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培养出人见人爱的高情商宝宝,父母需要做好这几点!
    想要培养出人见人爱的高情商宝宝,父母需要做好这几点!

    情商是什么? 情商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我们称其为情感智力,主要指人了解、控制自我情绪,理解、疏导他人情绪,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控制,以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性品质要素。 概念可能有点抽象,形象一点的理解,我们可以想一下,当我们称赞身边某个人情商很高时,这个人是怎么样的。 在成人的社会中,当我们用“情商高”去评价一个人时,我们会想这个人应该是积极快乐的,在跟ta聊天时你会发现ta是善解人意的,ta很容易知道你在想什么、了解你的情绪、跟你产生共鸣,并且ta也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可以控制别人的情绪,你会觉得跟ta交往很愉快,有一种很积极的感觉。 说的更直接一点,情商其实就是一种对情绪的良好的认识。 情商包括这样几个层次: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这

  • 没有条件给孩子上早教?这样也能还孩子一个更好的早教课堂
    没有条件给孩子上早教?这样也能还孩子一个更好的早教课堂

    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 让孩子遵循自己的生长规律成长是所有早教机构都共同遵循的一条主导线。通过各种途径我们也能很全面的了解到孩子各个不同时间段的特点。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多细心去观察孩子当下的行为是属于什么情况什么原因,应该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尊重接纳孩子的性格特点。当你做到这几点以后,你就会慢慢的更清晰你的孩子需要什么了。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其实只有一句话:不打扰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最好方式!孩子玩或操作玩具、教具时,父母只需要作为前期正确的动作示范,然后安静的观察孩子,他发出求助信号时给予小部分的帮助。让孩子自己去反复尝试,不断的积累经验,最后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这个过程孩子不断的思考、动手,他的大脑就得到了正面的发展。在早教机构里的认知操作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老师都是示范和观察的角色。过多的教和指导会影响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 很多信奉爱和自由的妈妈,最后都要看看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很多信奉爱和自由的妈妈,最后都要看看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很多信奉爱和自由的妈妈,最后都要看看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不知道有没有父母拿到这本书直接先翻到立规则这一章,想看看怎么给孩子定规距。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加入浩途的父母直奔“立规则”这个主题而来,因为搞不定孩子了,想看看怎么能够管住孩子,让孩子听话。而在共修后常常会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家长越界了,孩子在全力反抗;二是家长言行不一,被孩子吃定了。 有一个越界的极端例子。 倩儿四个月的时候,因为妈妈需要上班,便请姥姥来照看倩儿。姥姥从医生那里得知倩儿的体质需要多喝水,于是上了闹钟,每个小时都喂倩儿喝水,还定量,倩儿不喝够姥姥便不断往倩儿嘴里挤水。后来,倩儿一看姥姥拿来奶瓶就条件反射似的紧闭双唇,死活不张开嘴巴。可怜的倩儿,七个月开始便秘,需要打开塞

  • 2岁办画展,4岁赚百万,看艺术家是怎么养闺女的
    2岁办画展,4岁赚百万,看艺术家是怎么养闺女的

    2岁办画展,4岁赚百万,看艺术家是怎么养闺女的 一个9岁的澳大利亚小姑娘Aelita,从小用颜料把自己搞得脏兮兮,但是她的爸妈带着一颗淡定又宽容的心,让她在艺术的殿堂中获得了快乐和自由,甚至还赚了几百万! 艺术家爸爸Michael Andre说,那天他正在家里画抽象画,9个月大正穿着尿布的女儿爬到他的画布上,用手指沾上颜料画圈圈打手印,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小丑。她爸爸觉得这实在太有趣了,而女孩Aelita的画画生涯也就这么开始了。 在父母的“纵容”下,Aelita完全是在自由创作。她爸爸更说:“我不想教她成人世界的东西,她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于是Aelita在家简直翻了天,各种泼、喷、抖、甩,画出了一幅幅我们普通人根本看不懂的抽象画。

  • 如果为孩子选择兴趣班而苦恼吗?不如从孩子的长处入手!
    如果为孩子选择兴趣班而苦恼吗?不如从孩子的长处入手!

    如果为孩子选择兴趣班而苦恼吗?不如从孩子的长处入手! 一 些父母就会从别人那里取经,看到其他孩子学什么就跟着学什么,以致全中国的孩子都在学钢琴。一些父母干脆在幼儿园的3年里将所有兴趣班让孩子一个一个地上 一遍,从中找出孩子的兴趣点。还有的父母甚至怕孩子落后,多个兴趣班一起上,周末、甚至其他晚上时间都带着孩子泡在各类兴趣班中,让孩子累得没了兴趣。 家长如何走出误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既然是兴趣班,那么一定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孩子最感兴趣的班,这样他们才会有动力坚持下来,才会有可能把短时间的兴趣转变成长时间的、甚至是终身的兴趣。 但是,不是每个孩子都一定要上兴趣班,许多孩子的兴趣并不是在兴趣班中培养出来的。相反,时下的兴趣班不一定能够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急功近利,总想让孩子学到一些东西,但是用的教育方法不得当,给了孩子

    标签:兴趣爱好
  • 教小孩子打篮球的时候可千万不要这样做这几点!
    教小孩子打篮球的时候可千万不要这样做这几点!

    不要大声呵斥 小孩子的自尊心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很多,咱们回头就忘的几句话他们可能记很长时间,有的甚至对性格的养成影响一辈子。多给他们鼓励,多些赞许的话,例如“你动作做的很好,如果能再标准一些就更棒了,加油,你很厉害”,这些在咱们看来有些幼稚的话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肯定。 不要强调他们的错误 才接触篮球的小孩子难免会出现技术动作上的错误,我们要及时纠正,但要稍微讲求点技巧。强调正确动作,“忽视”错误动作。例如原地运球,你要反复强调目视前方,而要避免类似"不要看球",即强调要怎样,避免说不要怎样。 千万不要随意进行力量训练 小孩子的骨骼尚未定型,盲目上力量容易影响骨骼发育。多进行灵敏性的练习。例如听哨声加速跑。如果教别人家的小孩子,一定事先和他们的家长做好沟通,一是了解孩子学篮球的动机

  • 当孩子为引力波和 AlphaGo激动的时候,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当孩子为引力波和 AlphaGo激动的时候,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当孩子为引力波和 AlphaGo激动的时候,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近几年,大家都对科学疯狂起来了。 先是继《老友记》之后,反映科学家和他们的科学家女友故事的《生活大爆炸》成为我心目中排名第二好看的美剧。我对谢耳朵那天马行空的行为处事方式,对他口里不时跑出来的几句术语,深深地体会到什么叫“不明觉厉”。 之后是对于科学松鼠会、果壳网的无条件喜欢,甚至去参加他们的科学聚会(唉,我跟科学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哇)。还爱屋及乌,高兴地试用他们新开发的“在行”,约一个专家一对一指点人生。我还真的约了一位专门教人如何用讲故事的方法做演讲的专家,下个周一晚上,我就要跟他见面讨教。 刘慈欣的《三体》流行,成为社会的热点。连我先生以前的公司,还制作了这部作品的数字阅读。 《最强大脑》也成为我们一家继《中国好声音》最爱看的节目。我女儿甚至把DR魏的那句“科

    标签:幼儿教育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几点你为孩子做到了吗?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几点你为孩子做到了吗?

    孩子的想象力训练需要你的参与 孩子的想法是天真烂漫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就会日渐衰竭,那如何才能保持并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呢?如何引导孩子将想象力提炼为最精准的思维能力呢?这当然是有训练方法的,训练过程同样需要家长们的参与。 1、鼓励孩子多观察与体验生活 首先,我们要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旅行,多交高人,多接触大自然,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思维去提炼。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坚实的想象基础和更丰富的想象素材。 2、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未知的领域太多,感兴趣的东西也很多,什么都想一探究竟。这个时候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保持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一探究竟。我家欢欢有段时间很喜欢观察小动物,看见蚂蚁搬家,能够蹲在地上观察个半天,很入

  • 孩子必学的8项基本技能,你家孩子能做到几项?
    孩子必学的8项基本技能,你家孩子能做到几项?

    个人生活技能 独立穿衣、洗澡,准时上床睡觉; 不需要家长提醒自己起床; 会铺床、叠被、装枕套、叠衣服; 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 学会做家务 学会洗简单的衣服; 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会烧水,做点单的饭,比如煮面等; 帮助家人擦地、清理洗手间、丢垃圾。 认识并使用钱 饿了知道在超市买食物; 坐公交车投币;会买学习用品...... 用金钱可以做很多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生存技能。 科学技能 会播接打电话和手机,会发短息; 会操作使用电脑,会打字、会上网搜索信息;正确使用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电器; 会看地图、辨别方向,学习简单的科普知识和常识。

    标签:亲子教育
  • 白岩松 : 让孩子读书和给他吃饭一样重要!
    白岩松 : 让孩子读书和给他吃饭一样重要!

    阅读的起点在家庭 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阅读的一大堆好处,但是大家知道阅读的起点在哪里吗?不是学校,不是图书馆而是家庭。家长的阅读习惯和家庭的阅读氛围,决定了孩子最初的阅读态度。 我们推崇亲子阅读,它不光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大人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共同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更重要的是如此爱读书的家庭文化环境与氛围一定是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的。 亲子共读很重要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给刚出世的女儿读书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他还透露自己无论多忙都会保证两周读一本书,估计他家娃以后也是在书堆里长大了。别人那么成功都还在读书,那我们呢?我们的孩子呢? 很开心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亲子共读,当然在参加了好多国内外精品童书展,接触了众多优秀的出版社,也看过上千本绘本后,我总算也有了一些亲子阅读理念与购

  • 是拼还是比?道出中国式"比拼"害人的地步!
    是拼还是比?道出中国式"比拼"害人的地步!

    怎么不能比呢,我们中国人不都是这么比过来的吗? 我小时候就一直要参加各种考试啊,我上的都是不错的学校,很牛的高中,挺牛的大学,我的前半生就是在不停的考试和不断的被排名中度过的。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考试和排名,就没有我的今天! 可是莫尔老师接下来说了一句话:“小谁妈妈,你是想要一个比所有孩子都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想要一个happy(幸福快乐)的、healthy(健康)的孩子呢?” 谁让我是个爱思考的妈妈呢,听了老师的话,我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攀比伤害了我们的同情心 老师的话让我想到了我所知道的兄弟俩—— 事实上,我认识的那个人是哥哥。话说这个哥哥,小时候是一枚学渣,一开始还好,他和所有同龄人一样,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小孩。 可是后来,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弟弟出生了,最可怕的是

  •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逆力, 提高抗逆力亲子训练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逆力, 提高抗逆力亲子训练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逆力, 提高抗逆力亲子训练 训练目标:通过说理和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愿意在某项活动上能坚持更长的时间,保持更大的热情和兴趣,不半途而废,能够忍受某些重复性动作所带来的枯燥感。 条件:家长要掌握一定的说理技巧,在孩子身边鼓励和监督他完成任务。 原理:从孩子的内在需求出发,鼓励孩子学会坚持,引导孩子加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提高行为的坚持性。 训练坚持做完一件事 家长可以这样进行坚持性训练: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让孩子自己选择一样喜欢的事情来做,同时要求孩子一旦选择了这件事就必须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帮助,但不能轻易放弃。例如,孩子喜欢下棋、画画、跳舞、唱歌,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但做什么事情都只保持三分钟热度,每一样都不能做得很好。于是,妈妈让他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来做,告诉他:“你想好了,选择画

    标签:挫折教育
  • “打补丁”对孩子的人格培养至关重要
    “打补丁”对孩子的人格培养至关重要

    “打补丁”对孩子的人格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常听说人格魅力,其实就是这个人待人接物的思维模式、判断模式、行为模式、直觉模式让他人舒服也让自己舒服,感觉很温暖,像个发光体。而人格不健全呢,就会是看起来比较怪的,很难融洽的,焦虑的,生冷的,让人不适的。更通俗点讲健全人格就是善意的、接纳的、祥和的、乐观的。不健全人格就是忧虑的、戒备的、慌乱的、闭塞的。 那么说这个人格从哪来的呢? 先天成份占大半,在心理学里算作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在生物学里算作遗传(但我并不认同),在佛学里是因果,是阿赖耶识里带来的。这些先天的成分,改变起来很难,而且改变也需要靠后天努力。 后天的成分对人格培养最重要,因为那是我们可以努力的部分,这个后天的成分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家庭氛围! 孩子从出生到12岁思想独立,到18岁个体独立,独立前孩子对一切都

    标签:幼儿教育
  • 你的“秀恩爱”可能会对孩子有致命的伤害!
    你的“秀恩爱”可能会对孩子有致命的伤害!

    你的“秀恩爱”可能会对孩子有致命的伤害! “秀恩爱”是现在大部分夫妻都喜欢做的事,但是有了孩子后,过分的秀恩爱有可能对孩子产生致命伤害! 我和我家相公已经是老夫老妻了,但由于我对他犯花痴,结婚五年,还是习惯了撒娇。每天一见面就跟他要“抱抱”。在家里,也喜欢从后面抱着他的腰,两个人四条腿的拖着走。 一天,他歪在沙发上用电脑,我躺在他腿上看书,小宝在爬爬垫上搭积木。我突然觉得有些冷,就往他怀里缩了缩。还冷,又钻进去一点。最后索性把脑袋埋在他脖颈里,整个人陷进他怀里去。我们嘻嘻哈哈的笑着,突然觉得小宝那边有点安静。 一抬头,小家伙正抿着嘴看着我们,眼神里似笑非笑,又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好像想躲开,又特别想看。他看见我们在看他,突然脸红了,赶紧拿大口水兜遮住脸,又把头埋进积木桶里。 老公一把将我推开,骂道:“你没看见你儿子都害羞

  • 警惕!孩子爱说话不懂倾听怎么办?
    警惕!孩子爱说话不懂倾听怎么办?

    父母要做出倾听的榜样 想要孩子学会倾听,那么平时父母的言行就要注意了,家庭环境又是孩子的第一生长环境,所以我们父母自己要做到不随便打断孩子说话、不随便敷衍孩子。同时要注意孩子的年龄段,语言表达要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简单明了、不重复唠叨,当你在听孩子说的时候,就是在传递教育信息,让孩子知道如何去倾听别人。 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游戏在孩子的世界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为了锻炼孩子的倾听能力,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游戏,既能让孩子放松愉悦还能够去认真听游戏规则、游戏互动要领、而且还能够提升亲子关系。 如果是小孩子,父母还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指令性的游戏,比如“小手拍拍”“眼睛在哪里”或者其它熟悉的儿歌可以边唱边做动作等。 培养阅读习惯 当孩子不能好好倾听的话他就更不愿意去听大道理和你的批评、说教了,所以还

    标签:宝宝说话
  • 高情商成就孩子一生,家长检查一下你都做对了吗?
    高情商成就孩子一生,家长检查一下你都做对了吗?

    引导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具体分三步走: 1.帮孩子识别情绪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从小,父母就教孩子认识各种情绪,是引导孩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做好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虽然情绪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它带有生理的唤醒和心理的波动),平时我们大人都不能很好地说清楚自己是被何种情绪所困扰,比较难懂,但并不妨碍我们去认识理解它。 试着走进孩子的情绪,如在孩子因为没吃到冰激凌而哭闹时,父母可轻轻抱着孩子,看着孩子:“宝贝很想吃冰激凌,但是没有吃到,心里很难过;妈妈不同意你吃,你很失望也很生气,是吗?”父母在与孩子坦诚交流情绪的同时,也是在带领孩子抓住这些情绪,“哦,原来这种又酸又涩的感觉就是伤心/失望啊?”孩子由此认识了“难过”“失望”“愤怒”等情绪。给情绪命名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情绪进行疏导的过程:“我认识你了

    标签:情商
  • 怎样给孩子培养"完全的人格",来自大教育家蔡元培的智慧
    怎样给孩子培养"完全的人格",来自大教育家蔡元培的智慧

    核心:培养完全的人格 说起蔡元培(1868—1940),他有很多头衔: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大老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而最被人称道的,或许就是他在主持北大时推行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现在的北大元培学院就是纪念这位老校长的。 作为教育家,蔡元培认为——要注重培养“完全的人格”,充分发展个性,这就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来达成。不过,大家都说“教别人的孩子容易,教自己的孩子难”,那么作为教育家的蔡元培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的呢? 先来说说蔡元培的家庭情况:结过三次婚,原配王昭、第二任妻子黄世振、第三任妻子周峻;长子阿根早夭,次子无忌,三子柏龄,大女儿威廉,小女儿眸盎,四子怀新,五子英多。其中蔡无忌(1898—1980)是著名的兽医学家,蔡威廉(1904—1939)是杰出的画家,可能很多人听说过。 总的来说——面对这么多孩子

  • 家长对陪伴错误的理解,后果有多严重,你造么?
    家长对陪伴错误的理解,后果有多严重,你造么?

    过度陪伴会影响注意力 过度陪伴,带来最为明显的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我家姐姐身上就表现得特别明显。 我现在还记得小闹姐一周岁在家里爬梯子。爷爷是个摄影师,一看到这么精彩的画面,马上拿出照相机,指挥:闹闹,看这里看这里。奶奶在边上护着:闹闹,当心点哦!外公在厨房烧饭,一走出,就举起大拇指夸:闹闹,都会爬楼梯啦! 爬一次梯子,就如众星拱月。这在她出生后的6年里,常常发生。 有时候,房间里没有她的声音,奶奶都会出来叫一声:闹闹,你在哪里?闹闹,你在干什么? 所有人都想给她最好的照料,总有人逗她玩,一遇到困难,只要她一叫唤,绝大多数时候,也都会有人来帮助她。 所以,她到了读书的年纪,也总是需要人陪读。人一走开,就会走神。 独处激发的感受可以促进学习 大人无时无刻的陪伴,还可能会影响

    标签:亲子
  • 最让你最挫败的问题,怎样迎刃而解 | 育儿经
    最让你最挫败的问题,怎样迎刃而解 | 育儿经

    错误一:忽视“惯例” 生活规律和学习规律对孩子,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当你偏离日常作息规律的时候,孩子们会感到十分困惑。如果你的孩子年纪比较小,他的行为会变得更加出格,甚至还会乱发脾气。 育儿专家说:“如果你一会儿让孩子做这件事,一会儿又不让他做,他们会感到迷惑不解。” 你的孩子总想搞清楚:为什么上次放学以后,妈妈同意让他在游乐场玩10分钟,这次却命令他马上上车回家?又或者,为什么妈妈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陪了他10分钟,今天却说不可以? 解决方法: 尽量保持正常作息规律,无论是睡眠习惯还是吃饭时间。 育儿专家说,如果你家孩子的作息规则有90%以上是规律的,那么偶尔几次小小的破例也没有问题。 错误二:关注“消极面” 孩子不好的行为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说,大喊

  • 家长这么辅导孩子的功课,孩子的依赖性变强怎么办?
    家长这么辅导孩子的功课,孩子的依赖性变强怎么办?

    家长这么辅导孩子的功课,孩子的依赖性变强怎么办? 一项研究发现,给孩子太多帮助反而会限制他们能力的发展,还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无能。 在家长帮助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无形地充满着压力和不安,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望子成龙的家长的逼迫。 话虽如此,家长也不应该完全撒手不管。家长的帮助对孩子的学业成就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家长需要知道应该何时帮助孩子做作业,何时适可而止。 家长过度热心反而是好心办坏事。如果家长过度干涉孩子的作业,会造成孩子焦虑、自恋、心理韧性(从失败中恢复的能力)差以及把失败总是归咎于别人的倾向。 当家长想要为孩子的成功和幸福担负起全部责任时,他们反而会阻碍孩子发展出与年龄相符的自主性,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想要别人去帮助自己。 一项研究发现,9岁以上的孩子把家长的帮助或者监督看作自己无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