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的情商高不高?大家都知道智商是天生的,40%到60%的因素来自于遗传。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几种表现说明情商不高,记得在孩子6岁前及时引导还来得及。 一个人的智商在一生中较为稳定,不会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不过,还好智商极高和极低的人都很少,大家的智商水平都差不多。若是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有人情商很高,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儿童情商发展的最佳启蒙期是0-6岁,如果发现你家孩子有这几种表现,就说明情商很低,家长抓紧引导还来得及。 经常发脾气 很多妈妈反映自家孩子仿佛提前进入了叛逆期,才两三岁就经常发脾气,一言不合就摔东西,尖叫,打人,简直能把大人折磨到崩溃。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要么是孩子安全感未完全建立,不会合理的表达自己的需求;要么是家里大人经常发脾气,导致孩子脾气暴躁,行为易失控。 家长想改变
孩子上学前识字有必要吗?孩子上学前不用识字吗?相信很多家长已经吃亏了,你还在相信宝宝上学前不用识字? 小丽说:之前她看到很多孩子很小就报了各种辅导班,补习班,看着那么小的孩子,压力那么大,真是很心疼,所以小丽决定自己的儿子上学前不给他进行额外的辅导,想着让儿子有个美好的童年时光,只要儿子开心就好,所以在宝宝上学前,小丽没有教宝宝识字。 可是到宝宝上了小学,小丽才发现宝宝写作业很困难,很多字都不认识,连题目都不会读,阅读更成了问题,看着邻居家同龄的小姑娘做题麻溜的劲儿,而且次次考班里第一名的时候,小丽有点儿后悔了。 其实,现在很多的幼儿园都说不应该教宝宝太多的知识,只要宝宝开心就好,可是等到宝宝上了小学之后妈妈会发现这里有个很大的跨度,识字少的宝宝还真是很难跨过去,宝宝识字少,上学的时候这三个方面注定要吃亏。 一、写作业成了
孩子智商高不高,家长能一眼就看出来吗?家长都希望自己的智商高一等,如果想知道孩子聪明不聪明,看他有没有常说这3句话就知道了。 作为父母,不得不讲一个事实: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可以很聪明,而且对孩子智商、情商这两方面也是相当重视,但是有些因素还真是不可控制的,有句话不是讲三岁看老嘛,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孩子聪不聪明,从他小时候的语言中就能看出来。 因为语言和行为是密切相关,如果你家孩子常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以后肯定很聪明: 1.常用比喻的话 有的孩子从小想象力比较丰富,他们说的话也常常让你觉得自己像二丈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可别感到心烦,这说明你家孩子想象力比较丰富,联想能力强,有当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潜质,这两种工作都是需要超强的想象力的。并且你孩子的比喻常常非常巧妙,比如我堂姐家的女儿就经常说一些天马行空的话。有
你认为你家孩子情商怎样?如果说智商是孩子的硬实力,那么情商就是孩子的软实力。软硬兼备,孩子的人生道路才会更加平坦,更容易取得成功。要知道0-6岁是情商发展启蒙期,家长不及时引导会耽误孩子一辈子。 孩子情商欠缺的表现,你家孩子中了几条? 1. 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高声喊叫发脾气。 2. 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会通过撒泼打滚、哭闹祈求来获得。 3. 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果断放弃,向父母求助。 4. 和小伙伴关系差,经常受到小伙伴排挤。 5. 只要是好吃好玩的东西,从不和他人分享。 6. 无视其他人的情绪,别人生气伤心孩子也感觉不到。 7. 注意力不集中,反复强调的小错误仍然会犯。 8. 经常对父母呼来喝去,不懂尊重父母。 0-6岁是孩子情商发展的启蒙期,如果这阶段家长没有好
怎么说呢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一般就是给孩子描述这个世界是有多美好。有可爱的公主,有帅气的王子,还有就是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但是现实的世界却往往不是这样的。怎么说呢,因为现实世界是骗子有很多。你家孩子是什么样的呢? 记得我刚毕业那会,还没有找到工作,我一个大学同学说,你来我这里吧,我们这里工作很轻松,还高薪,每个月就是不干活也会到手6000块的。当时的我也没有想那么多,就同意了,但是没想到,到了之后才发现,那就是一个骗局,那是一个搞传销的地方,我不但搭进去了3000块,还另外被人软禁了,要不是有一个人逃脱报警了,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 这个教训告诉我,内向的人是很容易被骗的,因为我就是很内向的人。当然了,除了内向的人之外,再有就是这几种也是很容易会被骗的。 拒绝新事物的孩子 这类孩子永远是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成长的,他
你的父母有偏心眼吗?这几天刷手机,不经意间看到一个话题:父母偏心眼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看下面有很多网友的评论,我就点进去了。虽然我上学的时候,身边也有一些同学向我讲述过自己父母的偏心眼行为,经历的不公平待遇,但真的没想到世界上,有很多父母偏心偏的太过分了。 一个网友说:嗯,就在刚才,因为我自己亲生弟弟的课文还没有背会,我自己的亲爸亲妈,一把推开我,厌恶的对我说,要你有何用,怎么不去死,我就呵呵了。你儿子背课文我碍他脑子转圈了?在学校,每次星期五休息,全班欢呼的时候,只有我默不作声。有时候真想离家出走,再也不回家。 看了网友的吐槽,发现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这只是众多网友中的一些经历,看过真的很心酸。但是大家有认真想过父母偏心眼的真正根源吗?可能不只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怪。 1. 出生环境使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的人天生
言轻会使孩子怎么样?作为父母要早知道,你让孩子“言轻”,孩子便“人微”,接下来看看下文吧。 前几天在小区里,看到一个妈妈拉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急匆匆赶路。 小女孩抬头问:“妈妈,我们去哪儿啊?”妈妈理也没理,面无表情继续走路。 小女孩又说:“妈妈,我想去广场那里玩一会。” 妈妈对小女孩吼了一句:“咋那么多事呢!我天天都要被你给缠死了!” 小女孩没有吱声,被妈妈拽着往前走。 看她们远去的背影,我挺心疼小女孩的。 小女孩只是尝试和妈妈沟通,提出一个不过分的要求。但是她的话被妈妈忽视、否认。 被拒绝的,还有小女孩的感受、自尊和价值感。 也许现在看不出来对小女孩有什么影响,换一个环境,小女孩依然天真活泼。 可是,被拒绝十次、一百次、一千次呢? 我们常说:“人微
孩子现在的成绩是越来越差了,人也是越来越内向了,为了她的成绩,我也有帮她报辅导班,可是这个成绩还是不见起色,老师你说这怎么办呐? 首先我很感谢家长对我们的支持,孩子的学习阶段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又以初中时期最为重要,在孩子的学生时期,初中是公认的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如果家长在这一个阶段不注意,可能孩子就这样成绩一落千丈,跟不上步伐了。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上是真的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的,也经历过学习上的一些转折。 其实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孩子的学习上很多事情都要耐心的慢慢来,学习习惯更是要从孩子的启蒙时期就开始培养,不然等到孩子到了初中的关键时期,孩子的成绩就会像你所说的出现很大的波动。 初中阶段的学习,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以及升学时期的一些不稳定因素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绩。 小学是比较平稳
孩子写作业马虎,又有粗心的坏习惯该怎么办?孩子不管做什么老是马虎不细心需要尽早纠正吗? 仔细比能力更重要 昨天我正在做饭,我老公跟我说:“你看张姐家的孩子,看着可聪明了,可是每次考试总是差那么一点,张姐还说有空了,她来找你这个老师取取经。” “我知道她家孩子,学习能力还是可以的,没啥问题,就是有这个马虎、粗心的习惯。我们班上的很多学生也有这样的情况。” 譬如说:把3写成了5,本来计算过程是对的,就因为写错一个数字导致答案全错,一分都没有。 还有的是看错行,漏掉了中间关键词信息,没有正确的理解题意。 总之,就是不傻,但就是拿不到高分。 不过有些家长并不在意孩子马虎、粗心的习惯,觉得能学懂就好。 但其实所有的坏习惯如果不及早纠正过来,长大
孩子老是调皮捣蛋,而且成绩始终上不去是怎么回事?孩子不仅调皮捣蛋,成绩也差等等,这些真的没办法改变吗? 少年时期,是孩子们最需要重视的时期。 原因无他。古人说,三岁看老。大意其实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和爱好,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例如,孩子小时候爱动画片。那么,他长大后也会对电视剧十分迷恋。 例如,孩子小时候喜欢打游戏。那么,长大后,他会因为先前对游戏的“情有独钟”,而重新对游戏痴迷。 那么,假如,调皮捣蛋孩子不爱学习。或是爱学习,但成绩一直上不去呢? 小编朋友在某中学做班主任。 某次年级主任问他:“你们班的小白和小王两位女孩怎么样?” 这两位同学属于想努力学但学习上不去,在班上性格稍微活泼的孩子。因为学习差,又和其他同学能打成一片,对学校秩序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在极
“我的孩子已经四岁多了,是应该给他继续读大班,还是让他上一年学前班呢?”这个问题我还真遇到不少。下面看看关于孩子该上大班还是学前班? 特别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爸爸妈妈重视孩子的幼儿教育,总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而且现在很多一年级的老师,都会提前跟家长打招呼,要求父母辅导孩子自学好拼音。 在这样的情况下,爸爸担忧紧张这个问题,也是正常的。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我想先给各位爸爸一首诗。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 有人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爸妈的肯定,可是成人却非要把这份肯定庸俗成物质。我们坚信有钱能使鬼推磨,于是把孩子变成推磨的鬼。鼓励孩子需要讲究正确的方法,以资鼓励,其实是家长的另一种简单粗暴。 晚上9点,小诺准备睡觉,他想起睡前的最后一件事儿,评分! 看着爸爸在墙上的表格里写写画画,加加减减,他很想知道今天自己的表现会被评多少分,因为这关系到本月最重要的KPI! 19?哎又没戏了,满分21,爸爸说如果连续一个月每天不低于20分,可获得100元现金奖励,连续三个月不低于20,300元的玩具,随便挑! 这个模式,小诺并不陌生。 从他一年级开始,就听说班里很多同学的爸妈都这么干,据说是从公司沿用到家庭的一种管理方法,他们管这叫激励机制。 小诺想起前几天,同桌终于得到了心仪已久的乐高玩具,价值1000块!就因为他期中考试达到了爸妈的
下面这些好习惯一定要孩子养成,想要孩子成绩好,这些好的习惯必不可少,真的,补课不如给孩子补这5样东西,成绩想不好都难! 我们经常发现这种现象:第一次知道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第一反应是“补课!”;第二次知道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开始犯愁;第三次,家长会直抒疑虑:孩子补课了呀!怎么不见有进步呢? 这种“校内差、校外补”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把希望寄托于补课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孩子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他们学习习惯上的差距。补课,不如补习惯,好习惯对孩子才是管用的。那么,什么样的好习惯需要“补”起来?家长快来看看吧! 一、补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养成阅读的习惯后,孩子就能自主的吸收知识,无需老师家长生硬的灌输。 二、补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很多,但敢于提问是最基本的。要敢于带着知识疑点问
孩子今年刚上小学,第一天到学校不太放心,想看看孩子是不是适应学校的生活,有没有哭闹,表现怎么样,于是就有了“暗中观察”的一幕幕,小心翼翼的家长也有了种人贩子的即视感。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成为“人贩大军”中的一员呢? 其实一些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无论是上幼儿园还是小学都堪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大转折,小朋友们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入园、入学的分离焦虑及适应问题,如果干预引导不及时很可能会影响其后期学习和发展。那么在入幼儿园和入小学之前的两大特殊阶段,小朋友一般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呢? 幼儿园入园前的分离焦虑: 数据显示,幼儿园入园前近2/3的宝宝都有程度不一的焦虑,其中28%的孩子有严重焦虑。 生理变化: 主要表在饮食、小花、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的儿童常出现睡眠不好、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
女儿5岁了,做错事情的时候要是说她几句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有时候还会狡辩,专挑对她有利的话讲,回避错误。孩子做错事情狡辩怎么办? 有的时候因为工作很忙,我也没有耐心跟她讲道理,只好用强制性的办法让她认错,但是她心里特别不服气。 现在她的脾气越发变得急躁、没有耐心,为此我们都很焦虑,担心这样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不知道该怎么办? 大多数家长潜在焦虑的心情都是存在的,加之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到孩子,遇到孩子做错事情,很想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一急之下,反而更加容易激发孩子的不满情绪,造成母女或者是父女之间的对立情绪。 一旦这种对立情绪产生,即使是大人说的话是正确的,孩子也不愿意去接受。 因此,首先你可以调整一下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安排一些周末的家庭出游,或者是带孩子去儿童乐园玩耍,在家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新颖的游戏,度过快乐的
这些儿童绘本值得孩子一读,陪孩子读过很多绘本,《抱抱》、《彩虹色的花》、《搬过来,搬过去》……让我触动最深的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芭芭拉·库尼创作的《花婆婆》,这是一本在国际上非常受欢迎的儿童绘本,芭芭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创作素材,然后用唯美优雅的画面展示的一本自传式绘本。 很多绘本的作者本人就有着精彩丰富的人生经历,在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即使是已经成人的我来阅读,同样也会有震撼心灵的感受,从中感受到人生哲理。 故事的最初从花婆婆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开始,那时她叫Alice。她最喜欢坐在爷爷的大腿上,听他说一些奇闻趣事。Alice的爷爷多年前坐了一艘大帆船来到美国,爷爷每次讲完故事,都会和小Alice说“长大以后,你一定要做三件事: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住在海边,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情。”年幼的Alice爽快得答应了。 当Alice长大以
孩子总爱瞎闹不懂事,父母头疼该怎么办?不能总当孩子年纪小不懂事为借口,父母应该怎么做?孩子都几岁了,还瞎闹不懂事? 孩子是纯洁的天使,如何教导,需要靠父母。生活中,想让孩子们不捣乱,成为父母的暖心小宝宝,其实是要教的。 让孩子体谅自己,让生活更愉快,就必须要告诉孩子,自己需要他。 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他还小,自己要照顾他。 这就导致了,小孩看上喜欢的玩具后耍赖不肯走、不好好吃饭、在家里随意玩而不考虑后果等问题。 其实,当孩子长到一岁半,已经开始懂事的时候,家长们就该跟孩子适当地诉苦啦。 你可以告诉宝宝:“妈妈上了一天班,很累,你能帮妈妈拿一下拖鞋吗?” 再比如,你可以言传身教:“妈妈比你早生了20年,精力和体力都比不上你,你能帮妈妈拖一下地吗?”
想要孩子成事未来有出息,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当父母可算是尽心尽力,想孩子成事,还需从三方面下手。 孩子不好教,要教育出人中龙凤更是举步维艰。 一个不慎谦谦公子就变成了花花公子、窈窕淑女就变成了丑女悍妇。当爹妈的也没个去处哭去,就是抱着家里的竹子,也哭不出那上等湘妃妙竹。 想孩子成事,还需从三方面下手。 1、运动。 运动才能保障身体力行,没有透透彻彻挥洒的汗水,哪里来的执行革命的健全身躯。 不论是小男生还是小女孩,从小就应该有一项自己擅长的运动,不管是桌面运动乒乓球还是肢体运动跑步,总归要动起来,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的目的也不在于让男孩有6块腹肌,女孩有健美的身材,而是为了让他们在生活苦涩之际,除了流泪还能乐于流汗。 2、读书
在网上,你有时会看到一些欺负孩子的视频,其实很多人都是如此,因为即使我们不是亲历者,也会受到伤害,这叫做″替代创伤″。前段时间发生的好多事,爱贝睿在想能做点什么。有幸的是,我们请到了在创伤领域钻研多年的安媛媛老师,她会告诉我们,万一孩子遇到创伤,大人如何减轻孩子的受伤程度。 创伤是什么 一个人直接经历或目睹他人死亡、死亡威胁、身体完整性威胁的事件,以及经历到亲人朋友发生意外的暴力、死亡威胁、严重伤害等事件,我们称之为创伤,它有三个特征:生命攸关、出乎意料和无能为力。 人们在刚刚遭受突发性重大刺激时,可能会出现表情呆滞、意识朦胧,或者躁动不安的状况,这属于正常的急性应激障碍。如果上述状态持续超过 3 至 4 周以上,就可能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ease, PTSD)”。 PTSD 的核心症状有三种:
我们通常讨厌说谎。你看,那些满嘴谎言的人,难以被信任;而那些诚信可靠的人,更受大家欢迎。到孩子身上,父母关心的是,如何培养孩子不说谎话。那么,你有没有好奇,谎言是怎么出现的呢? 说谎,从何而来? 两岁以后,随着孩子语言和心智能力的快速发展,你会发现他们开始说谎了。 最初,小孩子的说谎方式大多是直接否认。比如,小孩子把水倒到地板上,若妈妈问他:「这是不是你倒出来的?」他会说:「不,这不是我倒的」。 等到三四岁的时候,孩子说谎就进入比较高级的阶段。他们会编造一些理由为自己辩护。 而等孩子到学龄期,他们的谎言会越来越隐蔽。 总之,心理学家对儿童说谎行为研究后发现,儿童从三岁开始,说谎就比较普遍,随着年龄越大说谎越多,但是七岁以后,说谎慢慢减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七岁以后就不说谎、变诚实了,而是他们说谎越来越有策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