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孩子不和你说心里话?你需要这6招,拿去不谢!
    孩子不和你说心里话?你需要这6招,拿去不谢!

     1、毫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被认同的需求,试想,谁愿意成天面对一个挑剔、刻薄、无趣的人?平和的面对孩子吧,用表扬代替指责,用鼓励代替打击,相信孩子的感受会好很多。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和谐,这就不愁没话可说了。 值得注意的是:表扬孩子时,一定要说出具体的事件,而且也是孩子感到值得表扬的事情,这样才是有效的赞美。否则,便就是一种客套、谄媚的行径了。而且,表扬与鼓励一定是真诚的,那才是真实的情感表达。 2、跟孩子聊自己的工作以及对某些事件的看法 告诉孩子,自己是做什么工作,这可让孩子了解家庭之外的父母,也能增加你们之间的谈资。 另外对于一些事物可相互交换意见,在这个过程家长可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3、和孩子做朋友 家长一定要用行动来影响孩子

  • 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看完我震惊了!不敢再溺爱孩子了!
    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看完我震惊了!不敢再溺爱孩子了!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 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

  • 家长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会误导孩子一辈子!
    家长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会误导孩子一辈子!

    老师 请不要告诉孩子: 如果他们再不听话就要告诉老师。 我们希望成为孩子们信任的朋友, 而不是他们最恐惧的的对象, 更不是他们害怕的敌人。 警察 请不要告诉孩子: 如果他们再调皮的话, 就会被警察叔叔抓走。 我们希望, 在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 会向我求助, 而不是被我们吓跑。 清洁工 请不要告诉孩子: 如果他们不认真读书, 长大就只能扫大街。 我们很低微, 可是我们绝不卑贱。 城市的环境, 也有我们的一份功劳, 可以无愧地享受他人的尊重。 医生

  • 小心,你已经成了孩子嫌弃的"把天聊死"型家长,是时候学点技巧了!
    小心,你已经成了孩子嫌弃的"把天聊死"型家长,是时候学点技巧了!

    1 在龙应台的《母亲节》中,儿子安德烈传来一个网址,一则影像 - “我很无聊网”,已经有四千个点击,主题是“与母亲的典型对话”,作者用漫画手法,配上语音,速描出一段自己和妈妈的对话: 我去探望我妈。一起在厨房里混时间,她说:“我烧了鱼。你爱吃鱼吧?” 我说:“妈,我不爱吃鱼。” 她说:“你不爱吃鱼?” 我说:“妈,我不爱吃鱼。” 她说:“是鲔鱼呀。” 我说:“谢谢啦。我不爱吃鱼。” 她说:“我加了芹菜。” 我说:“我不爱吃鱼。” 她说:“可是吃鱼很健康。” 我说:“我知道,可是我不爱吃鱼。” 她说:“健康的人通常吃很多鱼。” 我说:“我知道,可是我不吃鱼。” 她说:“长寿的人吃鱼比吃鸡肉还多。” 我说:“是

  • 孩子最怕父母做的事,没有之一
    孩子最怕父母做的事,没有之一

    爸爸要么不回家,要么常常喝得醉醺醺的。妈妈呢,爸爸没回家的时候她很担心;爸爸回家后,她又不停跟爸爸吵架。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夫妻矛盾版本。 这个社会对男人角色的期待,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成功”。男人们需要以事业的成败论英雄。大多数男性的思维里,工作/事业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女人却不同。绝大多数女人把家庭摆在第一位。哪怕是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她们最大的幸福感来源,依然是家庭,是好的情感关系。 这是由生理结构和长期进化等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就是:当女人在感情上遇到麻烦,她无法专注地工作;当男人在工作上遇到麻烦,他无法专注于感情。 然后,矛盾就出现了。 夫妻矛盾常源于不同的社会期待 事业上焦头烂额、屡屡受挫的男人,很难再有心力去满足伴侣的情感索求。女人越啰嗦,男人越想逃避。 而女人被男人疏忽后,

  • 小心,坏情绪的父母养不出好性格的孩子
    小心,坏情绪的父母养不出好性格的孩子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会有父母的影子。我们都知道,孩子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模仿,爸爸妈妈的情绪语言、情绪行为都在不知不觉中营造着家庭情绪环境,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模仿着父母。 情绪化的父母会诱发并且造就孩子的不良情绪。妈妈情绪不稳定,女儿就会缺乏安全感;爸爸很消极,儿子遇到困难也喜欢放弃。孩子身上的种种情绪和行为问题,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相应的烙印。这就是亲子关系的可怕之处,但是也是亲子关系最令人敬畏的地方! 别以为你的坏情绪孩子觉察不到,他们精着呢! 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感觉到妈妈的呼吸、心跳、声音,以及情绪了。请妈妈们回想一下,孕期你发火的时候,胎动有没有明显的变化?当孩子出生以后,更是用心地感受着周围的一些,他就像一台小雷达一样,搜索和接收着来自周围的所有信号。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那么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对经常照顾自己的人的性情非常敏

  • 你知道自己打孩子时的样子有多丑吗?这个街头实验看了让人想哭~
    你知道自己打孩子时的样子有多丑吗?这个街头实验看了让人想哭~

    打孩子发泄了家长一时的愤怒,但是你知道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吗? 当我们暴躁、愤怒、怒不可遏地向孩子伸出手的时候,在孩子眼中,我们的表情有多可怕吗? 这是一部街头表演的哑剧,没有一句对白,却让所有观众震惊、害怕。 这位妈妈正在讲电话,儿子在身后用手指戳了戳她,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是她完全没有反应。 男孩沉默地低下了头。 讲完电话的妈妈回过头,满脸狰狞。 男孩本能地护住自己的脸,似乎非常害怕挨打。 妈妈的表情越来越可怕,扬起手要打下去。 看到这里,观众里的一个小女孩害怕地抱住自己的妈妈。 女孩想把作业给爸爸看,爸爸却一手推开她。 女孩再次小心翼

  • 如何帮孩子戒掉游戏瘾?
    如何帮孩子戒掉游戏瘾?

    据了解,很多孩子玩网络游戏只是一种娱乐,通常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都是在生活中个人意志被压抑,人格不被尊重,和父母沟通有障碍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网络游戏仿佛是孩子的虚拟生命,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独立自主、温暖还有情趣,在虚拟的世界里都得到了满足。 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在现实中表现得懦弱的孩子在游戏中的角色却非常勇敢,孤僻的孩子在游戏中却非常有合作精神,冷漠的孩子在游戏中是侠肝义胆。这样的情形孩子怎么可能不迷恋呢?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家长最好不要选择对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表现出排斥的态度,如封网、设置电脑密码等,斩杀孩子的虚拟生命;如果这么做的话,孩子一定会对家长产生厌恶、对立的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在现实世界还原网络世界中能提供给孩子的温情与理解,独立与自由,和孩子建立起良性沟通并帮助孩子在现实中找到能够发挥他们特长的舞台。

  • 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原因在这里!
    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原因在这里!

    PART 1 你想当英雄吗?那么就从诚实守信、知错就改开始吧! 说到守信,我们会记起古代大哲学家老子的一句话:“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说轻易答应别人一件事,就一定没有足够的信用。没有信用的人,不会有朋友,也不会有事业上的成功。 我们少年儿童如何做到信守承诺呢?那就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认真地想一想,自己能够做到的再答应;一旦答应了的事,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做好,这样你才能不失信于人,你才值得别人信任。 PART 2 常常收到孩子们写给“知心姐姐”的信,诉说他们对“说话不算数的家长”的意见。 一个男孩说:“我爸说,只要我考试得了100分,星期天就带我去公园玩。我真的考了100分,爸爸却说他没有时间。” 一个女孩说:“我妈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我写完了,妈妈却不让我出去玩了,还让我做练习题。“

  • 当你的孩子有了好朋友,他该如何掌舵友情的小船?
    当你的孩子有了好朋友,他该如何掌舵友情的小船?

    随后,两个小男生自动进入复读模式,一遍遍相互发送着“永远的好朋友”的语音。 在成人的世界里,永远的好朋友是个神话般的存在,它意味着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如影相随,友谊的小船任何时候都不能翻,这份友谊要持续存在着直到一方生命的停止。很明显,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事实上,两个孩子忘情喊话仅仅两天后,儿子放学回家就很不开心地告诉我,在他跟另一个同学争玩具的时候,威廉姆没有帮他一起争,没当好他的好朋友。 我心里很惆怅地咯噔了一下。 一直都是鼓励儿子多教朋友,从来没有跟他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如何维护友谊。这之前我一直认为小孩子理解的友谊就是一起玩耍,孰料孩子心里其实对友谊有了衡量标准。 “好朋友”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些行动 心儿是个漂亮活泼的小女孩,被家里的大人宠爱得完全是一个小公主做派。但是进入幼儿园后,

  • 看了那么多的育儿经,为什么还是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看了那么多的育儿经,为什么还是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她困惑了:“我觉得小时候孩子调皮啊,大家让着他些是很普遍的现象啊,但是关键是,我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有道理,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啊?谁能告诉我正确的教育方法呢?” 还记得电影《后会无期》吗?影片里王珞丹饰演的苏米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当这句话轻轻地从苏米口中吐出来,仿若自言自语,却饱含着深深的无奈。 网络时代的好处是,资讯无处不在,唾手可得,网络时代的坏处是,资讯太多,以至于我们难分对错,难以取舍。所以很多妈妈(包括我自己)才会有这样类似的困惑吧。 请问,我的孩子怎么了? 还有朋友问:“我们家小侄子,上了一年小班了,可老师还是反映他不听话,自由散漫,怪家长没教育好,你说怎么办呢?” 我的回答是:“帮不了。” 说真的,我充其量也就亲自带过一个孩子,对于别人

    标签:育儿经验
  • 小月龄宝宝不喜欢绘本?那是你没掌握好方法!
    小月龄宝宝不喜欢绘本?那是你没掌握好方法!

    1 |布书 布书的介入也可以很早就开始了。兼具了玩具+书籍双重功能的神奇布书,我觉得每个小朋友都值得拥有。布书将会成为小家伙们“学会”阅读的关键工具。首先它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啃咬玩具。买回来洗干净后,放心地丢给宝宝,去接受她口水的洗礼吧!其次,一般的布书,都有“神奇”的响纸,让她啃、咬、撕得更加有趣儿。最后,在妈妈与小宝宝一次又一次“共读”过程中,她懂得了“翻书”的乐趣。翻一页,有小羊咩咩 叫,再翻一页,有蜜蜂嗡嗡嗡,再翻一页,小猫咪毛茸茸的真可爱啊! 为 什么布书的响纸很神奇?我想要分享一个总结出来的小规律:小宝宝刚生出来,什么都不会,慢慢的,她会看到、听到、尝到、摸到、闻到这个世界,五感的探索对 于她来说都是新奇而有趣的,如果在探索过程中得到了回应,她会更加开心。小婴儿手嘴并用地蹂躏布书的时候,响纸就是对她行为的一种回应,会让她非常开心, 更加喜欢这件

  • 如果这样“骗”孩子,说不定孩子会更优秀 !
    如果这样“骗”孩子,说不定孩子会更优秀 !

    邻居的女儿今年上2年级,孩子非常严重的偏科,喜欢语文讨厌数学,估计这也是大多数女孩在学习上的天性,感性思维强但缺乏理性逻辑思维。开始邻居以为孩子只是简单的偏科,并没有着重管之,重点是这种事也强求不来,不是简单说说就行的。而最近一次开家长会时,孩子的老师详细的和邻居谈了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原来孩子已经偏科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了,上数学课时从来都是在玩,可能是学不会跟不上导致了越来越差。作为父母听了老师这样形容孩子,心里多多少少有些难受,毕竟孩子在父母心中是最聪明的。 孩子一直怕邻居和老师谈完话后会训自己,所以从家长会后一直乖乖的不敢说话,看见孩子的这个样子,邻居说:宝贝,你别害怕,你老师还夸你来着,说你字写的不错,这次语文考的挺好的,小作文也很有水平,虽然数学不理想吧,可你老师说你挺聪明的,挺喜欢你的,如果稍微下点功夫,肯定能学好。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 寄养在亲人家的孩子,将发生什么呢?
    寄养在亲人家的孩子,将发生什么呢?

    对所有的母亲而言,不管把自己的孩子完全寄养在谁家都不是件让人开心的事,哪怕是亲人家。作为一个有40年治疗经验的人,我可以告诉大家,母亲的感受就是如此。表象有时候具有欺骗性,大家可能会好奇,一个女人明明不满意这种安排为什么还要装作满意呢?对这个问题深究的人可能很少。但如果母亲的确不开心,人们很容易就能推断出这种安排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母亲会将孩子寄养? 事实上,迫于经济压力、工作原因、健康状况,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奶奶、姥姥、姐姐、姑姑等亲戚寄养的大有人在,但这个选择也有文化色彩和大众观念的引导,有时候甚至没什么原因,人们也会选择这么做。 普遍的观点认为产妇生产后比较虚弱,需要一段时间调养(一般是一个月,又称坐月子)。于是,照顾婴儿的责任就会落在婴儿的第一个照顾者身上。如果这样,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就不是一种“完全”的关系,与此同时,母亲也不是

  • 我才不希望我的孩子懂事呢
    我才不希望我的孩子懂事呢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这么懂事”,我希望TA独立,TA感恩,TA勇敢做自己!

    标签:亲子教育
  • 深度解析:绘本为什么不是一个阶段,而应是一生的阅读?
    深度解析:绘本为什么不是一个阶段,而应是一生的阅读?

    为什么这么说? 绘本因为能使用的文字篇幅有限,所以句子结构精炼经典,选词推敲传神。 “一些绘本里面的词汇,甚至比章节书的要有挑战得多。”一位加州某书店的图书采购员说,“这些词本身含义和概念,在绘本里可以很复杂”。 章节书虽然拥有了更多的文字、段落和较少的图片,但他们不一定更复杂。 从这个角度来说,绘本是孩子甚至大人学习文字表达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从绘本的文字中,能学到词汇、想象、韵律、节奏、构句、简洁、精炼、情感表达。。。 阅读绘本的时候,读者面对绘本的图画和文字进行互动,有助于提高视觉分析能力,也就是“视觉智能”。 什么是视觉智能? 是你想象、记住图像和细节的能力,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意识。 达芬奇就是著名的视觉智能很高的例子。 我们的生活被包围在可视

    标签:绘本故事
  • 怎么让自己的宝宝变的更聪明?以下一些方法供你参考
    怎么让自己的宝宝变的更聪明?以下一些方法供你参考

    每个宝宝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爸爸妈妈采取正确的措施,可以培养宝宝的综合智能,让宝宝变得更聪明。 1、让宝宝提高感知能力:爸爸妈可以多带宝宝接触自然环境,如观赏花草、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逛公园、旅游等等,在这些接触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锻炼宝宝各种感官的敏锐性,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提高宝宝的感知能力。 2、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宝宝的任何能力都是在活动中得到体现,也是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所以我们要为宝宝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机会,比如鼓励他和同伴去游戏、交往,参加竞赛等,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生活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爸爸妈妈还可以适当引导宝宝多使用左眼、左耳、左手、左脚,促进右脑的发育。很多爸爸妈妈会比较注重宝宝的安全性而忽视了宝宝的活动需求,会对宝宝提很多的限制,这些限制会牢牢地束缚宝宝的手脚。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一边鼓励宝宝参与活动

  • 孩子需要夸但不能“乱夸”,五条原则告诉你正确方法
    孩子需要夸但不能“乱夸”,五条原则告诉你正确方法

    只夸奖孩子可以改变的品质 我们习惯的夸奖方式之一就是,“宝宝好聪明”。但这个夸奖的品质不是孩子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的,一直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夸奖,长期以往就会导致孩子怕输,不敢接受挑战。因为她觉得“我的聪明是天生的,我因为聪明才被夸奖,那我要做的就是避免挑战,避免任何会让我不聪明的事情。” 这是夸奖准则中最关键的一条,下次当你吃不准到底自己夸宝宝夸的是否正确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夸宝宝的内容是她自己可以控制可以改变的吗?夸孩子“聪明”,不如夸她“努力、动脑筋了”等这些可以后天改善的品质。 使用描述性语句,强调努力的标准 我们还习惯非常笼统地进行夸奖,“画的真好!”这样的夸奖,孩子不知道被表扬的地方到底是什么,从而他们不清楚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我喜欢你画画时拿笔的姿势,很标准。”,这样孩子就知道了“原来是我握笔

  • “闭嘴”的妙处,啰嗦的你要不要学?
    “闭嘴”的妙处,啰嗦的你要不要学?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求助:“每天说话太多,靠什么补气?是不是得来根儿人参?补记:能少说吗?家有一只猴子上蹿下跳,终日提问+话痨,从早到晚,不知耗费我多少心力。” 我看完哈哈大笑,估计假期里整天被小猴子们弄得精疲力竭的父母们,不在少数。上面这位妈妈还只是回应孩子的提问+话痨,有的父母,包括曾经的我在内,甚至会把嘴长孩子身上:从起床、洗漱、穿衣、吃饭、摆弄东西、看书、玩玩具……假期里种种对孩子的要求和提点,能贯穿一天。 随着自己不断的学习,我认识到:唠叨折射出的是家长的焦灼心理,自认为孩子是管出来的。殊不知在唠叨声中,孩子关闭了自我成长模式,也阻断了亲子沟通渠道,最后竟落得个两相疲惫的境地。经过持续的倾听伙伴练习,在和孩子们沟通的过程里,我开始学会闭上嘴,听他们说。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最近的一次对话让我惊讶,让我们一起感受下“闭嘴”的神奇效果: 背景

  • 对孩子的伤害是怎么造成的?有4点你忽视了……
    对孩子的伤害是怎么造成的?有4点你忽视了……

    读了之后不用期待天翻地覆的改变,因为只要读了,就一定会有潜移默化的变化。足够了。 放松些,别焦虑,没什么大不了。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谎言。 我们得承认,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 家庭也是会伤人的。 很多我们以为是为孩子好的事情, 到最后却变成了一种伤害。 家也会伤人 1、忽视 有一种人,会因害怕失去自我而会选择分手放弃爱情。对此我们经常听到她说“我不能爱上你或接受你的爱,因那样我就没有自我了。” 这种情况称为原始的融合焦虑。它是指一个人害怕与他人、他物甚至他自己的联系,因关系意义上的链接会让其担心失去自己的身份和自主性,这种惧怕所产生的焦虑即原始的融合焦虑。而这种焦虑产生的根源在于婴儿早期的父母对孩子的忽视。 忽视,最开始就是妈妈或最关键的抚养者,没有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