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不知不觉中,你就教会了宝宝说脏话!3个方法正确引导
    不知不觉中,你就教会了宝宝说脏话!3个方法正确引导

    最近有读者说,自家宝宝才两岁多,就会说脏话了,咋办?说到这个,最近发生在丁妈身上的一件事,真是让我深有同感。当时我带着小宝等公交车,我逗她说,坐公交真好,结果小宝马上接话说「好个屁」…… 没错,小宝 3 岁了,开始有点儿反抗意识了,但我怎么也没想到,这孩子居然会怼妈妈了! 不过丁妈也看过一些说法,说要是孩子说脏话了,过度强调反而可能强化孩子的行为,所以……当时我只是假装没听到。 回家以后,我还是没忍住吐槽了这件事,这一吐槽,我才明白了孩子说脏话是怎么一回事。 宝宝说脏话 还不都是从大人这儿学的嘛 为了适应新环境,孩子天生就会对生活中的新鲜事物进行的模仿和学习。当孩子发现大人或者小伙伴的世界中除了平时普通的语言,还有奇特的一类语言,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好玩,有趣的。 宝宝 2~3 岁左右,语言能力开始快速发

  • 孩子说话磕磕巴巴?教你6个改善方式
    孩子说话磕磕巴巴?教你6个改善方式

    丁妈家楼下有个小朋友叫毛毛,跟小宝年龄差不多。周末,两家人经常一起带孩子出去玩。毛毛机灵又活泼,个子比小宝还稍微高点,可就是有一个毛病——口吃。 上周末,趁孩子们玩得起劲,毛毛妈忧心忡忡地拉着丁妈说: 他都三岁了,说话还结结巴巴的,有时候一个字重复好几遍,我都替他着急!我跟他爸天天提醒他好好说话,但是一点用都没有!你看,最近好像还更严重了。 「以后会变好吗」和「现在怎么办」 问题一 孩子长大以后能不能好? 其实,口吃的原因目前还不明确。8% 左右的孩子曾经出现过口吃,而这个比例在成年人中只占到 1% 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不过丁妈明白,这样并不能完全消除爸妈们的担忧。怎么知道自己的宝宝会不会成为那 1% 呢? 孙老师列举了下

  • 孩子的臭脾气,需要这么治!
    孩子的臭脾气,需要这么治!

    也许你家里也有这样的一个“小皇帝”。小小年纪就很会顶嘴,稍有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情绪变化得比天气还快,一副臭脾气让第一次来家里的人都被吓到。 一提到孩子的臭脾气,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父母发过分溺爱。 其实,远远不止于此,还好很多原因会让孩子养成臭脾气。 我们在这几个方面要好好注意一下,孩子没有臭脾气的,防范于未然;孩子已经是小霸王的,我们就对症下药地力求改正。 受到家人的溺爱 父母的溺爱,当然是孩子养成臭脾气的罪魁祸首。 对孩子百依百顺,他想要的都能马上把得到,他不想要的说拒绝就不准出现在视线范围里。 欲望太容易满足,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会让孩子对任何事情的考虑都以自己为中心。 溺爱形成的臭脾气,不是孩子故意在为难家人。 而是对他的长期娇惯,让他完全不懂得去考虑家人的感受,他只知道自

  • 对号入座 → 0-6岁宝宝语言发育进程大揭秘
    对号入座 → 0-6岁宝宝语言发育进程大揭秘

    有好些宝爸宝妈都特别关心宝宝的发音和说话的相关问题。其实平日里,妈妈们都会有教宝宝语言的直觉型方法,比如抱宝宝看日用品或者指身体的每个部位,重复说该物体名称,反复几次,婴儿逐渐就能听懂几种物体的名称。 如果及时应答或指着爸爸妈妈,反复几次,宝宝就能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 那么,在语言发育阶段,宝宝的语言表达进度怎样才算基本正常呢? 让我们根据下文对号入座一下! 0-6岁 儿童语言发育大概进程 2-4个月 对声源有反应,发出“咕咕”声,喜爱妈妈的声音。 5个月 爱咂舌,可发部分单音,但音调欠清晰。 6-7个月 能叫“爸爸、妈妈”,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8-10个月 喜欢模仿成人口型,对学习发音兴趣大。 12个月 能听懂部分

  • 谁说养孩子要顺其自然?
    谁说养孩子要顺其自然?

    现在父母教育孩子,讲究“放手”,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于是,孩子随心所欲的在成长,却离你期望的目标越来越远,而矛盾就越来越多。 睿妈觉得,养孩子,从来就没有什么顺其自然,但凡是你看起来很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在他背后都有一对已经帮孩子未雨绸缪的家长。 睿妈的叔叔一家是华侨,一直住在旧金山,后来因业务发展,一家人又搬回了中国。 因为长期在国外,所以叔叔的教育理念还是比较开放的,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的儿子浩然身上。 浩然从小就属于被“放养”长大的小孩,叔叔一直给他足够的自由,具体表现在: 浩然在3岁以前,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 叔叔觉得这没什么,孩子嘛,爱吃爱玩是天性,顺应孩子的天性发展准没错。 可是问题来了,等浩然上了幼儿园以后,不听老师的安排

  • 你这样说孩子,比打一顿伤害更大!
    你这样说孩子,比打一顿伤害更大!

    前段时间有段胖轩妈妈冉莹颖暴怒训斥胖轩浪费蛋糕的视频很火。视频中小胖轩把蛋糕和水混在了一起,妈妈认为是浪费粮食。怒斥小胖轩,还用上了这样的话: “食物都用来浪费”“滚开点!” “我不配当你妈,你也不配当我儿子!” “钱是爸爸一拳一拳打出来的!” 令糕妈感到震惊的是,许多网友竟然都是给这样的行为点赞,认为教训的好,浪费粮食可耻。还觉得冉莹颖接地气,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这样教训的。 妈妈认为胖轩的行为是浪费粮食,可是对胖轩来说,他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钱是爸爸一拳一拳打出来的”,这样的价值观,小孩子真的懂吗? 孩子在犯 "错" 的时候,大人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错" 其实是大人的判断,是在拿大人的标准绑架孩子呢? 视频中在胖轩一脸知错跟妈妈道歉:“求求

  • 面对哭闹不止的宝宝,妈妈们想说的真心话其实是?
    面对哭闹不止的宝宝,妈妈们想说的真心话其实是?

    妈妈内心的OS 宝宝哭哭时,外人或许觉得宝宝依然可爱,但往往令身为家长的一个头两个大!相信理智线越来越脆弱是许多新手妈妈们的共同心声。 成为妈妈后的你是不是也跟影片中的她们一样,不懂宝宝为什么哭而瞎忙一阵?又或者是刚喂过奶也换过尿布,宝宝依然哭闹不止呢? 有时甚至开始期待育婴假的结束,将宝宝送到褓母家去,迫不及待的想回去上班? 了解「婴语」并不难 原因很简单,还无法明确表达需求的宝宝只能以哭泣当作专属沟通方式。不管是饿了、睏了、还是不舒服一律都用「哭」来表达。现在,新手妈妈们可以不用手忙脚乱了;亚培心美力亲护3带领您一同了解「婴语」的真正意涵。 举例来说: 当宝宝哭声是嘿ㄝ、嘿ㄝ、嘿ㄝ… 类似这样的发音时,可能是某个原因让宝宝不舒服。如果宝宝是在母

  • 这些小游戏帮助宝宝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这些小游戏帮助宝宝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手指和整个手部的肌肉控制能力也加强了,这有助于他更精确且专注地探索玩具和其他物体。 1、撕开 给宝宝不同材质的纸,让宝宝撕。或者揉皱或打开纸团,拆信时扯开信封,或是在收到礼物时撕开一层层的包装纸,这些动作都能发出声音,让游戏更有趣,这些动作要求宝宝能使双眼和双手有效地协作。 2、有目的的敲打 宝宝已经准备好用锤子瞄准并敲打了。他很喜欢敲打,喜欢把球敲进洞里,也喜欢在木琴上敲出一个音节或在多功能玩具台上敲来敲去。 3、涂 给宝宝一块海绵和颜料,为他演示如何用海绵蘸取适量的颜料,然后在纸上轻轻按压或扫出条纹,这是宝宝的艺术作品。给他装帧起来,会让宝宝更有信心创作下去。 4、拼贴 帮宝宝收集杂志和旧卡片上的图片,作为他第一本拼贴画的素材。把硬纸板当做衬板,按照他的想法把图片用胶水粘

  • 帮助大宝迎接二宝,你准备好了吗?
    帮助大宝迎接二宝,你准备好了吗?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已经有一年了,很多父母都开始为迎接二宝做准备。由于种种原因,有的父母已有两个宝宝,也准备迎接新宝宝。如果你是这些父母的一员,你准备好面对宝宝间的争斗了吗? 如果大宝已经3岁了,告诉他二宝的来临不是件难事。 但是如果大宝还是个懵懂的孩子,二宝已经来敲门,你想要大宝以什么方式来迎接这个宝宝呢?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对待刚刚出世的宝宝。宝宝的感受取决于他的年龄、他对你的依赖性,以及他情感的成熟程度。 尽管不能预知当新的宝宝进入家庭时大宝会如何反应,但有很多方法你能够用来帮助他对这一变化有所准备。 如果大宝是10-18个月 大宝的表现 仅能理解一部分你告诉他的有关新生儿的内容。 几乎是不会提出关于宝宝的问题。 乐于参与家庭为新来的宝宝的准备工作,但是可能不明白

  • 宝爸不爱带孩子,宝妈这样调教后,还真是有用
    宝爸不爱带孩子,宝妈这样调教后,还真是有用

    大家都知道,刚生过宝宝的前几个月是新手妈妈最难熬的阶段,宝宝经常莫名的哭呀、闹呀,特别是晚上还要频繁的起床给宝宝喂奶,换尿布,简直要忙到崩溃。因为丽丽的婆婆经历过这些事情,知道最初几个月会搞得妈妈和身边的人精疲力尽,为了让自己儿子可以安心工作,不受连累,丽丽婆婆早就给她做思想工作,让她体谅老公,减轻老公的压力,生过宝宝后分床睡,自己会用心来照顾她们。而丽丽也是心眼实,怕影响老公休息,担心给老公添加压力,生完宝宝后就真的和老公分屋睡了。 本来丽丽以为自己的体谅会换来老公的关心,可是没想到老公回家吃完饭就直接回自己的小房间了。而当自己想让他帮忙看孩子时,他也会以工作忙为借口推开,完全不关心自己和宝宝。看到老公的表现,丽丽嗅到了危险的味道,月子还没有过老公就不耐烦,以后老公岂不是更不愿帮助照顾宝宝了,想到这丽丽不由得担心起来。可是丽丽还是不理解老公为何会出现这种表

  • 宝宝先叫谁你们那儿有这说法吗?这位宝妈腹黑啊
    宝宝先叫谁你们那儿有这说法吗?这位宝妈腹黑啊

    过年去朋友家玩,真是孩子不在谁身边谁就觉得长得快呀,不到一岁的宝宝都已经会走路了,但是有一点很奇怪,她女儿见谁都喊爸爸,而且一直喊着玩。 后来吃饭的时候朋友告诉我,她女儿这几天刚学会喊人,而喊爸爸也是她有意这样教的,因为她听老人说宝宝开始叫人的时候先叫谁的名字谁的命就苦,刚好爸爸的发音简单比较容易学,她就顺势让宝宝学了(这真是一个腹黑的妻子,宝爸表示很坑啊),过两天再教女儿喊妈妈。 听到朋友这番话,我真是哭笑不得,老人那一辈子过的太苦,思想又保守、迷信,才会这样说的。而朋友也是文化人了,怎么会相信这种没有根据的说法,难道孕傻的冲击力太强,现在还没有恢复吗?不过有一点朋友没有说错,宝宝确实会比较容易学会喊爸爸。妈妈不要吃醋,这不是因为宝宝特别喜欢爸爸,而是因为爸爸的发音baba比mama这个发音容易,因为b和m都是双唇音,b比m容易发

  • 开学前孩子一哭二闹?其实简单几招就能制服他
    开学前孩子一哭二闹?其实简单几招就能制服他

    今天元宵节了,节后孩子们的悠长假期就要结束了,但是孩子在家日子过的舒服了,到开学时,谁愿意啊,从此就要开始每天早起听闹钟的日子了,有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直接在家一哭二闹三上吊了,去年女儿比较小,开学前就是这样,甚至闹着不去上学了,真把我给气得没招了,好在开学前,各种花言巧语把女儿给说服了,此后女儿再放假时,再也不敢怠慢了,提前给她做准备,后来每次开学时倒是非常的顺利,其实啊,对孩子也不用什么特别的办法,只要一些简单的办法就把她制服住,前提是你要尽早做准备。 孩子开学前提前做准备 调整作息 孩子不愿开学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要早起了,天天在家睡到日上三竿的人,哪能适应每天闹钟的日子,可能孩子要开学一段时间后才能慢慢适应。所以说,在孩子开学前几天,作息规律就要调整了,尽量向上学时的时间看齐,晚上十点之前睡觉,早上早点叫孩子起来,吃个早餐、或出

  • 如何让两岁孩子不打人?
    如何让两岁孩子不打人?

    两岁小孩打人怎么办?家长们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个抱抱、冷静一下、好好谈谈、睡饱一点??但底线是,绝对不能让打人的孩子一闹就得到他想要的。 许多两到三岁之间、精力充沛、爱玩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打人。可能打兄弟姊妹,可能打爸爸妈妈,可能打其他小朋友。家长可能用了隔离法、沟通法都不奏效,该怎么办呢? 《华盛顿邮报》驻站教养专家梅根.莱西(Meghan Leahy)指出,传统上所谓“隔离法”的意义,应该是让孩子去一个无聊的地方“冷静一下”,而不是许多家长以为的把孩子“关起来”。当你把孩子关起来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和爸爸妈妈、兄弟姊妹、小伙伴们之间有隔阂,两岁的孩子还不懂得反省自己,被“放出来”之后他可能会想“报复”,反而变本加厉地打人。 这个年纪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因为他们正在快速的发展,他们成长得太快了,他们每天感受到的情绪、焦躁、兴奋太过

  • 二胎的养育 你准备好了吗?
    二胎的养育 你准备好了吗?

    多子家庭问题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孩子,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大家人为之欣喜的同时,也为同时养育两个孩子而陡增很多烦恼。 在抚育老二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 老大过来争宠 当老二呱呱落地的时候,全家人不约而同的把注意力转向了老二,这时候不管老大有多大,体验到的都是一种失落感,于是用各种情绪和行为来表达这种感觉,有的哭闹,有的退行,甚至有的会对老二表现出攻击性。(比如趁家人不注意的时候去拧老二一把) 这时候家长要敏锐的觉察到老大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嫉妒不满还是寻求关注? 家长首先要接纳老大这种心理上的不适,以及引发的各种情绪,除了适度的满足老大的一些要求。 如有的要象弟弟妹妹一样抱着奶瓶喝奶,有的整天黏着妈妈怀抱不下来。 理解这些行为之外,还要尝试着和老大沟通,问问他/她,

  • 不能常常陪在宝宝身边,妈妈该怎么办?
    不能常常陪在宝宝身边,妈妈该怎么办?

    一个两岁的小女孩在春节期间同爸爸妈妈一起拜访姥姥姥爷,每当妈妈离开她的视线时,她就会大哭、喊着要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宝宝同爸爸、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而妈妈长期在外地工作,不太能天天和宝宝作伴。 小编问我:这种情况下,妈妈该如何与宝宝保持亲子关系?其他家长又应该如何处理宝宝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呢? 我不知道宝宝同妈妈是何时分开的,看情势,我推测宝宝与妈妈以前有过一同居住的经历,母女间也是有依恋关系的,否则宝宝也不会主动找妈妈。 宝宝的成长需要一个稳定的依恋对象 什么是依恋关系呢?依恋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互相关注、依赖的关系,它来自一方在脆弱时另一方对其的支持、帮助。 对于小朋友来说,它们从出生起就处于非常脆弱的地位: 需要人喂食、保护、就连睡眠、自我安慰也要成人的帮助。 这些时刻,抱t

  • 孩子的压岁钱你如何处理的?这位妈妈果然有想法
    孩子的压岁钱你如何处理的?这位妈妈果然有想法

    又是一个年过去了,孩子估计是收获颇丰,压岁钱挣了不少,对于这笔钱,你是做何处理的,秘籍君小时候的压岁钱,是全部都上交了,老爸每次都会说:这钱我替你存着,小孩子容易丢,等开学了给你教学费。然后就没然后了,听老妈说,全被老爸给贪污了,自己全用来吸烟了,老妈说要我相信她,以后把钱给她保管,后来事实证明,成人套路实在深,结果老妈保管后,全用来自己买衣服了,等我想去申述时,老妈老爸是异口同声的说:你用的钱还不都是我们的吗?(君君当时是欲哭无泪,无处伸冤啊)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有钱人越来越多,过年时孩子的压岁钱比我们的工资都涨的快,这么一大笔钱放在孩子身上肯定不放心,家长通常是美其名曰:我暂时替你保管着,最后都是进入了自己的口袋。不仅如此家长还会说:你以为这钱是给你们的?其实都是我们给出去后再返回来的。其实我们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这样的选择,一步步的失去理财的机会,然后在长大后,对

  • 现在不帮孩子做好这些事,可能这一学期又要被耽误了
    现在不帮孩子做好这些事,可能这一学期又要被耽误了

    寒假已经进入尾声,新的学期也马上要开始了,但放肆玩耍一假期的孩子们仍然处于自由的状态,有些甚至会对上学有抵触情绪,记得之前有位老师给我说过,如果开学前家长不能给孩子收好心,那么这一学期孩子就很难再进入学习状态,白白浪费开学后的宝贵时间,也会影响孩子后续的学习。回头想一下自己好像也是这样,开学后心不在焉,见到课堂就犯困,听课老跑神,遇到考试更是抓瞎,等到自己意识到要好好学习的时候,这学期又过去了。如果家长不想孩子新的一学期浪费时间白学的话,那么现在就要给孩子收收心了。 而给孩子收心是需要策略的,不要能用简单的看书、关闭电视来解决。 1、首先要和孩子沟通 从轻松的假期过度到紧张的学习模式,孩子多少不会出现不适应,甚至会厌学的情绪,其实这和我们假期结束上班是一样的,不过我们能调整好心态,孩子还小不懂得如何调节。为此我们要主动出击去帮助孩子疏导负面情绪

  • 为什么中国父母总是能培养出熊孩子?多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中国父母总是能培养出熊孩子?多是这个原因

    前些时日,偶然间读到张文亮先生的一篇散文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简单有趣却又带有小清新的味道,让我这个向来不爱现代诗的人也翻来覆去细细品读了三两番。大概看到三分之一处时,我在心里默默吐槽:那只小蜗牛说的不就是俺们家的小屁孩儿嘛,原来这世间的小孩如此多啊。 我那疲惫不堪的心脏刚刚得到安慰,浑身上下稍稍通体舒畅时,很快就又被文章的后半部分彻底震撼到了。这个时候,就算熊孩子又把袜子塞到嘴里了,还用玩过沙土的小脏手拽着我刚穿上的连衣裙傻乐呵,我也会耐下心来掏出手机p出一个萌宝出来。 我不禁开始考虑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能培养出熊孩子,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耐心吧。 掐指随便算,小家伙也就人生的前三年整天在自己眼前晃荡,粘在身上当树懒宝宝,之后很多年,自己就会渴望他在身边的感觉,到时候自己又会不断地在孩子偶尔打来的电话里

  • 不分床对孩子成长是利还是弊?
    不分床对孩子成长是利还是弊?

    对妈妈们来说,将宝宝揽在怀中,美美地睡上一觉,绝对是件惬意的事。然而,如果父母一直陪伴孩子,不分床,对孩子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现实中,甚至有父母没有和孩子分床长达19年。孩子长大了还不分床,到底是爱,还是害?专家表示,家长应温柔地坚持,尽早和孩子分床睡,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个案 担心儿子睡不好,母亲陪伴19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南方小城里的一名母亲,自从儿子出生之后,就一直带着儿子睡,整整19年,直到儿子考上郑州的一所大学。 可到开学报到的时候,儿子却死活不肯自己一个人去念书,母亲只好撇下工作送儿子去报到。到了学校,儿子又不肯住在宿舍,母亲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买来家具、电器和所有生活用品,并陪他住了些日子,直到实在不能耽误工作才离开郑州回家。 母亲临走时,特意留了20多万元

  • 用运动来释放孩子的天性
    用运动来释放孩子的天性

    运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是人理解生命、体验生命的最好的方式之一,能使孩子的身体和精神都趋于强健,在运动中,孩子的意志力会变得强大,心智会更加健全。 中国孩子的体质令人担忧 在和美国来的朋友聊天时,他们也都表示不理解:中国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课要上呢?美国的孩子下午两点半就放学了,有充足的时间在室外活动,所以一个个都生龙活虎,戴眼镜的也没有那么多。 在中国,健身房里活跃的都是成年人,公园或街边的健身场地又是老年人的天下。孩子们都在哪呢?不是在家中写作业,就是在课堂学知识,总之都是“囚禁”在室内,有的孩子甚至常年不运动! 与此相应,现在新闻里总出现“军训中很多学生晕倒;体育课、马拉松比赛中有学生猝死”的事件,一些中学因为怕出意外,纷纷取消了800米、1000米的考试,这些都让人对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感到很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