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给我来信: 我家已经有个儿子啦,不过这儿子只跟妈妈亲,虽然平时老婆带他们比较多,可是生下来以后换尿布,冲奶粉啥的我都有做,甚至还给宝宝做过辅食呢,还让宝宝骑在我的肩头上,他可高兴了。 可是当他生气的时候,只有老婆才能安抚他,我怎么抱着他,哄他都不行。宝宝牙牙学语,第一句也是叫妈妈,这让我这个当爸的情何以堪啊,目前只能在外围给老婆跑腿,我也想跟儿子你是一家啊,可是儿子不买账,可能我也是男的吧,哼哼。 现在老婆怀二胎了,大家都说是女儿,女儿好呀,我喜欢。我要让女儿跟我亲,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呀,我的小情人也要来啦。可还是担心以后这女娃娃也跟她哥哥一样。 我看好多宝宝都是跟妈妈比跟爸爸亲,睡觉的时候臭脚丫子都是蹬爸爸的脸,或者是臭屁屁坐爸爸脸上,对妈妈那是脸挨着脸,给的是香吻,我家
在一次幼儿园郊游中,小朋友们都围坐着有说有笑地吃零食,但有个蓝色衣服的小男孩,却孤零零地坐在一边。原来,他妈妈忘了给他准备零食。 而同时,另一个白衣小男孩,带了很多零食,兴冲冲地分享给老师和自己的好朋友。老师发现蓝衣小男孩没带零食后,就笑着跟白衣小男孩说:“你看,××没带零食呢,你是不是该分享一点给他呀!” 白衣男孩听完,就拿了一袋零食给蓝衣男孩。蓝衣男孩眼里闪过一丝惊喜的神色,但随即却涨红了脸。不过,他也没有拒绝,跟白衣说了谢谢。 接下来,蓝衣男孩便是闷声吃零食,而白衣男孩却表现得更加自信活跃,快乐地跟更多小朋友分享了。巨大反差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主场优势效应」,怎么理解这个概念呢?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你有没有曾经出现这样的感觉—— 聚餐
前几天,网上有段很火的视频。 日本八街南中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屋顶告白大会”,由校长主持,学生走上屋顶向喜欢的人大声告白。 这场“表白”瞬间火遍了网络,网友纷纷表示“最燃,超热血!” 第一个男生上去和曾经同桌的女孩告白,他称自己喜欢的女生是天使,希望对方能与自己交往。 结果遭到女生拒绝,男孩说:这结局和我想得不一样啊。 嘉宾调侃说:天使飞走了啊。男孩也略作轻松地说:飞走了呢。 看完这个视频,真的是有点感动,视频中的孩子们也就十几岁,面对喜欢的人的拒绝,即便留下了眼泪,也微笑地说“谢谢”。 有人说,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 那些在天台上大声喊出来的话,是他们毫不掩饰的年少心事,有趣而真实。 喜欢就说出来
幼儿园门口,一位妈妈满脸无奈的向大家推销二手课程卡。看的人很多,买的人却没有。 她说这是给孩子买的钢琴课程卡,为了给孩子艺术的熏陶,他们买了一万多块钱的钢琴,报了八千块的钢琴班,孩子三分钟热度,上了两节课,死活不去了。 我是学钢琴出身,对这个比较了解,我建议她把钢琴卖了,课程卡折价退了,可能会损失部分的钱。 随后我给她联系了开琴行的朋友,这位妈妈非常感激的拉着我聊天,我才得知她的家境贫困,但是为了儿子能成材,再贵她也舍得,哪怕自己过得苦一点。 她的老公在工厂上班,三班倒一个月三千多,常常累得回家倒头便睡。 她在餐厅当服务员,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工资3500包吃,她经常打包一些客人吃剩下的菜回来给儿子开荤。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应该理性消费才对,她却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爱一掷千金。 用她的话来说,孩子是他
安安是个聪明的小男孩,平时挺乖巧,可一旦家里来了客人,就变成了一个“人来疯”。 一天,妈妈的同事来家里作客,客厅就成了安安表演的“大舞台”:他一会打开电视机,把音量调大;一会跟着电视里的人物鹦鹉学舌;一会蹦到沙发上跳上跳下;一会又把自己的玩具搬出来撒得满客厅都是;客人当中有人跟他说话,他越发得势了起来,一会儿扮鬼脸;一会儿拿着自己的玩具枪对着客人“扫射”起来…… 妈妈多次提醒安安安静一些,让大人们说说话,安安就像没听见一样,一直像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 另一个小女孩斯斯人如其名,她无论在家里或者幼儿园都很听话、乖巧,安安静静,很少调皮捣蛋。比如,老师让小朋友完成一项手工作业,要求按照6个步骤完成,那么她就一定一步不差的按步骤完成。再比如,斯斯手里拿着两颗糖,奶奶叫她吃一颗就好了,她肯定听话地留下一颗。你别以为斯斯是一个听话盲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点赞数第一的回答是: “我见过的最不求上进的人,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 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 终日混迹社交网络,脸色蜡黄地对着手机和电脑的冷光屏,可以说上几句话的人却寥寥无几。 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最煎熬的日子。” 短短的几行文字,竟描绘出普通人每日的生活轨迹。 上班摸鱼、下班打游戏,熬夜刷着各种娱乐新闻和社交网站,没有兴趣与爱好、周末只想葛优瘫。 放弃早起、放弃健身、放弃有益的阅读和交际,不肯花时间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 你是否就像这样,终日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这几年,界限感这个词越来越被重视。 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的交往中,界限常常因为交情而变得模糊。 而在家里,却常常因为爱而变得模糊。 怎么讲呢? 比如一个孩子,他跌倒在地,接下来应该是他自己主动爬起来。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是我曾看到一个男孩摔倒在地,他第一件事不是爬起来。 而是找奶奶,然后把头抬得老高,挥着手臂叫喊着。 老人第一时间到位,扶起这个宝贝。 这是一件很寻常的事。 可是,你知道这样的爱已经侵入了孩子的界限么? 孩子在你的疼爱中一点一点地丧失界限感。 当孩子自己跌倒,他自己爬起来的时候。 不仅找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界限感,同时还拥有了自
对于宝宝的成长来讲,母亲绝对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紧接着幼儿园老师就是他的第二任老师,从怀上孩子的那刻起,我们就要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因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和举止言谈等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宝宝。甚至我们的情绪,性格也都是宝宝模仿学习的对象。 人无完人,我们不可能做完美无缺的妈妈,你的有点宝宝慢慢学,而你的小缺点宝宝学的快着呢。同样的,也没有完美无缺的老师,老师的口头语或者小动作都会及时的被宝宝学来,一下子你就会发现她在模仿老师。特别搞笑。还有小朋友都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坏习惯,宝贝会不知不觉的学来,很明显她会见到你的时候无意间就表现出来。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老师的教导和小朋友的互相促进,上幼儿园就是利大于弊的一件事。这些所有的弊端,都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及时纠正,这样,宝宝就能快乐健康的成长,让他们在幼儿园里玩的开心,
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太愿意主动跟不太熟悉的人讲话,也不太喜欢带着娃聚众聊天,每次都是家里缺吃少穿了我就带着娃去逛商场逛超市,要么带她去旅行,基本不怎么在楼下跟宝妈们交流。有人说我高冷,我听见过,但是我真的没有,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始和他们交流。 我一直没觉得自己的性格有什么不好,然而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发现了儿子和我很像,不太爱和人交流,我给他选了我们小区最好的幼儿园,送过去以后拜托老师多多关照,可是老师经常放学看见我就说,我儿子不合群,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睡觉。这样下去会很孤僻没有朋友的。让我和她一起努力,让孩子变开朗,变的和大家能打成一片。 可是我看着儿子很正常啊,怎么说我们不合群呢?我反思了很久,我觉得问题出在我这个当妈的身上。是我的我行我素给孩子的性格无形当中影响了,他的模式完
上次回老家时,有位亲戚劝我留在五线城市的老家,别去一线拼搏了。问其缘由,她说:你看,这里的房子比一线又便宜又好,加上这边生活条件也变好了,学校老师资源也不错,不呆在这才是傻子呢! 确实,如果单纯用经济物质来看,在老家发展划算多了,还没什么压力。但我之所以肯在一线城市努力拼搏,就想让孩子知道,你比老家的孩子们牛逼得多了,你的环境里都是精英,而不是普通人。 说到这,我也不忍心告诉亲戚,环境对孩子成长到底有多重要,这3条环境规律实在不想告诉她! 好的玩伴环境,孩子成长更快 自古我们就流传一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代人的智慧结晶,流传到现在依旧还有很大作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Leon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本来智商低下的收纳所的孩子,被人们收为养子后,智商基本跟该家庭亲生
我的记忆开始得很早,最早的记忆片段是在两岁左右。 对此我老公很是吃惊,他说他的记忆在上小学之后开始,人生的前六年是空白的,他对我一直记得自己穿开裆裤时期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表示非常不理解。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天赋异禀,而是我刻意而为的结果,我小时候习惯无聊的时候就把我所有的记忆翻出来仔细的复习一下,确保自己不会忘记。这样,等我长大了,我就可以理解我自己的孩子了。是的,很小很小的时候起,我就立下了生娃的宏愿,这是我人生第一个志向。 在我的回忆里,我经常感到身为一个小孩子实在是一件非常不爽的事情,每天都有许多事儿让我非常不开心。 最烦的是爸爸妈妈认为我不应该不开心,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各种各样的玩具,甚至很少挨揍,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我应该每天没心没肺笑得很快乐才对。 一旦看到我不开心,他们就会很烦躁,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已经对我足
我认识一个女孩JOJO,真正的二十年寒窗苦读,完全凭着自己的努力,从山旮旯里考进了北京。 毕业后找到投行的工作,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请年假只为了在家睡个好觉,陪客户喝酒的时候都是一口喝完,然后去卫生间抠出来吐掉。 就这样拼命三娘般的,升职速度是同期里最快的,她终于有了钱和时间,去一直期待的海岛安静地度个假。 她去海岛的时候,是去年春节,我在朋友圈看到她发照片,忍不住问:诶,没有回家,带着家人去度假了? 她回我:才不,我一个人来的,家才懒得回。我就当自己没那个家吧。 JOJO跟父母关系极差,用她的话说,从小到大,父母只会成为她的阻碍,完全不能够给她提供任何帮助和建议。 小升初的时候,父母为了拿到1000块的奖金,把她送去了一家私立中学,结果周围的同学全是不学无术的有钱
开学了!家长们终于能喘一口气,孩子们也总算要回归到习以为常的校园生活中,在新学期的开始,家长们最担心的,依旧是怕孩子还没有上紧发条、做好准备;这8大妙方,让孩子的学习力从开学起就同步上轨道。快来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鼓励孩子阅读 尽管家长多少都会希望孩子们花点时间探究古人的智慧,翻阅各式著作经典,一探文学之美,但无论如何,拿起第一本书开始阅读就是起点,纵使孩子一头栽进奇幻小说的世界也无所谓,因为想象力才是推动世界进步的根源。阅读是最值得让孩子养成的习惯,而且无论哪个年龄的孩子都一样,从书籍、杂志、报纸、漫画、早餐盒子、路牌等等都可以,对于年纪还小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能陪在他们身边一起阅读,这将会让他们及早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安排可专心的学习空间 如果孩子能够拥有一个专属的学习空间,那么孩子的心情肯
见过很多的家长在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不好管教,为此不少家长感觉很“迷惑和痛苦”。 其实这种痛苦不是因为孩子的叛逆,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给出的各种指令“不清晰、不明确、含糊其辞”,不少孩子要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来猜测他们内心真实的世界,但凡是猜测大部分时候总是错的,所以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一直沟通不畅。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 孩子在学校考试成绩考砸了,父母回家板着个脸,言行举止上透露出各种不满意,挖苦、讽刺、嘲笑。 孩子就要开始猜测:自己到底是哪里做错了?父母到底是怎么来?要如何小心翼翼才能尽量做到不“惹火上身”。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不适时宜的看一会电视、玩一会手机、没有及时开始写作业,家长可能会立刻火山爆发。 2. 早上送孩子上学时,家长要迟到,孩子居然还在磨磨蹭蹭,于是家长各种看孩子不顺眼。 一直在催
谁都想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一教就会,说什么都听。所以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在孩子出生前就学习大量的育儿知识,孩子出生后还会把孩子送去早教中心。 其目的,都是想让孩子不要错过黄金发育的0-3岁。 这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是今天想讨论的问题是,想要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重点是什么,具体又该怎么做? 孩子智力遗传大于后天 孩子聪明与否,很大一部分是先天的,就是在妈妈肚子里面已经确定了。 后天,去再好的机构学习,上再好的学校,也只是对原有的优质智力做一个深度开发。 所以,建议爸爸妈妈要多在女儿身上投资,男生找对象时也尽量要既漂亮又聪明的老婆。 如果漂亮和聪明只能择其一的话,那宁可要聪明。 比如扎克伯格家的小陈,虽然不算大美女,可她的智商绝对性感得不要
吃饭 小鱼儿吃饭开始抢勺子是在她13个月的时候,她不再像以前那样乖乖的坐在餐椅里面等着被喂食。 她会来抓饭碗,抢勺子,然后自己开干。 刚开始的时候把饭搅一地,都还没弄进勺子里面去,小鱼儿会着急的放弃勺子,然后用手开始抓着吃。 不管你是熬的粥。还是煮的面条。 舀不上的就手抓。手抓着没趣了干脆趴在餐盘里舔着吃。 最要命的是小鱼儿拒绝穿围兜。 只要我一拿出围兜,她就立即双手来推开,再不济就嗷嗷大哭,以示反抗。 但在吃饭这事儿上,我是对她完全放任不管的。 哪怕吃完一次饭,衣服裤子全都报废,要立即洗澡换掉,因为浸满了油渍。 哪怕餐椅上,地板上会沾满菜肉饭,还有面条。 哪怕吃完饭就变成了一个小花猫。脸上甚至头发上,都是食物。 因为我觉得衣服脏了可以换,地板脏了可以
这几年,媒体多次爆出一些老人被子女精神遗弃。究其原因,在小编看来有很大一个原因是这些家庭一直以来太把孩子当回事了。如果在孩子小时把他捧得高高的,那么也就等于为你以后的养老埋下了隐患。而这也是赵薇的育儿观。 综艺节目《中餐厅》中,有一期几个宝妈和赵薇交流育儿经。 其中,有一个宝妈吐槽儿子不愿意以后跟她一起出去玩。赵薇感到很奇怪,问道“为什么,他看不上你哪里?” 这位有着十几岁儿子的宝妈无奈表示“他哪里都看不上我,我在家里的地位被排到最后。他奶奶太宠孩子了,孩子觉得自己在家里的位置是第一的!” 然后重点来了,赵薇说出了达妈的心里话“你不能让儿子有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将来你老了,他也觉得你没那么重要,不能太把孩子当回事儿!” 宝妈们当即都很赞同赵薇的说法,不知道她们实际能否
自己给自己打脸是什么意思 自己给自己打脸是什么意思:字面意思上就是说自己打自己嘴巴,含义是说某人前后的言行不一,自己打了自己的脸。脸在这里其实代指的是面子。 打脸行为:某人自信满满的断定事态的发展,写下剧本之后,便出现了完全相反或者差距非常大的结果。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纷纷吐槽;简直就像一耳光重重的打在脸上一样。 网络用语打脸的意思是什么 网络用语打脸的意思是什么:现在的意思就是指的让你没面子了。可以是别人的否定吐槽,揭露真相让你没面子。也可能是你自己前后言行不一,自己打自己的脸。 一般常被用作的固定句式有“啪啪打脸”、“被打脸”、“实力打脸”...等等。 打脸本身的含义 打脸本身的含义: 1、物理上的打脸,打在自己脸上。
2018年小学招生新政策:2018年深圳南山区中小学招生政策调整 各位家长: 2018年起,深圳市南山区秋季学位申请须严格执行“父母在学区范围内租房时间连续1年以上”的规定。 具体说明: 2018年起,非深户适龄儿童、少年提供房屋租赁凭证(或房屋租赁信息)申请南山区小一或初一秋季学位的,必须提供上一年8月31日(以签发日期为准)以前办理的学区内有效房屋租赁凭证(或房屋租赁信息),租期最短至申请学位当年的8月31日,同时要确保租赁合同在资料核验期间(一般在4-6月间)处于未过期的状态(若租期已到,则需要续签,确保能够顺利通过深圳市“织网工程”网上双免资格审核)。例如:2018年申请学位的,须提供2017年8月31日以前办理的学区内有效房屋租赁凭证(或房屋租赁信息),租期最短至2018年8月31日。深户孩子不需要
经常听到身边的妈妈们说: “我带娃那么累,他爸爸也不管一下” “回来就会玩手机,都不陪孩子玩一下” “孩子有时候叫爸爸帮忙,他就会说,去找你妈”…… 为什么照顾孩子教育孩子都是妈妈的工作,爸爸除了赚钱之外就可以啥事都不管呢?实际上,有科学研究表明:爸爸带的娃比妈妈单独教育的孩子更聪明哦! 国外研究:爸爸带娃智商高 有报道显示:家庭中照顾孩子的主要责任人,四成是妈妈,三成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爸爸仅占二成。女性占主导的教育环境,导致中国男孩的阳刚之气在某种程度上被大大减弱。所以,“让爸爸的介入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事情。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持续15年跟踪调查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