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疾病早产儿护理
  •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

    胆红素生成多 胆红素生成较多原因有: 1、红细胞破坏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旁路胆红素来源多。 3、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肠-肝循环因素 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且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肠道内的结合

  •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及发生机制是什么意思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及发生机制是什么意思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是足月儿出生后2-3天,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 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生理性黄疸宝宝不需要吃药或者蓝光照射就可以痊愈,并不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影响。不过家长们也需要做好生理性黄疸宝宝的护理工作,防止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转化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机制 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胆红素产生多: 新生儿每天生成的胆红素(8.5mg/kg)超过成人(3.8mg/kg)的2倍还要多。 血蛋白联结运送不足: 新生儿刚出生后存在或多或少的酸中毒,故常显示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不足,特别是早产儿白蛋白水平偏

  •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喝白开水 爸妈每天早晚可以给宝宝喂白开水,让宝宝能够在排尿的同时排掉体内的黄疸。如果宝宝是喝配方奶粉的话,应在两餐之间要加喂水。 喝葡萄糖 当爸妈发现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喝点儿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宝宝喝就可以了。 晒太阳 每天早上10点左右,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晒太阳,要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但要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晒到。另外,还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因晒太阳而吹风受凉了。 停止母乳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可以尝试停止喂养母乳2-3天,因为黄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养母乳以后,黄疸指数就会下降的。黄疸症状较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等宝宝黄疸退了,可以继续喂母乳。

  •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 一般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最明显;足月儿于生后7~10天自然消退,早产儿可延续到2~4周左右自然消退。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出现部位 生理性黄疸除面颊部皮肤和巩膜可见轻度黄染外,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色泽表现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大便颜色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其粪仍为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血红素值 肝功能等其他各项检查

  • 宝宝惊厥的预防与护理
    宝宝惊厥的预防与护理

    增强宝宝身体素质 若是宝宝身体素质较差,那么抵抗力弱易生病,所以要让宝宝多活动,增强宝宝体质,降低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几率。 改善居住环境 注意加强对宝宝的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提高孩子的机体适应能力,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加强营养 宝宝除了需要补充足够的奶类食物,待4——6个月后还要摄入适量的辅食,比如富含钙元素、维生素B1、各种矿物质等食物。谨记定点喂养,不要让宝宝感到饥饿后才喂食,此举可降低宝宝因血钙过低和血糖过低而导致惊厥的几率。 合理用药 婴幼儿用药要谨慎,如有需要一定要谨遵医嘱服药,防止发生用药过度和药物中毒。 加强看护 宝宝还不能自行避开危险,父母要时刻注意他们的情况,防止新生儿因摔倒损

  • 宝宝高热惊厥怎么预防
    宝宝高热惊厥怎么预防

    加强宝贝体格锻炼 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宝贝到室外活动,让宝贝身体能适应环境变化。注意营养,增强体质,尽量减少发热生病。 宝宝高热时及时处理,预防高热惊厥复发 曾患过高热惊厥的宝贝父母,在宝贝患感冒或发热初期,即使体温未超过37.5℃,也应预先给口服退退热剂(如阿斯匹林)及镇静剂(如鲁米那),药物及剂量遵循医生指导,或采用物理降温,以防体温突然升高引发惊厥,突然出现手脚冰凉时应用温水将手捂热或洗澡(水温为37℃),洗完后及时擦干穿好衣服,且衣服要适量减少。 宝宝感冒高热时补充淡盐冷开水,可预防高热惊厥 宝贝感冒高热时补充淡盐冷开水,可预防高热惊厥。宝贝感冒初期,如果体温高于37.5℃,妈咪可适当为宝贝增加饮水量,如喝两杯淡盐冷开水。每次饮水量100-200毫升,间隔1-3小时),从而达到预防

  • 宝宝高热惊厥怎么办
    宝宝高热惊厥怎么办

    第一步:正确放置宝宝 患儿侧卧或头偏向一侧。立即使患儿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用枕头。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患儿喂药(防窒息)。 第二步: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同时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 第三步:控制惊厥 用手指捏、按压患儿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第四步:降温 冷敷:在患儿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常更换;将热水袋中盛装冰水或冰袋,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患儿的额部、颈部、腹股沟处或使用退热贴。 温水浴:水温32~3

  • 新生儿惊厥用药
    新生儿惊厥用药

    苯巴比妥钠(新生儿惊厥首选药物) 负荷量15~20mg/kg,首次量10~15mg/kg,如惊厥未控制,每隔10分钟加注5mg/kg,直至达到20mg/kg.惊厥控制后用5mg/(kg•d)维持。 苯妥英钠 当用苯巴比妥总量达20mg/kg惊厥仍未受到控制时,改用本药,负荷量为15~20mg/kg,分次给药。 首次剂量l0mg/kg静脉注射,如惊厥未停止,每隔10分钟静注5mg/kg,直至达到20mg/kg或惊厥停止,维持量5mg/(kg•d)。 安定 在用上述药物新生儿惊厥无效后选用,每次每公斤体重0.1~0.3mg,肌肉注射或静脉缓慢注射(1分钟不可超过1mg,最大量一般不超过10mg)。 副醛 新生儿惊厥用药:副醛5%制剂每次每公

  • 新生儿惊厥怎么办
    新生儿惊厥怎么办

    正确放置患儿 让宝宝侧卧或头偏向一侧,头稍后仰,不用枕头,这样的体位,舌根不会阻塞呼吸道,也不会引起分泌物无法排出,以致吸入气管;并将裤带和领口解开。 谨记不要随意搬动患儿,保持安静,而且最好有专人看护,以免发生意外; 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婴儿灌药,否则有发生窒息和吸入的危险。 防舌咬伤 抽风时牙关紧闭,为防止婴儿舌咬伤,可在上、下牙齿之间放一布垫,也可用压舌板外包纱布。 注意不要强硬掰开宝宝的嘴巴。 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惊厥发作时不会咳嗽,不会吞咽,口中会产生分泌物,且无法做出呕吐、吞咽的动作,因此要保持患儿侧卧的姿势,以便患儿口中的分泌物自行流出。 如分泌物太多时,那家人必须用吸管将其分泌物吸出,以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否则气管被猪致使呼吸不畅

  • 新生儿惊厥的症状
    新生儿惊厥的症状

    姿势的改变 正常的新生儿肢体常呈屈曲状态,但又非过分曲屈,腕、膝、肘、踝等关节的角度一般不小于90°,打开包被四肢常有不规则的舞动。如四肢各关节角度小于90°,说明肌张力增高,若四肢松软、伸直,全身成大字形,说明肌张力低下。 面色改变 新生儿出现严重惊厥时,常伴有短时间的面色发白或青紫,有时可同时伴有口吐白沫。这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把握好最佳就医时机。 眼神的改变 新生儿惊厥时,大部分会伴有短时间的意识丧失,表现为失神、瞪眼或斜视等。总之,新生儿惊厥时除肢体或肌肉抽动外,还会伴有神志、面色、肌张力等等的改变,爸妈只要仔细观察,不难识别。 五官变化 惊厥时婴儿表现头转向一侧,脖子往后背,两眼发直或两眼球往一边斜,眼球上窜,嘴吐沫,四肢伸直或抖动,两手握拳。可

  •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类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类

    隐晦(微小)型新生儿惊厥 最轻程度的发作,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 没有身体呈大字型伸直或短暂性痉挛的现象,发作时抽搐微细,局限而隐晦。 表现: 1、面、口、舌的异常动作:眼皮颤动,反复眨眼,皱眉,面肌抽动,咀嚼,吸吮,撅嘴,伸舌,吞咽,打哈欠; 2、眼部异常运动:凝视,眼球上翻,眼球偏向一侧而固定,眼球震颤; 3、四肢异常运动:上肢划船样,击鼓样,游泳样动作,下肢踏步样,踏自行车样动作,肢体的旋转运动; 4、自主神经性发作:呼吸暂停、屏气、呼吸增强、鼾声、呼吸频率增快;血压升高、阵发性面红或苍白,流涎、出汗、瞳孔扩大或缩小;绝大部分隐晦型惊厥患儿临床发作不伴皮质异常放电,但脑电图常见背景波异常,表现为波幅低平和爆发抑制,常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颅内出血或感染患儿。

  • 新生儿惊厥的原因
    新生儿惊厥的原因

    围产期窒息 围产期严重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导致新生儿惊厥,主要见于足月儿。 表现:其临床特点是意识障碍、张力减低和惊厥; 新生儿惊厥多在生后12小时左右出现,开始为微小型发作,以后可出现强直性或多灶性阵挛性惊厥; 此时常有颅压增高,窒息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颅内出血。 产伤性颅内出血 由于接生技术提高近年来已逐渐少见产伤性颅内出血。因难产或产程延长而致头部物理性损伤使小脑幕或大脑镰撕裂,引起大量硬脑膜下腔出血,导致新生儿惊厥,多见于体重较大的足月儿。 表现:通常在生后12~24小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生后第2~3天出现限局性或多灶性阵挛型惊厥。 缺氧缺血性脑病:占新生儿惊厥病因的60%—70%,新生儿惊厥多见于生后24小时内; 缺氧性及产伤性颅内出血:新生儿惊厥

  • 新生儿惊厥是什么
    新生儿惊厥是什么

    新生儿惊厥是什么 惊厥俗称“抽搐”、“抽风”,是由于新生儿大脑皮质功能的暂时紊乱引起脑细胞异常放电,是新生儿常见症状,尤以婴幼儿多见。6岁以下儿童期惊厥的发生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 新生儿惊厥往往预示可能会发生危重疾病,一旦宝宝出现惊厥的现象,应迅速就医诊治。 诱发原因有原发性颅内病变如脑膜炎、脑血管意外、脑炎、颅内出血、肿瘤等,从而继发于缺血、缺氧、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等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 新生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动作较小,又由于许多新生儿被包得严严实实,因此如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新生儿抽风的动作。 新生儿惊厥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面部小肌肉的抽动,表现为眼睛的斜视、眼睑和面部小肌肉的抽动,或表现为嘴部类似吸吮的动作; 也可以有一个肢体、一侧肢体或双侧肢体抽动。总

  •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诊断 1、新生儿体温过低 :与早产、寒冷等因素有关。 2、新生儿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硬化、水肿,局部血液供应不良有关。 3、新生儿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无力、热量摄入不足有关。 4、新生儿硬肿症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5、新生儿硬肿症潜在并发症,肺出血 与严重微循环障碍有关。 6、新生儿硬肿症的知识缺乏(knowledge deficit) 与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有关。 复温-测量体温 ●如肛温在30~34oC,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患儿,足月儿一般用温暖的镪褓,包裹臵于25~26oC室温环境中,并用热水袋保暖,早产儿臵于30oC的温箱中,体温往往较快升至正常,如体温低于正常,则调高温箱温度。 ●如肛温<30C,腋-肛温

    标签:硬肿症
  • 新生儿硬肿症的复温方法
    新生儿硬肿症的复温方法

    复温方法 复温是治疗小儿硬肿症的关键,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同时要供给充足的热量,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1、轻、中度: 肛温在30-34℃ ,腋一肛温差为正值,产热良好者,患儿置于30℃的暖箱内,通过暖箱的自控调温装置或人工调节暖箱30-34℃。 调节时应每小时提高箱温1℃,使患儿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基层医疗单位可用热水袋、热炕、电热毯等保暖。 2、重度: 肛温<30℃,腋一肛温差为负值的重症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体温高1-2℃的暖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并提高暖箱温度1℃,根据患儿胎龄及体温恢复情况,将箱温调至适中温度。 重症患儿体温于12-24小时恢复正常;如无条件者可采用母体怀抱复温或热水袋保暖。 3、重度硬肿症患儿: 重

    标签:硬肿症
  • 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

    复温 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的重要措施,目前多主张快速复温法。 ①轻度患儿:可用缓慢复温法,将宝宝用温暖褓包裹置在24—25℃室温中使其自然复温。等到体温上升至35℃。 ②轻、中度(体温>30℃)患儿:置于预热至30℃的暖箱内,调节箱温为30—34℃,通过减少患儿散热使体温升高,争取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③重度(体温<30℃)患儿:以高于患儿体温1—2℃的暖箱温度开始复温,每小时提高箱温0.5—1℃(不超过34℃),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并保持暖箱在适中温度。 ④恒温水浴法:将患儿置于39—42℃的恒温水浴箱内(室温在24℃或稍高),脐部用消毒纱布覆盖,上面用橡皮膏固定,防水侵入,头露出水面,四肢、躯干浸入水中,每次15分钟,每口2次,直至硬肿消失。 复温时的监护:包括血压、心

  • 新生儿硬肿症的症状
    新生儿硬肿症的症状

    体温不升 体温过低是主要表现,全身或肢端凉、体温常在摄氏35度以下,严重者可在30度以下。 1、产热良好患儿:腋温>肛温,腋温减肛温差为正值(在0-0.9度之间),大多病程短,硬肿面积小,属于轻型。 2、产热衰竭患儿:腋温 <肛温,腋温减肛温差为负值,多为病程长,硬肿面积大,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属于重型。 皮肤硬肿 1、皮脂硬化:皮肤变硬,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提起。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 2、水肿:指压呈凹陷性。 3、硬肿时,多为对称性,好发于下肢、臀、面颊、上肢、背、腹、胸等。 4、皮肤呈暗红色或苍黄色,严重循环不良者可呈苍灰色或青紫色。 5、有时只硬不肿,皮肤颜色苍白,犹如橡皮,只影响大腿和臀部,常为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

    标签:硬肿症
  • 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
    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

    新生儿发育不完善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新生儿体温调节差,代谢功能不成熟,导致新生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体表面积大,散热多,而糖原及棕色脂肪储备少,产热不足。 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且软脂酸多 新生儿皮下脂肪含软脂酸较多,在低温时容易凝固变硬,为发病的内在因素。再加上新生儿皮下脂肪较薄、皮肤毛细血管丰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较容易散热。 天气寒冷导致受寒 受寒、环境温度过低、且无适当保暖,末梢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棕色脂肪分解。如寒冷刺激时间持续,将导致一系列生化和生理功能改变。但天热也偶有发生。换尿布、洗澡时,均易受低温影响。 新生儿能量储备少 新生儿糖原及棕色脂肪贮备少,应激状态下贮备消耗过度,如不及时补充将因

    标签:硬肿症
  • 新生儿硬肿症面积计算方法
    新生儿硬肿症面积计算方法

    新生儿硬肿症面积计算方法 身体各部面积百分比的估计:头颈部20%,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上肢18%,双下肢26%。 皮肤硬肿面积诊断 轻度:硬肿范围小于30%。 中度:硬肿范围在30%~50%。 重度:硬肿范围大于50%。 硬肿症病情诊断分度 轻度:硬肿范围<20%,肛-腋温差正值,器官功能改变无或轻度功能低下。 中度:硬肿范围20~50%,体温<35℃,肛-腋温差0或正值,器官功能损害明显。 重度:硬肿范围>50%,体温<30℃,肛-腋温差负值,器官功能衰竭、DIC、肺出血。 硬肿症皮下脂肪韧度诊断分度 Ⅰ度:皮下脂肪稍硬,肤色轻度发红。 Ⅱ度

    标签:硬肿症
  • 新生儿硬肿症是什么
    新生儿硬肿症是什么

    新生儿硬肿症是什么 新生儿硬肿症(neonatal scleredema),亦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大部分由寒冷引起,故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但也可因其他因素如感染而在夏季发病,故又有称为感染硬肿症或夏季硬肿症。 此症为新生儿严重疾病之一,多见于出生后第1-2周的早产儿或有感染窒息、先天畸形新生儿,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可见于夏季,病儿出现全身冰冷,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触摸有“冷猪肉”的感觉,严重者可引起肺出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本病发生率仅次于肺炎,近年来其病死率仍高达20-50%。 但随着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好转,此病的治愈率逐年提高。 有报道体重在1.5公斤以下患硬肿症的早产儿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治愈出院。 新生儿硬肿症发生条件 时间:本

    标签:硬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