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孩子到了上学年纪,可是孩子跟自己一点都不亲、从来都不黏糊她这个妈妈。把孩子接到身边来吧,每天夜里睡觉孩子哭着、梦中都喊奶奶,白天到超市玩着玩着,也是嚷嚷要找奶奶。放在老家让婆婆带着上学吧,既担心学校不好,又担心婆婆没那个能力,顾虑重重、犹豫不定。 大美丽的孩子从出生满月起,就交给婆婆带回老家,自己被迫上班了。只是每逢周末或假期,跟老公回家看看孩子,买点玩具、零食等东西哄孩子。孩子平时也很少跟大美丽这个妈妈单独相处,即使偶尔双休把孩子接来过两天,短短两天也是根本带不了,孩子不认娘。白天、夜里找奶奶,给她买再多的玩具和好吃的,吃过后、兴奋劲刚过,还是要奶奶,哭着、闹着都要找,搞的大美丽心烦又郁闷。面对孩子糟糕的表现,往往吼过、骂过之后,背后又以泪洗面法。 对于孩子的成长点滴,大美丽说,她从来没带过,根本没有任何记忆,真不知道自己将来老了,会不会很
小敏家的女儿欣欣刚刚四岁,闺蜜坚持的原则是顺其自然养育欣欣,不过早让孩子接受教育。但最近她被几件事刺激到了,于是不淡定了。 小敏同事家的女儿跟欣欣同岁,但同事在半年前就开始教孩子书写1到10的数字,现在人家孩子写数字都是小case了。而小敏一直觉得没有必要,所以并没有刻意让欣欣那么早学习动笔写数字。 这不,新学期刚开始,欣欣所在的中班开始学习数字拼写,周末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练习书写数字2。小敏在教欣欣时,欣欣写的很慢,而且歪歪扭扭不成样,小敏在一旁着急的汗直流。后来,小敏有些急躁,欣欣感受到妈妈的急躁自己也哭了。 偏偏刷朋友圈时,小敏看到同事在微信里晒女儿漂亮工整的1到10的数字,小敏开始懊恼自己没有早点教孩子。 第二件刺激小敏的事情是:闺蜜丁丁将女儿送去学钢琴了。丁丁家的女儿比欣欣大两个月,两个孩子在同一所幼儿园上学。原本,丁丁是邀约小
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抗挫力”,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坚强呢? 1.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2. 允许孩子发泄情绪,体验挫折才勇敢。 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代替包办。 4、鼓励孩子参加竞赛。 5、正确面对失败,失败是人生中很正常的一部分。 6、参加有强度体能训练。 7、给孩子看坚强的名人传记,树立榜样作用。 8、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对家庭事务做表决,让孩子从小有担当。 9、替家长分担家务,让孩子了解现实的生活。
第一周 开学第一天,儿子穿着校服高高兴兴的去上学了,他很适应没有一丁点的不愉快。每天放学我都会问他“今天在学校开心吗?都学了什么?”,他都回答说:“开心”。周四学校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书包,要求以后上学的时候带着。当时我还在想,书包有什么用?里面要装什么呢?他们也没有课本。周五放学的时候发现他的书包重了,打开一看里面装了一本书,他说这是他从学校的图书馆借的。从此以后,他每天放学的时候书包里都会有一本书,晚上让我读给他听,我问它“书是老师给你选的吗?”,他说:“不是,这都是我自己选的”。因此,我得出的第一条结论是孩子上学第一周学会了在图书馆借书。这一点我觉得特别赞的一条,爱读书的习惯就是要从小培养的。 孩子从学校里借的书 我本以为每天两个小时他跟本学不到什么,周五的晚上他突然把自己的手举的很高,我问他:“你在做什么?”,他说:“Put your h
如果一件事情本身尚有魅力,能吸引孩子,孩子自然会投注注意力。请你想象我们开会或听报告时的情景,如果台上的人讲得生动有趣,我们自然会把注意力投向他;如果台上的人讲得枯燥无味,我们怎么能集中注意力倾听他冗长的发言呢?成年人尚且做不到的事,为什么要强迫孩子做到?强迫孩子“集中注意力”,从长远来看,只能打乱他的心理秩序,让他心思涣散,更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到头来严重影响他的成绩。 强迫孩子“集中注意力”很没必要 问=曾丽丽 答=尹建莉 曾丽丽 尹老师: 您好!我现在很困惑。不知怎么办?事情是这样的: 我儿子在上课时总改不了走神或做小动作的毛病。以前,在老家上学时,学校就在马路边。有一天,他放学后对我说:“妈妈,今天爷爷去上街两次。”我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的?”他说:“我坐在教室里看见的。”当
乖孩子是疼出来的 文=未留名 尊敬的尹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一岁九个月的小男孩的妈妈。 今天早上,一岁多的儿子终于在尿出来之前来对我说“尿尿了”,我赶紧帮他拉下裤子让他撒尿,也顾不得那是厨房,我知道他肯定是尿尿很胀了,而小孩的“忍功”不会像我们大人那么好,至于撒尿的正确地方慢慢纠正吧。就这“点”事情,让我很激动很激动,你们不知道一直以来就这点“小事”让我生了多少气,让我儿子受了多少气、多少委屈、挨了多少巴掌、多少棍子。真的,我确实不是一个好妈妈,而且是一个很糟糕的很坏的妈妈。 因为我周围很多像我儿子那么大的小孩都会告诉大人要尿尿了,甚至会自己脱裤子尿尿了,而我儿子却不会,怎么教也教不会,教得气急败坏、火冒三丈。特别是下雨天,他尿就特别多,稍不注意就尿湿了,有时候一天尿湿十几条裤子,有时还连衣服都尿湿了,洗了又不
学龄前儿童一定要识字,不要错失启蒙教育的良机 问=多位家长 答=尹建莉 孩子7岁前不该接受认字、不该接受自主阅读吗? 一个3岁半孩子的妈妈 尹老师您好:昨天刚通读完您的新书,很酣畅淋漓,痛快。有几个疑问着急想请教您。首先,我意外的发现,你的参考资料目录中,有蒙台梭利但却没有华德福,为啥呢?目前华德福的名气慢慢大起来了,而且从我自己了解的事实来看,好像许多最开始认可蒙台梭利的最后都转到了华德福,很有趣。这两种教育方法经常被比较。所以,我好奇地请问您一下为什么?当然,现在不止蒙台梭利和华德福了,各种眼花缭乱……第二,我个人对您写的幼儿园那章感觉不太舒服。觉得您举的很多例子隐隐的与其他章节有矛盾,感觉您对于幼儿园存在的合理性是不是也有些许矛盾?尤其是开篇您举的圆圆不喝豆浆的例子,在我看来是老师没有了解
学前班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文=尹建莉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学前班学习是“启蒙教育”吗? 良好的启蒙教育在形式上应该是游戏的、无拘无束的、变化丰富的、与生活相关联的。内涵中应该有技能训练、语言发展、想象力激发等一系列智慧启蒙功能。可当下学前班教学,急于让孩子掌握书本知识和考试知识。课桌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封闭性的学习内容束缚了儿童的想象,教学方式违反了儿童天性,无聊的作业消磨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它是一种功利性的、奴役性的学习,它使儿童远离智慧训练,走到“智慧训练”的反面,是反智慧教育的行为,它充其量可以叫做“提前学习”,不能称为“启蒙教育”。 但现在确实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一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他们入学后就是比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强”。这里所说的“强”是在认字、计算和考试这些方面,不过这种“强”是不真实的。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
“我死后,请不要再去烦其他人了,我的死只和我个人有关……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这是安徽一名高二学生离家出走前留下的一纸遗书,他说自己是一个弱者,而这个世界太残酷,希望下辈子不用再做穷人的孩子。所幸他最后安全的被父母找到了,但是在他的字里行间,有着对贫穷深深的鄙夷,有着对贫穷深深的自卑。然而,贫穷真的会导致我们自卑吗?当我们改变不了出身贫寒的时候,又有什么办法避免这样的情绪呢? 很多人都会说贫穷会导致自卑,台湾演员言承旭也曾坦言小时候家里的贫穷以及单身家庭的背景促成了他自卑又好强的性格,也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使得他在感情的道路上一直跌跌撞撞。 抛开个人角度,从我们整个民族的角度来看,在近代历史中,中国有很长时间都是弱者。虽然现在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告别了贫困,但是自卑心理依旧存在。自卑心理的表达往往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西方的仰
迟到老师建议约下次,女孩倔强要上课 上个礼拜六,郑妈妈带着自己的女儿去体验一下画画课,可是在前往培训机构的路上,遇上了堵车,结果就迟到了20分钟。看到二人已经迟到,机构老师就建议他们放弃这节课,同时解释道:“现在别的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课,贸然进去可能会打搅他们;而且课已经上了一半,孩子进去很可能会听不懂,反倒会影响学习兴趣和效果。” 正当郑妈妈要给女儿解释的时候,这个小萝莉却自己走到老师面前,大声说道:“我要上课!”老师不得已又向小萝莉解释了一遍,结果她反倒有了些火气,大声说道:“阿姨,我有钱!”老师无奈的笑了笑,继续解释道:“这不是钱的问题,有钱也不好进教室,你可以下次再来。” 小女孩嘟着嘴,走了出去,但是没过几分钟,她又走了回来:“老师我真的很想上课,我有钱!”。在老师再次拒绝后,小女孩才死心走了出去。 “我有钱”不只是特例,
孩子还小,为什么急着帮孩子选课程呢?父母们总有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点”的想法,更何况现代社会不只大人需要竞争,连孩子的竞争压力也不小。 ”越早学习,越有竞争力”的观念普遍被大家接受,于是”早期教育”这个名词开始在家长间流传着!但是什么叫做”早期教育”,父母又该如何帮宝贝选择适当的课程呢? “早期教育”虽然称为”教育”,但事实上并非只有单纯的学习! 早期教育可不能将未来要学的提早让孩子学习!在早期教育发展初期,的确有老师将幼儿园该学的提前在孩子一、二岁时就开始教导,像是要孩子认识数字、认字等,这样的方式如果老师或妈妈能够用有趣的方式引导,确实有助于孩子的学习与认知,但是却常见到因为孩子抗拒上课而来求助的家长,原因都是过早要求孩子”静态学习”! 三岁之前孩子的教育,并非如同在教室上课的课程,而应该着重生活化、游戏化、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当中体验学习。 小编
以下这些小派为您精挑细选的老教育海报,也许能给家长们带来一些提示。 1对于孩子同情心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来自“421”家庭,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娇生惯养的现象,孩子习惯了“唯我独尊”,往往会缺乏应有的同情心(还包括对动物的爱心),而孩子的同情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培养孩子安慰别人的行为能力,会让孩子懂的什么叫人情味。从而更容易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更能体会别人的感受,不吝啬与别人分享。 2对父母之爱的解读 “父母的爱”包含两层意思: 1、 父母不可对孩子溺爱。有句话说的好,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大人没教养。小派认为,这也是产生很多“熊孩子”的根本原因。 2、 父母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可用暴力(包括身体暴力和语言暴力)。要知道大人的语言暴力也是极具杀伤力的。 总之,给孩
这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盛事,候选人通过现场直播的辩论,向选民传达他们的政治理念、执政纲领,以此来打动人心,拉动选票。据统计,昨天美国有1亿人,全球有超过3亿人收看了这场电视辩论。 虽然美国总统大选离我们中国的父母们很遥远,但是从两党候选人的唇枪舌战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在公众场合演讲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练就的。 在美国,从学前班(Kindergarten)开始,孩子们就要开始系统的训练演讲的能力了。小到一个小学班级选班长,大到昨天的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美国人的演讲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们不仅可以不需要稿纸的连续说上几个小时,而且演讲时的风度、体态、肢体语言也都做得相当的完美。 领袖人物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孩子们的成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能充分地在公众面前表达自我,有好的演讲能力,更是孩子们得到认可的第
从大脑发展的角度,孩子在运动时可以获得环境中各种讯息,例如手摸到墙壁、眼睛看到球弹来弹去、踏上花坛保持平衡等,这些讯息都可以加强神经系统的链接,有助于学习与理解的能力提升。 除此之外,奔跑、跳跃、翻滚的动作可以加强全身的肌肉力量,帮助耐力的提升,坐下来学习才能坐得久、做得稳。运动过程中,孩子与他人的竞赛、合作,也训练了孩子包含沟通、表达、分工、轮流等能力。 除此之外更有研究指出,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血清素、正肾上腺素,这些激素能够帮助心情愉悦、情绪稳定,更有助于专注力的提升! ? 我们可以遵循两个原则 1.顺着发展阶段。 三四个月的孩子可以从转头、翻身开始,七八个月开始练习爬行,到了一岁开始走路、跑、跳,到两岁半可以开始练习踩三轮车,三岁后开始接触有规则的运动,如足球。 2.给
把兴趣班当成特长班 很多父母把兴趣班看成特长班,送孩子去学,就是要让孩子有一两样专长。这愿望是好的,但也许不是很现实,因为我们很难在他这么小的时候,就把他将来的专长锁定在某些项目上。所以,还是先把目标定在孩子基本素质的提高上。有了这个基础,孩子将来的发展会更有后劲,也更有可能使他将来真的具有终生受益的专长。比如,在一个绘画班中,其实真正能画得好的孩子并不多,能成为画家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但只要孩子接受了这方面的信息刺激,培养了对于色彩的感知和审美的眼光,开发了对于创造的热情以及对于艺术的兴趣,这就是孩子上兴趣班的收获。 贪多求全,盲目跟风和攀比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十全十美,这个也学那个也学,结果家长花费了巨大的财力、人力,孩子更是累得筋疲力尽,影响身心发展,反而抑制了学习的兴趣;而有些父母看到其他孩子都报兴趣班,自己的孩子没有报,生怕孩子会落后,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重量和小狗差不多,身上哪哪都很软,小屁股小腿捏起来肉肉的,全家人都每天爱心泛滥,怎么都抱不够。 宝宝的大脑和身体都在迅速发育,渐渐学会了各种技能。 但与此同时,他还学会了一套深藏不露的功夫,只有最亲近的人才知道。 这种武功套路变化多端,往往出其不意攻人要穴,没什么破解之法,杀伤力却极大,可谓武林的一派绝学。 囤麻潜心研究多年,研究出这门武功的一些基本套路,供后来人继续钻研破解之法。 招式一 招式二 招式三 招式四 招式五 招式六
我因为不愿他养成予取予求、爱慕虚荣的习惯,忍受他以上无理的抗争,内心的无力感及痛苦难以言喻,更不知道要如何帮助他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请教育专家可否给予指点迷津,谢谢。 杏语心灵诊所资深治疗师简绫凡回复: 面对青春期抗争的孩子,常让父母感到无力。孩子处于青春期,正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阶段,无法像过去当做小孩般的管教,又很难把他当做成人说道理;虽然生理发展渐渐成熟了,但思考上还没有成熟,喜欢无缘无故的反抗,不希望自己没有决定权。听起来您的孩子目前是自信心低落的问题,这阶段原本就是“同侪至上”,同学说的话往往比父母有效,很容易跟同学比较,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一方面表示自己没有跟人不一样,一方面也希望不要让同学觉得“自己很弱”。 其实一直跟父母要东西,也反映了孩子在心理层面有相当程度的缺乏感,内在觉得自己相当的不足、没有能力,也因为自己的没有
我的先生在北大念书,同学间常常讨论一些孩子的教养问题,前几天接到一位同学的来信提到: 我对儿子的教育问题有些迷惑,我儿子现在3岁3个月,他比较爱看书,记忆力还可以,认识了许多汉字,简单的幼儿读物都可以自己阅读。数字在10以内的加减法也可以,记了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从现在看他比同龄的孩子在知识方面要超前一些。但由于这种情况造成他在幼儿园上课时对所学内容因为都会,所以不能好好听讲,纪律性不好。动手能力也比较差,让他练习也坚持不了多久。除了看书和学习新知识时可以安静坐下来,做其他事情都不能安静坐下来。 幼儿园老师建议让他升到大班,以为这样学习的内容可能会吸引他。对他的教育我们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多东西并没有刻意去教他,有些知识他自己通过看书学到的。我们现在怕他知道的总比同龄的孩子多,那在上课时就不会好好听讲,无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他也没有什么超长的能力,
丢人的毛病 小刚已经上小学了,还是常常爱尿裤子,老妈也很无语,一次小伙伴来家里玩时,小刚妈妈就问那些小伙伴是否还在尿床,孩子们都说不尿,这是羞羞的事情,可是小刚妈妈直接说出了小刚还尿床的毛病,本意是想让儿子长点记性,可当场让小刚无地自容了,后来小刚也常常因此被嘲笑,人都内向了很多。 孩子丢人的毛病,例如尿床,这是他们最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被提起的。 身体上的缺陷 小红很爱吃肉,人小小的,却是小胖墩一个,妈妈也常常为此发愁,先不说外形好不好看,但是身体健康就不行,于是常常限制女儿肉类饮食,孩子老不依,一次妈妈生大气了,直接说女儿各种胖之类的话,估计被老妈打击到了,小红为此耿耿于怀了很久。 过去的错误 顺顺是个内向的男孩,曾经有次带着顺顺上舞台锻炼一下孩子,结果孩子直接吓哭了,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