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昕4岁了,是个很爱闹的小女孩。今天晚上朋友来做客,带来了个同龄的小孩慧慧。两个同龄的孩子,会比较玩的来吧。作为东道主,昕昕被家长要求很热情,被要求主动拿出玩具来分享。可是她们玩着玩着,昕昕居然打了慧慧,慧慧就哭了。两家大人看的莫名其妙,一家的在安慰慧慧不要哭,一家的在说昕昕怎么那么不懂事。然后两家家长彼此安慰着:这么小的孩子闹点别扭很正常。 两方家长,两个孩子。这四个世界里,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里出演着一部戏,然后彼此不分享,没有沟通和互动。表面上一团和气,内心里却都在犯嘀咕...... 我想这样的场景应该很常见。在唧唧歪歪很费力才能听懂的孩子那里,他们常常很不懂事,抱着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两个人为争一个玩具争的大动干戈,不顾情境大吼大叫吵的大人心烦,在客人和客人的孩子面前毫无礼貌。然后大人们都劝着自己的孩子,你该让着人家,你该宽容,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女士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她看见老师不满3岁的孩子正在将一把钥匙笨拙地插进锁中,孩子想要打开卧室的门,可是由于身高和协调性都不够,怎么也打不开。于是,这位女士连忙走过去想帮助他一下,却被老师阻止了。那位老师说:“不要去打扰他,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的,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怎样开门了!” 果然,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将门打开了,他开心地拍起手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成人也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更何况是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呢?成人应该意识到,孩子犯错误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如果活泼好动的孩子不犯错误,才真是不正常呢。 孩子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长辈必须予以立即纠正的,如不讲卫生,欺负弱小,不懂得爱护公物等;另一种是孩子能够自己纠正的,比如如何适应环境、生活、挫
“如果你们不帮我转专业,我就去跳楼,我宁死也不当老师!” “我要去当兵!如果你们不将我弄到部队,我就去当强盗。”“你们不让我提前退伍,我就死给你们看!”熊雄的妈妈将最近一年多时间儿子发给她的短信翻给我看。 她说,每次看到这些短信她都心惊肉跳。我问她:“面对儿子的要求,你们是什么态度?”“他说得那么吓人,而且他很犟,一般都是说到做到,我们不依他怎么行呢?” 熊雄妈妈的讲述: 满足孩子是为了弥补我们对他造成的伤害 01 熊雄小的时候,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母亲,我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什么时候起床、睡觉、吃饭,每天吃什么、穿什么,我都料理得井井有条,他也不负众望,身体好、学习好、待人有礼貌,乖巧、懂事。 我周围的一些姐妹无不羡慕地说:“你当妈妈怎么这么得心应手呢?”我笑答:“我生来就是照顾人的命吧。”
如果你告诉孩子:“你总是迟到,”那么这个孩子就没有被赋予去改变。然而,通过跟孩子说:“在很多领域你都有很多很好的习惯,准时完成这件事也是你可以改善的事情。”你这是在提醒孩子他们的成功可以建立什么样的基础了。你的话事实上已经起到了鼓励的作用,因为你已经为其创造了积极的画面。 当孩子没有遵守规则时,父母会趋向以消极的语言思考。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规则暗示了“如果没有做到的话,会……”没有被遵守的规则总是导致指责,从而引发一些心理上的痛苦,使亲子都产生气氛或怨恨。其中的基本结论是:必须对打破规则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从本质上说,惩罚是强制的,它促成了敌意,一种无助于积极的亲子关系的敌意。 作为父母,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被执行规则、强加后果或给予惩罚的驱动下去做事情。我们的愿望是共享信息、帮助孩子培养技能、给予孩子机会,成为孩子的角色模范和指导者——而不是一个警察。因
青春期的注意力问题往往从童年就开始了,不少原本就存在的注意力问题在青春期会有加重,一方面是因为青春期少年的激素水平开始产生很大的变化,经常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青春期学生的课业压力也繁重了很多,让原本隐藏的问题突显了出来。 除了学习上的困难之外,当青春期遇上注意力问题,孩子们往往会表现出更明显的行为异常和情绪失控。冲动行为和敌对情绪几乎成了这一类孩子的生活基调,有些孩子会喜欢冒险。青少年时期的物质滥用、车祸以及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在注意缺陷患儿中的发生率也更高。 由于总是与老师、家长甚至自己的期望有差距,虽然有十分努力的决心,却在很多方面无法自控,所以存在注意缺陷的青少年也常常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情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没有成就感因而做事缺乏动力;总是被否定从而自暴自弃。 也许这些孩子从小就是在批评和责骂中长大的,低自尊的情况一直存在,而
假期 对孩子来讲,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家长们却多少还是有些小焦虑的。因为在假期里,孩子很容易生出一些坏习惯,这着实令父母头痛。与其等假期过后再费老大的劲儿纠正,倒不如现在就防患于未然。 坏习惯第1名:整天睡懒觉 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 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结束,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由于原来的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多折腾啊。之所以把睡懒觉列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着假期坏习惯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没了规矩。 专家支招 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假期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规矩”。比如睡懒觉这
我们人类之所以需要一定程度安全感,是因为人类需要应对生活中各种各样潜在的风险。心理学家马斯洛发现缺乏安全感的人经常感到孤独、被遗忘、被抛弃;对他人抱有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有悲观倾向。童年的安全感是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宝藏,如果想让你的孩子真正幸福,让他在成长的每一步都有取之不尽的宝藏,请给他一个温暖自由的童年。这种安全感是否在童年被满足将决定着孩子一生关于幸福的潜意识趋向,将为他今后人格的形成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安全感是心理需要中的第一要素,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安全感的建立是在幼年,特别是一岁之内的时候,这时安全感的建立是从父母特别是母亲那里获得的。因此,父母的影响特别重要,父母们需要在孩子的幼年小心地呵护孩子的安全感。所以,请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你的伴侣吵闹,请千万不要问孩子,如果我跟爸爸(妈妈)离婚了你想跟谁过?对孩子来说最大的安全就是家庭的和
杨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成功的教育不是培养一个乖孩子,而是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可是,现实中,很多家长会有意无意地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而孩子会为了得到大人的喜爱和表扬,努力做出“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但是,权威专家得出这样的结论: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没有出息! 1 在我的印象中,小丽从小就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小时候我每天跟她玩在一起,那时我就是老师口中的坏孩子,而她就是老师甚至街坊邻居都称赞的好孩子。 每次放学后,她的妈妈来接她,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在教室里玩耍、嬉笑,只有她,在自己的座位上规规矩矩地坐着看书,不吵不闹。 有一次,我妈和她妈带着我们一起上街,路过卖棉花糖的,我哭着闹着要妈妈买给我吃,而这时候,小丽妈妈指着棉花糖说:“想要吗?” 她摇摇头说:“不想
我认为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品德比能力更重要。 如果真的探讨起来,我认为家长培养孩子主要是两个字:坚持。 坚持在平常中,坚持在每个环节,时时刻刻在坚持。家庭教育的大道理大家都懂,网上微信上到处转,关键是哪位家长能坚持! 我做过14年高中班主任、2届年级主任,带完13届毕业生,当了19年的爸爸,我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视角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我提三个问题和四条建议。 向家长提的三个问题 如果说家长是个职务,那么这个职务是伴随着孩子出生自动拥有的,不需要别人任命。那么我请问大家第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做家长是你的事业,你的这个事业现在走到哪个层次? 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这篇文章提出家长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发布消息,美国司法部宣布绑架中国女硕士章莹颖的嫌犯已经找到,此人是在6月29日自己亲口说出绑架了章莹颖的。 但不幸的是,美国执法部门推断,26岁的章莹颖已经遇害。 美方已经告知了章莹颖的家属、中国使领馆和伊利诺伊大学。 绑匪的名字叫克里斯坦森(Brendt Christensen),27岁。 据新华社报道,涉嫌绑架章莹颖的这名男子名为勃兰特·克里斯滕森,27岁,来自伊利诺伊州,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物理课程的助教。 男子名叫克里斯滕森,其社交媒体LinkedIn页面显示,他于2013年毕业于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所学专业是物理学。他目前是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生研究员,在读博士生,在分校工作3年零7个月。他是章失踪前乘坐黑色汽车的车
心理治疗大师李维榕说过:“不会玩的人,是不懂自由的人。”的确,“好玩”的父母,通常在生活中就是好奇心强、热爱生活和有着无穷无尽创造力的人。如此“好玩”的父母养育出的孩子,不仅也爱玩、会玩,还会更加幽默、乐观和豁达。 1.有心 有心的父母,知道孩子从小婴儿起,很多不经意的动作就是在玩了。为了让孩子玩得更好,可能会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关注。比如知道了孩子往地上扔东西玩的意义,就会很乐意地帮他捡起来让他再扔;也许孩子还会在某一时间段里“陷”进某种玩法,比如藏猫猫,有心的父母则会乐此不疲地陪着他玩一遍又一遍。 有心的父母还知道,玩就像个万花筒,随时都可以变化,所以具有变通性和灵活性,在孩子兴趣转移时,不会强行让他接着玩,而是善于用各种新鲜的招数来吸引宝宝,比如用废包装箱,几块地垫拼搭起来,把棉被卷成筒,完成“寻宝”任务等花样使孩子爬着玩的乐趣大增。 2.童心
最近在贵州的大数据峰会上,马云再次语出惊人。 他说以前的20年,人们把人变成了机器,而未来的20年,人们要把机器变成人。 如果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还像以前那样,对孩子进行固定的教学, 不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不让他们尝试艺术方面的琴棋书画。 那么30年后,孩子们会找不到工作, 因为机器会取代他们的职业,机器时代的机器肯定比人类的工作更高效。 知识可以慢慢学,甚至机器人可能会比人类学习能力还要强。 但是机器人也不是全部可以取代人类,艺术和娱乐不可以被替代。 艺术是人类感情的产物,机器也没有感情。 所以人类要学习的除了文化课知识,还要培养艺术细胞。 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高深的智慧和内涵。 以古代文人的琴棋书画来说,是闲情逸致,更是修身养性。
为人父母,请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蹲下来,站在跟孩子齐平的高度, 用心感受他们的感受,并且保护好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01 电影《怦然心动》里,有一些故事打动了我。 比如女主角朱莉安娜的爸爸对她的爱。 她的爸爸很尊重朱莉的想法,也让朱莉一直保持着单纯、独特的个性。 小镇上有一颗茂盛的梧桐树,茱莉从小就喜欢跟着哥哥爬上爬下, 茱莉喜欢坐在院子里看爸爸画画,爸爸会跟她讲一些自己的经历, 茱莉觉得很有趣,这样的时光很幸福。 一天,爸爸告诉她,不要仅仅关注某一个细节,要从整体去看待每个人每件事。 起初茱莉对爸爸的一番话一知半解,直到有一天,为了去捡挂在梧桐树上的风筝, 她爬到高处,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美景, 眼前美得令人窒息的风景让她逐
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 一个家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 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 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在进入正文之前,请你思考一个问题: 哪些事情影响你比较大? 是你记得的事情对你的人生影响比较大? 还是你不记得的事情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是那些不记得的事情对人的影响更大。 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 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 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在人际互动中,我们不是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的行为,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事情的要求
最近,后台总有家长给我留言说:孩子有作业却不写,搞不懂他。我问:那孩子都在做什么。家长们一致回答:在玩。 早上一起床,先打几局游戏,喊儿子吃早饭喊了不下十遍,最后才姗姗来迟; 吃饭的时候,边吃边玩,不亦乐乎,一顿饭能吃半个多小时; 出去玩、打游戏总是一马当先,做作业却是雷打不动。 那么,为什么孩子总惦记着玩却不主动做作业呢?家长又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在暑假完成作业呢? -01- 孩子为什么不爱做作业 我在过暑假 暑假意味着什么?对于小学生而言,它的出现意味着孩子多了264节自由活动课;对初中生而言,不算晚自习,竟也整整多了396节自由活动课。 对于平时自由时间少得可怜的孩子来说,过暑假是个极大的诱惑,因此孩子自动地排出了次序:玩>写作业。
虽然《小猪佩奇》已经火遍了全世界,但是今天,我想重新把它们的故事郑重地推荐给大家。其实这不仅仅是属于孩子的图书,对家长来说,也是一套很好的育儿丛书。 这是一个二胎家庭,有一个4岁的姐姐佩奇和一个3岁的弟弟乔治。和所有家庭一样,它们面临着很多问题,佩奇欺负乔治、乔治不听话、佩奇因为失败难过等等。而这些问题,爸爸妈妈们都很好地化解了,很多时候,他们都选择了信任孩子,而这个信任的原则,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学习。 01 乔治第一天上幼儿园,佩奇问爸爸:“他现在上幼儿园,会不会太小了点?” 爸爸说:“但是你可以照顾他呀!” 到了幼儿园,佩奇又问了一遍:“他真的能上幼儿园吗?” 爸爸又拍拍乔治的脑袋说:“他一定能适应的。” 爸爸的两句话,给了两个孩子充分的信任。他既相信佩奇能照顾好乔治,也相信乔治能够适应新环境。
要二胎的父母越来越多,恰巧这些年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也逐渐走进大家议论的焦点中心。生了儿子想女儿,要了女儿造儿子,不仅弥补父母的遗憾,也是为了孩子和自己都能老有所依。 嫂子去年初就如愿以偿的又要个了女儿,和同村的好几家一胎妈妈聊天都说,赶紧生吧,有生养一个的经验了你还担心什么。可是,最近嫂子犯愁了,这儿子和女儿养起来真是太不一样的。女儿虽小真的好安置,儿子5岁了还是淘气。儿女双全是一件全家皆大欢喜的事儿,可是这养了一年多女儿发现根本不一样。女儿小疼女儿,儿子就在旁边吵闹不乐意,用带儿子的方法带女儿,发现好多事情办得挺多余,根本不是一个道理。 爸妈们想着儿子女儿都是孩子,没有什么不同,吃饱穿好还有什么不同要求?这样想的妈妈可就真的想错了,儿女还真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区别多多就不能“一视同仁”啦,那就为儿女双全的爸妈支个招,看看到底孩子怎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想要然孩子的人生光彩耀人,家长们就要在他们成年前正确引导,教会必要的人生道理。就比如下面这9句话,一定要在孩子12岁前告诉他们,这关乎他们的一辈子! 1.你永远没法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喜好,有人会因为你的好脾气、个子高而喜欢你,也有人因为你成绩好、外形好而不喜欢你……所以必须记住一件事,你没法讨好所有人,你也不用因为别人的不喜欢而否定自己。只要你坚持做正确的事、当善良的人,那么必然会让大部分人喜欢你;至于那些一直抱有敌意的人,你要转身离开,因为这类人大多不是好人。 2.别人帮助你的时候,多说谢谢 有些事情,你没法一个人完成,此时你身边的人会出手帮助。无论出手之人是父母、朋友或是陌生人,都要记得说谢谢,因为他们没有义务帮助你;而且只有说了谢谢,下次别人才会乐意第二次帮忙。当然,如
1 晓晓妈是出了名的好脾气,跟她相处过的人都说,就没见过她对谁大声说过话。 当然,对晓晓也是如此,总是细声细语的。 每次看到她柔弱温顺的样子,她的闺蜜老铁总是恨铁不成钢的说:“我这暴脾气,真受不了你,你怎么没点儿脾气呢?回到家看到我那上房揭瓦的儿,再加上甩手掌柜的老公,我分分钟都想爆发。” 晓晓妈反过来安慰她说:“有什么可气的,孩子是自己生的,老公是自己选的,都是亲的,跟他们生气没用。” 老铁不服:“是,自己生的,自己选的,他们气我活该。可我不明白,你怎么就能不生气呢?” 晓晓妈说:“我不是没有遇到让人生气的事,也不是我们家孩子和老公有多好,只不过,我不会把情绪积攒起来而已。” 2 老铁问:“这个怎么讲?” 看到老铁来了兴趣,晓晓妈也干脆一次跟她说清楚,省的她每次都要问。
又忙又美还有时间陪娃的妈,是少数人的神话 邻居有一对小夫妻在闹离婚,据 “区委会大妈核心小组”传来的可靠消息,是因为小媳妇搞婚外恋,被自己老公堵了个正着。 据说小夫妻目前已经分居,孩子放在爷爷奶奶这里,妈妈要见只能在外面,不让进家门。 我妈感叹“放着大好的日子不过,偏要往死里作。” 我妈说的“好日子”是以我作为参照。 在我妈眼里,那个小媳妇跟我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他们家孩子比小福气小三天,但是人家生完孩子之后就完全过上了“少奶奶”的生活。 孩子从出生全程都是婆婆在照顾,母乳喂了没多久,就换成了全奶粉。 为了让奶奶专心带孩子,家里还请了钟点工专门负责做饭和一些简单家务。 现在孩子已经上幼儿园,每天还是放在爷爷奶奶家。 日常幼儿园、兴趣班接送都是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