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部分家长都受到现代育儿思潮的影响,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偏向宽容自由多一点,那么在自由的同时,家长该怎么有效的给孩子树立规则呢? 换句话说,现在的孩子普遍不缺爱和自由,但是呢,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时候,还是需要建构一些基本的规则和习惯。 这是育儿过程中的一个两难问题,很多时候家长们都不好把握两者间的分寸,让孩子自由还相对简单一些:比如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并做到及时的反馈和互动。 难的地方在于当需要规则时候如何有效地传递规则给孩子,毕竟一说到规则,我们头脑中想到的就是约束,一旦约束就势必带来反抗、情绪,而一旦孩子出现这些抵触行为,又会进一步影响父母的情绪,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家长是选择妥协还是坚持? 如果选择坚持的话,会不会伤孩子的感情?或者要怎么坚持? 如果选择妥协呢,会不
当孩子打架,你做对了吗?孩子们之间闹矛盾是很正常的,有时候还会出现打架的现象,那么面对孩子打架,家长是怎么处理的呢? 一天晚上,我带儿子在小区楼下的小游乐场玩。 那里玩乐的设备不多,就一个滑滑梯和几个摇摇椅。 可是孩子们却喜欢在那里玩,因为小朋友多。 这次小家伙像往常一样在那玩滑滑梯,可是一个小男孩却挡住他的出口。 这时儿子想站起来,小男孩的同伴过来一起跟他封堵。 那是一个跟小男孩差不多大的女孩,两人应该都只有4岁的样子。 看上去要比儿子个头小一些。 遇到两人的堵截,他猛的站起来,然后冲了出来。 这时小女孩追了过去,直接挥着手打了过去,那个小男孩看到她动手了,也就帮着一起。 这次儿子也许是看他们小,就边挡边退。 我怕孩子们不知轻重,于是跑过去。
家长们应从孩子懂事起,就对他进行安全教育,而教育的主旨是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危险,怎么避开危险 。但在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父母常常会走入这5个误区,一起来看看吧! 跟爸妈走散时,站在原地等 不要对孩子的理解能力过于自信,敢问,妈妈一句“走散时原地等”他真的能理解其中意思吗?再者,孩子理解的原地与父母理解的原地是同一个概念么?况且,孩子理解的原地多半是从发现找不到父母开始,被动等待真的是最好的方式么?反观智慧的妈妈,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绝不会蜻蜓点水一句带过,她们会跟孩子提前约定好走散后的具体等待地点,或让孩子牢记父母手机号码等,比原地等要有效得多。 混淆鲁莽与勇敢 现如今很多动漫,打打杀杀镜头居多,“英雄人物”常常具备超人能力,可刀枪不入,凌空飞行,而这些人物恰恰是孩子崇拜的对象,加之崇尚勇敢精神是孩子的共性。于是,问题出现
父母英语不好,可以教好孩子的英语吗?父母英语不好并不影响孩子学习英语,学习是靠自己努力的事情,爸妈只是起引导作用,其实父母英语不好,孩子照样可以把英文说的666。 最近韩雪这段为“海绵宝宝”的配音,圈粉无数。大家在感叹她配音技巧的同时,她纯正的英文发音,也是让观众惊艳不已。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看了她的这个节目,反正最近很多焦急的父母在担心自己的英文水平不高,耽误了孩子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机。 放下你的焦虑,学习英语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我希望让所有的人放低焦虑,实际学习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当然父母如果在家里能和孩子用英语交流,是一件好事儿。其实孩子学习英语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通过动画片、电影、英文歌曲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手段和方法。还比如我们周围有很多外国朋友,我们之间能够运用语言这样的交流手段,也可以学习英语。当然了,在一些幼儿园
孩子不会交朋友,也不知道和朋友怎么交往相处?与人相处是立足于社会的基本之道,作为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与人交往相处? 1、教育孩子懂得积极倾听 父母要教育孩子尊重小伙伴,别人讲话或提建议时,要集中精神听,理解别人的意思,不随便插嘴打断别人,遇事应由大家一起来商量解决。 2、教育孩子积极发表意见 对于不善发表意见的孩子,家长可以先分析原因,有的可能是害羞,有的可能是缺乏主见,然后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先在家中亲人面前多谈,然后在几个好朋友面前发表意见,最后能在大庭广众面前大方说出自己想法。 3、让孩子理解团队的力量 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许多事需要大家一起干才能成功,才会更有意义。例如,各人霸占一小堆积木砌不出什么好看的造型,而大家合作,让积木充分利用,就能共同砌出各种好看新奇的造型。
自闭症孩子模仿能力差怎么办?如何教会自闭症孩子模仿?为什么模仿是自闭症孩子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模仿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强大的学习工具。孩子的模仿能力让我们在无意中教会孩子很多的技能。模仿更是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社会性互动的重要方式。 为什么模仿是自闭症孩子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和同龄人相比,自闭症孩子很少去模仿别人的语言、姿势和动作,这有可能会造成他们在各方面发展的滞后。 但幸运的是,当自闭症孩子有了更强的模仿他人的动机和注意力之后,他们能学会自然而良好地模仿。早期干预可以提高自闭症孩子的模仿能力。 我们帮助孩子增加模仿行为,教会孩子模仿可以先从模仿声音开始。 如果孩子还没有学会如何用语言进行沟通,那我们需要帮助孩子: 建立一个巨大的声音库; 学习
家长观察孩子的需求,很多时候都可以创造许多机会,让孩子需要进行沟通。而在将东西给孩子前,创造性地制造障碍,就能激起孩子的沟通欲望。 当孩子需要拥抱时 当孩子要家长抱时,家长可以先伸出胳膊但不抱起孩子——等孩子对你做出照应。如看着你或伸出他们的胳膊,这时再把孩子抱起来。 当孩子需要喝水时 当孩子要喝水时,在他们的杯子里倒一点水,蹲下来与他们面对面,把杯举到自己面前——等孩子看着你、发出声音,或者伸出手时再把杯子给他们。 当孩子需要拿东西时 有时孩子不需要寻求任何帮助就可以拿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时,家长可以把他们喜欢的玩具、杯子、点心或者其它物品放在他们看得见但够不到的地方(柜子上或带盖子的透明容器里),这样一来孩子必须通过寻求帮助,才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引导孩子表达需要 如果孩子站在
自闭症的孩子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为此,我们可以尝试用一些方法引导孩子融入人群。那么该如何让自闭症儿童快速融入人群?群。 强调双赢 强调“双赢”的重要性,通过协作来解决社会性冲突,帮助孩子练习将自己的需求说出来并解释给别人听。 提供一些简单的可选择的办法,如设定一些情景参与,让孩子寻求帮助、交换任务、交换伙伴等,同时老师和家长可以准备挂图或者口袋里的便携卡片让孩子从中得到关于不同情况的提示。这些都可以帮助学龄孩子解决很多社会性问题。 保护者 找一个有责任心的成年人或青少年,让他们在现实活动中“保护”孩子。 保护者可以提醒孩子使用策略去解决问题,建议使用视觉、触觉或言语等方面去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社会性互动,帮助他们将注意力维持在活动上,教导孩子不同的情境运用不同的策略或规则。
二胎家庭,大宝最害怕什么?家里有了二宝之后,宝妈该如何做好大宝的思想工作?要知道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大宝排斥二宝成了普遍问题。 十几年前弟弟的出生,让6岁的大宝觉得“这是强加到她生活里的东西”。而妈妈想法很简单:小孩子 ,慢慢相处久了就会接受。令妈妈没有想到的是,直到女儿20多岁时,都没有真正地接受弟弟。 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大宝排斥二宝成了普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对大宝的性格造成严重的影响。 他们会因为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而变得自卑、嫉妒、敏感、患得患失,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的症状。 二宝让大宝产生排他感 要想解除两个孩子之间的“敌对”情绪,首先要明白孩子们为什么不能互相接受。 “其实这是‘爱的焦虑’的一种体现 ,当妈妈怀孕时,孩子就会觉得有人要和他争夺妈妈的爱,妈妈不再属于他一个人了,就会变得
教育孩子,家长们不要一味的给孩子爱,也要给孩子立规矩。六岁前家长立下这3个规矩,孩子变得更优秀。 六岁前立这3个规矩,孩子更优秀 我们经常从父母口中听到这些话“只要他喜欢就好”、“孩子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规矩长大了孩子自然就懂”…… 可是,错过孩子最佳教育时期,想要再立规矩就没有那么容易了。6岁前父母给孩子立下这3个规矩,很有必要。 1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6岁前的孩子自我意识才刚刚萌芽,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等孩子已经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区别的时候,爸爸妈妈也要刻意地多给孩子
教育孩子,家长们要知道,被父母吼叫过的孩子,不论次数多寡,越小的孩子伤害越深;父母越早改正,对孩子越好。 7岁孩子尿床,背后根源竟然是… 儿童心理咨询师邱波曾讲过一个案例:7岁的童童,连续尿床一个月,父母带孩子进行医学检查,没有任何病理问题。 邱波老师发现,孩子内心埋藏着巨量的恐惧情绪,不能面对,也无法调适,进而演变成对黑暗房间的幻想,从而造成尿床现象。 进一步了解发现,最根源原因是,孩子父亲情绪暴躁,母亲怯懦退缩,父亲时常用吼叫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对父亲有着很大的恐惧。 我的大宝被我吼成了“静音的孩子” 有个二胎妈妈,二宝出生后,只要二宝一哭,她就会无缘无故地冲大宝吼。渐渐地,每次被吼,大宝都站在一边,不哭不闹,抿嘴低头,手足无措地用手指捏着衣角——成了“静音孩子”!那一刻,让当妈的无比悔恨! 你希
2019年小学生入学年龄调整 2017年幼升小入学年龄为2011年8月31日以前的适龄儿童; 2018幼升小入学年龄为2011年9月1日—2012年8月31日的适龄儿童; 由此推断,2019幼升小入学年龄为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 入学年龄暂时不会调整。 2019年小学生入学年龄调整教育部怎么说 教育部的《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说了什么: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 要高度关注接受“私塾”、“读经班”等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的学生,对于因身体健康等原因确需缓学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向县级教育部门提出
很多当家长的,都希望竭尽心力把孩子培育成人上人,让孩子在社会上受人尊崇,所以对孩子的教育都特别上心。 可是现在很多家庭都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家长也不舍得让孩子过多的吃苦。 但是有一句话叫做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尤其是这4种苦。如果家长舍得孩子从小承受这4种苦,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人上人。 1、读书的苦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好好读书仍然是大部分人的出路,也是家长们都很支持孩子选择的道路。可是读书是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中间也会受很多苦,很多孩子可能承受不了苦,半途而废。但是家长要明白,读书的苦都是累积在孩子心中的知识和力量,可以让他们在社会上走的更好。 有很多人会说,周围很多人没有读多少书,照样是大老板,大企业家。但这毕竟是少数,就算是少时不读书,通过自己奋斗创立企业,如果不读书不学习怎么可能管理好企业和员工。
生活中,为了不让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说些吓唬他的话,然而这样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最近听到一则消息说,安徽一个小女孩走丢被警察找到要送回家,但是小女孩显得特别害怕,尤其是他们穿着警服,后来没办法,就让女警脱掉警服送小女孩回家,后来了解情况的时候才知道小女孩家长经常用“再闹警察来把你抓走”这样的话吓唬孩子,孩子在看到警察的时候比较害怕,孩子小还不能分辨你说话的真假,很容易把你的话当真,为了孩子好一定不要这样说话。 警察来抓你了 这句话是很多家长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对孩子的警告。现在我的周围还有这样的妈妈或者奶奶这样告诉孩子。警察是为人民服务,帮助人民的,如果你这样子给孩子说话,孩子还以为警察是专门抓不听话的孩子,这样的话孩子在走丢的时候,看到警察就会害怕不敢上前,反而对于自己分不清好坏的人比较信任,如果真的这样,孩子会很危险
在照顾宝贝的过程中,不少妈妈发现孩子总会在生活中出现一些奇葩表现,让人难以捉摸。但是令你想不到的是,有时候孩子表现奇葩,其实预示着他未来很可能成为小天才哟! 奇葩表现1:打破沙锅问到底 你的孩子是不是“为什么”宝宝,他总是对各种事物表现出莫大的兴趣,抓住你问个不停,倘若从你那里得不到答案,便会找寻爸爸,爷爷,奶奶继续盘问。这么怪异的行为可不要加以指责哦,日后你可能会培养出一名小记者或者宇航员! 奇葩表现2:说个不停 孩子总喜欢说话,在家喜欢说个不停不说,在幼儿园也会在上课时悄悄地和小朋友说话,这种行为让宝妈们头大不已。怎么年纪小小就变成“韶老太”“韶老头”了呢?爱说话的孩子,在演讲与交流能力上往往要胜于其他孩子,倘若好好培养一番,相信他就是下一个何炅or谢娜。 奇葩表现3:爱做领导 孩子特别喜欢做班
“我家宝宝从不说谎”,孩子这样真的好吗?孩子何时会出现撒谎的行为?如果“我家宝宝从不说谎”,那么恭喜你养了一个傻孩子! 多多4岁了,特别喜欢吃巧克力。有一天趁着家里大人没留意,他吃了很多的巧克力。这个时候他们家养的鹦鹉,在旁边就喊他的名字“多多,多多”……唉呀!多多吓了一跳,这要是爸爸妈妈知道了我吃了这么多巧克力的话会不会教训我呢?这只鹦鹉会说话,厉害着呢,它会告密吧? 于是他就不停地教鹦鹉说“多多没有吃巧克力,多多没有吃巧克力”……终于过了好长时间,这只鹦鹉被教会了。当妈妈走进来的时候,多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那只鹦鹉张口就说了一句“多多没有吃巧克力”。妈妈莫名其妙的同时,意识到一定是多多吃巧克力了!多多就纳闷了,“为什么妈妈会知道我吃巧克力了?明明鹦鹉已经告诉她,我没吃巧克力呀!” 爸爸妈妈们,如果说多多是你的孩子,当你发现孩子在跟你说谎,
做父母,需要自己的孩子怕自己吗?虽说做父母需要一定的威信,但是要不要让孩子怕自己呢? 带宁宁在小区游逛,路过物管中心,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小妞径直跑进了别人工作的大门。 屋子里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小朋友,这里不准进来哦!” 我赶紧想跑去把宁宁拉出来,她却一个箭步扑进我的怀里,小声嘟囔说:“妈妈,我怕。” 应该是被这陌生蜀黍吓倒了,我抱起她来:“哦,宁宁有点害怕,那我们赶紧走吧。” 回到家,和阿姨闲聊起来说起这事儿,阿姨竟哈哈大笑:“小莉你看,小孩有个怕的人多好使,以前我不让她进去,她偏要进去,可保安一句话,抵得上我十句话。” 我有些惊讶,原来宁宁想进物管中心不只一次了,于是问阿姨:“那宁宁为什么要进去啊?” 阿姨愣了一下,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也不知道,小孩子哪讲那么多为什么。”
懂事的孩子,真的快乐和幸福吗?父母都希望自己的懂事,然而小孩子真的需要懂那么多吗?下面看看这篇文来了解一下吧。 芽妈今天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听到两位大婶在争论: - 哎我跟你说,我家孩子有点太懂事啦,我就觉得孩子太懂事也不好,总觉得心思重的呀。 - 哪里有的说法喽?这懂事还不好啦?懂事多省心,大人省心了晓得伐? 听到这些,芽妈不经意间想起了自己的一位朋友。 芽妈的这位朋友,家里两个孩子,她是姐姐,她从小到大都非常懂事。 她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弟弟私自拿了姐姐的一块贝壳,上抛下抛,玩得不亦乐乎。最后,不出意外地把这块贝壳玩坏了。 姐姐知道后,伤心并且愤怒地责怪了弟弟。然后弟弟哭了。 家里的大人跑过来,纷纷开始责怪姐姐,觉得姐姐小题大作,不就是一块贝壳嘛!至于这样把年幼
日常生活中,家长你有没有数过自己对孩子说“不行”的次数,知道结果后你自己都可能会震惊不已,其实面对孩子的要求,家长们也可以试着先回答“好啊!”。 昨天接涵涵放学回家的路上,她委屈地对我说:“妈妈,你不是说,你说的不对的,我可以不听吗?那为什么你总是非得让我都听你的?” 听到这句话,我内心触动很大。仔细回想了一下,在放学回家的一路上,我的确否定了她很多需求,甚至因为烦躁还冲她发了一次火。 于是,我蹲下来,认真跟她说了抱歉,并说明了不同意她那些需求的原因,还列举了,我一路上同意她需求的例子。 对孩子的要求,先回答“好啊”,会发生什么惊喜? 满足孩子的需求,就能把他惯坏吗? 我们总是担心把孩子惯坏,或者是因为自己不乐意,又或者总觉得是孩子胡搅蛮缠,而否决孩子的需求。由此总会引发权力之争,最终我们不得不靠暴
亲子阅读好处多多,培养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并不难,亲子阅读是很多父母特别感兴趣的,小D四个月左右的时候,我就开始进行亲子阅读了。下面总结了亲子阅读的八大关键阶段,希望对各位宝妈具有参考价值~ 第1阶段:我知道书是什么了 小D四个月左右的时候,我引进了绘本。宝妈们常会问我:“那么小,根本不懂啊,读什么绘本?”那么,玩具呢?孩子那么小,我们就引进了玩具,他也不懂啊。其实一开始就是“混个脸熟”,让孩子知道书是什么、书和玩具一样都很好玩。 不管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引进绘本,第一步都是先让孩子知道“书是什么”。对我来说,我希望孩子知道,书是有趣的、好玩的、书是和玩具一样的。书不是教育孩子、学习知识的,这太无聊了,孩子只有先觉得有趣,才会想读。一开始有趣比有用更重要。 第2阶段:我学会“读书”的第一步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读书的第一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