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在“爱与自由”这面大旗之下,惩罚这个本来很中性的词似乎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不能随便说,更不敢轻易用的“恶魔”。在很多人眼里,惩罚几乎就等同于打骂和折磨。因为极力反对惩罚教育的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从小备受肌肤之痛、责骂之辱的一代。 当然,我并不提倡对孩子进行粗暴的体罚,在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从未使用过这种方式。但是,我们绝不能简单地把惩罚等同于体罚。真正的惩罚是让孩子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错误,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实施的惩罚就没有任何意义。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就是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而是使他们日后不再犯。” 当爸爸们认识到惩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体验做错事情的
在孩子艺术探索的道路上给予鼓励和支持是必需的,但仅仅给他们创造艺术空间,提供艺术材料是不够的。如何与孩子互动,用什么方法聊聊他们的作品同样重要。接下来让家长了解,自己用怎样的态度和言语跟孩子交流,能对孩子的创造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父母和孩子若是能进行有效、积极的沟通,有助于儿童自信心的培养,同时可以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词汇,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体验,也能使孩子们对艺术保有激情和兴趣。 当孩子给大人展示新画作的时候,许多家长要么想都不想,直接说“好漂亮的画”,要么问“你画的是什么啊”,也有的就在那儿猜,“看起来像火车啊”,“是恐龙么?”。父母或许是出于好意,但其实这样的沟通方式并没多大作用。每一幅作品都可以用“漂亮”来形容,那么说“漂亮”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那根本就算不上“漂亮”。譬如孩子生气时,愤怒地挥起画笔,在画纸上留下一道红线,或画了些阴森
去年国庆,在人潮拥挤的天安门广场,有一幕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人群中一位妈妈冲着孩子嘶吼,言语中得知是因为儿子乱跑差点走散,妈妈急火攻心,对儿子拳打脚踢,让人瞠目结舌。 ▼ 面对妈妈的暴行 男孩耷拉着脑袋,不哭也不闹 暂且不讨论这个妈妈的过激行为 我在想,如果那个孩子是女孩 情形会是怎样呢? ▼ 社会规则里,男人是一种 被设定为比女人更强大的生物 相似的,大多数家长也认定 男孩比女孩更“皮实、抗造” 所以女孩天生就被怜爱 可男孩却免不了被粗暴对待 ▼ 其实男孩和女孩从出生时开始 生理和心理特点本来就千差万别 ▼ 男孩的不同,你知道
小十月从出生以来,直到如今两岁,一直是我母亲在照料。我母亲,一个赤贫人家的女儿,出生于山区,外公重男轻女,嫌弃她,殴打她,视之如农活工具,后来又遇到大动荡,时代的戕害+家庭的悲剧,导致她回首童年,几无快乐可言。 18岁,嫁给我父亲,迎来了更重的贫穷与暴力。 不快乐的童年,与不快乐的生活,导致她内心的创伤极深,几无疗愈希望。并且因为未曾念书,缺乏改变能力,无法察觉和自省,一直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人对事,充满怨气,导致潜意识中,是默许暴力的。 我和弟妹已经长大,她的情绪,早已经对我们造不成太多困扰,因为我们会抗拒。 但是,小十月,那个初生的、柔软的、无辜的孩子,却不得不面对母亲的喜怒无常,他怯怯地,站在她的暴力里,没有任何逃离、拒绝、反击的可能。只是哭,只是哭…… 昨天,宝宝在床上尿了两次,又加上不吃饭,母亲重又愤怒。 她对着
虽然我经常说,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什么都好。可是,难免还是会希望他以后可以打败高富帅,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有跟我一样的宝妈吗?请举手!想要成为人生赢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papapa! 哎呀,菜妈你在说什么呀!孩子还那么小,说什么papapa呢!赶紧说点健康的。 我说的很健康啊,想歪的宝妈,赶紧往下看吧! 人生赢家第一步:爬爬爬! 很多人都十分关注孩子什么时候会翻身,什么时候会站起来,什么时候会走路,但好像很少关注爬这个“小事”。 就连很多育儿书籍上面,关于婴儿爬行的章节都是匆匆略过。 身边很多朋友也认为孩子早点走路,就能领先他人一步,早日登上人生巅峰。 这种想法,其实是错的!过早让孩子学走路,可能会导致孩子腿部变形,或者形成扁平足。太早学走路,孩子没能控制住重心,也更容易摔倒,或出
上周,我和老公带着孩子去参加一个家庭聚餐。这次聚餐是婆婆组织的,为了招待一个北京来的亲戚。大家聚在一起吃个饭,叙叙旧。 这门亲戚和我们家的关系还挺近的,是老公表姑的儿子回老家探访。据说,这个表哥也就比老公大一岁。 早就听说北京表姑家有钱,从结婚后却从未见过。 用婆婆的话说就是,人家有钱有权,并不爱主动联络感情。有的时候偶尔通个电话。表达一下对彼此的关心。 这次表哥回来探访,还真是出乎婆婆的预料。理应热情招待。 印象中有钱人举止应该表现的和自己的身价相当,说话有礼貌、做事低调有素质。 可是这次在一起吃饭,这个表哥给我的印象却让我大跌眼镜。 别的还好,主要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他却没有具备“餐桌礼仪”这一点确实让人很烦。 主场是我们家,婆婆热情招呼。酒菜点的很足,这表哥一看就是挑嘴的
为什么要上兴趣班? 我恐慌的不是说,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之类的。 而是,他发现班上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件拿的出手的才艺表演,而他除了说笑话之外,什么都没有了,有了,了...... 多么尴尬的“与众不同”! 我多想他跟大多数一样,而不是屡屡"与众不同”。 即使50%的孩子都是简单地弹琴;另50%是简单地唱歌、跳舞。然,你的孩子不会,站在人群中,那就不是“与众不同”可以解释的痛了。 足球、篮球、兵乓球不过是课外而已,然,你的孩子一直只是个替补,不懂球场术语,站在球场上,那就不是“与众不同”可以解释的痛了。 击剑、冰球、骑马、高尔夫、国际象棋等等已成为热门,然,你的孩子看见后却惊在原地,看着朋友们专业地在场上运动着,作为“吃瓜”的观众,孩子站在场上,那就不是“与众不同”可以解释的痛了。
亲子关系是我们慢慢学会放手,开始学习独立的过程。在孩子离开巢穴飞向天空的之前,他们会对爸爸妈妈产生依恋,3岁左右的明显表现是, “分离焦虑”和“父母崇拜”这两种甜蜜的烦恼,你都了解么? 首先,你要了解: 分离恐惧 独立性宝宝在2-3岁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分化:独立能力比较强的宝宝,分离焦虑就会少很多。但早期如果是由父母照料的宝宝,孩子过于依赖父母,离开父母就会非常焦虑。这是因为他独立的能力不够。所以孩子的分离焦虑的有无轻重,来源于其独立性。 自主生活宝宝的独立性来自于日常生活能力,这不是父母教出来的。单纯的对宝宝说你要自信坚强是没有用的,而是要通过宝宝日常生活的练习获得。让宝宝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生存下来,让自己舒适的面对周边环境,能够适应环境对其的影响,这是非常好的。 信任度父母应当充分信任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这一能力。所以要对孩子放手多一点。让孩子平时多做练习,在有一天分
每次一谈阅读,很多人当时就热血沸腾,心想非得一年读几十本书不可,一定要花心思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爱读书的人种。过了半饷,热度消失了一半,过了一天一夜又是老样子。 天天说要阅读,但从没有见翻过一页纸。 我总觉得,阅读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同柴米油盐一般融入普通人的家里。 但是描述的这番景象,很多人会觉得离现实太远,至少如今还是这样的情况,跟人谈阅读听的人少,跟人说怎么发财,一堆人崇拜。 要一群为了生计奔波的人捧起书本去阅读,根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心很难静下来,也没有时间去思考未来如何,更多的是关注现状。 还不要说其他人,就拿我自己来说,本来说每天读的,有时候被孩子一搅和,或者其他的事一来,读书的时间就没了。 只是需要查询资料时恶补一顿,或者熬夜在凌晨的台灯下读上几篇,可是身体又不同意,腰酸背痛。 但是一说完这个,
提起玩具,很多家长都表示,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玩,也烦恼于孩子沉迷于玩具里,不和自己互动,不知道怎么把他拉出来;有些家长甚至因此产生了困惑:究竟我是否需要给孩子买玩具? 答案是,玩具是需要的。至于如何跟孩子玩,怎么让他不沉迷,今天有妙招: 利用玩具让孩子回归社交 通过玩具让他观察到其他不一样的东西 看着一个不起眼的玩具,当你会用的时候,它可以教给孩子很多东西: 最简单的就是精细动作。每一个玩具总要用手,比如简单的开和关。 ? 玩的正确形式和玩法。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拿着汽车不是在“开车”,而是在玩轮子,那么我们要教会他“推”、“停车”“过马路”等各种形式。 ? 思维的组成。比如从单纯的一个车组成停车场之后,再加入人物或者动物。让孩子通过触摸和感觉,去体验玩具,对小孩子的发育是有好处的。 ? 教认知。简
懒人只会让人讨厌,懒人孩子,将来在生活上在学习上在事业上,因为这种性格,都会有所吃亏,有所失,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懒人,但是却总在无形中培养出一个懒人孩子。 不舍得让孩子动手 很多孩子对一些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总想去尝试一下,比如帮父母做些家务活,扫扫地擦擦桌子,家长嫌其碍事,又感觉孩子小干不好,常常不让其干活,也不舍的用孩子,也就是这样的宠溺,才会让孩子变的越来越懒。 纵容孩子偷懒 谁都爱偷懒,但是孩子经常偷懒,家长还纵容,可能就不好了,比如孩子写作业时偷工减料,家长没有过多的措施,孩子写作业时会越来越懒,再比如孩子爱睡懒觉,睡懒觉本无可厚非,但是每到周末放假,孩子必睡到很晚很晚,平时上学时每天也是很晚很晚才起床,家长纵容孩子这样的偷懒不管不顾的,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赖床。 限制孩子活动
可可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就常常发音不准,经常把“哥哥”说成“的的”,“公公'说成”东东。刚开始可可妈没在意,以为孩子长大点就会好。 可是上学之后,孩子说话、读课文,有些发音还是读不准,还经常被同学嘲笑不愿去学校,这时可可妈着急了,用各种办法让孩子改正读音,可还是没能让孩子改过来。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可可发音不准,不是孩子知错不改,可能和舌系带过短有关。 舌系带就是张开口翘起舌头时在舌和口底之间的一薄条状组织,在幼儿发育期间,供给舌头的主要运输线。如果舌系带过短,就到导致舌头前伸、向上卷,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口腔活动,舌腭音和卷舌音(如:l、r、s、z)受限,造成孩子说话不清。刚开始孩子说话不清楚是正常的,如果孩子两岁左右说话还含糊不清,家长就要看看孩子的舌系带是否过短。正常人的舌头是可以伸出口外,呈V形状,而舌系带短的孩子舌头不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但现在中国最对不起礼仪之邦这四个字了。一些好的礼仪没有流传下来,反而一些片面的礼仪在被家长不断教育着孩子。下面妈妈们看一下,这四种常见的错误礼仪,你是否还在教孩子。 逼着孩子打招呼 妈妈带着孩子外出,遇到熟悉的朋友,孩子不愿打招呼,就会被家长贴上不礼貌、内向的标签,有些家长甚至会逼着孩子打招呼,但效果往往事与愿违,越批评,孩子就越犟着不喊。其实培养孩子打招呼的礼貌,并不需要强迫,家长只要做好榜样,经常热情与人打招呼,耳濡目染孩子就养成好习惯了,过度强迫只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构。 以大让小 作为家里的哥哥或者姐姐,从小听的做多的莫过于,你是大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而这种被迫的谦让,只会让大孩子认为家长偏心、嫌弃他,渐渐变得叛逆、不自信,而小孩子却会侍宠而娇,变得任性、自以为是。当孩子出现矛盾
女儿经常和林女士提到自己的一个好朋友欢欢,讲了很多和她在一起的有趣事,起初林女士感觉女儿有小伙伴心里很开心也放心,可是有次在和婆婆交流中,发现根本就没有一个叫欢欢的孩子。 婆婆告诉林女士,女儿不爱出去玩,经常宅在家里,也几乎没有小伙伴来找她玩,瞬间林女士害怕了,那女儿口中的欢欢是谁?于是找女儿问话去,女儿说欢欢家住在附近,但又说不出来在哪,只说欢欢经常来找自己玩,还把过程说的头头是道的,让林女士一阵头麻,因为家里附近根本就没有一个叫欢欢的女孩。 林女士的婆婆还看见过几次孩子在自言自语,像是在和一个看不见的人说话一样,更加坚信孩子是中邪了,非要找神婆来驱邪。最后还是林女士和老公理智些,带女儿去看了心理医生,才把这一些邪事搞清楚。原来林女士的女儿在奶奶家一直很孤独,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爷爷奶奶也不懂和孩子的亲子沟通,也没有小伙伴来和
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老师特意让一位学生的家长进行了发言。这名学生之前在班级里表现并不出色,之前学习和个人表现都在中等偏下水平。之所以让这位学生的家长发言,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孩子的各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虽然成绩在班里还排不了前几名,但相较之前却有了特别大的进步。 孩子妈妈说,之前她忙于工作,孩子由姥姥帮带。因为老人性格内向,孩子也养成了胆怯、内向、害羞的性格。在家里还可以,一旦到了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群中,孩子就会害怕、紧张、不安。后来,妈妈发现孩子的这种性格特征越来越明显,而且还有很明显的安于现状,不擅思考的性格特点。妈妈很着急,再三思考后,她减轻了自己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始想办法帮助孩子改正这些性格缺陷。 开始进行的并不顺利,孩子各种不配合。当发现强硬的方式改变不了孩子时,妈妈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妈妈用心感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时刻,放大孩子
小亮仔是什么星座 小亮仔本名田宸羽,是田亮的小儿子,2011年11月8日出生,是一个天蝎座宝宝。 小亮仔星座介绍: 1、中文名:天蝎座。 2、外文名:Scorpio。 3、出生时间:10月24日—11月22日。 4、星座属性:水象。 5、掌管宫位:第八宫。 6、三方宫:固定宫。 7、守护星:冥王星。 8、守护神:哈迪斯。 9、阴阳性:阴性。 10、符号:蝎尾。 小亮仔星座性格分析 1、性格特征: 个性冷酷、极端,无法遏制的欲望和强烈的激情,可能成为你的动力,也可能成为你的缺点。这两种倾向主要取决于是使你的情感升华,还是成为欲望的机器甚至牺牲品。你对有可能成为毁灭性的
阿拉蕾崔雅涵的星座猜测一 天秤座 阿拉蕾本名崔雅涵,2012年10月出生,10月的星座有两个,出生日期为9月23日—10月23日是天秤座,所以阿拉蕾在10月1日—10月23日之间出生就是天秤座。 1、星座性格: 天秤座是灵敏的,只要一阵微风,便足以使之轻颤不已。天秤座人的心思正是一座灵敏的秤子。他徘徊于正、反之间,摇摆于左、右之间;反复思索的频率极高,摆幅极小。 因为敏感到顾虑别人感受,是天秤座人的优点,但是太顾虑别人的感受,会伤害到自己。不懂得拒绝的艺术,使天秤座人常吃闷亏。在困境中,天秤座人无法一展所长,久而久之,就变得胆小、怯懦,逃避现实,找寻属于自己的天空,在合适的环境中工作,才能让天秤座人得到正常的身心成长。 2、星座互动: 最欣赏的星座——水瓶座 最信任的星座——摩羯座 最
阿拉蕾教育方式一 不打骂孩子 1、原因: 在打骂中成长的孩子容易情绪不稳定、自卑,很多时候还充满敌意。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从小就见证父母挫折、攻击的情绪反应模式,当然就有样学样,受挫时心中的愤怒就用攻击的方式来做处理。 2、具体分析: 这点可以从阿拉蕾对于其他小朋友都十分友爱可以看得出来,无论是李亦航、安吉,还是考拉等其他小朋友,都是一样。当然也正是因为阿拉蕾的友爱、善良,才让她成为大家的团宠。 阿拉蕾教育方式二 多肯定、鼓励孩子 1、原因: 谁都喜欢听好话,包括孩子也是这样。父母的称赞能让孩子开心,还可以加强孩子的信心和勇气,为下一次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2、具体分析: 阿拉蕾在节目中爆金句“因为我是很优秀的”,可见其父母在生活中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