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孩子犯错后,两种妈妈成就孩子不同未来!你属于哪种?
    孩子犯错后,两种妈妈成就孩子不同未来!你属于哪种?

    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放学后,童童和冲冲在街道边踢足球,玩得非常开心。然而,就在两个孩子争抢足球的时候,球不慎飞了出去,“嘭”的一声,一位街坊王婆婆家的玻璃就被砸碎了。两个孩子都傻了,知道自己闯祸了,不知所措。 童童回到家,跟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批评了童童,不应该在靠近房子的地方踢足球,别说砸到玻璃,砸到人就更不好了。童童答应妈妈以后一定注意。然后童童妈妈决定带着孩子去王婆婆家赔礼道歉,给人家赔偿打碎玻璃的钱。 童童妈妈带着童童来到王婆婆家,说明了来意,王婆婆接受了童童的道歉,却拒绝了童童妈妈的赔偿,童童妈妈再三请求王婆婆收下,王婆婆连连摆手:“不用,不用的,冲冲说要给我重新安一块玻璃呢。” 原来冲冲也来了,童童妈带着童童进去一看,冲冲正趴在窗户上用软皮尺量尺寸呢,旁边还有一个成年人拿着一块玻璃,不是冲冲的爸妈,而是隔壁的张叔叔。 原来,

  • 看奥巴马的女儿,你就知道拼爹不只是金钱权力,更多是拼陪伴!
    看奥巴马的女儿,你就知道拼爹不只是金钱权力,更多是拼陪伴!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大女儿玛利亚·奥巴马很快就要入学哈佛了。她是家里的第三个哈佛学生。奥巴马和妻子米歇尔都是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如今女儿也进了哈佛,脑补一下,女儿以后在家是不是可以叫爸妈“学长学姐”呢?! 很多人说她能进哈佛,完全是靠家庭,美国名校最看重家庭背景,以奥巴马当时的身份——美国总统,他的女儿哪个学校会不欢迎? 不可否认,奥巴马的身份当然带给女儿很大的便利,他的女儿可以乘转机到夏威夷奢侈度假,可以双双入选《时代》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少年”榜单,可以入驻白宫,受到全世界的瞩目,甚至顺利进入哈佛,这其中一定有第一家庭的殊荣所带来一些特别的权利,这是任何国家都避免不了的。 但是,我们真的要因此而否定奥巴马和妻子在女儿培养上所付出的努力吗? 从女儿出生的那天起,奥巴马和米歇尔就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精力。

  • 为什么父母用尽心思,却培养出这样禽兽子女?
    为什么父母用尽心思,却培养出这样禽兽子女?

    一位老人带21万现金,宁可死了带走也不留给子孙。 江苏的一位老人被女儿殴打,并被脱裤拖行。 还有一位老人跪着上吊身亡,没有女子照料,平日里只能在小区内翻垃圾箱找吃的。 这样儿女不孝的事件,网上随处可见。 很多时候,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大心血,但有时效果并不好,不仅因为孩子年龄小不理解,更为重要的这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特别是当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时,父母只是一味满足孩子各种不合理要求,而不是正确引导他们,当他们遇到挫败时,就可能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孝子。 那么,孩子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呢? 育儿应是对信任的风险投资 虽然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但绝不是控制。从吃饭、穿衣至学习、游戏,过度的控制让孩子失去了自由,因而感受不到父母的信任和尊重。 倾听孩

  • 对不起,孩子,我是老妈,不是老妈子
    对不起,孩子,我是老妈,不是老妈子

    她说:我是个全职妈妈,我为了孩子辞掉了自己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社交,无暇理会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把整个身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却依然觉得满足不了他,怎么办? 每当他想要出去玩,我却累的不想动的时候,拒绝会让我陷入深深的愧疚。 每当他得寸进尺,我却耐心耗尽的时候,发火又会让我陷入深深的自责。 我时常觉得,我能给的,都给了,再没什么可以放弃的了,也再没有更大的妥协余地了。 她说: 我是职场妈妈,我下班之后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孩子,我不玩手机,不追剧。 他想看绘本,我就陪,他想下楼玩,我就去。 有时候我也想刷个朋友圈,煲个电话粥,但是看着孩子渴望陪伴的眼神,想着自己给的陪伴本就不够,就总觉得对不起他似的。 我时常觉得,自己喘不过来气,像一台不允许歇脚的永动机,白天忙工作,下班

  • 老人帮忙带孩子我们心存感激,但这几种带法真的要改掉
    老人帮忙带孩子我们心存感激,但这几种带法真的要改掉

    现在的宝妈都是新时代的女性,越来越多普通家庭的妈妈不愿意为了孩子而放弃工作,毕竟经济独立的妈妈更有安全感。这就免不了让家里的老人来帮忙,不管是奶奶带还是姥姥带,能帮我们带孩子的老人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有些带孩子观念不一致的地方,我们可以及时沟通,老人们为了孩子还是很愿意学的。 下面几种老人带孩子的方法,越快改掉越好。 1、不拿剪子不拿刀——为了安全限制孩子的活动 有句老话说,孩子要看好,不拿剪子不拿刀。孩子安全最重要,看到小小的人拿着剪子或者刀确实有点吓人,但是一味的限制孩子在现在教育理念中已经不适应了,那样会挡住孩子轻易探索新事物的想法,让孩子变得不敢冒险,不敢尝试。 Tips:当然也不是鼓励孩子去拿剪子拿刀,现在都有卖做手工用的儿童专用版剪子和刀,老人们不知道,我们还不知道吗,给孩子买一套就行了。 &nbs

  • 爸妈为什么要给你生个弟弟妹妹,这是最好的答案
    爸妈为什么要给你生个弟弟妹妹,这是最好的答案

    小时候吧,我妈老问,想要个弟弟还是妹妹,我总是仔细考虑了一会说说想要个姐姐,然后我妈一副很为难的样子走了,那会我是真不知道这样会让我妈为难。 爸妈为什么要给你生个弟弟妹妹 其实,我原本不想生二胎。 那时候小树四岁,已经读幼儿园中班了。他去幼儿园时,我可以从带娃的忙碌中抽身,能够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且很享受这听从自己内心的悠闲时光。 有天,我看到这么一段话:“生二胎三胎既不是因为有时间,有钱,也不是因为一定生个男孩或女孩,只是因为在这个充满竞争、人情冷漠、充满功利的时代,父母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留下多少金钱和房子,而是给他留下一个亲人。” 那时已入冬,天气有了些许凉意,读到这段话时,我竟然刹那间热泪盈眶。 小树坐在地板上百无聊赖地搭着积木,他背对着我的小小身影,有些孤单。 我问他:“你想要一个妹妹或者

  • 生了男宝就应该这样养!
    生了男宝就应该这样养!

    养育一个男孩,需要格外强大的心脏,这些精力旺盛的家伙,经常使我们发疯,但是,他们也是如此的知道怎样窃取我们的心…… 他们的勇于挑战↓ 他们的不畏艰险↓ 他们的灵感↓ 他们的创意↓ 他们的热情↓ 他们的活力↓ 他们的别具一格↓ 他们的不拘小节↓ 还有,他们之间伟大的友情↓ 伤疤才是男孩最好的勋章↓ 男孩,就要有男孩味!↓ 多么幸运,我们拥有一个男孩!↓ 引言: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男孩带给父母的挑战要大得多。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早在2300多年前就这样写道:"在所有

  • 这些行为会导致孩子越变越笨,父母不要因为无知而害了孩子
    这些行为会导致孩子越变越笨,父母不要因为无知而害了孩子

    很多父母每天都在卯足了力气,寻医问药,请教各种各样的专家,看各种育儿书籍,想方设法的为孩子变聪明,有智慧提供必要条件。殊不知,有些父母习以为常的行为却会导致孩子慢慢变笨,这些行为如果你家还有,赶紧改正。 一、每餐吃太饱 很多父母都有这种习惯,孩子已经说吃饱了,父母还会诱哄着让孩子再吃点,长高个。但吃的太饱,人就会变得懒惰,细胞就会不活跃、人就会懒于思考。民间说法“吃太饱、撑笨心”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研究证明:长期吃太饱,孩子会出现脑细胞早衰和智力下降、脑动脉硬化、越来越笨的现象。 二、不吃早餐 有的父母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对孩子的早餐也比较凑合。但早餐质量与孩子智力发展关系密切。研究证明:早餐吃高蛋白食物的孩子,反应灵敏度和思维活跃度都比较高。而吃素的孩子,情绪和精力和大脑兴奋程度都

  • 爱发脾气的妈妈,内心其实是无助的
    爱发脾气的妈妈,内心其实是无助的

    在孩子面前时,总是忍不住发脾气 几天前收到一个妈妈的留言,她说自己刚刚和孩子发了一通火,把孩子吼哭了,等孩子睡着后, 她看着孩子熟睡的脸,看到他还因为刚才的大哭而断断续续地抽泣,自己又后悔又难过。 她说自己是个职场妈妈,平时工作压力很大,上班的时候总是会想念孩子,盼着回家陪孩子玩耍,但是一到家,听到孩子尖叫,看到他没完没了的跑来跑去,就觉得心烦,看到他把家里弄得一片狼藉就忍不住要爆炸。 就像今天,她刚刚收拾好玩具,给孩子洗完澡,准备上床给孩子讲一会故事就睡觉,却不料她上个厕所的功夫,孩子光着脚噼里啪啦地跑出来,把刚刚收拾好的玩具又抖落在地上。 她强忍住怒气把他拎回床上,却不料他又把刚铺好的被单弄得一团糟。 她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把积压了很久的怒气一股脑发泄了出来,她觉得自己的脸孔一定很狰狞,孩子看了一眼就哇哇大哭起来。

  • 什么样的孩子今后能够生活得更幸福?
    什么样的孩子今后能够生活得更幸福?

    未来已来,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能预测我们和孩子的命运。我们现在最在乎的事情,很有可能到了未来,都变成了一个个笑话。没有人知道应该怎么办,因为关于未来最大的确定性,就是它的不确定性。 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好准备,准备生存。我能想到的,对于孩子最重要的事,只是这3样:第一是身体好,第二是心理素质好,第三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和再学习能力。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技术如何进化,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永远是应对一切的前提。 要让孩子快乐,首先要了解孩子。 当今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有几个和父辈、祖辈完全不同的心理特征。如果不能从本质上把握这些心理特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很难在点子上。 1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今天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孩子大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这使得这些孩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由于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孩子们常常会有这些

  • 这种家庭出生的孩子,很难过得幸福
    这种家庭出生的孩子,很难过得幸福

    著名的的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曾经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 这句话可以说是救了很多人,让那些一直苦苦和自己的懦弱自卑抗争的人松了一口气。 他们曾经自卑,懦弱,没有安全感,努力与这样的自己抗争,却发现即便学会了表面上的虚张声势,内心的怯弱无处落脚。 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日日夜夜啃噬着残存的自信和自尊。 他们一直都缺这样一个人告诉他们:孩子,有时候不全是你的错。 这些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对待你的教育方式。 01 在《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中,很多人都在林永健身上找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 当所有其他的爸爸把节目当成一个了解孩子,增加和孩子相处的机会时,林永健把这个节目当成了向全国人民展现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的平台。 这就是传统的中国式父母,

  • 孩子上一年级,家长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孩子上一年级,家长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和考验。入学了,孩子能否快速融入学校集体生活的一份子、能否适应从嬉闹的游戏生活进入学习状态的转变、能否理解消化老师的授课内容、能否适应学校的规章纪律……无数的担忧在家长们脑子里打转。 下面是一篇关于一年级入学的家教文章,希望能给您一定的帮助。 一、 做好入学前的学习适应准备 1、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很难做到了。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如:这是毛,这是手(配放大的字),只告诉孩子字的读音,但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字形。所以孩子以后无论在读还是写上,都会把两字混淆。 所以,除了知识的传授,家长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6岁的孩子,思维能力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特别是入小学后,心理活

  • 这五种家庭长大的孩子,长大肯定优秀!
    这五种家庭长大的孩子,长大肯定优秀!

    如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让孩子好好学习接受最优质高等的教育。 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可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所以,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处世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 1 夫妻关系融洽的家庭 家庭里是否温馨,影响的不仅是夫妻双方,更是自己未成年的孩子。 我的好朋友薇薇,从小出生在一个经常争吵的家庭,因此成年后的她,情绪依然特别敏感。 她说自有记忆以来,父母虽然相爱,但几乎从没停止过吵架,怒吼、冷战、甩头而去的戏码经常上演,一言不合就翻脸。有时候上一秒觉得很温馨,下一秒立刻风云

  • 原来,比离婚更毁孩子的是它
    原来,比离婚更毁孩子的是它

    曾有一位粉丝的留言让我印象深刻, “六年级时父母离婚,之后跟着妈妈生活,感觉父母只是选择自己要过的人生。看到他们的经历,我就觉得,一定要跟爱的人在一起,即便不爱了也希望好来好去。” 在处理婚姻这件事时,如果父母展现了可贵的气度、智慧和真诚,竟然是对孩子最好的情感启蒙。 1 金星主持了一档真人秀节目《中国式相亲》, 有一期我印象很深: 一位陪女儿来相亲的妈妈, 本来很看好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男孩子, 一听说对方是单亲家庭,立刻灭了灯。 一位朋友和老公不太对付, 起了离婚的念头,后来又放弃了。 问她原因,她说:“周围很多妈妈都说, 将来自己家孩子绝对不能找单亲家庭的孩子结婚, 我得为我家孩子的将来考虑, 所以咬咬牙凑合

  • 孩子争强好胜、不合群,问题出在哪儿?
    孩子争强好胜、不合群,问题出在哪儿?

    1 前一阵子,表姐因事外出, 把小外甥托付给我照看半天。 小外甥今年4岁半了,正是好动的年纪, 我就带着他下楼到小区里玩。 很快,小外甥就加入了几个小朋友的游戏当中, 大家你追我赶,十分热闹。 我在一旁看着他们跑来跑去,也觉得很开心。 可就在这时,小外甥忽然站住了, 然后就势坐在了地上,看起来十分崩溃地大哭起来。 我猝不及防,感觉有点发懵, 和他一起玩的几个小朋友也纷纷停了下来, 站在原地看着他。 我赶忙走了过去,蹲下身问小外甥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外甥抽抽噎噎地说:“我总是跑在最后面, 我没他们跑得快,呜呜呜~,我要跑到前面去……” 越说越伤心,小外甥哭的声音更大了。 我忙安慰他,但

  • 越放纵,孩子的这种能力越强
    越放纵,孩子的这种能力越强

    很多妈妈都曾在后台留言:孩子专注力不足要怎样去纠正?我想说的是,孩子不需要纠正。 当孩子总是不能够专心做一件事时,我们是时候该反思一下,自己平时是否过多地干涉和打扰了孩子? 一个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想去拿玩具,他真正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那个玩具,而是独自完成“拿”的这个过程。当孩子尝试着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只需在旁边陪伴着,守护着他,就足够了。 孩子的专注力,源于你的“放纵”。 01 邻居苏苏的女儿小欣,只大我女儿6天,聪明伶俐。 刚会走路就能够说很长的句子,并且和大人对话, 时有惊人的表现。 3岁多的时候,言语、精细动作、大动作等 各个方面都比我的女儿要快, 但就是什么事情都做不长久, 坚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跑开了。 有一次,小

  • 孩子成长是需要“家规”的
    孩子成长是需要“家规”的

    每个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家规”的,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最初始的教育来自家庭。他们要理解一个家庭,就要从明确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应该遵守的规则和制度开始。 作为家庭的一员,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关心和公正。“家规”同时也是家庭生活正常运转的基础,孩子要了解社会,首先都需要从了解家庭开始。“家规”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孩子社会秩序教育的启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必修课! 那么,父母如何对孩子实施好的“家规教育”呢? 第一、要让孩子对“家规”有切身的体验。很多父母只是空洞地要求孩子“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其实孩子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的,这样的教育效果不会很好,好的做法应该让孩子参与到家规的制定当中去,而且有亲身的体验会更好。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就要让孩子从小体验到被尊重的感受。当孩子有了自己切身的感受,遵守“家规”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第二

  • 因为你是我弟弟,所以我让你让的心甘情愿
  • “孩子太小不懂事!”孩子小,你不小了吧?怎么你还不懂事?
    “孩子太小不懂事!”孩子小,你不小了吧?怎么你还不懂事?

    带着宝宝去我们这边的商场玩耍,虽然天气炎热的让人感觉要融化了,可是我根本没有办法阻挡我家姑娘的哭闹。打着车来到了我们这边的商场。因为这次出来是推着手推车的,所以我没有办法带着宝宝坐扶梯上五楼,只好带着宝宝去坐电梯。 我们这边的电梯是那种观光的电梯,全是透明的,能够清楚地看到外边的景色。可是我恐高呀,很厉害的,我带着宝宝就紧紧盯着电梯的口,其他的地方都不敢看。这个时候,站在我旁边的小男孩直接推了我一下,我看了他一眼,他扬了扬下巴说,你碰到我胳膊了,死胖子。 好吧,我承认我生完宝宝以后胖了很多,但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说这种话,真的很伤人。电梯里的其他人都看向我,那种感觉有种被人被人看穿的感觉,很是不好受。(自从我胖了以后,我自卑了很多,现在一直很努力地在减肥)小男孩的妈妈(因为一上电梯这位女士就一直叫这个男孩儿子)给我抱歉的笑了笑,说,不好意思,孩子太小不懂事!

  • 孩子有没有出息,竟取决于妈妈的说话方式!
    孩子有没有出息,竟取决于妈妈的说话方式!

    曾经,我在参加一个教育讲座时,听到专家说了这么一句话: “妈妈的说话方式,决定了孩子将来是否能有出息,尤其是妈妈常说鼓励和赏识的话,能使白痴变天才。” 当时听来觉得太夸张,后来却一点一点地被证实:妈妈的鼓励,的确会使孩子变优秀。 01 先讲一个身边的故事: 邻居陈姐的儿子正在上小学二年级,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前5名,人也十分乖巧,在我们外人眼里,那简直就是“别人家孩子”的典范。按理说,陈姐应该很赞赏他的儿子,为儿子的成绩感到自豪。 可每次听陈姐说起儿子,都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我们家孩子啊,学习就是不肯多下功夫,要不然怎么会一直在前5名转悠,就是拿不到第1。” 一开始,我们还以为陈姐是谦虚,可每次成绩下来时,都能听到陈姐教训儿子的声音:“看吧,这就是你不够努力的结果,赶紧抓紧时间学习去,下次争取考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