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论宝宝"颜值"高与低!
    论宝宝"颜值"高与低!

    愿望应该是美好的,但现实可能会有所偏差,主要看家长如何看待这愿望与现实。洁姐怀孕时家里书桌上放着许多漂亮宝贝的照片,每天看看,憧憬着肚子里的小生命应该像爸爸大眼睛、像我高鼻梁,像外公一样聪明能干,健健康康!当儿子出生一看小眼睛、大鼻孔,这颜值不是一般的低呀!我心里暗暗念叨:“丑点没关系,男孩子聪明点就可以了”,可是儿子逐渐长大也不怎么聪明,不爱学习,我又想着:“儿子虽然不聪明,但挺善良,够诚实,阳光健康就好”,好吧!我就是有点“二”,总能自我满足! 辩论宝宝颜值必须提出论点、列出论据、对比论述、总结陈述。Acion!开始! 论宝宝皮肤白与黑。宝贝的肤色和遗传、孕期情况、婴儿疾病等相关。宝宝出生时皮肤白不一定长大皮肤就白,出生时黑不一定长大皮肤就黑;早产儿一般出生皮肤相对较黑,足月儿一般出生皮肤相对较白;父母肤色浅,子女一般肤色浅,父母肤色深,子女一般肤色深。

    标签:漂亮宝宝
  • 端午,不仅仅是个小长假,有些传统捡拾起来原来这么美
    端午,不仅仅是个小长假,有些传统捡拾起来原来这么美

    带孩子做一些慢下来的事情。 托染。榨出枝叶的嫩色,染布上布满初夏的颜色。 给她充足的时间,拣选她喜欢的方式。 拉开染布,虚实交错的印记。 便是一种都市生活中的朝花夕拾。 端午。识五谷,包粽子。 包裹着过去的记忆和现实的美味。 沾满双手的米汤。 慢一点,包扎一个属于童年的粽子。 当你终于完成。 从背影也能望出那小小却充实的喜悦。 其实生活哪有那么复杂,不过是至简的食材,配上一点点走心的酱料。 时常繁琐纷乱,但混合起来却是独有的美妙滋味。 偶

    标签:端午节
  • 快要成年的时候她对父母说:再生一个吧
    快要成年的时候她对父母说:再生一个吧

    没有多少家庭可以做到 万事俱备 只欠二胎 但至少 拥有一个懂事的老大 会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 美国孩子都在用的思维导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美国孩子都在用的思维导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这是利用单词首字母的分类罗列单词。 这是憨憨画的mealworm(粉虱),然后周围写了虫子的各种特性。 话说,这些可不都是传说中的思维导图吗! 憨爸去年写过一篇思维导图的文章,如今结合我最新的理解和领悟,重新润色发表一下!因为,我也是在不断学习和进步滴!^_^ 1什么是思维导图呢? 思维导图的英文名叫Thinking Map,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种特别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将主题关键字与图像、颜色、文字等建立记忆链接,能够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美国老师非常喜欢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给孩子上课,她们认为,使用这种方式的学生将能被锻炼出非常好的思维和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帮他们养

    标签:思维
  • 过早学习使大脑功能被“剪掉”!
    过早学习使大脑功能被“剪掉”!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一直成为父母们笃信不移的“圣经”。于是,许多孩子还没上小学,就开始了“上班”的节奏:拼音班、汉字班、算数班、绘画班等各种“兴趣班”填满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若违背了儿童教育的规律,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近年来,曝光频率颇高的“三年级效应”一词便是反面典型的体现。它指的是,一些孩子在上小学前就接受了小学课程的相关学习,一年级时因什么都会时常开小差,到了二年级因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逐渐落后,三年级时这样的孩子就开始出现厌学情绪。 过早学习使大脑功能被“剪掉” “三年级效应”的出现与家长过早长按学习化的学前教育有关。在这背后,是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内涵及意义普遍理解不深。家长对学前教育该学什么一头雾水,看似让孩子“先飞”,却最终落后下来。廖丽英表示,对于学前幼儿来讲,培养好性格、好情感、好习惯,以及积极的兴趣、探究的热情和

  • 粑粑麻麻,请允许我“添添乱”!
    粑粑麻麻,请允许我“添添乱”!

    场景一马上要吃饭了,孩子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想帮忙拿碗筷,妈妈立刻阻止:“宝宝,不用你拿碗,会打碎的,筷子也很危险,会戳到你的。快去你的小餐桌那等着,妈妈马上给你端过来。”孩子执意要自己端,妈妈一把抢过来更加大声呵斥:“怎么不听话呢?尽添乱,要不你都已经可以吃上了。”孩子委屈地松开手,跑到客厅去了,连饭都不肯吃了··· 场景二小区广场上一位妈妈带着女儿玩,她们拿着刚买来的泡泡棒玩具,一晃可以吹出泡泡,妈妈晃了一下,就出来很多大泡泡,五颜六色的,周围的孩子们都过来追着,兴奋极了。看着这样的情形,女孩想自己玩,妈妈不同意:“你不会晃!让妈妈给你吹出泡泡来,你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抓泡泡玩。”女孩坚持:“我要我要。”母女僵持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拧不过女儿,给她尝试了一下,但孩子毕竟小,动作有些慢,晃出的泡泡有点小。妈妈不满意:“你看,你晃的泡泡没有妈妈晃的大,让我来吧!”然后在女儿极不情愿中夺走了泡泡

    标签:育儿经验
  • 别让孩子觉得TA欠你的
    别让孩子觉得TA欠你的

    小派这位朋友的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但并不幸福。她的丈夫,也就是我朋友的亲生父亲,是个脾气暴躁,对家庭没什么责任心的男人。在我朋友幼年时期,父母的争吵便俨然已是家常便饭。“我很害怕,无所适从。但是更让我感到恐惧的,是我妈对我说的那些话。”她说。她母亲常常对她说:“那时候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这句话自她幼时,说到成年,常常是在母女间的家常闲聊之中,有意无意间提起。 直到最近,她终于忍无可忍,对母亲说:“如果你想好了,就离吧,没关系,不用考虑我。”母亲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亲生女儿居然怂恿她离婚。最后她叹了口气说:“算了,老都老了,还争个什么劲呢?过一天算一天吧。” “你知道我为什么跟我妈吵架吗?”说着,她的眼泪滚滚而下,“我觉得她一直是想告诉我:我的存在,阻碍了她年轻时追求幸福的权力。如今已把她拖成老妪,早已失去了追求幸福的能力

  • 你这么累,却给不了孩子想要的人生
    你这么累,却给不了孩子想要的人生

    从小,我就在妈妈的庇护下成长,妈妈把好吃的让给我,把委屈全揽下,在我面前,她从来没有过委屈也没有过很累的时刻,她不断的为我安排人生:上学、读什么书、看什么电视、交什么样的朋友、未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甚至要嫁给什么样的人。 但当我违背她的意愿时,她疲惫的说:我都是为了你。她希望我的人生安逸,不充满挑战,没有困难。我想这也是天下很多妈妈的心愿,愿意把所有的苦、不快乐、委屈、难过都默默承受,把所有最好的都留给孩子,让孩子始终看到世界最美好的一面。 妈妈的爱并没有错,但不虚伪的说,其实在小的时候,我真的并不知道这里面藏着妈妈的爱,我心安理得的吃掉所有的东西,理所当然的让她帮我做我不想做的所有事。 如妈妈所希望的那样,我选择了她认为好的大学与专业,过她认为好的生活方式。但真的,我一点也不快乐,也许在旁人眼里,安排好的人生多好啊,不需要思考,不需

    标签:妈妈日记
  • 原来“穷养儿,富养女”是这样养!误解了这么久…
    原来“穷养儿,富养女”是这样养!误解了这么久…

    “男养穷,女养富” 简单解释起来就是要给男孩更多的磨炼,给女孩更多的关心。对于这一民间流传的教子方法,现在父母的看法、做法却不尽相同。不少父母担心故意“苛刻”儿子会打击他的自信心,尽力满足女儿会让她变得不能吃苦、不够自立。还有的父母认为,男女应该平等,不应刻意分“穷”或“富”。案例一:穷养 望子成“顶梁柱”冯女士有3个孩子,老大阿强读初三,还有两个妹妹。“我挺赞成‘男养穷,女养富’的说法。”冯女士说。从小开始,冯女士在物质等生活条件方面,就对儿子实行的是穷养,而女儿相对有优先权,是富养。冯女士认为,女孩子更软弱,依赖性较强,且有隐私,因此应该多些呵护和关爱,实行“富养”。但是儿子并不理解我的苦心,六年级的时候,曾经跟我说:‘阿敏有爸爸疼,阿妹有妈咪疼,我就没人疼’,说完就不停地哭。对于父母的做法,儿子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自己现在总是自信心不够,可能就和父母长期以来

    标签:亲子教育
  • 儿童不能仅仅活在童话世界里
    儿童不能仅仅活在童话世界里

    照片来自 Mark Bugnaski | MLive.com 跑上楼去,整个夜晚已经恢复了平静,外面静悄悄的。 我重新下楼,跟正在一边微博聊天的同区网友几乎同时对问:刚才你感觉到地震了吗? 她说刚才冲到女儿房间,想拖她起来去院子,结果睡太熟没拖动,好在晃动没有再发生。 我们同时在网上笑了,两个妈妈本能的反应啊,一模一样。 加州在地震带,晃动几下平时不少见。只是昨晚因为太清醒,晃动太明显,加上恐怖片的背景,那刻的本能反应还是挺惊心的。 早上起床,铺天盖地的地震新闻,5级。 来美国多年的闺蜜轻描淡写答我,昨全家酣睡,压根不知道。而且,5级的地震对于加州抗震的房子,小意思。 蛮蛮曾跟我说,“地震太可怕了,咱不要住在加州了吧?“ 我说,搬到中西部,还有很多龙卷风,要知道,

  •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可是如果纵观两人的一生,或者林徽因更符合我们今天“富养女儿”的期待,她是真正把富养转化成了“高起点”和收益一生的“高姿态”。而陆小曼却把富养当成了“挥霍”,挥霍着钱财与容貌,挥霍了才情与爱情,更挥霍了自己这独一无二的青春与一生。 究竟,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1真正富养的教育,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找到自己的一生志趣林陆二人,从小就接受着当时最优质、最丰富,且是中西结合式的教育;从后来看,俩人在诗歌、外文、绘画、钢琴上的造诣,也是各有见长,难分伯仲。 那么她们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是:教育的目的和境界不同。 陆小曼的教育,是那个年代里典型的“淑女名媛式教育”,那时“交际花”一词(非贬义)刚从西欧舶来,在中国的上流社会里极为推崇,且在意识形态中强化了“血统”的概念,由此催生了“名媛”的阶层。 家有一名

  • 比培养孩子领导力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做“跟随者”的意义
    比培养孩子领导力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做“跟随者”的意义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刚和大家分享的美国"The Huffington Post"上《我最希望给孩子的10个性格特征》这篇文章(六一儿童节,送孩子这10个受用一生的礼物),其中有一点就是要让孩子懂得如何领导,也懂得如何跟随。不过当时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写了点,一直意犹未尽,正好今天和大家好好聊聊。 实际上,古人早就说过“百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啥?因为读书可以入仕,入仕可以做官做领导嘛!再后来,这句潜台词再加上欧美“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教育观念的引入,更把大家心中这个隐隐晦晦的渴望光明正大地翻到了台面上,反正在我刚接触儿童教育这个领域时,“领导力”这三个字就已经风靡整个家长圈了。 当然,我这么说可不是要黑“领导力”,相反,我也认为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是件大好事,只是感觉我们在理解和培养领导力上也许出现了一些偏差。就拿非常重视培养孩子领导力的美国来说,

  • 父母拼命努力却换取孩子长大后的抱怨? !(哈佛女孩的启示)
    父母拼命努力却换取孩子长大后的抱怨? !(哈佛女孩的启示)

    为什么哈佛女孩当年那样痛恨父母? 第一,父母把所有的力气用在帮助女儿踏上“成功”的人生路,放在一个移民家庭的现实里,就是努力赚钱,供应孩子。他们早出晚归,周末加班,让女儿可以念好学校,学好才艺,要买什么可以有钱买。 第二,移民家庭最大的问题是语言和文化障碍。孩子在美国出生长大,母语是英文,父母的语言即使懂一些,也无法表达内心,而父母几乎不懂英文,也无暇去了解孩子生长的文化。他们亲子的对话就像在中间有个山谷的两个山头上对喊,用力,又听不清楚。 第三,亲密关系虽然需要语言,但更需要时间的投入。她的妈妈愿意花时间为她做事(接送,买东西,做饭),但是没有花时间跟她建立关系。 第四,高中三年是所有孩子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他们讨厌父母管,对父母有最多的抱怨和不满,但同时,又最需要父母的体谅和鼓励。那个女孩觉得在她是单打独斗过来的,父母完全无法介入她

  • 那些年父母哄骗你的话,那些你会用到自己的宝宝身上?
    那些年父母哄骗你的话,那些你会用到自己的宝宝身上?

    睡觉篇: 再不睡觉就会被疯子抓走,外面的疯子又开始抓孩子,快点躺被窝里睡觉 晚上不睡觉会被鬼抓走 吃东西篇: 吃饭的时候不要敲碗,不然会变成乞丐 带籽的水果不吐籽,会在肚子里面发芽 吃泡泡糖不能咽到肚子里面,不然肠子会粘到一起的 掏耳朵的时候要闭嘴巴,不然耳垢进入嘴巴里会变哑巴。 不好好吃饭,就会被警察蜀黍套麻袋装走丢掉 身世篇 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再不听话就给你丢掉。 卖菜阿姨卖给我的,现在小孩真便宜,多少钱一斤? 还有,充话费送的、狗叼回来的 生活篇 女生不能和男性亲嘴,亲嘴就会生孩子 屋子面不能打伞,打伞就长不高了 不读书长大就挣不了钱,挣不了钱就没有对象,没有对

  • 顾孙不是长辈的义务,切勿过多苛责及要求
    顾孙不是长辈的义务,切勿过多苛责及要求

    有一次屁宝和婆婆在房间玩的开心,塬本的嘻嘻哈哈随着砰的一声嚎啕大哭,走过去一看才发现,好不容易长出来的小门牙,因为屁宝这一跌摔断一颗了,整个嘴巴、牙龈都是血,止也止不住。 赶去急诊到确认无大碍回家观察的一路上,婆婆觉得没顾好孙子而万般自责,我只觉得好不容易长出来的牙齿就这样断了好可惜,对于婆婆的无心之过我一点怒气都没有,谁会没事希望孩子摔断牙齿或受伤,一定都是不小心的呀! 加上自己时常放手让屁宝去跌跌撞撞,瘀青擦伤实在是家常便饭,但婆婆从来没有为此而指责我这个当妈的,对于婆婆这方面的体谅和将心比心,我一直都感谢在心裡,婆婆好意陪孙子让我们夫妻俩休息一下,自己孩子有多皮心裡都有数,与其发脾气或是拒绝孩子接近长辈,倒不如教导孩子从中学习一些教训或道理。 当然,也看过数落媳妇没顾好孙子如数家珍似的,自己不小心让孙子撞到头,却一派轻鬆的说:「

    标签:亲子关系
  • 番红花:孩子需要的故事不在绘本中,而在生活中
    番红花:孩子需要的故事不在绘本中,而在生活中

    走出教室 在生活中给孩子心灵的自由 令人相当意外的是,番红花说:「若按照我的规划,根本不会生小孩,都是意外。但我事后回想,只能说我很『幸运』。」而番红花的孩子如今已是亭亭玉立17岁少女,番红花出版新书《教室外的视野》,分享在两个孩子小学六年时的教养札记,阅读番红花的文章,不难发现她从不是鼓吹「竞争力」的作家,而是鼓励带着孩子「体验生活中的教育」,诸如上菜市场、做家事、走访农夫市集、亲近大自然……。 番红花回想自己的成长经验:「我们五年级生儘管没有多丰富的绘本阅读经验,但普遍都有非常丰富的成长方式,各式各样的游戏、探索,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多自由及独处的时间,或是跟朋友相处的时间,所以我们小时候的故事是讲不完的。我觉得孩子的童年中,『故事』是最重要的,故事不是书裡面的故事,而是他的生活中有没有故事。我们可以想像现在的孩子,如果让他写生活的故事,应该就还蛮单调的:补

  • 有这些特征的孩子了不得,将来必成大器
    有这些特征的孩子了不得,将来必成大器

    一、懂得体谅人 懂得体谅人的宝宝,一般都懂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例如妈妈生病了,宝宝知道给妈妈拿药。妈妈辛苦了,知道给妈妈一个拥抱。这样的宝宝懂得体谅他人,同样也会受到他人的喜爱。 二、喜欢和人说话 有的宝宝见人就会主动打招呼,这样开朗的孩子,不管到哪都非常照人喜欢,而且这正是孩子自信的表现,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情商高到哪都不会受委屈,都会有人愿意帮忙。 三、善于交朋友 朋友多的孩子更聪明,因为交朋友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这就是一次认知能力的锻炼,而且朋友越多人脉就越广,就越能够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就,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四、懂得思考 有时候孩子会问妈妈,为什么爸爸总是回来的怎么晚,不能陪我出去玩,其实这些是孩子观察后出现的疑问,当妈妈告诉孩子爸

    标签:性格
  • 从孩子学校里学到的生存规则
    从孩子学校里学到的生存规则

    有一天小泥回家告诉我,班里有一个受孤立的女生,因为那个女生经常去老师那里投诉,每一个同学都很不喜欢她。 关于交友的问题一直比成绩更令我重视。 我打听了小泥同学的情况,并且找机会见到了那名同学,小同学见到我就说:“小泥太令人羡慕了,小泥拥有许多的好朋友,大家都喜欢跟她交朋友,她长得好,学习好,人缘更好!”对于这种夸奖我真是意外,小泥长得不错,不过还达不到“出色”的地步,学习好,但也就是班里前十名的程度,人缘更是一直为我所担心,一年级那会儿她还闹着不上学,因为在学校交不到朋友。是小泥进步太快还是那位小同学所见不实? 然后小泥就告诉我了:这位小同学经常在背后说小泥的坏话,她不仅讲小泥的坏话,还经常讲其他小朋友的短处。也就是说,她经常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她以为说悄悄话可以拉近同学们的距离,但到后来大家都知道她的秉性了,反而一起孤立了她。

    标签:教育反思
  • 高考要从娃娃抓起?怎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高考要从娃娃抓起?怎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其实,当年袋鼠麻麻也是一个高考发挥失常者。现在,我的孩子即将两周岁了,我也时常在想:有没有必要也为他提前做什么准备?在亲子教育中,又该去灌输怎样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于是,袋鼠麻麻采访了身边的一些朋友,看大家都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观点一、抢占高考名额,先从房子抓起 我给一个住在附近、许久没联系的朋友打电话,约起一聚。他告诉我,刚搬家了,这边的房子卖掉了,换了十公里外的位置更偏僻的一套房子。 “为什么?”我问。 “还能为什么,学区房呗。”她媳妇有北京户口,为了孩子的上学指标,以及能连贯读书,直奔高考主题,这个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已经把他爸妈的原计划打乱了。自从换房子后,孩子爸妈每天上班要多换几趟公交车,上班途中又要多耗费接近一个小时。 而身边朋友中,在给孩子办入学时反复遭受煎熬和痛苦的大

  • 铅笔、橡皮、红领巾……娃能不能不丢?
    铅笔、橡皮、红领巾……娃能不能不丢?

    有时候忘了带去学校,有时候忘带回家。 早上要上学时发现红领巾找不到了,下午回到家发现铅笔少了一支…… 顺顺妈总结出一句:没办法,他爸就是这样,遗传! 其实,“找不到了”,几乎是每个孩子或多或少地经历过的,只不过在小学低年级这种现象比较突出。 校门口的小贩每天都能卖出去好多条红领巾…… 嘿嘿,你们丢的多,我卖的就多! 这是为什么呢? 1.生活环境和内容都变了 从幼儿园到小学,无论是作息时间,生活要求、活动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幼儿园老师和学校老师对孩子的要求是非常不一样的的。孩子原来每走一步都有人提醒,而现在则需要独立面对很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段混乱的时期是很正常的现象。 2.需要记的东西多了许多 粗略地计算一下,每个孩子一天至少

    标签:儿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