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个小学,择校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上个小学就压力这么大,但是择校对孩子的人生影响非常大吗? ALEX同学升小学,是2018年我们家的一件大事。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我从一年前就开始焦虑了。 不过,我焦虑的不是学习能不能跟得上,幼小衔接怎么度过,会不会交到新朋友…… 因为这些只要孩子身心健康,智商正常,家长再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最最令我头疼的是——择校! 说白了,孩子自身的问题家长可以干预,而孩子在学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家长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想当初ALEX这一批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有家长把我们这一片所有的幼儿园全都摸了个遍,最后选择了一所自己觉得综合条件最好的,才放心把孩子送过去。 “别人家”家长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当时已经把我惊到了。 相比之下
孩子的成绩一直不好,该如何提高?孩子成绩稳居班级前三,爸妈都是怎么教的?只要掌握了方法,教育、培养孩子,可以很轻松。每天,孩子上学前,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嘱咐一番。 “要认真听讲!” “在学校不要打架!” “在路上注意安全!” 这些命令式的嘱咐,孩子听得厌烦,家长说得也很无味。孩子满口答应着“知道了,知道了”,就离开家上学去了,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每天上学前,家长该如何嘱咐,才有效果呢? 我认识一位妈妈,在孩子上学前经常说这4句话,孩子成绩稳居班级前3名! 代我向老师(同学)问好! 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孩子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你播种什么,就会生长什么。 你教会孩子无礼,他(她)必然学会刻薄;你教会孩子尊重,他(她)的世界就充满友善。 而“代我向老师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给孩子报补习班好吗?寒假不是应该让孩子放松吗?那么寒假了,要不要给孩子报补习班呢? 一名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妈妈说,我家孩子学习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上,这已经开始放寒假了,我本来不打算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因为孩子还小,我真的不想让孩子这么累。 可是最近,我在单位和同事聊天的时候,总是有同事劝我给孩子报个班,说否则新学期孩子的成绩跟不上就麻烦了,我本身也是有点好强,所以我也是举棋不定,老师你说我该不该给孩子报辅导班呢? 寒假马上就要开始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寒假到底该不该给孩子报补习班?我想有很多家长也和你一样在纠结。 那要不要给孩子报补习班呢? 我能告诉你的就是补课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决定,但是如果把希望完全寄托于补课,“开小灶”,这显然就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此之前我们就有讲过,国家设置寒暑假的目的,就是从孩
周末放假去同事家玩。同事的小孩2岁多,《静夜思》背的滚瓜烂熟,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话都说得不怎么溜! 老婆急了,问我:“我们是不是也该让孩子背几首古诗词呀?”我问道:“你让他背了干嘛用了?”老婆看了看我,陷入了沉思。 为了练口条 如果是为了让孩子练练口条,说话吐字更清楚、利索,朗读、背诵古诗词倒也是个办法。这时,只要孩子开始学说话(一般2岁左右)就可以教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为了练口条,孩子们可能对儿歌、童谣更感兴趣。如果家长执意要教古诗词,可选择一些押韵比较好,朗朗上口的诗词。 为了应对考试 从一年级开始,只要考试,必考语文,只要考语文,必考诗词歌赋。语文作文中引经据典,用几句恰到好处的诗词名句,能加不少分!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在以后语文考试中不吃亏,从上一年级(约6岁左右)开
孩子多大的时候需要送去幼儿园?昨天早上,收到朋友的微信语音,她在那头哭诉,跟她老公吵架了,争吵的点是要不要送孩子上幼儿园?! 朋友家小朋友两周半了,她老公觉得可以给孩子送幼儿园(托班)了,孩子慢慢长大了,在家里也没人教他点什么,还不如去幼儿园和同龄小朋友接触接触,在幼儿园还能接受到新知识,在家里就是荒废。 朋友舍不得,觉得宝宝还小,可以再等等。“公立幼儿园不也三岁才能上吗?着什么急!娃这么小去,多可怜啊!”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话赶话越说越来气,结果大吵了一架。(女人大体比男人焦虑和纠结,男人总觉得女人大惊小怪,关于这个问题昨天的推送里我有聊到过,其实还可以写好几篇,以后陆陆续续和大家聊哈) 朋友问我的观点,我知道她其实是来找支持的。我说我从情感上,百分百支持你,如果家里人手空余,那让娃在家里再多呆一段时间肯定OK的,不去幼儿园不代表学不到知识(这
随着现在家庭条件的提高,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玩具。可是,孩子玩几下便失去了兴趣,却对生活中一些非专业玩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为啥?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玩具的专业性不重要,重要的是好玩,生活中有很多非专业的玩具总是能让孩子爱不释手,到底是那些东西呢?让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生活中的非专业玩具让宝宝爱不释手 冰块 把冰块放在温水里,观察冰块在温水里是怎样慢慢融化的。宝宝用手把玩、拨弄冰块,很快就会知道什么是“冰冷”,什么是“温暖”,能很具体地理解两者的差异。做冰块前在冰格里滴几点蓝墨水,制成蓝色的冰块。蓝冰块在水里融化时能看到蓝墨水慢慢化开,变幻飘浮,奇妙诱人。做冰块前在水里加入多种水彩颜料,宝宝能看到各种颜色互相交融。等冰块融化后,问问宝宝,冰块到哪里去了? 面团 面团不起眼,却是很环保很安全的“启智”玩具,它
孩子向父母求助时经常会说什么?父母是孩子的后盾力量,但是作为父母不能干预孩子的人生生活,如果孩子常说这两个字,是在向父母求助。 一个故事 朋友给我讲过一段她早年做心理咨询的故事。 一个妈妈带儿子来做心理咨询,原因是“孩子太叛逆,说什么都不听”。 那时很多父母还有一个观念,孩子不听话,绝对是孩子的问题。 他们找咨询师的原因也不是真想解决问题,而是希望多一个“权威”帮他们“驯服”孩子。 两人见到咨询师以后,妈妈说了很多话,孩子一言不发,眼睛就盯着地板。 听妈妈说完,咨询师说:我已经大致了解情况了,现在我可以单独和孩子谈谈吗? 朋友回忆说,那次咨询的很多细节她记不太清,但有一个细节,她记得特别清楚。 每当谈到母亲,孩子就会说: 反正我说什么她都不听。 反正什么
你是否听说过,美国幼儿园是放养为主,大小孩子都在一起玩,也不教什么知识。在带娃去美国之前,楼夷老师听到的也是这种说法。来看看,在孩子上美国幼儿园一年后,她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样呢? 美国幼儿园啥也不教,就是玩? 美国上学没有大纲,没有教材,全靠老师自由发挥? 这是我此前听到的对美国幼儿教育最主要的说法。来了之后,才知道这是极大的误解。美国幼儿园也教孩子,尽管是以玩耍和游戏的方式,尽管教的重点在于社交和「情商」能力,但绝非对孩子放任自流。 更重要的是,美国幼儿园也有教学大纲,比如《康州的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Standards),就是我家朵拉和闹闹的幼儿园都用来参考的标准。(微信后台回复「标准」二字,即可获得楼夷老师翻译后的《康州早期教育学习与发展标准》噢~)
每个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出生后就是天赋异禀的,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好好培养也是可以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的。 而且,有些孩子在平时的一些行为其实就是聪明的表现,只不过很多父母都没有留意过。快来看看你家孩子是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呢? 1. 起步比同龄孩子要早 如果孩子在翻身、爬、坐等方面比同龄的孩子要早的话,说明孩子就具备了某方面的天赋和潜质。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慢慢的开发孩子的天赋,对于孩子的某些行为,像吃手等不要限制,这正是孩子探索世界、开发自我能力、聪明的一种表现。 2. 记忆力和观察力很强 有些孩子,在学习某些东西的时候一教就会。而且对于一些人和事物可以记得既准确又牢固,甚至会发现一些事物的不同之处。这都说明孩子的记忆力和观察能力很强,父母要着重去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
孩子长大后,就会自己学会贪玩了,有时调皮起来,家长们可真是接招不住呀,比如孩子喜欢上了撕纸,搞的家里总是一片狼藉。 下面面对婴儿手撕纸巾这一现象,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家长是怎么吐槽的吧! @牛牛妮:我女儿在八九个月的时候刚学会了爬行,这个时期也是她最喜欢撕纸巾的时候,为了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浪费,我还尝试着尽量去阻止孩子的这个习惯。不料孩子没和我急,孩子她爸跟我急了,一眨眼的功夫就去商场买了一箱纸巾,专供女儿拿去撕扯。即便如此,一个月之后一箱纸巾就见底了。 @萌娃翻天:我家儿子是在11个月的时候开始撕纸巾,每天早上起来就是一个翻身,接着就开始找自己的纸巾袋子,一只手把袋子拉过来,两个小手抱着一卷纸就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儿子的生物钟特别的准时,从此我都不用上闹铃了。我和老公也没怎么去阻止儿子撕纸巾。 研究发现,0-3岁是婴儿触觉、前庭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但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是那么的无忧无虑,甚至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伤害。那么,受伤的心,该怎么去治愈呢? 如何疗愈受伤的孩子?如何疗愈童年受伤的自己?六句具有疗愈力量的话语,可以治愈"孩子"的心。 我们都知道,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会伴随一个人一生,会对一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 那么,该如何疗愈孩子内心的创伤?如何疗愈自己童年受到的伤害? 以下六句话,正是针对「内在小孩」的矫正性治疗,通过内在小孩的疗愈语言,修复内在小孩的创伤。 对不起 “对不起“,是多少孩子期盼能从家长口里说出来的话语。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责,尤其是当家长误解自己的时候。孩子渴望家长的那句“对不起”的背后,无非是想得到家长的理解,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然而,当这句“对不起”被家长隐藏的时候,孩子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面子,他的言谈举止、习惯动作,处处透露着一个家庭的教养,也微妙地反映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每个人都觉得他的父母肯定也是知书达理、诚恳朴实;一个撒泼耍赖,甚至在餐厅随地小便的孩子,谁都不相信他的父母会是有教养的人。 元旦假期里,优妈带着小优和姥姥去逛街,中午就在超市旁的馅饼快餐店凑活一顿。 坐在我们旁边的,是一对夫妻和一双儿女。姥姥很羡慕地说:一儿一女,凑了个“好”呀!可是姥姥刚说完,闹腾的事就开始了。 这一家四口是推着超市购物车进来的,就那么挡在了过道里,令大家很不方便。服务员小姑娘见状,过去陪着笑脸提醒了几句。那位妈妈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不耐烦地说:“我们这一车子东西,你让我放哪里?我们吃完就走,你忙你的去吧!” 过了一会,爸爸点餐回来了。俩孩子一看菜,估计是没有想吃的,就开始哼哼唧唧
当了妈之后,以前再不会狠心的人也得狠下心来,因为有时候教育孩子就需要那一颗“狠心”。 下午1点钟,我送儿子上学校,他刚爬上电动车后座,就小心翼翼地跟我说:“妈妈,有一件事,我不敢跟你说。” 我顿时觉得不妙,难道他在学校犯错误了?还是跟同学闹矛盾了?我也没有接到老师的电话,他有什么事情不敢跟我说? 本来准备骑车走的我,立马停下来问他:“到底怎么了?有什么事情不敢跟妈妈说的?” 儿子慢吞吞地说:“我这次数学考试考了94分,其实就错了两个地方。”我长吁一口气,原来是考试没有考好啊,我差点以为发生多大事呢! 我有点儿恼火地问他:“刚才在家里,你为什么不跟我说啊?”儿子再一次慢吞吞地说:“我不敢跟你说,我怕你会批评我。” 听他这么说,我心中已经升腾起来的火气瞬间就熄灭了。人家已经这样乖乖认错的态度了,我要是再收拾他,会不会
很多时候,家长明明是想向孩子表达关爱,但是由于语言或者表达方式不适当,反而会让孩子误以为是责罚。 糟糕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误解浑然不知,于是,慢慢的就变为了一个不容解开的死扣: 父母深深的给予爱(责罚),孩子默默的领受爱(责罚)。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开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死扣,怕是只能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死扣一 我早就说过 “我早就说过冬天不能吃冰激凌,看,拉肚子了吧。” “我早就说过别跑别跑,看,摔倒了吧。” “我早就说过别用力拉,看,撕坏了吧。” 父母就像一位先知,总能预测到最坏的结果,孩子也“不负所望”,总能顺着我们的预测慢慢看到恶果。 当孩子的执拗变成糟糕时,我们说的那句“我早就说过”,本意是心疼和关心孩子。 拉肚子了孩子
对中国的大部分父母来说,怎样教出不乖的孩子是一门极难的学问,但是他们也会努力去学,因为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简直是家长们的“骄傲”。 可是,其实小时候特别“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可能会面对更多的心理问题。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太懂事的后果往往是自己受委屈” 小孩子张口要的东西,越要越不给买,不要才给买。久而久之,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假装表现出不想要的样子,但实际上心里期待着家长主动买来送给自己。进入社会以后,在职场中,不会主动争取赢得利益,总是期待着领导发现自己的优点,主动给予表彰或提拔。 从小被爸妈可以培养懂事,会来事,领导同事喜欢,因为关心体贴。可是自己活得很累,会不由自主地讨好身边的人,爸妈、朋友、伴侣,一切在自己心里分量很重的人都会因为害怕不被认可而去讨好。 真的特别羡慕那些想要什么就说出来,大人不给就撒泼的孩
都说很多人都戏说,做父母应该也要有个合格的上岗证,因为有些父母真的是不配做父母。为什么这样说呢?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1月5日,江苏泰兴黄桥9岁男孩明明,独自出门玩弄丢了手机。寻找数小时无果,明明坐在雪地里大哭。最终他还是回了家,母亲得知后非常生气。 她用胶布将明明的手脚、身体捆绑起来,不让他反抗;用木棍从傍晚6点打到深夜11点,打了歇歇了打;期间只喂了明明几口水。 6日一早,明明只穿着秋衣秋裤趴在自己房间冰凉的地板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邻居们都说,明明的母亲对别人客客气气的,但对明明却“易燃易爆”,三天两头都要打孩子,下手还狠。甚至还有邻居哭着说,可怜的明明解脱了。 明明妈妈被抓后情绪一度失控:“明明丢了手机,确实让我很生气,再加上他不好好做作业,我就动手打了,用木棍。” 她承认打了明明,深
孩子犯了错,家长是理所当然要去教育的,但是不打不骂讲道理,也能让孩子崩溃,这个家长到底是做了什么呢? 几天前,看到一段妈妈教育孩子的视频,在微博上讨论得热烈。 孩子哭着问训斥自己的妈妈“你让我静一静行不行”,妈妈却还在不依不饶地说教。 看完我心里也堵得慌,视频还特别配了一首悲伤的背景音乐,让人好想抱一抱哭泣中的女孩。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能很清醒地听见孩子的呐喊,看见孩子的情绪,也能很轻易地作出判断——这个时候应该让孩子静一静。 可这样的冲突场景,经常出现在普通人的家庭中,却没有几位父母可以做到像旁观者一样的清明,去轻松解决好这类问题。 别急着指责这位妈妈做得不好,其实她的做法,有我们太多人的影子。 亲子冲突,有时真的就像一片沼泽地,第一步走错了路,就深陷其中,步步皆错。
小孩子的学业还没重到压力大的程度,小孩子学习应该是轻松的,让8岁孩子学习到深夜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看看下文吧。 我们当妈妈的除了担心孩子健康,就是担心孩子学习了,从宝宝大一些就开始纠结要不要让宝宝上早教班,不上早教班会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的比成长,比成绩,比能力却不知在这攀比之间把孩子推上了不归路。 随着这些年教育的不断改革,虽然一直说给孩子们减负,可虽说学习是减少了作业之类的,可家长总怕孩子输与他人,自己却私下给孩子增加负担。为了让孩子有个美好得到将来,我们有时候是不是把孩子逼的太紧了呢? 亲戚家孩子已经8岁上二年级了,可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不怎么样一直都是中等,亲戚也是望子成龙,每天亲自陪着孩子写作业,复习功课,并给孩子准备了一大堆的复习题,说是让孩子熟能生巧、温故知新。每天都在朋友圈晒孩子的学习状况,可以看得到孩子每晚10点了仍然在写作
父母即使再穷,也能富养孩子,父母不能因为给不了孩子物质的财富,影响孩子的未来成长,并不是,精神富养远比物质富养高贵的多,再穷不能穷孩子,作为父母你能为孩子留下了“百万财富”! 老谢是一个从祖国西南山区出来到大城市打工的泥瓦工,他有个18岁的女儿,今年6月份参加高考,考上了上海一所重点大学。 手里握着刚刚和家里通话过的老年机,农民工老谢热泪盈眶,自己在外打拼多年,总算是没白瞎,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总有一天能出人头地。 抬头看着脚手架后面那片并不蓝的蓝天,老谢的两行热泪再也忍不住流淌而下。 当天晚上,老谢将自己刚刚从包工头那儿拿到的3000块工资打给家里,并安慰自家女儿,钱我马上给你凑,娃儿你安心的上学去吧! 像老谢这样的家长还有千千万万,他们在外辛苦打拼,只为了自家的孩子不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读书识字,从小山村走向大城市。
孩子到了3、4岁的时候,每个家庭就开始思量让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了,那么在送孩子去幼儿园前,家长要教会孩子什么事情呢? 让孩子上幼儿园,一方面妈妈不用每天围着孩子转,可以去上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也能为上小学打下基础。 但还是有很的家长在孩子去了幼儿园之后不放心,因为毕竟学校里有很多的小朋友,老师不可能一一都照顾的过来。这个时候,家长教会孩子说这3句话会省心不少,孩子也可以少受委屈。 1. 老师,我不舒服 其实孩子不在身边,父母最担心的莫过于身体问题。平时在父母身边,父母会随时的观察孩子的状况。如果去了幼儿园的话,父母看不到孩子,也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所以在上幼儿园前,父母要告诉孩子,如果身体哪里不舒服一定要告诉老师,千万不要因为不敢或者是不好意思而硬撑着。老师知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