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给孩子贴标签这件事。开始之前,请大家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不过这次不是做笔记。想象一下,那些孩子快要把你逼疯、让你无比失望、坏到无可救药的行为;或是你从亲戚、朋友、老师那里听到的那些让你觉得无地自容或是怒火中烧的对孩子的描述。 然后写下这些事情的清单。 比如我写下的是: 今天带CC去见长辈的时候,不管我怎么引导,她就是不配合,自顾自得大吼大叫,礼貌尽失。 奶奶说,昨天带CC下楼玩,她一点也不听奶奶的话,什么都要她自己说了算,太倔强了。 然后把这些事情,总结成一个词语。 第一个大概可以说是“令人反感”、第二个可以说是“一根筋”。 不过是一瞬之间,我们都能在清单上写下三、五个标签,那么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在有形或无形中,我们到底给孩子贴过多少负面标签呢。 “大吵大闹”、“富有攻击性”
说起挫折一词,很多家长可能都会想到近年来教育中常常提起的挫折教育,当我们看到身边的孩子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败而情绪激动时,我们的脑海里不由自主的就会飘过一句话:“这点小事至于吗!”。 当我们说起流传已久的挫折教育,许多家长都是非常赞同的,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缺少挫折经历,缺少抗挫折能力,只要遇到失败,就会闹情绪和哭闹,常常还会拒绝再次尝试这件事。这一切我们每个家长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我们是不是事不宜迟应该马上对孩子开展挫折教育了呢?这样做是正确的吗?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呢? 首先让我们看下官方的解释,什么是挫折教育呢?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我们对挫折教育的理解往往总会停留在字面上,感觉在孩子的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失败哭闹
周末,带我家鹏鹏去小区的运动场玩耍的时候,我居然见一位老奶奶在与一群孩子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老奶奶一脸童趣、憨态可掬的样子把我都逗乐了…… 我家鹏鹏立即对我说:“妈妈,我也要去玩!” 别的孩子与老奶奶玩得那么开心,我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呢?我冲鹏鹏点了点头,鹏鹏便欢呼雀跃地奔过去了。 老奶奶毕竟一大把年纪了,玩一会便累了。当老奶奶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孩子们也围过去,为奶奶捶背、揉肩、用手掌当扇子为老奶奶扇风,想让老奶奶凉快一点……那画面温馨得让人羡慕。 趁机我问老奶奶:“这些孩子你都认识?” 老奶奶摇了摇头,乐呵呵地说:“也才刚认识的,见他们玩,也就过来玩了……” 后来我才知道,老奶奶年轻时曾是幼儿园教师。 临别时老奶奶对我说了一句话:“要想与孩子好好相处,我们大人就得蹲下身来与孩子交流,与孩子一起玩,一起
同理心的萌发 一般认为,具有同理心的孩子在行为表现上较体贴,甚至因为能够觉察并了解他人的心情而能给予更多的接纳与包容。同理心是一种能够感受与知觉别人情感的能力,即所谓的感同身受、将心比心的能力。 研究发现,同理心的发育从婴儿时期就可见端倪:共处一室的新生婴儿,因为同伴的哭泣而跟着哭泣,此现象称为“伴哭现象”,此时虽然只是听觉刺激的反应,但却是同理心开始的源头。此外,1岁前的宝宝大多已懂得看脸色,如果妈妈露出不高兴的脸色时,他也会不自觉地收敛笑容,宝宝虽然还不清楚观察对象不开心的原因,但此时同理心已开始萌发。 复制家长同理自己的方式待人 宝宝1岁之前,对于“我”的概念尚不明确。宝宝通过听自己的哭声、动自己的小手小脚,开始熟悉自己的身体,并对于自己的身体动作有所认识。约于18个月后,宝宝逐渐开始有了“我”的意识。 此时,对于别人的不幸,他
一、为什么孩子们对作文一筹莫展? 对孩子来说,它只是一项任务。试问,你喜欢这样的作文吗? 说起小学生的作文,题目大致如下:“我最熟悉的一个人”、“观察日记”、“记一件有趣的事”、“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趣的课余生活”、“童话故事”、“未来的世界”…… 这些题目都需要孩子从过往的经验中搜索素材,这就要求孩子必须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低年级的孩子尚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到了高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才能达到强化巩固的阶段。 作文教学,本应当遵循孩子的思维发育特点。一、二年级的孩子,应从实物出发,大量训练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一二年级的教材并没有强调作文教学,许多老师也根本不重视。这就导致很多孩子,一到三年级,一接触作文,就遭受严重打击。所以,这也就是大部分孩子谈作文色变的原因
陪孩子玩是爸爸妈妈们一天中很重要的一件事,但怎么陪?我们在早教中心或游乐场里常看到这样的妈妈:把孩子放在一堆地垫上的玩具中间,让孩子自己玩,然后低着头刷手机。等时间差不多了,揉揉脖子,把孩子拎走。这样,就算陪孩子玩过了。 其实这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陪孩子“玩”。在玩耍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玩具,而是家长通过玩具与孩子互动的过程,如果只是陪“坐”,那这个互动过程是缺失的。 游戏——也就是玩,是学龄前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技能都可以通过玩来学习。那么,怎样陪孩子玩才科学? 我一直觉得所谓输在起跑线上,还真不是孩子少上了几节早教课少学了几种乐器,也绝不是爸妈能给买几套房子穿多少名牌,而是在于父母是否愿意花时间用心培养孩子。大人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可当你在抱怨小朋友总是缠着你的时候,反思一下你有没有每天拿出一段时间,不刷手机不忙工作不顺便做点家
我是上早教的宝宝分割线 早教有用吗? 早教有用吗?“我小时候啥也没有特别学,不也健康成长了吗?”“花这么多时间和钱,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哎呀,算了!““早教就是有钱人用烧钱的方法表示自己处于上流社会,顺便表现一下自己对教育的重视。” 对吗?早教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吗?育儿贾说将彻底解开这个谜团!长按文末二维码收听育儿贾说智商课,教你培育一个高智商宝宝。 2013年搜狐母婴频道针对参加早教的具体年龄的调查发现:3~6岁的宝宝最多,高达49%,其次是1~3岁,比例为27%,1周岁以内就开始参加早教班的宝宝占比8%。 为什么1周岁以内只有8%,早教到底有没有必要?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只要准备一个自由的环境来配合儿童生命的发展阶段,孩子们的精神与秘密便会自发的显现出来了。 我们可以解释得通俗一些,早期教育的核心就是提供一
测试 情商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高情商的孩子能够准确认知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以及自我激励。他们能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保持从容乐观,同时也具备较强人际交往能力。 想不想了解你家孩子的情商程度?下面的测试会告诉你答案~ 儿童情商测试1.在游戏活动中我总觉得身体很灵活 A. 是 B. 否 2.看到别的伙伴有新玩具,我一定要父母也给我买一个 A. 是 B. 否 3.我可以较长时间的思考一个问题A. 是 B. 否 4.对于自己熟悉的事情,我能很快的完成 A. 是 B. 否 5.碰到烫的东西我能很敏捷的缩手 A. 是 B. 否 6.我宁愿放弃一部分玩的时间来多学一种乐器 A. 是 B. 否 7.即使现在很饿,我也能等爸爸妈妈都
安全感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他人、世界的信任感,也是孩子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就会加剧不良心理的发展,甚至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当孩子说出这几句话的时候,家长就要注意孩子已经很缺少安全感了。 妈妈,我最乖最听话 家长听到孩子说出句话,内心总是无比的欣慰。但是家长不要给眼前的表象迷惑了,要注意孩子是否是为了讨好你,而变的懂事了。如果发现孩子过于懂事,就说明孩子真的是非常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一旦做出不好的事情,家长都不要他了,内心总有种害怕被家长抛弃的恐惧感。对此家长应该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孩子只是孩子,比不过成人的。 妈妈,你爱我吗? 随着孩子慢慢的成长,他也会开始考虑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例如,爱、羞愧、怨恨等等。而当孩子向你询问是否爱他时,家长要肯定的告诉他,你爱他、很爱他,最好是能
苏宝快两岁了,曾经有过的睡眠、辅食等问题总算告一段落。我还没来得及庆祝,发现她开始有了terrible twos的苗头。英文里的terrible twos,被翻译成”可怕的两岁“,顾名思义,这是个让父母们很抓狂的名词。以前温顺的乖宝宝,到两岁左右忽然像变了一个人,喜欢说不,喜欢”无理取闹“,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闹,躺地打滚。 比如上周有一天,该去上早教班了,苏宝正在玩她喜欢的玩具,我提醒几次该收拾好玩具我们要出发了,她嘴里一直说”还玩“。要迟到了,我有点气恼,打断了她,开始给她穿衣服。 苏宝先是一愣,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始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声泪俱下的讲火星语。如果不是快递员上门分散了她的注意力,估计能把中午吃的东西全部哭到吐出来。 其实这个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只是最近愈演愈烈。虽然”可怕的两岁“早有耳闻,我还是很纳闷以前通情达理的宝宝
养孩子要很有耐心,这样的话你听说过很多遍,但事到临头你还是会忍不住,气急败坏地对孩子发脾气。冲动上头,被情绪控制的人往往会失去理智,大吼大叫,有时候你都不知道说出来的话有多糟糕。 ——有好几次,妈妈冲孩子吼:“烦死你了!整天又哭又闹的!”过了几天发现他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也冲着朋友大喊:“烦死你了!烦死你了!” 美国一个脱口秀节目上街,随机采访小朋友们:“妈妈生气时说过最糟糕的话是什么?”小孩子们对妈妈的话印象很深刻: ——“蠢蛋,她会骂我蠢蛋。” ——“他X的!” ——“你他X是认真的吗?” ——“她会说一些很刻薄的话,那很不好听,她是个怪物。” 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真的很糟糕,很多人都会表示,吼完孩子就后悔了,不该把孩子当出气筒,可是下一次还是照样。当你对着孩子大吼大叫时,他们会很害
看完动画片就开始玩,从来不知道做作业,就是逼着他写作业,小家伙也不肯好好干。这可难住了麻麻,今天就来教大家引导宝宝写作业。 不强迫写作业 对待宝宝不写作业的问题,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强迫,这样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如果宝宝不想写作业,爸爸妈妈非逼着宝宝写作业,只会让宝宝更加讨厌写作业。 宝宝不喜欢强加式的方式,所以写作业需要爸爸妈妈来细心引导。若是强迫宝宝写作业会引起宝宝的反感,但宁愿他不写,也不能这样,爸爸妈妈也应该更加开明点,不要明天都吵骂宝宝来完成作业。 陪着写作业 在宝宝写作业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在旁边陪伴。爸爸妈妈的陪伴,可以让宝宝更有一种学习氛围,但是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要扰乱宝宝的思路。爸爸妈妈可以看看报纸、漫画、小说等等,但是最好不要玩手机、打游戏哦,不然游戏可能会勾起宝宝的兴趣哦。
养孩子,有些事情,有些话,会让孩子很不开心,可是若真的为他们好,这些让人难过的事情,还是要多做的,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老想着靠别人 孩子都有一个懒惰心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总想着让父母来帮忙,可是父母无法陪孩子一辈子,这样下去孩子独立性格的养成则很难,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狠心说狠话拒绝了。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别老把自己看的太高 有的孩子很优秀,但同时也很自负,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无视他人,面对这么自负的孩子,家长要时不时的来挫挫他的锐气了,以免孩子将来真的养成狂妄自大的性格。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你的 有些孩子自身条件很好,学习成绩也很优异,但是有些是自大,有些是玻璃心,总认为自己应该很受欢迎,一旦发现有人讨厌自己,就很受不了。的确,被讨厌的滋味很难受,可是没有
为什么要奖励和处罚孩子? 奖励和处罚是西方孩子行为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行为教育包括孩子的日常习惯,遇事的态度与做法,在家中和社会中的表现等。在纠正孩子的行为时,一般提倡’‘如果你做对了,奖励是什么’‘,在情况严重的情况下才采取处罚。 怎样奖励和处罚孩子呢? 1)奖励与处罚首先是建立孩子的是非观念,奖励是对做对的事情的肯定与鼓励,处罚是对做错事情的否定与警告。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我们要先想一下这是否是由于孩子的行为如贪玩懒惰造成的,是错的就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处罚。如果是由于孩子的学习方法不对或心理问题,是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却以惩罚代替,不但不会解决问题,还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引起更加偏激的行为。 2)其次,奖励与惩罚是改变孩子的行为和处事的态度。我们要多奖励孩子努力的过程,至于结果我们可以淡化。我们都明白笨鸟
不久前,我和生活在另一座城市的老友通电话。几年没见了,她生产晚我一年,如今孩子长到8个月,她当妈愈发得心应手,和我愉快地交流经验。说到她家孩子还不太会爬,我安抚说:不要心急,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育进度,不过如果想辅助孩子,也可以选择早教,会有一定帮助。 “啊?你觉得早教有用啊?”她口气里有些意外,用反问的语气来问我。 “有用啊。怎么啦?” “我觉得没用。”她接着说:“我表姐家孩子从小就上早教,没看出来比别人多会多少东西,英语不会,音乐、画画也不会,现在都五六岁了,非常平庸。”停了一下她又说:“不就是砸钱吗?想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没用!谁家也不缺那点儿钱啊,我要看效果。” 我欲言又止——可是,亲爱的,你真的知道早教是什么吗?你想看的效果,真的和早教相关吗? 关于早教,你还要误会多久? 总结一下老友的话:早教=高消费、攀
强迫学习或对取得某种成果进行硬性要求往往会造成压力,而玩乐可以降低这种紧张感。在玩乐的过程中,成人不会插手干预,孩子们会因此得到放松。玩乐过后,孩子们在返回课堂后的学习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通过自由玩乐,儿童能够学会表达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准许孩子们与小伙伴尽情玩乐能够提高他们体恤他人的观点的能力,也就是合作、分享、相互帮助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儿童对生活的体验多来自电视、电脑、书籍、习题或者只需调动两种官能的媒介,那么其感知能力可能会退化。嗅觉、触觉以及对空间运动的感知、都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如果孩子在户外活动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少,那么他们在接触外界时会显得更加游刃有余。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可学会如何(安全地)探索周围环境,由此为长大后的生活打下基础。 童声笑语、彩球弹跳、跳房子、棒球游戏,这
最近发现女儿新买的画册怎么没跟着回来,询问后,女儿说被A拿走放在书包里。后来女儿带一本旧的,又被A拿走放书包,没还给女儿。虽然A有征得女儿的同意,但询问女儿真的愿意放A那吗?她回答不愿意,但不敢跟A说,怕被排挤。我不希望A与B是因为画册才愿意跟女儿玩,这样的友谊太薄弱,我该让女儿自行去处理这问题,还是我们大人出面呢?或我可以如何教她处理?该告诉老师吗? 天晴诊所临床心理师张黛眉回复: 三岁到七、八岁左右的小孩,对于友谊中互惠性的认知是简单而且具体的。他们在选择朋友和玩伴时,着重在表面和实际的因素,像是他长得好不好看、是不是住在附近、和他在一起好不好玩。他们重视在人际关系中立即性的收获和社会性的得失。因此,好朋友的定义是可以跟我一起玩的人,或是可以一起分享吸引人的玩具和饼干糖果的人。 从人际互动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为了维持友情有一些必要的行动,像是与对方分享东西
吹画 一根吸管、各色颜料,这样能和孩子玩一整天! 玻璃球游戏 把玻璃球放进颜料里,然后取出放到画框里,左右摇晃,就成了这个样子了,是不是很有趣呐! 多彩马赛克 准备一些彩色纸片,不规则的放在纸上,喷水,干了之后撕下来,一幅创意马赛克就完成了! 神奇漏印 用一张镂空好的图案放在一张白纸上,然后用排笔沾上喜欢的颜色涂在镂空的纸上。 蔬果印章 宝宝们在绘画书还可以了解各种蔬果。 酒精墨水 用马克笔或者水彩笔画出图案后滴上几滴酒精,就出现了晕染得效果,装饰效果非常美! 飞舞吧,色彩
为了孩子的聪明伶俐,父母可以做些什么?看更多的育儿书?讲更多的故事?让孩子上更多的兴趣班?NO!其实很简单,你得学会跟孩子聊天的套路。而所谓套路,就是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在尊重的前提下,平等对话。以下通过几个常见的场景来说明这个道理。 1.当孩子不想上床睡觉 × 无效示范“你该睡觉了,快点去睡觉,还不睡觉明天起不来!”“听到了没有!快去睡!”像唐僧一样喋喋不休的反复念叨式无效,声色严厉的命令式可能更加逆反。√ 聪明套路“还有10分钟就要睡觉了,你想要先讲故事,还是先刷牙?” 给孩子一个提醒,并把选择权交给他。如果还是哭闹,那么就请出大神级人物“太阳公公”,丝瓜小时候,我就用太阳和月亮给科普白天和黑夜的区别。 2.当孩子拒绝刷牙 × 无效示范 “不刷牙就会长虫子,牙齿会坏掉。”你的威胁式描述,对孩子一点用都没有,因为他现在感觉不到蛀牙的难受。√ 聪明套路“爸爸要
每个人的人生中,人际关系必不可少,它让人得到心理和社会需求的满足,很多教育界专家也表示,对孩子来说,孩子的人际关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 父母应该注重孩子人际关系的培养 好的人际关系不仅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帮助 也能让孩子获得更多快乐 ▼ 在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时 父母们要做的功课有很多 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但其中有一项绝大多数人不知道 ▼ ▼ 英国中英格兰学院霍华德.斯德尔研究表明: 婴儿时期经常和爸爸一起洗澡的孩子 长大了也会和朋友相处得很好 社交能力很强 ▼ 斯德尔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