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孩子报读兴趣班的时候,父母都会觉得英语对孩子的前途很重要、都会选择这些热门学科,而相对来说,绘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事实上,孩子学画画好处多多,不信的话小编带大家来看看。 到底画面这门“必修课”需不需要,您不妨看看下面几点: 1、记忆能力的提高 也许看到孩子毫无“艺术感”可言的绘画,大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信手涂鸦”,这无可厚非,如果小孩的绘画完全符合大人门的审美观点,那样就说不上“想象”了,如苹果,因为“模仿”的苹果算不上真正的再创造。但是这并不表示孩子的绘画作品是没意义的,只是在我们成人思维里缺少对孩子作品的理解成分。在他们看来,一个小圈圈就是一片云朵、一个人物形象,几个粗细不均的线条就是一栋房子、几棵树,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古人最早用的甲骨文就像是小孩的“无意识记忆”喔!比如下面的这些绘画作品。 孩子们将自己在感受外物
一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 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 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 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如果你眼中有有问题的小孩,那是谁的问题?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是你,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如果你认为你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一定先反过来,在你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就像你看到银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仪的
“穷养富养,都不如好的教养” “教养”这个词特别不功利,它既不能让孩子变聪明,也不能帮孩子取得高分,更不能单凭教养好就能上一所理想的学校,可是近年来却很流行。 每个人对教养的理解不同,最高级的教养,就是让别人感觉到舒服。比如吃饭不吧唧嘴,注意餐桌礼仪,最后一个进门要随手关门,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等等。 也有人会说:我为人耿直,说话就这样很直接、很随性。只不过,耿直不代表轻重不分,随性也不表示可以口无遮拦。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伤害别人,这就是没教养的表现。 1 你孩子没教养的样子,真丑 对于教养,菠菜老师有个特别简单的衡量标准,那就是看他对待服务人员的态度。而餐厅,永远是一个可以观察到世情百态的地方。 上周末,我和几个好久不见的老朋友见面,约在了一家比较高档的饭店吃饭,隔壁一桌坐着十来个人,有三四个小孩
口头禅是指一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往往是脱口而出,不经大脑思考的。明明在外面听到的最多就是妈妈对孩子说:不行!不可以!这是妈妈们惯用的口头禅,然而妈妈们不知道这个“缓兵之计”会让后面的育儿路有多难走。妈妈的口头禅对孩子来说是有魔力的,不仅牵动着孩子的心,更指导着孩子的一言一行。 下面的5句话,妈妈最常说,对孩子的伤害也最大! 01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洒出来,弄脏了衣服。一旁的妈妈立刻喊起来:“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吃饭的时候头要伸过去,要小心点!” 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孩子不小心犯了一个小错误,甚至都不能算是错误,被妈妈看到了,十有八九都是这么说孩子的。可能没有过多责怪的意思,却在不经意间伤到了孩子。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就是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说过那么
中小学的期末考试马上就要到了,期末考试虽说不像中高考那么备受关注,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考前这几天也确实需要个不大不小的“冲刺”。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考试前最后这段时间,学生、家长应该注意事项?来听听小编的总结和一线老师的建议。 期末复习,孩子家长容易掉进这些坑 学生在复习中的5个误区 第一、只做难题,忽视基础。 有的孩子在复习中大量地做难题。但其实,科学拟定的试卷都是难易结合的,卷面上并没有那么多难题,而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即使是有难度的问题,分值也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以千万别为了芝麻丢西瓜。 第二、加班加点,挑灯夜战。 有些孩子很看重成绩,会在最后这几天抓紧每分每秒学习,有的甚至挑灯夜战。 其实,在孩子复习时,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合理安排复习科目和时间,让
有些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上走入了误区,反而对培养阅读兴趣起到了反作用。那么在运用正确的方法吸引孩子爱上阅读的同时,父母要如何避开早期阅读的误区呢? 首先还是认识一下都有哪些最防不胜防的误区。 误区一:急功近利 在我们推广阅读的时候,会告诉父母阅读对教育孩子好处多多,通过早期阅读可以让孩子改善不良习惯,可以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情商教育、科普教育等。 于是很多父母如获至宝,马上积极应用。比如,看到孩子非常喜欢书中的熊宝宝,马上对孩子说:“你看,熊宝宝多乖啊,会收拾玩具,你也要像熊宝宝一样,做完游戏把玩具收拾好,好吗?”没想到,宝宝反驳“我不要!”。父母立即心灰意冷,觉得阅读根本没效果,这种情况,就是父母对阅读有过高的期待,期待阅读对教养能立竿见影。 但是,对于孩子而言,阅读的效果通常都是潜移默化的。在阅读的当下,孩子不一定能做出和
只听话而没有主见,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奴仆型”性格,事事都是随风倒,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永远都是以一名追随者的角色出现。有主见而不听话,很容让孩子形成“偏执型”性格,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合理化建议。 我从小的标志就是个听话的孩子,父母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一直到小学毕业都是这样子,长期这样听父母的让我缺乏主见,遇见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有时还会害怕,直到高中以后才渐渐好起来,所以作为父母,不仅要孩子听话,更要有主见。 听话的孩子固然是好孩子,但是,一味的听话而没有了自己的主见,这同样会成为孩子的“短板”,从而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只听话,而没有主见,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奴仆型”的性格,事事都是随风倒,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永远都是以一名追随者的角色出现。 有主见,而不听话,很容让孩子形成“偏执型”的性格,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不善于听取别人
一岁看大,三岁看老。研究表明:人生的头三年,是大脑细胞最活跃的时期。三岁前后是孩子情商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孩子很多好的人格特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作为孩子所建立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与孩子情商的培养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情商启蒙老师。让你家宝宝的情商赢在起跑线上,你是否能胜任孩子的“情商教练”呢? 宝宝呱呱坠地后开始不断接收周围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大多来源于父母及家庭环境。古语有言: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宝宝的发育过程中,父母与之朝夕相处,对宝宝的身心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要低估宝宝的模仿能力,宝宝的情商多源于父母的影响。仔细回想:在教育孩子时,你是否经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你怎么越长大越不……!”“你看人家谁谁比你……!”你是个高情商的人吗?在教育和引领孩子时,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爱他的,其次要注意摆脱自身的负面情绪,还要让孩子觉得是
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从来让家长检查,这让家长很苦恼!分析家长的心态,可能是这样的集中。不少家长觉得检查作业是老师的事情,不应该是家长的事情。不少家长工作很忙,很晚才回家,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觉,导致孩子要等爸妈晚归。 不少家长自己文化层次不高,检查孩子的作业有难度。 不少家长自己想偷懒。 其实检查孩子作业的过程就是监督和管理以及参与孩子学习的过程。 知道孩子学习的进度、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习的难点,更能够通过帮助孩子学习过程中知道孩子学习的困难,针对孩子的困难展开的帮助才最高效。 我们是不鼓励和提倡家长在孩子写完作业之后帮孩子检查的,在帮孩子检查之前,让孩子自己完成检查才是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但是很多孩子不知道要怎么检查,检查也检查不出错误出来,家长也不知道要怎么指导孩子检查作业。 为此我们和几位老师
最近来我们办公室“取经”家长明显多了起来,他们有的说孩子不爱做作业,一写作业就看电视,吃东西;还有的干脆肚子疼,进了厕所半天不出来... 今天早上,有一个妈妈又说了自己的孩子很厌恶学习,作业虽然都做了,但是英语完成得不好,我一提醒他,他就发火。 这些孩子的问题都可以一句话概括:学习没有积极性! 没有学习积极性很可怕,有的孩子表现为学习的时候容易做其他事情(看电视,吃零食)学习效率低的可怜。有的孩子直接说不想上学,容易逃学 。 这些都是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难题啊,然而大多数家长却把错误都归咎到老师上课枯燥,还有其他不务正业的学生影响,唯独是忽视了家庭的教育。 父母的言行才是大多数孩子没有学习积极性的根源啊,尤其是下面这3句话,你是否对孩子说过? 01 写作业这么磨蹭,今天下午不许玩了!
现在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做出许多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提前上小学就是很不高明的一招。 这些家长不明白,人和动物不同,动物生下来靠本能就可以生存和发展。小羊生下来很快就可以奔跑,过些日子,就可以吃草活下去;而人类生下来实际都是“早产儿”,如果没有成人长期的精心抚养,不可能成活。而人要想继续发展,要适应社会,尤其是今后要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则不能仅仅靠先天的遗传,还必须有后天长时期的学习,因此人类有一个很长的童年期。 这个童年期,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除了极个别的超常孩子(平均是一千人中有三个左右),绝大多数孩子要想人为地提前完成,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有些家长采取一些突击手段,让提前入学的孩子也能够勉强跟上一年级,但是这种急于过早地进行训练,其实是劳而无功的,因为所带来的弊病甚至会跟随孩子一生。
家长总是在看完孩子的成绩单后,才知道孩子成绩退步了,于是一顿打骂过后,孩子的成绩已成定局,还是无法改变。其实,孩子在成绩退步之前,一定会表现出一些蛛丝马迹的,若是发现孩子有以下5种表现,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提前做出针对措施。 做事拖拖拉拉 孩子做事磨蹭,做作业的时候不是拿着笔玩,就是抠自己的手玩,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通常这种情况就表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放在课堂上的话,就表现为听课效率不高,容易走神。等到考试时,即使题都会做,也会受平时没有时间观念的影响,导致时间不够用,成绩自然会下降。 应对措施 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生活有规律。 先教孩子学会最基本的认识时间,通过看日历、看钟表等形式,将时间概念慢慢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让孩子自己制定时间计划表。教会孩子分清上午、下午和晚上这三
家长都需要适应,孩子就更需要一个适应期了。 是不是已经适应了幼儿园? 对幼儿园有没有产生好感? 是不是已经学会了如何与小朋友相处? 喜不喜欢吃幼儿园的饭? …… 短短的半个月是不能得出答案的。 对于刚离开家半个月的孩子,她对幼儿园没有特别好的印象,而且家长提的这些问题她都不关心,还没有在头脑里对幼儿园的生活形成一个印象,也就谈不上和家长交流幼儿园里发生的事。 所以这位家长不要慌,很多时候家长越着急越容易把事情办砸。 这个孩子没有很强烈的排斥幼儿园,相比其他入园困难户来说这个孩子做的已经很好了。在这个基础上没有必要和其他已经入园很久的孩子比,给孩子一段成长的时间,慢慢地她就会主动向你讲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了。 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向你主动说起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呢?
孩子什么时候才算吃饱?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难倒很多新手妈妈。 大多数妈妈都知道,孩子吃的少影响身体发育,吃的太多撑着了也不好,所以掌握宝宝的食量对新手妈妈来说很要。 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饭量的要求也不一样,下面这些干货新手妈妈收好了。 母乳喂养的宝宝 1.便便是黄绿色。一个月以内的宝宝经常有黄绿色大便,有的宝宝甚至每次吃完都会大便,每天要尿6-8次。小便是淡黄色或无色,每次的尿量能浸透尿布。 2.发出“咕嘟、咕嘟”吃奶声。宝宝在吃奶时,发出“咕嘟、咕嘟”的吞咽声,吃奶后,会有满足感。 3.吃完奶能安静入睡。一般2个月以内的宝宝,在两次喂奶之间,如果孩子吃饱的话能够安静而满足地入睡。如果宝宝喂奶后还哭,咬着奶头不放,或者睡不到两小时就醒,就说明还没吃饱。 4.宝妈乳房有变化。在喂奶之前
小区的陆先生最近挺烦心的,5岁大的女儿突然不和自己亲了。早上敲女儿房门,就听见里面咋咋呼呼地说话:“等等!不许进来!”就把陆先生拒之门外了。这还不算,现在女儿都不让陆先生帮忙穿衣服,还说自己长大了,不能让男孩看。 本来妻子工作忙,陆先生也就自觉照顾女儿多些,想给孩子最好的关心与呵护,于是对闺女也是亲力亲为的。这下可好,女儿态度的突然转变,倒是把陆先生弄得摸不着头脑。妻子安慰陆先生说:看来咱闺女真长大了,你这个当爸的有些事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女儿是父亲的贴身小棉袄没错,但是孩子毕竟会长大,会有独立和“性别意识”的觉醒,尤其是在5岁的年龄,这两件事爸爸就要自觉远离了,既有助于女儿的身心健康,也能避免(当女孩有“性别意识”时)女儿的反感和父亲的尴尬。 第一件:换衣服 一般来说,5岁大的女孩,都会意识到女生和男生
唉,现在的孩子也太早熟了,可我老婆还总是拿他当小孩子。平时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洗澡,有时候还让孩子进去给她搓背,送内衣,从卫生间出来的时候还经常一丝不挂。 我不止说过她一次,可她总是认为我想太多了,那么小的孩子啥都不知道。我就想知道到底要阻止老婆的行为吗? 我还能说什么,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势必要阻止当妈的继续祸害孩子的。毕竟男大避母,女大避父,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要言行谨慎。 可是在天朝很多妈妈的眼里不管儿子多大年龄,在她们看来都是孩子,这确实没错,也算是母爱的直接体现。但这种太过裸露的爱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意识发展以及心理健康。 当着孩子的面洗澡有什么危害呢? 一.影响成长发育 现在大多数孩子的性意识逐步提前,3岁左右的孩子渐渐有性别意识,会知道男女之间有
其实女孩子比男孩子难养,因为女孩子的特殊性,在成长过程中,家人要注意的事情太多了。怎么说的,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避讳要注意的事情太多了,特别是在牵扯到隐私上的事情时,家人决不能含糊。 我们一路走来,谁还没有几张记录你人生的照片呢,在孩子小的时候,那些萌态百出的瞬间,家人恨不得全部记存下来,等孩子长大后都是满满的回忆。可是有些照片最好少给女孩子拍。 案例 朋友小林曾因一张小时候的照片和男友大吵了一架,男友去小林家做客时,不断的翻开着小林的成长轨迹,后来看到一张照片时脸色瞬间变了。 照片上是小林的父亲在给其洗澡,看着小林也是四五岁的样子了,却还由父亲来洗澡,男友当场就感觉不自在。小林不明真相,待一看照片后感觉脸很红,挺不自在的,赶紧把相册拿过去,催着去吃饭,把此事给掩盖过去了。 谁曾想,事后俩人还因这件事吵了个假
你的孩子够健康吗? 在现代社会中,衡量孩子是否健康成长的标准已经远远不再只是吃饱喝足,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从情感、社会交往、兴趣等方面来综合衡量。 如果您家的宝贝正处于学龄前,不妨把他的行为与以下标准做一下比照,看看孩子是否真的『健康』。 注意:别轻易下结论,先用3~5周时间来观察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父母只要用3~5周时间来考查,就可以较完整地观察到孩子的发展状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父母不要只根据一天的观察就给孩子的长期行为表现下判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特别糟糕的一天。 睡眠习惯 ◆ ◆ ◆ 你的孩子容易入睡吗?休息充足后是自然醒来吗?偶尔的失眠、噩梦或赖床不要紧。 良好的睡眠后,孩子如果动作迅速地起床,则是一个好现象,表明孩子对生活的感受是满意的。 3~4
妮妮4岁半了,在幼儿园上中班,平时特别喜欢唱歌和跳舞。这天幼儿园老师邀请小朋友上台跳律动操,妮妮很兴奋,小手一直举得高高的,还大声喊着,“选我!”可是,举了几次手后,老师依然没有选她,而是说:“我只喊安静等待的小朋友上台表演。” 落选的妮妮心情很沮丧,回家后还向妈妈告状说老师偏心,明明她才是跳得最好的。妈妈听后很心塞,和孩子一起数落老师。渐渐地,家人发现妮妮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老师的话…… 孩子上幼儿园后,相信很多家长或多或少会变得有点“玻璃心”:时常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没事还会脑补孩子在自己看不见的时候被冷落、被欺负的画面,更别说哪天亲眼看见自家娃带着一肚子小情绪回家啦! 事实上,当孩子哭诉被老师“冷落”时,各位家长别急着“心碎”,而是应该感到欣慰,因为这些小情绪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需求,家长们
为什么看了很多育儿书,还是对付不了孩子哭闹,为什么你的办法常常没有用? 其实很简单。先搞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很多妈妈自己也这么说的,一不如他的「意」,他就哭闹不止——那我要问问你:你知道孩子的「意」到底是什么「意」? 第二,如果你顺他的意,他就不闹了嘛。那么,你怎么去顺他的「意」? 先看下第一个问题: 了解孩子的真正意图 拿洗澡来说。不少父母问我:我家孩子一洗澡就哭闹,不爱洗澡,怎么办? 孩子洗澡哭闹的原因有很多。你可能会想到:洗头的时候,水冲到眼睛里,不舒服,哭闹。 但其实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以下三个: 1,不愉快记忆。可能孩子之前有过水太烫或太凉这些不愉快的经历,所以,就把这种记忆和洗澡关联了,他害怕,所以哭闹; 2,生活常规问题。就是说,可能的孩子的生活常规没有建立起来。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