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高龄新手妈妈。女儿认为,作为妈妈,她几岁我就应该几岁。好吧,我同意她的观点,感谢她让我成为妈妈,愿意陪我一起长大。 春节聚会时,总有家长免不了要炫娃,堂弟的儿子刚刚四岁,给我们表演了识字的本领,妈妈随手在书本上或是宣传单页上指出一个字,小家伙就能念出来了,大家一个劲儿地夸他聪明。妈妈骄傲地说,孩子两岁多的时候就开始教他认字,每天至少五个字。但是堂弟拆台说,每天教识字他都躲出去,因为儿子不好好认字,妈妈就会大发雷霆,自己看不了孩子被“折磨”,只好眼不见心不烦。 在育儿论坛上,妈妈们晒着自己孩子能认识多少字的帖子不少见。识300字简直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识500字只能是平均水准,1000字以上的“小神童”能获得围观妈妈的艳羡,并向“神童妈妈”讨教教育经验,入学前的识字量俨然成为家长攀比的新标准。 正好我来了一个微信,就让小男孩帮
前不久带小Jo去朋友家里玩,大人们忙着聊天,小Jo瞄了一会电视里的《人与自然》,慢悠悠地说:“妈妈,我想去泰国看鱼,看好多好多的鱼。” 大人们都笑了。只有他把这件事当真了,唠叨了快半个月。听故事时唠叨、睡觉时唠叨、起床时也唠叨,最后把他的需求简化成“我想去泰国”。 我只能先哄着,“等妈妈放假了就带你去。”那种无奈的感觉,你们知道的,就像带着在超市里非要买糖果的孩子。 用上共情大法、转移注意力大法都没用,每晚都泪光闪闪地说:“我现在就要去!” 一天早上,姥爷送他去幼儿园,小Jo依旧唠叨着:“我不去幼儿园,我去泰国。”姥爷哄他:“那我们得去跟老师请假啊,老师允许才能去呢。”见到老师,姥爷给老师使了个眼色说:“老师请配合一下。”老师秒懂。 老师说:“Jo,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老师才让他去泰国呢。”终于勉强地进园了。我们以为,上幼儿园那么多玩的
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对孩子生活技能,人际交往,情商智商等多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有调查发现,女孩子过早萌发恋爱;男孩子缺少阳刚之气大多都与缺少父爱有关。那哪种父亲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 1、 会蹲下与孩子交谈的爸爸 父亲蹲下和孩子交谈说话,是和孩子建立平等的一种表示。父亲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扮演者好朋友的角色,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有利于日后形成健康的人格。 2、 不乱发脾气的爸爸 孩子的性格往往遗产自父亲,后天受父亲的影响也最大。做爸爸如果总是采用粗暴的方法去解决,孩子的脾气也会越来越暴躁极端。尊重、理解孩子,有耐心的去纠正孩子的错误,这种环境下成长出来的孩子更稳重、富有魅力。 3、 不缺席孩子重要时刻的爸爸 孩子的家长会、亲子运动会、生日、毕业典礼对于孩子一生只有一次,是重
0--1岁是宝宝们成长蜕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不仅开始具有自我觉醒意识,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交流,渴望有新的认知。而且宝宝的睡眠时间开始变为昼短夜长,活动量增加的同时,骨骼等方面的发育也突飞猛进。 在宝宝成长这一关键时期,宝妈宝爸们应该用心,全面的呵护宝宝的成长,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哦~ 衣着篇:安抚宝宝皮肤触觉的敏感度 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好动,同时也因为婴儿的皮肤比较细腻,触觉很敏感,需要妈妈选择精密细腻、柔软舒适的衣物,为宝宝和衣物营造密切的肌肤之亲。 玩耍篇:用玩具刺激宝宝听觉、视觉的发育 1岁宝宝对声音和食物的认知也在慢慢发展,视觉和听觉的发育在此时也尤为重要,新奇的视觉和音色体验对宝宝们开拓新的视野,满足对世界的认知需求,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宝宝听到、看到的东西,都不知不觉促进他大脑的发育。
自宝宝出生妈妈就成了24小时的贴身照料者,但外出购物、出门会友、上班工作,妈妈不可能时刻都在宝宝身边,7-8个月开始,1-1.5岁高峰,宝宝会很抗拒妈妈离开,哭天喊地、鼻涕眼泪、撒泼打滚,宝宝会使出浑身解数让,“妈妈别走”,每天出门就成了老大难问题,你是怎么走的? 走的方式不对,会毁了孩子一生! 错误做法一偷偷走,绝不让孩子发现 这样做的危害: 偷偷溜走,是妈妈外出前离开方式的最下策,如此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很不安、甚至是恐惧,因为妈妈说消失就“消失”了。长此以往,孩子会表现得胆小、畏缩、失去了走向更广阔天地,探索新鲜事物的勇气和力量,因为TA在“向前迈步”之前,总要“回头”看看,妈妈还在不在。 ◆ 宝宝1岁,特别黏妈妈,只要快到妈妈出门上班的时间了,就拉着妈妈的手,让妈妈跟她坐一起。每次上班前妈妈都偷着走,不是趁宝宝在吃饭,还是趁老人
带孩子去做客,如果孩子看上别人的玩具,人家要送给你,该不该要?反之,如果别的孩子看上你家玩具,你是否会不顾宝宝的情绪,自作主张送给人家?,事情虽小,也可能不常遇到,但每个宝宝的成长中可能都会遇到那么几次,即便是这几次,如果父母做错了,对宝宝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如果这玩具是孩子的让TA自己做主 无论对方和你的关系有多好,也无论是你的上司还是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成年人之间的交情,不能记在孩子身上。有时候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顾及到人情往来,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行将玩具送给别人,这样做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没有人想过要问问孩子,TA愿不愿意,孩子才是玩具真正的“主人”。 如果孩子想要别人的玩具要及时阻止孩子 ★ 嘟嘟,像洋娃娃一样漂亮的小姑娘,每次跟着父母去串门,都会受到大家格外的关照和喜爱,经常是临走的时候,主人家塞给嘟嘟零食或玩具,让她带走。嘟嘟妈
不少鸡血妈妈们认为,必须让孩子花足够的时间勤奋练习才能出好成绩,而心理学专家则建议这些家长不要狭隘理解勤奋二字,只有充分尊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孩子才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妈妈:不鸡血,怎么出成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儿子在某民办小学读一年级的莉莉一直把这句诗当作教育座右铭。她表示,假期让孩子读了苏东坡传,发现历史上的成功人士都是在“鸡血”中长大的。别的读书人只是背熟诗句,苏东坡则把所有学过、背熟的全部默写下来。“书上说苏东坡给皇帝拟圣旨时从来不查书,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不努力不鸡血,怎么可能比别人更优秀呢。” 杯赛停了的消息让莉莉感到很郁闷,儿子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就学了逻辑思维课、计算机编程课。由于课程比较多,不愿意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去培训班的路上,莉莉和几个朋友一起,给孩子请了一个机构的资深老师在家补习。
你期待孩子聪明健康,进入好学校;你期待孩子在好学校中的好班级,还要取得好成绩;你期待孩子还要参加活动、有领导力……这种过度期待引来的是过度呵护,这样真的好吗? 父母总是期待孩子做到完美 父母总是担心没有足够参与到孩子的人生、教育以及养育过程中。 于是,随时保护和纠正,关注孩子的每件小事,掌控他们的每个细节,引导他们进入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 这样养育孩子,其实是给了孩子一种清单式的童年。 期望孩子能做到完美,不过没有把握好尺度。 清单式童年无快乐可言 那么在清单式童年中长大的孩子是怎样的呢? 首先,他们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不让孩子做家务,甚至不让他们有充足睡眠,只需要他们把清单上的事情做好。 他们在高分的焦虑和沮丧中慢慢枯萎,这样的人生最后究竟有没有意义? 作为父母,当然认为
常听到朋友吐槽与孩子的各种“不开心的事情”,让自己和孩子很是不爽:“这个孩子怎么一点都不像我啊?肿么办?肿么办?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和她相处了”…… 其实孩子一点错都没有,主要是因为孩子和你天生气质不同而已。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长们不容易观察到不同孩子的天生气质。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比较容易看见,一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一样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的很多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学习上,人际互动上,情绪处理上、玩玩具等等,都展示出了不一样,就拿玩玩具来说,有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比较能坐得住,玩很久,专注力很高,可以一直重复地玩一个玩具。有的孩子玩一会儿就想找妈妈陪他一起玩,或者跟爸爸互动一下,总之一定要有人和他一起才会比较开心。 宝贝的气质原型 所谓孩子的天生气质,其实就是孩子的人格原型。每个孩子的人格,从一出生就已定型,几乎无法更改。
如何教孩子画画?要不要让孩子去上绘画培训班?如何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时下各种各样的简笔画非常流行,很多爸爸妈妈都热衷学习或搜集这种画,好教给自己的孩子。 但是你知道吗?如果教给孩子画这样的画,反而会阻碍孩子绘画能力的发展。 简笔画不是孩子的画 成人希望教给孩子画的画,比如太阳、小鸟、鱼,通常是像下面图中显示的那种简笔画。 乍一看,很简单很可爱,好像是为了孩子画的画,但实际上那不是孩子的画,而是成人的画。 因为两三岁的孩子连像大人那样握笔都做不到,更无法控制笔去画出想画的线条。下面这样的画才是真正符合两岁孩子的画。 雪球一岁半到两岁时的画 任何脱离孩子当前年龄的绘画能力画出来的画,都属于成人画。比如上篇文章中球爸画的那个丑丑的小人,对2岁的雪球来说也属于成人画的一种。
你只知道让孩子努力,你自己足够努力吗?如果孩子问你:妈妈,你为什么没有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你没别人有钱,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吗?你会怎么回答?光靠一张嘴说教是没用的。 事实上,儿子早就问过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 我不用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并非我买不起。我用的国产手机已经实现了我所需要的所有功能,且性能稳定,我很喜欢。选择什么样的品牌,纯属个人喜好。 的确有很多很多人比我有钱,我也希望自己有很多钱,但钱不是我唯一的目标,我还有更多的追求,我一直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 每个人的追求和喜好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没必要和别人攀比。喜欢什么,就靠自己去争取。 我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经年累月,我在自己热爱的写作道路上孜孜以求,从未懈怠。 儿子很小的时
记得小宝一岁多的时候,有一次丁妈去洗漱了,让娃他爸先看着她。结果两分钟不到,就听到小宝突然「哇」地一声大哭。来不及吐掉漱口水,丁妈冲回房间,发现小宝摔地上了。所幸的是地上有厚垫子,小宝也没碰着头,只是受惊大哭。娃他爸在一旁一脸自责,「我就想看下邮件,没想到一转头宝宝就从床上掉下来了……」 有了这一次后,丁妈算是长了心眼,也去查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正好前几天有妈妈问我孩子摔了怎么办,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宝宝摔了?先别急着扶起来 看到宝宝摔了,妈妈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冲过去抱起宝宝、仔细查看伤势并安慰宝宝呢? 但是!丁妈告诉大家:这样做是错的! 孩子这一摔,可轻可重,如果贸然抱起宝宝,可能加重孩子的伤势。正确的做法是:不要马上抱起孩子,先观察一会儿,判断孩子的状态。 如果宝宝意识清醒,反应正常,那说
丁妈和娃他爸,都是大忙人。从怀上大宝开始,丁妈就和娃他爸商量,以后两个人一起带娃。娃他爸在工作之余,翻了不少育儿书,也问了不少朋友,加之历经大宝二宝的「双重锻炼」,娃他爸喂奶哄睡换尿布,也都像模像样了。 虽然带娃的时候,娃他爸也会犯迷糊,偶尔还会被丁妈「训」(特别是带大宝的时候),但不得不说,现在大宝二宝健康聪明,和娃他爸的陪伴是分不开的。 ▼其实,当时除了惊喜,并不清楚以后自己要面对什么 ▼和妈妈一起期待宝宝到来 ▼和想象的不一样:我家宝宝怎么「丑丑」的 ▼宝贝啊,你怎么这么小 ▼不过不用怕,爸爸会用自己的怀抱保护你 ▼保佑宝宝胃口好,长得壮 ▼嫌弃臭臭,但换尿布的活还是要干 ▼哄睡,然后自己先睡着了 ▼首席陪玩师
懂得放手的妈妈,是智慧的妈妈。她们必须对宝宝的生活有整体掌握和细致规划,对突发情况有预案,对孩子的明天充满信心。孩子活泼自信,遇事会自己处理,充满阳光,这背后一定有一个眼光长远果敢决断的智慧妈妈。 宝宝能放手了吗? 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各不相同,总体来说,宝宝3岁以后,妈妈可以尝试放手让宝宝独立做以下事情了: 生活自理 宝宝可以自己穿衣服、洗手、洗脸、刷牙,自己吃饭,自己看绘本、动画片,帮大人摆餐具、收衣服等等。易穿易脱的穿衣服,宝宝能轻松搞定了,毛衣羽绒服之类的,孩子的手有时无法找到正确的穿脱位置,还需要爸爸妈妈帮个忙。虽然宝宝也会自己刷牙了,但最好跟大人一起刷,这样爸妈就能观察到宝宝刷牙姿势是否正确,是否刷干净了。可以训练宝宝洗自己的小袜子,培养孩子爱劳动的意识和家庭责任感。有条件的家庭,甚至可以培养宝宝使用刀叉,听
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自己经常随口说的一句话,对宝宝来说,有时竟然是一瓢冷水,让他顿感挫败。赶快来排查一下生活中好妈妈的忌语,别让语言暴力无意中就伤了宝宝稚嫩的心。 NO.1 “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果果那样呢?” 孩子解读:“我哪里都不好,永远比不上邻居家的果果。” 伤害指数:★★★★★ 分析 家长可能认为这种话能够激励孩子发奋,但实际上,你否定的是孩子这个人,这种否定比较只有一个结果:让你的孩子感觉像个“二等公民”,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打击,同时开始嫉妒甚至憎恶果果。 可以这样说 “你要是再仔细点,就能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和果果的一样整洁了。”搞清楚你究竟希望孩子做什么,要肯定孩子已有的努力,再指出孩子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孩子就能做得越来越好。 NO.2 “你画的这是什么呀?怎么乱七八糟的。” 孩子解读:“
陪伴宝宝成长的,总是少不了故事,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成语故事,妈妈们千万不要小看故事的选择,其实宝宝故事选择也是有要求的,因为太难以理解的故事,宝宝可能会看不懂。一些积极向上的故事,对宝宝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格是很重要。下面小编就简单给妈妈们推荐2个成语故事,希望我们的宝宝会喜欢哦。 故事一:闻鸡起舞 中国的古代分为很多朝代,在晋代就有叫祖逖的小朋友,是一个特别调皮的小朋友,他特别不喜欢读书。然后童年的时候,就只有玩耍了,而没有好好认真学习。但是等他长大以后,渐渐发现自己学习的知识实在是太少了。然后就开始阅读,以后他读了很多书籍,认真刻苦学习。 后来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是他并没有同意,而是还是坚持学习,后来他与好朋友刘琨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的关系很好,两个人是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又一次早上他听见了鸡叫声,就把刘琨从床上踢醒,对刘琨说我们起来练剑吧,后来他们就有了
“我家宝贝两岁半,只会叫妈妈,爸爸不在家,很少叫,奶奶还叫的不清楚,现在给我捉急的!”类似于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很多人担心自己孩子说话晚,影响智力发育,影响学习,与别人家孩子差距太远等。有一些说话不负责任的医生随口诊断说话晚的孩子智商有点低。 小编告诉各位家长,孩子说话晚,不一定是智商低,要找对原因,帮助孩子学说话才是重点。 导致孩子说话晚的因素 ▼ 1,父母少言寡语,宝宝缺乏模仿、学习的对象和环境。 2,父母说话语速偏快、不清晰或者偏于复杂,宝宝不易模仿。 3,父母照顾宝宝过于周到细致,宝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知道宝宝的需求并及时满足,宝宝通过语言来表达需求的机会被切段,宝宝说话的动机和积极性受到抑制。 4
如今的社会,很多人总是认为别人欠他们的。或者说的文艺一点是很多人总是在关心他们自己应该得到的内容,而从不考虑自己付出的是否足够。 我们没有必要为此展开辩论,但是在教育我们孩子的过程中,即使孩子很小,他们也总是会高喊:“你答应过我的,你答应我买玩具的,你答应我考试得100分就去旅游的,你答应我……”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之前,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给他们想要的一切吗? 在平台系列历史文章中,我们听到很多父母说自己因为工作忙、要到外地打工而亏欠自己的孩子,所以会在物质上进行补偿,那么,这就是大爱吗?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欠自己孩子的,作为父母只要我们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尊重自己的孩子,保证孩子的食物健康、得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对孩子的大爱。 这些道理越早教会我们的孩子,他们人生就越平和,而我们总是感
家人死亡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个悲伤的故事,但是这就是人生,谁也没有办法决定、评判或者改变些什么。收到一位妈妈的发来的信息:孩子的姥爷突然去世之后,孩子的过激反应要如何应对的难题。 在春节的那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讨论,但是我们一直不敢把我们的一些建议在春节那段时间发出来的原因有很多,春节应该是传统的喜庆,不要给大家增加悲伤和不愉快的感受。 过了正月十五,如今当我们再讨论到这个话题时,还是觉得教会孩子面对死亡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因为未来的不可预见性,所以在活着的时候我们才应该更努力、更精彩的活着。 人死后不管是变成幽灵、天上的星星、去了天堂还是极乐世界,他们都已经离去,对孩子来说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尽量减少家人的离去带给他们的消极、哭泣、悲伤、烦恼的时间。 我们有太多的遗憾,太多的事情来不及完成,太多的
昨天晚饭后,出去溜达,迎面走来一对母子,小男孩儿看着五六岁的样子,对他妈妈说:妈妈,我走外面保护你。哇~~我的心瞬间暖爆了,好Man啊,有一种霸道总裁既视感,有么有......心里默念这样的小男孩给我来一打,快来保护弱小的我。哈哈~ 埃里克森说:“人穷其一生,他的心理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就是能够达到自我认同。” 什么是自我认同呢?就是我知道我是谁,我知道我该干什么,我知道我能干什么,我知道我想干什么,我知道我干得了什么。 有的妈妈从小就想把家里的男孩,养成小小男子汉,真正获得本该属于他们的力量、自信和责任感,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做起。最近听朋友介绍了几个方法,和大家分享学习。 原则一:从小就要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每天下班回到家,累得直想往床上躺,可还得对付儿子的“纠缠”,但我明白,这个阶段让他明白你的辛苦是不太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