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孩子听话未必是好事,别让孩子伤在听话上
    孩子听话未必是好事,别让孩子伤在听话上

    别让孩子伤在听话上 关于校服:宝儿学校对校服要求比较严格,夏天还好,T-恤多买几件就成,可到了冬天,麻烦来了。最近早晨天气特别冷,可是宝儿坚持不穿棉衣,最多加一件校服色的夹克,几天下来小家伙冻感冒了,才跟妈妈说:棉衣的颜色不是校服色,老师不让穿。 关于做作业:某天宝儿把一份作业拉在学校,本打算第二天早晨7:30am以前到学校在餐厅做完(老师要求学生7:30进教室早读,虽是8:00am上课,但一进教室就不许写作业。),结果路上爸爸晚了一点,宝儿眼看着完不成作业,于是大哭。 还是关于作业:某天宝儿拿着数学作业来找妈妈,指着其中那个的一道题:妈妈我不会做。妈妈拿过来一看,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选择题,宝儿没理由不会啊?宝儿告诉妈妈无论怎么算,答案都不是选项里的。妈妈仔细一看,果然没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于是告诉宝儿:跟老师说,她给出的答案错了。宝儿不同意:妈妈,

  • 妈妈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妈妈企盼,你能遇到这样的老师。
    妈妈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妈妈企盼,你能遇到这样的老师。

    01、秋风渐凉,这几天,各地正陆续开学。一位妈妈为他刚刚入学的孩子写下了这样一些文字—— 孩子,陪你去报名,看着你背着大大的书包,满脸欣喜地跑进崭新的校园,想到此后十多年间,你的大部分时光都将在校园中度过,作为家长,妈妈感到欣慰与期待,亦夹杂忐忑与不安。 孩子,妈妈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当一个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学生。 因为家境贫穷,妈妈7岁半才踏进校门,一度成绩一塌糊涂。幸运的是,妈妈遇到了很多真诚温暖、心怀天下的老师。 妈妈小学时的语文老师,少白头,红脸膛,细长的眼睛流淌着柔和亲切的光。是他,第一次在妈妈的作文本上用红笔大字写下“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的批语;也是他,第一次把妈妈的作文当范文在班级阅读,告诉妈妈:这句好,好在何处,那句要改,当如何改。这位老师眼神中鼓励的光亮,就像浓稠黑夜之中的星光,照亮妈妈贫苦童年

  • 暴脾气小孩,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暴脾气小孩,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大宝贝,含在嘴里化捧在手上怕摔。但是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有些孩子脾气大的肆无忌惮。那么孩子脾气大怎么办?怎么改正孩子脾气大的问题呢? 1、让孩子也学会忍耐 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当你们精心准备好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著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却无论如何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东西却哭个没完,你得拚命压制著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的宝贝。 仔细想来,这些都不是他的错。但你能做到一次次的容忍么? 父母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人。 人的耐心毕竟有限,因此家长们需要让他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例如家长们在

  • 如何让孩子乐于分享不再自私?
    如何让孩子乐于分享不再自私?

    家长应该怎样让孩子学会分享,乐于分享呢?我家孩子为什么这么不愿意分享,我到底该怎么教育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大家可以去试试! 生活中像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虽二胎开放了,但还有很多家庭仍然是独生子女。 没有兄弟姐妹,加上家里人溺爱,和周围的小朋友交往又不多,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只顾自己,不懂得关心别人,比较孤僻和自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吃独食,不愿意分享。 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和别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只想到自己,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那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所以孩子要是现在就有这些问题,那我们必须得重视起来,帮助他们克服! 怎样让孩子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其实孩子之所以以自我为中心,不过是因为匮乏,我们给了他满足,他在获得安全感后

  • 父母不能随便对孩子说什么话
    父母不能随便对孩子说什么话

    作为孩子的父母,不能随便对孩子说什么话?哪些话说多了不仅对孩子成长不利,还会显得自己没文化。不信,接下来看看这篇文。 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家长就是主力军,但这些主力军要有自己的硬实力才行,只有自身足够优秀才能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有些家长自身水平有待商榷,却指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这就有些强“娃”所难了。 在带孩子的时候,家长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不仅影响孩子不说,也会显得自己没文化,那么究竟是哪些话不能说出口呢? 第一句:“看看你有什么用!” 当家长比较忙又需要有人搭把手的时候就会需要孩子来帮住自己,但孩子毕竟只是孩子,第一次难免笨手笨脚的,家长在一气之下就会说出这样的话来难免有些不负责。 说这些话的家长在小时候大多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骂孩子“干啥啥不会,就知道吃”,其实就是自己小时候受到过这样的责骂,现在反过来骂孩子而已。

  • 父母哪几件事越懒惰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
    父母哪几件事越懒惰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

    家长越懒,孩子越能干!一遍继续着“保姆式”的家庭生活。蒙台梭利式的教育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帮孩子完成本该孩子完成的任务。 事实上,我们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空前重视,要求孩子无时无刻不学习,出去游玩回来还要写篇作文。 而在生活上,孩子追着喂饭吃,衣服鞋袜抢着帮穿,放学书包也十有八九挂在家长肩膀上,培养出来一个又一个的”巨婴“。 做父母的,都想给孩子更好的。但是,过多的关心,孩子的成长反而会受到阻碍。 最近有个家长很高兴的给我们分享了他们家孩子的故事: 孩子都是自己陪着写作业。削铅笔,点心,辅导全部是她一个人在一手包揽,每天都要忙活一个小时才能把作业做完。 但是有一天这位妈妈突然需要到外地出差,家里爸爸也常年在外地工作,没办法,只能把孩子先放在姥姥家。 出差的这些天,这位妈妈一直

  • 孩子会玩手机却不会搭积木?父母要警惕了
    孩子会玩手机却不会搭积木?父母要警惕了

    现在很多小朋友都爱玩手机,小朋友玩手机肯定弊大于利,最近看到一篇文关于女童会玩手机却不会搭积木,很多人惊呆了,爱给孩子玩手机要警惕这种病! 随着智能手机、电脑普及,近年来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引发的疾病进入爆发期,不少人患上了视频终端综合征。近日,一名6岁的小姑娘晶晶竟然被确诊为此病。一了解才知道,她从1岁半还不会说话时,就玩起了电子产品,而奶奶曾认为孙女智商过人。 女童会玩手机却不会搭积木 这段时间,小姑娘老是眨眼睛、揉眼睛,说眼睛干,但经常流眼泪。开始时被怀疑是“干眼症”,但晶晶除了上述症状还有挤眉弄眼、卡嗓子情况。 奶奶称,孙女从1岁半就开始玩电子产品,游戏打得比妈妈都厉害,2岁才会说话。最初,以为孙女智商过人,但慢慢发现,孙女就iPad玩得好,搭积木不行。 另外,孙女不太合群很宅,也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 父母若给不了孩子足够的爱怎么办
    父母若给不了孩子足够的爱怎么办

    钱可以把孩子宠坏,但是爱不会!别把孩子当巴甫洛夫狗。好像一夜之间大家都当上了爸爸妈妈,除了初为人父人母的那份欣喜,还有彼此间的暗暗较劲。 前一阵,圣宝的爸爸回到家,特别焦虑地跟我说,同事的孩子刚出生七天就会抬脖子了,咱们儿子怎么还不会。 没过几天,他又跑来跟我说,XXX的孩子据说都会爬了。我白了他一眼:三翻六坐九爬,这是铁一般的生长规律,圣宝才2个月,急什么。 这不是我先生一个人的问题,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是这个时代的通病。 过去比谁家孩子成绩好工作好嫁得好也就算了,如今起跑线越划越提前,连走路说话这些都要拿出来比较一番。 认识的妈妈里,有一个就特别热衷于播报自己孩子的天赋异禀,今天“我女儿俩月已经会翻身了”,明天“我女儿才两个半月已经会叫妈妈了。”搞得其他几个差不多月龄孩子的母亲以为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发育

  • 宝宝总是要摸摸抱抱怎么回事
    宝宝总是要摸摸抱抱怎么回事

    宝宝总是要对妈妈摸摸抱抱是不是没有安全感?宝宝断奶了是不是没有“安全感”?对于宝宝喜欢摸着妈妈乳房睡觉这件事,大家肯定不陌生了,接下来看看下文了解一下吧。 有的人会觉得“嗨,这有啥不都是这样嘛,长大就好了”;有的人会觉得“这都是惯得毛病”;还有人认为这就是心理学家们说的“造成孩子安全感匮乏的源头”……其实吧,这个事儿,说简单也挺简单,说复杂也复杂,那些又厚又难读的育儿、心理学著作都没有统一的结论,爸爸妈妈们还是不要太紧张: 是不是我不该给孩子断奶,是不是我陪伴孩子时间太短,是不是我没照顾好让孩子不舒服了……甚至要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做一个好妈妈/好爸爸……emm……别自己吓自己呀! 宝宝的安全感建立基本是从妈妈的怀抱,到妈妈和家人(亲密的人),到这个家(屋子、房子),再到与亲密的人分开一段时间,一直慢慢扩大。 要说孩子在断奶之后会有一段时间

  •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勤劳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勤劳

    为什么外国小朋友比中国孩子“勤劳”?答案值得反思。日本父母有一个教育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在对孩子的勤劳培养方面,日本的父母和日本学校是典范。 从幼儿园开始,日本的小孩子就要接受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自己穿衣鞋、收拾书包、自己搓洗毛巾洗脸,这些是基本的成长要求,父母都会有意识地引导。 到了小学阶段,孩子们每天上学的“家当”也是自己准备的,书本、文具、牙刷、手帕,甚至自己会带上桌布和筷子、餐具到学校。中午放学时,孩子们需要把教室变成食堂,铺上自己带的桌布和餐具。值日生还要系上围裙、戴上口罩去厨房领餐,然后把食物带回教室分餐给所有孩子。孩子们吃完饭后,还需要给教室打扫,甚至把吃饭的牛奶盒子拆开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后送到学校回收站。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孩子还在学校种蔬菜!孩子们的这些劳动被称为“食育”,是

  • 如何避免宝宝拉扯家长的头发呢?
    如何避免宝宝拉扯家长的头发呢?

    我女儿就是这样。每次她奶奶背着她的时候就喜欢扯头发,那么宝宝喜欢扯头发,需要制止吗?如何避免宝宝拉扯家长的头发呢?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拉扯妈妈头发,需要制止吗? 答:宝宝在吃奶时或被妈妈抱着时,有时会发生宝宝拉扯妈妈头发的情况。多数情况下宝宝拉扯妈妈的头发都是出于无聊和好玩,妈妈可以握着宝宝的小手,把头发轻轻从宝宝手中拉出来。 如何避免宝宝拉扯妈妈的头发呢? 和宝宝互动时,妈妈的头发在宝宝面前,会引起宝宝极大的兴趣,拉扯头发会成为宝宝很好的游戏。所以妈妈把头发扎起来放在身后,再给宝宝一个玩具,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对于小宝宝来说,拉扯妈妈的头发也是有安全隐患的,宝宝的手指可能会因为头发丝缠绕而发生危险。再者,妈妈产后容易出现脱发的情况,拉扯头发会加重脱发。璐璐建议,妈妈不要让宝宝拉扯自己的头发哦。

  • 不离婚就一定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吗?
    不离婚就一定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吗?

    小A说的是她的老公,他有了外遇,坚持要和她离婚。小A多次表示坚决不离,她的理由是:我要为孩子保护这个家。 小A说:孩子病了,住了院,我给他打电话让他来看看孩子,他说没时间,我让孩子跟他通话,孩子对他哭,求他回家,可是他却对孩子说过几天就好了,不回去。他为什么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这么狠心呢? 我说:对孩子狠心的不仅是他的爸爸,也还有你! 一个男人,坚决要离开的时候,他其实已经考虑到他要抛弃的所有因素了,妻子,孩子,房子,票子,他宁可抛弃一切也要追寻自己想得到的那个女人。在这个时候,孩子注定已经被他爸爸在心里放弃了,作为孩子的妈妈,为什么还要让孩子亲耳去聆听他爸爸的冷漠呢?为什么还要让他这么小的年龄去乞求被爱呢?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你就不应该把孩子当做武器为保住自己的婚姻做拼杀,太残忍。 小A真的是为了孩子而坚决不离婚的吗?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家庭已经

  • 在幼儿期一定要教会孩子交朋友,孩子才不会孤独
    在幼儿期一定要教会孩子交朋友,孩子才不会孤独

    同事的孩子今年要上小学了,很是苦恼,不知道上学后孩子能不能和同学正常相处,因为他家孩子没上过幼儿园。之所以不去幼儿园是因为孩子不会和小朋友相处,每次送孩子去幼儿园,孩子一定会闹几天病。老人看到孩子病了就接回来,如此这般几次,就索性不上了,由老人带到了上学的年龄。老人自然都是惯孩子的,孩子已经更不会和小朋友相处了,所以,同事很是担忧。 孩子三岁进幼儿园,七岁上学,然后开始了漫长的求学生活。 这意味着孩子从三岁开始就要进入一种集体生活状态,从三岁开始就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了,就要开始自己交朋友了。这也说明,孩子在三岁左右家长就应该教会他怎么交朋友了。 但不是每个家长都会教育孩子,所以不是每个孩子都会交朋友,很多孩子到了高中甚至大学都不能很好的和同学朋友相处,一个不会交朋友的人是孤独的,是自卑的。一个没有社交能力的人是容易被社会淘汰的,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 美式教育倡导的Time-out,究竟是什么?
    美式教育倡导的Time-out,究竟是什么?

    听说美式教育流行使用Time-out的管教方法,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什么是真正有效的Time-out的管教方法。 什么是Time-out Time-out,翻译成中文就是计时隔离。 在美国,很多幼儿园(Daycare)和小学,或者是一些家庭中,会使用计时隔离作为对孩子犯错的基本处罚手段。 当孩子发脾气、乱扔东西,或做出其他不当行为时,家长或老师会让他独自一个人在椅子上或者去一个没有娱乐的地方坐着,将他从原来的环境中暂时隔离。 美国家长会选择一个远离玩具、人、电视、窗户的但不封闭的地方(避免吓到孩子)作为“思过角”,通常是走廊、厨房或房间角落的椅子。但是思过角不能有易碎物品。 计时隔离的目的是希望儿童能够在犯错误后冷静下来,在隔离的时间段里反思自己的错误。 而隔离的时间长短往往由孩子的年龄而定,3岁3分

  • 总爱顶嘴的孩子怎么办?用这6招试一试
    总爱顶嘴的孩子怎么办?用这6招试一试

    总爱顶嘴的孩子怎么办?儿子快5岁,最近顶嘴的厉害,跟他讲道理,他也不听,讲的次数多了他的态度也越来也不好,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是一岁多的孩子,还咿呀学语的阶段,晚上你告诉他要上床睡觉了,小家伙正乐呵呵独自在玩玩具,听了这话奶声奶气地回了你一句:不嘛!你会有什么反应?相信大多数家长会被孩子稚嫩可爱的反抗捧腹一乐。 当孩子逐渐长大到四、五岁的时候,如果这样的场景再现的时候你又作何反应呢?显然大部分的家长会很生气地督促,然后像唐僧一般苦口婆心地叮嘱孩子一定要按时上床、保持足够睡眠,却没曾想到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要么不听,要么顶嘴以示抗议。叮嘱时脸上的那般温暖的笑容来了个360度的大旋转,既愤怒又很无奈! 孩子为什么顶嘴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顶嘴是源自无助和困惑,当大人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利被剥夺了却又无力反抗,恼

  • 功利心,正让你的孩子离阅读越来越远
    功利心,正让你的孩子离阅读越来越远

    家长教育孩子功利心太重了,每一个都是有目标的,一定要怎么样,这是没必要的。当儿童面对一本书时,如果有人给他大量的压力,他的注意力就会转移,而把阅读的兴趣放到次要的地位。一旦孩子意识到读完一本书后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他就不会想再去读书。破坏兴趣,就是在扼杀阅读。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这几年,阅读越来越被学校和家庭重视了。十几年前还被称为读闲书甚至被许多家长嫌弃的课外阅读,已经从孩子们可有可无的“小零食”晋升为最好每日必吃的“营养大餐”;绘本馆童书馆开始在各个大城小镇安家;各大电商的童书销量高居榜首;许多学校也纷纷给孩子们列出必读书目,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甚至布置阅读作业。 看上去,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已经到来。可是在应试教育为主导的今天,家长和学校更多地介入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真的让孩

  • 如何才能做好一个妈妈?既要尊重孩子,又要尊重自己!
    如何才能做好一个妈妈?既要尊重孩子,又要尊重自己!

    如何才能做好一个妈妈?母亲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妈妈,你觉得孩子应该在什么环境下长大?让我们看看下文~ 在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和丈夫就下定决心要给她一个平等、自由、友爱、开放的成长环境。因为我们都来自传统家庭,从小父母对我们的管教方式更多的是“命令与服从”。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都被家长严格的规定好,我们需要的只是“服从命令,听指挥!”遇到失败、挫折,负面情绪那是不应该有的,而哭更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事。 我们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管教方式下长大,好的方面,我们更善解人意,更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更具有合作精神,但我们自身更多是感到被束缚,缺乏主见,缺乏创造性,甚至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情感上的压抑。有了这样的成长体验,我们更认为给孩子自由与尊重,陪伴他一起去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带着这种理念,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遇到了

  • 宝宝精力充沛闹不停怎么办
    宝宝精力充沛闹不停怎么办

    很多妈妈感叹孩子为啥精力那么旺盛,感觉自己血槽已经空~作为两个娃的妈,我一度怀疑为什么我遇到的孩子都是这么的精力旺盛呢?宝宝精力充沛闹不停怎么办? 下面来看看几位妈妈的分享经历: @大美:朋友家养了只猫,非常活跃,朋友夫妻二人完全伺候不了。有天我带我家四岁女儿去了,她一直逗着猫玩,但其实也就一两个小时。后来我们走了,朋友说他家猫那天是唯一一天晚上很早就睡了,而且没有再缠着他们夫妻俩要陪伴。 @♂尐?吖&頭 :要是给我家娃儿身上装个计步器,估计圈里的朋友们没人排的了第一! @琪琪:娃精力旺盛,一转身就弄坏冰箱门,再转身就弄坏电视机屏幕,三转身撞倒在地,有人要收养儿子吗?在线等。 @ 业余超人:我家老大,经常把邻居家的哈士奇玩到累得爬不起来,后来我们觉得实在对不起邻居,以及他们的狗,就生了个弟弟来陪老大。 最后,我们

  • 父母教育孩子扮红白脸好吗
    父母教育孩子扮红白脸好吗

    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开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利呢?宝妈们,你家教育孩子有唱红白脸吗,用的什么方法呢? 还没生我家孩子之前,他爹就和我商量,在孩子出生以后长大的过程中,让我唱红脸,他来当白脸。孩子犯错时我来教训他,哭了以后他来给爱的抱抱。我当时就不乐意了,为什么要我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才不要做让孩子讨厌的妈妈。 在传统教育中,一直有唱红白脸一说,要么爸爸严厉,妈妈慈爱;要么爸爸慈爱,妈妈严厉。其实,教育孩子有那么多好的方法为什么不选,偏偏要选这种最差的呢? 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不同 孩子是很聪明的,特别在父母面前,他们其实每天都在悄悄观察父母,脑子有自己的小心思。比如“妈妈今天刚买完衣服,心情不错,我说吃冰激凌,她准能答应。” “爸爸下班回来心情不太好,我最好乖一点。”所以,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很

  • 孩子情商低的表现有哪些
    孩子情商低的表现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在社会生活中情商高的人往往比较受欢迎,同样的一件事情,情商高的人说出来就是比情商低的人让人觉得舒服。情商的高低有遗传因素,但是后天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最好还是从娃娃抓起。 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高情商,不能只是想当然。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注意孩子那些明显的“低情商”表现,要及时纠正,那么,孩子的哪些行为属于“低情商”呢?家长千万别以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 1.做错事不承认也不道歉,找各种理由推脱 孩子犯错是难免的,但是很多孩子犯了错不承认还不认错,甚至找各种借口推脱,,伶牙俐齿,简直说的你无话可说,家长往往容易被孩子糊弄过去,还以为这孩子口齿伶俐,长大后会很聪明。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的不好,犯了错就要承认,伤害了别人就应该道歉,这是最基本的素质和礼貌,情商高三观也要正,做事一定要讲原则,家长教育孩子,也一定要坚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