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三条黄金法则,终结与孩子的“尬聊”局面
    三条黄金法则,终结与孩子的“尬聊”局面

    你会和自己的孩子聊天吗?有时,家庭教育的问题根源在于亲子沟通不顺畅。下面小编要分享的是三条黄金法则,终结与孩子的“尬聊”局面。 比如父母嘘寒问暖表达爱意,孩子推三阻四满脸厌烦;父母想了解孩子的心思,孩子想有自己的隐私;父母想要跟孩子聊聊学习成绩,孩子却只想跟父母说兴趣爱好…… 作为父母,很多时候都是不知和孩子聊什么、怎么聊,导致亲子间矛盾丛生,家庭氛围不够和谐有爱。那么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分享给大家三个黄金法则:同题、同情、同法。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沟通案例。 孩子考完试回家,愁眉苦脸。 妈妈担心的上前问: “怎么了,考的不好吗?” “语文没考好,作文写跑题了……” “你看你,早跟你说过要好好审题,不要粗心大意了,你就是不听。这不就写跑题了?” 然后,孩子抬起头来想说些什么,

  • 人家批评惩罚式教育四不四傻,你天天吹捧赞扬就精了吗?
    人家批评惩罚式教育四不四傻,你天天吹捧赞扬就精了吗?

    父母要知道,表扬孩子不等于鼓励孩子,记得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经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人家批评惩罚式教育四不四傻,你天天吹捧赞扬就精了吗? 惩戒教育方式被很多嗤之以鼻,一言不合就开揍也已成为电视剧里后妈才会上演的桥段。 大部分初为人母的80后,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心肝宝贝肉肉,深受新时代各种赏识教育理念的洗脑,不经会说:我们确实是在鼓励式教育啊! 孩子第一次走路,在令人不敢喘气的摇摇晃晃中迈出了自己的人生头几步,然后扑进了你热切地张开的双臂中,你欣喜若狂,大呼:“真厉害!聪明的乖宝宝!” 孩子第一次吃饭,面对一片狼藉,在他把第一口饭艰难的塞进嘴巴的时候,你竖起大拇指:“真棒!真是个能干的宝宝!” 很遗憾,很多父母没有搞清赞扬和鼓励的区别。 赞扬就像是垃圾食品,是甜的、大批量生产的,它往

  • 分享是一种美德吗?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
    分享是一种美德吗?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

    没错,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最近看了最近一期的《爸爸去哪儿》。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妈妈团惊喜探班。整个团队因为妈妈的闪亮登场而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分享是一种美德吗?当你让孩子这么做的时候,其实错得很离谱! 在快乐村长李锐的组织下,欢乐的大家庭举行了三个别开生面的游戏:滚南瓜、乌鸦跳、欢乐一家亲。每个游戏的前三名都能获得精美绚烂的苗家银饰。大家蠢蠢欲动,都想成为胜利的大赢家。 经过一番紧张激烈的角逐后,比赛有了显而易见的结果。得到奖品的家庭欢呼雀跃,没有得到奖品的家庭黯然神伤。他们是小泡芙家和小小春家。 其中,小小春的表现尤为伤感。因为他和心心念念的漂亮饰品失之交臂,他打算赢来当做礼物送给妈妈。现在愿望落空,小小春无比失望,泪眼婆娑。 吴尊的家庭在三次比赛中都获得奖品,因此奖品最丰厚。Neinei若有所思地看着小小春和小泡芙。她出人意料地

  • 5岁孩子满口脏话,不要让孩子有样学样!
    5岁孩子满口脏话,不要让孩子有样学样!

    5岁孩子满口脏话,都是被父母影响的吗?不管怎么样,父母逃脱不了责任,下面先给大家说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那个地方的不是很发达,也就是个居民们安居乐业的小县城。 有这么一户人家,夫妻俩在22岁就结了婚,现在夫妻俩已经结婚5年多,孩子也5岁了。 家里的男人呢,脾气不大好,所以总是爆粗口,什么“cao”啊,什么“先人啊”!  之类的词语在这位已经27岁的爸爸身上屡见不鲜。 孩子自然也是耳濡目染,学的相当到位。 天天爆粗口的孩子,成功的引起了幼儿园老师的注意力,他们将孩子的爸爸找了过来,这位爸爸,倒也是给脸,打扮的精精神神的就去了,老师呢也是语气温和的和爸爸说话。 详细的告诉了这个暴脾气的爸爸,孩子在学校如何如何的一言不合爆粗口。这爸爸听完之后就是“这小兔崽子,我cao,mmp”!&n

  • 孩子在学校可能受到霸凌的14个表现,家长关注了吗?
    孩子在学校可能受到霸凌的14个表现,家长关注了吗?

    前几日曝光了来自上海携程亲子托幼所的监控视频又一次刺痛了大家,视频中的老师不仅推搡、殴打孩子,还给多名幼儿强行喂食疑似芥末。这引起了广大家长们的关注,那么,看看下面这些提示吧,对你也许有所帮助! 对于家长来说,这样的新闻事件,看了确实揪心,很多情况下,孩子出于一些原因,是不会主动透露ta在学校里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的,甚至更有可能的是,ta的诉说和暗示也正在被你忽略,那是非常糟糕的。 孩子在学校可能受到霸凌的14个表现 经常头痛、胃痛或呕吐 做噩梦(尤其是周日晚上或贯穿周一到周五) 总是在上学前大发脾气 行为方面有很突然的转变 一到放学,情绪和行为就会变化很大 爱说一些自嘲的话 拒绝出家门

  • 父母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父母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父母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呢?小时候,家人常常说我是个慢性子,于是我真的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慢半拍,可长大了我渐渐觉得我挺心火旺盛,而且脾气蛮急的。下面我们看看心理暗示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有多大? 后来,一个有着多年心理经验的导师讲出了导致我不解的原因:我的慢,是家人赋予我的。这就是家庭中的标签的危害。小孩子不懂得什么叫做慢,可家长做一遍又一遍的强化导致了孩子的慢性子。可孩子真的慢吗?不见得,就好像是我,我骨子里其实很要强,而且性子很急躁。 可本来的面目被父母的一再心理暗示给压制下去了,但并不代表消失,他一直都在,只是被压制住了而已。 接受过这种强制性心理暗示的人除了我,还有我表妹。 她父母由于离异,导致妈妈对孩子的亏欠心理,于是在妈妈的思想观念里,就是要让孩子过的好一点,尽可能的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基础。于是这样的话一次一次的提

  • 每个父母自以为的教育捷径,其实都是与成功背离的弯路!
    每个父母自以为的教育捷径,其实都是与成功背离的弯路!

    在我身边跟着孩子揪心的父母大有人在,经过一次次的交谈,我发现,好多的父母都是源于自身的不安全感,于是她希望,有了自己的帮助和告诫,孩子是可以摆脱目前自己的状态,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其实每个父母自以为的教育捷径,其实都是与成功背离的弯路! 但,我想说,作为内心不安定的你来说,你说的话和所谓的经验教训就真的算是金玉良言,就真的能让孩子从中受益匪浅吗? 否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法则。 父母为孩子能做的除了提供衣食住行,那就只有以身作则了。其他的所谓的“捷径”,统统是虚妄的。这些自以为的“好心”,还有可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或是干脆改变了原本孩子该行进的那条通往罗马的大路。 我承认,现在社会的竞争激烈,只有高效率才能拔得头筹、抢占先机。

  • 聊聊数学启蒙的那些事儿,这样开启数学启蒙好吗?
    聊聊数学启蒙的那些事儿,这样开启数学启蒙好吗?

    “宝贝,来数数,这有几个苹果?”“1、2、3、4、5......这是三个。”“宝贝,一加二等于几?”“等于三。”“好棒啊!那二加一等于几?”“额,不知道。”那么该如何开启孩子数学启蒙教育? 诸如此类的情况在不止一个家庭出现过,家长绞尽脑汁地想要给孩子灌输数学知识,可过程往往很痛苦。 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也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数学是一个处理过程或一种思考方法,它会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 国外一个实验分析,让孩子尽早接触数学,对未来成长非常有益。 尤其在孩子学龄前就开始,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将来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 今天来给大家聊聊数学启蒙的那些事儿吧。 学数学的方式——做游戏 如果家长能运用一些特别的活动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孩子提供动脑思

  • 作为父母该如何帮助大宝建立安全感,是二胎家庭的必看!​
    作为父母该如何帮助大宝建立安全感,是二胎家庭的必看!​

    当有了二宝,大宝不开心了,但是从此之后失去专宠,作为父母该如何帮助大宝建立安全感,是二胎家庭的必看! 5岁的佳佳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近来却沉默了许多。妈妈注意到,自从今年1月家里添了个小弟弟后,往日很粘母亲、话很多的佳佳现在回到家里几乎没什么话,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画画,叫她也是慢吞吞地才应上一句。“我也很想多陪陪她,但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佳佳的妈妈王女士焦虑地讲述着。 “最近,我频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为抗拒父母生二胎而走极端的新闻。好在,自从有了弟弟,佳佳变得很懂事。她有时候还想帮我抱弟弟,不过大家都不敢让她靠近弟弟,毕竟她还太小。”王女士有些自豪。 “可是,家里一些长辈的说话语气确实有了变化。”王女士说,“就连我妈也对外孙格外疼爱,对佳佳少了很多耐心。而且经常把‘你再不乖一点,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挂

  • 为了提高孩子数学成绩,聪明的家长该怎么做?
    为了提高孩子数学成绩,聪明的家长该怎么做?

    “数学太难了”,每次看见学生们谈及数学,都唉声叹气,抱怨不断。成绩差点的学生,每周末都要去奥数班,买各种真题模拟,展开题海战术。 力求通过实战,做大量的题目来提升自己数学成绩。可是一到考试,明明平时都会的题目,却都做错了。数学成绩不理想,回家又要挨骂。 其实,学数学光靠做大量的题目是无法解决本质问题的。孩子数学成绩差,实质是基础知识薄弱、解题思路不熟悉、分析能力不足造成的。 如果家长让正在学习基础知识的中小学生,开始盲目采用“题海战术”势必会将一些错误的答案、误解的知识也巩固了下来,加大了纠正难度,容易形成了“一错再错”的恶性循环。 所以,想要提升孩子的数学成绩,下面这几点十分重要! 简单小题别老做,多做综合性题目 让孩子做大量相同的题目并没有实质性帮助,相反,重复练习相同题目会消

  • 宝宝的这三种性格,趁着孩子还小快改掉!家长必看
    宝宝的这三种性格,趁着孩子还小快改掉!家长必看

    3-6岁,是孩子性格塑造的最重要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性格的人,需要家长关注和培养。 若孩子出现害羞、坏脾气、不合群等性格特点时,家长需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因为这些潜在性格暗号很可能让你的孩子变成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3岁是孩子身体和心智发育的重要转折期,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孩子性格上的缺点就很难再改变,成语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把孩子打造成一个开朗、乐观还善交际的三好宝宝呢?我会在今天的文章中分享引导宝宝性格塑造的方法,请家长务必在孩子3岁前帮其矫正过来。 01自卑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于是当宝宝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要求时家长就会训斥宝宝还会拿他跟其他的同龄孩子相比,说其他孩子多好多好,于是宝宝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就

  • 当孩子学习和做事不专心时,家长是否曾如此管孩子?
    当孩子学习和做事不专心时,家长是否曾如此管孩子?

    当孩子学习和做事不专心时,父母是否曾如此管孩子?孩子平时表现和学习都很好,但是遇到稍重要的考试,如期中考试,就会表现欠佳,而许多题是原本能做对的,是什么导致孩子这样的呢? 孩子一直表现很乖,但近期却突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感觉总是心不在焉。 有些父母常常会忽略孩子的这些表现,只是认为孩子不够努力才会如此,但这却可能是他出现焦虑问题的信号。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与那些焦虑后会表现为气愤或愤怒的孩子不同,相对内向的孩子会把焦虑隐藏得很深,特别是一些女孩,她们不会哭闹、躲避和过度痛苦。 当这些孩子出现焦虑问题时,她们担心自己说出来会让父母批评,又或者会被别嘲笑,因而会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只是自己默默地担忧、焦虑。 然而,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更大的

  • 孩子胆小,「帮凶」可能就是父母!
    孩子胆小,「帮凶」可能就是父母!

    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其他的小朋友急着跑向攀爬架,你的孩子却躲在身后,不敢迈近一步。如果你的孩子胆小,家长该怎么帮助他? 孩子胆小的场景你可能并不陌生,有些孩子总是很胆小,再怎么劝说也不敢去尝试新事物。 实际上,孩子胆小,原因很可能不在他,而在我们家长身上。 孩子胆小 可能是父母的无心之过 「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 有时孩子尝试做一些事的时候,不小心「搞砸了」。家长看见了,如果情绪反应过度,过分紧张焦虑,大喊大叫,甚至不停责怪他: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我都说了你多少次了,你就是不听! 这个时候,不管是否受伤,孩子必定是要大哭的。 家长说的话,孩子不一定能听进去。但家长慌张、害怕的情绪,他却能深刻地感受到。 家长的这种负面评价,以及焦虑、紧张的情绪,很容易营造一种夸大

  • 怎么才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对家长来说难吗?
    怎么才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对家长来说难吗?

    怎么才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个朋友是一个八年级男生孩子的家长。我的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为了他能更好的度过叛逆期,我尽量把平常的生活琐事向反方向指点他,对他来说,你要对他逆反,反而就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这一点效果还不错。 但在学习上恐怕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你总不能对他说,別学习了,学了也用不上,没有用,还不如早点回家挣钱,学习没有出路。早晚得回家出力干活吧。 所以为他的叛逆,又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他自已主动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他的教育,讲道理,帮他分析努力学习后的效果,未来的路,他都明白。 对于我的孩子,我该怎样做,才能引导他,走向爱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的道路来呢?讲道理,这一条对他不管用,您说我该怎样做? 在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会对孩子说很多的“反话”,这可能会让孩子达到你想要的目的,可是你却也忽视了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同时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何给6岁之前的孩子制定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何给6岁之前的孩子制定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守规矩呢?作为家长该什么时候给孩子立下规矩?6岁之前这样给孩子制定规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是,一味地纵容,觉得“只要他喜欢就好”、“孩子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规矩长大了孩子自然就懂”,而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容易变得自私、没礼貌。 无规矩不成方圆,6岁前的小孩子正处于发育期,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他,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的还是坏的。 那么,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立下什么规矩呢?立下规矩之后又应该怎样对孩子实施呢?今天,咱们就来看看6岁前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孩子有怎样的行为才算粗野、粗俗呢? 比如在幼儿园里跟小朋友抢东西,小朋友不给他他就开始打他。这样的做法,就是粗野、粗俗的行为。 这一类的孩子喜欢采用

  • 隔代教育对孩子成长有帮助吗?为什么总是“两头不讨好”?
    隔代教育对孩子成长有帮助吗?为什么总是“两头不讨好”?

    很多人对隔代教育有争议,隔代教育存在一些弊端,但也不是没有好的方面,今日我们就来谈谈隔代教育为啥总是“两头不讨好”? 要知道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但祖父辈辛苦付出却往往“两头不落好”的事例俯拾即是。 “说起外孙教育的事我就怄气!”来接外孙放学的宋奶奶一脸气愤地对记者说:“我女儿什么事都要孩子自己做,一次,小孩要喝水,我刚到柜子上去拿热水瓶替他倒,女儿一声吼过来:‘他自己没有手啊!’气得我把自己关到房间里抹了半天眼泪。不过,气归气,我还得偷偷从门缝里看孩子怎么倒水的,万一烫着了怎么办?” 和宋奶奶一样“怄气”的不是个别现象。“我们也一个样,力没少出,却往往不落好。”说到隔代教育,几位等着接孙子、孙女放学的爷爷、奶奶一起围了过来。 看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现在,隔代教育的普遍性已经慢慢超过亲子教育,然而,隔代教育却

  • 让孩子好好写作业怎么就这么难?这样教更高效
    让孩子好好写作业怎么就这么难?这样教更高效

    教孩子写作业很难吗?很多父母一旦陪伴孩子写作业就很难受,下面我们看看家长这样教,孩子写作业更高效。 前段时间一条朋友圈在网上广为流传,惹得大家捧腹大笑:“陪孩子做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想来想去还是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 真是把作为父母陪孩子写作业的不易和辛酸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孩子好好写作业这个亘古不变的问题,怎么就这么难? 如果你多观察孩子做作业时出现的坏习惯,总结起来无外乎这几种: ? 条理性差、做题没顺序 ? 书写随意、爱用橡皮 ? 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 ? 故意磨蹭、拖延时间 孩子能独立高效完成作业,其实真不是小事,不仅仅体现在完成作业这个动作上,在持久的坚持中,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天都能够坚持在一段固定时间段集中精

  • 中国的父母,总是过度为孩子付出
    中国的父母,总是过度为孩子付出

    中国的父母,总是过度为孩子付出,总得来说同一个世界,同个妈,年纪越大越能感受来自父母的压力,让我们看看这篇文章吧。 有则广告很温馨,让很多人瞬间泪目:在所有父母的眼里,孩子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然而仔细一想,20多岁的年轻人,不会做菜、不会网上找菜谱,凌晨4点半吵醒父母,缺乏最基本的换位思考能力,正如有的人所说:“如果你连一盘番茄炒蛋都不会,送出国还有什么用?” 毕竟,孩子面对的世界,不仅需要父母的爱和叮咛,更需要独立的意识和基本的自理能力。 父母深夜为孩子录制视频,是一番苦心。可是父母是否想过,自己付出,到底教会了孩子什么,我们又是否为孩子做得太多? 中国的父母,总是过度为孩子付出 中国的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了,这种付出从孩子出生,延续到孩子成家立业。 朋友常说:“养孩子是一件又贵又累的事。“

  •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你逐步搞定孩子最怂的小学写作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你逐步搞定孩子最怂的小学写作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孩子写作能力差该怎么办?很多孩子都不会写作文,一到要写作文的时候就犯怵,不知道如何下笔。家长们也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本文总结了小学生作文基础知识及家长引导孩子作文的有效办法,爸爸妈妈们收藏着教孩子吧。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写作 孩子写作文犹如工人盖房子,需要慢慢打下扎实的基础。当你的孩子有写作文的烦恼时,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光顾着催促和鼓励,不妨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从基础第一步到进阶第二步,再到高阶第三步,一定能打开孩子的心扉,不再拒绝写作文。 基础第一步先帮助孩子梳理头绪,写出简单的作文对待完全不会写作文的孩子,爸爸妈妈应当先做好第一步:帮孩子梳理头绪,让孩子尽可能完成一篇作文,而不是让他半途而废。有些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可以说脑袋空空,写出来的文字自然就干瘪无趣。但爸爸妈妈应该

  • 孩子总是把你的话当耳边风?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乖乖听话
    孩子总是把你的话当耳边风?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乖乖听话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孩子总是把你的话当耳边风,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说了五六遍,孩子就是听不进去该怎么办?史蒂夫今年6岁,活泼好动。每当妈妈要他收拾好玩具,或关掉电视,或告诉他饭前要洗手时,他总是跟没听到一样,家长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乖乖听话? “战争”就这样上演了:先是不听不做,接着是又哭又闹,最后则是哇哇大叫。 今天下午三点半,妈妈要赶在银行四点关门之前去处理一些事务。时间很紧,可是史蒂夫还在房间地板上玩积木呢。妈妈感到事情可能不太顺利。 她走进史蒂夫的房间,催促道:“史蒂夫,把积木收起来,我们得出门了!” “一会儿就好,妈妈!”妈妈见儿子答应了,就离开房间,穿好鞋子。 过了两三分钟,她又回到了房间里,看见史蒂夫还在玩积木。她又催道:“乖!别玩啦,妈妈正赶时间呢!” “我还想把这个塔盖好嘛!”没等儿子应声,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