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每个阶段相对应的语言表达能力 宝宝在接近2岁时,已经能够连续的说2个字以上的短语了,比如我家点点现在正好处于这个阶段,她会说“爸爸吃,妈妈吃”“找妈妈”“穿鞋”“起床”“吃饭”“我要玩”“我还要”“工作”“休息”“晚安”等等。昨天她吃了一个橙子之后,突然自己冒出了一句“好甜”。还有,去年12月份的时候,点点还不会完整的叫外婆,外公,舅妈,但是会叫爷爷,奶奶,舅舅等。每次叫外婆外公都是“婆哦””公哦“,每次叫舅妈都是“妈哦”,临近春节时,就很自然的学会了叫“外婆”“外公”“舅妈”。 所以,孩子在临近两岁时,是语言发育的爆发期。 此时,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宝宝更好的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其实是有秘诀的。 秘诀一:生活中,爸爸妈妈要经常和宝宝对话 比如,早上起床给宝宝穿衣服啊,给宝宝换尿布湿啊,给
如何教会孩子捍卫自己的权力?比如宝宝玩耍时被插队,不懂捍卫自己的权利该怎么办?父母该怎么教? 宝宝现在9个多月,我该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对她进行早期教育?比如视觉、听觉、智力等方面的开发。 Eleven:9个多月,宝宝的视力已经发展到0.1了,类似于高度近视眼;到14~18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 所以,我们要注意,不让宝宝长时间地看电子屏幕等高光高刺激的东西,避免视疲劳,避免太久逛商场或者电子游乐设备的声光电刺激;多接触大自然,看绿色植物等。 听觉方面,可以看一看宝宝是否可以对外界各种声音表示关心,比如:雨声,飞机声等。 家长可以用象声词提示孩子:“哗啦啦,下雨的声音”“轰隆隆,飞机的声音”来帮助孩子辨识声音;也可以给孩子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和孩子一起听着拍子扭动身体等。 智力方面,9个多月孩子的认知已经出现了一个里
孩子说“妈妈,我同学说你好丑”,这个妈妈的做法让人称赞不已。在让孩子成为自己骄傲的同时,也要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与一个有趣的灵魂,努力成为孩子的骄傲。 “妈妈,我同学都说你好丑。” 你可能不相信,这是一个5岁的孩子,亲口对她妈妈说的话。 那天接完女儿一回家,女儿就冲进她和老公的房间,她忙着做晚饭,女儿也一向顽皮,她也就没顾得上女儿到底去干嘛。 结果,过了会儿,女儿抱着一堆的衣服到厨房跟她说,妈妈,我觉得你这些衣服都很好看,你为什么不穿呀。 她忙着手里的活儿,根本没时间理女儿。但女儿还是没离开,女儿站在厨房门口继续说: “我们都很喜欢妈妈,她可好看了”“妈妈每天都会穿漂亮的裙子……”“妈妈,我同学都说你好丑”“我也想要我的同学都喜欢我妈妈” …… 前几句话都可以不放在心上,但是最后两句话,
身边总有家长抱怨孩子从幼儿园升到小学之后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在幼儿园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上了小学第一个月居然尿裤子好几次,回到家问他今天布置的作业是什么,结果一问三不知,好几次搂不住心里的火气想“吼娃”。其实很多家长忽视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具有很多不同设置,而且孩子的心理发展也处于不同阶段。 上厕所 小朋友在幼儿园随时都可以上厕所,老师也会根据每个小朋友的状况询问是否需要排便。 然而到了小学只能在课间上厕所,特别是只有课间宝贵的十分钟玩耍,很多小朋友贪玩就忘了去厕所,或者有的小朋友胆子小不敢举手跟老师说,就会出现尿裤子的情况。 小妙招儿: 1.上学前跟孩子反复强调:下课十分钟先去厕所再玩。 2.如果在课堂上想去厕所,不要强迫孩子憋着,要勇敢地举手跟老师说。总憋尿时间久了很容易得急性肾炎。 3
现在家长认为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在婴儿时期就会买各种益智的早教玩具,那么给宝宝买玩具需要注意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家里又多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小生命,成了新手爸妈,看着他们粉嫩粉嫩的小手小脚,真是让每一位家长爱不释手,捧在手上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玩具在儿童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启蒙教育作用,是孩子的最爱。但儿童玩具的质量优劣和安全性能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安全和健康。那么对于新生儿的玩具家长要如何去选择呢?给宝宝选购玩具的时候又有哪些注意事项是要知道的。 新生儿玩具的选择 1、选择既能看又能听的吊挂玩具 颜色要鲜艳,最好是以红、黄、蓝三颜色为基本色调,并且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同时造型也要精美。这种同时刺激婴儿视觉与听觉的玩具对婴儿的发展十分有益。彩色气球,吹气塑料玩具也比较适用于新生儿。 2
俗语说三岁看老,这个道理也许不百分百正确,但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还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为了宝宝成才,而是习惯一旦养成,宝宝就会不自觉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好的习惯受益终生,坏的习惯则会收到负面的影响。 例如很多宝宝,在玩完了玩具以后都不爱收拾。有的妈妈宠溺孩子,便不要求宝宝一定养成收纳的习惯,久而久之宝宝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有头没尾、丢三纳四,后果可想而知。负责任的家长,会引导宝宝收拾玩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宝宝在收拾玩具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动手能力的锻炼。久而久之,宝宝在生活、学习、工作上也会是一个自律,做事有始有终的人。 育婴师陌言给了妈妈一些关于培养宝宝归位意识的好方法:首先,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爸爸妈妈的榜样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也就是平时大家常说的身教大于言传,想要拥有爱收拾的宝宝,我们一定要先做个爱收拾的父母。 除了
快过年了,走亲访友,你要想着给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准备玩具,还要惦记着给自己家里的小祖宗买个礼物。现在的孩子,家里的玩具都是堆成山,好好玩过的却没几个;选玩具也是个技术活儿,有时候,看玩具上标注的年龄段也不是很准确……其实,很多父母和你一样有这样的苦恼。今天就来为你好好讲讲「玩具这件事」。 一、玩具在儿童心智发展中的角色 有玩具陪伴的童年,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温暖。玩具,更是让孩子轻松获得数学、物理、生物等各种科学概念的途径。 玩具也是一种丰富孩子生活,促进孩子心智发育的绝佳工具。比如: 运动发展:滑梯、小车等玩具帮助孩子们在运动动作方面得到练习 认知发展:搭建积木可以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培养专注力、解决问题能力 社会性发展: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培养合作能力和同理心 语言能力:和小朋友玩玩具中也可以锻炼理解和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同事: 读过不少书,但是在理解能力上,总是差强人意,导致他在工作上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岔子,进而导致同事们都不愿意与其合作。 什么是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指一个人理解事物的一种技能。 理解能力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 所以现在“各大门派”都在提倡家长要从小就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 但是,理解能力≠阅读能力。 对所阅读的内容有所“吸收”,才可能在转化为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了材料所反映的对象(事物或者现象等)的内在与外在结构,进而认识材料本质,这样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也是阅读的核心。 在现今提倡国学大语文的背景下、人人都提倡亲子阅读的情况下,作为家长不能盲目跟风: 不能为了培养阅读而让孩子阅读,
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里,总有一种传统的习惯就是让孩子“笨鸟先飞”,就是说,如果想让孩子变得比同龄人优秀,就要更早的教会他们各种能力,已达到这种效果。可往往在家长教孩子的时候,习惯性的做法就是通过逼迫的方式,让孩子选择被迫性的接受。 可家长却没有留意到,孩子可能完成了家长逼迫性的要求,而孩子的天性却已经悄然的发生了改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有些事情,即使你不去逼孩子,孩子也能在适应的年龄学会,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对于一件事情的掌控能力或早或晚,所以家长别再逼自己的孩子了,尤其是以下3件事,逼的过急容易适得其反,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 3岁以前,别逼孩子分床睡 很多家长都会选择性的相信外人的话,说孩子如果太晚还没有和家长分床睡,会影响孩子发育,影响孩子今后的独立。可每个孩子的心理年龄和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内向胆小的孩子
孩子打人,到底应该怎么办?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熊孩子”的话题,有一万多条回答,而其中很多孩子的“熊”,都表现在打人等暴力行为上: 老婆怀孕五六个月,晚饭后我们在小区散步,有个熊孩子抱着篮球,跑过来朝老婆的肚子上扔过来,我还没反应过来,老婆本能地拿手一挡,但还是砸中了。老婆当时有点疼,就坐下了。幸好后来去医院检查没什么事。 和朋友在公园长椅上聊天,我突然被球砸到。看到一对双胞胎姐妹就朝我们跑来了。本来也没多疼,就打算把球还给她俩,结果两个小孩一冲过来就开始踢我打我,让我把球还给她们。孩子的妈妈就在不远处一脸温柔宠溺(黑人问号脸)地看着我们,丝毫没有要管的意思。 去年,我带5岁的女儿到广场上玩,玩累了她就坐在一个健身器材上,这时过来一个小男孩,上来就指着我女儿的位子说:“我要玩!”然后不由分说就照着头给了我女儿一巴掌! 而面对
如何让孩子学会守规矩?作为父母,可一定要让你的孩子在5岁前明白这6条道理,一定早点明白,接下来看看下文吧。 俗话说:没有规距,不成方圆。当孩子处于各项意识的萌发期,生活上父母需要在孩子面前扮演一堵墙,某些方面帮助孩子设定边界、修正行为,以防止其长大后变成一个不守规距的人,等孩子升入小学,开始真正的校园生活,对孩子的人际关系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里向父母们提出6条建议。 一、举止文明 对孩子粗野、粗俗的行为立即禁止,譬如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抢东西,打小朋友等做法不应发生。其次,文明的举止也是孩子有教养的基本表现,包括不随地吐痰和便溺,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自觉排队、不为个人方便妨碍公共利益等。若想为孩子设立这一系列的规则,父母就要首先检视自己的日常习惯。 二、良好时间观念 总有父母抱怨,随着孩子自
亲密育儿法 宝宝与妈妈相依相伴、亲密无间也是一种育儿法? 美国的西尔斯夫妇根据多年的儿科临床实践,以及养育子女的经验,总结出当今盛行母婴界的“亲密育儿法”,特指通过母乳喂养、与宝宝同睡、及时回应宝宝需求等方式,使其从出生起便享受与父母的亲密关系,让宝贝在无限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不少使用此育儿法的父母总结道:亲密关系在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上无可或缺,是培养他今后健康独立人格的基石。 蒙台梭利教育法 如何激发宝贝与生俱来的“内在潜力”恐怕是父母们终其一生的功课。意大利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这种“内在生命力”拥有无穷的潜能和力量,对婴幼儿进行早教的目的也不是提早获得知识储备,而应该以奠定精敏智力和完美性格的基础为重,这种教育法需要父母从旁研究观察宝贝的内心世界,而不是随意地蛮横干涉。 七田真育儿法
前几天,叮当又突然半夜闹觉了,我还在赶稿,让老公赶紧去哄哄他。 “臭小子,哎!别哭了,这大半夜的你到底是想干嘛呢?” 我一听语气不对,赶忙放下稿子,过去救场,说来也神奇,每次只要我一接手,把叮当抱在怀里拍背,轻轻地安抚:“宝宝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啦?”“宝宝做噩梦了?别怕,妈妈在”...... 或者试着给他揉揉肚子,解开衣扣,挠挠身子,看看他是热了还是痒了…… 这样摸摸弄弄一番,叮当都会渐渐安静下来,至少不会再撕心裂肺地嚎下去。 刘先生觉得挫败,委屈地抱怨:“同样是哄,为啥我越哄越哭,好像暗地里掐他了一样。” 我回想他一遍哄孩子一边叹气、焦虑的声音,突然明白了为啥孩子总不认他了。 他觉得我神奇,能镇得住孩子,其实我自己清楚,我只是做到“无条件接纳”罢了。 什么是接纳? 就是当孩子的行为和你预
男孩子在学校调皮,比如上课讲话还有精神状态不佳,上课踏点等,下课时有疯闹。我在家里给他讲规矩他就发脾气或者狡辩,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 孩子上课的精神状态不佳,不知道是否是孩子的睡眠与饮食和运动方面需要调整。您说孩子下课有时候疯闹,不知道这个有什么不良的影响吗?您说跟他讲让他守规矩,孩子是规则性方面不太好吗,有哪些表现呢? 孩子在您跟他讲规矩的时候,就会发脾气或者狡辩,那我想孩子的情绪应该是不好,不知道是否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他感觉到了被指责,或者您对他的否定,亲子关系不知道是否不太好呢? 建议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能够更加的平和地去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更好的去影响和教育他。孩子是需要做一些肢体活动的,同时他这种发脾气,闹的一些表现,可能是孩子有一些情绪需要表达,这是他自我调整的一种方式,希望您加以关注。
如何正确引导宝宝说话?怎样为宝宝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经常有一些家长问:宝宝什么都懂,但就是不爱说话,该怎么办? 遇到这样的提问,小编一般都会反问家长是否存在以下几个因素,如: 家长少言寡语或语速过快 宝宝学说话必须要有适当的引导,如果家长这方面的意识较差、不爱说话、和宝宝交流太少,又或是说话太快,宝宝听不清听不懂,没有给宝宝足够的示范与鼓励,那么宝宝开口晚、不爱说是必然的。 对宝宝有求必应 家中有了宝宝,大人肯定会细心照料,甚至宝宝一个眼神就知道孩子是饿了、困了、累了,还是想要便便了、想玩玩具了,然后马上给宝宝弄得妥妥的。但这样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并不利,因为你根本没给他/她表达的机会。而宝宝无需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自然会使学说话的动机受到抑制。 过早接触电子设备 随着智能手机、智能电子设备技术的迅速进步
有一位妈妈很着急,她说自己的儿子一岁了,还不会喊妈妈,只会发“奶,爸,哥“等音,经过了解才发现,原来妈妈是在离家挺远的地方工作,每个星期回家一次,平时交给保姆和孩子爸爸,管保姆叫奶奶,所以宝宝会喊奶,反而不会喊妈妈。 还有一位宝妈找到管家说:我家宝宝都 1岁8个月了,还不会说话,只会简单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有时候不会说的还打手语,妈妈弄不明白宝宝的意思,宝宝就着急的直跺脚! 妈妈看了又好笑又着急! 这位妈妈说院子里同龄的宝宝有的都能完整说一句话了,可是自己的宝宝还像个“小哑巴”咿咿呀呀的,心里特别着急,样才能让宝宝快一点学会说话呢? 家通过了解,知道这位宝妈和宝爸工作都非常的忙碌,平时都是早出晚归,回到家赶紧吃完饭带宝宝洗洗刷刷就赶紧睡了。 宝宝是交给保姆带的,保姆是宝妈老家的亲戚,五十多岁的一个阿姨,性格温和勤快本分,全家人都很满意,阿姨平时
前段时间遇到幼时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谈起近况,他唉声唉气,说自己在生活中诸事不顺,在工作中处处碰壁,并说自己命不太好,甚至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出身。 我不太相信命运。 静静地听下来,发现一个逻辑。在我这位朋友口中,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跟同事关系处理不好,问题都出在同事身上; 跟妻子闹矛盾,都是“家里那位太矫情”; 对父母也是各种埋怨,“都怪他们,不舍得给我找路子、铺门路。”…… 我想起他的小时候。 他是被纵容和溺爱着长大的。从小由家人抱着长大,因为怕他磕着碰着;做错了事、受了伤等,就“都怪这破椅子,怎么就挡着我们乖孙的路了。”他若遇到点无法解决的事,或一有什么需求,只需可怜巴巴地瞅着大人,还未及开口,大人早早就安排妥当…… 记得一次,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玩耍,他想要别人手中的东西,别的小朋友不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可远比大人想象的强太多了。不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小漫画。 “不要抠鼻子了。”黛西的妈妈说。 “你也这样啊。”黛西说。 “什么时候?”妈妈问。 “上次去看外婆的车上啊。”黛西回答。 “那是因为我的鼻子痒才抠的。”妈妈解释说。 “不要把衣服仍在地上。”黛西的妈妈说。 “你这样啊。”黛西说。 “什么时候?”妈妈问。 “上周我们要去参加聚会的时候。”黛西回答。 “那是因为我没法决定穿哪一件。”妈妈解释说。 “不要一直坐立不安啊。”黛西的妈妈说。 “你也这样啊。”黛西说。 “什么时候?”妈妈问。 “上次在教堂参加婚礼的时候啊。”黛西回答。 “那是椅子太硬了。”妈妈解释说。
七岁定一生,7岁前这些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很多家长没有重视。在这段时间,培养孩子一些好的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一、从小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生活上的一切都要包办。孩子吃饭,一口一口喂,怕他弄脏、怕他吃得慢。孩子跑跑跳跳,怕他摔着,怕他出危险。吃喝拉撒睡,孩子时时刻刻在家长的保护之中。很多家长以为不就是穿衣吃饭吗?孩子还小不会,大了自然就会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家长包办孩子的,不仅仅是穿衣吃饭这么简单事情,家长剥夺的是孩子锻炼的机会。我们的孩子在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中,很容易形成懒惰、依赖家长没有自主性的习惯。所以,孩子应该从小练习与年龄相应的生活技能。这样孩子的手、脚、口、眼、脑,才能得到相应的锻炼。 替孩子包办一切不是爱孩子,爱孩子就应该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何进行婴幼儿的语言输入?游游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同龄的孩中算比较好的,一般小朋友基本要到2岁左右才进入语言爆发前,游游一岁半就开始了,现在19个月已经会说将近200个词,一个新词基本教2、3遍就会说了,有的甚至我们在讲话他听到一遍就能学着说了。 很多妈妈跟我探讨,自家宝宝什么都懂,但就是不肯说,不肯开口。细聊之下,发现还是语言的输入做的不够。语言的输出其实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输入到达一定量的时候,才能产生输出。 语言的输入,说白了,就是跟宝宝聊天,宝宝话说的好不好,就看家长会不会聊。如何跟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宝贝,聊好天,也是需要技巧的。 第一,是心态调整。要把自己跟宝宝放到平等的位置,把孩子当朋友,这样才能更好的交流,而不是端着一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大家长形象。跟宝宝说话的时候,语气尽量轻声、温柔,带点微笑,这样宝宝更愿意听。要知道宝宝们都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