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好好吃饭、睡觉不安稳、脾气大、做事磨蹭、爱粘人、不懂礼貌、小心眼……,不管多可爱的宝宝,在妈妈眼里都有各种各样的烦人问题,但这些烦人问题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吗? 每次当孩子出现同样的问题时,妈妈先是不断告诉自己要耐心,要忍耐,温柔地面对孩子的问题,但是当温柔的方法换来的是孩子屡教不改时,妈妈大多会抓狂,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动手。暴风雨过后再忍不住自责:我怎么又没控制住自己呢?! 如果只是把目光聚焦在行为本身,而不去寻找导致问题的原因,这样的方法本身就是无效的,只有努力找到导致问题的原因,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而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问题背后,更是有着深层的原因,这些原因大多在于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 1、如果孩子总是打扰你,这是他在寻求关注,你需要给他更多的陪伴 如果孩子总是故意打扰你,你玩手机的时候过来拍拍你,你在专心做事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场,这些能量有正有负,各不相同。但是这些能量的影响确实很大的,它不仅仅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人。 如果我们时常抱怨、指责、嫉妒,我们就会不断散发出负能量,不仅自处就不会快乐,跟我们接触的人也会受这些负能量影响,变得爱抱怨、指责。 反过来,如果我们积极向上,即使遇到困难,即使身处逆境,总是积极面对,笑对困难,那么我们散发的能量就是正面的。不仅我们自己容易开心快乐,我们身边的人也是如此。 育儿更是如此,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积极成功的人,那么妈妈自己一定要积极成功,要快乐地面对并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今天为大家分享来自FACEBOOK上的10张对比图片,这些图片通过正能量和负能量人的清晰对比,让你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妈妈。 负面的人:害怕改变
新学期开始了,已经幼儿园、小学入学的孩子们都陆续开始返校,恢复正常的作息。也有一些2岁左右的小朋友因为种种原因,开始了成长最大的考验——与父母分离,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 说到让孩子这么早入学的原因,家长们各有苦衷。 有的是为了先占坑。在一些知名的幼儿园,如果孩子先上托班把位置占据,家长就不用再发愁。如果孩子没有上托班,等到小班才去报名,就很可能因为没有位置了而与名园错失交臂。 有些家长则是因为没有人带孩子,迫不得已。尤其那些职场妈妈,平时工作太过繁忙,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或是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只能被迫早早将孩子送进幼儿园。 还有的家长则是觉得孩子在家太娇气,去幼儿园有助于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那么把两岁多的孩子送去幼儿园究竟有没有必要呢? 先分享我身边几个真实的例子。 每天下午在小区里玩的时候,2岁半的珍珍
估计妈妈们都考虑过:我家孩子是否聪明?然而聪明并不像身高可以直观的看出来,似乎只能等到上学才能看出端倪。然而这里我却要告诉各位妈妈,在孩子小时候就能看出他们的智商高低,比如下面5个小毛病,就是孩子智商高的标志。 1.话特别多 面对话唠孩子,无论是妈妈还是老师都非常头疼,妈妈是听着心烦,而老师则是怕影响上课。但事实上,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外向,他们语言丰富、说话欲望强,只是因为年级尚幼,没法控制自己,所以不管什么场合都像个小话唠,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记住,妈妈们不要因为孩子话多就责骂他们,这种行为很可能抹杀孩子说话的天赋,将来也可能少了一个出色的主持人、主播等等。而且在这个社会上,能说会道的人,大多吃得开。 当然,一直说话可能会影响到别人,所以妈妈们也要适当引导孩子,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要保持安静,什么时候可以畅谈,比如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不
小树经常听到妈妈们的诉苦,说自己的宝宝变得不乖了,时不时地和妈妈们抗争,没原由地发脾气或者哭闹,弄得妈妈们焦躁不安。其实,这时候宝宝特别需要妈妈们的理解和帮助,正确发泄情绪。要想做到这点,妈妈们首先就要了解1-2岁宝宝的情绪发展特点。 宝宝的情绪主要与生理需要相关 1-2岁的宝宝还不能完全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生理感受,所以,当他饿了、渴了、尿裤子了或者拉便便了,他有时就会大声哭闹,希望妈妈能快点来帮忙。 小树提醒:妈妈只要及时满足他的这种生理需求,宝宝的这种原始情绪自然就会平息。 宝宝容易冲动 很多妈妈都深有感触,1-2岁的宝宝会突然拼了命地大哭起来,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是因为宝宝这时的情绪具有冲动性,常常处于激动状态,来势汹汹,不能自制,好像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 小树
“懒妈妈”是如何炼成的 >>> 年过完了,大家又陆续回到各自的岗位开始工作,小朋友们的寒假也接近尾声了。回顾一下大家的寒假都是如何度过的呢? 假期从孩子的梦想开始 放长假的第一天,我把邻居同事家两男孩(一个和鹏同学一样读四年级,一个读三年级)请来我家。 我给孩子们每人发一张纸,轻柔地和孩子们讲道:“我现在有一种魔杖,有魔法能量,会帮助你们战胜所有的困难,实现你们的梦想,请你们在纸上写下你们的梦想。” 在远离自闭似乎不可能的日子里,我提醒自己,我可以从我的小儿子身上学习一两件事。 四年级邻居写下:当美食家(这小孩爸爸原来是厨师),赚很多钱孝顺爸妈,让爸妈身体棒棒! 三年级邻居写下:有一个店面,做老板,考试成绩第一名; 鹏同学写下的梦想:能当飞行员开飞机!去
美国2016大选给全世界上了重要一课,就是我们住在同温层里,我们的经验与另一层的人完全没有交集。如果我们继续在自己的同温层里养育孩子,未来的世界只会变得更糟糕。 民调和专家都没有看出摆在眼前的现实:美国人不了解彼此。他们住在各自的同温层里,某一层的人被认为是无知的种族主义者;另一层的人是软弱的菁英份子。 同温层现象不只发生在美国。世界上有些人,他们的外表、穿着、语言、饮食、信仰、工作、娱乐、对世界的看法、收视的媒体,跟我们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不去理解他们,我们就无法对他们产生同理心。教育家、《赫芬顿邮报》专栏作家霍马.萨贝特.塔万格(Homa Sabet Tavanger)说:“这不是我想要的养育孩子的方式。” 过去二十年来,塔万格一直在研究如何在全球经济的年代养育心胸开阔的孩子。世界局势看起来尽管复杂,教育一个心胸开阔的孩子需要从小处着手:我们如何对待超市
我的孩子一岁五个月,他天生谨慎胆小,却充满好奇心,只要熟悉后就放胆尝试,即使失败跌倒也会再站起来。若受到较大惊吓,只要大人的态度正面,也会立刻平复,继续探索。但自从学会讲“抱抱”后(加上之前生病只要有讨抱抱,我都满足他),最近只要一点惊吓或跌倒受挫,立刻含泪要抱抱,虽然只要抱几秒就没事了,但频率太高,甚至受挫第一个反应是看父母脸色,即使告诉他没关系,他还是很委屈的要抱抱。不知道这样下去算正常吗?过一段时间会不会改善? 台南上善心理治疗所临床心理师、儿童绘本作家何采谕回复: 亲密的怀抱、碰触是亲子间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传达了重视、关爱、保护、抚慰等宝贵且丰富的意念,而这纯全的亲情之爱,是健康的人终其一生恒久存有的。只是,人终究将发展为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世界有愈来愈强的好奇心,因此会逐渐走出父母的保护伞,尝试探索周遭环境。然而,有些
当家长自己都放不下手机,要如何教孩子放下手机?儿童心理学家指出,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五个手机禁区,大人小孩都应该要遵守规定。 美国非营利儿福机构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2016年针对1,800个家有8岁至18岁孩子的家庭进行调查,发现家长每天使用屏幕(包括电脑、电视、智能手机等)的平均时间为9小时22分钟,其中只有1小时39分钟是工作用途,其它7小时43分钟都是娱乐用途。 这就是为什么,专家们一再大声疾呼,每个家庭都需要制定出零手机的空间与时间。常识媒体执行长詹姆斯.史泰尔(James P. Steyer),家长自我要求在特定的时间放下手机,与要求孩子不要过度使用手机,两者同样重要。而且,当孩子知道父母也遵守规定时,他们更愿意服从。没有人可以在餐桌上使用手机,爸爸也不可以。上床睡觉的时候手机要放在充电座上,妈妈的手机也放在那里。 儿童心理
“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在犹太人的口袋里。众所周之,犹太人聪明且富有。虽然经历了很多磨难,被迫在不属于自己的国家中生存,无法进行系统的宗教教育,但犹太人却仍然能将很多优秀的品格和习俗保留下来。这样的传承离不开犹太人充满“铜臭味”的家庭教育。 亲测书是甜的每个犹太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会将蜂蜜滴在打开的圣经上,让孩子去舔上面的蜂蜜,用以告诉孩子,书是甜的,知识是美好的。 智慧是最大财富犹太人的孩子都被问过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自己的房子和财产被烧毁和掠夺了,将会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得到孩子的回答后,母亲会很耐心地跟孩子解析,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珠宝,而是智慧,因为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抢走的。 从提问中学习犹太人从不教育孩子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去寻求答案,一切都求之于理。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布郎(美籍犹太人)曾分享,祖父常问他,为什
跟娃读书的时候,你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惑?放心,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下面看看有一位语言教育专业博士来为你答疑解惑,她也是一个爱读书的妈妈哟。 1.宝宝读书时不专心,怎么办? 2.宝宝总喜欢读一些在我看来奇怪的书,怎么引导? 3.怎么样给小宝宝读绘本,才能读得动人有趣呢? 4.想给宝宝读英文绘本,又怕我的口音影响Ta,怎么办? 5.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6.怎样让孩子热爱读书? 宝宝该怎么听 1.宝宝读书时不专心,怎么办? 我家宝宝快一岁四个月,怎么去培养他的耐心和专注力?讲绘本的时候总是不好好看,或者讲着讲着就看见别的东西去玩了。 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个是大家对于亲子阅读的理解;第二个是关于孩子的专注力的长短。 其实,我认为亲子阅读不但是帮助孩子养成自主阅读的一个活动,更是父母和孩子
不断有家长问我:孩子开始到处乱画了,我该怎么办?该怎么引导和帮助孩子呢?看来有必要再谈涂鸦了。从问询的家长群体看,这些孩子的年龄不等,从1岁多的到3岁多的都有,这正是涂鸦期的时间,但每个孩子开始涂鸦的时间却不是整齐划一的,有的是从12月左右开始,有的是从18个月左右,还有的是从2岁多才开始,晚的还有3岁以后的。对于开始较晚的孩子,我发现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很相似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有涂鸦的需要,虽然家里到处都是玩具,却几乎没有孩子能够拿得到的笔和纸。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用玩具在地上划来划去,也没有意识到那是孩子把玩具当做涂鸦的工具在划呢,还以为孩子的玩法不对,就不断纠正,但孩子还是做相同的动作,并不理睬家长,直到偶然的一次,带孩子去商场,发现孩子喜欢画笔,买了回来,孩子就开始玩得不亦乐乎。 所以,对于涂鸦,第一个要再谈再强调的,就是提醒家长们为孩子做好预备,像生孩子的家庭要
过年亲戚来我家拜年时,每个小孩都喊:发红包发红包,而且不要现金,一定要发微信红包,几岁的小侄儿说:给现金都成妈妈的了,发我微信上她就收不走了。想想我们小时候,尽管不情愿让父母收走压岁钱,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哪里还想到想方设法的去抗议,我们这些80后或90初的人,小时候还是比较乖巧听话的。而现在的小孩子,哪像我们小时候,可能日益受电子产品的影响,虽然近视多了,但是也更加精明和叛逆了,要是还用我们小时候那一套,放在现在孩子身上根本行不通。 在教育孩子时总不知不觉把他当曾经的自己,谁曾想人家都进步了,我们有时却还原地踏步,20年前那一套,是时候淘汰了。 孩子的情绪是首要问题 以前的孩子在情绪上波动小,父母也不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各种伤害孩子的话,比如人家比你强,我不要你了等等,估计我们小时候都听过,但是并没有过多的去反抗父母。而现在的孩子内心更敏感,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当初生二胎是为了让两个孩子相互成就,在这个人情淡薄的社会能够义无反顾地给予对方支持。结果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很残酷。在一些家庭中,兄友弟恭只是偶然,更为常见的是两个孩子整天相爱相杀。 这里讲两个我身边的故事。 一.整天互撕的两个孩子 朋友小a家的大宝四岁,自从家里的小宝出生后,除了争宠之外,还经常抢弟弟的玩具、奶瓶,只要是二宝手里拿的东西,大宝就会说是他的,然后抢过去。二宝刚刚会走路的时候,大宝还总是从后面推二宝。现在小宝长大知道反抗后,两个人天天抢玩具和零食,有任何一方争不赢的话就会打架。 刚开始朋友会直接揍大宝,可是后来发现每次大宝挨打以后,就会去打二宝,由于担心二宝哭出声音,大宝就用手捂着弟弟的嘴巴。后来,朋友就把两个孩子都关在卧室里面,然后告诉他们,兄弟两个抢东西和打架都是不对的,可是这样的说教没有半点用处。
昨天涵涵第一天上幼儿园,起床之后,情绪不太好,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穿好衣服后,对我说:“妈妈,抱抱!”我抱着她,摸了摸背,摸了摸头,温存了片刻之后,她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 有时候我在写稿子,她会跑过来要妈妈抱抱,之前她打断我思路时,我会冲她发火。 可有一次,在我发火后,她委屈地说:“妈妈,我只是想让你抱我一下,我不会打扰你的!” 如她所言,每次只要抱上一下,她就会乖乖地,一个人去玩儿。 心理学上说:“触觉是人体感觉最深刻的感知觉!” 在我们心累疲惫时, 在我们茫然无措时, 在我们委屈满腹时, 是不是希望最亲爱的人抱一抱? 哪怕什么都不说,只是抱抱就能让人心里舒坦好多。 可当很多时候,孩子跑过来向我们索取拥抱时,我们还会觉得孩子是在退行,这么大了竟然还要抱抱。 其实,那只不过
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追命连环call,电话里泣不成声,还不停的叫嚷生无可恋,不如投河自尽。让她这么悲观绝望的原因是青春期的女儿目无尊长,拒绝沟通。 我们看看朋友诉说的这件事: 情境:孩子快期中考试了,但是学校发的数学卷子写了一天了还没写完。 朋友:心急如焚,不做点什么不能平息心中的怒火,于是对着孩子大喊:“你能不能快点,都上初一的人了,磨磨唧唧的,你准备什么时候把卷子做完?” 孩子:一摔门,“砰”,扭头进了自己的房间,连个眼神都没留下。 朋友:彻底在风中凌乱了...... 我问她:“你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朋友说:“不要问我的心情,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冲进去,大骂她一顿。” “然后呢?” “我没有这么做” “那你表现得不错” “但是我把她的书包
在炸鸡店里,我遇到一对母子,男孩十来岁的样子。“要这个,要这个,要这个!”他指手画脚地点了几个品种。“不加辣椒,多放孜然,麻利点儿!” “你倒是快点儿,磨蹭死了!说了多放孜然多放孜然,没听到吗?赶紧赶紧赶紧!” 他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边说还边跺脚。 做炸鸡的老板,皱皱眉,显然被这个孩子指挥得心烦。 我也不由自主地看了孩子一眼。 那个妈妈有些不好意思,说:“你好好说话,怎么那么多事儿呢!” 孩子马上就不高兴了:“怎么了?我爸就是这么点菜的!你别管!” 妈妈立即禁了声。 过了一会儿,妈妈说:“再要一份鸡柳吧!” 孩子说:“我不吃鸡柳,要鸡排!” “鸡排已经有一份了,我想尝尝鸡柳。”妈妈说到。 “不行,就不许要!”他昂起头,瞪着眼对着妈妈。脚还在妈妈的腿上胡乱踢了几下。
幼儿园记 随着栗子慢慢长大,也不知不觉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纪。对于每个即将跨出这历史性一步的宝宝来说,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一样的…… 宝宝不想去幼儿园怎么办? 首先我们扬长避短,让栗子感觉她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肩负着重大职责。 好不容易安抚了栗子的心情,晚上终于可以开心地睡觉啦~ 然并卵…… 让幼儿园变得更有吸引力 所以,战斗只能每天继续…… 想个法子,趁机让栗子感觉幼儿园是一个让人嫉妒的存在。 再想想,把一些相关的东西扯到一块儿来做做工作。 栗子啊,这回是
我们爱我们的孩子,这一点谁都没有资格质疑。不管孩子长的美丑、胖瘦或者有很多的怪癖,在我们的眼里孩子就是全部,他们是最完美的天使。 我们的孩子是我们身上掉下来的血和肉。因为天下的父母都是用欣赏天使的态度在欣赏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虽然他们也经常有令人讨厌的一面。 我们说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深爱孩子的熊家长,这些熊家长在很多场合也在尽量的控制某些局势,他们努力控制自己熊孩子的举动有时候真的让人深感同情。我们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群中受到质疑和否定,我们都希望孩子是真的有礼貌。 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现的好,而不是在人群中演戏演出来的好,发自本质的好。要做到这样,家长就得下功夫,爱和规矩并不矛盾。 爱孩子就要给他们规矩,或者说给他们方法,公众适应能力、群体交往能力这些能力都孩子来说,都是他们未来在社会中用得着的大本领,为
你家孩子善解人意吗?很可能是你在他们1岁前做对了这件事;你家孩子总是无视他人?很可能是你在他们1岁前做错了这件事。这件到底是啥事呢? 邻居有一对兄妹,6岁的哥哥,4岁的妹妹,兄妹的妈妈说俩孩子性格各异。哥哥肆意妄为、总会惹怒旁人,妹妹乖巧伶俐。 最典型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妹妹从幼儿园回来,就认真地坐在餐桌前做手工,即使不会,妹妹也总是努力尝试。没多久,上小学的哥哥回家了,他撤下背后的书包甩在餐桌上,吓了妹妹一跳。但妹妹没再理会,继续埋头做手工。哥哥将脚上的鞋子踢到了饭桌上,拿了一杯水喝,将未喝完的水倒在了妹妹做手工的纸板上,引起妹妹的不满。“妈妈,哥哥打扰我。” 妈妈责怪了几句,命令哥哥进房间写作业。哥哥磨磨蹭蹭地进去了,没多久又跑出来,冷不防在妹妹的耳边大叫,妹妹吓得大哭,哥哥却哈哈大笑,还说妹妹是胆小鬼。 这个哥哥到底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