成叫“潜移默化”,有一种教育叫“言传身教”,有一种责任叫“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世上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不懂做父母的人做了父母,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光阴,还贻害孩子一生,给自己和孩子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给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在很久以前,有三对年轻人,他们在同一天结婚,也在同一天向上帝祈祷:“万能的上帝呀,请赐给我们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请赐给他聪明、勇敢、爱心和健康。”第二年,正如这三对夫妇所求的,每一个家庭都生下了一个小宝宝。他们从此开始了快乐、麻烦、忙碌的生活。 二十年后,这三对夫妇又来到了教堂,向万能的上帝祈祷。 第一对说:“上帝啊,你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们,我们的孩子现在完全成了一个暴戾的人。” 第二对说:“上帝啊,求你救救我们的孩子吧,他自私、贪婪,又一无所长,我们不知道

  • 家有男孩,你会“夸”吗?
    家有男孩,你会“夸”吗?

    前几天,几个带娃的朋友周末聚在公园玩。儿子就跟几个小朋友一起兴奋地玩着游戏。他们在比赛爬坡,看谁能第一个到顶。结果几轮下来,有一个年龄小一点的男孩总是最后一个才到。 小男孩不高兴了,闹脾气说不玩了。 这时我就跟这个小家伙说:“你其实跑的是最快的那个了,只是年龄还小,所以跑不过哥哥们。” 这时朋友就过来,瞪着小家伙说:“愿赌服输,比赛输了就是输了,你说不玩就不玩啊。” 我跟他说“本来是孩子小,你别责备啊,孩子要多夸夸呢。” 这时小家伙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我知道朋友一直对儿子的期待很高。 所以非常的严格,可以说是出了名的虎爸。 他自己出身农村,没有任何的背景,却也在政府单位工作,可想吃了多少苦才钻了进去。 所以他就说“不能夸,这个时候还夸,那怎么教?一个男孩子,这点小事都输不起。”

  • 亲爱的别大包大揽,试着把爸爸培养成育儿主力
    亲爱的别大包大揽,试着把爸爸培养成育儿主力

    我一直坚信一个观念:爸爸是育儿主力。班里有两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女孩三岁,跟着爸爸生活。男孩三岁半,跟着妈妈生活。虽然同样来自单身家庭,都是爸爸妈妈离婚,但是两个孩子的性格脾气大相径庭。 女孩聪明敏捷,活泼开朗。男孩敏感内向,不善言谈。我反过来观察他们的养育者。 女孩的爸爸交通肇事伤了人,赔款不仅耗尽了家财,还欠了一大笔债,她妈妈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提出了离婚。 女孩的爸爸是一个乐观的人,每次来接女孩都会说:宝贝,爸爸来接你了。然后笑着和我打招呼,一脸的阳光。 女孩冲上去抱着爸爸,奶声奶气地说:爸爸,我今天又新学了一个新歌。爸爸刮着小女孩的鼻子说:那你唱给爸爸听啊!我总是微笑着看他们在欢声笑语中走远,我心里相信女孩一定可以阳光快乐地成长。 而男孩的妈妈本来也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后来丈夫出轨,找了一个年轻的大学生,虽然离婚得了一半的家产

  • 养育孩子,有多少父母把陪伴做成了包办!
    养育孩子,有多少父母把陪伴做成了包办!

    陪伴是什么?陪伴,其实就是在想说话的时候有人在倾听,想分享的时候有人会附和,高兴的时候有人一起开心,难过的时候有人来安慰。 陪伴,就像是一个暖炉,只要靠近他就是温暖的。虽然无法言语,却能体会到那份温暖的、不离不弃的、坚定的爱。 陪伴就是那个只要我转身,你就一直在那里的心安。 所以,顾成说:陪伴,就是在天地之间,在有生之年,安静地一起看着草结种、风摇叶的过程。 陪伴,是宁静安怡的,不参与、不惊扰,只是单纯的陪着你,让你心安且有依靠,不至于孤独。 真正的陪伴,是一同享受生命的同行者。 小鱼儿自一周岁半后,大多数时间都是跟着保姆的。 虽然也都是在家里。 可是,那时候,我很忙啊。 每日早出晚归,偶尔有点时间,就想放松放松、休息休息,即使小鱼儿到我面前来,我也缺少那份耐心去陪着他。 慢

  • 老公比孩子更难教育!
    老公比孩子更难教育!

    圣诞节那天早上收拾屋子时,发现了两个小娃娃,是周六和w先生一起吃饭时圣诞老人送的(当然是服务员假扮的了),我把两个娃娃放到了月宝的床头,她醒来时看完娃娃惊讶不已。 谁给我的? 圣诞老人送的。 我脱口而出。 不过我没想到月宝会那么惊喜,她真的有几十个娃娃了,而且这两个娃娃并不算太好看呀! 圣诞老人给我的?她知道我的名字吗? 知道呀! 我顺着她的喜悦爬了上去。 他什么时候来的? 晚上,你睡觉的时候。 他进来了吗? 没有。外国小朋友家里有壁炉和烟囱,咱们家没有,所以他把礼物放在窗台就走了。 驯鹿来了吗? 来了。 这个时候,w先生听到了我们的对话,一下子从床上爬了起来—— 不能骗孩子!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 孩子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我

  • “苹果皮”式家庭真的是在保护孩子吗?
    “苹果皮”式家庭真的是在保护孩子吗?

    时隔 一年不到的时间,又是一个“苹果皮”式婚姻,殃及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无辜的孩子。也许你们的初衷真的是想保护孩子不受伤害,但是,你们真的想错了。 一、什么是“苹果皮”式家庭? 在某些家庭中,各成员之间貌似的和谐相处,是通过彼此的“忍让”才得以实现的,但是通过不断“忍让”获得的“苹果皮”式的和谐效果,特别是长期效果,根本不会好。外表看上去光鲜平滑,表皮里面却已经开始变坏,甚至烂掉。这样的“表面光”总是遮盖着各种问题,一时半会儿不会爆发,但是存在的问题在覆盖之下生根、变大,会引起更多更大的破坏。二、怎样避免“苹果皮”式家庭? EQ高的家庭则能够正确面对彼此的问题,使家庭成员之间形成真正的和谐相处,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态度和主要方法:1. 让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矩有一点弹性。每个家庭成员,成长的背景和轨迹都有差别,长期形成的个人信念、

  • 不吼孩子?臣妾做不到!但是……
    不吼孩子?臣妾做不到!但是……

    人的大脑都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孩子“如你所愿”被吓哭,但是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因为他根本没有在听。妙乐的妈妈最近也被这个问题困惑,但她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让自己和孩子的沟通变得更加有效。她说:“做一个不吼的妈妈,我不确定,但是,做一个少吼的妈妈,我开始有信心了。” 【文前碎碎念】 从妙乐很小的时候,我开始给她讲睡前故事。关灯后,她睡不着我就给她默讲简单的故事,比如三只小猪、白雪公主、小锡兵……慢慢长大了,她对于简单的故事不满足了。 有一天,她说:“妈妈,别讲故事了,我们来聊聊天吧。”我觉得惊讶又有趣,小小的人儿知道聊天了。 于是,睡前小聊,成了我和女儿亲密交流的珍贵时光。但有时,她的一句话也能让我一口喷出血来。 ---------正文来了--

  • 管孩子不是把孩子当出气筒,更不应去激怒孩子!
    管孩子不是把孩子当出气筒,更不应去激怒孩子!

    在生活中总是有很多家长在抱怨孩子难管教,孩子不听话,孩子不能好好的配合自己的教养原则。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孩子在抱怨:自己的爹妈完全就像老古董一样。 很多的发脾气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而是因为他们单纯的想发个脾气而已,单纯的想把自己当成出气筒罢了! 在矛盾的两遍,到底谁做错了呢?好像都没有错。所有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实际上在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每一次沟通都充满了挑战,但是如何在这些挑战中强调纪律性,更强调对彼此的尊重,这就是个技术活。 因为收到太多家长的留言和小纸条咨询关于如何管教孩子的问题。 所以今天我们也分享一些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你的小技巧,但是也许这些小建议能够引发你的思考。 01 一切都应该是有规则的,这样才是避免“权力的斗争”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所以我们要和孩子制定某些规则

  • 1岁儿子被踩,妈妈失控咆哮!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1岁儿子被踩,妈妈失控咆哮!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这几天,一个妈妈在游乐场因孩子被踩到而情绪失控的视频,刷爆网络。情绪失控的妈妈,孩子看起来大概不到2岁。踩到她孩子的,是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孩子被踩,妈妈心疼,要求对方道歉,合情合理。 对方家长道歉后,因为小女孩在这个过程中,几次想推男孩,2岁孩子的妈妈情绪更加失控,伸手去拽躲在一边的小女孩。 看完视频,我最大的感受是:心疼。 首先,心疼那个被踩到的孩子。 被踩到,想必会痛。孩子痛的时候,最需要什么? 养过娃的妈妈们很清楚:妈妈温柔的安抚和怀抱。 有人说,妈妈是孩子最好的疗愈师。 这份疗愈,不只是心灵疗愈,对年龄尚幼的孩子,妈妈的怀抱对小伤小痛,也有很好的疗愈效果。 妈妈身上的味道,熟悉的声音,接纳的心态,可以通过给孩子心灵上充分的抚慰,进而达到减少甚至消除病痛的结果。 之所以心疼孩子

  • 孩子的10种精神追求,每个父母都该知道
    孩子的10种精神追求,每个父母都该知道

    生活中,绝大部分家长,都在努力追求一个目标:使孩子成长得最好,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他们的付出并未达到期盼的效果。 家长和孩子之间,本来应该有最亲密的关系,可是很多孩子不愿将心中的想法与家长分享,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又应该知道些什么呢? 第一种,爸爸妈妈表达出来的爱 爱就是要用语言说出来的,或者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比如,一句“我爱你”、一个睡前亲吻、孩子难过时的一个拥抱、孩子犯错误后一个谅解的抚摸动作。 当然,贵在养成习惯。让孩子感觉到和父母之间自由地表达爱,是件很轻松、也很愉悦的事情。这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当然也有助于孩子未来亲密关系的建立。 很多中国父母都很含蓄,他们很少说“我爱你”。相反,他们常以“严厉”或者“打骂”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在乎。这种方式表达出来的爱,孩子常感受

  • 妈妈,有时沉默比絮叨更有力量
    妈妈,有时沉默比絮叨更有力量

    作为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漫漫长路中,难免会抱怨、唠叨。假设下面这个故事发生在你们家:7岁的夏利是你的儿子。他划伤了腿,但他依然参加了晚上的同学聚会,而且玩的很高兴。第二天早上,他对着你这个妈妈说:“我不能上学了,我的腿受伤了,实在是很疼”。当听到儿子说这些,你会怎么说? 换我,可能脱口而出:“疼?昨天晚上你还参加聚会,今天怎么就疼得不能去上学了?” 但是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我家,也不是发生在你家。幸运的是,夏利的妈妈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你猜她会怎么说呢? 夏利妈妈什么也没有说,她盯着夏利的眼睛。过了几分钟,夏利自己开口了:“你是不是觉得我应该去上学?”妈妈也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用了一个简短的疑问句:“你觉得呢?” 然后夏利就回房间换衣服,乖乖去上学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事儿,孩子的“诡计”很容易把你激怒吧?如果我们愤怒或者抱

  • 那些知道家长出轨的孩子,长大之后都怎么样了?
    那些知道家长出轨的孩子,长大之后都怎么样了?

    每次娱乐圈爆出出轨门,都真心能娱乐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很多天,我们不断的翻看着视频和图片,八卦着小三到底是何方神圣,寻找明星们过往的蛛丝马迹,猜测他们是早已离婚还是各自寻欢?全民的窥私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大家都多了不少的茶余饭后的话题。 作为一个孩子妈妈,我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孩子怎么办?那个萌萌的可爱小男生,要如何面对外界海啸一般对他父母的评价和讨论? 下午的时候,在宝妈群里问了一个问题:“大家身边有没有遇到过,或者自己经历过父母出轨事件的,可以介绍给我,一起来聊聊孩子对于这件事的看法,还有对孩子长大的影响吧~”有很多热心的朋友给我发来了回答,一个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看过来,感慨良多,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个倾诉者:小秋,32岁,国企任职,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我在高中的时候发现老爸出轨。”小秋告诉我:“高三的时候逃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