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老师提醒:寒假,家长一定要做这10件事!
    老师提醒:寒假,家长一定要做这10件事!

    大部分孩子估计到今天,基本上都已经放寒假了。寒假就让孩子先轻松几天,学习了一整个学期啦,也不容易呢。但下面这几件事情,必须提前有这个意识,然后跟孩子约法三章,这样才能把这个寒假给过妥当了! 1、抓紧时间练字 如果你家孩子写字不端正,寒假的第一要务是练字。 不要怀疑我的建议,写字不好,你孩子将来的成绩将会吃大亏。如果连孩子的写字训练都管不住,请你放弃对孩子的管理,认命吧。 练字没什么很好的方法,找个不错的字帖,临帖就是了。注意,是临帖,不是垫一张薄纸描着写。 2、管住电脑,管住平板 寒假在家,很多孩子就是抱着平板不松手,眼睛只有睡觉才休息。一个寒假下来,视力又降了几个点。 家长要限制孩子使用电脑和平板,每天玩电脑和平板的总时间,要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 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增长一

  • 父母控制欲太强,孩子过的都不太好
    父母控制欲太强,孩子过的都不太好

    控制欲太强的父母是做的最多,活得最累的父母,同时也是最吃力不讨好的父母。因为他们总是挥舞着“爱”的大刀,毫不留情地砍杀着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甚至包括孩子的自尊和人格。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他是同性恋。他曾说他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母亲,家里的一切都是妈妈说了算。而他的父亲只负责赚钱,几乎没有享有过话语权。 我曾见过他的好几个“男朋友”都是那种高大帅气的,后来读了心理学方面的书,才知道,大多数同性恋都是男性,而这当中又有大多数人是因为他们有个强势的母亲,所以就会感到自己很弱小,特别需要从一个强悍的伴侣身上来获取安全感。 当毕业八年后,我再次见到他时才知道,八年来,他连一份正式工作都没有过,最长的一份工作也没做够一个月。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母亲提供,直到他父亲患癌症去世,他才开始正式工作。 他就是我们常说的“未长大”的成年人,母亲一直把他保护的太好,所以

  • 儿童社会适应④:学会自我介绍,孩子人生路海阔天空!
    儿童社会适应④:学会自我介绍,孩子人生路海阔天空!

    没有朋友很孤单对不对?孩子有很多朋友对孩子成长很有帮助对不对?交朋友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关心、处理问题对不对? 对于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爸爸妈妈们每天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帮孩子找朋友,于是我们创建一个又一个孩子们相互在一起玩耍、娱乐、学习、吃饭的机会,帮孩子“找朋友”。这一招很管用,但是对于很多内向的小孩来说,找朋友的基础方法他们并没有掌握。 也就是说,我们帮孩子创建很多的机会,如果孩子还没有掌握找朋友的基础方法,那么我们的孩子就可能错过找朋友的关键机会。当孩子掌握了和陌生朋友见面介绍自己的流程和本领,那么孩子就更容易找到朋友。 在人群中和陌生人见面时,当第一次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我们在职场会遵循一些特定的细节和步骤,比如:礼貌的告诉对方我们的名字、所在的单位、负责哪些类型的工作,通常还会握手表示友好。 除了这些特定的步骤之外

  • 别管功课了,孩子睡满八小时了吗?
    别管功课了,孩子睡满八小时了吗?

    众多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元凶,竟是“睡眠不足”,补眠也补不回来。你的孩子有充足睡眠吗?我的母亲从很久以前,就有先见之明,她认为:只有睡得饱,身体才会健康;有了身体健康,成绩才会好。 为了坚持此教养圭臬,从小学到高中,我被母亲强迫规定,必须准时上床睡觉。每到了就寝时间,她不只是口头碎碎念而已,而是“啪”的一声,把房间所有的电灯都关掉,站在门口等我躺下。如果场景搬到现代,她肯定再加上拔电脑插头,以及没收手机,而且不管我怎么抗议都没用。哪怕明天是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甚至是联考,母亲始终如一,不厌其烦,每天紧迫盯人,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儿子睡眠充足。一直到我考上大学之后,她才终于放下女舍监的角色,只剩下口头劝戒,但就没有再强迫我早睡了。 没睡饱,当心影响大脑发展 每对父母都知道,睡眠充足对孩子的身体各种发展,都非常的重要。睡眠影响身高,影响心智发展,影响健康,尤其在

  • 我总被贴上叛逆标签,可我并不想当不乖的小孩,怎办?
    我总被贴上叛逆标签,可我并不想当不乖的小孩,怎办?

    我跟家人讲话的时间变得好少,不聊天,总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甚至连笑容都变得好少,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快乐的,而且对于家人的话感觉压力很大,总是被贴上一个叛逆女孩的标签,可是我并不想当个不乖的小孩啊,请问我该怎么解决? 杏语心灵诊所资深治疗师简绫凡回复: 你好,从你的来信中可以感觉到,你似乎有重重的心事没有被理解。我估计也许是因为跟家人相处的压力一直存在,让你渐渐的不愿意在家人面前多讲些什么。现在的你正处在一个很特别的阶段,不再完全跟以前一样,是个需要事事都倚赖大人的小孩,但又还不到可以完全自己作主的年纪,确实是一个很尴尬的阶段。这个年龄的你,不管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开始慢慢的要从小孩转变为大人,不但你自己还不习惯,我想连你的家人也不一定可以察觉到你的不同,只觉得你似乎愈来愈叛逆了。 “叛逆”这个形容词,总是很容易被拿来用在青少年身上,

  • 如何帮助孩子纠正拖拉的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纠正拖拉的习惯?

    很多孩子都有拖拉的习惯,但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拖拉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性格上显得孤僻、抑郁,从而难以融入集体生活。 李萧今年9岁,人长得很可爱的样子,虽然小小年纪不至于有什么烦恼,但是眼神间总感觉有股忧郁在流转。学校里的他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也一直很不错,但是很不受老师同学的欢迎。 为什么呢?因为他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好像对什么都不那么上心一样。比如,同学叫他一起去做个什么事,他总是要磨蹭很久,久而久之,同学都不爱搭理他了,也就不再叫他。 每天的课堂作业也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并上交给老师,于是经常惹得老师生气,为了他的拖拉还经常打电话给他的家长。他的父母也是为此伤透了脑筋。 更让其他同学不能接受的是,在一次晚会游戏中,因为他的拖拉而导致他所在的游戏小组输了,还输得很惨。 结果可想而知,同组的其他同学责怪他,并说以后都不想

  • 6招教你对付倔孩子的牛脾气! 来自美国权威儿童健康中心的有效解决方案
    6招教你对付倔孩子的牛脾气! 来自美国权威儿童健康中心的有效解决方案

    我家后院连着个小公园,有草坪,篮球场,儿童活动设施什么的,下午天气比较好的时候会有不少孩子在里面玩,昨天下午逃逃就在那里打球。 晚饭时间去喊逃逃回家吃饭,他跟小伙伴们道了声bye bye后跟着我往回走,可没走两步就听到身后一阵“嚎哭”,一位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在倒地耍赖不肯走,哭闹着“我才玩了一小会儿”,“你之前没说现在要走”,“我不想吃饭”……一些也来接娃的家长都纷纷止步回头表示同情和支招,那位妈妈一脸尴尬,说劝拉拽了好一阵子,小女孩才一边抽泣着一边跟着妈妈回家。 路上逃逃突然感叹,妈妈我觉得你还是挺幸福的,我小时候就不会这么闹。我说啥啊,你闹的时候八头驴都拉不回来好不好,都不记得了吗? 其实这种“撒泼耍混发脾气”的情况在低龄孩子里很常见,今天被逃逃这么一提,我想索性就和大家好好来聊聊以前我们带逃逃的感受,朋友的经验和美国这边权威儿童机构给出的建议

  • 不想摧毁你的孩子,就请做到这五条
    不想摧毁你的孩子,就请做到这五条

    自从孩子出生以后,我和许多家长一样,也免不了会操心:怎么样才能保全他,不至于毁了他。后来发现,想要给孩子好的教育,第一条就是,教育好自己。怎么样才叫教育好自己? 就是有自我更新的能力。 如果你总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观念,一直认为“我没错”、“教孩子有什么好罗嗦的”、“大人对孩子都是这样的”,在封闭的认知里,无知无觉地过着,习惯地挑剔,习惯地辱骂,习惯地不把他当人,一点都不知道他正在承受你所有的恶。 那么,父辈下在你身心里的毒,你会原封不动地传给孩子。 教育绝不是斩钉截铁的决定,掷地有声的口号,立竿见影的手段。 相反,它需要你忐忑一下,停一下,犹豫一下,甚至,多无能几回,这样反而能为孩子的成长,赢得多一点健康的可能。 因为,“软弱”比“强硬”,“手足无措”比“二话不说”,更能让你意识到,孩子是个人,你是永远的学生。

  • 别等孩子要上小学时才准备融合,晚了!
    别等孩子要上小学时才准备融合,晚了!

    别等孩子上小学时才准时融合,晚了! 孩子上学,一直是小龄家长关心和头疼的问题,那我们何不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四叶草资深家长鹏仔妈的儿子鹏仔目前已顺利潜伏在小学四年级,并且各门成绩优良,而这,都是鹏仔妈提前准备的结果。 关于学前融合那我们可以提前做些什么呢?一起来听听四叶草资深家长鹏仔妈的分享吧! 学前融合三原则 1 >>> 融合教育要与生活相融合 ,生活中处处是教学场景、因势利导注意延伸、贵在坚持。 2 >>> 融合应围绕改善我们孩子社会功能这个核心目标而构建起丰富的教育内容。 包括:智力开发、自理能力锻炼、自我意识教育、语言应用训练、人际交往学习、行为规范培养等。这些内容横向彼此联系、融会贯通,纵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 >>>

  • 六岁前知道这5个语言敏感期,孩子说话会更好
    六岁前知道这5个语言敏感期,孩子说话会更好

    你或许曾听说过孩子有个语言敏感期,你知道包含5种方面吗?孩子分别会表现出什么行为特征?你是否已经做了错误的应对而不知道?最近妍妍妈说,她家4岁的妍妍让人气恼,她给我举了一个例子:某天晚上,她跟妍妍说:“妍妍,要睡觉了,太晚了。” 妍妍也说:“妍妍,要睡觉了,太晚了。” 妈妈严肃地说:“睡觉了。” 妍妍:“睡觉了。” 妈妈:“赶紧换睡衣。” 妍妍:“赶紧换睡衣。” 妈妈有点恼,她皱了皱眉抬高了声音:“你到底睡不睡?”妍妍这才换衣服睡觉。 孩子是不是故意气人呀? 孩子语言敏感期中的第1个行为特征 上面的故事,其实是孩子语言敏感期中的第1个行为特征——鹦鹉学舌,总是重复爸妈或其他人说的话,饶有兴致地重复不停,很多时候大人都以为这是孩子故意跟人作对的表现。但其实是他们语言高速发展的表现。任何负面情绪的

  • 把握不好这两点,可难把孩子养好哦!
    把握不好这两点,可难把孩子养好哦!

    养孩子,有些时间和金钱是必须花的。因为这些东西就像储蓄一样,你当初付出的本金越多,到时你的收益才会越大。 不可省的时间 聊天时间 每天接涵涵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问她在学校的情况,她都回答的很敷衍,或者干脆用不知道来结束她不想参与的聊天。因为这时她小脑袋里想的是回家吃啥好吃的,或者玩儿点什么,又或者被路上的见闻吸引着。 而当我们一起躺在床上时,她却很主动地跟我提起,在学校有趣的事情,疑惑的事情。每个聊天后的夜晚,她总是脸上挂着笑容入睡。 因为孩子也是需要交流与沟通的,他们乐意跟最亲爱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他们又处于人生最初的探索期,对交友对生活有很多疑惑,他们期待我们帮他答疑解惑。 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一直保持跟父母沟通的习惯,那么从现在开始每天跟娃聊会儿天吧! 不要让孩子房间、抽屉、日记本都上锁了

  • 孩子不能虚心接受批评?方法对了一定可以
    孩子不能虚心接受批评?方法对了一定可以

    有没有仔细想过,当我们批评孩子时他们的感受?对于“批评”,我们自己也常常感到接受无能,何况孩子呢?很多时候我们的批评都像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似乎收效不大,今天的文章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批评”正确的打开方式。 在厕所里批评孩子的妈妈 一次和朋友聚餐,她带了4岁的女儿一起来。初见面,朋友让孩子招呼大家,孩子很害羞,也很倔强,无论妈妈怎么讲都不愿意叫“阿姨”,朋友开始有点不高兴了。几个朋友都说算了算了,这么小的事,小姑娘怕生,以后熟了就好了。妈妈顿了一下,似乎也放弃了。吃完饭,大家也都忘了这件事了,没想到孩子却突然走过来每个阿姨都叫了一遍,也很非常礼貌地给大家说了再见。我很诧异,对她的妈妈讲,你看,这孩子不是一会儿就熟了吗?结果妈妈悄悄地告诉我,那是因为趁我们吃饭的时候,她把孩子带到了洗手间,批评教育了她一顿,在朋友看来招呼人是一件有关教养的事,不是小事。我于是

  • 对孩子发火前,请先静心读读这篇《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对孩子发火前,请先静心读读这篇《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 总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不听话,原因都在于你
    总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不听话,原因都在于你

    在孩子正式接受教育的时候,很多妈妈都反映孩子不爱学习,甚至抱怨孩子很不听话等,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应试教育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教育,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先天的学习兴趣,又没有后天的兴趣培养作为铺垫,突然塞给他你认为好的东西,他会排斥,很正常。孩子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他内心的想法和喜好,只能用“不听话”、“叛逆”等方式来告诉你。 若想让孩子爱学习,就要越早让宝宝接触学习 我们只想着给宝宝进行胎教,给宝宝买一堆各种能发音、会动的玩具,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等各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行为,就没想过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课堂上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只想着给孩子补这补那,怎么就没想过从小就培养呢。自己每天抱着手机不放,却怪孩子不爱学习。 孩子考试成绩总不理想,作文写得像锅白开水。即使你天天给孩子买书看,这也是一种功利性的阅读,效果不一定会如意。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循

  • 培养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培养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儿童教育学界共同认可的观点。那么,怎么培养一个心理阳光、远离阴暗的孩子呢?  1.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间里。 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你,他心里也会知道你在那里。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 2.满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为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活的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

  • 这3个年龄段的孩子千万不能打,再生气也别动手!
    这3个年龄段的孩子千万不能打,再生气也别动手!

    记得汪涵说过这么一句话:“父母的双手是用来拥抱孩子的,而不是用来打孩子的。”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甚至会对孩子动手,常常陷入“惹你生气——冲他发火——后悔不已”的死循环。 睿妈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以下3个阶段的孩子千万不能打骂。 3岁以内的孩子不能打 3岁以前是孩子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 3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这一阶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自主性与羞怯、疑虑之间摇摆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打骂,不仅没有警示作用,还会让孩子对自身的行为感到疑惑,进而感到羞耻。长此以往,就会养成胆小的性格,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最重要的是,3岁都不到的孩子怎么能经受住成

  • 当孩子怕黑怕鬼时该怎么办?
    当孩子怕黑怕鬼时该怎么办?

    年幼的孩子常常会在某段时期突然对一些事物感到异常害怕,例如原本睡得好好的,突然变得很怕黑、怕一个人睡觉;或是前一天还高高兴兴参加学校的万圣节活动,回家后就变得很怕鬼。面对孩子的恐惧情绪,我们该怎么办? 以下是一些建议: 先陪伴,少说理 父母跟孩子说“要勇敢一点”或“没什么好怕的”,并不能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父母要理解,孩子心中的恐惧是非常真实的,有很多孩子甚至年纪很大时都还怀有对黑暗和鬼怪的恐惧。因此,当年幼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不要责备或试图用讲道理的方式处理,孩子在恐惧时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与依靠,如果父母用责骂或忽视的方式处理,孩子很难自己调整害怕情绪。 世界奇妙多,大人也怕过 父母可以先跟孩子聊一聊,了解是不是有什么事吓到他了。如果孩子说不出来,也可以用一些相关的绘本故事做引导。如果在过程中发现孩子真被什

  • 养男孩上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山崩海啸?不用!
    养男孩上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山崩海啸?不用!

    绝大多数男孩的妈妈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男孩的精力太充沛,很多时候,你累得受不了,他还精神十足;更多时候,他皮得不得了,你怎么说都不听;有时候,他还时不时把你当空气,对你的话选择漠视。于是,男孩的妈妈常常不由自主地变身河东狮,对孩子大吼大叫。 在教育男孩时,这些话你是不是也经常说呢:“你别逼我发火啊!”“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看你真是不长记性!”“你给我滚出去!”“看我不收拾你!”“你找打啊!” 大多时候,即使我们“大吼大叫”,在气势上“压倒”了他,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于是做妈妈的就会有深深的挫败感。正所谓:“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只有在“理”上让人信服,他在内心才会服气,才会心悦诚服。所以,妈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但不会把男孩教育好,还会影响自己在他心中的威信,更会有损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 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怎么养了这么个孩子?
    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怎么养了这么个孩子?

    经典著作《小王子》在开篇的时候,讲述了一个孩子刚开始画画就被打击的故事:画了一幅蛇吞象的情景,却被当成画了一个帽子。结果当然是,小孩子放弃了画画的兴趣。 因为,没人鼓励他,也没人对他的想象力的火花感兴趣。 如果你对孩子说惯了:我就知道你够呛。 结果回答自然就可能是:我就这样。 这篇文章里,讲了好几个让人深思的场景。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那么耐心地鼓励他,等他大了,却缺少了宽容亲和的态度呢? 如果不是以倾听和了解为前提去引导孩子,而是在自己脑海中模拟一个完美孩子去“对标”,心就变得越来越狭窄和敏感。紧张了你的情绪,也耽误了你的孩子。 一个朋友和我聊天,说因为限制孩子打篮球的时间,孩子竟然说恨她。跟我聊的时候,她又伤心又难过,恨铁不成钢地跟我语音:“你说这都上六年级了,马上考初中,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懂事,整天不误正业打篮球,

  • 如何将孩子拉回学习的轨道上?
    如何将孩子拉回学习的轨道上?

    孩子小学六年级,之前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现在学习态度变差,学业各方面都明显退步,和老师讨论后,我了解有部分原因是来自同侪的影响:孩子跟老师认为品性不佳的同学成了好友,上课不专心,不认真在课业上。我了解这部分的严重性,也和孩子晓以大义。 但对于老师说“学生在学校就是来学习的,不要一天到晚只想交朋友,好像到学校就只为了交际应酬??”这番话,我却有些疑惑,我认为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学习人际互动、社交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这么说会不会太过偏颇?他也认为我孩子的学习尚未步入正轨,对即将进入初中阶段是非常不利的,对于这部分我应该怎么帮助孩子? 台湾儿少生涯教育促进会理事、格瑞思心理咨商所所长莫兹婷回复: 以上问题看来,家长了解“孩子重视朋友、和朋友相处中习得社交技巧”是重要的,但同时对“交朋友与学习冲突”这议题产生了一些疑惑。以下几点提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