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表达的孩子才有未来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表达的孩子才有未来

    罗静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心理学 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 理事 积木宝贝国际早教 首席教育官 父母在线 静观育儿讲师团 专家 有不少妈妈跟我反映,孩子上幼儿园了,经常尿裤子。还有的孩子一从幼儿园回家就狼吞虎咽地吃东西,因为他在幼儿园就算吃不饱也不敢告诉老师,只能饿着,于是回到家了就开始狂吃东西。孩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进入幼儿园之前,父母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孩子在上幼儿园后,渴了知道问老师要水喝,要小便了知道报告老师,这些基本的、表达自己需要的技能,对孩子而言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孩子不懂得表达自己的需求,将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长远发展。 我记得有这么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个应届毕业生去面试的时候,由父母陪着。面试官问的问题,

  • 给孩子快乐教育?别瞎扯了好么
    给孩子快乐教育?别瞎扯了好么

    小派就想问一句,爸爸妈妈们,你们确定这样的快乐教育是正确的? 还有,你们这样推崇快乐教育,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不负责任,甚至,有没有想过,咱们已然被一股黑暗的不明势力忽悠了? 快乐教育,或许有人给得起,但作为大多数平凡的父母,我们并不一定给得起。 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因为 1:快乐教育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不快乐 说说小派家孩子吧。 小派家孩子和邻居家孩子一起学琴。 两个孩子同一天去钢琴学校,找了同一个老师。刚开始学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很感兴趣,大约三堂课后,都不想学了,的确啊,钢琴非常优美,但是这优美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枯燥。 哪个孩子愿意琴凳上一坐两小时,弹一点儿旋律美感都没有的《哈农》呢?那种感觉,小派懂,和小派在烈日下弹两小时棉花一样一样的。 邻居家孩

  • 她不够优秀,却是最受欢迎的孩子
    她不够优秀,却是最受欢迎的孩子

    尽管小D是我的女儿,但这并不妨碍我客观地审视她在人群中的表现。她绝对不是人群中一眼就能看见的女孩。 她长得不够好看,皮肤也不白,普普通通的样子,没什么气场也没什么特点。甚至在一群活泼可爱表现力强的孩子里,她还显得滞后和迟钝。 她不爱主动举手发言,也不爱展示自己。有一次,上英语公开课,很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和外教老师打交道,只有她稳妥地坐在位置上,淡定地看着他们笑。我戳戳她的后背,怂恿道:你也上去啊。看他们玩的多嗨。她仍旧笑嘻嘻地看,回我:他们开心,我看看就好。 真是让人干捉急。 她喜欢唱歌,唱的还挺好听,我说,要么去报个歌唱团怎么样?她不肯,只喜欢在家里下载个唱吧,随便唱唱就好。 她喜欢画画,老师说她有画画天赋,建议她去找专业的老师去系统地学。她也不愿去学,在家里画得天马行空就行。 总之,但凡让她抛头

    标签:人际关系
  • 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把美国课堂搬回家
    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把美国课堂搬回家

    找一找,演讲也有套路 先抛开孩子不说,谈谈自己吧,说到演讲,我猜肯定有不少爸爸妈妈被要求公众演讲时跟我的感觉一样——怕啊!不过呢,我们并不孤单,就连那么注重公众演讲,那么能说会道的美国人,也很怕。据统计,70%的美国人对于公众演讲这事儿都是怕极了的。 美国有一项专门针对中小学孩子的调查,让学生们给小丑,公众演讲,飞行,大胡子,蜘蛛,高空等项目给出“害怕指数”,公众演讲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 那究竟怕什么呢?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表示主要怕这三点 1.怕不知道讲什么好,冷场; 2.怕讲得乱七八糟,被人嘘; 3.不知为什么,反正就是怕,你这一问我就已经开始怕了。 据说还有一种“演讲恐惧症”,就像面临高考一般,可以害怕到夜不能寐…… 但是,这么困难又让人害怕的一

  • 哪里需要什么挫折教育?让孩子面对真实生活就好!
    哪里需要什么挫折教育?让孩子面对真实生活就好!

    1 一提起挫折教育,必然会想起的是斯巴达。斯巴达的儿童从7岁便开始接受军事训练,为训练他们忍受劳苦,适应任何战争环境,孩子们在教育场所常年赤脚,穿单衣,食粗食,睡芦苇,过着艰苦的生活。 似乎专门让儿童过艰苦的生活,就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成长。而斯巴达为什么要训练儿童,很多人却不究其所以然。崇尚挫折教育的人,只需要用这个事例来证明挫折教育能达到的正面效果就好了,那就是斯巴达成为了军事强国。而其负面影响却不留一丝痕迹地忽略掉了。比如,在整个希腊众多的哲学家、演说家、文学家、艺术家中,没有一个斯巴达人。 为什么斯巴达要训练儿童接受残酷的训练呢。盐田七生在其著作《罗马人的故事》中这样分析:“斯巴达人的统治方式与元朝十分相似,元朝人分四等,蒙古人是第一等,色目人为第二等,原金国汉人第三等,原南宋人是第四等。 “斯巴达人和工商阶层,希洛人的比例约为1:

    标签:挫折教育
  • 不是孩子不听话,是你没做到这4点!现在看到还不晚
    不是孩子不听话,是你没做到这4点!现在看到还不晚

    1平等 有些家长可能对此不以为然,平等?那么小的孩子懂什么,不应该是父母说啥是啥,小孩子和父母都平等了,那以后谁还管得了他?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就应该去宠,孩子就应该是父母掌上明珠,想要什么就给满足,孩子明白父母给予他们的爱自然就会乖巧听话。 这些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都太片面,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抵触心理,后者容易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而教育孩子的正确姿势,就是“平等”。 要做到和孩子平等相处,首先要放下自己家长的架子,不要做一个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孩子做什么事就立刻去指指点点,或者直接命令式的语气告诉孩子“这可以做,那不可以做”。 永远要用温和的态度和孩子交流,既不要去指责、也不要去下命令。向孩子敞开心扉,给他讲你白天上班的经历或者心事,即便孩子听不太懂。给孩子安排计划或者买东西要给孩子商量,不要自作主张。善于听孩子来

  • 12岁前读英文绘本那么重要,你孩子的方法正确么?
    12岁前读英文绘本那么重要,你孩子的方法正确么?

    如果你的孩子还没超过12岁,首先恭喜你。 对于还处在5~12岁“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小孩,如果可以沉浸在大量的英文绘本中,不出国也可以把英语学得又快又好,达到“第2母语”的水平。这是基于严格的科学研究得出的哦。 “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绘本阅读,儿童可以实际地消除二语学习和母语学习的差异,让学习外语获得像母语一样在自然中习得的机会。”——The Impact of Reading 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阅读在二语学习中的影响》) 等一下,什么是语言关键期?美国神经语言学家兰尼博格(Eric lenneberg)博士通过大量试验和观察,首先提出了“语言关键期”的概念,认为儿童大脑结构特征与成人不同,是造成语言关键期存在的本质原因。 5到12岁的孩子,处在外语的环境中,就可以自动获取外语了。 这期间儿童语言学习效率是成人的5

  • 隔代养孩问题多,如何破老人带孩子的千年老梗?
    隔代养孩问题多,如何破老人带孩子的千年老梗?

    宝贝出生了! 可很多宝爸宝妈们 只!有!短!暂!假!期!啊! 怎么办? 无奈之下,只有把孩子扔给老人带吧! 老人带孩子千年老梗,怎么破?! 想必这个话题,父母心里各有自己一份心情! 老人舍弃自己的休闲养老时间,拿出精力围着孩子转,生活相处中就会遇到科学育儿和传统育儿到底听谁的等一箩筐问题头疼不已! 但老人带孩子已经成了众多家庭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孩子出生了,老人帮忙看孩子普遍更多。父母虽然担忧却又不得不把孩子一部分事件交给老人。▼ 解决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定规则 有人一大爱好就是制定各种规则表,他会给女儿定规则,给儿子定规则,给妻子定规则…虽然自己也讨厌循规蹈矩的生活,但不得不承认,提前定好规则会使很多问题高效解决,也会避免发生许多矛盾。 所以要给帮忙带孩子的老人们

    标签:隔代教育
  • 12岁出版英文小说,这位上海小学霸说自己是被“骗”大的
    12岁出版英文小说,这位上海小学霸说自己是被“骗”大的

    学院君说:真的学霸,从不是只会考高分的书呆子。我们曾分享《人大附中女学霸,被美国名校提前录取,她的三件学习法宝》、《多才多艺是学霸,她只是优雅地坚持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今天再分享一个12岁“小学神”的学习方法,重申一个常识: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引导孩子主动选择自己的兴趣,而非被动接受家长的安排,对孩子的长期发展更有意义。 张洲晨今年12岁,在上海知名的平和双语学校读6年级,相当于初中预备班。如果光从“成就”上看,他算得上是一个典型的学霸: 在四年级时拿过 21 世纪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小学组全国冠军,今年出版了一本英文科幻小说《时空穿越者》,并和同学一起,将卖书得来的钱为陕西庆镇的一所小学援建足球场; 没怎么上过市面上通行的那种“标配”奥数班,全凭自己的兴趣拿了两个

  • 正面告诉孩子 “鬼”并不可怕
    正面告诉孩子 “鬼”并不可怕

    今天就是中元节,母亲早早就打电话过来叫我们晚上尽量不要出门,尤其不要带小孩出门。回想小时候,鬼节前后老人家总会特别紧张,一入黑就禁止所有人外出,问起缘由也总是含含糊糊欲言又止的样子,让这个节日深深地封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中国有四大鬼节,分别是清明节,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其中以七月十五最为正(恐)式(怖)。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 —— 鬼门关,让关押的阴曹地府的全部鬼魂都出来自由活动,所以大家普遍会进行祭祀活动,由拜祭祖先演化为祭拜鬼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风俗。 许多家长都不愿意在孩子面前说妖魔鬼怪,怕会吓到他们。然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泛灵论就有提及,6岁前的孩子正好处于概念发展的时期,会认为很多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比如桌椅、玩具等。所以“鬼”概念,在孩子眼中并不算什么。反而家长们的神秘兮兮,更会引发孩子的不解和好奇,恐惧感也是家

  • 一位华裔妈妈的反思:女儿说,你们对我的教育很失败!
    一位华裔妈妈的反思:女儿说,你们对我的教育很失败!

    一直以来,我们都自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充分尊重了孩子天性,可在孩子的眼中或许你的教育一直都很失败…… 一直以来,自认为对女儿的教育充分尊重了孩子天性,并率先在中国大陆推行家庭民主,更可贵的是没有盲目卷入到望女成凤的虎妈行列。但是,一次开车接女儿放学途中,我们不知怎么就聊到了教育这个话题。 她认真地对我宣布:其实,我们对她的教育很失败。说这话时,女儿刚初中毕业,并顺利升入重点高中。我扭头望了一眼后座的女儿,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连脚下的刹车、油门都差点踩错了。 身边这个半大不小的孩子,竟然敢下这么重大、严肃的人生结论,我不能不重视。平静了足足五分钟,我们之间的对话平等友好热烈展开。 我:宝宝,说来听听,合着我们前面这15年的辛苦努力,全失败了? 女儿:黄河泛滥,受灾的是两岸人民。母爱泛滥,倒霉的

  • 俞敏洪:你辛苦养育孩子一生,就差这四点做得不好...
    俞敏洪:你辛苦养育孩子一生,就差这四点做得不好...

    我本人就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女儿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大三,儿子才只有初二,正是让我焦头烂额的年龄,所以也有很多的体会。根据我自己个人经历,当父母其实很难当,但是其实又很好当。 我觉得当家长要讲几个要点: 第一,心平气和的脾气非常重要,传递正能量,总是鼓励孩子; 第二,要给孩子设立一些行为规矩规范,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第三,要培养孩子学习和读书的热情与精神; 第四,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和逆商,让孩子有能够特别善意跟人相处,保持自己阳光灿烂个性的能力。 第一、面对孩子成长、要保持心平气和和正能量的状态 我回忆我自己,父母都是农民,但把我培养到北大。培育孩子的成功,其实跟知识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也发现不少家庭条件特别好,父母文化水平很高,但把孩子培养的乱七八糟。 我总结周围的朋友发现

  • 孩子爱顶嘴不是坏事,别傻傻的和孩子去吵架!
    孩子爱顶嘴不是坏事,别傻傻的和孩子去吵架!

    管教孩子是门大学问,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原则。在生活中孩子带给我们快乐、欣慰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大麻烦,特别是当他们与家长顶嘴的时候。他们翻白眼、阴阳怪气的想要“气死”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都是崩溃的/气愤/想揍人的。 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扼杀孩子的这种“坏习惯”呢?自然是有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好好相处的前提是基于双方相互的尊重,当父母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孩子的反抗行为时,我们就能够在与孩子的对话中找到机会“一招制敌”。 家长要权威,很多时候家长认为揍最有效(这也许是真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平静的战术来化解孩子的各种反抗,我们的权威就不会在和孩子内心更为激烈的反抗中被无视。我们小范围的做了一些调研,在生活中孩子想要反抗父母时/顶嘴时,这样的一些话很多孩子都会说出来顶嘴父母。 ●●● 1.这是不公平的,为什么……我

    标签:顶嘴
  • 多对你的孩子说这三个字,效果很神奇!
    多对你的孩子说这三个字,效果很神奇!

    面对焦虑的家长们,我通常都会安抚他们别那么紧张,帮他们分析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教他们如何用耐心和爱心去陪伴、去引导。 其实,比起给方法,我更想给家长们的是安慰,让他们别把孩子的一些行为看成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用“问题”来形容孩子的行为好像带有负面的评价。如果最爱孩子的我们,天天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忧心忡忡、哀叹连连,那孩子反而会从我们的反应中给自己下结论:“我是个有问题的孩子啊!”这就好像我们面对着表情凝重的医生,被宣判得了重病的那种感受吧。 如果说家庭教育真的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那应该是——给予自己孩子充分的信任、尊重和爱。 一定有父母要反驳我了:那很多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呀,不能因为相信孩子爱孩子就不去解决吧。 是的,在育儿过程中,好心态是前提,好方法是过程,好孩子是结果。不是有了好心态就可以放任自流;任何爱要想达到对方的

  • 记住这些,自信小公举这么养成
    记住这些,自信小公举这么养成

    下面几点可以帮助家长建立女儿的自信心,帮助她适应接下来棘手的几年:1鼓励孩子的自信心 教会女儿向家长表达自己的需要,当她和同伴一起时,站在她的立场。如果另外一个孩子对她很刻薄,鼓励自己的女儿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和我说话。“ 2夸奖孩子时要具体点 当家长告诉女儿她很聪明时,如果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效果会更好。告诉孩子“你的记忆力很好”或者“哇,你真的知道这只恐龙叫什么。” 3夸奖不能太过浮夸 女儿到了三年级就知道自己不是音乐天才也不是世界上最棒的画家,所以夸这些话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如果家长发现并夸奖女儿每个月的进步,她会很开心。 4帮她弄清楚为何有时不合群 如果她没有被邀请去同学的生日宴会,或者没有被邀请参加跳绳游戏,家长要解释给女儿听这并不代表是一种羞辱。如果另外一个孩子对女儿说:“我们不能成为朋友“,家长可以劝解孩

  • 带孩子看奥运不仅仅是励志教育
    带孩子看奥运不仅仅是励志教育

    很难忘记里约奥运会上的一个镜头:在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颁奖仪式上,42岁的美国女车手克·阿姆斯特朗把儿子抱上冠军领奖台,母亲激动的泪光和孩子灿烂的笑容交织在一起,令人动容。幸福的母亲,幸福的孩子。 有句名言说:“体育是人生最好的学校”,对大部分父母而言,带孩子去里约现场看奥运会,是个奢望,但是在暑假中,把孩子从电子产品中拉出来,一起看奥运,还有比这更好的亲子活动吗? 励志教育 奥运,首先是励志教育。现在的孩子需要励志,很多孩子脆弱,缺乏毅力,害怕挑战。带孩子看奥运选手的拼搏,也同时是在看一个个浓缩版的励志故事,让孩子相信:努力,不懈努力,可以创造奇迹。比如,8年前在北京奥运会上,13岁的新加坡男孩斯库林兴奋地与自己的偶像菲尔普斯合影,8年后,两人在同一个泳池竞技,结果,粉丝击败了偶像。 兴趣教育

    标签:奥运
  • 一招解决宝宝的为什么,让他越来越爱思考
    一招解决宝宝的为什么,让他越来越爱思考

    爱思考的孩子总爱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是在解开一个个“为什么”的谜团中长大的。 可是,面对孩子数不清的“为什么”,父母、老师常常束手无策。 一天,一对年轻夫妇领着他们8岁的儿子来见我,说他们的儿子是“问题儿童”,让我帮忙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你最喜欢研究什么问题?”我和这个男孩聊起来。 “汽车、武器、电脑、宇宙。”男孩回答。 “那好,请你谈谈你的研究成果吧!”我对他的回答很感兴趣。 他一口气讲出18种汽车的名称、产地、速度和价格,俨然是个汽车方面的“专家”。他说,这些汽车的标牌自己都能画出来。接着,他又说出十几种武器和数十种电脑的名称和性能,还向我说了自己想出来的消灭战争的办法…… 我惊讶不已,问:“你几岁?” “8岁呀!”他一定觉得我的提问很怪。

    标签:好奇心
  • 打针不疼,你当孩子是傻么?两个建议给孩子正确认识!
    打针不疼,你当孩子是傻么?两个建议给孩子正确认识!

    今天带皮皮去打预防针,队列的一位妈妈跟自己怀中的孩子不断强调“打针一定都不疼,你不要哭!”,孩子看到前面的小朋友哭了,自己也吓的哭起来,没想到这位妈妈立刻说“你不哭的话就打一针,你哭了就打两针。”,孩子立刻停止了哭声,只是当把这孩子放到打针台面时,他手舞足蹈反抗的无比剧烈,妈妈刚才的话全抛之脑后了。 有两个问题,我想跟这位妈妈聊聊: (1)打针疼,为什么要骗孩子?!-教会孩子真实面对自己的感受 打针疼不疼?一根针扎到肉里,怎么可能不疼呢?明明有疼痛的感觉,却欺骗孩子说“不疼”,孩子的脑子里出现了困惑“既然不疼,前面的小孩为什么哭?肯定是很疼的。”。妈妈强化了疼痛的感觉,越是说不疼,孩子越感觉很疼,根本无法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感受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会觉得妈妈在说谎,在欺骗自己。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有可能因此会降低,而且孩子以后还可能会不自

  • 三类最糟糕的隐性失陪,希望你没有中枪
    三类最糟糕的隐性失陪,希望你没有中枪

    80%的父母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对孩子已经失陪了 《穷爸爸 富爸爸》一书里有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有调查显示,50%的爸爸每周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时!每天跟孩子有效沟通的时间不超过6分钟!而现在许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已经失陪了。情形一“我很忙” 每当孩子说:“陪我玩一会好吗?”家长总是回答:“我哪有功夫陪你玩。” 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观念不同,越来越多的“80后”父母将抚养、陪伴孩子的责任移交给爷爷奶奶等第三方。 情形二“我不懂” 常有家长说:“我不懂怎么教孩子。” 于是,把孩子送到社会办学机构学这学那,以为“投钱”就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情形三“我有陪”只是“陪”在孩子身边,并没有用心去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 事实上,亲子陪伴的价值超过任何教育培训。对待孩子,仅有物质关怀是不够的。真诚的陪伴、悉心的关

  • 父母离婚的李嫣为什么还那么自信?90%的父母都不知道的育儿真理
    父母离婚的李嫣为什么还那么自信?90%的父母都不知道的育儿真理

    在视频中,能明显地看出因为修补兔唇而造成的肌肉扭曲以及牙床畸形,但是她无论动作还是语言上都没有回避这一缺陷,甚至可以大方的做各种表情。有不少人有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一个天生就有缺陷的小姑娘能这么自信的面对镜头,轻松地传授美容知识? 为什么父母离婚的阴影和自卑在这个9岁的小姑娘身上毫无痕迹? 为什么她的身上能让人感受到普通同龄小女孩少有的温暖和乐观? 有的人会说:当然喽,父母都是有钱人,什么样的心理老师请不到,什么样的市面没见过,这样的孩子怎么能不自信? 错! 这样的认知从根源上就是错误的,那就是把家庭教育的根本归因于家庭条件优劣与来自外界他人的影响,是大错特错的! 孩子的自信源于父母的全然接纳,跟钱关系不大 王菲和李亚鹏从来没有把李嫣当成异样的孩子来对待,王菲也曾在访谈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李嫣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