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你已经是当父母的人了,这些事就别傻乎乎的再做了
    你已经是当父母的人了,这些事就别傻乎乎的再做了

    提到坏习惯,我们下意识就会想到打架、抽烟、喝酒、赌博等等,可是有孩子后,你会发现往往被你无视的坏习惯,其实正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你发现自己有下面这些坏习惯的时候,就请尽快改正吧! 离不开手机 这个问题存在于大多数家庭,而且很多家长都处理不好。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玩手机,其实就是对孩子实施的冷暴力。当孩子有欲望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却在玩 手机,孩子会有种被忽视的感觉。为了补偿自己受到的伤害,孩子可能会变的爱发脾气、哭闹,严重的可能会选择忽视家长,迷恋玩手机自娱自乐。 自我嫌弃 性格决定命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健康的自尊心理对其一生都是很重要的。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长相、身材或者其他缺陷,而孩子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对自己产生不满,甚至是自卑的心理。 说脏话

  • 孩子身上这四个坏习惯绝不能惯着,越大越难改正
    孩子身上这四个坏习惯绝不能惯着,越大越难改正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家长不以为然的坏习惯,可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当家长发现你的孩子有以下习惯时,可就要提高警惕了。 得不到就动手 小莉的孩子每次和小朋友在一起玩,都喜欢从别人手里抢东西,有时甚至会动手抢。其实孩子喜欢抢东西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孩子的占有欲强,另一个就是喜欢这种侵略的胜利感。孩子内心的物权意识模糊,不管是哪种原因家长都要加强劝导,不然将来可能会演变为偷盗或者变为小混混。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打人、拿东西是不正确的行为,并要对孩子这种行为做出一些惩罚,如果他再犯的话,就不让他出去玩。 使小性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慢慢就有了自己情绪的变化,但是由于他们表达能力不足,所以发泄自我情绪的时候往往就变成了耍脾气,尖叫、打滚、扔东西。而且据妈妈们的经验,孩子在闹脾气、叛逆的情况下,家长选择无视、或者转移

  • 为什么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为什么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上周,闺蜜带着两岁半的儿子,全家从国内万里迢迢赶来纽约感受万圣节。闺蜜家出国旅行,娃爸再忙也会从工作中抽身陪娃,加上爷爷奶奶护驾,向来阵容豪华。我们一起外出吃饭的时候,菜还没点,闺蜜的儿子就爬上了椅子,妈妈告诉他几次”不可以,坐下”,他充耳不闻,最后反而站到了椅子上,用力摇晃椅背差点摔下来,被闺蜜生气的制止了。 菜上来了,他又要求玩爸爸的手机。爸爸说不行,闺蜜儿子开始哀嚎不已,引得其他客人频频侧目,他把盘里的饭菜胡乱挑到桌子上,表示抗议。爸爸不理他,但奶奶看不下去了,她说:“就让孩子玩一下吧,不就是个手机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送闺蜜回酒店的路上,她挽着我的手抱怨说,你看,男孩子就是这么难管啊,打不得,说不听,稍微管严一点老人还要出来干涉,真是一个头两个大。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久,关于孩子为什么会把爸妈的话当耳边风。以及管教孩子时,到底如何说,他才

  • 爱发脾气 ?爱打人,宝宝的社交问题这样处理
    爱发脾气 ?爱打人,宝宝的社交问题这样处理

    “武力”不能解决问题 ★ 从正面跟孩子讲清道理。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对你非常了解,你是个很有活力的孩子,有很多优点(越具体越好)。现在长大了,这些道理你必须要明白,比如不可以打人,不可以抢别人手里的东西,要遵守公平游戏的原则。” ★ 带孩子玩一些专注和自控力的游戏。很多时候孩子打人,一方面自己语言跟不上,另一方面自控能力需要锻炼和提高,家长要找时间带孩子玩一些需要专注和自控力的游戏,给孩子机会提高自控能力。 ★ 跟孩子约定一个手势。外出前事先提醒他一次,玩的时候有这种倾向就跟他打个约定好的手势,这样也给他留足了面子,他一看到,觉得也是一个很好玩的方式,会控制一下自己。如果出现了抢玩具、打人的行为,要让孩子立即停止玩耍,马上回家。 ★ 鼓励合作游戏,强化友爱、友好。女孩不打人是因为她很在乎人际关系,她知道要是打人,人家就不跟她玩了,

  • 爱抢别人东西的孩子,用这几招很见效
    爱抢别人东西的孩子,用这几招很见效

    圆圆今年刚上大班,这小家伙其实蛮听话的,可就是有一个让妈妈十分苦恼的毛病:总喜欢抢别人手里的东西。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这让妈妈很多时候变得十分尴尬难堪。 前天圆圆看到家门口路过一个陌生人,那人当时拿了一根香肠吃的正香,圆圆睁着小眼瞪着人家看了半天,一直把人家看的很不好意思。那人最后看到圆圆可能是想吃香肠了,于是就把剩余的一小半给了圆圆,圆圆直接拿着就开始准备吃了,妈妈看到后把圆圆训了一顿,最后圆圆耷拉着小脑袋把香肠又还给了人家。 圆圆妈妈对于圆圆的这个行为一直都不理解,明明自己家里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圆圆却没有多大兴趣,为何对别人手里的东西就那么感兴趣呢? 观点分析: 其实不光是圆圆,现实中还有不少小孩都是如此。这是由于小孩子一般都有很强的好奇心,看到别人有的东西感觉就是好的,自己总是想占为己有。可是这样下

  • 为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德国的家长是这么做的
    为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德国的家长是这么做的

    德国国民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比起教授知识,德国父母更注重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比如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心:很多家庭会在家中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说danke(谢谢)。 比如理财:德国父母会非常严格地控制零用钱数量,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不劳而获。

  • 这些习惯做法是坑娃,不是爱娃!
    这些习惯做法是坑娃,不是爱娃!

    如今,二孩政策刚刚放开,大多数家庭都还只有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家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人儿团团转,把孩子宠得不要不要的。 但有些“爱”却是过头了,反倒有害无益,妈妈们快看看,自己是不是也不自觉地“中枪”了? 错误一、 为宝宝营造无声睡眠环境 自从宝贝出生那天起,爸爸妈妈再也不敢在家里喧闹了,尤其是宝宝睡觉的时候,为了保证他的睡眠质量,家里每个人做什么都轻手轻脚的,简直连大气都不敢出。 纠错:这种做法会让宝宝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其实,越是安静的环境,越容易造成宝宝在睡觉时异常敏感,一旦离开这个安静的环境,稍有细微声响,宝宝都很容易被惊醒,反而不利于他有一个良好的睡眠。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完全不必如此刻意,家里只要没有特别的噪音就好。平时让宝宝多听听周围的各种声音,在宝宝睡觉的时候也不要刻意营造安静的环境,尤其是安静到无声的程

  • 想要宝宝对书有兴趣,宝妈别有这三个习惯
    想要宝宝对书有兴趣,宝妈别有这三个习惯

    花花今年刚满4岁,妈妈准备把花花给送到幼儿园学习。可是花花却一直表示不想去学,平时给她买的一些书籍,她也一点都提不起来兴趣。妈妈没有办法,只好专门给花花挑了一些很有趣味的儿童图画书,可是花花看了没有几眼就表示不想看了,跑出去和小伙伴玩耍去了。 花花还没有去幼儿园就很讨厌读书了,这可怎么办呢?妈妈十分的苦恼。最后,妈妈找到了离家不远的一家儿童心理机构,一位心理医生详细的询问了妈妈平时的教育方式,最后认为这是妈妈平时忽略了和孩子互动的一些细节事项,在教孩子读书的时候,只是一味的读,并没有带着感情、色彩,也没有帮助孩子分析,这样孩子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对读书也会失去兴趣的。听了心理医生的解答之后,妈妈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疏忽大意招致的啊! 观点分析: 对于绝大多数的宝妈来说,让宝宝能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一件大事。可是在辅导

  • 为什么说100遍孩子也不听?终于找到原因了
    为什么说100遍孩子也不听?终于找到原因了

    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案例 小宝在家里玩玩具,都会把玩具丢的满屋都是,从来不主动收拾。妈妈每天都会唠叨小宝,自己每天却依然帮孩子收拾。每天起床也让妈妈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磨蹭啊!”当然跟收拾玩具一样,妈妈每天念叨,小宝每天赖床。 分析: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跟成人沟通,都要恰到好处。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

  • 宝宝五个动作,暗示了自己的需求,妈妈们快来看看
    宝宝五个动作,暗示了自己的需求,妈妈们快来看看

    自从做了妈妈之后,各种担心就开始慢慢出现,比如宝宝稍微有一点不一样的动作,就怀疑是不是宝宝不舒服了。 宝宝出生之后,最怕的就是宝宝有任何一点不适。宝宝是否健康,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知道;但是宝宝是否舒服,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观察。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只能够通过自己的各种动作来表达各种情绪。可能宝宝的一个眼神、一个伸腿、一个伸手动作都是在向你表达他的心情和需求,只是看妈妈们是否知道。 宝宝踢腿 一般在我们逗他、或者他洗澡的时候,宝宝会出现踢腿的动作,这个时候表示宝宝的心情真的不错。在还不会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宝宝通常会通过踢腿这个动作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宝宝紧握双拳 宝宝紧握双拳通常是饥饿或者面对压力的表现。当宝宝感觉到了饥饿或者压力的时候,通常会握紧双拳,很可能会伴随哭闹症状。 宝宝揪耳朵

    标签:行为心理
  • 孩子得不到就打滚?巧妙引导,坏事也能变好事!
    孩子得不到就打滚?巧妙引导,坏事也能变好事!

    1 带娃逛街,女儿一眼看中了商店门口摆放的毛绒公仔,拽着我,非要我给她买。 我瞟了一眼价签,偶买嘎,一个身高不足10厘米的小公仔,要280元大洋。我劝女儿:你不是已经有好多类似的公仔了嘛? 但小妞很坚决,死盯住公仔,毫不犹豫的说:我就要买这个,我喜欢它! 我:可你不觉得它太贵了么…… 她完全不为所动,只顾两眼放光的喊:妈妈,我就要这个,就要这个嘛!一副冲动购物狂的模样。 本想用性价比不高的理由拒绝她,忽然想起前段时间看了好几篇教育文章,都说面对这种状况时,家长一定得尊重孩子的需求,不要用成人的性价比观念往孩子身上套,这个不划算,那个质量不够好,这个家里太多,那个不好玩,孩子会感觉自己挑的东西,既幼稚又没价值。这样下去,以后孩子就算想要什么也不敢说了,失去表达需求的勇气。 于是我动摇了,不

    标签:行为习惯
  • 如果孩子因为玩具打起来
    如果孩子因为玩具打起来

    昨天,一个妈妈和我语音聊天,很着急地讲述了下午发生的一场冲突。 爷爷带她两岁半的儿子闹闹去广场玩。闹闹最喜欢玩秋千,其他小朋友也喜欢,但广场上只有两个秋千,经常有小朋友排队等候。 昨天闹闹没睡午觉就出去,人比较少,小家伙玩得很high。爷爷看孙子高兴,自己也高兴,忽略了两三个小朋友已经眼巴巴跑过来好几次,看看闹闹有没有从秋千上下来。 这个妈妈说:“爷爷的理论是这玩意儿和公园的凳子一样,谁先坐下就是谁的,前头的人坐够了,后头的人才有机会坐。” 这话听着有点儿不对劲,但道理上好像又没有错。为了避免家庭矛盾,她也没有深究。 有个孩子的奶奶,看自家孙女等了十几分钟还没玩上秋千,直接指责爷爷不会教育孩子,就知道宠溺,别的小朋友下着雨排这么久的队,也不让闹闹下来。 一来二去,吵得惊天动地,孩子自然

    标签:教育方法
  • 孩子爱玩手机,家长没法子?找对原因,轻松搞定!
    孩子爱玩手机,家长没法子?找对原因,轻松搞定!

    是因为哪些原因让孩子沉迷于手机呢?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 迷恋原因一: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 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父母如何满足孩子心灵需求。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因为缺少玩伴,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玩,如果父母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而孩子在家里的时候我们经常从孩子口中听到:“好无聊!”、“没人陪我玩!”于是他们需要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办法: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应该毫不吝啬地关爱自己的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亲子沟通不求时长但求有效。 迷恋原因二:为了省心,让孩子玩手机。 有的父母在忙手上的活儿,没空搭理孩子,就把手

    标签:电子产品
  • 决定孩子成绩的竟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是……
    决定孩子成绩的竟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是……

    很多家长给睿妈留言:我家孩子,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的时间也不短,怎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 有个邻居,他家孩子还没我家的认呢,但成绩就是比我们好。哎,都愁死我了,你说不会是孩子智商出了问题吧? 很多父母都把时间作为衡量孩子学习的标准,以为孩子用的时间多 ,就是“认真学习”,就应该学习好,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关键影响。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因此,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睿妈给大家提供4个小绝招,非常见效!妈妈们可以试试。 提高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是影响孩子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很多家长经常问的问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上课不注意听讲或走神,写作业时三心二意等。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

    标签:生活习惯
  • 这么大的孩子还和家长睡,家长真的要把孩子害惨了!
    这么大的孩子还和家长睡,家长真的要把孩子害惨了!

    文|秘籍君 孩子3岁就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性别认同,这时就应该考虑和孩子分床睡,不然就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男孩可能会对妈妈产生依恋,仇视父亲。对于女孩来说,母亲外放的雌性激素会影响到她们,长期可能导致孩子性早熟。而且宝宝的体质比较弱,抵抗力差,爸爸妈妈经常在外面奔波接触各种细菌,和宝宝一起入睡,很容易将病菌传到宝宝身上,导致宝宝生病。 所以说和孩子分床睡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也有很多妈妈为此头疼,因为宝宝不愿意自己睡,之前看到一个新闻,11岁的男孩不愿意自己的睡,就用绝食抗议,即使被父亲打了一顿,他也绝不肯就范。最终,他父亲被赶到儿童房睡觉,这分床闹的笑话,让人啼笑皆非,但也让家长头疼,如何分床才可以让宝宝接受、妈妈放心? 首先是分床不分房 一蹴而就可能孩子无法适应,决定和孩子开始分床后,先将孩子的床

    标签:睡觉
  • 孩子不小心掉下床后怪被子,这责任推卸让宝妈想揍她!
    孩子不小心掉下床后怪被子,这责任推卸让宝妈想揍她!

    文|秘籍君 昨天上楼走到半截时,刚好一对父女从楼上下来,小姑娘大概四五岁的样子,因为楼道里的灯照明不够,我一看那小姑娘一颠一颠的样子,赶紧贴着墙根走生怕和人家撞到。就是这么倒霉啊,我已经站那儿给她让道了,那小姑娘的脚还是硬生生地插到墙根这边,把脚给崴了一下。举双手发誓真的没踩到她,谁知那小姑娘突然哭起来,非得嚷着被踩了,让她爸爸帮她报仇。我那个黑线瞬间满头飞,这孩子也太会推卸责任了,自己不小心崴倒了,还赖到别人身上。还好爸爸比较明理,说你自己不小心,怎么怪别人呢。这要是碰到个护短不讲理的,那就简直了。   这让我又想起之前一位妈妈的留言:我家孩子虽然只有三岁半,但是推卸责任的功力那是让我忍无可忍。坏事都是别人做的,好事都是她的,晚上睡觉从床上掉下来非说是被子把她给卷下去的,要是哪天被子在地上,她在床上,就怪妈妈把被子挤下去的

  • 宝宝已经捏死两条小鱼一只蝌蚪了,她才1岁多啊!
    宝宝已经捏死两条小鱼一只蝌蚪了,她才1岁多啊!

    我家宝宝好“暴戾” 宝宝第一次“杀生”是在十个月大的时候,奶奶带着在小区里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位奶奶从景观湖里捞了几条蝌蚪上来放在容器里,三四个1岁上下的小朋友齐齐地蹲在旁边看。据奶奶说,当时别的小朋友都没有伸手,只有小苹果小朋友伸手就抓了一条蝌蚪在手里,然后没两下,就把蝌蚪捏死了。 奶奶给我转述这事的时候,强调的是蝌蚪有多脏,她只能回来把孩子的手洗了一遍又一遍。但我听后满是惊悚,宝宝这就开始“杀生”了,她怎么会对小动物一点都不爱惜呢,她怎么“忍心”捏死看起来很是可爱的小蝌蚪呢?而几个小朋友中,只有她伸了手,是不是说明她比别的小朋友更暴戾呢? 这些忧虑随着事情过去,也就渐渐淡了。小朋友遇到小区里的狗啊、猫啊,也还是会满心欢喜,非要多看两眼不可。去菜市场看见鸡啊、鸭啊,也会跃跃欲试地去摸一下。我想小朋友对小动物还是喜爱的,这才符合孩子好奇的天性。

    标签:行为心理
  • 孩子拖拉的5个原因,你家孩子属于哪一种?附对策
    孩子拖拉的5个原因,你家孩子属于哪一种?附对策

    招数一:超越畏难情绪 原因: 孩子畏难情绪,认为任务给他的心理压力超过自己的上限。我接触到的7岁孩子玉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让她描红数字,她立马就在那里左顾右盼的说:“太多了太多了。我肯定描不完。”我于是鼓励她说:“你描完了,我就奖励你玩一会你最爱玩的拼图。” 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发觉孩子真的从心理上认为自己完不成任务,于是只让她做其中四分之一就让她玩拼图,她爽快地答应了。后来我又接着让她做另外四分之一,她有了上次成功的经验,更加爽快答应,后来的任务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分配给她。下一次我就鼓励她一次做三分之一,慢慢地二分之一,最后一面全做完。孩子的自觉性越来越强了。 方法: 孩子因为觉得任务太多而迟迟不肯动手时,家长需要把任务分成几个小块,每次只完成其中一个小块就给予孩子一定的休息时间,这样孩子就更有信心开始着手学习

    标签:行为习惯
  • 尹建莉:孩子“偷”家长的钱该怎么办?
    尹建莉:孩子“偷”家长的钱该怎么办?

    问=淘淘妈 答=尹建莉 淘淘妈 尹老师: 您好。 我是您的忠实读者,您的书籍和教育理念对我影响很大,教我学会了正确地理解和看待孩子们一些“小毛病”。 但是最近有一件事让我觉得很苦恼,就是我发现孩子在偷偷从我的钱包里拿钱出去花,我很担心孩子这样会不会养成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将来“学坏”了,您说,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吗? 非常感谢您。 尹建莉 淘淘妈: 您好。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过偷偷拿家长钱的经历,这和他偷偷多吃一块糖或打碎一个东西而不告诉家长一样,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是幼稚年龄阶段的正常现象。如果家长给孩子的教育是正常的,孩子的心理发育是正常的,即使这些“坏行为”没有被家长发现,也会自愈。 当然,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偷偷拿钱,不要假装不知道,除了要心平气和地和

    标签:偷窃
  • 七招阻止孩子霸凌行为
    七招阻止孩子霸凌行为

    列夫.诺瓦克(Lev Novak)是美国波士顿一名小学老师,并曾担任三年课后辅导教师。 他常常看到孩子们互相取笑打闹,有时候这些打闹演变成霸凌,或成为同侪间的耳语造成排挤。 预防或阻止孩子间的霸凌问题,必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诺瓦克认为美国校园普遍实施的“零容忍政策”并不总能见效,他近日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提出阻止孩子霸凌行为的七个建议。 1.避免陈腔滥调 孩子的道德观还没成型,泛泛一句“不可以欺负别人”对他们不起作用,校园里“禁止霸凌”的标语效果也很有限。诚恳的谈话,具体的名字、事件、情况,才能引导孩子反省。每有霸凌事件发生时,要具体地跟孩子谈当时的情况。 2.记住霸凌的目的 大家必须从孩子的观点去了解霸凌的行为。对许多孩子而言,霸凌是一种寻求肯定的行为。很多孩子霸凌别人,是为了证明自己很厉害、很酷;但

    标签: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