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跟孩子说话,孩子愿意听进去,特别是2-3岁的孩子比较调皮,爸妈知道这样做,孩子会听话很多。 有个听话的孩子,那感觉一定棒呆了。 “儿子,妈妈今天很累,你先去洗澡好不好?”“好的,妈妈。” “宝贝,已经23点了,我们去睡觉啦行不?”“好的,妈妈。” “甜妞,你能不能不要把吃了糖果的手,往衣服上蹭!”“好的,妈妈。” 事实上,大部分的时候,孩子的回答是这样的——“不好”“不行”“不能”。 妈妈们听到孩子拒绝的口吻,立马火气就上来了: “快点去洗澡啊,洗完澡妈妈要休息了,累死了!” “再不睡觉,就把你丢出去。” “你再把吃了糖果的手蹭衣服上,下次就不给你吃糖果了!” 而孩子的回答也会随着妈妈的态度和语气,变的更为执拗,一场亲子交战就这样拉开。 之前我在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怎样让孩子爱上读书?怎样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呢?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孩子问爷爷:“读书总是会忘记,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爷爷说:“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 孩子很疑惑,打了一篮又一篮的水,水却都流走了。孩子问:“竹篮打水,不是一场空吗?” 爷爷说:“读书正如竹篮打水一样, 你总觉得什么都没有获得。可是你看看,原来脏兮兮的篮子现在怎么样了?” 这就是阅读的意义,虽然阅读过后,我们可能记不起什么,但是书中的语句,却会让自己受益终生。 阅读于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开始大量接触优秀书籍,对他的气质、性格、审美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只要掌握一些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方法,教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一点都不难。 1每天抽出时间为孩
人是一种社会化动物,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因素,能力再强的人,也脱离不了社会、集体而单独行动。 人际交往能力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合群的孩子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人缘好,性格也会大好,长大后,孩子们的情商也会高。 从孩子小时候开始,父母就应该关注他在群体中的表现。 有些孩子十分适应群体活动,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从中收获友谊和快乐,各项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可是有些孩子就表现地十分不合群,别的孩子拒绝和他玩,他也拒绝与别人交流,常常处于孤独的状态。 3岁内的孩子,把父母看的最重,会很依恋父母,这很正常。上幼儿园后大部分3-6岁的孩子会变得爱交往,喜欢和同龄人玩耍。 孩子不合群,对他的身心健康都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父母应该从下面4个方面进行引导: 1. 尊重天性,正向引导 首先看看给孩
“蒙特梭利”这个词对于各位家长应该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在十年前,知道这个词的人却寥寥无几。中国引入蒙特梭利教育的时间虽不长,但发展速度却很快。目前,蒙氏幼儿园已经遍布全国,而且逐渐被广大家长接受。 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这一事实,就是大多数家长缺乏对蒙氏教育正确认识。 如今上到成绩斐然的高端幼儿园,下到n线小城市的私立幼儿园,都在办蒙氏班,家长看到蒙氏班就认为很高端,不惜花大价钱让孩子进入这样的班级,却根本不管这是不是真正的蒙氏教育。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反面案例,很多孩子接受了蒙氏教育之后,反而变得难以管教,也不适应小学生活。 所以,家长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到底,蒙氏教育适不适合我的孩子? 探究这个问题的第一步是家长要弄清楚什么是蒙氏教育? 下面将会用蒙氏的经典语句帮助大家感受一下蒙特梭利
孩子胆子小,如何让孩子变得大胆起来?家长怎么做才能提高孩子的胆量?其实,做好这些事情想要孩子胆小都难。 谁家的孩子不胆小,不都是一点一点锻炼出来的吗?小文说自己的孩子看到他爸爸就像猫看到了老鼠,总是喜欢躲得远远的,生怕他爸会伤害他,即使他爸和颜悦色的和他说话,孩子也会紧张的手心冒汗。 和孩子说了几遍不要害怕,这是你爸爸,谁伤害你,你的爸爸都不可能伤害你,但是孩子还是会害怕,真不知道孩子一直这样下去,以后要怎样生活,其实我觉得孩子胆小可能是父母的问题。 1.总是把孩子保护起来 家长对孩子很谨慎,想要时刻保证孩子的安全,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谁都不想要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但是父母把孩子保护的太好了,孩子在你看的见的范围说“妈妈,我想和他们一起玩会,行吗?” 看到孩子们打打闹闹的,你说“别去了,
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孩子不知反哺、不懂爱和感恩的话,总是很容易牵动我们的神经,什么家庭长大的孩子普遍爱无能,家长清楚吗? 比如我朋友最近所烦恼的。 她儿子6岁。 前几天她生日,希望儿子能够送她一个橡皮泥手工当生日礼物。 谁知当她提出这个要求后,儿子却不情不愿。 朋友耐住性子继续诱导:你生日我都送你礼物了对吧? 哪知孩子满口否认道:有吗? 朋友当时心就凉了。 她叹道:他生日,我都会为他挑礼物,他怎么能这么没心没肺? 我问:你送了他什么? 她答:当然是我精挑细选的,我觉得适合他的啊,益智玩具啊,书啊什么的。 我大约明白了。 孩子否认收到礼物,可能并不是孩子气的瞎说,而是反映出了孩子内心体验着的真实。 我想起了那个小故事。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对孩子怎么个奖赏法?说到提升孩子自我价值感,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何为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看重自己,觉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会重视,享有一定地位和声誉,并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时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那么对孩子来说,自我价值感简而言之就是要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建立起自信、自爱、自尊。 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提升的需求,而这种自我价值提升最初则依赖于父母的奖赏,一个孩子只有获得足够多的肯定与赞美才能建立自我价值感。那么父母如何来提升孩子的价值感呢?其实,这需要从小做起。具体的3点经验,我与大家分享: 密注关注孩子,即使一个微笑也代表着肯定 大多数妈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孩子刚学会走路时,如果他不小心摔倒了,并且勇敢地爬了起来。在他爬起来的那一刻,他往往会回头看妈妈。如
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童心,有时父母不理解,便会导致对宝宝的误会,让孩子受委屈。那么,家长怎样才能避免误读孩子呢? 家长最容易误读孩子的三个细节 成长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作为父母,越了解孩子当前的状态,就越能使自己的教育切中要点,也越能使孩子感到被认同的愉悦。 因此,对于孩子平时的一些做法,需要父母降低视角细心的体会。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镜像: 妈妈叫乔乔把小凳子搬来,乔乔走向凳子准备搬,这时奶奶拿起凳子,递给乔乔,乔乔大叫着:“不是这样的。”他把凳子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搬起来。奶奶笑道:“这孩子可真笨。” 专家分析: 乔乔不是笨,而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完整敏感期”,即做事情讲究完整性。在他们的设想中,事情应该是这样办,一旦他们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人眼里简直就是一个“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对孩子的爱生怕没给够,于是溺爱了孩子。 家长溺爱孩子的6大“典型”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以下6种溺爱的形式,你家有吗?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 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而且“人来疯”也特别严重。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会给还在上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孩子很多零花钱,让孩子想要什么都能轻易得到。 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
2018年幼儿园什么时候放暑假 2018年暑假放假时间为7月1日,因为地域、学校等差异原因,可能会有1-3天的时间差异,到时学校老师会具体通知。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行事历时请按照以上规定时间进行安排。 {insc m="8" i="1175873"} 科学安排学生暑假生活 1、各中小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假期生活、学习计划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合理布置学生假期作业。 2、提倡给学生布置阅读、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科普和文体活动等形式的暑假作业。 3、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环境保护、文明劝导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中小学校要积极协调,充分利用本地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少年宫以及科技馆、图书
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建立?6岁孩子说“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这是要吓到父母了?父母怎么养育一个幸福的孩子? 幸福也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心愿,然而,其实孩子的幸福,从他还是妈妈肚子里的小胚芽开始,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为什么呢?因为幸福最终的归因,就是安全感,而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又来源于父母。 因此,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不断提升孩子的心理资本,也就成为我们每个父母都需要破解的密码。 今天来跟我们聊聊这个问题。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从胚胎时期就开始了。 为什么这样说? 美国“9·11事件”一年后,有人找到一些亲历这个事件的一些孕妇,进行了调查研究。 这些孕妇在事件发生后都出现了心理问题,表现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性格大变、情感麻木、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等等)。
为什么自闭症儿童的自理能力都很差?自闭症孩子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很多自闭症儿童都缺乏最基本的自理能力,他们不会穿衣,不会吃饭,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父母帮助的太多 很多自闭症儿童家长认为孩子得了自闭症已经是很不幸的事情了,所以就在物质上和生活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力争在生活上更多的照顾到孩子,全家都围着孩子转, 他们认为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脱衣裤是义不容辞的事,是在减轻孩子的负担。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自闭症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缺乏最基本的自我照顾能力。 自闭症儿童家长缺乏耐心 一方面孩子康复支出费用大,家长上班时忙碌,下班回到家还要照顾有缺陷的孩子,很多时候怕麻烦,对孩子缺少耐心,嫌孩子动作慢、做得不好。如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会有这样的期许,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好孩子,长大成人,成才。然而有时候教育也树立了再多榜样,也都无法回避孩子成长中的“恶”。 它一次次地向我们敲响警钟,“熊孩子”该管管了…… “劣迹斑斑”的熊孩子…… 搜集网络新闻,各种“熊孩子”的报道层出不穷。他们表现出来的这些“恶”,有的小到鸡毛蒜皮,有的却已经严重到几近“犯罪”了。 抽掉老人身后椅子,老人坐空摔倒脑后遭受撞击。 因为不让他们玩游戏,可以连着划花小区地库里的29辆私家车; 因为好奇,可以把火腿肠放进塑料瓶,让来进食的流浪狗卡在瓶口活活憋死; 随地大小便,甚至还故意对着电梯按钮肆无忌惮地撒尿…… 因为没得到姑娘手里的炸鸡排,在地铁来临的瞬间,猛地从后面把姑娘推向轨道…… 看电视上孕妇摔
第一次做父母,大家都是没有经验的,只能自己摸索前进,而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经常会走错方向,但是无论如何这3条岔路家长们可千万别走。 1和孩子一起时间越长,对他就越有益 父母经常陪在孩子身边,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们是可以依赖的,感觉到父母是爱他的,这对孩子很有好处。 但父母时刻不离的做法,未必能够换得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反而会降低孩子的独立性。孩子需要独自成长的空间,但父母不间断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和时刻围着孩子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压榨了这个空间。 在陪伴孩子这件事上没有非此即彼的简单答案,陪伴是亲子关系中的必需养料,但独立也是孩子必须养成的习惯。 家长要讲求有质量的陪伴和有分寸的依赖,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陪伴的时长和方式。 2应该给孩子最好的物质 家长总说,再穷也不能
不知不觉,宝宝就长大了,会蹦蹦跳跳了,甚至还会打人了,那么为什么宝宝会打人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岁的壮壮长得虎头虎脑,无论见到谁都是笑眯眯的,可是,最近刚学会走路的壮壮忽然出现了打人的行为…… 宝宝怎么突然变得“暴力”了 @宝宝树树友猪猪妈妈 我也有壮壮妈妈类似的烦恼,猪猪走路也很早,一岁就已经走得很稳了,没想到也就是这时候起,他突然变得喜欢“动手动脚”了,经常毫无缘由地就上手打人,有时候还上脚踢人,我口头教育了他很多次,完全无效,虽然周围的大人都说“孩子小没事的”,但次数多了,一看见他过来,大家都带着孩子躲一躲,弄得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 @宝宝树树友北乐妈妈 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家北乐一个小姑娘,居然也有了打人的毛病。比如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前一秒钟还好好的,下一秒钟忽然就抬手敲人家小朋友脑袋一下。
孩子能够在社会上混的好,是很多家长的心愿,但是有些时候孩子过的并不是那么的如人意。为什么孩子会过的不好呢?因为你会发现孩子在社会上容易被人欺负,因为太内向的原因。 那问题就来了,什么样的孩子在社会上容易任人欺负呢?那就是家里面有这样的妈妈,孩子以后会任人欺负。 一、脾气火爆的妈妈 这样的妈妈养出来的孩子,以后肯定是比较内向的,因为他的妈妈动不动就会发脾气,就比如说,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这个时候脾气火爆的妈妈,上来就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教训孩子一顿。 其实如果孩子是不小心打碎的,那妈妈对孩子发脾气,你说是不是就有一些过分了。妈妈们可以完全把孩子打碎碗的原因弄清楚,然后再具体问题采用相应的做法。这样才是对孩子好呢。 二、太溺爱孩子的妈妈 这类妈妈是太溺爱孩子了,所以会选择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了,孩子本来可
比起熊孩子,家长更喜欢“乖孩子”,可是如果孩子小时候越是表现出这三种“乖”,长大就会越没有出息。 我当年幼儿园没有如今流行,我们当年有学前班,且我读幼儿园就在我家的隔壁,一点也不专业,正式入学应该是读学前班,当年我妈送我读学前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记得开学前一天我妈说去学校不许哭,我说好,第二天我妈不让我爸送,自己掂着我放在班级门口就走了。 我妈走的时候半个班的孩子都在哭,我自己找了一个位置就坐下了,说好放学来接我,我妈忘了,我自己又屁巅屁颠儿的回家。 当然,我和我妈是错误的示范方式,正确的入园打开方式应该是: 1.准备之一:提前给孩子灌输读幼儿园的思想,陪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时,适时的给孩子描述幼儿园的情景,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还有温柔可爱的老师。 在孩子心中构筑一个期待,没事可以带着孩子在
很多家长都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适合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 这样的培养方式没错,但是有些家长用错了方法,比如,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认为压力才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对于孩子做错的事情不是打就是骂,采取严厉的方式,但是这样真的可以使孩子上进吗?为了孩子上进千万不要用这样的方式。 1. 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 为了使孩子更加的优秀,很多家庭都会给孩子更多的课外作业,但是繁重的课外作业,一方面会让孩子的脑子得不到休息,思维不开阔,根本起不到作用。 另一方面,也会因为过重的学业负担影响到孩子的正常休息,长久下去会让孩子在课堂上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心理上承受更大压力。 2. 孩子做错事就开始训斥 很多
相信每个家长都知道,家庭是一个人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生活环境,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生活天地,也是他们成长的最主要场所。 一天中,他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最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对孩子的一生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从生下来接受父母的遗传开始,就在父母所营造的环境中生活,受父母的知识、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教养方式等影响,塑造自己以后的性格和人生。 所以,别不信,这3种家庭模式下养出的孩子,孩子的性格会有大缺陷。 一、一方强势,一方弱势 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就是民主,平等的氛围,尤其是父母的关系更应该是平等,但是如果在家里母亲太过强势,总想控制一切。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男孩子会比较自卑,懦弱,没有主见,很大可能会成为“妈宝男”。而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女孩子,一般也会叛逆,难管教,以后成家也会是比较霸道的
教育孩子,家长们也要重视孩子的“抗挫能力”,那么孩子的哪些表现可以说明“抗挫能力”很差你?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昨天去朋友家玩的时候,见到了传说中她家特别聪明懂事的孩子。看到第一眼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孩子长得真好看,在相处的时候,孩子一直是比较有礼貌的,自己玩自己,不会打扰长辈说话,自己吃东西的时候也会捎带着,多拿些放到我们的面前。 但也正是这个有礼貌的孩子,在接下来的事情中,让我大跌眼镜,听到角落里有磕碰的响动,朋友赶紧起来看,看到妈妈站在自己的身旁,孩子委屈的说“妈妈,这个我真的弄不好了,我真的好没用。” 听到孩子这样说,我赶紧看了一下孩子做的东西,不是挺好的吗?朋友说他就是这样“总是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总是想要做的更完美。” 其实我觉得要孩子的抗挫能力不强,家长多注意自己的教育问题很重要。 1. 不要苛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