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尽管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上不去。这是很多孩子的共同问题。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影响孩子自控力和执行力的八项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孩子把过去的经验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联结在一起,从而获得时间感和空间感。 这种潜意识的连续性有利于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和建构: “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独一无二?” 拥有这种程度的自我意识,可以使孩子学会更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不管孩子的专注力和执行力有多强或多弱,它都是由八项不同的技能———我们称之为八大思维能力构成的。这些思维能力包括: 01主动性:发起行动的能力 能够很好地组织自己的想法并发起特定的行动,不需要别人的一再提醒和要求(讽刺的是,在当下这个提倡效率的时代,浪费时间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
一个没有价值感的孩子,是无法找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没有前进的方向,也就失去了创造成就的动力,最终只能一事无成。这样的孩子是可悲的,这样的父母是失败的。 小军的妈妈就对我诉说了这样的烦恼:10岁的小军,虽然成绩一般,但在爸妈心中也是乖孩子一枚,可最近他却做了一件让爸妈零容忍的事——偷钱。容不得孩子解释,便是一顿胖揍,直到孩子喊出来一句:“我也没办法啊!”这才停手。 于是“战场”变成了“会场”,三个人冷静下来蹲坐地板上,小军说出了实情:平时在学校里没有人主动和自己一起玩,只有班上几个爱踢球的男生愿意接受小军做他们的跟班,于是小军总是想尽办法努力讨好他们,拿球衣、拎书包,逃课陪他们踢球,但他依旧担心“被抛弃”,便想出了偷钱想请大家吃零食的办法,10岁的孩子想用“付款”的方式留住所谓的朋友。这个答案让爸妈既心酸又心疼。 我们可以看到小军总
说起宝宝的“破坏行为”,妈妈们有一肚子的话。“我家宝宝是个破坏狂,什么东西到他手里都能被他搞得变了形!拆得七零八落防都防不过来。”“哎!我才买回一套小音箱,刚装上,就被儿子拔掉了连线。”“刚买的电动小汽车,我还没会玩呢,就被宝宝拆成一堆零件了。”“洋娃娃本来穿着漂亮的裙子,宝宝却把她的裙子给脱了,胳膊也扭了。”“在外边晾了一会儿衣服,没有几分钟,宝宝就把刚换的床单剪了个大窟窿,自己还想当然地用胶水粘。”…… 宝宝把好东西弄坏了,妈妈可能会心疼,这个时候,可不可以一气之下打宝宝几巴掌呢? 破坏也是建构 宝宝把物品拆散了、弄碎了,不管妈妈多么心疼,都不能打骂宝宝。打骂作为一个惩罚手段,用在这么小的宝宝身上,会让宝宝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以后不敢这么做了。 那么,宝宝搞“破坏”的初衷,是为了把东西弄坏吗?当然不是,宝宝一定是有自己
相信家长朋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因为这些司空见惯的烦心事而苦恼。 烦心事一。假期马上结束了,孩子的作业还没动手做,妈妈多次提醒,孩子一点也不着急,看完电视剧又泡在网上,就是没有做作业的意思。“皇帝不急太监急。” 烦心事二。太阳老高了,孩子还懒在被窝里。妈妈喊孩子起床,孩子睡眼朦胧吼道:“烦不烦人,你就不能让人多睡会儿!” 烦心事三。孩子洗完手不关水管,用完厕所不冲水;人出来了,房间的灯开着;屋里没人,空调还在运转;用过的东西随处放、顺手扔,父母跟着也收拾不过来。 烦心事四。走进孩子的房间,脏袜子、脏鞋、脏衣服堆满墙角;各种食品袋遍地都是。变质方便面放在鞋柜上;发霉小食品躺在窗台上。长毛的饮料放在桌子上;干瘪的苹果丢在台灯旁。杯里的茶叶泡成了深棕色;用过的碗筷摆放了好几套。抽屉半开着,衣柜敞露着。臭气熏天,一片狼藉。
幼儿园小朋友的奖状特别多。跳舞唱歌有奖,连吃饭也有奖。我女儿就得过“吃饭棒棒奖”,奖状拿回家那个开心样:婆婆!爷爷!你们看,这是我得的奖状哦!妈妈,你有没有得过奖状啊? 自从得了这个奖,她在学校的吃饭速度就越来越快了,总是抢在同学前面第一个吃完,然后端着空碗到老师面前要奖状去。我觉得不对劲啊,这样下去,肠胃怎么受得了。就给她做思想工作,先把吃得快对身体有害的道理讲了一堆,再把不能和别人争,要按自己节奏来的道理讲了一堆。最后,语重心长的问:“宝贝,现在你觉得身体健康重要还是拿奖状重要啊? ” 然而,女儿字正腔圆、义正言辞地回答:拿奖状重要! 再说个有趣的事。 话说我一个朋友的儿子最喜欢sticker(俗称斯蒂克,幼儿园老师用来奖励小朋友的一种贴纸),每天都致力于得sticker,喝水吃饭洗手都要争取得sticker,要是哪天没得,就会不开心。
有时候对待孩子你只需要等待,不必操之过急,我不知道已经看过多少次家长在孩子摔倒后第一时间去扶起自己的宝贝,而孩子就是保持固定的姿势等待大人们来扶起他等,作为家长要学会让孩子自我成长。 很多父母这样想,我又不知道看过多少次孩子的手工作业是家长帮助完成的,或者是因为觉得孩子做的慢,做的不好,又或者是因为要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优秀;我不知道听说过多少次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新事物时总是学的慢。今天我们就看看心理学是如何看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经典实验: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先天的基因遗传素质是一样的)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孩子(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孩子(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爬楼梯。当两个孩
咱们中国的父母,总以为只要赚到大钱给女儿穿好吃好,将来有大把的钞票花就好,其实不然。对于女孩子来讲,长大后能不能幸福,就基于这三点,其实每个家庭都能做到,而且是简简单单就做到! 1、有爸爸参与的童年 想让一个女孩长大变得幸福,最基础的就是童年里有爸爸的陪伴。研究表明,常常和父亲待在一起的女孩子性格更加独立和果断,遇事冷静。长大工作后,事业上也优于其他女孩子。这是因为爸爸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她与父亲相互配合,进行了情感上和思维上的交流,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别担心自己做不好一个好爸爸。你只要有时间就带着她去远足,花点时间和她一起去体验大自然;又或者在家里给她讲讲故事,唱唱歌,让女儿感受到爸爸百分百的爱,她会在心里将这种爱反馈出来,长大成为一个有爱且温暖的女孩子。 2、父母间彼此相爱 很多人
每个宝宝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潜在能力。既然都说是潜在能力了,肯定不会表现地非常明显。所以这时候爸爸妈妈就要细心观察一下宝宝,帮助宝宝开发潜能。根据目前的科研表明,宝宝的潜能发掘包含了八大方面,即乐感、运动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数字、空间感、自知能力和自然这八项。这八项潜能对宝宝来说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乐感 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受以及对所有声音的知会能力。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给孩子听各种各样类型的音乐。比方说,给孩子另一些欢快的儿歌,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或者是一些敲打各种器皿发出来的声音,这些声音都能够帮助宝宝培养乐感。 运动能力 想要发掘宝宝的运动能力不仅仅是要让宝宝做一些运动,而且还要让宝宝学会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有空的时候,爸爸妈妈最好是能够和宝宝一起做一些手工,和宝宝一起折纸或者剪窗花,做一些四肢运动来
妈妈的苦恼:孩子不说话,只是发脾气,我该怎么办?我的孩子是一名小学生,好像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问他,他却不说。询问过老师,说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但孩子却无端向弟弟发火。只因弟弟说要向妈妈告状,孩子竟然把书扔掉了,真是话也不说就胡乱发火。 我只是问了一句“做完作业了吗”,孩子便十分不耐烦,“咣”地摔门而去。问他什么都不说,只是变得越来越粗暴,我不知该怎么做了。孩子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孩子为何产生这种行为? 如果在没有发生特别事情的前提下感觉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这就要考虑一下孩子的内心了。妈妈需要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厘清孩子哪里不适。也许是某些未被清理的、情绪上的脏东西正在折磨孩子的心灵。 如果孩子在心灵上是健康成长的,即便有不开心的事情也不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当然,发脾气和大哭也是可能的。但他们会迅速一五一十地回答妈妈的问题,可以通过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一贯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说声“对不起”,然后一顿说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但,比起道歉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01 我都已经说对不起了,你还想要怎么样? 最近,我的一名学生到了一所学校去当实习老师,回来后,她很感慨地和我分享:现在的孩子很难教。 我问她为什么?原因是:有一个学生,做了错事后,很快就道了歉。但当她要求那位学生善后处理时,那位学生居然很不满地回应她“我都已经说对不起了,你还想要怎么样?”让她非常惊愕。 这让我想起我半年前的一次经历,某个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到餐厅吃火锅。父母带着两个小男孩坐我们隔壁桌,这两个孩子一直吵闹不休,不一会儿,他们离开桌子互相推搡了起来。 推着推着,可能一时失手,一个孩子就把我们这桌的火锅菜盘推倒在了地,还好盘子是塑料的,没摔破,但菜掉
01、前阵子,63岁的“音乐教父”推出新专辑《家III》,暌违歌坛多年后重回大众视野,似乎已多了一层柔软的力量,个中的改变,相信是女儿给他的。 关于罗大佑和女儿,网上消息并不多,前几日看到一则“罗大佑拒给5岁女儿生日礼物”,据说罗大佑去接女儿下课,女儿上车就问罗大佑“生日礼物呢?” 他回答:“我来载你就是最好的礼物。” 63岁的爸爸和5岁的女儿,这般“老来得女”的组合常常会让人联想到无条件的宠溺,但罗大佑的表现,让媒体纷纷评论罗大佑女儿是“假的星二代”。 似乎罗大佑最在意的,是一种非常刻意的“不溺爱”。 02、这种刻意的“不溺爱”让我想到我的童年的好朋友小波。小波的父母都是高知,属于当时的中产家庭,可他的童年却被匮乏感深深折磨。 我们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小波被推荐参加一场科学知识竞赛,我把一套自然科学绘本借给他看,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对孩子说:“别闹了,妈妈生气了!”、“你不好好吃饭,奶奶生气了!”等等,认为孩子意识到家长生气了就会乖乖听话。但是事实上,家长总是对孩子说“我生气了”,可是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哟,有心理研究显示,对6岁前孩子经常性生气,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爸爸妈妈们可要注意了,尽量不要对孩子生气,即使真的生气了,也要先控制好情绪,如果忍不住爆发出来了,事后也要马上抚慰孩子,告诉他:“宝宝刚才不乖,妈妈好伤心呀,忍不住生气了,但是妈妈还是很爱宝宝的,宝宝只要改正了坏毛病,还是人见人爱的乖孩子!”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解析问题一:分析是什么事情让你生气,学会冷静处理 对待孩子的言行,爸爸妈妈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用生气来管教孩子。如果孩子出现反常的举动,
这个故事初听起来有点荒诞。不过,不要首先下结论,等读完之后,我们再一起讨论:有一天早晨,狮子醒来了。今天不同以往,它很愤怒,愤怒得团团打转。它开始怒吼,吼声打破了荒野的宁静,凶猛而威严。 原来,有个小野兽和它开了个玩笑:狮子睡觉的时候,小野兽在它的尾巴上挂了一张标签,上面写着“驴”。有编号,有日期,有红红的印章,旁边还有个签名…… 狮子很恼火。 这还得了?怎么办?从何做起? 这号码,这印章,肯定有些来历。撕去标签?不,鲁莽地撕掉,免不了要承担责任。 狮子决定合法地摘去标签,它满怀气愤地来到野兽中间。 “我是不是狮子?”它激动地质问。 “你是狮子,”胡狼慢条斯理地回答,“但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 “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干草!我是不是狮子,问问袋鼠就知道。” “你的外表,无
关于任性,儿子快四岁,最近脾气很犟,经常不听话,也不认错,我该怎么教育他呢? 我儿子快四周岁了,最近很不听话,我就会凶他,但他就是不承认错误。有一次参加活动,他想坐到他朋友边上,但那里已经有别的小朋友坐了,我让他和边上的小朋友商量好了再换位置,他就不肯,就是不让边上的小朋友坐那里。那我就叫他回家,不要参加活动了,他就哭了。我问他错了没有,他说没有。我该怎么教育他呢? 三四岁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尊需求,孩子不听话,很多时候与大人说话的方式有关,比如“你不对”“不能这样”“你错了没”,这种句型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很容易引得他来反抗你。同时,他还会觉得你并不接纳他,这种句型没有传达出温情的一面,给他的感觉就是我没做好,我不对,妈妈不喜欢我,不接纳我,孩子就会不自信,自尊受挫。 宝宝不肯征求小朋友意见非要坐人家的位置,妈妈要先认同
让孩子跟着家长收拾家务有什么好处?能把简单的家务活当成亲子游戏吗?收拾屋子似乎总是大人的事,其实,一些简单的整理和收纳的工作,爸爸妈妈们可以带着宝宝一起做。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宝宝的好习惯、提高认知水平,还可以通过劳动让孩子体验到自己亲手完成一件事的愉悦心情。 那么,有哪些适合宝宝一起参与的家务活呢? 客厅篇 任务1:收玩具 首先,给玩具桶或收纳箱(盒)分类编号,这样将玩具收起来的时候,简单又不占空间。如拼图、积木等小型组装玩具,可以用数字在背后编号或用贴纸贴,以达到分类的目的。 告诉宝宝ta的玩具分别在哪,下次要玩从哪拿出来还要再放回去,培养ta的秩序感。 建议:指导孩子的分类摆放不要操之过急,要学会等待,给孩子留下自己作决定的空间与权力。孩子对物品摆放的策略,源于生活中的需要与经验。 成人包办,优点是
孩子会经历一个从懂事到淘气的过程,你将经历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比如孩子挑食、不顺心就发脾气哭闹、好动顽皮、攻击其他小朋友等,各种问题。 家长要提前了解孩子的生理及心智发育特点,将使家长在教养的过程中减少挫折。 一、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 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具有攻击性的,尤其是玩游戏的时候,自己的玩具别的小朋友是不可以动的,即使自己不玩。这种情况妈妈们应该观察下孩子和哪些小朋友是可以玩到一起的。玩的过程中是否有别的孩子加入。还有便是孩子在玩的时候能够在多长时间内攻击性是最小的,在哪个地方玩的很开心,一换就不行。 弄懂这些以后,你可以采用监督的方式。也可以和其他孩子的母亲联系,大家一起安排游戏的时间、地点、方式。以防冲突发生。 二、孩子过分顽皮、好动、晚上不肯睡觉? 两岁半的孩子,精力是十分旺盛的,跑来
如何让你的孩子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阅读在百度上的解释是这样的,阅读是运用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索文章思路的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从而改变命运。 大宝今年9月份进入小学,很多朋友劝告我,现在不要给孩子报乱七八糟的兴趣爱好课。现在孩子最主要的是让他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培养他阅读习惯,这是孩子在幼儿期最重要的一个习惯。一些兴趣爱好等孩子大些学会更好的,但是阅读的培养时间一旦错过,会很难再补回的。 我听后深有感触,开始研究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做了很多的功课,总结一下几点。 1,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一个简单的书架,
老公不会带孩子,让老公看综艺学带孩子好吗?最近《爸爸去哪儿》很火,萌娃也超级可爱,让老公看综艺学育儿到底行不行? 晚上做完七七八八的杂事进房间,发现老公躺床上,一边陪睡觉的娃,一边对着手机傻笑。走过去一瞅,哟,看“爸爸去哪儿”呢! 我这育儿控都没怎么看,他这都看到最新一集了,是有多好看哪,随口一聊,好像还颇有收获的样子。 其实老公算是一个不错的奶爸,喂饭、陪玩、哄睡都可以胜任,平时替我分担了不少,让我得以抽出时间好好工作、好好学习。来,此处可以有掌声!(本来我不想这么明目张胆的夸他,但考虑到下个月就是我生日,这句还是有必要写一下。) 平日混迹各育儿交流圈,总听到妈妈们抱怨爸爸的缺位。遇到爸爸愿意搭把手帮忙照顾孩子,妈妈都觉得是谢天谢地、感激涕零了,根本不指望在育儿理念和知识学习上能够保持灵魂伴侣般的交流。 回
什么是一流的父母?一流的父母都会做些什么?父母教育孩子是需要讲究方法方式的,想要作为一流的父母,千万不要去触碰这个教育底线。 前段时间,和闺蜜逛商城,看见一个妈妈也带着小孩买衣服,小孩喜欢上了一个有卡通娃娃的衣服,而妈妈觉得不好,按她的意愿给小孩挑件了一个衣服。 这下小孩不高兴了,一把把妈妈给他买的衣服扔在了地上,妈妈看到小孩的这个举动,一下是火冒三丈,对着小孩的屁股就是啪啪几下,幸好店主通情达理,赶紧阻止了小孩妈妈,劝说了小孩妈妈几句。 看到这些,闺蜜直接说:“咦!这种教育方式对小孩影响很大,会给小孩心理留下创伤的,这一定不会是个好妈妈。”听了闺蜜的话,我也很有感触,我虽然脾气不差,但是在生活中,我也常常会有打孩子的冲动,主要是小孩太不听话啊。 就拿写作业来说吧!小孩不会的题,你在苦口婆心的一遍一遍的讲,而小孩却两个眼睛鼓溜溜的转,不
有些父母总爱对比,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进步慢,好动,不听话等,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针对于此,其实满孩子不等于笨孩子。 如何建立三岁宝宝的责任感? 案例:3岁宝宝说话慢急坏爸妈 小钲,3岁了,在说话、行动、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相比似乎显得慢一些,比如小钲现在说话还只能停留在两个字,3个字以上就很难连贯,而他们邻居家的比小钲大两个月的京京已经可以流利背儿歌。看到孩子与小朋友的差距,他妈妈相当着急,甚至还质疑自己的孩子智力发育有问题。 专家:孩子学习能力有别很正常 佛山市汾江路一家幼儿教育机构的孙老师认为,3岁之前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相当重要,但是不同孩子的学习接受能力不一样,身为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学习慢而责怪孩子笨。从事幼儿教育多年的孙老师介绍说,实际上,孩子学习进度不一样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不应该因为这样而质疑自己孩子的智力。很多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经常大发雷