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龄前不认字 上学后成绩会落后吗真相看这里
    学龄前不认字 上学后成绩会落后吗真相看这里

    在孩子大约5.6岁的时候,会有个符号敏感期,会对识字、拼读、认识符号书写等感兴趣,一般在敏感期的时候接收相关的信息速度是惊人的,敏感期到了,孩子有兴趣的时候,这时候当然是可以引领孩子认字的。如果非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因了成人内心的恐惧或担忧,或随大流,强迫孩子认字,大多是有隐患的。 【案例】 安安妈听别的家长说,学龄前一定要让孩子认字,否则当孩子上一年级后,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被甩在后面。带着几分着急,安安妈让3岁的安安开始了认字、写字的旅程。 让安安妈骄傲的是,安安用了1年时间就学会了500字,汉字也写得有板有眼。到安安幼儿园结束,就已经学会了2000字,安安妈一度引以为傲。 后来安安上了一年级,几乎每天回家都跟妈妈说老师教的字太简单了,觉得上课很无聊,无论是小测试还是正式考试,安安都能得100分,被家里的亲戚朋友称为“神童”。老师经常会反

  • 溺爱孩子的十个做法七个后果
    溺爱孩子的十个做法七个后果

    对孩子的溺爱可能说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们无时无刻、无代价的爱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不珍惜爱、不会给予他人爱的个性特征。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艰苦经历的影响,将自己的一切希望系于孩子身上,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产生了"绝不能让孩子遭一点罪、受一点委屈"的心理,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如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或多或少都会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合理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特殊待遇TOP1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

  • 生活中妈妈们千万别发这些牢骚
    生活中妈妈们千万别发这些牢骚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育,有时候宝宝惹妈妈生气,妈妈们免不了一些唠叨的话语,其实即使妈妈发牢骚也会一心想着宝宝的,但是妈妈们的这些牢骚会影响到宝宝上午心理健康,甚至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所以爱发牢骚的妈妈们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避免以下最常见的牢骚: 一、否定宝宝人格 “烦死了,自己去玩!”“笨!”“你怎么这么笨!”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 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心里。 正确方法:如果宝宝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须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 二、影响孩子对妈妈的信赖 “我才不要你!”“把你送给别人!”“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做儿子。

  • 家庭教育要有科学性
    家庭教育要有科学性

    家庭教育为什么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让我们从生活中的例子中探讨一下。 孩子小刚10岁,个子矮小,偏食。他的话比其他同学多,比其他同学爱动。 他上课小刚虽然有多动表现,但是他又不是完全不可以自制。当老师提醒或暗示后,一般还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有一定的改变。 多动行为严重的孩子注意力、坚持力是很差的,而小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够较长时间地关注。 如演算数学题,特别是思考题,他精神集中,效果好;他打电脑反应快,兴趣高,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还不愿意离开。 这说明他的注意力并没有障碍,只是一般性多动行为,是可以通过教育,并伴随着他自身的成长得到改变和提高的。 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是超出正常的。 不成熟行为 冲动而不稳重,自私而不宽容,拖拉而不专心,依赖而不自理。

  • 家庭教育 巧用沉默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 巧用沉默教育孩子

    “ 沉默”用于引导 孩子好模仿,倾向于追随家长的行为,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做甚麽,可以用无声的行为向孩子暗示,引起孩子的关注,产生模仿大人的愿望。 例如要想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讲大道理是不行的,而父母总是默默的,专注地阅读,却能吸引孩子。 孩子可能会因此对书发生好奇,会自己翻弄图书,会拿着书来问你。 这就是无声教育起作用了,这可是阅读教育的好契机,家长要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学习阅读,不断激发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 持之以恒就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比强迫阅读要好多了。 "沉默"用于批评 孩子有了错误,有了不良行为,有时用无声的否定效果更好。 例如特别的冷落他,用表情和态度表示不满、失望、难过,刺激孩子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此时再施以正面教育,

  • 自然惩罚法 教育孩子的另外一种方法
    自然惩罚法 教育孩子的另外一种方法

    教子的法则 为人父母皆面临教育孩子的问题,为此,很多父母都在讨教培养孩子的种种方法。 然而,简单“移植”过来,却往往不尽人意,因而感到困惑。 其实,这不是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 任何教育方法都依托于相应的教育理念,方法是“毛”,理念是“皮”,“毛”必须附着在“皮”上,才会发生作用。 可见,取用教育方法的前提,是搞明白它来源于甚麽理念。 例如现代教育倡导“尊重孩子”,不是为尊重而尊重,是基于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把握了先进的观念,则心明眼亮,实施“尊重”教育,就会把握自如,就会“水到渠成”。 而盲目实施“尊重”,就容易走偏了,如滑入“纵容”“迁就”的误区。 这不是“尊重”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指导思想的问题。 有时,对一些固执

  • 沉默教育对儿童教育影响
    沉默教育对儿童教育影响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多采用与“说”相关的方式,是的,有声教育是不可少的,须要经常和孩子说、讲、问、答。然而,有意义的沉默也是不错的教育手段。“沉默”在家教中有其独特功效,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儿童擅于模仿,所以成人的行为就是无声的教育,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暗示,这种久而久之的暗示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沉默体现威严 当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比如没有礼貌,说话随便、轻狂等,父母并不作声,这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身上有一种令人敬畏而又神秘的力量,可能会立即收敛不良行为。 沉默让人慑服 父母发现孩子犯有严重错误时,不必急躁,反而表现出冷静沉思的态度,使孩子感到震慑和压力,摸不清父母将要怎样对待自己,于是就会自觉地将犯错误的情况如实讲清。 此时,父母再有针对性地批评和指导,常会很起作用。

  • 家长教育孩子的六重境界
    家长教育孩子的六重境界

    第一境界: 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 第二境界: 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 第三境界: 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目标能够清晰地确定,家长就不容易被人裹挟着,热衷于跟风、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第四境界: 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他们不再停留在“没有办法”或者“管不了”,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症状及其原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 第五境界: 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因为他们明白“你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一切家庭教育,其实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最高境界: 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为了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

  • 家长表扬与批评孩子的心理艺术
    家长表扬与批评孩子的心理艺术

    要改变家教批评多、表扬少的不良倾向。 遵守家庭教育表扬的心理规则,才能收到表扬的效果。 表扬是要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发掘孩子潜在的心理能量。 遵守家庭教育批评的心理规则,才能收到批评的效果。 批评不是挖苦,更不是打骂。 我想在这里和家长一起讨论一下,教育孩子时表扬孩子的心理艺术和批评孩子的心理艺术。 一、教育孩子要讲艺术 有一位父亲反省他教育孩子失败的教训,正如孩子母亲对他说的:什么话到你嘴里就难听三分,就是好话别人听起来也变了味,简直是阴阳怪调。 这位母亲谈的是批评的心理艺术。同样意思的话一个人说起来可以让心里顺当,有教育,有启发;可是由另一个人说出来可能干巴巴,没有味道甚至让人想发火。当然,前者对孩子的教育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后者对孩子的教育会产生不良作用。 我们很多家长望子成

  • 对待教育,立场一定要坚定
    对待教育,立场一定要坚定

    对待教育,我们的立场一定要坚定!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但一定要为你的立场观点服务,而不能反过来让立场观点来迎合方法,哪怕方法再好!如果你认为你的立场存在问题,需要观念,而不是只从方法上变,只转变方法,而不变观念,如同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本质不会发生改变,反而会带来一大堆副作用。比如对赏识教育持犹疑态度的人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往往达不到预期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相反还会在孩子心中铬上“讨好孩子,利诱孩子”的阴影,孩子要么专横跋扈惟我独尊,要么任你花招百出,我有一定之规——不识你那套! 赏识教育对不对?对!有效果没?绝对有!但前提是实施者务必是发自心底地对赏识教育观认同,不怀疑它的效果,加以科学方法指导来执行。如果你心中有两套或数套教育理念,认为,此套“行不通”,还有第二、三、四……套等待实施验证,如此的骑墙的开始,在实施教育前,就已注定了失败的结局。许多教育

  • 家庭教育如何体现民主性
    家庭教育如何体现民主性

    我的孩子小刚想上课外美术班,我对他说:“画画有什么用?你还想当齐白石?给我上英语班。” 孩子汉语还说不好呢,英语学得更差,越学越乱,越学越烦,我也烦。 显然这种做法不妥。 这就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民主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家庭需要更多的民主。 民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家长尊重孩子。 让兴趣进入家庭,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 让方法进入家庭,做事情讲究科学的方法; 让习惯进入家庭,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一切的基础是:让尊重进入家庭,学会尊重,平等待人。虽然,人生来是不平等的,但是应该追求公平,这样才会觉得活得有意思。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的基本需要有五种。 需要层次从低到高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

  • 父母教育孩子要防“三多”
    父母教育孩子要防“三多”

    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如果家长的命令过于频繁,长此以往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他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权威了。其实,若父母常以居高临下的命令姿态跟孩子说话,他自然会觉得有隔阂。只有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跟孩子沟通,才有可能让他感受到平等,进而听进您的话并改变自己的行为。 表扬过多 适当的表扬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和鼓励,但如果表扬过多,过于随意,则会带来两大问题:孩子不再把表扬当回事使此方式失去作用;孩子把父母的赞扬句句当真,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负,一旦从他人那里得到客观评价时,又会打击其自信。因此,最好是经孩子努力做好了某件事情时,父母就具体事情予以表扬,如“你今天作业的字迹非常工整”。 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希望了解孩子的更多情况,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

  • 在孩子骄傲时,请给他一些提点
    在孩子骄傲时,请给他一些提点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独一无二的宝贝,为此都怕他们会饿着、冻着或者热着,真的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孩子是父母的期望和寄托,那么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呢? 1.万事包办的后果 家长把除了工作以外,所有时间精力都花在了孩子的身上。就连小编我也不例外,每天下班后都在陪孩子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管。时间越久,我就觉得这种教育是很不科学的,孩子的成绩是好了,可是缺点也越来越多了,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对别人总是很冷漠,也不愿意参加校园里的集体活动,容易骄傲自大,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我们做家长的应该从原来只关注学习的模式,转变为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上。 2.和睦的家庭环境 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有爱,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家里的大小事情,孩子都应该有知情权,并且给她发言权让她参与讨论,家长如果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也要向孩子道歉。平时晚饭后

  • 训练宝宝听说读写的小窍门
    训练宝宝听说读写的小窍门

    听说读写通常是对学龄儿童来说的,但其实0-6岁的宝宝也可以做到。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对100名智力商数(IQ)130的学生进行为期40年的跟踪调查,40年之后的结果是,并非每个人都在社会上取得成功。他发现,除了智力商数以外,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因素左右着他们,但当时这个问题悬而未决,直到加德纳提出八大智能理论之后,我们才看到,人在社会上的成功和发展,是受多元智能影响的。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传统智力的区别是,它是从一元到多元、从单一到多维。 多元智能包含语言、数学逻辑、音乐、视觉空间、肢体运动、自然、人际、内省八大智能,其中,从语言智能的发展来说,我们认为,听、说、读、写是一个根本。 做一个有效倾听者 虽然有人会认为听、说、读、写是早就知道的,但我们这里只针对0-6岁的小宝宝来讲。 比如,爸妈对小宝宝说:“你坐好,你

  • 让孩子在五岁前尽情地玩吧
    让孩子在五岁前尽情地玩吧

    目前盛行的“早期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方面,父母们为了得到一种替代满足、希望通过教育来消解自己的遗憾;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第一至上主义”;越来越庞大的课外辅导材料市场也是成因之一。 那么,在大脑发育非常活跃的儿童时期,对孩子们进行早期教育是不是就不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育呢?汉城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徐有宪教授介绍说:“最近在美国出来了这样一个科研成果。该科研成果认为:在孩子3-6岁的时候'负责其思考和性格机能的脑神经的发育会达到最高峰。” 可是,实施早期教育是有一定的时间上的要求的。他强调说:“本来应该在上小学时教给孩子的知识,结果在他上幼儿园时就教给他了,这根本不能算是什么早期教育。” 特别是对于像听、说、读、写这些和语言能力相关的学习,只有在孩子长到5-6周岁的时候教他,才是和孩子的成长过程相适应的。这就是我们所

  • 重视提高宝宝的“情商”
    重视提高宝宝的“情商”

    “情商”,又称“情绪智商”,是美国心理学家相对于“智商”提出的一种心理能力。情商主要包括自制力、热忱、毅力、自我激励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家庭的幸福。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为。 ”众所周知,影响儿童成长及至成熟的两大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一个智能操作系统,它是儿童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活动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动力系统,它在儿童活动中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欲望、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自信心、性格、气质、习惯等。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甚至包括身体素质等生理因素。由此看来,非智力因素中就包括着“情商”。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作为操作系统,

  • 别错过亲子交流的良机
    别错过亲子交流的良机

    寒假比暑假短得多,还要经历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因此,要求孩子心无旁骛地钻到书本里系统地学习,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很难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建议家长寒假期间在监督孩子完成假期作业的同时,在培养孩子的心理状态、亲子感情、学习兴趣方面多下点功夫,这比多学一点知识更重要。 春节期间亲友聚会,迎来送往,一些父母往往把这作为孩子学习的不利因素而大伤脑筋。其实,这也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大好机会。得体的接人待物、来自亲友的称赞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频繁地社会交流能帮助孩子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这期间接触到亲友中一些比较“成功”的孩子,更要抓住机会为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培养上进的动力。家长要尽量和孩子多谈谈他感兴趣的人和事,在交谈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寒假也是亲子交流的黄金时机。暑假虽长,但孩子放假大人上班,而且天气炎热。寒假就不同了,孩子放假期

  • 孩子第一次用脏话骂人如何处理?
    孩子第一次用脏话骂人如何处理?

    三四岁的小孩子,第一次用脏话骂人,不同的父母,采取不同的态度来对待。有的父母,听到小孩子说脏话,骂人觉得很有意思,说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唉呀,我的儿子跟哪学的会骂人了,以后可别骂了。”孩子也没弄懂骂人是好还是坏。他也不在乎,以后还是照骂不改,甚至觉得好玩,逗大人乐。有的父母,听到孩子骂了自己,很是生气,就揍孩子一顿。虽然打得并不痛,但在孩子心理上也产生了一定效应。当时不骂了,但没过多久,因一件小事妈妈没依他,他又用上次那句脏话骂。 1.明确告诉孩子这句话小孩子不能讲,小孩子要用文明语言说话,说这样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用极浅显的道理,讲给他听。要是孩子从电视里学来的,应当告诉他,那是不文明的人说的话,好孩子不说那样的话。 2.当孩子第一次讲脏话时,父母就应深刻检查,大人是不是有时也说脏话,如有这种事,就要坚决改掉。 3.看孩子是不是经常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合理生活日程安排,有利于孩子长大后学会如何科学地使用时间,实现生命的价值。有些父母对本人和家庭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每天、每周的安排既有规律又的有变化。他们对孩子的生活也作了精心的安排,每天早晨使孩子心情愉快地醒来,盥洗完毕后,父母和孩子共进早餐;父母上班时让孩子送到门外道别;上午下午都有家人或保姆的照料,为他安排各种他喜爱的活动,如玩球、玩水、画画、听音乐、看图书、讲故事、念儿歌,还有适当的户外活动,等等。以上这些活动,每天选1~2项,在一周内轮流安排,并注意动静结合。每天安排不同的活动能提高孩子活动能提高孩子活动的兴趣。节假日父母可带他去公园、河边、商店、亲友家等地方,以扩大他的视野。与父母活动,会令孩子感到分外的高兴。 一周内的饮食也要有合理的安排,以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每周制定大致的主副食谱,使每餐有些变化,注意色香味,以提高孩子的食

  • 怎样让孩子爱上读书
    怎样让孩子爱上读书

    如果你的孩子发现读书是一种顺利而且有趣的体验,那你更应当在他心中植入读书的欲望。你应该每天或至少每周数次念书给孩子听,并形成定时读给他听的习惯。 选择有趣味性的书给孩子看,比如那些有漂亮插图的惹人喜爱的图书。孩子们喜欢有人物、场景以及他们熟悉的事物的图画和照片。同样,他们也喜欢动物图片。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理论显示它们是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认识世界时免受伤害,并认清现实和虚幻之间的差异。童话故事还能促进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确保书里的文字容易理解。一本书印得很大的书看起来简单,但却有可能包含难字,所以事先要把它浏览一遍,看看里面的文字是否能被你的孩子理解接受。 鼓励孩子注意图画中的事物或让他们猜测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当他们这样做时,给予表扬。 一本孩子特别喜爱的书可以反复阅读。判断孩子

亲子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