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导航>1-3岁>幼儿教育>想让孩子更合群,你必须知道这件事

想让孩子更合群,你必须知道这件事

2017年06月08日 16:29阅读次数:62
有一次,我和几个孩子妈妈策划了一场派对。孩子们玩着,我们几个妈妈吃甜品聊天,顺便八卦班里哪个孩子最受欢迎。把孩子们回家说的话拼凑起来,我们一致认为一个叫小H的男孩不仅老师喜欢,孩子们也喜欢。甚至有的小女孩,还幻想出白天和小H说话了,和小H一起玩的情节。

有一次,我和几个孩子妈妈策划了一场派对。孩子们玩着,我们几个妈妈吃甜品聊天,顺便八卦班里哪个孩子最受欢迎。把孩子们回家说的话拼凑起来,我们一致认为一个叫小H的男孩不仅老师喜欢,孩子们也喜欢。甚至有的小女孩,还幻想出白天和小H说话了,和小H一起玩的情节。说过话就傲娇啦,我的天!

我见过几次小H,他的理解力、表达力很好。家长开放日的活动,老师都会第一个点名让他回答问题。从没听说他打过架、称过霸,还聚拢了一帮小兄弟、小迷妹在身边。

这大概就是一个合群的孩子的人格魅力吧,许多大人都不及。

合群的孩子,会交到更多朋友,即使不是八面玲珑,也能获得别人的好感,获得别人的合作和配合。一旦他陷入困难,他受到的不会是冷眼,而是八方支援。

这样合群的孩子,谁不希望有。

可是在我们妈宝帮帮帮的后台,经常有妈妈给我留言:“我的孩子怕生,不喜欢和别的小孩玩,他总抢别人东西或是被抢,我担心他孤立不合群、担心他被欺负……”从她们的留言可以看出内心深深的担忧。

可是等等,先别急,说合群的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不同年龄段社交能力的特征,我们再来判断孩子是真不合群,还是仅仅在平行玩耍。

1岁以下孩子独自玩

0-6个月:这时候孩子可以眼神交流,做鬼脸,有时会模仿大人的表情。经常笑并且开始会大声笑。乐于与新面孔互动、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开始逐渐认识自己。

注意:如果孩子对照顾他的人从来不笑,也不进行眼神的交流,那么你需要引起警觉了,请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

6-12个月:此时孩子更依赖熟悉的人,显露出分离焦虑。在对其他婴儿感兴趣时会一直盯着对方看,朝对方抓去或者滚向对方。喜欢靠近其他的孩子但不参与他们玩耍。也会表现出害怕陌生人的样子(这一点会让许多家长纳闷,原来不是好好的吗?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

1~2岁孩子平行玩耍

13-18个月:“平行玩耍”,即仅仅在别的孩子旁边玩耍而不参与进去,如果两个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可能大人做很多努力,他们都还是各玩各的。

19-24个月:对拥抱和亲吻开始显现出好感,有些孩子在喜欢与人亲热之前会经历一个冷淡期。与陌生成年人的交流中也许会显得尤为害羞。渐渐开始伸出手要求加入其他孩子们的玩耍,但仍然不太懂得如何与人分享。

2-4岁孩子可以一起玩,但仍以自我为中心

2-3岁:显示出对一两个小朋友的偏爱。有时会与一个假想的朋友说话或者玩耍。对分享和轮流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一阶段也许会产生攻击他人的行为,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和物品,有时会打或咬别的小朋友。仍然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替别人考虑。

3-4岁:在观察和与他人互动中学到很多。他们还可能与小伙伴斗嘴、抢夺,但事实上他也是很喜欢小伙伴的,争执过后马上就和好了。可以玩集体游戏(如丢手绢)。在这一时期,即使没有大人的鼓励和提醒,也会懂得分享和轮流。

5岁+孩子,懂得分享与合作

5岁:显示出同情心并开始发展真正的友谊。在乎他的朋友的看法并努力适应他人。比以往更加懂得与人分享与合作了。

可能有一个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朋友”可能经常更换。开始渴望得到同伴们的赞同。

给孩子植入合群的基因

了解了孩子的社交密码,我们就不会误会孩子不跟别人玩、和别人抢东西打架,是不合群的特征,这是孩子们正常的发展规律。

但我们仍可以做很多帮他们“合群”的努力,种下“合群”的种子。

合群的孩子,大多被合群的父母植入了合群的“基因”——合群的意识受父母的影响。

小H的父母,绝对是班上的典范,我们膜拜的对象。每次开放日活动,小H的爸爸都背着单反相机,随时更换长枪短炮的镜头,给孩子们拍照,而且他厉害到能记住每个孩子,给每个孩子都拍到特写。

小H的妈妈,也更是热心,班里有贡献材料、晚会布置的活,她总是第一个举手报名,请假来帮忙。

父母的个性和对人对事的态度,都将影响着孩子的合群意识。但这种合群,没必要刻意讨好,比如小H爸爸,在群里从不多说话,他参加摄影比赛,大家全都自发帮他投票。

如果在3岁前,孩子社交打基础的时期,由家里一个合群、随和的大人多带带,对孩子的“合群力”绝对有益。

可不少父母都是沉默内敛型的,社交中会刻意保持让自己安全和舒服的距离。但是心中仍有与人交往的愿望,这时不如利用孩子来解围。

多带孩子参与孩子们的群体游戏,哪怕是和早教中心或者小区里完全不认识的孩子,也不要刻意回避。那么,宝宝依然能够在参与中学到轮流、合作、交往的意义,就能逐步发展出强烈的合群意识。

“合群”是个性、天性的一部分,也是孩子在在大人的帮助下融入团体后不断适应的结果。 我们别急着给孩子定性,慢慢给小树苗浇水,静静等着他发芽吧。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