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春节,是一场欢腾的盛大仪式。早早买好新衣裳 提前好久置办年货 跟着大人一起拜年 剪窗花、贴春联 硫磺味和莫名响起的鞭炮声 还有让我们欲拒还迎的压岁钱 …… 慢慢长大,我们丢掉了红棉袄,也不再期待锅里的骨头汤,儿时那份过年忙前忙后、放鞭炮的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今很多家庭的春节,吃一顿简单的年夜饭,发几句新春祝福,抢几个微信红包就结束了,接下来又重复着平淡的日子。 可新年明明不是这样的,我们究竟缺少了什么? 答案或许是:一种必要的仪式感。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仪式感 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仪式感”?? 电影《小王子》中,小王子和小狐狸有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求求你别再说了好吗?6岁孩子哭诉原因,父母们看完落泪了。现在的父母,还是在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吗?又或者,当今的教育现状如何呢? 最近一两年,通过网络媒体等相关报道可以看到,全国多地经常发生这样的怪象:孩子因为不忍父母管教,离家出走;又或者因为父母管教不当,愤怒杀害亲人。总之,最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因为教育失误造成的悲惨事件数不胜数。就在前不久,一件真实的事情就发生在小编身边,这是一件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仅仅是一个6岁孩子在日记中的哭诉,背后真相竟然让所有看了报道的父母们纷纷落泪了!这些父母久久不能平静,他们开始反观自身,检讨自己。那么,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记者在走访多家中小学进行教育系列相关报道的时候,小编附近的一家小学也被选中,结果,我邻居家的小孩正好被选中。采访过程中,记者本来打算让孩子面对镜头说话,但是孩子
每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到那时有些孩子就是天生的不喜欢学习,那么家长应该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平衡学习与玩?怎样让孩子顺利完成作业?一起来看看吧! 几乎所有的父母来都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我也经常在公众号后台收到这些消息:“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学习的自觉性呢?孩子一做作业就犯困怎么办?班主任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上课经常开小差了……每天监督孩子做作业就像打仗!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一位迫切想解决问题的父母。对于我来说,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今天就想来和各位就学习这件事进行探讨:什么是学习?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把学习学好呢?希望我的建议能够给到大家帮助。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孩子能够爱上学习可以说是每位父母的愿望,父母可以为之做哪些努力呢?这里有三条建议: 1.理解“学习”是个大概念 这里我们要来明确一件事,学习并
对每位家长来说,成为父母很容易,但做好父母却责任重大。因为每一对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不仅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孩子后半生的生活状态。 而教育是一场投资。你对孩子前半生的教育,决定了你后半生的命运。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等你老了,便会受到哪种类型的待遇。 1、事事包办型 在不少家庭里,孩子最多只有一到两个。由于生养的不易,父母们多半是十分宠溺,不舍得让孩子做一点点事情。 常见的是,孩子能自己吃饭,却还要家长追着喂;孩子五六岁了,还要家长每天帮忙穿衣服;孩子都七八岁了,书包从来是家长背。 偶尔一次也许没关系,但长期如此,便会把孩子惯成许多坏毛病。导致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什么也不想做,有什么事首先就想着叫爸妈。不仅生活自理能力十分缺乏,就连学习也是完全要依赖着父母帮忙和催促。 这样孩子长大之后,
3岁前宝宝的艺术能力,指宝宝能够在艺术活动中具有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够体验艺术的快乐。 艺术对宝宝的重要作用 1.促进宝宝感官的发展 宝宝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发展了宝宝的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绘画能力对于宝宝视觉以及空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言表达能力、听觉能力也在宝宝艺术能力的发展中得到了发展。艺术能力与感知觉能力的发展相铺相成、相互促进。 2.艺术能力的发展与宝宝个性发展相互作用 艺术表达的过程是宝宝心境和情感的表达。也许他很高兴,因为颜料的涂抹可以带给他快乐;也许他很不高兴,可以借助对乐器的敲击发泄他的不满。 3.愉悦宝宝的身心 艺术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带给人们审美快乐,让宝宝享受到快乐才有存在的价值。宝宝涂画了一张作品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因为工作繁忙,不得不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教育”,成为我们不得不密切关注的话题。 一、 喂养:追着孩子喂饭。临床发现,由祖父母喂养的幼儿,更易出现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这可能是因为老人更加心软、慈善,以至于逾越了“关爱”与“溺爱”的边界。 但事实上,老人由于经验丰富、有耐心,可能更明白哪些食物最适合孩子的成长、哪些东西孩子喜欢吃。因此,家长们最好统一思想认识,共同商讨。对于给孩子选什么食物、怎么去烹饪,可以多征求老人的意见;而看见老人有追着孩子喂饭、吃一口饭奖一颗糖果等宠溺行为时,父母则要及时制止,让老人明白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只会害了他们。 二、 管教:过严或过松。不少老人管教孩子都倾向于两种极端,过严或者过松。前者以过去的“军事化管理”为标准,喜欢什么事情都要订个标准;而后者
我们常常说幼儿教育,那么具体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具体都包括哪些内容呢?其实幼儿教育就是指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教育和能力建立及提升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基本定型的阶段。幼儿在出生一年之后,才开始用口语进行沟通。而在0-1岁之前幼儿所依赖的沟通方式除了哭或许就是笑了,当然也有身体语言的沟通。只有对这些有所了解,才能拉近与幼儿的距离。 幼儿教育也可以从广义和侠义两方面来解释,广义的幼儿教育,只要是可以影响到幼儿身体成长、情感和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一些亲子活动等等都可以认为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就是指幼儿园或者一些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所开展的幼儿教育,当然这些幼儿教育比较系统的。 一些研究表明,5岁的孩子智力发展水平是最高的时期,一般来说人50%的智力都是幼儿在4岁以前获得的,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一个时期,日
幼小衔接到底应不应该学文化课?别不信,上小学后差别就看出来了。一种是不上幼小衔接班,孩子上一年级就跟不上,另一种是上幼小衔接班,到时候容易厌学。 由于听不少人说,现在一年级对拼音,十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时间一再压缩。她实在是担心自己一片空白的女儿,到时候估计不管怎么努力,都赶不上大部队。 好吧,估计不少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小懂老师我也曾听不少人反映,由于孩子没有上幼小衔接,上小学以后经常被老师批评。后来还导致厌学,孩子天天装肚子疼,不想去学校,还整天说要回去上幼儿园。 说实话,每次听到这样的言论,小懂老师我都感觉很无奈。国家教育部今年已经明令强调了,禁止培训机构开设幼小衔接班,提前教授小学的文化课(认字、拼音、数学、英语)。而且还要求小学在招生的时候,禁止对孩子进行知识测试,强调必须要零起点教学。对于可以压缩课程的,会进
男孩成长,作为父母,无不期待他能够像雄鹰般展翅飞向广阔的天空!但,当男孩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父母的视线里,忍不住又暗自神伤:家,还能是孩子心中被牵挂的地方吗? (一)、不久前,遇见了玲姐,面容憔悴,原来这段时间,她的家里发生了大变故。 玲姐有一个优秀的外甥,名牌大学毕业后,为了爱情,留在了河北。家乡在南方沿海城市,经济发达,生活环境舒适,但在爱情面前,小伙子选择了他乡,准备在异地与女朋友买房、成家、生活。 本以为生活可以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谁料突然传来外甥病重的消息,癌症晚期!这个消息犹如五雷轰顶,令人无法接受,从接到消息到侄子去世,期间仅仅只隔月余。 养育了二十多年的儿子啊,活蹦乱跳地送他出门求学,接回来的却是一盒骨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唯有自知。家不成家,日子也过不成日子,玲姐说,回来后,她的大姐和姐夫就离婚了。短短时间,一个家庭
父母跟孩子讲再多的大道理,效果也许不管用,还不如言传身教,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手机遍布每个家庭甚至每个成员,接受信息面也广了。小孩子也能知道很多的网络信息。这样就真的对社会孩子好吗? 真不明白现在的这些孩子是受父母影响还是受环境影响, 学习不是很爱学了,反而玩游戏玩手机成他们主业。 上课下课想的都是怎么玩手机,我个人觉得95%以上都是受父母的影响, 我自己也教过几年的书感受到学习是很严格的,但也有不怎么严格的,多数学校都很严,学生在校是不允许带手机的。 但现在基本都有手机,学校也就难以管理起来,出各种事故率也就增高。 比如谈恋爱、与社会人士联系、不良网络信息和视频的影响。 这样孩子有事情父母都是来找学校责任, 想一想父母你们就真的没有责任吗? 我们要知道孩子教育的成败主
追踪107个美国穷富孩子,哈佛教授发现的教育真相扎心了。和教育领先的美国相比,你会发现,中国更有可能寒门出贵子,现在中国的育儿圈里,最常听到的就是“寒门难出贵子”。 在阶层固化的社会中,我们的孩子未来在哪里? 带着这样的问题,哈佛教授罗伯特·帕特南带领团队,历时数年,追踪访问了生活在美国各地的107位年轻人及其家庭,通过几十个短故事和大数据,描述了当下美国阶层固化对于孩子未来的影响。 就像中文版的封面所示,同样生活在星条旗下,在奔向成功的跑道上,孩子们却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而决定这条起跑线先后的,在《我们的孩子》一书中研究发现,由家庭结构、教育、学校条件、社区氛围共同作用。归根到底,孩子的起点取决于他有一个穷爸爸,还是富爸爸。 这个结论让人沉默,正如《纽约时报书评》所说:“读罢此书,没人还能相信美国还有机会平
老一辈的人经常说:没事,这么大点的孩子都这样,以后长大就好了。这句话甚至出现在现在很多年轻爸妈的口中。 孩子现在还小,多吃点零食,多玩会,撒泼打闹地发挥一下孩子天性,吃饭拖拉等等,这一切,等以后长大了就好了。 难道,现在所有这些不好的行为,真的都会在孩子长大之后就好了?孩子从小养成的坏习惯,真的能在长大之后,瞬间消失吗?什么才是长大? 女生B,30岁的大女生了,做事没有时间观念、也从来不会时间规划,想到什么做什么,导致每次项目都落得很不好的收尾。平时,无论是对待同事还是对待领导,说话都是毫无修饰,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这就是习惯的问题。 B并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行为习惯会给其他人带来困扰,而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她也就不会想要去改变。 30岁的B,生理上长大了,却并没有“变好”。 其实,“
当妈有多累?你能体会当妈的心酸吗?有娃之后,每个妈妈几乎都变成了“超人”: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下课后给孩子辅导作业,深更半夜洗衣服,下面看看这招让孩子对你说“妈妈,辛苦了”! 然而,调皮好动的娃不但不理解妈妈的用心良苦,还常常给你添乱: 你让他喝水吃饭,他拔腿就跑,连哄带追,好不容易才能搞定他; 刚收拾好屋子,转头一看,玩具用品丢了一地,又得费上半天收拾残局; 好容易讲完故事唱完歌,以为娃睡着了,你前脚刚刚离开,他却又醒了; 陪娃写作业,常常为娃的粗心大意、不开窍气得火冒三丈; 要是娃突然生病了,妈妈就得衣不解带、没日没夜地照顾他…… 妈妈越诉苦,孩子越受伤 累到崩溃!妈妈们忍不住发牢骚: 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把你拉扯这么大容易吗
5招改善孩子的问题行为 两名自闭症男孩的妈妈 在过去的将近四年里,我们家就像旋转门一样,不停地围绕着孩子的行为治疗打转。我的两个孩子,Greyson(5岁),Parker(3岁),每周要进行大约20个小时的强化干预。我从来没想过一个二十出头没有孩子的人居然能够教我怎么跟我的孩子相处,在我的生命中,我的思维因为自闭症的存在而得以千百倍的成长。 抚育自闭症孩子,很多情况和方法是反直觉的,有时候我说或者做了一些不认为会起作用的事,但却很有效。下面送上一些我在日常中用来帮助孩子减少发脾气、增加理解力、跟从指令并且因此感受到了快乐的小技巧。 另,没有一种技巧适用于每一个孩子,也没有干预的速成之路,但不管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很多技巧对多数孩子都会管用。 技巧一 用时间来过渡情绪问题 很多孩子对离
教孩子宝宝做家务好处多多,做家务对孩子的成长非常的有帮助,下面看看训练宝宝做家务的分年龄段指南。 在宝宝们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和玩乐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但是爸妈们同样也要记得,让宝宝从小就学习做家务,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非常重要。在宝宝的不同年龄阶段,都适合培养他们做什么家务?爸妈具体又应该怎样引导呢?下面就来和柚宝宝一起学习一下吧! 1岁到2岁的宝宝:完成“举手之劳”的家务 2岁之前的宝宝行动能力还不是特别的强,但是爸妈也完全可以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宝宝做家务的意识,比如让宝宝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把用完的小纸巾扔进垃圾桶、把小玩具摆放整齐等等,这种“举手之劳”的简单的事情既能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又能够避免宝宝对家务一开始就出现畏难的情绪。 2岁到3岁的宝宝:把家务与“游戏”结合起来 宝宝满2岁
宝宝智商高有哪些表现 1.善于模仿 当发现宝宝善于模仿的时候,可以有意无意的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宝宝进行模仿,这样可以锻炼宝宝肢体、思维等,像拜拜、点头、拿东西……宝宝善于模仿,通过模仿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交流能力,善于模仿的孩子是智商高的表现之一。 2.专注能力强 专注能力强也是高智商的表现之一,有些宝宝和同龄宝宝相比,在音乐、绘画、语言方面有较高的专注力,比如说画画,有些宝宝拿起笔画几秒就没办法画下去了,可有些宝宝能够在那里静静的画很久。 3.对音乐有兴趣 听音乐能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协调四肢、提高记忆力、促进智力开发等,有些宝宝从小就对音乐有兴趣,宝宝哭闹的时候,父母开音乐给宝宝听,宝宝立马停止哭闹,而且会随着音乐而做出点头、摆动身体等动作,表现出对音乐有兴趣,那么这个宝宝一定是一个聪明的宝宝。
都说5岁的孩子最难搞,因为不是两三岁的小不点,不会对大人言听计从的初形,家长要知道的是,这些说给5岁孩童听的3句话,一句也不能少。 他是一个已经对自己的生活有着初步想法的小大人,这个阶段所表现的性格特征是极为明显的。 3岁开始萌芽到这个5岁基本成型,但由于5岁之前很多情况家长自己都属于懵懵然的状态,更不知道孩子会如何成长,所以这个5岁至关重要,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需要父母的严格把关。 因此今天提的这3句话很关键!家长一定要学会使用。 一、你看一下那边! 这句话的意思是,家长们在带着孩子出门的时候,要留心生活。 好比说,在大街上玩耍,看见了一个小朋友不看路跑的欢快,结果被香蕉皮给放到了,这时候,家长们就可以和孩子说“你看那边的小朋友”!孩子的大脑就会被眼前的景象给“刺激到”,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借机和孩子说说这走路的问
幼教专家推荐!幼儿能简单进行的8个户外活动 大家都知道新鲜空气对幼儿甚至是大人都极有益处,同时在户外玩耍也有助于感官及社会发展、小肌肉运动技能、自我调整等。下面分享如何让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孩子享受阳光和大自然。 1.做张壁画 将一张旧床单、一些纸张或一个纸袋贴到地面、墙壁或栅栏上,并将2、3支不同颜色的蜡笔或彩色笔用胶带捆在一起,方便孩子握在手上,接着就让孩子一边享受新鲜空气,一边天马行空地自由创作。 2.「水绘」树木、篱笆 准备一桶水、迷你滚筒刷、普通刷子或喷雾瓶,让孩子可以用这些工具与水为树木、篱笆大似「水绘」一番,幼儿可以透过这种水绘过程了解到因果关系,例如看着水由湿变为干。这个活动的好处是活动结束后并不需要过多清理工作,同
有很多妈妈问我:当孩子不听话、哭闹,或者他有一些别的行为,让我烦燥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想打他,这该怎么办? 我觉得这个烦燥是可以理解的。当你觉得孩子不听你话的时候,当你觉得你没有办法让他按照你的意愿行事的时候,当你觉得他做了不该做的事情的时候,我能理解到那个背后的生气和着急。 我们通常会用到我们自己常用的一些模式,比如严厉的训他,或者打他。如果说要正确合理的解决这件事,我有两层的建议和示范。 即使愤怒,也不要毁掉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当你现在还没有办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模式,例如,当我生气的时候,我就是要表达出来我强烈的愤怒——吼他,或者打他。当这些还没有办法改变的时候,建议你在打完孩子,在他已经没有那么让你生气,你自己已经没有那么情绪的高涨的时候,你要做关系修复。 要静下心来对孩子说:“你看上午妈妈又打了你,现在回看的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