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人人夸奖的“乖小孩”,只是大人一厢情愿的满意,并非孩子最开心的抉择! 之前去参加一个心理咨询师举办的沙龙会,其中一个妈妈很困惑,她家宝宝的问题是,都快三岁了,还是睡觉时爱吃手指,严重到把手指都吮吸烂了,还是接着吃,仿佛感受不到疼痛一般。 然后,心理咨询师张老师就问那位妈妈一些问题。在那位妈妈回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她对自己的教育方式非常自信,甚至她为自己有那样一个人人都夸奖的“乖孩子”感到很自豪。 而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活得跟压抑,很令人心疼,很可怜的小宝宝。 那位妈妈说,她希望孩子独立,所以,从小一直让宝宝睡婴儿床,再后来孩子跟着爷爷睡。而且她家宝宝从小都是自己睡觉,根本不需要哄睡! 她还说,她非常讲道理,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她很欣赏自己的教育方法,比如孩子在游乐场玩时,她觉着应该带孩子回家了,就会很民主地说:“豆
打针的故事 老婆带着儿子去打预防针。 我因为工作太忙没有一起去,我妈陪着老婆一起,社区医院不远,流程驾轻就熟,以为和往常一样,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晚上回家后,和妻子聊着白天的情况,妻子一边做饭,一边和我说着打疫苗的事情。 突然,妻子好像想到了些什么,把菜刀「啪」地一声横拍在了砧板上,吓了我一跳。 「对了我想起来了,今天给孩子打疫苗的,不是之前的那个医生!」 这有啥好奇怪的,社区医院的疫苗接种,本来就会轮值,不可能有一个医生专职给我家娃接种疫苗啊。妻子满脸不高兴,告诉我几天发生的「小情况」。 原来,今天孩子和往常不太一样,今天打完针在注射室一直哭一直哭,陆陆续续半个小时,怎么哄就没用,然后我妈责怪说,这可能是医生打针打太猛,注射的时候
初为人父人母,谁不会有个手忙脚乱的时候呢~但我们要尽快进入角度,不断学习,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爸爸或妈妈。说起带孩子,大家普遍认为妈妈更靠谱。但是你知道吗?有些事爸爸做起来效果更好。因为对孩子来说,谁都无法取代你,妈妈也不可以哦~所以,爸爸们请行动起来吧。 一起做运动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比起妈妈来,爸爸更适合做孩子的第一任体育老师。建议大家根据孩子年龄和运动发育水平,带着他一起适当做运动,与此同时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做家务 家务可是妈妈一个人的事,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应主动分担家务。这么做不仅能让妈妈心里很温暖,让你们的婚姻更幸福,同时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适度冒险 妈妈、奶奶一般会各种担惊受怕,什么都不让孩子干。但爸爸不一样,往往敢于冒险,更容易放
我希望当你有一天到女朋友家做客,她妈妈夹一整只龙虾到你盘里,你能毫不犹豫,准确地动手吃。按部就班,吃得干干净净,使对方知道你“见过场面!有经验!” 上面这句话,是我在高中时候读刘墉的《肯定自己》这本书中所看到的,当时奉为经典,甚至想作为未来找男朋友的一个小条件。 之所以突然想到这句话,是因为前两天看见了这么一条新闻: 开学第一天,宁波一所小学一年级400多个孩子在学校食堂吃午饭,当天的菜谱中有一道虾,但就是这么一道家常菜,让不少小朋友傻了眼,因为他们不会吃,有的小朋友只能舔舔,然后放弃······ 问小朋友为什么不会吃,答因为在家都是父母给剥好壳儿,自己完全不会。 半个小时下来,会剥虾的孩子只有一半,而校长也无奈表示“别为难他们了。这个结果,我已经很满意了,前两年几乎
“小时候家里很穷,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有一次我父亲和别人聊天,说我不讲吃,不讲穿,一心学习。我当时就在旁边听着,除了辛酸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总不能任性地去要这要那,除了懂事我别无选择。” 这是读者留言讲述的故事。 如果可以任性被宠爱,哪个孩子甘愿在委屈中懂事呢? 跟爸爸妈妈去商场,明明对玩具爱不释手,只要父母说一句太贵了,就温顺地点点头走开。 同学要求帮忙写作业带外卖,就算心里很不愿意,但总是和气地答应。 老板布置的任务,任凭繁复无理,也是默默地熬夜加班完成。 成长是一去不复返的,许多大人都忘记,世界上除了成熟懂事,还有“委屈”和“不快乐”。 作家张悦然在《樱桃之远》中指出: “孩子是最坚忍的人群,他们还不懂得用逃脱
在头条号上看到这样一个问答: 一名老师说:发现全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确实比双职工的孩子差。 作为全职妈妈,真是火冒三丈啊,身为一名老师,竟然如此肤浅的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只能说是学生的不幸。 且不说好与差的问题,光是这个命题就是矛盾的。 请问:双职工怎么带孩子呢?难道双职工家的孩子生下来就到了上幼儿园或是托班的年龄吗? 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根据通常情况来看,双职工家庭父母周一到周五是工作时间,孩子通常3岁上幼儿园。也就是说,三岁之前,双职工家庭,父母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缺席孩子的成长的。如此,凭什么说孩子是双职工带的呢? 双职工的家庭,更多的是老人在带孩子,也有一部分家庭是保姆带孩子。隔代教育产生的问题,已经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保姆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 看完我是心痛又生气。 看完那一刻我都忍不住想去质问那位妈妈:要跳你自己跳,干嘛要拉上孩子! 为什么要利用无辜的孩子,去作为要挟丈夫的筹码? 孩子被妈妈拉着站在空调机外挂上,她一边哭喊着“妈妈,我不要,妈妈,我不想死”,一边试图把妈妈拉到安全的地方。 情绪失控的妈妈,却逼着孩子先往下跳。 我不知道在那样的情况下,孩子的内心是何等的恐惧和无助。 可当孩子说出:“妈妈,别拽我,我自己跳”的时候,我还是明白了,在孩子心里,再大的恐惧也比不过失去妈妈。 所以,我会听你的话,陪着你一起往下跳,甚至,你逼着我先跳,我也会听你的。 可是,妈妈的心里,却只有出轨离家三个月不归的老公。 老公对婚姻不
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要转三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 母亲的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旧热切地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几次三番,我终于没有了耐心,在电话里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默默挂了电话。 隔几天,母亲又问同样的问题,只是那语调怯怯地,没有了底气。像个不甘心的孩子,明知问了也是白问,可就是忍不住。我心一软,沉吟了一下。 母亲见我没有烦,立刻开心起来。她欣喜地向我描述:后院的石榴都开花了,西瓜快熟了,你回来吧。 我为难地说:那么忙,怎么能请得上假呢!她急急地说:你就说妈妈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头了!我立刻责怪她胡说,她呵呵地笑了。 小时候,每逢刮风下雨,我
早上,我在单位带队值日。 门卫师傅找到我说,让我管一管一年级的家长,请他们不要再把孩子送入校园,进入班级。 我想起来,学校为了怕一年级的家长不放心,特意准许他们开学第一周可以进入校园接送孩子。今天,一周已经结束了。学校要求家长不要在进入校园接送孩子了! 我站到校门外,提醒准备带着孩子踏入校园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不要进入校园,让孩子独自进入校园。有一些家长,不需要提醒,他们就已经按照学校的要求如此的做了。 甚至,我还听到一位家长说,他开学第一天就让孩子自己独自进出校园,只在校门口等待孩子进出。对这位家长,我特意走上前去表扬了一番。家长对于我的表扬很得意,对我提及自己的孩子很独立,能够自己独立进出校园。 这样的家长并不多。绝大多数的家长,需要我来提醒。当然,提醒了以后,他们也
你带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陌生的学校,可能还在留恋小学生活,殊不知,初中生活与小学存在莫大的区别,不免忐忑不安,满腹狐疑,会觉得初中的老师有些不尽人意,不由得神往起过去的一幕幕来。 作为老师,每次走到窗外,看到教室里的你心浮气躁的样子,自己跟着有些着急起来。回到家,尽管身心疲惫,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老是睡不好觉,终究还是起床,给你写一封信,算是送上的一份真挚的忠告吧! 人都会有向上之心,我相信,你也不例外。当生活中看着别人一步步走向优秀,你一定会问自己,到底离优秀有多远。我想,一个人只有弄明白了与优秀之间的差距,才能行动起来,让前面的风景变得更加的美丽。 事实上,可能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缘故,我发现,你到底离优秀有多远,作为父亲辈的老师,有必要耐心说上几句,毕竟岁月不等人,等到老大徒伤悲,又有什么用呢
一般来说,语言发展迟缓可能表现出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 1语言发展的起步年龄较晚 一般正常儿童1岁左右开始说话,喊"爸爸、妈妈",但语言发育迟缓的宝宝可能要到二三岁才开始说话,有的甚至到了四五岁还一句话都不会说。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开口晚。 确实,由于语言学习需要较好的注意力,而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难以在一件事情上注意较长时间,因此"开口"的时间相对要晚。民间也常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孩子先会走路,那么说话就晚;而先学会说话的,学会走路则要晚。但如果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父母最好还是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做一些检查。 2语言发展的速度很慢 正常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年龄,一年能够掌握的词汇很多,特别是在3~5岁这一年龄段。但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可能在一年里只能掌握四五个词,且需要很大的努力。
你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却忘记自己已经很久没捧起过一本书了; 你对孩子说“今日事今日毕”,自己却是个实打实的“拖延症晚期”; 你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而自己熬夜追剧的习惯早已根深蒂固…… 殊不知,你“严于律娃,宽以待己”的行为,早已被孩子耳濡目染,你的一言一行正在逐渐渗透并开始影响和改变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些行为习惯,连你都做不到,又凭什么命令孩子呢? 这一次,不不妈妈就来了个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小毛病,她没有责怪,更没有抱怨,而是反观自身 ,亲自为孩子做了一回榜样。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她是如何做的呢 我们总是因为孩子的到来而兴奋不已,欢呼自己迎来了生命中的小天使。 但随后却又因孩子的各种问题而痛苦不堪,深感育儿是世界上最复
我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妈妈,对于宝宝的成长,我几乎是一丝不苟,我希望我的孩子一板一眼,一步步,踏踏实实的长大。对于好的,我会给予表扬,对于她做错的我就立刻给出批评和指正,而在没上幼儿园之前,她几乎是没有受过什么委屈的。所以上了幼儿园以后,她收到了委屈,我这个当妈的就很难接受。 小朋友之间,一起玩耍,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淘气一点的孩子,不免会有动手动脚的毛病。当班上的小朋友第一次把我女儿的手背抓出血,我很气愤,问了是哪个孩子抓的以后,我瞬间就有想去找他家长的冲动,随后就想起了班主任,班主任是干嘛的?我把孩子托付给你,你竟然看着宝宝被欺负不加以管教。十分想找她问责。 满肚子的火气不知道向谁发,又心疼女儿的小手,被抓的三条红印子,有一条都出血了。这时候听见动静的老公从书房走出来,看见气急败坏的我又看看女儿的手,然后心平气和的和我说,
窗外响起了熟悉的音乐声,哟!幼儿园放学了,我趴在阳台上,清晰地看着小朋友一个一个从屋子里蹦跳着跑了出来。 有的跑到秋千旁,有跳到沙坑旁,满院子叽叽喳喳,像一院子的小鸟飞来飞去,我同他们一起享受着开心时刻。 一位妈妈带着姐姐来接弟弟,姐姐跑到滑梯旁,蹬蹬蹬······跑上滑梯熟练地滑了下来, 小姑娘“咯咯”地笑着;弟弟也开心的手舞足蹈,看见姐姐玩的开心,弟弟从妈妈怀里挣脱下来,弟弟两岁多的样子。 在妈妈的帮助下,弟弟开心地坐在了滑梯口,妈妈松开了手站到了滑梯旁,也许是为了锻炼孩子,妈妈后退了两步,鼓励宝宝向下滑,姐姐在旁边喊着弟弟滑下来。 小家伙看着旁边的姐姐,看着长长的滑梯,小手紧紧抓着滑梯,一动也不敢动,妈妈和姐姐一起给宝宝加油;宝宝满脸的恐惧,不敢滑下去。 僵持了一会儿,任凭妈妈和姐姐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 从先生的话中,我们能够感悟到,一切教育离开了情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有一对夫妇,他们非常的焦虑、痛苦,他们像看管犯人一样监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因为他们初二的女儿为了保持身材,从一开始的节食到现在的厌食,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呢? 表面上看上去,是由于孩子爱美,保持身材而不愿意进食,难道孩子不知道不吃东西会导致很多的后遗症吗?难道孩子会有意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吗?孩子厌食不是食物出了问题,而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互动出了问题。 当孩子感到自己的身材不如别人的时候,父母是否洞察她内在真实的动机而不是一味地要求、讲道理?
我们都说自己爱孩子,但是我们爱的方式和方法是对的吗?有时候,我们会不会借着爱的名义,逾越了为人父母的界限呢? 01教育孩子要趁早,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的大家庭来替你教育他。 有人说中国孩子是被人喂大的,而外国孩子则是饿大的。 我见过太多的家长,特别是祖父祖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饱,恨不得替孩子吃饭。也有爸爸妈妈嫌孩子自己吃饭又脏又麻烦,看到孩子吃饭笨手笨脚的,索性就一喂了之。 但是,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成长和独立进食的乐趣,也无法培养起他们对于食物的敬畏之心。 02很多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上了幼儿园还不能好好吃饭,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惯出来的。 曾在一个家长群众看到,几个妈妈为了孩子多大应该自己穿衣服争的不
上周日,我正在陪毛豆玩“汽车完形”的游戏。这个游戏很是特别,就是把不同形状的塑料块,塞进汽车内,以车厢平齐为准。锻炼的是孩子对形状的识别、完形和建构能力。 这么一个有趣的游戏,毛豆却玩的很丧。他的脸紧绷着,快要哭出来了,在我期望目光的注视下,他的额头开始冒汗,突然他终于冲我大吼一声:“妈妈,你不要来陪我了!” 我问:“我不陪你,你自己搭的上吗?” “总之你走!”毛豆往外推我。 我有点来气。4岁的孩子了,这么简单的形状完形都不会。我站起身,不去睬他。 但是……怎么忍得住呢?我坐在小桌子上,一边看手机,另一边厢留一只眼角,余光扫着他。 谁知道,我不在的时候,他反而能够搭的更顺畅。一会儿他就飞快的把车全都搭好了,开心的向我展示:“妈妈你看!”
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 孩子写作业为什么慢?8招帮孩子快速提高作业效率 新学期,如何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做家庭作业是家长一大难题。孩子做作业慢,注意力不集中?一写作业就故意磨蹭,出现抗拒心态?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从让他高质量完成作业开始 孩子作业写得慢?这7个原因别忽视 条理性差,做题没顺序 一会找找橡皮,一会找找铅笔,一个小时的作业量却要花两个小时甚至更多。一会写几道语文题,一会再去做做数学题,不按照顺序来。 追求完美,喜欢使用橡皮 有的孩子作业做得很工整,可是速度慢,字一不整齐或者不干净,就会马上擦掉重写,如同强迫症一般。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橡皮综合症”。 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基础差 本身基础就差,很多知识点没有消化吸收,做作业自然费劲。 注意力
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 坚强的妈妈不哭穷 刚读高中的时候,母亲煮了一包鸡蛋到学校看我。 那是她第一次到县城,在汽车站下车后,很多当地的摩的司机围上来拉生意。 母亲说,“俺娃在县一中读书,俺走过去就行。” 那些摩的司机见母亲不坐车,便“好心地”给母亲指路,在他们的“帮助”下,不过几百米的距离,母亲一路走一路问,兜兜转转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学校。 那么热的天,母亲抱着一包鸡蛋,见到我的时候满脸通红。 我埋怨她,“打个摩的又花不了几块钱,干啥受这个罪?” 母亲说,“在家走个几十里的山路都累不着,这一点路又算个啥,不花那个钱。” 但在我和姐姐身上,
当今很多妈妈吐槽祖辈带出来的孩子“骄纵”,孩子表现不好都是祖辈溺爱的结果。大家都呼吁“自己带娃”,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带,也有的图个轻松躲避带娃。面对各种“奇观”这些长辈们到底持何态度呢?是认为享受了天伦之乐还是觉得是一种负担? 今天看到了一个采访视频,记者采访的都是老年人,当大家被问到“你愿意带孙吗?”他们的答案字字戳心,有人说:带孙可以,你要付费,反正请月嫂要七八千,我就算便宜点五千,这样大家都放心;也有人说:孩子们压力大,作为老人退休了能帮就尽力而为,一家人要互相体谅;还有人说:我不带孙,操劳一辈子到了我该享受的时候,我想趁着自己体力还算勉强,去外面见见世面,也不枉此生虚度...... 看着这些老人的答案,作为妈妈你还敢理直气壮的“责问”他们“娃没带好,都是你的错!”在你认为带孙是理所当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